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中华眼科杂志

中华眼科

中华眼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중화안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4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412-4081
  • 国内刊号: 11-214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眼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赵堪兴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微导管引导的小梁切开术治疗多次手术失败的儿童青光眼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怀洲;李猛;胡曼;王一玮;石砚;王伟伟;王宁利

    目的 评估微导管引导的小梁切开术治疗经多次传统手术治疗无效、失去再次进行传统手术机会的儿童青光眼患者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4至2016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就诊的15例(16只眼)经多次传统手术治疗无效的儿童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已接受过2次或2次以上传统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接受微导管引导的小梁切开术.观察患者术后的眼压、降眼压药物使用情况及术后并发症.采用配对t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术前、术后末次随访眼压及降眼压药物使用数量的变化.结果 15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2例,年龄2~10岁(中位数为4岁).其中先天性青光眼11例(12只眼)、迟发儿童期开角型青光眼3例(3只眼)及继发性儿童青光眼1例(1只眼).儿童青光眼患者术前平均眼压(35.69±6.27)mmHg(1 mmHg=0.133 kPa)使用降压药种类的中位数为3(1~4),术后末次随访平均眼压下降到(17.88±7.74)mmHg(t=6.97,P<O.01),使用降眼压药物种类中位数下降到0(0~3) (Z=-3.15,P< 0.01).末次随访12只眼完全成功,14只眼条件成功.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15例经过多次传统手术治疗无效的儿童青光眼患者,采用微导管引导的小梁切开术治疗均取得良好的降眼压效果,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 体外培养的同种异体角膜缘上皮细胞移植治疗多种大范围结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作者:程钧;王君怡;段豪云;王爽;丛林;谢立信

    目的 探讨结膜病灶切除联合体外培养的同种异体角膜缘上皮细胞移植治疗多种大范围结膜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青岛眼科医院行体外培养的同种异体角膜缘上皮细胞移植治疗大范围结膜病变患者11例(12只眼)的治疗效果.患者平均年龄(46±23)岁,男性5例,女性6例.平均随访时间(24.8±12.4)个月.手术方法:取新鲜供体角膜缘上皮组织进行细胞消化分离,将细胞置于去上皮的羊膜上培养生长,使其形成3~5层复层的细胞膜片备用.切除结膜病灶,取与结膜缺损相应大小的角膜缘上皮细胞膜片覆盖于巩膜裸露处,对位缝合结膜与角膜缘上皮细胞膜片,术后7d拆线.记录所有患者的病变累计范围、手术效果、病理学检查结果、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11例(12只眼)患者中合并睑球粘连的复发性翼状胬肉6例(6只眼),结膜复合痣3例(3只眼),结膜原发性获得性黑变病1例(1只眼),巨大皮样脂肪瘤1例(2只眼).所有患者的结膜病变累及范围均超过2个象限.所有患者均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无明显的刺激症状.由于手术操作的损伤,手术结束时,角膜缘上皮细胞膜片上会有少量小片状上皮缺损,随着术后细胞的增殖修复,上皮会逐渐愈合并趋于牢固,且与自体结膜上皮的界限逐渐消失.术后上皮的愈合时间为3~7 d,平均(4.5±1.2)d.术后未观察到免疫排斥反应发生.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均未观察到原发病复发情况.结论 体外培养的同种异体角膜缘上皮细胞移植治疗大范围的结膜病变可使病变切除区域迅速上皮化,可降低原发病复发几率,有效避免术后睑球粘连的发生,术后炎性反应轻,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 Stevens-Johnson综合征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慢性期眼表活体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作者:高婷婷;李莹;刘洁;龙琴

