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中华眼科杂志

中华眼科

中华眼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중화안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4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412-4081
  • 国内刊号: 11-214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眼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赵堪兴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大鼠视神经筛板胶质异构的研究

    作者:戴超;李大庆;李英;Geoffrey Raisman;阴正勤

    目的 探讨大鼠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机制.方法 实验研究.将8 ~ 12周大鼠的视神经筛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3组:10只健康大鼠的右眼为组1、左眼为组2,13只右眼高眼压大鼠的对侧眼为组3.所有大鼠均经电镜固定液灌注、固定并常规电镜包埋制片,做1.5 μm连续半薄切片;组1和组2各10根视神经及组3的11根视神经做横向,组3的2根做纵向切片.在筛板区中部行超薄切片,采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大鼠视神经筛板区的形态和结构.3个组大鼠视神经筛板区间隙为(-)、(+)、(++)的眼数经非参数Kruskal-Wallis检验,采用Bonferroni法分别行各组间两两比较.结果 组1、组2及组3大鼠视神经筛板区的主要支撑结构均为牢固型星形胶质细胞(AC)及其突起形成的网状胶质筛板,横切面如“肾形”,牢固型AC从腹侧粗大根部向背侧逐渐分支变细,在结构上划分为根部、放射状分支部、终端前部和终端部;突起具有独特的高电子密度,富含微丝和微管,特别是大量微丝集结成束状微丝芯构成牢固型AC的支架;在胶质筛板的背侧存在青光眼易损区,该区存在的间隙分为(-)、(+)、(++)3级,组1的10只眼中间隙为(-)、(+)和(++)的分别有1、6、3只眼;组2的10只眼中间隙为(-)、(+)和(++)的分别有1、5、4只眼;组3的11只眼中间隙为(-)、(+)和(++)的分别有1、7、3只眼.(-)、(+)、(++)在组1、组2及组3所占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3.35,P=0.187;组1与组2相比,Z=-1.048,P=0.294;组1与组3相比Z=-1.691,P=0.091;组2与组3相比,Z=-1.343,P =0.179).各组中约10%筛板结构致密间隙为(-),其与间隙为(+)和(++)的眼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3.88,P<0.05;(-)与(+)相比,Z=-2.821,P=0.005;(-)与(++)相比,Z=-2.726,P=0.006),各组中间隙为(+)与间隙为(++)的眼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410,P<0.05).结论 筛板胶质异构可能是大鼠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发生机制.

  • CT泪囊造影在儿童泪道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于刚;张诚玥;崔燕辉;樊云葳;曹文红;蔺琪;漆雅;崔洁;胡曼

    目的 探讨CT泪囊造影检查方法在儿童泪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北京儿童医院就诊的300例(395只眼)泪道疾病患儿CT泪囊造影检查的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在240例(326只眼)先天性泪道阻塞患儿中,根据CT泪囊造影显示的阻塞位置,发现阻塞于泪总管或泪总管以上部位的有6只眼(1.8%),阻塞于泪囊部位的有38只眼(1 1.7%),阻塞于泪囊与鼻泪管交界部位的有213只眼(65.3%),阻塞于鼻泪管末端的有69只眼(21.2%).对于单侧先天性泪道阻塞,CT泪囊造影发现阻塞侧骨性鼻泪管较健侧出现明显扩大.对外伤性泪道阻塞患儿,其可以清晰显示受伤侧泪囊窝骨质破坏及泪道软组织损伤情况.同时,CT泪囊造影也可进行先天性泪囊突出、先天性骨性鼻泪管发育异常及泪囊憩室的辅助检查.结论 CT泪囊造影能够为多种儿童泪道疾病提供有力的诊断、治疗及研究依据,因此其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性儿童泪道影像学检查方法应用于临床.

