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中华眼科杂志

中华眼科

中华眼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중화안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4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412-4081
  • 国内刊号: 11-214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眼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赵堪兴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毒蕈碱受体Ⅰ型受体在人眼巩膜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周翔天;张立华;吕帆;谢若衷;胡诞宁;付小莹;瞿佳

    目的探讨正常人眼巩膜成纤维细胞毒蕈碱受体Ⅰ型(M1)受体的表达与近视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定点解剖及游走促进法分离培养人巩膜成纤维细胞,取3~5代生长良好的细胞,运用RT-PCR、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培养的巩膜成纤维细胞中M1受体的表达;并制作巩膜组织的冷冻切片,以免疫组化法检测巩膜组织中巩膜成纤维细胞上M1受体亚型的表达.结果培养的巩膜成纤维细胞呈双极型或纺锤形,平均分裂时间为2~3 d左右,细胞生长旺盛,近融合时细胞呈规则排列的纺锤形.RT-PCR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体外培养的人巩膜成纤维细胞表达M1受体.组织免疫组化法结果显示巩膜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表达M1受体.结论人巩膜成纤维细胞具有M1受体的分布.巩膜上M1受体的存在预示着M1受体拮抗剂延缓近视的发生发展的作用部位可能是位于巩膜上,而巩膜上的M1受体可能参与了近视的眼轴延长及近视屈光度的改变.(中华眼科杂志,2005,41:995-999)

  • 注视视频终端对视觉功能的影响

    作者:瞿小妹;褚仁远;汪琳;姚佩君;刘婧蓉

    目的了解短期注视视频终端(VDT)对视功能和眼生理的影响.方法选择21名受试者,进行持续1 h的计算机操作(注视VDT),操作前后分别行验光、调节幅度、集合近点、AC/A、远及近距离水平隐性斜视、正负融像性聚散能力、泪膜破裂时间(BUT)及像差测定,并与该组受检者近距离书本阅读进行比较.结果 VDT操作后受试者较近距离书本阅读更易出现调节幅度降低、集合近点远离、近距离外隐性斜视幅度增加,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DT可使BUT缩短,像差增加,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C/A、正负融像性聚散能力、远距离隐性斜视幅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DT操作较书本阅读更易对人视觉功能产生影响,VDT操作可对泪膜性状和视觉质量产生暂时的影响.(中华眼科杂志,2005,41:986-989)

  • 体外转染人发状分裂相关增强子-1基因重塑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研究

    作者:唐仕波;李斌;张革;陈剑虹;李宝金

    目的探讨体外转染人发状分裂相关增强子1(HESR-1)基因至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并重塑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可行性.方法将HESR-1克隆至pcDNA 3.1+载体内,组成pcDNA 3.1+ HESR-1重组质粒,原代培养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实验中加入10 ng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刺激内皮细胞生长,模拟体内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激活状态,以脂质体转染pcDNA 3.1+ HESR-1重组质粒至培养的细胞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第2受体(KDR)和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的阳性率,采用免疫印迹法分析HESR-1对occludin表达的调控作用,体外建立视网膜血管模型,检测HESR-1对血管通透性的影响.结果 HESR-1基因成功转染至血管内皮细胞,KDR表达阳性率下降,occludin表达增强.重塑的体外血管样结构通过HESR-1的作用能降低血管通透性.结论 HESR-1基因能下调KDR的表达,增强occludin的表达,减少血管渗漏,达到重塑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目的;可为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中华眼科杂志,2005,41:1027-1032)

  • 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治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残留近视及散光