    目的 应用眼表活体共聚焦显微镜观察Stevens-Johnson综合征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慢性期患者眼角膜变化特点.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连续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眼科门诊的11例(22只眼)慢性期Stevens-Johnson综合征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患者,其中男性5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为(51.4±12.9)岁.对所有患者进行裂隙灯检查、睑板腺照相,并采用眼表活体共聚焦显微镜检查患者角膜各层形态.结果 10例SJS/TEN慢性期患者并发干眼伴睑板腺功能障碍(19只眼,占86.4%),2例患者视力严重下降(3只眼,占13.6%),伴角膜新生血管形成和角膜结膜化,1例患者双眼病变严重程度不一致.IVCM下,86.4%的SJS/TEN慢性期患者(10例,19只眼)角膜上皮细胞呈激活状态,91%的患者(10例,20只眼)角膜神经失去正常形态和分布,所有患者(11例,22只眼)角膜基质层可见一定比例呈激活状态的基质细胞,86.4%的患者(10例,19只眼)角膜内皮层形态大致正常,13.6%的患者(2例,3只眼)角膜缘Vogt栅栏萎缩,角膜新生血管形成,45.5%的患者(5例,10只眼)角膜基底层下神经丛水平可见朗格汉斯细胞浸润,27.3%的患者(3例,6只眼)角膜上皮层和角膜基质层中散在炎症细胞浸润.结论 SJS和TEN慢性期患者伴发的角膜上皮细胞形态变化明显,角膜神经失去正常分布,角膜基质细胞呈激活状态.眼表活体共聚焦显微镜对SJS/TEN慢性期眼部并发症的随访和疗效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 白内障摘除术后角膜上皮功能障碍临床病例分析

    作者:曲景灏;王智群;张阳;孙旭光

    目的 分析白内障摘除术后角膜上皮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14年11月至2016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门诊临床诊断为白内障摘除术后角膜上皮功能障碍患者15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9例.年龄59~86岁,平均(65.2±4.2)岁.单眼发病9例.对所有患者一般情况、眼部症状和体征特点、角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图像特点、治疗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15例患者中3例患者伴有睑缘炎.角膜病变特点包括角膜上皮弥漫性的点状或点簇状混浊、假树枝状混浊或角膜上皮片状缺损、丝状剥脱,基质水肿.角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发现,角膜上皮基底细胞核反光均增强,细胞形态不规则且细胞密度明显下降,基底细胞计数平均值为(4 839±285)个/mm2;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直径变细,且有中断现象.经过保护眼表及促进角膜上皮修复的治疗后,15例患者角膜上皮病变全部临床治愈.结论 白内障摘除术后角膜上皮功能障碍的早期表现为角膜上皮水肿、点状染色,如未能及时诊断与治疗,可发展为丝状角膜炎或角膜溃疡;及时给予保护及促进角膜上皮修复的药物治疗,效果良好.

  • 儿童夜戴角膜塑形镜角膜并发症分析

    作者:苗春旭;徐昕涌;张会

    目的 探讨儿童夜戴角膜塑形镜角膜并发症的特点、原因及转归.方法 回顾性病例分析.收集夜戴角膜塑形镜治疗近视113例(219只眼),其中7例患者为单眼戴镜,平均年龄(11.5±2.0)岁,近视度数-1.00-9.00 D,其中-2.00-4.00 D 157只眼,于配戴角膜塑形镜当日,戴镜后1h、次日早晨及戴镜后2d、3d、1周、2周进行检查,之后每月复查1次,随访6个月.裂隙灯检查法观察角膜是否有水肿、机械损伤、色素沉积、混浊浸润;对荧光素染色形态、位置、数量、范围、深度追踪6个月以上.结果 点状角膜上皮剥脱18例(29只眼,13.24%),角膜浅基质层浸润混浊5例(6只眼,2.74%),角膜上皮下铁沉积症9例(17只眼,7.76%),以上均无明显症状,经停戴镜及相关治疗,前者完全治愈,但后两者经6个月随访,病灶渐退.上述并发症除6只眼在3个月内出现,其余46只眼均发生在戴镜6个月以上.结论 儿童夜戴角膜塑形镜出现并发症应立即停戴镜,及时治疗和随访,避免恶化或出现严重并发症.角膜塑形术应严格控制在医疗单位进行,并由有资质的眼科医师随诊.