  • 早产对大鼠视网膜血管形态发育的影响

    作者:杨湘敏;李蓉;王雨生;储昭节;高翔

    目的 探讨早产对SD大鼠视网膜血管形态发育的影响.方法 实验研究.将60只受孕的SD雌鼠分为4组:细菌脂多糖诱导早产组(LPS组)、米非司酮诱导早产组(RP组)和剖宫产早产组(CP组),正常生产大鼠为对照组.记录各组幼鼠出生后21 d内体重增长情况.在生后4、7、10、14 d随机取各组幼鼠右眼进行视网膜铺片,观察血管生长状况.根据出生幼鼠只数不同,在3个早产组内又分为小窝别(每窝产6~8只幼鼠者,即1组)和大窝别(每窝产14~ 16只幼鼠者,即2组)两个亚组,在出生后4、7、10d每个亚组随机取6只幼鼠的右眼,观察视网膜血管生长情况.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的多重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LPS组、CP组、RP组幼鼠出生21 d内体重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SD-t检验:P值均<0.05).LPS组[(0.47±0.02)%、(0.63±0.04)%]和RP组[(0.49±0.04)%、(0.65±0.04)%]幼鼠生后4d和7d的视网膜血管化比例小于对照组[(0.57±0.04)%、(0.74±0.05)%](LPS组:t4d =6.427,P4d=0.000; t7d=5.111,P7d=0.000; RP组:t4d=4.469,P4 d=0.000; t7d=2.491,p7d=0.022);CP组幼鼠生后4、7、10 d的视网膜血管化比例[(0.49±0.05)%、(0.61±0.05)%、(0.94±0.03)%]均小于对照组[(0.57±0.04)%、(0.74±0.05)%、(0.97±0.02)%](t4d =4.044,P4d =0.001;t7d =6.011,P7d =0.000;t10d =2.331,P10d=0.030).生后14 d各组幼鼠视网膜表层血管化均已完成.LPS组内LPS2组幼鼠生后4d和7d的视网膜血管化比例[(0.44±0.02)%、(0.60±0.03)%]小于LPS1组[(0.53±0.04)%、(0.74±0.03)%] (t4d=3.852,P4d=0.008;t7 d=5.630,P7d =0.001);CP组内CP2组幼鼠生后4d和7d的视网膜血管化比例[(0.43±0.02)%、(0.64±0.03)%]小于CP1组[(0.54±0.03)%、(0.76±0.02)%](t4 d=4.695,P4d=0.003;t7d =6.025;P7 d=0.001);RP组内RP2组幼鼠生后4d的视网膜血管化比例[(0.44±0.01)%]小于RP1组[(0.54±0.04)%](t4d=5.000,P4d=0.002).结论 相比正常幼鼠,早产幼鼠在生后早期体重增长较慢,视网膜血管化成熟进程较慢;早产大窝幼鼠较小窝幼鼠视网膜血管化比例小.提示早产和大窝别可能影响新生大鼠早期视网膜血管发育进程.

  • 实时虹膜识别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性散光的临床分析

    作者:揭黎明;王骞;郑林

    目的 探讨实时虹膜识别引导的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性散光的准确性、稳定性、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接受实时虹膜识别引导飞秒激光制瓣LASIK的近视性散光患者136例(249只眼),按术前柱镜度数分为3个组:低度组106只眼(-0.75~-1.25 D),中度组89只眼(-1.50~-2.25 D),高度组54只眼(-2.50~-5.00 D);同时按术前柱镜轴向分为3个组,柱镜轴向在180°±22.5°之间的近视性散光为顺规组(156只眼);轴向在90°±22.5°之间的近视性散光为逆规组(64只眼);轴向在45°±22.5°之间的近视性散光为斜轴组(29只眼).手术前应用波阵面像差仪进行小瞳孔下虹膜摄像,将数据导人准分子激光仪,掀瓣前进行静态虹膜识别,掀瓣后激光切削时以25 Hz眼球旋转跟踪频率进行动态虹膜识别,观察患者术后1、3、6个月的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散光度、散光轴向的变化.配对设计均数采用配对t检验,多组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多个构成比比较采用R×C表卡方检验.结果 静态虹膜识别检测出眼球旋转偏移角度为2.37°±2.16°,动态虹膜识别检测出眼球旋转变化范围为0~4.3°,术中对其加以补偿.术后6个月时,裸眼视力均≥0.5,术后佳矫正视力均未丢失,术中术后均未产生严重并发症;裸眼视力≥术前佳矫正视力的患者227只眼(91.16%),裸眼视力≥术前佳矫正视力l行以上的患者87只眼(34.94%);散光度数由术前(-1.72±0.77)D减少为术后(-0.29±0.25)D(F=2.16,P>0.05).低、中、高度组术后1个月散光度数分别为(-0.23±0.21)、(-0.31±0.27)、(-0.37 ±0.34)D,均较术前明显降低(t=7.35,7.74,6.52;P<0.01).术后6个月时,顺规散光下降为43只眼(17.27%),逆规散光下降为28只眼(11.25%),斜轴散光上升为34只眼(13.65%),144只眼(57.83%)成为无散光眼,与术后1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1.28,P>0.05).结论 实时虹膜识别引导的飞秒激光制瓣LASIK能够有效校正患者平卧后和手术中眼球的旋转偏差,使散光度数和轴向的治疗更加精确,同时能够减少术后散光的产生.