    作者:李艳;李镜海;周芳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治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残留近视及散光的疗效.方法对我院自2000年4月至2004年1月间用LASEK治疗LASIK术后残留近视及散光患者34例(66只眼)进行随访,观察术后症状、角膜上皮瓣愈合时间、视力、屈光度数、波阵面像差及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形成情况.随访时间平均13.2个月.结果 34例(66只眼)平均等效球镜为(-3.20±0.32)D,所有患者均一次完成手术,有3只眼上皮瓣周边部有破损,其余完好.术后1 d上皮瓣基本透明者55只眼,11只眼有轻度的水肿.取镜时间平均为(3.35±0.49)d.术后3个月有56只眼(85%)屈光度数介于±0.50 D之间,64只眼(97%)屈光度数介于±1.00 D之间.有3只眼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1行,2只眼提高2行,无佳矫正视力下降者.术后3个月高阶像差较术前增大.术后3个月haze 0.5级者10只眼(15%),1级者2只眼(3%).结论 LASEK治疗LASIK术后残留近视及散光的预测性好,疗效确定,安全可靠.(中华眼科杂志,2005,41:981-985)

  •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穿孔

    作者:谢立信;翟华蕾

    目的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94年至2003年在青岛眼科医院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的40例(40只眼)真菌性角膜溃疡穿孔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6~24个月,观察术后视力变化和真菌复发、植片排斥、继发性青光眼、并发性白内障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40例患者中,39例(97.5%)成功地保存了眼球,38例(95.0%)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视力.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4例(10.0%)患者真菌复发,其中3例用药物治愈,1例因合并真菌性眼内炎用药物不能控制而摘除眼球;15例(37.5%)患者植片发生排斥,其中12例经抗排斥治疗植片转为透明,3例因药物治疗无效而行二次穿透性角膜移植术;3例(7.5%)患者植片发生溃疡,其中2例治愈,1例因合并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而行二次穿透性角膜移植术;5例(12.5%)患者继发青光眼,眼压均得到成功控制;5例(12.5%)患者发生并发性白内障,其中3例行白内障摘除术.其余患者术后随访期间眼部情况稳定,植片保持透明.终随访时,36例(90.0%)患者角膜植片透明.结论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穿孔的有效手术方式,是挽救眼球和视力的主要手段.(中华眼科杂志,2005,41:1009-1013)

  • 无痛性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及微型角膜刀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的临床研究

    作者:周行涛;褚仁远;王晓瑛;周浩;于志强;吴良成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及微型角膜刀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后无痛的原因及保护角膜上皮瓣的方法.方法 LASEK患者285例(285只眼), Epi-LASIK患者39例(39只眼)入选统计分析.准分子激光仪包括Mel 80、lasersight LSX、NIDEK EC5000及VISX 4star准分子仪、视可佳AOV、博士伦217Z准分子激光仪.手术由同一手术医师完成.Epi-LASIK以12点为基蒂作角膜上皮瓣.LASEK采用20%乙醇浸润10~20 s.观察术后无痛比率.结果术后疼痛:LASEK组基本无痛且术后2 d可自然睁眼的为269例(91.23%).Epi-LASIK组基本无痛且术后2 d可自然睁眼的为36例(92.31%).LASEK组与Epi-LASIK组的无痛比率都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ASEK组有10例(3.51%)延期取镜,晚11 d取.Epi-LASIK组有2例(5.13%)延期取镜,晚10 d取.两组延期取镜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角膜上皮不规则水肿.结论本研究中92%以上的LASEK及Epi-LASIK患眼术后无疼痛及刺激,有效视力的恢复迅速,接近LASIK.角膜上皮瓣延迟愈合时,推迟取接触镜是安全有效的措施.(中华眼科杂志,2005,41:977-980)