  • 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睫毛蠕形螨感染治疗的相关研究

    作者:陈迪;李蕊;刘小伟;李莹

    目的 研究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患者的睫毛蠕形螨感染情况及睑板腺功能治疗对蠕形螨感染状态的影响.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MGD患者44例(88只眼)(MGD组)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人48名(96只眼)作为对照组.其中MGD组男性21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56±12)岁,对照组男性26名,女性22名平均年龄(53±15)岁.对MGD患者进行主观症状评分,两组患者均进行睫毛采样及蠕形螨计数并记录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Fl)和泪液分泌试验(S Ⅰ aT),并在MGD患者接受睑板腺功能治疗4周后再次重复上述检查.主观症状评分、BUT、Fl和SⅠaT的数值符合正态分布,以均值±标准差表示,蠕形螨数量不符合正态分布,以中位数(P25,P75)表示,结果 MGD组和对照组的蠕形螨感染数量分别为3.5(2,7)和0(0,5)(Z=-4.912,P=0.000),蠕形螨阳性率分别为86.4%和39.6% (x2=35.957,P=0.000),BUT分别为(3.57±2.09)和(10.17±3.25)s(t=-5.154,P=0.000),Fl分别为(2.73±1.23)和(0.85±0.33)分(t=4.583,P=0.000),SⅠaW分别为(8.75±5.61)和(14.51±5.29) mm(t=-2.278,P=0.028).MGD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主观症状评分分别为(4.77±3.01)和(2.79±2.01)分(t=6.224,P=0.000).治疗后MGD组患者BUT为(5.43±2.37)s,Fl为(1.91±0.66),蠕形螨数量下降为2(0,3),均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UT,t=-4.705,P=0.000;Fl,t=3.902,P=0.000;蠕形螨数量,Z=-4.623,P=0.000);而MGD组患者治疗后的SⅠaT为(8.86±6.76)mm,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7,P=0.833).结论 MGD患者睫毛蠕形螨感染率及感染数量较高.蠕形螨感染可能在MGD的起病过程中起一定作用,热敷按摩及睑缘清洁等MGD治疗措施有助于减少蠕形螨数量,改善患者眼部不适症状.

  •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光学区大小对角膜生物力学特性影响的研究

    作者:危平辉;王雁;李华;窦瑞;李浏洋;赵伟;张佳媚

    目的 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光学区大小对术后角膜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入选天津市眼科医院屈光手术中心拟行SMILE手术的近视眼及近视散光患者62只眼(42例),其中男性22例(32只眼),女性20例(30只眼),年龄(24.1±4.6)岁.根据光学区大小分为两组:A组19例(31只眼),光学区直径为6.5 mm;B组23例(31只眼),光学区直径为6.0 mm.所有研究对象于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进行眼反应分析仪(ORA)检查,分别记录角膜滞后量(CH)及角膜阻力因子(CRF),同时计算出角膜中央厚度校正的角膜滞后量(DifCH)和角膜中央厚度校正的角膜阻力因子(DifCRF).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角膜中央厚度与CRF和CH之间的相关关系.所有数据符合正态分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研究对象间各测量结果间的差异;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研究对象术前与术后各随访时间点间各测量结果的差异.结果 A两组术前CRF和CH值分别为(10.13±1.19)和(9.65±1.12)mmHg(1 mmHg=0.133 kPa),B组术前CRF和CH值分别为(10.34±0.89)和(10.04± 1.05) mmHg,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RF:t=-0.807,P=0.423;CH:t=-1.405,P=0.165);A组术后1周和3个月CRF值分别为(6.62±1.09)和(6.83±1.07)mmHg,均小于B组(7.32±0.96)和(7.82±0.90)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03,P=0.009和t=-3.733,P=0.001);A组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CH值分别为(7.31±1.06)、(7.37±0.96)和(7.82±0.97)mmHg,均小于B组(7.87±0.76)、(7.89±0.99)和(8.46±0.81)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15,P=0.019;t=-2.113,P=0.039;t=-2.67,P=0.01);A组术后3个月DifCRF和DifCH值分别为(-1.61±0.80)和(-1.05±0.85)mmHg,均小于B组DifCRF和DifCH值(-0.85±0.88)和(-0.60±0.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409,P=0.001和t=-2.064,P=0.044);两组研究对象术后各随访时间点(术后1周、1个月、3个月)CH、CRF值与术前相比均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不同光学区设定对角膜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不同,较小光学区对角膜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相对较小.

