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中华眼科杂志

中华眼科

中华眼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중화안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4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412-4081
  • 国内刊号: 11-214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眼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赵堪兴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同轴1.8mm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临床效果评价

    作者:姚克;王玮;吴炜;汤霞靖;李兆春;金冲飞

    目的 观察同轴1.8mm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临床效果,并与传统同轴3.0mm小切口超声乳化手术进行比较.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89例(89只眼)随机分为2组.微切口组:同轴1.8mm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45例(45只眼);小切口组:传统同轴3.0mm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44例(44只眼).取随访资料完整者,微切口组40例(40只眼),小切口组40例(40只眼)进行分析.分别记录两组超声乳化所用的平均超声能量(AVE)和有效超声时间(EPT),术后1d、1周、1个月和3个月随访,检查并记录视力、角膜内皮密度、中央角膜厚度,手术源性散光.采用两均数t检验和x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所用EPT和AV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49,P=0.882;t=-0.769,P=0.444).术后1d,微切口组裸眼LogMAR视力0.16±0.14优于小切口组0.23±0.12,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71,P=0.020).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两组矫正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469,-1.437,-1.585;P=0.146,0.155,0.117).术后1d、1周、1个月和3个月,两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中央角膜增厚程度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1周、1个月及3个月,同轴微切口组手术源性散光分别为(0.62±0.28)D,(0.48±0.28)D,(0.47±0.25)D,(0.40±0.24)D;同轴小切口组手术源性散光分别为(1.27±0.65)D,(1.18±0.59)D,(1.02±0.56)D,(0.79±0.48)D,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940,-7.247,-5.779,-4.788;P =0.000,0.000,0.000,0.000).微切口组手术源性散光于1周后明显下降(t=2.517,P=0.014)并趋于稳定,小切口组手术源性散光则于术后1个月出现明显下降(t =2.105,P=0.038).结论 同轴1.8mm微切口与传统的同轴3.0mm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相比,能有效减少手术源性散光,且散光状态更早稳定,对术后视力早期恢复具有优势.

  • 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观察

    作者:董方;赵桂秋;王青;马玉娜;李晓白;马凤华;赵善瑶;王谦

    目的 观察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IOL)植入矫正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术后的视觉质量.方法 前瞻性研究.收集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Acrysof toric IOL植入的患者60例(80只眼),依据晶状体型号分为T3,T4,T5a及T5b组,于术后3个月观察患者的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术后残余散光,对比敏感度,波前像差及晶状体轴向.选取同期植入Acrysof Natural IOL的患者45例(65只眼)作为对照组.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术前术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及两两比较的q检验,两变量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T3,T4,T5组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改善,T5b组视力低于其余3组;Toric组术后裸眼视力为(0.19±0.14),优于对照组(t=4.04,P<0.05).T5b组术后残余散光为(1.69±0.68)D,与T3,T4及T5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oric 组术后残余散光为(0.51 +0.78)D,明显低于对照组(t=2.54,P<0.05).T3,T4,T5组对比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5b组低阶像差及彗差高于其余3组;Toric组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oric组低阶像差及彗差低于对照组.67只眼(83.75%)晶状体旋转≤5°,所有患者晶状体旋转≤10°.结论 Acrysoftoric IOL矫正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疗效准确、稳 定,具有较好的术后视觉质量.

