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的围术期护理

    作者:王宇鹰

    目的:总结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ICL)治疗超高度近视的围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176眼)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的围术期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宣教、心理护理、术中护理、术后并发症护理等。结果术后6个月患者裸眼视力明显提高,仅个别患者出现手术高眼压、一过性瞳孔散大。所有患眼无眼内炎、继发性青光眼等并发症。结论加强ICL围术期专科护理,可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人工晶体单眼视设计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肖建和;李世洋;马红利;赵爱红;姜彩辉

    目的 评估白内障复明术中应用人工晶体单眼视(MV)设计患者术后效果和满意度.方法 在白内障复明活动中有32例白内障患者选择人工晶状体MV设计,按照传统MV设计,主导眼终屈光设计为-0.5~0 D,非主导眼设计为-1.5~-1.0 D.另外选取154例术后双眼裸眼视力均在0.6 D以上的患者作为对照,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屈光状况,双眼裸眼远视力和近视力以及患者满意度和不满意之处.结果 28例患者获得成功的MV设计,双眼裸眼远视力为(0.80±0.16)D(0.6~1.2 D),对照组为(0.87±0.19)D(0.6~1.5 D),两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MV设计组双眼裸眼近视力为(0.57±0.17)D(0.3~1.0 D),而对照组为(0.38±0.25)D(0.1~0.6 D),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人工晶体MV设计组双眼裸眼近视力好于对照组.28例行人工晶体MV设计患者中21例对结果满意,7例患者对结果不满意,而对照组154例患者中138例对结果满意,16例对结果不满意,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人工晶状体MV设计组患者满意度低于对照组.但不满意的原因两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人工晶体MV设计能在不影响双眼裸眼远视力的前提下提高裸眼近视力且给患者提供很多方便,但在白内障复明术中比较难得到较好理解.

  • 眼前节检查仪器在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

    作者:陈菲菲;王晓瑛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p-IOL)植入术日趋成熟且在矫正高度屈光不正的有效性得到广泛认可.运用眼前节检查技术包括发展迅速的Scheimpflug成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和相对成熟的角膜地形图、高频超声生物显微镜得到的眼前节各参数,在选择合适的p-IOL以及术后评估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各种仪器的基本原理和在p-IOL植入术中的应用进行讨论,并分析每种仪器在应用中的优势与缺陷.在眼前节的成像和测量上,每种仪器均具有高分辨率和良好的可重复性,特别是非接触式检查仪器;但各种仪器的测量结果存在差异,在手术前后的眼前节评估中不可互相替代.

  • 关注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长期安全性

    作者:郝燕生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是有效的光学矫正方法,属于内眼手术,有一定的手术风险.除了要尽可能减轻直接手术创伤引起的角膜内皮损失和避免晶状体损伤外,更要关注术后数十年中可能存在的人工晶状体对眼组织的持续性损伤.需观察的指标包括长期的角膜内皮细胞动态评价、前房角检查、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房水荧光检查、虹膜功能检查、视功能检查、动态眼压测定等.

  • 虹膜固定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远期安全性的临床分析

    作者:董喆;王宁利;郝磊;王怀洲;张慧

    目的 研究虹膜固定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P-IOL) Verisyse植入眼内矫正高度近视的手术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随访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进行虹膜固定型P-IOL植入的59例(118只眼)高度近视眼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2例(64只眼),女性患者27例(54只眼),年龄范围22~ 39岁,平均(26.6±7.5)岁.术前裸眼视力0.02~0.08,佳矫正视力0.3~1.0.对其术后远期的并发症、视力、屈光度数、眼压、角膜内皮、P-IOL位置等情况进行观察,时间短48个月,长72个月,平均(56.2±16.9)个月.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术后有8只眼(6.78%)发生了P-IOL脱位于前房;7只眼(5.93%)出现了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较术前丢失> 1000个/mm2,其中1只眼(0.84%)发生了角膜内皮失代偿,其余术眼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 2249±654)个/mm2]与手术前测的[( 2821±117)个/m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12,P=0.09);2只眼(1.69%)发生了视网膜脱离.除发生角膜内皮失代偿和视网膜脱离的患者外,裸眼视力较术前提高5至8行,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提高1至3行.术后远期等效球镜与术后3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41,P=0.21).眼压平均(16.4±3.4)mm Hg(1 mm Hg =0.133 kPa).除发生半脱位的手术眼外,P-IOL光学部前表面与角膜内皮距离(2.468±0.342) mm,后表面与晶状体距离(0.652±0.176) mm.光学部边缘高点与角膜内皮距离(1.728±0.213) mm.嵌夹入虹膜组织过少或错位嵌夹的情况下,手术眼更容易发生Verisyse脱位,与正确对合嵌夹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所有患者在术后远期未发生继发性青光眼.结论 虹膜固定型P-IOL Verisyse植入能有效矫正高度近视,但对角膜内皮细胞有一定程度的损伤,后者可能与其在前房内的不稳定有关.该IOL的长期安全性值得临床关注.