  • 家族性视网膜小动脉纡曲伴视网膜出血一例

    作者:许阿敏;陈长征;苏钰;戚沆

    患者女性,46岁,左眼视力下降1个月,于2015年8月26日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就诊.患者既往史:心脏早搏5年,未做特殊治疗.否认眼病史和外伤史.眼科检查:右眼1.0,左眼0.06.眼压正常.裂隙灯检查双眼眼前节未见异常.眼底像显示双眼视盘界清、色正,视网膜平伏,血管纡曲、扩张,右眼视盘鼻侧偏下方可见小片状出血,黄斑中心凹反光隐见;左眼视盘颞侧散在数处小片状出血,黄斑中心凹反光暗淡(图1,2).

    关键词:
  • 白化病合并复发性视网膜脱离一例

    作者:焦明菲;程朝晖;李筱荣

    患者男性,38岁,因左眼鼻侧黑影遮挡2d,2013年8月22日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人院.患者既往双眼高度近视眼,屈光度数为-13.00 D,双眼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无其他患白化病者,患者父母及弟弟妹妹、独子均未有类似表现.人院时检查发现毛发色淡,余无异常.眉毛和睫毛有少许白色.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1,矫正0.12,眼压14.6 mmHg(1 mrnHg=0.133 kPa),眼球钟摆性震颤,前节(-),眼底可见视盘界清色可,视网膜呈豹纹状,后极部RPE无色素,透见粗大的脉络膜血管.

    关键词:
  • 下直肌附着点异位致上斜视及下睑退缩一例

    作者:彭海鹰;戴淑贞;王丽娅

    下直肌发育异常导致上斜视常见原因有下直肌缺如,下直肌发育不全和下直肌附着点异位.其中文献报道常见的为下直肌缺如[1],本病例为下直肌附着点异位.患儿女性,3岁4个月.因出生后发现右眼上斜,于2016年2月来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就诊.2年前因室间隔缺损进行手术治疗,其他生长发育及家族史无特殊.眼部检查:视力检查不合作,双眼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验光结果为右眼:+ 0.50 DS,左眼:+0.50 DSC+0.50 DC×90°,眼压右眼为18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为19 mmHg,外眼检查可见右眼明显下睑退缩(图1),双眼前节及眼底检查未见异常.

    关键词:
  • 自发荧光联合眼底检查诊断双眼黄色斑点症合并黄斑缺损一例

    作者:张桐梅;李岩;韩颖;解士勇;亢雷;高建民

    眼底黄色斑点症为家族性遗传性眼底病变,多累及双眼.其病理学改变首先发生在RPE,随着病情进展光感受器细胞和脉络膜毛细血管会出现局部萎缩.病灶通常位于后极部,随着黄斑区结构的损伤,视力也会明显下降.临床上有关于双眼黄色斑点症合并单眼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膜的报道[1],而眼底黄色斑点症合并其他黄斑区疾病的情况较为少见.天津市眼科医院门诊接诊一例双眼黄色斑点症合并黄斑缺损患者,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必需脂肪酸在干眼治疗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刘洋;梁庆丰

    目前局部抗炎治疗已成为临床治疗干眼的重要方法.但是由于常规抗炎药物的不良反应,使干眼长期药物治疗受到限制,因此探寻更加安全有效的通过抗炎作用治疗干眼的新手段成为必然.必需脂肪酸具有全身抗炎作用,这使该药物用于干眼治疗成为可能.临床研究证实无论单一补充ω-3或ω-6必需脂肪酸,还是两者联合使用,均显示出多方面的干眼治疗效果,即改善患者主观症状、减轻眼表与睑缘炎性反应、延长泪膜破裂时间、增加泪液分泌等.相关基础研究发现必需脂肪酸治疗干眼的机制除主要为抗炎作用外,还包括促进角膜上皮生长作用和增加泪液分泌作用.本文着重总结必需脂肪酸治疗干眼的有效性、可行性及其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

