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中华眼科杂志

中华眼科

中华眼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중화안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4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412-4081
  • 国内刊号: 11-214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眼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赵堪兴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几丁糖填充玻璃体腔对兔眼内组织结构影响的研究

    作者:杨红;王蓉;张晓农

    目的探讨几丁糖玻璃体腔填充对视网膜、睫状体、晶状体、角膜等眼内组织结构和眼压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青紫蓝兔12只,右眼为实验组,左眼为对照组,行玻璃体切除术后,玻璃体腔内注入医用几丁糖(实验组)和透明质酸钠(对照组),手术前后定期行裂隙灯显微镜及检眼镜检查并测量眼压,术后行组织学和透射电镜检查. 结果术后玻璃体腔内的填充物始终保持透明.视网膜平伏,未见视网膜脱离及增生.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各时间点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及透射电镜检查结果发现,实验组及对照组镜下表现无明显差异,角膜、睫状体、晶状体及视网膜均无异常. 结论几丁糖填充玻璃体腔内对眼组织结构无明显影响,也不引起眼压波动.

  • 泪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病理学分析

    作者:毕颖文;陈荣家

    目的研究泪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特征和组织病理学类型.方法收集1996至2003年在我院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泪腺占位性病变151例患者的病史资料和组织标本切片,对其临床表现、组织来源、组织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在151例泪腺占位性病变患者中,上皮来源肿瘤103例(68.2%),其中良性者69例,分别为多形性腺瘤63例(41.7%),肌上皮瘤3例(2.0%),泪腺导管囊肿2例(1.3%),基底细胞腺瘤1例(0.7%);恶性者34例,分别为腺样囊性癌15例(9.9%),恶性多形性腺瘤14例(9.3%),腺癌4例(2.6%),转移性类癌1例(0.7%).泪腺非上皮性病变48例(31.7%),常见者分别为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17例(11.3%),炎性假瘤12例(7.9%),良性淋巴上皮病7例(4.6%).结论泪腺占位性病变种类多样,其中泪腺多形性腺瘤的治疗和MALT淋巴瘤的诊断是目前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

  • 雷帕霉素抑制大鼠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作者:董莹;黄一飞;王丽强;陈兵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RAPA)对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效果.方法以SD大鼠为供体,Wistar大鼠为受体建立角膜移植实验模型.采用完全随机分组设计方案,将68只Wistar鼠(68只眼)随机分为4组,A组为Wistar鼠自体原位角膜移植,B、C、D组为SD-Wistar鼠之间进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术后灌胃给药,A组和B组给予空白液,C组和D组分别给予RAPA(3 mg·kg-1·d-1)和环孢霉素A(CsA)(10 mg·kg-1·d-1),连续用药12 d.根据Holland排斥反应评分系统,判断术后植片排斥情况.比较各组角膜植片的平均存活时间和植片存活率.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对角膜的新生血管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术后14 d,对各组角膜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 RAPA组发生排斥反应的时间明显延迟,同种异体移植对照组植片平均存活时间(MST)为(11.0±1.5)d,RAPA组MST 为(36.1±14.9)d,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PA组角膜植片存活情况较CsA组好, 但两组植片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PA组术后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明显低于异体移植对照组(P<0.05)和CsA组(P<0.05).组织学检查证实,术后14 d,RAPA组角膜植片未见明显淋巴细胞浸润. 结论口服RAPA能够延缓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并能够抑制术后新生血管的生成.