  •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总长度选择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曹信芳;汪阳;沈晔;童剑萍;夏建华;周天安;叶蓓

    目的 评价根据角膜水平直径选择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长度的临床意义及其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2005年11月15日至2011年1月15日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眼科行有晶状体眼IC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者32例(64只眼),术前根据OrbscanⅡ测量的角膜水平直径选择ICL长度,行ICL植入术,术后1d、1周、1、3、6、12个月及之后每半年进行一次随访,内容包括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屈光度数、眼压、角膜内皮计数、裂隙灯检查(观察晶状体透明度、眼内色素播散情况)、IOL Master检查(测量前房深度、角膜水平直径)、超声活体显微镜检查(测量角膜内表面与自身晶状体之间的距离、角膜内表面与ICL之间的距离、ICL中央部与自身晶状体之间的距离、ICL周边部与自身晶状体之间的距离、ICL倾斜度、睫状沟间距、小梁虹膜夹角、房角开放距离500、虹膜-ICL接触距离),采用配对£检验、相关性分析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所有患者术后1年时与术前的各项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未发现任何术眼出现晶状体前囊膜下混浊,也未发现角膜内表面或自身晶状体前囊膜色素沉着,而在ICL前表面和后表面有Ⅰ~Ⅱ级的色素沉着,两者程度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2.24,P=0.13).术前眼压为(15.67±3.23)mm Hg(1 mm Hg=0.133 kPa),术后1年时眼压为(15.78±3.23) mm Hg,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24,P=0.38).术后1年中央角膜内表面与晶状体之间的距离为(2.97±0.25)mm,中央角膜内表面与ICL之间的距离为(2.24 ±0.27) m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7,P<0.01).ICL倾斜度,术后1年为0°~5°,平均为1.20°±1.05°.小梁虹膜夹角>30°者占29.1%,21°~30°者占50.0%,11°~20°者占11.6%,≤10°者占9.3%.房角开放距离500(AOD500)为(0.32±0.15)mm.虹膜-ICL接触距离为(0.85 ±0.46) mm.ICL中央拱高(ICL中央部与自身晶状体之间的距离)平均为(0.47±0.25)mm,与角膜水平直径的相关系数r=0.11,与睫状沟间距的相关系数r=0.16,与前房深度的相关系数r=0.04,与ICL长度的相关系数r=0.19,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CL周边拱高(ICL周边部与自身晶状体之间的距离)为0~1.23 mm,平均为(0.25±0.20) mm.结论 根据角膜水平直径选择的ICL,其长度适宜,术后并发症少,ICL拱高理想,为ICL植入术良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预测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 UBM量化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后眼前节形态的变化