  •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周边虹膜切除术前后眼前段相干光断层扫描参数的对比研究

    作者:李媚;刘杏;钟毅敏;曾阳发;孔湘云;曹丹;郭歆星

    目的 观察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PAACG)周边虹膜切除(SPI)术前后的眼前段相干光断层扫描(AS-OCT)参数改变.方法 自身对照研究.连续性收集37例(37只眼)周边虹膜前粘连不超过5个钟点的PAACG发作期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自身对照研究.所有患者均于SPI术前及术后1个月行AS-OCT检查,检查项目包括中央前房深度、前房角开放距离、小梁网与虹膜间面积、前房角隐窝面积、前房宽度、前房容积及晶状体矢高.手术后与手术前检测参数比较,服从正态分布的采用配对t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的采用配对秩和检验.结果 37例(37只眼)PAACG患者SPI手术前的AS-OCT检测参数:距巩膜突750 μm处,前房角开放距离(0.088 +0.078)μm、小梁网与虹膜间面积(0.050 +0.048)mm2、前房角隐窝面积(0.059±0.057) mm2、前房面积( 12.332±2.457) mm2、前房容积(73.131±16.976) mm3;SPI术后AS-OCT检测参数:距巩膜突750μm处,前房角开放距离(0.125±0.072) μm、小梁网与虹膜间面积(0.091±0.041 )mm2、前房角隐窝面积(0.095±0.042) mm2、前房面积(14.230 +2.000) mm2、前房容积(90.074±16.796 )mm3;SPI术后上述检测参数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15~1.066,P=0.001 ~0.044).但中央前房深度、前房宽度及晶状体矢高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505 ~0.516,P=0.102~0.609).结论 PAACG患者SPI术后可以解除瞳孔阻滞,使前房角开放距离、小梁网与虹膜间面积、前房角隐窝面积增宽,前房面积和容积增加,但前房深度和晶状体矢高不变.

  • 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与周边虹膜切除术对血-房水屏障影响的对比研究

    作者:高新博;张秀兰;陈耿;黄祥坤;钟晓菁;林明楷;葛坚

    目的 探讨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PCACG)患者激光周边虹膜切开(LPI)与周边虹膜切除(SPI)术对血-房水屏障的影响.方法 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对60例早期PCACG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LPI或SPI治疗组.应用FC-2000激光蛋白细胞检测仪定量测定术前、后的房水闪光值.同时观察眼压、中央角膜内皮细胞数、前房角粘连范围及其并发症.LPI组与SPI组房水闪光值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两因素方差分析;应用Bonferroni法矫正检验水准α值后,进行组内两两比较的配对t检验.术后房水闪光值与眼压升高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结果 术前及术后第3天,1、2、3及4周,LPI组各观察时间点平均房水闪光值分别为(5.47±1.09)、(11.96±3.07)、(8.08±2.18)、(5.68±0.83)、(5.80±1.00)、(5.69±1.12)光粒子数/ms;SPI组分别为(5.43±1.13)、(8.44±3.22)、(6.42±1.77)、(5.35±0.71)、(5.53±1.26)、(5.45±1.23)光粒子数/ms.LPI组和SPI组术后第3天(t=-12.753,-8.101)及术后1周(t=-5.971,-3.870)房水闪光值均分别高于术前(P<0.05),而且LPI组房水闪光值明显高于SPI组(t=4.329,3.231;P<0.05).术后4周内,LPI组高眼压发生率高于SPI组(X2=5.079,4.022;P <0.05);术后第4周,LPI组平均应用局部降眼压药物种类数高于SPI组(Z=-1.984,P<0.05).两组术后眼压升高与血-房水屏障损害程度呈正相关(r =0.899,0.833,P<0.05).两组术后1周的平均中央角膜内皮细胞数(t=-0.696,0.008)和术后4周平均前房角粘连范围(Z=- 1.270,-1.490)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观察时间点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LP1和SPI术均影响PCACG患者正常的血-房水屏障,术后1周内LPI造成的影响较SPI更重,但术后2周基本恢复.早期血-房水屏障的破坏与术后的眼压波动相关,但对角膜内皮、前房角粘连无明显影响.

