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中华眼科杂志

中华眼科

中华眼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중화안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4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412-4081
  • 国内刊号: 11-214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眼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赵堪兴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慢性失功移植片的超微结构观察

    作者:宫华青;高华;谢立信;史伟云

    目的 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慢性失功能移植片的超微结构改变及发生机制.方法 角膜植片慢性失功(CCAD)组:穿透性角膜移植(PK)术后因CCAD导致移植失败的12只(12例患者)角膜植片;12例患者两次PK手术的平均间隔时间为69个月,10例患者初次PK术后曾发生1次或以上免疫排斥反应,2例患者未发现免疫排斥反应;正常对照组:由山东省眼库提供的5只角膜植片作为正常供体.对两组角膜片行组织病理学、透射电镜及扫描电镜检查,结合患者的病史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透射电镜观察发现CCAD组较正常对照组角膜上皮层变薄,可见大空泡形成,角膜基质层纤维排列紊乱,无明显炎性细胞浸润;后弹力层与角膜内皮细胞之间可见异常的间隙及纤维增生;角膜内皮层萎缩变薄,细胞变形、核染色质浓缩,偶见炎性细胞与角膜内皮细胞黏附.扫描电镜观察发现CCAD组较正常对照组角膜上皮细胞微绒毛数量明显减少,暗细胞增多;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减少,存在缺失区,内皮细胞可见凋亡小体.结论 CCAD植片特征性超微结构改变是内皮细胞的萎缩性改变和非炎性细胞成分的纤维增生.慢性亚临床的抗原依赖与非抗原依赖因素可能共同参与了CCAD的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可能诱导和促进了CCAD的发生、发展.

  • 虹膜夹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矫治高度近视眼的初步报告

    作者:俞阿勇;林振德;王勤美;罗书科;李斌;钟兴武

    目的 研究虹膜夹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ICPIOL)矫治高度近视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高度近视眼患者13例(25只眼),等效球镜度数(SE)(-15.63±3.51)D植入ICPIOL.术后随访1年,观察手术前后的视力、屈光状态、眼压、角膜、前房、瞳孔、ICPIOL和晶状体、眼底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与术前比较,术后1 d、7 d及1、3、6、12个月的裸眼视力(UCVA)、佳矫正视力(BCVA)和SE显著改善.术后1年时,所有眼UCVA均≥0.5,其中≥0.8有71.43%;BCVA未见下降,95.24%提高≥2行,4.76%提高1行;所有眼的屈光状态均稳定在±2.00 D,其中±0.50 D有71.43%,±1.00 D有85.71%.术后1年角膜内皮细胞丢失无统计学意义.除了7只眼术中在夹持虹膜固定ICPIOL时有轻度虹膜脱色素,1只眼主切口渗漏于术后第2天重新缝合外,未见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ICPIOL矫治高度近视术后1年内安全、有效.远期效果尚待进一步观察.

  • 我国汉族Vogt-Koyanagi-Harada综合征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DQB1等位基因多态性研究