    作者:王瑞娜;郑广瑛;王松田;王洁;赵建国;郭红亮;赵丽君

    目的 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对比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前后的多项眼前节指标变化,旨在评价ICL的安全性及稳定性。方法 前瞻性研究。收集2008年9月至2010年8月实施ICL植入矫正高度近视眼的患者30例(30只眼),利用UBM观察并测量手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的中央前房深度(ACD)、小梁与虹膜夹角(TIA)、前房角开放距离(AOD500)、小梁与睫状体距离(TCPD)和虹膜与睫状体距离(ICPD),同时记录术后ICL距晶状体中央前表面的距离、ICL周边部距晶状体的距离及眼压等数据,并用裂隙灯显微镜随访检查。ICL周边部距晶状体的距离采用One-way ANOVA处理,余手术前后数据采用重复测量单因素方差分析及Bonferroni检验处理。结果 术前与术后3个月、术后1年ACD分别为(3.16±0.08) mm、(2.76±0.13) mm、(2.74±0.14) mm;AOD500分别为(0.45±0.04) mm、(0.41±0.04) mm、(0.41±0.03) mm;TIA(12点位)分别为35.0°±3.24°、32.47°±3.56°、32.40°±3.23°,三者术前与术后两时段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时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PD、ICPD 术前、术后3个月和术后1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49,F=0.57;P>0.05)。结论 应用UBM观察到的ICL手术前后眼前节形态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在ACD变浅、TIA及AOD的变窄,但尚在安全范围内,且经过1年多随访观察显示ICL术后眼前节形态结构的变化稳定且未发生相关并发症,但远期效果尚有待进一步随访。

  • 有晶状体眼可折叠房角支撑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初步观察

    作者:杨瑞波;赵少贞;魏瑞华;黄悦;张琛;李筱荣

    目的 评估可折叠房角支撑型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预测性及稳定性.方法 收集2010年4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接受可折叠房角支撑型IOL(CACHET房角支撑型IOL,美国ALCON公司)植入术的高度近视患者共15人(29只眼),术后随访1年.术前平均球镜度(- 12.08 ±2.44)D(范围:-8.75~ -16.50D).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检查裸眼视力(UCVA)、佳矫正视力(BSCVA)、角膜内皮密度、IOL前房稳定性及手术并发症,评估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预测性及稳定性.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采用u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1年,BSCVA≥0.6者为100%,BSCVA≥1.0者89.7% (26/29);BSCVA较术前下降者为0眼;较术前无变化的占62.1% (18/29);较术前提高1行的占31.0% (9/29);较术前提高2行的占3.4% (1/29);较术前提高大于2行的占3.4% (1/29);手术安全指数为1.13( 1.08/0.96).术后1年,100%术眼UCVA≥0.5,UCVA≥1.0者58.6% (17/29),UCVA≥0.8者86.2% (25/29),UCVA≥0.6者93.1% (27/29);手术有效指数为1.03(0.99/0.96).术后1年,平均球镜度为(-0.23±0.25) D;术后实际屈光度与术前目标屈光度差异±0.50 D以内者占100%;平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变化为-0.23% ±4.80%.术后并发症主要为术后早期眼压升高,占17.2%,仅见于术后当日.眩光及光晕主要出现于术后1个月内,分别占6.9% (2/29)、13.8% (4/29),不影响夜间驾车.结论 经过1年的临床观察,显示可折叠房角支撑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预测性强,IOL前房稳定性良好,手术并发症少.由于术后随访时间有限,更长期的临床随访观察很有必要.

  • 虹膜夹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调节功能变化

    作者:刘俐娜;吕帆;王勤美;薛安全;陈世豪;陈海波

    目的 评价虹膜夹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IFPIOL)植入治疗高度近视术后患者调节功能的变化,为IFPIOL植入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试验组为IFPIOL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患者12例(23只眼),对照组选择年龄、性别匹配的正视眼11例(22只眼),试验组在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时检查调节幅度、单眼调节灵活度和双眼正和(或)负相对性调节.对照组也做同样检查.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定量资料方差分析对试验组手术前后调节功能的数据进行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比较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调节幅度分别为(8.90 ±2.13)D、(9.10 ±1.72)D,明显高于术前(7.35 ±2.2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88,P<0.01),且术后3个月时与对照组(10.10 ±2.09)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6,P=0.09).调节灵活度在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分别为(8.17±2.09)cyc/min、(8.67±1.80)cyc/min,明显高于术前(5.67±1.53)cyc/min(F=64.27,P<0.01),且术后3个月时低于对照组的(14.51 ±3.81)cyc/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9,P<0.01).正相对性调节术后3个月时为(2.45±0.81)D,明显高于术前(1.61±0.80)D(F=6.10,P=0.01),且术后3个月时显著低于对照组(3.89 ±1.49)D(t=-2.83,P=0.01).结论 IFPIOL植入术后患者保留了正常的调节功能,而且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持稳定,但与正视眼相比仍有差距,较长期的影响尚有待进一步观察.