  • 低能量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唐敏;傅扬;马盈;富名水;樊莹;孙晓东;许迅

    目的 探讨低能量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 SLT)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选择高眼压症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74例(74只眼),以SLT作为初始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低能量组39例(39只眼),使用常规能量的1/2治疗;对照组35例(35只眼),使用常规能量治疗.术后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眼压和并发症的动态变化.两组患者各随访时间点的治疗有效率比较和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均采用X2检验.结果 患者治疗后2周,1、3、6及12个月的治疗有效率(眼压下降值≥20%基线眼压):在低能量组的高眼压症患者(11只眼)中,分别有9、7、7、7、5只眼治疗有效,有效率分别为81.81%、63.63%、63.63%、63.63%、45.45%;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18只眼)中,分别有15、16、13、12、8只眼治疗有效,有效率分别为83.33%、88.88%、72.22%、66.66%、44.44%.在对照组的高眼压症患者(10只眼)中,分别有5、7、6、4、5只眼治疗有效,有效率分别为50.00%、70.00%、60.00%、40.00%、50.00%;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19只眼)中,分别有16、14、11、11、9只眼治疗有效,有效率分别为84.21%、73.68%、57.89%、57.89%、47.36%.低能量组与对照组间各随访时间点的治疗有效率比较(高眼压症:x2 =2.386,0.096,1.173,1.110,0.043;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x2 =0.005,1.393,0.833,0.302,0.03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能量组(39只眼)中有8只眼(20.51%)出现至少一种并发症(包括结膜充血、轻度前葡萄膜炎),对照组中有15只眼(42.85%)出现至少一种并发症(包括结膜充血、轻度前葡萄膜炎、眼部轻度疼痛、一过性高眼压、周边虹膜前粘连);两组间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99,P<0.05).结论 低能量SLT较之常规能量SLT具有近似的降眼压效果和更少的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降眼压方法.

  •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早期滤过泡形态与远期眼压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星;贾超;冯梅艳;孟海林;范肃洁;谢丽莲;孙兰萍;刘洛茹;解聪;彭忆;唐炘;梁远波;翟刚;蒋幼芹;叶天才;王宁利

    目的 探讨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结膜滤过泡形态与眼压的相关性.方法 多中心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对176例(176只眼)40岁以上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实施单纯小梁切除术88例(88只眼)或小梁切除联合可拆除缝线术88例(88只眼).术后3个月,按照Indiana bleb appearance grading scale滤过泡分级系统,对患者术后滤过泡形态进行分级,应用Goldmann压平眼压计测量眼压.术后滤过泡形态与眼压的相关性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法.结果 150例(85.7%)患者完成18个月的随访观察.术后18个月平均眼压(15.6±5.4)mm Hg(1 mm Hg=0.133 kPa),其中10只眼的眼压≥21 mm Hg,5只眼在用药后眼压<21 mm Hg,其余135只眼的眼压<21 mm Hg.142只眼记录了术后3个月滤过泡形态:扁平无隆起(H0级)3只眼,低度隆起(H1级)45只眼,中度隆起(H2级)90只眼,高度隆起(H3级)4只眼;滤过泡未血管化66只眼,滤过泡血管化76只跟.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有微囊结构滤过泡者的眼压较无微囊结构滤过泡者的眼压低2.77 mm Hg(β=-2.77,95%CI:-0.46~-5.08);滤过泡未血管化者的眼压较滤过泡血管化者的眼压低2.077 mm Hg(β=-2.07,95% CI:-0.15~- 3.98);患者年龄每增加10岁,术后眼压降低1.2 mm Hg(β=-1.20,95% CI:-0.00~-2.40);患者年龄、滤过泡微血管化及微囊结构滤过泡的存在与术后18个月的眼压有相关性(P<0.05).结论 患者术后早期滤过泡形态对预测远期眼压水平具有一定意义,患者术后滤过泡形态、滤过泡血管化程度及年龄是影响远期眼压的主要因素.

  • 有和无虹膜识别波阵面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或近视散光眼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王卫群;张金嵩;赵晓金