  • 视网膜色素变性PRPF-31基因剪接位点突变及其相关表型特征研究

    作者:席兴华;郑多;夏昆;潘乾;雷璐赟;刘征;唐朝珍;夏家辉;姜德咏;邓汉湘

    目的研究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ADRP)大家系的致病基因及其相关表型特征.方法应用基因组扫描定位和突变检测法确定该家系的致病基因,并对其进行详细的家系调查,同时选取该家系不同代别中11例有症状的患者和7例无症状的个体,进行视网膜电图(ERG)、多焦视网膜电图(mERG)、心理物理学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等检测.结果在19号染色体PRPF-31基因5号内含子-1处发现一新的剪接位点突变(IVS5-1G→A).家系中有症状的患者均在10岁以前发病,病情进展快而严重,呈Ⅰ型弥漫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P)表现.Goldmann视野检查,30岁以上患者动态视野大范围缺损,部分患者仅存颞侧视岛,静态视野阈值无法查出;mERG检测:双眼暗视a、b波振幅极度下降且低平,呈熄灭型;多焦视网膜电图显示双眼黄斑区及其周围视网膜反应密度显著降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显示黄斑中央凹周围色素上皮萎缩,呈"牛眼样"外观.7例无症状者中,1例经mERG、心理物理学及分子遗传学检测,证实其为轻症RP患者,另1例为疾病基因的杂合携带者.结论 PRPF-31基因5号内含子-1剪接位点突变(IVS5-1G→A)是ADRP的一种新的突变位点.该突变所致的ADRP表型主要为Ⅰ型弥漫性RP,同时,还存在基因外显不全和表现度不一的变异性表达.(中华眼科杂志,2005,41:1020-1026)

  • 微型角膜刀辅助的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后复发性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

    作者:陈蔚;李国星;王勤美;赵云娥;瞿佳

    目的探讨微型角膜刀辅助的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后复发性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后复发性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患者7人(9只眼).用微型角膜刀分别在供体及受体上制作一定厚度的角膜植片及植床,把供体植片对位覆盖于受体植床上,间断缝合4~8针,术后4~6周拆除缝线.术前及术后的不同时间检查视力、角膜透明度、角膜厚度及角膜地形图.结果在平均(18.9±4.1)个月的随访期内,所有植片没有明显的混浊及严重并发症.患者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7只眼佳矫正视力大于或等于0.5,2只眼视力达到0.8,12个月后,角膜的屈光力平均增加(2.34±0.93)D (P< 0.01),散光平均减小 (0.91±0.98)D (P< 0.05),术前角膜平均厚度(477.4±26.9)μm,至随访结束时角膜的平均厚度为(507.8±23.4)μm (P< 0.01).结论微型角膜刀辅助的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后复发性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华眼科杂志,2005,41:1000-1004)

  • 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后放大率与视力的关系

    作者:王晓瑛;褚仁远;周行涛;张红霞;周传清;任秋实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高度近视患者视网膜成像放大率的变化规律,了解视网膜放大率变化与视力提高量之间的关系. 方法对近视屈光度为-15.13 D~-29.00 D的23例患者(30只眼)行有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前后检查佳矫正视力、屈光度、眼屈光参数(角膜曲率、前房深度、眼轴长度、人工晶状体位置).根据模型眼理论,应用ZEMAX光学设计软件计算手术前后视网膜成像放大率的变化,分析放大率变化与屈光度、佳矫正视力(BCVA)、视力提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术后3个月,28只眼 (93%)术后BCVA超过术前,2只眼(7%)术后BCVA等于术前.屈光度与放大率变化成正相关,近视越深放大率变化越大(r=0.996,P<0.01);屈光度与手术前后佳矫正视力均为负相关(r=-0.62,-0.57;P<0.01);近视越深,佳矫正视力越差;放大率变化与视力提高量成正相关(r=0.42,P=0.02);放大率变化较大,术后视力提高量较多.结论有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网膜成像放大率变大是影响术后佳矫正视力提高的因素之一,视力提高量与放大率变化量有一定的相关性.(中华眼科杂志,2005,41:990-994)