  • 提前光刺激与形觉剥夺诱导近视模型的形态及超微结构比较

    作者:忽俊;周晓东;龚红华;刘坤;万谨;佘振珏;周国民

    目的探讨提前光刺激作为诱导动物近视模型方法的可行性及不同实验性近视超微结构的异同. 方法 12日龄C57BL/6J纯系小鼠右眼眼睑缝合,饲养7 d后拆除缝线,4日龄小鼠提前人工开启右眼眼睑饲养10 d至自然开睑,分别设立同龄无处理小鼠为对照组,验光确定实验组近视形成后,摘出眼球,进行测量及光、电镜检查.结果与对照眼比较,缝合眼睑组诱导出-7.63 D的相对近视,眼轴较左眼延长(0.06±0.03)mm,眼球重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前光刺激组诱导出-9.83 D的相对近视,眼轴较左眼缩短(0.04±0.04)mm,眼重较左眼平均减轻-0.0004 g.电镜下见缝合眼杆视细胞外节膜盘紊乱,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质内吞噬体减少,提前光刺激眼视杆细胞外节膜盘排列整齐,与对照眼相比未见明显差异. 结论提前光刺激可作为一种建立动物近视模型的方便、有效的方法,与对照眼相比提前开睑眼眼轴偏短,眼重偏轻,其诱导近视形成的机制不同于形觉剥夺所诱导的轴性近视.

  • 大鼠角膜碱烧伤后差异表达基因的变化及相应基因克隆

    作者:李雪;徐锦堂;崔浩;胡琦;杨晨霞

    目的探讨大鼠角膜碱烧伤后差异基因表达情况,克隆目的基因片段并了解其同源性,检测有无新基因产生, 从分子角度阐明角膜碱烧伤后变性蛋白产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方法采用异硫氰酸胍法提取大鼠角膜碱烧伤后3 d和2周的角膜RNA,合成双链cDNA.分别以正常角膜和碱烧伤角膜的cDNA为模板,应用2种锚定引物和12种随机引物,进行24种不同引物组合的差异显示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DDRT-PCR),对目的基因进行克隆、克隆鉴定、测序及同源性分析.结果在相同PCR反应条件下,同正常角膜相比,碱烧伤2周的角膜产生1条差异性条带,分子量为630 bp.对该片段进行克隆和测序,并与Gene Bank进行同源性的比较,发现该基因与大鼠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亚单位Ⅰ、Ⅱ、Ⅲ的基因具有部分同源性.结论大鼠碱烧伤2周的角膜有差异基因产生,与大鼠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亚单位Ⅰ、Ⅱ、Ⅲ具有部分同源性.该差异基因的产生可能与角膜碱烧伤后超氧自由基的作用有关.

  • 糖尿病患者角膜知觉测定和共焦显微镜观察

    作者:刘小伟;庞国祥;王铮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角膜知觉、共焦显微镜下角膜全层细胞和神经纤维的变化.方法观察2002年3至9月份期间于我院内分泌科住院和门诊确诊的132例(264只眼)糖尿病患者,记录糖尿病病史和糖尿病用药情况,监测患者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眼科检测包括视力、眼压、角膜知觉、晶状体和眼底.并与同期在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200例(400只眼)非糖尿病患者对照.对其中85例糖尿病患者和56例对照者进行共焦显微镜角膜上皮、上皮下神经纤维、前后基质、内皮细胞形态和计数检查.结果糖尿病患者角膜知觉较对照组明显减退(P<0.01).糖尿病患者角膜知觉与年龄、糖尿病的病程、有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病变的程度呈负相关关系;共焦显微镜检查显示,糖尿病组角膜上皮水肿率(11.76%)高于对照组(1.79%)(P<0.05);角膜神经丛的密度低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患者角膜神经纤维纤细,分支减少,粗细不均,部分角膜神经末梢水肿,走行弯曲.结论糖尿病患者的角膜知觉减退、角膜上皮病变的发生可能与神经纤维数目的减少和变性有关.