  •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眼手术前后眼轴变化对比分析

    作者:史铭宇;孔珺;张劲松

    目的 明确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术前及术后眼轴长度在不同设定条件下是否存在差别,由此确定术后眼轴测量的方式,为ICL术后发生的白内障进行人工晶状体测算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自2008年5月至2009年12月间于中国医科大学眼科医院行ICL植入术患者70例(135只眼),年龄21~48岁,于术前1周及术后3个月分别行IOL-Master、A超测量眼轴长度.并设定IOL-Master测量方式为正常眼(即phakic眼)及人工晶体眼(Pseudophakic PMMA)模式,A超为正常眼及特殊眼模式,其中特殊眼晶体声速设为1555 m/s.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术前术后各变量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术前以IOL-Master测量眼轴长度平均为(28.02±0.22)mm,A超测量眼轴长度平均为(27.81±0.22)mm;术后以IOL-Master正常眼模式及Pseudophakic PMMA 模式测量眼轴长度平均值分别为:(28.01±0.22)及(28.12±0.22)mm;术后以A超正常眼模式及特殊眼模式测量眼轴长度平均值分别为(27.82±0.22)、(26.40±0.21)mm.术前采用A超及IOL-Master测量眼轴,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22,P=0.000);术前采用A超,而术后IOL-Master Phakic模式及Pseudophakic PMMA模式测量眼轴,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058,-14.646;P=0.000);术前采用IOL-Master,术后采用A超正常眼及特殊眼模式下的测量的结果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832,61.470;P=0.000).结论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后对眼轴长度的测量根据选择测量方式的不同较之术前有一定的变化.建议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眼术前及术后对眼轴的测量尽量采用.IOL-Master正常眼模式,如因白内障造成IOL-Master测量困难,则应采用A超正常模式测量眼轴.

  •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的中远期疗效评价

    作者:周天安;沈晔;汪阳;夏建华

    目的 总结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的术后并发症,评价其中远期稳定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分析1996年6月至2008年12月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498例(993只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方差分析、多因素回归等方法统计分析手术有效性、各种并发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其可能相关因素.结果 所有病例均成功植入ICL,术前检查等效球面屈光度数(16.23 ±4.12)D,末次随访等效球面屈光度数为(-0.92±1.22)D,术前眼压(13.58 ±2.93)mm Hg(1 mm Hg=0.133 kPa),末次随访眼压(13.90 ±3.01)mm Hg,随访期间屈光度数、眼压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0.44 ~ 1.30,P>0.05).术前角膜内皮细胞计数(2858.21±395.13)个/mm2,末次随访角膜内皮细胞计数(2567.19±423.45)个/mm2.2只眼(0.2%)术后2h发生瞳孔阻滞性青光眼;1只眼(0.1%)术后1个月时发生瞳孔阻滞;术后6个月~1年内发生晶状体前囊膜下混浊2例,3只眼(0.3%);另有2只眼术后4年发现瞳孔区外前囊膜下混浊.将患者年龄、晶状体间隙、屈光度数纳入统计学分析,发现白内障发生与上述因素无明显相关(F =2.42,1.98,0.81,P>0.05).ICL表面色素沉着散在,未发现膜状沉着物.手术1年后散发黄斑出血5只眼(0.5%),3只眼无明显脉络膜新生血管;2只眼脉络膜新生血管行光动力疗法治疗,视力下降≥2行.术后1.5年发现视网膜马蹄形裂孔2只眼(0.2%);术后发现急性虹膜炎1只眼(0.1%),慢性虹膜炎伴轻度瞳孔移位、眼压升高1只眼(0.1%);单纯性虹膜萎缩,瞳孔移位2只眼(0.2%).结论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具有良好的中远期稳定性及安全性.