  • 人角膜上皮干细胞的识别

    作者:陈卓;孙慧敏;苑晓勇

    目的探讨人角膜上皮干细胞的分子标记.方法对人角膜和角膜缘部位行组织学检查以分析角膜缘解剖结构.对人角膜切片和整个角膜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检测中央角膜和角膜缘部位未分化标记,如核蛋白p63、乳腺癌抵抗蛋白(ABCG2,BCRP1)、烯醇化酶α、整合素α6、α9 及β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细胞角蛋白19(CK19)、14(CK14)及转铁蛋白受体(CD71)的表达, 经荧光显微镜和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观察.对角膜中部和角膜缘上皮细胞的mRNA进行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原位杂交以检测其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角膜缘部位横向切片显示角膜缘上皮细胞为乳头放射状排列,对应于Vogt栅栏环境.未分化标记整合素β1、EGFR、烯醇化酶α及CK19在角膜缘基底细胞胞质染色较表层细胞更强; p63、ABCG2、整合素α9蛋白仅见于角膜缘基底部上皮细胞.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观察和RT-PCR结果显示角膜缘表达p63、ABCG2、整合素α9蛋白及mRNA.原位杂交显示p63仅表达于角膜缘基底层细胞.结论角膜缘上皮呈乳头放射状排列,角膜缘干细胞群具有复合标记: p63表达于细胞核、ABCG2表达于胞质、整合素α9表达于胞膜.采用这些标记复合体,可将角膜缘干细胞群与其他上皮细胞区分.(中华眼科杂志,2005,41:1014-1019)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与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后角膜知觉恢复的研究

    作者:吴莹;褚仁远;周行涛;戴锦晖;瞿小妹

    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和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后角膜知觉的恢复情况. 方法本研究观察在我院行LASIK或LASEK近视矫正的患者59例(59只眼),包括低、中度近视行LASEK者20只眼,高度近视行LASEK者30只眼,以及低、中度近视行LASIK 者9只眼.分别在术前、术后2周、1、3、6个月时测量角膜中央知觉,并和切削深度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 LASIK和LASEK术后角膜知觉均下降,但LASIK术后下降更明显.在各观察时间点,LASEK术后的角膜知觉均好于LASIK术后2周、1个月和3个月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个月时P=0.031.低、中度近视LASIK术后6个月时角膜知觉仍未恢复(P=0.023);而LASEK术后3个月时角膜知觉已恢复(P>0.05).高度近视LASEK术后6个月时角膜知觉基本恢复(P>0.05).LASEK术后1、3及6个月的角膜知觉和切削深度有相关性(r=0.419,0.433,0.413;P<0.05),其余观察时间点两者无相关性.LASIK术后各时间点的角膜知觉和切削深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 LASEK术后角膜知觉的恢复较LASIK术后快,LASEK术后角膜知觉的恢复和切削深度有关.(中华眼科杂志,2005,41:972-976)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与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对眼波阵面像差影响的对比

    作者:高宁;胡隆基;谢立信;郭佃强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和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对眼波阵面像差的影响并作对比分析. 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屈光手术研究治疗中心就诊并行LASIK或LASEK治疗的近视患者各18例(18只眼),使用WFA-1000型主观式波阵面像差仪分别于术前、术后10 d、1和3个月行波阵面像差检查,应用Matlab 5.3软件计算1到35项各项的Zernik系数,计算出各高阶(3~7阶)和总高阶像差的均方根(RMS).应用统计软件SPSS 10.0对所得结果进行组间方差分析并做两两比较.结果全部患者术后3个月时裸眼视力均达到或超过术前佳矫正视力,无危害视力的并发症发生.LASIK术后10 d时各高阶和总高阶像差较术前增加,1个月时明显减小,3个月时轻微增加.LASEK术后波阵面像差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小,1个月时除3阶像差外均小于术前,3个月时所有高阶像差均小于术前.LASIK手术前后分阶方差分析,3阶、4阶和总高阶像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3阶像差术后10 d和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时和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者之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4阶和总高阶像差同样如此.LASEK手术前后各高阶和总高阶像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与LASIK相似.结论 LASIK和LASEK术后早期均会引起眼波阵面像差增加,但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小,术后1、3个月时和术前比较已无统计学意义.与LASIK相比,LASEK术后眼波阵面像差增加的幅度较小.(中华眼科杂志,2005,41:966-971)

  • 义眼座植入同期利用羊膜移植结膜囊重建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崔红光;陈艳红;郦惠燕