  • 眼眶外侧手术入路相关成人尸头显微解剖学初步研究

    作者:严欢;王毅;肖利华

    目的 初步研究眼眶外侧手术入路相关的成人尸头显微解剖学.方法 实验研究.模拟眼眶外侧手术入路,利用5具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颅湿标本,以视神经为视角中心,对眼眶视神经、眼动脉、动眼神经、眼上静脉及周围各层次(外侧、上方和下方)的重要结构进行显微解剖.5具头颅湿标本均进行了颜色乳胶血管灌注,红色乳胶灌注动脉系统,蓝色乳胶灌注静脉系统.记录上述重要结构走行及毗邻关系,并通过多角度观察、拍摄及描述.结果 手术涉及视神经、眼动脉、动眼神经、眼上静脉及周围较多重要结构.外侧:眼动脉第2段、睫状神经节、外展神经;上方:眼动脉第3段、眼上静脉、鼻睫神经、动眼神经上支;下方:眼动脉第1段、视网膜中央动脉、动眼神经下支.眶尖部:眶内绝大部分重要神经、血管均密集汇集于此,包括:视神经、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外展神经、三叉神经眼支、眼动脉及眼上静脉.结论 眼眶外侧手术入路相关解剖结构复杂,尤其是眶尖部,视神经、动眼神经、眼动脉及眼上静脉均密集汇集于此,手术操作空间狭小,神经、血管结构损伤可造成眼部严重并发症.

  • 胸腺素β4对体外培养的兔角膜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轩;姜志昕;郝朋;汤欣

    目的 探讨胸腺素β4(Tβ4)对体外培养的兔角膜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 实验研究.采用组织块培养法获得原代兔角膜上皮细胞并进行传代培养.采用形态学观察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成熟角蛋白(keratin) 12和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 43的表达情况,对细胞进行鉴定.以H2O2处理角膜上皮细胞制备体外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并观测Tβ4对其保护作用.实验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Tβ4组、H2O2组和H2O2+ Tβ4组.采用MTT比色法检测角膜上皮细胞存活度;运用TUNEL染色观察角膜上皮细胞凋亡;利用DCFH-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通过划痕实验观察角膜上皮细胞的迁移运动能力.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培养的细胞呈圆形、卵圆形和多边形,铺路石样生长;RT-PCR法检测显示培养的细胞表达角膜上皮细胞特异性基因,keratin 12和connexin 43,呈现角膜上皮细胞的特征.经H2O2刺激后,角膜上皮细胞的存活率(67.20%±5.87%)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l00.00%±9.99%)(4个组间比较F=18.61,P=0.001,两两比较P=0.000);H2O2+Tβ4组细胞存活率(83.42%±7.43%)与H2O2组(67.20%±5.87%)比较明显增高(P =0.023).4个组间细胞划痕实验结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36.38,P=0.000),在12 hTβ4组划痕已基本消失,细胞迁移率为117.6% ±2.22%,与正常对照组(100.00%±4.06%)相比显著增加(P=0.005);12h时H2O2+Tβ4组与H2O2组相比,细胞迁移率为96.57%±8.22%,与H2O2组(64.38%±11.08%)相比明显增加(P=0.000).H2 O2刺激后细胞内ROS水平为234.42%±22.15%,较正常对照组(100.00%±5.28%)明显增加(P =0.000),H2O2+Tβ4组细胞内ROS水平(163.26%±10.53%)虽然较正常对照组偏高,但与H2O2组(234.42% ±22.15%)比较显著降低(P=0.000).TUNEL染色结果显示,H2O2组呈现较多凋亡细胞,H2 O2+ Tβ4组与H2O2组相比,凋亡细胞明显减少.结论 Tβ4通过抑制氧化损伤后细胞内ROS的产生对氧化应激损伤后的角膜上皮细胞具有减少细胞凋亡,增加细胞存活率并促进细胞迁移的作用,提示Tβ4对角膜上皮细胞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低氧条件下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表达肿瘤干细胞标志物及向内皮样细胞诱导分化的体外研究