  •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调节相关参数的变化

    作者:付晶;王晓贞;王宁利;王京辉;赵世强

    目的 评价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PC-ICL)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眼术后患者调节功能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9年3月至12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接受PPC-ICL植入术矫治超高度近视眼的18例(36只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行双眼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调节幅度、远及近AC/A值和瞳距的测定.采用秩和检验及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对术前、术后1个月及6个月各调节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术后1个月和6个月时左、右眼矫正远视力分别为0.80(0.40,1.20)、1.00(0.30,1.50)、0.85(0.50,1.50)及0.95(0.30,1.50),高于术前0.55(0.20,1.50)和0.60(0.10,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值分别为6.36,6.18,P值均<0.05).术后1个月和6个月时左、右眼裸眼近视力分别为1.00(1.00,4.00)、1.00(1.00,4.00)、1.00(1.00,3.00)及1.00(1.00,4.00),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W值分别为1.61、2.72,P>0.05).术后1个月和6个月时左、右眼调节幅度分别为(8.28±2.12)D、(8.28±2.16)D、(8.58±1.98)D和(8.49±2.10)D,明显高于术前(6.78±1.96)D和(6.69±2.1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36,P<0.05和F=4.04,P<0.05).术后1个月和6个月看近、看远AC/A值分别为3.96±1.37,4.22±1.33,4.78±1.06及5.04±1.01,高于术前4.87±0.97和5.23±0.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1,P<0.05和F=4.10,P<0.05).术后1个月和6个月近、远瞳距值分别为(58.72±2.78)mm,(61.56±2.50)mm,(58.56±2.48)mm和(61.61±2.52)mm,低于术前(59.78±2.39)mm和(62.44±2.48)mm,术后术前各值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28,P>0.05和F=0.76,P>0.05).结论 PPC-ICL植入术后高度近视眼患者各调节参数较术前改善.

  • 后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对眼轴测量的影响

    作者:俞阿勇;郑林燕;王勤美;朱双倩;薛安全;苏炎峰;潘蕊

    目的 探讨后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PIOL)植入对眼轴测量的影响,以及日后若行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时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采用校正系数的必要性.方法 收录行PIOL植入术的高度近视眼患者,其中有晶状体眼屈光镜(PRL)组22例(39只眼),等效球镜度数(-19.00±4.03)D,植入后房悬浮型PIOL;可植入式接触镜(ICL)组24例(40只眼),等效球镜度数(-13.10±2.53)D,植入睫状沟支撑型PIOL.采用相干光生物测量仪(IOLMaster)测量手术前后的眼轴长度并进行比较.PIOL植入术前后的参数,如等效球镜、佳矫正视力、眼轴等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手术前后眼轴测量值之间的数量关系分析采用直线回归方法.结果 手术前后眼轴PRL组分别为(30.87±2.18)、(30.94±2.16) mm(t=-2.64,P=0.012),ICL组分别为(28.35±1.20)、(28.45±1.22) mm(t=-3.97,P<0.001).直线回归分析示PRL组:术前眼轴=1.01×术后眼轴-0.24(R2 =0.99,P<0.001),术后眼轴-术前眼轴=0.24-0.005 5×术后眼轴,手术前后眼轴差异平均为0.075 mm;ICL组:术前眼轴=0.96×术后眼轴+1.17(R2 =0.99,P<0.001),术后眼轴-术前眼轴=0.015 4 ×术后眼轴-0.376 3,手术前后眼轴差异平均为0.054 mm.结论 根据SRK公式,小于0.1 mm的眼轴误差导致的人工晶状体度数误差不超过0.25 D,相当于在框架眼镜平面不超过0.20 D.因此后房型PIOL矫治高度近视术后,若日后行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时,眼内的PIOL对眼轴测量影响不大,且PRL误差随着眼轴的延长而缩小,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采用校正系数的必要性不大.

  • 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后房型PIOL植入对眼轴测量、内轴向结构稳定的影响

    作者:徐洁;韩红

    目的 观察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植入不同后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phakic intraocular lens,PI-OL)对眼轴测量及内轴向空间结构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2012年7月—2015年7月对106例(168只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联合PIOL植入术,根据患者植入PIOL类型分为有晶状体眼屈光镜(phakic refractive lens,PRL)组81只眼和可植入式接触镜(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组87只眼.测量两组手术前、后眼轴长度并分析其相关性,观察手术前、后前房深度的变化.结果 两组术后眼轴长度和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提高,PRL组术后眼轴长度长于ICL组,但术后佳矫正视力低于ICL组(P<0.05).手术前、后眼轴长度差值PRL组随着眼轴的延长而逐渐缩小,ICL组随着眼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但波动范围较小.两组术后前房深度小于术前,但PRL组大于ICL组(P<0.05).结论 后房型PIOL植入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眼轴测量影响较小,有利于眼内轴向空间结构的稳定,但不同材质的PIOL对内轴向结构的稳定性不同.