  • 小分子化合物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为角膜上皮样细胞的研究进展

    作者:秦丽敏;陈红;黄一飞

    干细胞因有强大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成为近年来基础医学和临床研究的热点.利用小分子化合物调节效应迅速可逆的特点,从小分子化合物促进胚胎干细胞存活、自我更新及分化发育等方面入手,深入了解小分子化合物对胚胎干细胞的诱导作用,以此探讨在体外将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角膜上皮样细胞的方法,为角膜细胞移植治疗获得无限制角膜上皮来源,减少临床对受限于角膜供体的角膜移植手术的需求,使更多患者获得有效和及时治疗提供参考途径.

  • G蛋白偶联受体LGR4在眼部发育及相关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安聪;侯强

    G蛋白偶联受体LGR4又名GPR48,是富含亮氨酸的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的成员,调控Wnt/β-catenin、肿瘤坏死因子相关激活诱导细胞因子11及其受体、上皮生长因子受体等多种信号通路.LGR4在机体多个器官的发育以及正常的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与人类多种疾病的发生也有着密切的联系.LGR4在眼部有着广泛的表达,基因敲除小鼠会出现眼睑发育异常、眼前节发育不良以及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等多种眼部缺陷.本文将对LGR4在眼部发育及相关疾病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进行综述,为临床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 重视角膜上皮病变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史伟云

    在临床工作中角膜上皮病变十分常见,但由于引起角膜上皮病变的原因很多,故其易被误诊、误治,导致上皮病变加重,角膜瘢痕形成,终造成不可逆性视力损伤.正确区分可能引起角膜上皮病变的先天性和继发性病因,全面掌握角膜上皮病变的病程分级、诊断和治疗原则,充分重视角膜上皮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才能避免出现不良后果,提高临床工作水平.

    关键词: 角膜疾病 上皮 角膜
  • 角结膜原发性获得性黑变病

    作者:岳晗;钱江;袁一飞

    患者男性,57岁.因发现右眼变黑5年,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1个月前于外院行右眼结膜新生物活体检查术,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右眼结膜恶性黑色素瘤.全身检查未见异常.眼部检查:视力右眼为0.8,左眼为1.0;眼压右眼为14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为13.5 mmHg;右眼前节情况见精粹图片1,左眼未见明显异常.

    关键词:
  • 前部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值得关注和存在争议的问题

    作者:高华

    角膜移植手术是治疗角膜盲的主要方法.常见的角膜移植手术方法包括穿透性角膜移植和板层角膜移植.近来年随着显微手术器械和技术的进步,前部深板层角膜移植术(DALK)在临床得到逐步推广.由于DALK术后的光学效果与传统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相似且并发症更少,故其有望成为板层角膜移植术的主流方式.在推广DALK的过程中,临床医师给予了广泛关注,在学习使用中出现了一定的学习曲线和认识方面的争议.本文将针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帮助.

  • 我国房水流出通路重建术专家共识(2017年)

    作者: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学组

    目前,小梁切除术仍然是主要的抗青光眼手术方式之一.然而,该手术存在滤过泡下垂、薄壁滤过泡、滤过泡炎、眼内炎等诸多并发症,且造成了永久性的眼表改变,因此寻找非滤过泡依赖的抗青光眼手术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热点.黏小管成形术通过疏通房水的生理通道,可达到降低眼压的目的.由于该手术彻底杜绝了滤过泡相关并发症,且具有良好的降眼压效果,故该术式已成为开角型青光眼的重要手术方式之一[1].

    关键词:
  • 我国微导管辅助的360°小梁切开术专家共识(2017年)

    作者: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学组

    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为儿童青光眼的主要类型,是胚胎期和发育期内眼球房角组织发育异常所引起的一类青光眼.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的首选治疗方式为手术,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为外路的小梁切开术.然而,该手术存在切开部位不明确、切开范围小(120°)等不足.

    关键词:
中华眼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6 05
1989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