    作者:闵寒毅;刘英;牛妮芳;张美芬;朱席琳;赵家良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B1等位基因多态性与沃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VKH)遗传易感相关性及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对我国汉族VKH患者和非VKH正常对照者HLA-DQB1等位基因进行分型,分析HLA-DQB1等位基因与患者临床表现的关系.结果 收集我国汉族VKH患者88例,非VKH正常对照者88例.VKH患者中男性41例(46.6%),女性47例(53.4%);发病年龄15~67岁,平均36岁.VKH患者HLA-DQB1各等位基因频率:HLA-DQB1*0401为31.8%,DQB1*0201为17.6%,DQB1*0301/*0304为17.1%,DQB1*0602为12.5%,DQB1*0303为6.8%,DQB1*0302为6.3%,DQB1*0402为1.7%,DQB1*0502为1.7%,DQB1*0601为1.7%,DQB1*0501为1.1%,DQB1*050为31.1%,DQB1*0604为0.6%;DQB1*0603未检出.VKH患者中HLA-DQB1*0401(VKH组31.8%与对照组4.5%比较,x2=44.00,P=0.000,OR=9.8,95%CI为4.51~21.31)和HLA-DQB1*0303(VKH组6.82%与对照组0.57%比较,x2=9.67,P=0.002,OR=12.81,95%CI为1.65~99.58)等位基因频率高于正常人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VKH患者HLA-DQB1*0601(VKH组1.7%与对照组9.7%比较,x2=10.39,P=0.001,OR=0.16,95%CI为0.05~O.56)和HLA-DQB1*0302(VKH组6.3%与对照组19.3%比较,x2=13.48,P=O.000,OR=0.28,95%CI为0.14~0.57)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正常人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LA-DQB1*0401阴性患者与阳性患者之间的临床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1)HLA-DQB1*0401和DQB1*0303是VKH的易感等位基因,而HLA-DQB1*0601和DQB1*0302是抗性等位基因.HLA-DQB1*0401基因与临床表现无明显相关性.(2)PCR-SSP可用于快速检测HLA-DQB1等位基因型别.

  • 眼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对角膜植片存活的影响

    作者:黄挺;王玉娟;陈家祺;余敏斌;金陈进;王涛

    目的 探讨对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后眼压升高且药物不能控制的患者,采用眼内窥镜直视下睫状体光凝术(ECP)进行治疗的疗效和对角膜植片存活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0年3月至2004年4月期间,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就诊的34例(34只眼)PKP术后眼压升高且药物不能控制患者,在眼内窥镜直视下,行半导体激光睫状体光凝术(12例)或联合玻璃体切除术(22例)(ECP组).选择26例(26只眼)患者作为对照,采用经巩膜面半导体激光睫状体光凝术(TCP)(TCP组).术前、术后随访观察视力、眼压、植片透明度、内皮细胞密度及前房反应,超声活体显微镜(UBM)检查睫状突和房角情况,注意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ECP组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有13例(38.2%)和23例(67.7%)眼压低于21 mm Hg.TCP组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有10例(38.5%)和8例(30.8%)眼压低于21 mm Hg.两组之间术后眼压控制率比较,在3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O.0003,P=0.986),但6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24,P=0.005).ECP组和TCP组术后植片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1013±170)个/mm2和(847±136)个/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09,P=0.033).ECP组和TCP组术后分别有9例(26.5%)和21例(80.8%)出现反应性虹膜炎,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376,P=0.001).结论 ECP对降低PKP术后青光眼患者眼压的远期疗效优于TCP.ECP对角膜植片内皮细胞的损伤和引起术后葡萄膜炎的程度均较TCP轻,相对提高了PKP术后角膜植片的生存质量.

  • 光动力疗法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膜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风;周海英;熊颖;高丽琴;陈轶

    目的 探讨光动力疗法(PDT)对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患者脉络膜新生血管(CNV)膜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8月至2006年2月经PDT治疗后随访≥6个月的93例(98只眼)湿性AMD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其治疗前后的视力、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吲哚氰绿眼底血管造影(ICGA)图像特征.结果 PDT治疗后6个月,患者视力稳定不变的有59只眼(60.2%),视力提高的有21只眼(21.4%),视力下降的有18只眼(18.3%).经FFA检查发现CNV复发且重复治疗者有54只眼(55.1%);重复治疗时间:1个月者1只眼,3个月者24只眼,6个月者15只眼,9个月者6只眼,>12个月者8只眼.54只眼重复治疗次数:2次40只眼,3次12只眼,4次2只眼,平均治疗次数为1.7次.随访时间:6~58个月,平均14个月.所有病例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PDT是治疗CNV的安全、有效方法,但需反复治疗.