    作者:张丽娜;赵桂秋;王谦;牛膺筠;徐强;杨文毅

    目的 探讨低氧微环境下人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细胞表达肿瘤干细胞标志物及向内皮细胞诱导分化的能力与相关机制.方法 实验研究.将人RB细胞株Y79细胞分为正常组、低氧组和预处理组.显微镜下观察3组细胞的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RB细胞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S)及肿瘤干细胞标志物ATP结合盒膜转运蛋白G2(ABCG2)的表达情况,免疫印迹法和实时荧光(real-time) PCR法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情况.向内皮细胞诱导分化后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CD31、vWF的蛋白表达情况,吞噬实验检测其吞噬ac-LDL的能力,三维培养基中观测其血管生成拟态(VM)形成能力,免疫印迹法检测HIF-1α、生促红素人肝细胞A2(EphA2)、磷酸肌醇化激酶3(PI3K)的蛋白表达情况.各组间总体差异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的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 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显示,正常组Y79细胞呈单个或团聚状悬浮生长,低氧组部分细胞伸出突起贴壁生长,预处理组未见贴壁生长的细胞.各组细胞NES及ABCG2染色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NES=698.45,FABCG2=864.48,P值均<0.01);与正常组[(98.2±2.5)%,(2.1±2.1)%]比较,低氧组NES阳性率[(35.1±3.4)%]明显降低(q=46.11,P<0.01),ABCG2阳性率[(67.4±3.6)%]明显升高(q=50.89,P <0.01);预处理组与正常组NES和ABCG2蛋白表达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蛋白:0.165 ±0.056,mRNA:0.927 ±0.715)比较,低氧组HIF-1 α蛋白(1.094±0.077)及mRNA(6.408±0.686)表达量均明显增加(q蛋白=31.810,P <0.01;qmRNA=18.40,P <0.01),预处理组HIF-1 α蛋白(0.218 ±0.061)表达无明显变化(q=1.81,P>0.05),mRNA(7.219 ±0.591)的表达增加(q=21.12,P<0.05).向内皮细胞诱导分化实验结果示,低氧组Y79细胞表达CD31、vWF,并获得ac-LDL吞噬能力及VM形成能力,HIF-1 α、EphA2及PI3K蛋白(1.440±0.089、0.377±0.056、0.762±0.090)表达水平较正常组(0.327±0.108、0.194 ±0.033、0.402±0.068)明显增加(q=8.72 ~23.00,P值均<0.01).结论 低氧条件下部分RB细胞表达肿瘤干细胞标志物,能够向内皮细胞诱导分化从而获得部分内皮细胞表型及功能,并能在三维培养基上形成管道样VM结构;HIF-1d通过EphA2/PI3K信号通路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 眼内镜下的玻璃体切除术中取出睫状体异物

    作者:杨勋;李琦琰;杜姝;任辉;贾春月;唐小辉

    目的 总结眼内镜下的玻璃体切除手术取出睫状体及其附近异物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自2002年7月至2010年12月的15例(16只眼)睫状体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内镜下的玻璃体切除术和异物取出术.结果 15例(16只眼)睫状体异物患者的异物均顺利取出(共36个异物),其中磁性异物18个,非磁性异物18个.异物大小从不足1.0 mm×1.0 mm×1.0 mm到9.0 mm ×6.0 mm ×4.0 mm不等.31个异物在睫状体上或其附近,5个异物在其他部位.术前11只眼角膜混浊,术后12只眼的视力较术前提高,其中4只眼从数指及以下提高到0.1 ~0.3,14只眼的眼压正常,2只眼眼压稍低,12只眼视网膜复位,8只眼角膜较术前清亮.至随访结束时,仅有7只眼视力为数指及以下.结论 眼内镜下玻璃体手术中观察睫状体、周边视网膜裂孔或病变、睫状体异物和其他周边异物以及整个视网膜几乎无盲区,使得睫状体异物取出和睫状突光凝更准确而简便.