    目的探讨结膜囊狭窄患者义眼座植入同期利用羊膜移植重建结膜囊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3例结膜囊狭窄患者行义眼座植入同时行结膜囊重建术.术中下穹隆采用埋线法固定在眶下壁骨膜,保存羊膜移植于结膜缺损区,上下睑缘褥式缝合.每周打开眼睑并用荧光素试纸染色,观察结膜上皮生长情况.术后2个月拆除上下眼睑缝线,定制合适的义眼.结果术后第4周20只术眼羊膜表面全部被结膜上皮覆盖,其余3只术眼发生羊膜融解,结膜上皮未愈.术后2个月4只Ⅰ度结膜囊狭窄患眼全部治愈;10只Ⅱ度结膜囊狭窄患眼中8只治愈,2只好转;9只Ⅲ度结膜囊狭窄患眼中3只术眼痊愈、3只术眼好转,余3只术眼无效,其中1只术眼半年后重新行结膜囊成形术.完成治疗的21例患者无义眼座暴露、感染及睑球粘连等并发症,对术后眼座的活动度和外观比较满意.结论对于Ⅰ和Ⅱ度的结膜囊狭窄采用保存羊膜移植同期行眼座植入术是安全可行的.对于Ⅲ度结膜囊狭窄采用保存羊膜移植疗效欠佳.(中华眼科杂志,2005,41:1005-1008)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二例

    作者:翁乃清;曹绪胜

    随着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在全球范围的不断增多,认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所表现出的各种机会感染,进而确诊AIDS患者,并开展针对性的防病治病至关重要.笔者分别于2003年11月和2004年4月在本院眼科门诊发现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性视网膜炎,终证实为AIDS患者2例.患者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炎"、"葡萄膜炎",并实施一般性治疗达1至数个月.现将其诊断、随访及转往传染病院的阶段性治疗过程报告如下.

  • 鼻眼脑型毛霉菌病三例

    作者:戴虹;赵晶;曹群;陈海波

    毛霉菌引起的急性真菌感染,按感染部位分为鼻眼脑型(又称鼻脑型)、肺型、肠胃型、皮肤型、中枢型,其中鼻眼脑型为常见[1].该病常被误诊,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死亡率极高,不少患者是在临终或死后尸解时才确诊.由于该病在发病初期和病变发展过程中,具有明显的特征性眼部表现,患者常首诊或就诊于眼科,因此对早期诊断有所帮助.自1984年以来,我院确诊了3例鼻眼脑型毛霉菌病患者,现将诊治情况进行总结.

  • 双眼核间性眼肌麻痹一例

    作者:王冰;翁景宁

    患者女性,49岁.因反复乏力、心悸1年,复视2 d,于2003年12月30日来我院就诊.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怕热、多汗、心悸合并手抖等症状,曾在我院内分泌科就诊,因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浓度为19.30 pmol/L、游离甲状腺素浓度为77.20 pmol/L、高灵敏促甲状腺激素浓度为0.10 mU/L,B超显示双侧甲状腺弥漫性肿大,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

  • 双侧视神经鞘脑膜瘤颅内蔓延二例

    作者:肖利华;王毅;杨新吉;鲁小中;黑砚;张新武

    视神经鞘脑膜瘤是临床较常见的视神经肿瘤,但发生于双侧合并颅内蔓延者较少见,现报道如下.

  •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合并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一例

    作者:段伟;李海英

    患者男性,36岁,因左眼突然视物不清3 d来我院就诊.3 d前无明显诱因左眼突然视力下降,无眼红、眼疼、头痛及恶心等伴随症状.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史.体检未见异常.眼部检查:右眼视力1.2,左眼0.01(不能矫正).右眼前节及眼底检查正常.左眼角膜透明,前房清,瞳孔圆,直径约3.0 mm,对光反应(+),晶状体透明,眼底视乳头充血水肿,边界模糊,动脉细,静脉高度纡曲扩张,呈腊肠状,视网膜大量片状及火焰状出血,其间可见灰白色棉絮斑.颞上方视网膜有一舌形乳白色水肿带,黄斑部中心凹光反射消失(图1).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五年外伤致角膜瓣移位一例

    作者:曾流芝;明萍;梁勇

    患者男,26岁.因右眼被螺丝刀刺伤后伴眼痛、流泪、视物模糊半小时于2002年11月12日以"右眼角膜板层裂伤"收入院.既往患者因近视于1997年9月12日行双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前右眼裸眼视力0.06,矫正视力1.0,近视屈光度数-6.00 D,角膜厚度为161 μm;术后裸眼视力为1.0.本次就诊全身体检正常.