  • 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伴少年白发一家系

    作者:赵军;赵堪兴;李宁东;焦永红;杨永佳;田裕民

    目的 探讨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家系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和分析了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CFEOM)家系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遗传学特征、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及手术情况.结果 该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家系具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为CFEOM1型,14例患者临床表现的共同特征为双眼位于下斜位,上转不到中线,双眼上睑下垂.不同之处为垂直眼位、水平眼位及眼球运动限制各异,部分患者伴有瞳孔异常,异常神经支配和少年白发.根据眼睑和眼位情况可行额肌悬吊术,提上睑肌缩短术,直肌后徙或直肌悬吊术矫正.结论 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患者临床少见,该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家系具有表现型异质性,并伴有瞳孔异常,异常神经支配和毛发异常,以往文献未曾报道.充分掌握临床特征并结合遗传基因分析是做出正确诊断的基础,亦为深入研究该病发病机制提供依据.

  • 波阵面引导与常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对比敏感度和主观感觉的比较

    作者:邱平;王铮;杨斌;黄国富;肖巴伊;顾建军;周胜

    目的 探讨波阵面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和传统LASIK给患者带来的主观方面的疗效差别.方法 98例患者(98只眼)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51人(51只眼),对照组47人(47只眼),分别接受波阵面引导的LASIK和传统LASIK,观察手术前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对比敏感度和主观评估以及像差的变化.结果 术后在光晕、夜晚视力、眩光和夜驾不适较术前变化的评估上,试验组不同程度地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对比敏感度在各频段有差别,但以暗视下中、低频段较明显;手术后像差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对主观评估和对比敏感度的影响集中在夜视下和暗视下低、中频段,其中离焦和球差的影响为明显,垂直彗差对主观评估和对比敏感度的影响与离焦和球差的影响方向相反.结论 在术后对比敏感度和主观评估上,波阵面引导的LASIK优于传统LASIK组,这种优势主要与前者大幅度地降低了术后离焦和球差有关,垂直彗差可部分中和它们对视觉质量的影响.

  • 虹膜识别技术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性散光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毕宏生;季鹏;王兴荣;马晓华;王宝晶;王桂敏;王桂英

    目的 评价虹膜识别技术应用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性散光的准确性、稳定性及可预测性.方法 采用虹膜识别引导的LASIK治疗近视散光患者97例(183只眼),按术前柱镜度数分为3组:1组(-0.50~-1.00 D)79只眼,2组(-1.25~-2.00 D)70只眼,3组(-2.25~4.00 D)34只眼;按术前柱镜轴向分为组A(循规散光)106只眼、组B(逆规散光)43只眼、组C(斜轴散光)34只眼.术前采集散瞳前后的虹膜数据和波阵面像差数据,经过虹膜识别后形成ate文件,将该数据同Orbscan角膜地形图系统产生的ote文件相结合设计手术方案形成tls文件,导入准分子激光系统,激光器对平卧位时术眼再次进行虹膜识别,确定瞳孔中心偏移量和眼球旋转角度,在治疗时加以补偿,术中三维眼球自动跟踪系统监测眼球运动.观察手术前后不同时期的视力、散光度及轴向变化.结果 术中检测出瞳孔中心总体的偏移量为X轴方向(O.41±98.90)μm、Y轴方向(109.15±141.35)μm、眼球旋转偏移角度0.83°±3.40°,术中对其加以补偿.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0.5者183只眼(100.0%),≥1.O者169只眼(92.3%),散光度由术前(-1.54±0.65)D减少为术后6个月的(-0.26±0.25)D,对术后各时间点的样本总体散光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4,P<0.01).各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检验,术后1周与1、3、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术后6个月顺规散光下降为45只眼(24.6%),逆规散光下降为31只眼(16.6%),斜轴散光上升为38只眼(21.0%),术后6个月有69只眼(37.8%)成为无散光眼.结论 虹膜识别引导的LASIK治疗近视散光效果良好,准确性及可预测性较高,是目前精确、先进、有效的散光治疗方法之一.