    目的 探讨应用虹膜识别技术进行波阵面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或近视散光眼术后视力结果以及像差和对比敏感度变化.方法 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对158只近视或近视性散光眼(85例)分为两组,一组应用虹膜识别技术进行波阵面像差引导的LASIK治疗(虹膜识别组),另一组不应用虹膜识别技术通过角膜缘作标记点进行波阵面像差引导的LASIK治疗(无虹膜识别组).对两组术后视力、残余屈光度、高阶像差均方根值和对比敏感度进行对比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完全随机设计两样本均数比较,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两组术后10 d、1个月和3个月之间的平均裸眼视力(t=0.039,0.058,0.898;P=0.844,0.810,0.343)、佳矫正视力(t =0.320,0.440,1.515; P=0.572,0.507,0.218)以及残留的屈光度[等值球镜(t=0.027,0.215,0.238;P=0.869,0.643,0.626)、球镜(t=0.145,0.117,0.038;P=0.704,0.732,0.845)和柱镜(t =1.676,1.936,0.334;P=0.195,0.164,0.56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虹膜识别组的安全性指数为1.06,无虹膜识别组为1.03;虹膜识别组的有效性指数为1.01,无虹膜识别组为1.00;虹膜识别组93.83%眼和无虹膜识别组90.91%眼等值球镜在±0.50 D内(x2=0.479,P=0.489),虹膜识别组98.77%眼和无虹膜识别组97.40%眼的等值球镜在±1.00D内(Fisher精确检验,P=0.613),两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预测性之间均无差异.无虹膜识别组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3阶像差的均方根值比虹膜识别组大(t =3.414,-2.870;P=0.027,0.045),表现在彗差上;两组总体高阶像差(t=0.386,1.132;P=0.719,0.321)、4阶像差(t=0.808,2.720;P=0.464,0.063)和5阶像差(t =0.148,-1.717;P=0.890,0.161)之间无差异.术后3个月两组所有频段对比敏感度已达到术前水平,虹膜识别组在暗视下3.0 c/d(t =3.209,P=0.002)和6.0 c/d(t =2.997,P=0.004)频段对比敏感度高于无虹膜识别组,眩光对比敏感度明视下在3.0c/d(t =3.423,P=0.001)和6.0c/d(t =6.986,P=0.000)频段与暗视下在1.5c/d(t =9.839,P=0.000)和3.0c/d(t =7.367,P =0.000)虹膜识别组高于无虹膜识别组,其余各频段之间无差异.结论 虽然应用虹膜识别技术与不应用虹膜识别技术进行波阵面像差引导的LASIK,术后同样能够获得较好视力;但是应用虹膜识别技术可以减少术后彗差,提高对比敏感度.

  • 我国军人军事训练眼外伤特点分析

    作者:张颖;张卯年;姜彩辉;邱怀雨

    目的 探讨和分析军人群体军事训练与非军事训练相比所致眼外伤的流行病学、临床及预后特点.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回顾性分析15家三级甲等部队医院2001至2005年军人眼外伤住院病例716例(772只眼),对伤员一般情况、伤情及预后进行详细统计,并对军事训练(军事训练组)与非军事训练(非军事训练组)两种致伤原因群体进行比较.两组平均年龄的比较采用t检验;构成比差异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军事训练组眼外伤住院军人360例(398只眼),占军人眼外伤总体的50.28% (360/716);非军事训练组356例(374只眼),前者与后者比较男军人比例较高,分别为99.45% (358/360)和96.38% (343/356)(校正x2=6.92,P=0.009);平均年龄较小,分别为(23.14±5.23)岁和(26.94±10.45)岁(t=-6.163,P<0.001);致伤原因中爆炸伤(12.78%,46/360)和国防施工伤(12.78%,46/360)多见,后者体育运动多,占35.96% (128/356);非机械性眼球外伤较多,分别为12.06%(48/398)和2.67% (10/374)(校正x2 =23.12,P<0.001)、机械性眼球外伤较少,分别为81.91%(326/398)和90.64%(339/374)(校正x2=11.59,P=0.001);眼球开放伤比例较高,尤其是球内异物伤;闭合伤包括顿挫伤比例均较低;球壁全层裂伤缝合比例较低,分别为57.26%(71/124)和84.78% (39/46)(x2=11.13,P=0.001);眼球摘除或眼内容剜除比例更高,分别为4.52%(18/398)和1.07%(4/374)(校正x2=7.10,P=0.008);治疗后视力≥0.5患眼增加幅度较低,分别为28.02%(111/396)和35.66%(133/373)(校正x2=4.81,P=0.028)及视力好转比例较低,分别为68.68%(272/398)和76.41%(285/374)(校正x2=5.35,P=0.021),单眼低视力的比例更高,分别为15.33%(61/398)和4.81% (18/374)(x2=22.07,P<0.001);盲目的比例更高,分别为25.38%(101/398)和10.42% (39/374)(x2=28.03;P<0.001).结论 军事训练所致眼外伤伤情重、预后差,是造成军人战斗减员的直接因素,加强军事训练眼外伤救治和防护是眼外伤研究的重点.