  • 老视矫正手术方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作者:倪海龙;姚克

    老视是因年龄相关性调节幅度的下降使得近阅读渐渐困难的一种生理老化现象.现阶段老视矫正的主流方式是配戴单焦框架眼镜、双焦框架眼镜和渐变多焦点眼镜.目前所有针对老视的手术方法都未能带来持久的真正生理意义上的调节改善,本文就目前各种老视矫正手术方法(包括单眼视方法的、施于角膜的、施于巩膜的与施于晶状体的)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做一综述.(中华眼科杂志,2005,41:1050-1052 )

  • 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术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研究现状

    作者:姜燕荣;陶勇;黎晓新

    对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治疗较为棘手,目前尚缺少有效疗法.近年来,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术的临床疗效已引起眼科医师的关注,尽管尚未被眼科临床广泛采用,但部分患者经该手术治疗后眼底情况明显改善确是事实,因此,有必要就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术的病例选择标准、手术操作方法、使用刀具、临床效果及治疗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提高该手术的临床疗效.(中华眼科杂志,2005,41:1053-1056)

  • 巩膜细胞外基质及基质金属蛋白酶在近视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龙琴;褚仁远

    近视是眼科发病率高的疾病,目前尚无明确有效的防治方法.近年来研究表明:近视的发生发展与巩膜细胞外基质(ECM)的重塑有密切关系,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作为调节巩膜ECM动态平衡重要的一大酶系,其活性增加与近视发展明显相关.本文就目前巩膜ECM及MMPs在近视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中华眼科杂志, 2005,41:1047-1049)

  • 充分应用视光学知识,努力提高我国人民的视觉质量

    作者:褚仁远;瞿小妹

    随着现代眼科学及视光学的迅速发展,人们对视觉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视光学知识和研究成果在眼科各领域的应用势必对提高人们的视觉质量产生影响,这也是我国广大眼科工作者今后主要的工作方向之一.本文从眼底病、白内障、眼表疾病及青光眼4个方面探讨视光学和眼科学的结合点,旨在为眼科工作者今后的研究方向提供依据.(中华眼科杂志,2005,41:961-962)

  • 应该重视视频终端综合征的研究

    作者:瞿小妹;褚仁远

    本文介绍了视频终端(VDT)的特性及VDT综合征患者的眼部表现,VDT对眼部的影响研究涉及对视觉功能、视觉发育和眼表性状等各方面.此类研究目前尚处初步阶段,重视和深入研究才能为临床提供积极有效的防治方法.(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963-965)

  • 活体猪眼行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术后的眼底及荧光素血管造影表现

    作者:陶勇;姜燕荣;黎晓新;殷春悦;姚进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是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的致盲性视网膜血管性疾病,临床治疗棘手且多疗效不佳.Opremcak等[1]报道在玻璃体手术基础上行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术(radial optic neurotomy,RON),术后8/11(73%)患者视网膜出血清除,扩张静脉缓解且视力提高.目前国内尚未见活体动物RON术后的眼底观察报道,笔者于2003年开始对活体猪眼行RON,旨在研究其术后眼底变化情况.

  •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与补体因子H相关

    作者:王宜强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 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美国等西方国家65岁以上人群中首位致盲性眼病,是美国国立卫生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NIH)等科研基金管理机构重点资助研究的眼底疾病.2005年4月15日出版的Science杂志同时发表了3篇关于AMD遗传学基础研究的文章.

中华眼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6 05
1989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