  • 经骨膜下入路摘除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毅;李月月;赵海萍;丁琢;肖利华

    目的 探讨经骨膜下入路摘除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适应证及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2004年6月至2010年6月在武警总医院眼眶病研究所手术并经病理学确诊的眼眶海绵状血管瘤(OCH)患者资料42例行回顾性分析.术前根据临床表现、CT及MRI影像学特征诊断为OCH.根据肿瘤发生部位分为4组:Ⅰ组(18例),肿瘤位于眼眶颞上象限;Ⅱ组(15例),肿瘤位于眶上裂及周围的眶尖部;Ⅲ组(4例),肿瘤位于眶底部的周围间隙,深至眶尖;Ⅳ组(5例),肿瘤位于鼻下象限.4组均采用眶周皮肤切口,分离至眶缘骨膜后,经骨膜下入路摘除OCH.记录术后并发症和随访结果.结果 术前诊断正确率100%.所有肿瘤均经一次手术彻底摘除,手术时间平均20 ~ 30 min.38例(90.5%)完整摘除,4例(9.5%)分块取出.为扩大Ⅱ组眶尖部术野,6例(14.3%)截除眶外上方骨缘,3例(7.1%)使用磨钻磨除眶壁骨质.随访1~7年,影像学证实无肿瘤残留或复发,6例(14.3%)视力较术前提高.术后暂时性并发症包括:球结膜水肿9例(21.4%),眼球运动受限4例(9.5%)和3例上睑下垂(7.1%).永久性并发症包括:眼球极限运动受限和瞳孔向心性扩大,各2例(4.7%).结论 经骨膜下入路适合摘除眼眶颞上、鼻下及眶底部等距骨壁较近且粘连不重的OCH,或眶上裂附近的OCH,手术安全有效,无严重并发症.

  • Ⅱ期囊袋内和睫状沟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无晶状体眼的疗效比较

    作者:祝雪宁;喻芳;邢潇英;赵云娥;宫贤惠;李瑾

    目的 比较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无晶状体眼行Ⅱ期囊袋内与睫状沟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观察2005年9月至2011年8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收治的先天性白内障摘除术后无晶状体眼的患儿,能够坚持随访1年以上且资料完整的病例共44例(60只眼).收集资料包括先天性白内障摘除的年龄、Ⅱ期IOL植入的年龄和眼轴、随访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佳矫正视力(BCVA)及屈光状态.视力测量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进行统计分析时转换成Log MAR视力.术中囊袋能够分离且前后囊膜足以包绕支撑IOL的病例行囊袋内IOL植入术,否则行睫状沟IOL植入术.根据IOL植入位置的不同分为囊袋组22例(30只眼)和睫状沟组20例(30只眼).囊袋组及睫状沟组的并发症及合并症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人口资料及手术前后屈光相关资料采用独立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 术后1周及1年的平均等效球镜在囊袋组为1.00D(-2.13 ~3.38 D),0.69 D(-2.25~2.38 D),睫状沟组为0.00 D,(-3.50~3.00 D),-0.50 D,(-3.25 ~2.50 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1,P=0.31;Z=-0.53,P=0.60).末次随访能够配合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者,囊袋组BCVA中位数(间距)为0.20(0.05,0.70),睫状沟组为0.20(0.05,0.6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6,P=0.29).两组间眼球震颤发生率囊袋组为33.3% (10/30),睫状沟组为63.3% (19/30),两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1,P=0.02),斜视、继发性青光眼、角膜带状变形的发生率在囊袋组为36.7% (11/30)、3.0%(1/30)、10.0% (3/30),睫状沟组为23.3%(7/30)、3.0%(1/30)、13.3%(4/30),两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斜视:x2=1.27,P=0.26;继发性青光眼:x2=0.16,P=0.69;角膜带状变形:P=1.00).结论 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摘除术后无晶状体眼Ⅱ期IOL植入术,在1至6年的随访期内,囊袋内植入和睫状沟植入在术后视力和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异.