  • 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手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

    作者:刘大川;吴航;郭丽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将53例(57只眼)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Ⅵ期患者分成联合手术组和玻璃体手术组.联合手术组33例(33只眼),单纯玻璃体手术组20例(24只眼).联合手术组进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硅油填充、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单纯玻璃体手术组进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及硅油填充.对两组术后视网膜复位情况和并发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联合手术组视网膜完全复位29只眼,视网膜复位率为87.9%;单纯玻璃体手术组视网膜完全复位20只眼,视网膜复位率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6).联合手术组发生虹膜新生血管1只眼(3.0%),单纯玻璃体手术组发生虹膜新生血管2只眼(8.3%).均发生在视网膜未复位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5).结论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安全有效,联合手术可避免再次行白内障手术.

  • 人工角膜在治疗严重化学烧伤眼中的研究

    作者:黄一飞;王大江;王丽强;张晗;马骁

    目的 探讨严重化学烧伤性角膜混浊患者行人工角膜植入术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等.方法 选择2000年10月至2006年3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就治的28例因严重化学烧伤导致双眼盲目患者的单侧眼,术前视力14只眼为手动,14只眼为光感,并且角膜混浊病变无法采用常规角膜移植手术达到复明目的.其中严重碱烧伤20只眼,严重酸烧伤8只眼.人工角膜植入术分两期:Ⅰ期手术将人工角膜支架植入角膜层间,所选患眼行角膜表面或层间加固性手术.3个月后行Ⅱ期手术,植入带螺纹的人工角膜光学部.常规行晶状体、部分虹膜及前部玻璃体切除术,将外1/3上、下睑缘做永久性缝合.对完全睑球粘连者,用上、下睑皮肤覆盖角膜表面,仅暴露人工角膜光学部.结果 Ⅱ期术后观察3~65个月,平均22.6个月,28只眼中有21只眼裸眼视力≥0.05(75%),其中2只眼裸眼视力≥1.O.经镜片矫正后,11只眼(39%)视力为0.6~1.2;1只眼(4%)0.3~0.5;5只眼(18%)0.05~0.25;3只眼(11%)手动;3只眼(11%)光感;1只眼(4%)无光感.手术并发症包括分离角膜板层时穿入前房,晶状体皮质残留,继发性青光眼,镜柱前表面组织或上皮增生遮盖,镜柱后壁沉着物,角膜溶解,眼内炎,视网膜脱离.结论 人工角膜是目前对严重角膜瘢痕、血管化的双眼化学烧伤患者有效的复明手段.该术式结合自体结膜遮盖、自体骨膜移植加固及睑裂部分缝合等,有利于人工角膜的长期存留.术后定期复查、积极预防并发症是保持视力的有效手段.

  • 121例儿童角膜移植手术的临床分析

    作者:洪佳旭;徐建江;盛敏杰;刘焰;朱莉

    目的 探讨上海市儿童角膜移植患者的疾病分类、年龄及性别分布等临床特点.方法 通过多中心合作的方式,回顾性分析上海市4所医院于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期间121例(122只眼)连续住院进行角膜移植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年龄均在17岁以下.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患者的原发病、年龄及性别等数据.结果 121例(122只眼)患儿中,外伤性角膜瘢痕27例(22.3%),角膜炎后角膜白斑24例(19.8%),先天性角膜混浊14例(11.6%),圆锥角膜13例(10.7%),角膜溃疡11例(9.1%),移植物排斥6例(5.0%),带状角膜变性6例(5.0%),化学伤6例(5.0%),热灼伤5例(4.1%),皮样瘤5例(4.1%)及先天性遗传性角膜内皮营养不良4例(3.3%).患儿中,男性77例,女性44例,男女性比例为1.75:1.00.患儿年龄四分位数范围为8~14岁,中位数为11岁.角膜移植患儿手术以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为主,为95例(78.5%);行板层角膜移植术患者为19例(15.7%);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联合其他手术为7例(5.8%).结论 外伤性角膜瘢痕和角膜炎后角膜白斑是儿童角膜移植手术的主要原因.角膜移植患儿以学龄期儿童为主,且男性比例较高.