  • FP-7Ahmed青光眼引流阀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

    作者:白玉婧;王梅;李轶擎;柴芳;魏雁涛;张一种;杨雪娇;葛坚;卓业鸿

    目的 评价FP-7Ahmed青光眼引流阀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初步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住院行FP-7 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的36例(36只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随访时间为术后1d、1周、1个月及之后的每3个月随访1次.随访内容主要包括患者术后眼压、佳矫正视力、应用抗青光眼药物种类数及并发症等.手术成功标准为完全成功和条件成功.手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眼压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手术前后应用抗青光眼药物种类数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 患者术前眼压(39.5 ±9.7)mm Hg(1 mm Hg=0.133 kPa);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及末次随访眼压分别为(19.2±8.9)、(11.8±3.8)、(13.7±4.8)、(16.9±5.3)及(16.9±6.8) mm Hg.不同时间点的眼压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26,P<0.05).术前应用抗青光眼药物1~6种,平均4种;术后应用抗青光眼药物0~3种,平均1种,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6.764,P<0.05).FP-7Ahmed引流阀植入术完全成功率80.6%,条件成功率91.7%.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引流管阻塞、引流管暴露、浅前房及引流盘周围包裹性囊状泡,对症处理后眼压均可控制.结论 FP-7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具有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以作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之一.

  • 视黄酸信号在不同波长色光照射后豚鼠视网膜中的研究

    作者:黄佳;瞿小妹;褚仁远

    目的 视黄酸(RA)是目前所知的惟一可以通过外源性途径导致眼轴增长的物质,本研究旨在对不同波长色光照射后豚鼠视网膜中视黄酸转运信号转运系统进行研究.方法 出生2周英国短毛豚鼠90只,随机分为绿光组(波长530 nm) (n =30)、蓝光组(波长430 nm)(n=30)以及白 光(色温5000K)对照组(n=30).入组前、3个组内色光照射2周、4周及8周后,所有豚鼠用Cinescan A/B超仪测定眼轴长,完成生物学测量后随机选取9只处死并取视网膜,用高效液相色谱仪( HPLC)法测量视网膜中的RA水平,以免疫印迹法定量测定视网膜中视黄酸结合蛋白-Ⅰ(CRABPI)和视黄酸核受体β(RAR-β)的蛋白含量,并用Real-time PCR法测量视网膜中CRABP-Ⅰ和RAR-β的mRNA水平,不同组间指标差异采用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采用LSD两两分析.结果 3个组间眼轴长度自干预4周起出现明显差异(F=3.946;P<0.05),其中绿光组眼轴生长快,干预8周后分别为绿光组(8.36±0.11)mm、蓝光组(7.88 +0.49)mm、白光组(7.98±0.32) mm;3个组间RA水平自干预4周起出现统计学意义(F=4.382;P<0.05),其中绿光组RA水平明显高于蓝光组,干预8周时差异更加明显,分别为绿光组(4.846±0.56) μg/g、蓝光组(3.583±0.26) μg/g、白光组(4.419±0.36) μg/g;3个组间CRABP-Ⅰ的mRNA及蛋白水平自干预8周后差异均出现统计学意义(F=4.984,P<0.05;F=5.312,P<0.05),而3个组间RAR-β的蛋白水平干预2周后mRNA水平即出现统计学意义(F=4.4.47;P<0.05),干预4周后蛋白水平出现明显差异(F=4.568;P<0.05),绿光组的CRABP-Ⅰ和RAR-β明显高于蓝光组.结论 不同波长色光照射后豚鼠眼轴长度及视网膜视黄酸信号转运系统呈现出不同水平,绿光组眼轴增长快,且视网膜RA、CRABP-Ⅰ和RAR-β水平均明显高于蓝光组以及白光组,视网膜视黄酸信号在不同波长色光照射引起的豚鼠眼球生长发育中可能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