  • 眼内屈光手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安

    眼内屈光手术主要指屈光性白内障手术(RCS)、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IOL)和屈光性晶状体置换术(RLE),目前,屈光性白内障手术越来越多地寻求提高手术切口,外科手术和人工晶状体的质量,使患者能够获得满意的视功能.眼内屈光手术已证明其在治疗高度近视、远视和老花眼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 用Orbscan和Pentacam计算Visian ICL直径结果比较

    作者:李海燕;刘青青;闫慧

    目的 探讨应用Orbscan和Pentacam测量结果计算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Visian ICL)直径对术后结果的影响.方法 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对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在上海新视界眼科医院行Visian ICL植入术患者,应用Orbscan和Pentacam测量结果计算ICL直径.研究对象包括:应用Orbscan测量的85例167只眼,平均年龄28.5岁,等效球镜为(-14.04±4.48)D;应用Pentacam测量的84例160只眼,平均年龄29.3岁,等效球镜为(-15.08±5.07)D.所有患者术后均用Pentacam测量拱高.结果 应用Pentacam测量结果选择的Visian ICL的平均直径大于应用Orbscan选择者,Orbscan组的ICL直径为(11.82±3.1) mm,Pentacam组的ICL直径为(11.98±3.1)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97,P =0.000,P<0.01).Pentacam组的术后拱高高于Orbscan组,分别为(488±207) μm和(437±155) 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8,P=0.037,P<0.05).结论 行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选择Visian ICL直径时,应用Pentacam测量结果选择的晶状体直径大于Orbscan测量选择ICL直径者,术后ICL拱高也较高.

  • 有晶状体眼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再手术原因及安全性

    作者:代云海;张静;吴晓明;荆丽丽;张晶;谢立信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PIOL)植入术后再手术原因以及长期眼内植入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青岛眼科医院白内障科接受有晶状体眼虹膜固定型PIOL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后接受再次眼内手术治疗的患者11例(17眼).分析再次手术的时间、方式以及原因.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再次手术的时间为PIOL植入术后6~ 108个月.12眼(12/17)因为外伤导致PIOL脱位于前房而接受了再次手术,该12眼再手术前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与植入术前比较,出现不同程度下降(t=5.968,P<0.001),其中1眼因脱位时间较长(1个月)而终出现角膜内皮细胞功能失代偿.另有2眼(2/17)虽未出现PIOL脱位,但由于PIOL所夹虹膜较少或部分萎缩,PIOL位置松动,角膜内皮细胞非预期性明显减少,从而接受了人工晶状体再固定术;1眼(1/17)因为对侧眼PIOL脱位,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下降明显,患者出于恐慌,而决定手术取出PIOL;1例(1眼)患者(1/17)因为PIOL植入后出现视网膜脱离接受了视网膜复位手术,由于术后长期俯卧位,对侧眼(1/17)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下降明显(658个/mm2)而接受PIOL再固定手术.结论:外伤后PIOL脱位,PIOL松动后非预期性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下降是有晶状体眼虹膜固定型PIOL植入术后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对于长期植入的患者需增加随访排查潜在的安全隐患.

  •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人工晶状体更换手术的短期临床效果

    作者:王红霞;周奇志

    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PC-ICL)植入术后人工晶状体(ICL)更换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在重庆爱尔眼科医院因ICL V4c在眼内的拱高低于100 μm而接受PPC-ICL更换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7例(10眼).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裸眼视力(UCVA)、佳矫正视力(BCVA)、拱高、角膜内皮细胞数量(ECD)、瞳孔直径及眼压(IOP)等变化.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配对f检验对术前和术后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CL植入术前、ICL更换术前及术后6个月UCVA(LogMAR)分别为1.52±0.29、0.02±0.08、0.00±0.08,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0.08,P< 0.001).ICL更换术后6个月UCVA、BCVA均较ICL植入术前UCVA、BCVA显著提高(P<0.05),与ICL更换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眼ICL更换术后6个月UCVA等于或超过ICL植入术前BCVA.ICL更换术后6个月拱高(410±175) μm,较ICL更换术前[(74±25)μm]明显增加(t=5.93,P<0.001).ICL植入术前、ICL更换术前及术后6个月ECD、瞳孔直径、IOP总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无一术眼出现晶状体前囊膜下混浊.随访期间亦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针对PPC-ICL植入术后拱高过低进行ICL更换手术是有效的,但远期安全性仍需进一步观察.