  • 电穿孔介导质粒DNA导入视网膜母细胞瘤抑制肿瘤生长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晓莉;王丰;吴继红;易苗英;徐萍;赵新峰;薛月华;黄倩

    目的探讨电穿孔方法介导编码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膜受体sFlk-1和ExTek的真核表达质粒肿瘤内转移对视网膜母细胞瘤(RB)移植瘤生长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体内、外实验证实sFlk-1和ExTek对RB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1)体外实验:以阳离子脂质体介导质粒pCI-sFlk-1转染人胚肾293细胞24 h后收集细胞培养液,分别按1∶ 1、2∶ 1、3∶ 1的比例与RPMI-1640培养基混合,补充胎牛血清至浓度为10%,培养RB细胞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2)体内实验:将1×107个人RB细胞(HXO-Rb44)悬液接种至40只裸鼠右后腿皮下,建立RB移植瘤模型.治疗组将电穿孔技术介导表达质粒pCI-sFlk-1(15 μg)和pCI-ExTek(15 μg)联合导入瘤体后电击,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后电击.每周1次,连续3次.从第1次治疗开始至第3次治疗后1周,期间每周测量肿瘤体积2次,绘制肿瘤生长曲线,计算抑瘤率.采用抗平滑肌肌动蛋白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确定治疗组和对照组肿瘤内微血管密度和肿瘤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k-1的表达.结果 sFlk-1对体外培养的RB细胞的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但在体内sFlk-1和ExTek联合应用能够显著抑制RB移植瘤的生长,抑瘤率为80.04%.治疗组平均微血管密度为(26.69±2.95)个/200倍视野,明显低于对照组(44.51±6.11)个/200倍视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尽管2组间VEGF染色强度无明显差别,但治疗组Flk-1的染色强度高于对照组. 结论电穿孔方法介导编码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膜受体sFlk-1和ExTek的表达质粒导入RB肿瘤,可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其作用机制为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

  • 大鼠视网膜光损伤前、后视觉介导的行为变化

    作者:李学民;陈晓勇;沈丽;张纯;由德勃;陈雪;俞海燕;王薇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视细胞光损伤模型的视觉-运动行为,评价光感受器细胞的损伤、死亡和视功能的对应关系,以期建立评估动物视功能的方法.方法 21只SD大鼠分为3组,暗适应24 h后选用(950±50)流明绿色光分别照射3、12、24 h,光照后暗适应24 h,暗适应完成48 h后摘除眼球,冷冻切片分别行HE、rhodopsin免疫荧光染色;以大鼠视觉意识障碍反应、前置刺激反应作为视功能的判断指标,分别于光损伤前、后2 d测定大鼠的视觉-运动行为,对SD大鼠光损伤前、后的平均运动速度作统计学分析.对照组为7只双眼球摘除术后的大鼠.结果视觉意识障碍反应、前置刺激反应结果表明,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动物的视觉意识障碍反应逐渐丧失,前置刺激反应逐渐增强.统计学结果显示,SD大鼠的视觉-运动行为变化是与视功能相关的.随着损伤程度的加重,SD大鼠视觉-运动的平均运动速度出现渐进性下降的变化.结论随着视细胞损伤程度的加重,SD大鼠的视功能呈现渐进性的下降,其视觉-运动的平均运动速度亦出现相应的变化.视觉-运动行为测试可以用于对SD大鼠的视功能进行定量的评估.

  • 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脏器肿大-内分泌障碍-M蛋白血症-皮肤病变综合征患者的眼部特征分析

    作者:戴荣平;董方田;楚洁

    目的研究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脏器肿大-内分泌障碍-M蛋白血症-皮肤病变综合征(POEMS)患者的眼部特征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984至2004年确诊的15例POEM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眼部特征及颅内压情况等.结果 15例(30只眼)中,有3例双眼视力轻度下降;7例双眼早期轻度视乳头水肿;5例完全视乳头水肿,其中4例(5只眼)有视乳头边缘或附近视网膜前的小片出血.11例进行了至少1次脑脊液压力的测定,其中7例视乳头水肿患者伴有颅内压升高.结论 POEMS综合征患者眼部主要表现为双眼视乳头水肿,发生率约为80.0%,视乳头水肿患者大多伴有颅内压升高.