  • 多发性硬化患者视神经炎发作早期的相干光断层扫描表现

    作者:程钢炜;赵家良;梁珍;钟勇;张华;马建民;睢瑞芳;毛进

    目的 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在视神经炎发作早期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黄斑区节细胞复合体层(GCC)及视神经乳头的改变.方法 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2007年2月至2010年1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眼科疑似视神经炎急性发作的MS患者22例,在其急性视神经炎发作1周内,应用相干光断层扫描技术(OCT)对其进行检查,测量RNFL平均厚度、GCC平均厚度,对RNFL地形图和视神经乳头三维重建进行分析.结果 MS患者视神经炎发作1周内,首次发作的视神经炎早期眼的RNFL平均厚度为(141.55±53.73)μm,其中有75%( 12/16)的受检眼RNFL平均厚度增加,GCC平均厚度范围为91.54~118.45μm,其中64%(7/11)的受检眼G CC平均厚度增加;复发的视神经炎早期眼的RNFL平均厚度为(59.71±8.98)μm,其中有91.7%(11/12)的RNFL平均厚度变薄,GCC平均厚度范围为58.92 ~91.76 μm,其中62.5%(5/8)的受检眼GCC平均厚度较正常薄;视神经炎发作早期眼的对侧眼的RNFL平均厚度为(125.45±26.16) μm,其中60%( 6/10)的受检眼RNFL平均厚度增加,GCC平均厚度范围为90.35~117.37μm,43% (3/7)的受检眼GCC平均厚度增加;OCT较直接眼底镜检查可以更多发现视神经乳头水肿和RNFL增厚.结论 MS患者在视神经炎首次发作早期、复发早期具有不同程度的RNFL、GCC及视神经乳头改变.应用OCT可以检测到相关的变化.

  • 原发性前房角关闭眼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后前房角形态学变化

    作者:林仲;李思珍;范肃洁;牟大鹏;王宁利;孙霞;刘文茹;唐炘;孙兰萍;梁远波

    目的 定量检测和评价原发性前房角关闭(PAC)眼行激光周边虹膜切开(LPI)术后前房角形态学变化.方法 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对入选的31例(54只眼)PAC患者于LPI术前、术后2周、6及12个月,进行眼科常规检查,定量检测超声活体显微镜(UBM)图像中前房角的各项参数.各随访时间点的UBM参数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巩膜突前750μm与500 μm处各参数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LPI术后前房深度较术前加深0.10 mm,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F=3.50,P>0.05).LPI术前,巩膜突前750 μm处,前房角开放距离(66.2±51.6) μm,小梁网与虹膜间夹角5.0°±3.5°,前房角隐窝面积(0.025±0.017)mm2,小梁网与睫状突距离(571.0±97.2) μm;LPI术后2周、6及12个月,巩膜突前750 μm处,前房角开放距离分别为(165.0±70.3)、(185.8±68.5)及(196.1±77.7)μm,小梁网与虹膜间夹角分别为(11.9±4.9)、(13.3±4.8)及14.0°±5.4°,前房角隐窝面积分别为(0.058±0.024)、(0.065±0.023)及(0.068±0.026)mm2,小梁网与睫状突间距离分别为(647.1±113.0)、(701.8±93.4)及(670.1±95.4) μm,均较LPI术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前房角开放距离:F =92.60,小梁网与虹膜间夹角:F=92.60,前房角隐窝面积:F=92.60,小梁网与睫状突间距离:F =34.00;P <0.05).术后前房角开放距离、小梁网与虹膜间夹角及前房角隐窝面积均较术前增加1倍以上.巩膜突前750 μm处检测参数的增加幅度均较巩膜突前500 μm处大(前房角开放距离:t=5.90,P<0.05;小梁网与虹膜间夹角:t=2.70,P<0.05;前房角隐窝面积:t=2.00;P =0.05).结论 LPI能显著增宽PAC眼的周边前房角,且随访观察1年期间前房角仍开放.巩膜突前750 μm处的参数比500μm处参数对评价周边前房角形态变化更为敏感.