  • 急性中毒型细菌性痢疾导致视力丧失一例

    作者:吴平

    5岁男性患儿,因急性腹痛6 h,于2004年8月11日来本院儿科就诊.体检:患者呈嗜睡状,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口唇发绀,上肢湿冷,皮肤呈花纹状,体温高达40.6℃,心率137次/min,心音低钝,血压30/10 mm Hg(1 mm Hg=0.133 kPa),左下腹稍压痛.

  • 成人眶内视神经毛细血管瘤一例

    作者:孔祥梅;钱江;袁一飞;陈荣家

    患者男性,43岁.因右眼视力进行性下降2年,伴眼球突出2个月,于2005年6月3日收入我院,体检未见异常.眼部检查:右眼佳矫正视力0.02,左眼1.0.双眼眼压正常.

  • 真菌性角膜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钟文贤;谢立信

    真菌性角膜炎是许多发展中国家为常见的严重感染性角膜病,在我国已成为角膜盲的首要病因.为了降低该病的发病率,增加治疗手段和提高治疗效果,眼科医师应深入研究其发病机制.本文归纳分析了真菌性角膜炎中真菌毒力因素和宿主防御因素等与其发病有关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我国角膜移植材料的匮乏问题及解决对策

    作者:张明昌

    角膜盲的主要治疗手段是角膜移植,而我国角膜移植材料十分匮乏.因此,应加强社会宣传、倡导全民捐献、呼吁器官移植立法、建立器官捐献公证系统及规范眼库建设等,以获取更多的捐献材料;重视角膜移植手术适应证与手术方式的选择、围手术期的管理及充分利用角膜盲复明的多种途径,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材料的浪费;同时要加快研究与开发新的角膜材料,尤其是组织工程化角膜的研究,以尽快缓解角膜移植材料匮乏问题.

  • 结膜瓣遮盖术在难治性角膜溃疡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史伟云;李素霞

    难治性角膜溃疡是指一类针对性用药治疗无效、病程长、病情反复迁延的角膜溃疡,包括各种感染性角膜溃疡、无菌性角膜溃疡及角膜移植术后植床或植片溃疡等.对于这类溃疡是继续采取药物治疗、羊膜移植、角膜移植还是结膜瓣遮盖术,一直是眼科临床的焦点与难点问题.如何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以小的眼部损伤、短的治疗时间及经济的手段治愈这类角膜溃疡是眼科医师期望解决的难题.本文针对此问题阐述了结膜瓣遮盖术这一传统的手术方式在治疗难治性角膜溃疡中的价值.

  • 神经生长因子对兔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后角膜神经再生的作用研究

    作者:范玉香;马景学;崔会来;肖凤芝;赵俊华;肖彩雯;孙则红

    干眼症是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原因诸多,主要与术中做角膜瓣时切断了除角膜瓣蒂部以外的所有神经,从而导致角膜感觉降低,影响泪液分泌.

  • 悬韧带离断对微纤维蛋白1在晶状体囊膜中分布的影响

    作者:周浩;褚仁远;周行涛;卢奕;戴锦辉

    晶状体悬韧带的主要作用是维持晶状体的正常位置并进行屈光调节,它是连接晶状体和眼球壁惟一有形组织.悬韧带在晶状体囊膜表面移行,构成了囊膜表面的悬韧带板层,囊膜是维持晶状体内环境稳定的重要屏障,悬韧带的老化、变性、离断之后是否会影响晶状体囊膜结构构成,进而对其功能发生影响,目前没有相应的研究加以报道.

  • 第8例——肾脏移植术后半年左眼突发视力下降一周

    作者:卢弘

    病历摘要患者女性,49岁.因左眼视力急剧下降1周,于2004年1月28日来我院就诊.患者曾因慢性肾功能衰竭,于2003年8月21日在我院行同种异体肾脏移植手术,术后一直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累计用药量:环胞素A约为31 000 mg,硫唑嘌呤约8400 mg,泼尼松约2500 mg,雷帕霉素30 mg.

中华眼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6 05
1989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