  • 甲状腺相关眼病403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钰娇;何为民

    目的 总结甲状腺相关眼病(TAO)的临床特征以及眼部病变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2009年11月至2012年6月诊治的403例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眼部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甲状腺功能测定情况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对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TAO多发于40岁以上人群,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133,P =0.670),以双眼患病多见.本组中甲状腺功能异常303例,甲状腺机能亢进289例.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行Ⅰ131治疗62例,之后51例(82.26%)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其中64.71%患者出现眼征或症状加重.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TAO严重程度2级以上(67.66%)以及CAS评分(即临床活动性评分标准)4分以上者(40.29%)均较甲状腺功能正常组严重度2级以上(37.00%)及活动度4分以上者(21.32%)高.33.75%患者以眼睑水肿为就诊原因;78.41%患者出现眼睑肿胀,75.93%上睑挛缩及83.37%上睑迟落,10.42%患者睑裂闭合不全,49.38%眼球运动受限,9.43%角膜受累;CT显示直肌受累频率依次为下内上外直肌.在83例吸烟者(男女比例为27∶1)中有56例(67.47%) TAO严重度在4级以上.结论 对于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者,TAO的严重程度与甲状腺的功能控制状况有关,Ⅰ131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后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与眼病的加重有关,吸烟与眼病严重度有一定关系.

  • 类风湿病患者翼状胬肉术后急性巩膜融解一例

    作者:陈景尧;刘祖国;赵慧;肖辛野

    患者女性,44岁.因双眼鼻侧结膜新生物生长3年在外院诊断为双眼翼状胬肉,遂于2010年10月27日接受双眼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手术顺利,术后辅以常规抗炎抗感染治疗.术后第4天发现右眼术区出现一"黑点",并在数天内迅速扩大,无疼痛感,遂于2010年11月7日至厦门大学厦门眼科中心就诊.患者自诉有类风湿关节炎病史5年,但在翼状胬肉切除术前1个月已自行停用抗类风湿药物,否认其他全身疾病史.追问病史,患者胬肉手术当天为其此次月经来潮的第1天.眼部检查:双眼裸眼视力1.0.

    关键词:
  • 光动力学疗法治疗感染性角膜炎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森;梁庆丰;孙旭光

    光动力学疗法(PDT)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在眼表疾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PDT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和促进组织修复功能的研究深入,PDT逐渐应用于临床上治疗感染性角膜病.本文就PDT的作用原理、灭菌作用及其在感染性角膜炎治疗中的应用等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药物治疗新进展

    作者:赵春晖;王毓琴;程凌云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一种常见的致盲性眼病,常发生于眼外伤、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和严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目前,玻璃体手术是治疗PVR的主要手段,但手术费用昂贵,术后视力恢复效果常不令人满意.研究表明,PVR发生时,玻璃体中的细胞生长因子和炎症因子、基质蛋白以及不同细胞之间相互影响与促进,导致增生膜的形成.对PVR发生机制的进一步认识,有助于选择合适药物,阻断参与细胞的反应进程,预防PVR的发生.本文主要对目前已知的PVR发病机制加以概述,着重对干扰PVR发生的新药物、缓释系统治疗进行综述.

  • Schlemm管切开加黏弹剂扩张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研究现状

    作者:宗媛;袁志兰

    Schlemm管切开加黏弹剂扩张术(VCO)是一种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手术.它通过手术后遗留下的小梁网-后弹力层窗实现缓慢滤过,从而避免了眼压骤降,大大减少了术后的并发症.近来,许多术者对VCO手术不断地改进,如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术中使用植入物等.这些方法增强了VCO术降眼压的力度,使得术后成功率明显提高.本文对VCO手术的历史进行了回顾,着重阐述了VCO手术的方式、效果、创新发展及未来趋势.