  • 自适应光学技术矫正单项高阶像差对视力的影响

    作者:李仕明;熊瑛;李婧;周跃华;戴云;张雨东;姜文汉;王宁利

    目的 采用自适应光学技术分析实时动态矫正单项高阶像差对视力的影响.方法 对照研究.在暗室中,对12位年轻健康志愿者给予右眼5 g/L盐酸去氧肾上腺素散瞳,使瞳孔直径达到6.0mm以上.通过光学镜片对受试者的近视和散光充分矫正,利用自适应光学系统进行彗差、三叶草像差、球差和球差外4阶像差等不同单项高阶像差的矫正,同时进行100%对比度视力的检测.采用配对t检验来分析不同矫正策略之间的视力差异和像差RMS值差异.结果 不同单项高阶像差均被彻底矫正,其余像差保持不变.矫正彗差、三叶草像差、球差和球差外4阶像差后,受试者的视力分别平均提高了0.021 LogMAR、0.017 LogMAR、0.022 LogMAR和0.025 LogMAR,视力变化率分别为(-0.40±1.22)LogMAR/μm、(-0.20±0.61)LogMAR/μM、(-0.80±1.44)LogMAR/μm和(-0.30±0.57)LogMAR/μm.不同单项高阶像差矫正下的视力和残余像差均方根值呈线性关系(R2=0.13,P<0.01).结论 在正常人眼高阶像差中,球差对视力的影响程度大,其次是彗差、球差外4阶像差和三叶草像差,视力的变化和残余像差均方根值呈线性相关.

    关键词: 光学 像差 视敏度
  • 先天性颅神经异常支配三联征一例

    作者:曹文红;吴倩;樊云葳;张诚玥;崔燕辉;胡守龙;蔺琪;崔洁;于刚

    患儿男,4岁.因自幼上睑下垂,面无表情,仰头视物,进食时眼睑颤动.于2010年10月18日来我院就诊.既往史:第2胎第2产,母孕期体健,足月剖宫产,有羊水污染史,无窒息吸氧史,否认产伤史.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病史.眼科检查:视力右0 4+2,左 0.6;阿托品散瞳验光:右- 1.00 DS() 1.00 DC×100°矫正视力0 6,左-0.50 DS()1.00DC×70°矫正视力0 6;代偿头位:下颌上抬;眼位:双眼固定于内下斜位;眼球运动:双眼外转、上转、内转、下转均受限,外转、上转不能过中线.企图下转时伴有双眼集合运动;双侧Bell's现象消失,双眼上睑下垂,右眼为著,双提上睑肌肌力0,双侧内眦赘皮明显,睑裂宽度:平视时右眼3 mm,左眼5 mm;眼睑闭合不全;闭合时睑裂右1 mm,左2 mm(图1~5).

  •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房水外流通路改变的研究进展

    作者:安琳;季健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是一种以视神经轴索及相关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丢失为特征的视神经病变.眼压升高是POAG重要的危险因素.大多数POAG患者眼压升高主要是房水外流阻力异常增高所致.小梁网是产生房水排出阻力的主要部位.目前多数研究者认为POAG患者小梁网功能不良与致炎因子表达、细胞老化、氧化应激损伤及细胞质成分减少等因素有关.小梁网细胞本身及细胞外基质的变化均可以引起房水外流阻力的改变,进而导致眼内压的升高.为了进一步开展对POAG发病机制的研究,有必要就目前有关POAG患者房水外流通路改变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旨在为POAG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流行病学研究及分类现状