  •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限局性脉络膜血管瘤

    作者:张承芬;董方田;陈有信;李志清;贾岩;杜虹;韩宝玲

    目的探讨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限局性脉络膜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经眼底检查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确诊为限局性脉络膜血管瘤的患者10例(10只眼),年龄16~48岁,平均34岁.采用经瞳孔温热疗法,以810红外激光对病变区连续照射1~5个光斑,光斑直径3.0 mm,将肿物完全覆盖.激光功率为800~1200 mW,照射时间60 s,或延长10~20 s.术后1~3个月随诊.视病情需要可重复治疗1~3次.患者随访期3~36个月,平均14个月.其中4例患者为首次治疗;6例曾接受绿激光(氪和氩)光凝治疗.结果末诊时,有1例脉络膜血管瘤患者病变正位于黄斑中心区,视网膜下尚有积液,眼底有透红光区,需继续治疗,余9例视网膜下积液完全消退,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吲哚氰绿脉络膜血管造影检查,肿瘤区无强荧光出现,视力增进;经过半年至2年随诊,患者病情稳定.未发生术后并发症或后遗症.结论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限局性脉络膜血管瘤的临床效果肯定.无论单独作为首选治疗或用于补充以前光凝治疗的不足,均可获得良好效果.

  • 112例眼附属器淋巴增生性病变临床组织病理学初步分析

    作者:游启生;李彬;周小鸽;孙宪丽;安裕志;史季桐;李辽青;高飞

    目的初步探讨眼附属器淋巴增生性病变的发病情况、临床特征以及组织病理学特点和分型.方法收集112例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眼附属器淋巴增生性病变患者的116份石蜡切片标本,分析归纳临床相关资料,进一步分析组织病理学特点,并根据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淋巴及血液组织肿瘤分类方案进行重新分类诊断.结果患者年龄8~80岁,平均49岁.病程20 d至22年,平均22个月.双眼患病者16例(14.3%).临床常见表现为眼球突出、局限性肿块(69例,占61.6%).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反应性淋巴细胞增生11例(9.8%),非典型淋巴细胞增生10例(8.9%),淋巴瘤91例(81.3%).其中,黏膜相关组织型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74例(占淋巴瘤患者81.3%). 结论眼附属器淋巴增生性病变以黏膜相关组织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为多见,好发于中老年人,临床表现为慢性迁延性病程,双眼发病并不少见.

  • 视网膜静脉阻塞致黄斑水肿患者相干光断层扫描和视力预后观察

    作者:张惠蓉;王欣;鹿新荣;杨艳芳;刘峰

    目的探讨相干光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测视网膜静脉阻塞致黄斑水肿患者的灵敏度(sensitivity,Sen)、特异度(specificity,Spe)及其视力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应用OCT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测90例(91只眼)各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其中男性54例,女性36例;年龄20~74岁,平均(57.8±13.8)岁;45只右眼,46只左眼(其中1例为双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54只眼,半侧静脉阻塞9只眼,分支静脉阻塞28只眼.追踪观察时间1~46个月,平均6.1个月.比较OCT和FFA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并检测55例另侧健眼的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以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在OCT扫描下观察黄斑水肿的形态,有黄斑囊样水肿71只眼(78.0%),视网膜神经上皮下积液14只眼(15.4%),黄斑板层裂孔1只眼(1.1%).黄斑囊样水肿的囊泡高度小为94 μm,大为1317 μm,平均(668.18±245.58)μm.54只对侧健眼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小为110 μm,大为236 μm,平均(154.09 ± 21.85)μm.视网膜神经上皮下积液,高可达1377 μm,甚至超过OCT所能检测的高度.(2)OCT检测黄斑囊样水肿的灵敏度为98.6%、特异度为100%;FFA的灵敏度为86.1% 、特异度为100.0%.(3)黄斑囊样水肿患者的视力预后:随访3个月以上的黄斑囊样水肿患者60例(61只眼),分支静脉阻塞致黄斑水肿患者治疗前后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央静脉阻塞和半侧静脉阻塞患者治疗前后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患者视力预后的因素有病程长短、黄斑中心区是否积血、病情严重程度等.病程<3个月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病程≥3个月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OCT检测视网膜静脉阻塞致黄斑水肿患者,其方法安全,诊断结果可靠,解析度高,是非侵入性、可重复操作的新技术.但黄斑囊样水肿患者视力预后差,应大力推广OCT检查技术,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改善患者视力.