  •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V4c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红霞;周奇志;高阳

    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PC-ICL)V4c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其视觉质量变化.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择拟行PPC-ICL V4c植入术的高度近视患者32例(58眼).术前及术后6个月分别测量裸眼视力(UCVA)、佳矫正视力(BCVA)、波前像差、对比敏感度和采用屈光矫正者生活质量量表(QIRC)评价手术前后生活质量.采用配对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术前及术后6个月患者UCVA(LogMAR)分别为1.54±0.26、-0.04±0.06.术后较术前提高(t=30.94,P<0.001).术后6个月UCVA等于或超过术前BCVA者56眼(97%),其中术后UCVA较术前BCVA提高1行及以上者28眼(48%).术后6个月全眼总高阶像差、球差、彗差、三叶草均方根(RMS)值分别为(0.292±0.093)μm、(-0.030±0.050)μm、(0.096±0.090)μm、(0.224±0.091)μm,其中术后全眼球差RMS值较术前下降(t=3.87,P=0.001),术后全眼三叶草RMS值较术前增加(t=-5.47,P<0.001),高阶像差、彗差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时3.0、6.0、12.0、18.0 cpd各频率段对比敏感度值与术前相比有所提高,其中明视3.0 cpd、明视6.0 cpd和暗视6.0 cpd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P=0.047;t=-2.51,P=0.021;t=-3.27,P=0.004),余频率段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患者术后QIRC得分较术前提高(t=-2.41,P=0.039).结论:PPC-ICL V4c植入术是矫正高度近视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患者术后视觉质量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 有晶状体眼CACHET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

    作者:曹伟芳;张素华;赵炬伟;余黎明;杨坤

    目的 探讨有晶状体眼AcrySof(R) CACHETTM人工晶状体(PIOL)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安全性、可预测性、稳定性及患者满意度.方法 前瞻性研究.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于山西省眼科医院就诊的高度近视患者共12例(22眼),年龄(28.2±5.9)岁,术前等效球镜度(SE)为-17.25~-6.50 D,平均(-11.97±3.03)D.22眼行PIOL植入术后1d、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进行随访,对比观察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患者视觉效果及安全性参数.观察指标包括视力(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近视力)、屈光度、眼压(IOP)、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对比敏感度、手术并发症,以前节OCT测量PIOL位置,前节照相测量PIOL旋转度及问卷调查患者满意度.不同时间点间各指标差异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 随访期间各时间点所有患眼实际SE与预期SE差值在±1 D以内,其中20眼实际SE与预期SE差值在±0.5 D以内.术后各时间点安全性指数分别为1.31、1.36、1.34、1.41、1.31;有效性指数分别为1.23、1.28、1.22、1.23、1.31.中央区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累计丢失率分别为1.69%±2.2%、2.25%±3.15%、4.32%±3.04%、4.27%±3.52%、3.82%±2.15%.患眼术前佳矫正近视力为5.0±0.2,IOP为(14.6±3.0)mmHg(1 mmHg=0.133 kPa),二者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时前节OCT测量PIOL光学区中心及边缘与角膜内皮间垂直距离分别为(1.96±0.25)mm (>1.5 mm)、(0.99±0.08) mm (>0.8 mm),与自然晶状体间垂直距离分别为(1.36±0.22)mm(>1.0 mm)、(0.94±0.09)mm (>0.8 mm).随访过程中,11眼PIOL位置稳定,6眼顺时针旋转,5眼逆时针旋转,6眼旋转大于15°.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内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均明显提高,尤其以夜间眩光状态下提高为显著.问卷调查显示患者对手术及术后效果非常满意.结论 AcrySof(R) CACHETTM人工晶状体矫正高度近视眼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安全性、可预测性且患者满意度高,是有效的眼内屈光手术之一,但是其长期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58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