    作者:陈翔宇;才瑜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独立而复杂的疾病,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的国际地域性和流行病眼科学组(ISGEO)分类系统,强调必须具有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才能诊断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否则只能诊断为原发性前房角关闭.ISGEO分类系统与我国沿用至今的传统分类有一定差异,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与国际间的合作交流.因此,有必要就不同分类系统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ISGEO分类系统的特点进行综述,旨在为推动我国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青光眼诊治中观念与技术同样重要

    作者:葛坚

    临床医学和转化医学的迅速发展促进了青光眼临床诊治水平的提高.与此同时,欧美发达国家对于青光眼的诊治观念已经悄然发生了改变,他们更注重资源、信息的共享,更注重青光眼临床诊治规范的形成与推广,同时更强调青光眼诊疗的个体化与人文关怀,尤其重视青光眼专科医师综合素质的培养,因为,他们认为青光眼诊治中这些观念与技术同样重要.

  • 黄斑区小动脉阻塞

    作者:张静琳;吴德正;姚翠群;高汝龙;吴斌斌

    患者男性,42岁.因左眼视力突然下降2d,于2011年4月25日到广州爱尔眼科医院就诊.患者1d前曾在当地医院就诊,静脉滴注“血栓通”针剂,症状无缓解.患者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病、糖尿病,无血管性疾病和免疫性疾病病史.眼部检查:视力右眼为1.2,左眼为眼前指数;眼压右眼为13 mm Hg(1 mm Hg=0.133 kPa),左眼为14 mm Hg.右眼检查正常.左眼前节正常,左跟底情况见精粹图片1~4.临床诊断:左眼黄斑区小动脉阻塞合并内界膜牵拉综合征.

  •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喷出型渗漏

    作者:罗光伟;文峰;黄时洲;刘彩娇;关天芹

    患者男性,37岁.因左眼视力下降20 d,于2010年7月19日来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就诊.既往双眼正常,无类似病史.全身检查无异常.眼科检查:左眼视力0 9,眼前节检查未见异常,眼底检查见精粹图片1和2.诊断:左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CSC是眼科临床常见的眼底病变,该病急性发作期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nce angiography,FFA)的典型改变以两种形式为主,即扩散型(又称墨渍弥散,inkbot diffusion)和喷出型(又称烟囱现象.smoke stack phenomenon),临床以前者多见,后者少见,而同—患眼出现2处喷出型渗漏罕见.

  • 临床诊治开角型青光眼是否需要监测眼压波动

    作者:吴玲玲

    高眼压是青光眼患者视神经病变产生和进展的危险因素.近年来眼压波动与开角型青光眼的关系日渐被学科界重视,关注的焦点是眼压波动是否为青光眼进展的危险因素,临床医师除了监测青光眼患者的眼压值外,是否也需要常规监测眼压波动?由于眼压波动的监测工作有一定难度,目前尚未在临床广泛开展.作为青光眼专科医师,如何在诊治青光眼的繁忙过程中考虑到眼压波动对病情进展的影响,如何尽可能选择减少眼压波动的有效治疗方案,这已成为目前多数研究者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因此有必要就开角型青光眼的眼压波动规律及其对青光眼病情进展的影响、有效监测眼压波动的简便易行方法、青光眼治疗方案与眼压波动的关系等问题与眼科同道共同探讨.

  • Humphrey视野计青光眼随访软件的基本内容和临床解读

    作者:任泽钦

    Humphrey视野计广泛应用于临床青光眼的诊断和随访中.近年,其随访软件已从Glaucoma progression analysis (GPA-Ⅰ)发展到Guided progrcssion analysis(GPA-Ⅱ).相对于常规诊断性检查,随访性检查报告的阅读目的、观察指标及其相关内容、分析方法等均有很大的不同.GPA-Ⅱ作为随访软件,给出的单视野分析报告,与常规的诊断性检查内容有所不同.为便于临床医师对Humphrey视野计青光眼随访软件的理解和应用,笔者以新版本的GPA-Ⅱ为例,简要介绍其基本内容及解读方法.

中华眼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6 05
1989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