  • 三氧化二砷抑制人眼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生长的体外研究

    作者:王春芳;李彬;张海燕;李卫红;孙异临;徐艳玲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TO)对人眼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系OCM-1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OCM-1细胞经ATO处理后,采用噻唑蓝比色法测定细胞的生长状况;采用流式细胞技术观察细胞发生坏死和凋亡的比率;使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形态改变,并测定细胞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的电位变化.结果 ATO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抑制OCM-1细胞的生长(P<0.05),且与时间和浓度有关,24 h内ATO对OCM-1细胞的半数抑制率(IC50)为16.8 μmol/L.不同浓度ATO所致的细胞坏死率较细胞凋亡率高.电镜下可见OCM-1细胞出现坏死和凋亡等形态改变.ATO作用后细胞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降低(P<0.05);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且与作用时间和ATO浓度有关(P<0.01).结论 ATO可抑制OCM-1细胞生长,其主要机制为降低细胞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使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造成能量合成障碍,终导致细胞坏死和凋亡.

  • 局限于眼肌的淀粉样变性一例

    作者:张波;李永平;钟秀风;张文忻;林建贤;郑健梁;聂莉;吴中耀

    患者男性,53岁.因左眼球突出合并复视近2年,于2003年9月5日来我院就诊.2002年1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球突出合并复视,在当地医院多次行甲状腺功能检查,无明显异常,CT检查示左眼眶孤立占位性结节病变,诊断为炎性假瘤,口服泼尼松、静脉滴注环磷酰胺治疗1年余无效,上述症状渐加重.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一例

    作者:李甦雁;张正培;季苏娟;王文吉

    患者男性,18岁,因右眼视力下降1个月,左眼视力下降10 d,于2004年7月22日收住本院治疗.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眼部检查:裸眼视力右眼0.08,左眼1.0.眼前段未见异常,玻璃体轻度混浊.

  • 病理性近视合并黄斑旁中心凹毛细血管扩张三例

    作者:沈洁;王竞

    病理性近视(pathologic myopia, PM)通常是指近视度数在-8.00 D以上合并后极部视网膜一系列变性性改变,并引起视功能损害的一类高度近视.在亚洲成年人中多见,约占近视人群9%,也是导致青年人盲目的主要原因[1].近期我们在临床上诊治了3例伴有黄斑旁中心凹毛细血管扩张的病理性近视患者现报告如下.

  • 类似结膜黑色素瘤的结膜色素性黏液表皮样癌一例

    作者:夏瑞南;杨光华

    眼球表面肿瘤的种类较多.倪逴和郭秉宽[1]报道了1471例眼球表面肿瘤患者的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其中良性肿瘤981例(66.7%),包括17种类型;恶性肿瘤490例(33.3%),包括12种类型,其中结膜黏液表皮样癌1例,占眼球表面恶性肿瘤的0.2%.文献报道在美国1984至1989年收集的509例结膜上皮性肿瘤患者中,黏液表皮样癌4例,占0.79%[2];色素性黏液表皮样癌患者更为少见.我院收治1例临床表现类似结膜黑色素瘤的色素性黏液表皮样癌患者,现报告如下.

  • 结膜恶性黑色素瘤局部切除术后长期随访一例

    作者:汤喜成

    患者男性,48岁.右眼球结膜黑斑渐长大合并异物感2个月,于1998年11月9日来我院就诊.患者1岁时右眼石灰轻度烧伤后,球结膜遗留针尖状黑斑,未诊治;2个月前球结膜黑斑逐渐长大,在外院检查并诊断为右眼结膜恶性黑色素瘤,均建议行眶内容物摘除术.