  • 重视中国人小眼球或无眼球眼眶发育的规范化治疗

    作者:李冬梅

    先天性及获得性小眼球、无眼球为临床常见病例,在患者发育期,如不及时合理地进行眼眶发育的干预治疗,将导致颜面畸形,从而严重损毁了患者的面部容貌,是儿童期因颜面部畸形就医的主要原因.目前国内对于小眼球或无眼球眼眶发育的干预方法很不规范,相当多的患者丧失了佳整复时机.本文针对国内现有条件下,对小眼球、无眼球眼眶发育的合理干预治疗进行阐述,指出1~3岁以不断增大的定时更换义眼为主要方法,而在3~5岁后可采用眶内植入物.并指出对于此类患儿应进行合理的定时性疗效评估,此为指导治疗的关键.

  • 关于开放性眼外伤救治的几个重要问题

    作者:马志中;胡运韬

    开放性眼外伤是常见的致盲原因.一些外伤性无光感眼经玻璃体手术可能重获光感或更好的视力.外伤性无光感眼的摘除应根据玻璃体手术探查的结果而定,而不应在手术探查前摘除.开放性眼外伤玻璃体手术的时机一直是存在争议的问题,但多数医师倾向于伤后2周内行玻璃体手术,研究显示伤后玻璃体手术迟不应晚于伤后4周.在玻璃体手术过程中,眼球伤道内口周围的视网膜廓清切除和脱离视网膜的复位是防止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关键.

  • 海绵状血管瘤

    作者:周挺业;刘晓玲

    患者男性,20岁.因右眼视物模糊2个月,加重1个月,来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就诊.眼部检查:视力右眼为20 cm指数,左眼为0.6;眼压正常;右眼外眼、角膜、前房、虹膜、瞳孔均正常,晶状体透明,玻璃体积血,眼底窥不清;左眼未见明显异常.入院行右眼玻璃体切除、电凝、气液交换术,术后右眼视力为0.25,晶状体透明,玻璃体轻度混浊,眼底检查情况见精粹图片1.临床诊断:右眼海绵状血管瘤.拍摄技巧探讨 对于视网膜或脉络膜肿瘤性疾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nce angiography,FFA)和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的应用,可协助诊断疾病.本例患者使用Topcon 50DX型眼底照相机拍摄彩色眼底图像;使用德国海德堡HRA-Ⅱ型共聚焦激光眼底血管造影仪进行FFA和ICGA检查,该设备可在高分辨模式下使用20°视角,并采用实时模式程序对图像取实时平均相.此外,因肿瘤病灶隆起,故肿瘤的表面与视网膜不在同一聚焦点上,因此需将镜头的焦距调整到肿瘤表面,才能更加清晰准确拍摄病灶的真实情况.

    关键词:
  • 白内障与眼内散射光

    作者:卢奕;叶鸿飞

    眼科医师经常遇到如下情况,患者主诉视觉不适如眩光,星芒,夜间视力差,对比度及色觉识别能力下降,而行视力、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CS)及裂隙灯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在早期白内障患者、尤其是有驾车需求者中尤为常见.上述主诉由眼内散射光所致.这种增强的散射光并不能通过视力、对比敏感度或裂隙灯等常规检查得出.因此,散射光是视觉质量的重要评估指标,能表达一部分无法用视力及对比敏感度描述的视觉损失.

    关键词:
  • 预成形钛网在眼眶爆裂性骨折修复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肖利华;王毅

    眼眶爆裂性骨折(orbital blowout fracture,OBF)约占所有眼外伤的7.5%,约有47.3%的眼球外伤合并发生眼附属器损伤或OBF[1],近50%的颅面外伤合并发生OBF[2].随着近年车祸伤和运动损伤的增多,OBF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发病人群以青壮年为主.另一方面,患者对手术矫正眼球凹陷、改善眼球运动功能的期望值日益增高.这既是对眼眶外科医师和修复材料研制者的严峻挑战,又是推动眼眶骨折修复手术日新月异的强大动力.

    关键词:
中华眼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6 05
1989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