  • DNA定量病理学检查在眼肿瘤临床诊治中的应用

    作者:赵平;孙宪丽

    DNA定量病理学检查是利用细胞化学定量分析技术,对组织病理结构或细胞内DNA含量进行计量分析,是定量病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肿瘤细胞DNA含量的定量测定结果作为客观反映肿瘤生物学行为的指标,对于判断癌前病变和交界性肿瘤、诊断良恶性肿瘤及其恶性程度、判断患者预后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DNA定量分析在眼肿瘤临床病理学研究和临床诊治工作中的应用进行简述.

    关键词: DNA 肿瘤 眼肿瘤
  • 重视分子生物技术在眼科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黄倩

    自20世纪70年代分子生物技术诞生并逐渐在眼科领域应用以来,眼科研究工作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取得了显著成绩,其影响已超出眼科领域,如利用分子生物技术在针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研究中首次发现了"肿瘤抑制基因",并为肿瘤形成的"二次突变假说"提供了关键证据;在视网膜变性研究中,应用分子生物技术定位和克隆了数十个致病基因,揭示了疾病在病因和发病机制方面的复杂性.我国虽已在眼科基础研究中开始应用分子生物技术,但在有效利用该技术在分子水平深入探讨疾病的病因和发生发展机制方面仍明显落后于国外.近年来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以及表观遗传学、模式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系统生物学等理论和技术迅速发展,正确使用和整合这些新技术,不仅可为我们的研究工作提供更为有效的手段,而且还将对我国眼科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 眼眶恶性淋巴瘤的分类和治疗

    作者:罗清礼

    眼眶恶性淋巴瘤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眼眶肿瘤,其因类型不同而恶性程度和临床表现不同,治疗方法和预后各异.因此,眼眶恶性淋巴瘤的分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是,目前有关眼眶恶性淋巴瘤的分类较为紊乱.我们在收集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和体会,在组织病理学专家的指导下,针对眼眶恶性淋巴瘤分类和治疗方法提出初步意见,供眼科同道参考和讨论.

  • Sj(o)gren 综合征和非Sj(o)gren水液缺乏性干眼患者角膜上皮基底层下神经的异常改变

    作者:张梅;刘祖国;罗丽辉;姚勇;肖启国;张志红;杨文照;陈家祺

    干眼是常见的眼表疾病,水液缺乏性干眼是其中常见的临床亚型.水液缺乏性干眼分为Sj(o)gren′s 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和非SS水液缺乏性(non-Sj(o)gren′s aqueous tear deficiency,NSTD)干眼两种类型[1].研究发现干眼患者的角膜知觉发生明显改变[2,3],表明其神经的功能发生了改变,但目前对于干眼患者角膜神经是否发生形态学改变的研究不多,而且研究结果不一致[4,5].为此,我们应用共焦显微镜技术对11例SS和27例NSTD患者的角膜神经进行研究,并与35例正常人角膜进行了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内皮抑素对大鼠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琳;孙旭光;王智群;李然

    角膜新生血管增殖是许多角膜病变共有的病理过程,既严重影响视力,也是导致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首位高危因素[1,2].内皮抑素(endostatin)由O′Reilly等于1997年从鼠血管内皮细胞瘤中提取出来,是胶原蛋白ⅩⅤⅢ的C末端酶解片段,分子量为2×104[3].体内外实验研究均显示,内皮抑素是极具潜力的新生血管抑制药物[4,5].Lin等[6]报道内皮抑素在正常人角膜组织中表达,参与维持正常角膜无血管状态[6].本实验旨在通过外源性给予内皮抑素,观察不同剂量内皮抑素对大鼠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增殖的抑制作用.

  • 眼科病理检查标本的获取和送检

    作者:李彬;孙宪丽

    眼科病理学作为组织病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眼科疾病病因、发生发展规律及发病过程中眼部组织形态、组织代谢和功能变化的一门眼科基础学科,其目的在于揭示并探讨眼部疾病的发生机制和病变本质,为眼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可促进和推动临床眼科学的发展和进步.作为眼科医师,应充分认识到眼科病理学的重要性,了解、熟悉并初步掌握眼科病理学基础知识,以利于拓宽知识领域,提高临床综合诊治水平.

中华眼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6 05
1989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