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中华眼科杂志

中华眼科

中华眼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중화안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4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412-4081
  • 国内刊号: 11-214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眼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赵堪兴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中负压吸引兔眼视网膜基因谱的表达变化

    作者:赵海霞;牛春梅;关文英

    目的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负压吸引后兔视网膜的基因表达谱,探讨负压吸引引起RGCs凋亡可能的分子学机制.方法 12只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实验对照组和负压吸引3min组.负压吸引3min组分别于术后即刻(0 d)、7d和10 d处死,取视网膜组织提取总RNA,利用Agilent公司兔单标芯片检测视网膜组织的基因表达谱,并分析差异表达基因.结果 负压吸引3min术后即刻差异表达基因共704条.上调基因485条,下调基因219条,其中凋亡相关基因共筛选出6条,上调5条,下调1条,上调表达较高的基因是CRYAA、CRYAB和TLR3,下调表达较高的基因是KRT18.负压吸引3min术后7d差异表达基因共482条.上调基因178条,下调基因304条,其中凋亡相关基因共筛选出4条,上调1条,下调3条,上调表达较高的基因是CRYAB,下调表达较高的基因是IL1 -BETA和IL1 R1.负压吸引3min术后10 d差异表达基因共402条.上调基因213条,下调基因189条,其中凋亡相关基因共筛选出6条,上调4条,下调2条,上调表达较高的基因是CRYAB、CRYBA3和CRYBB2,下调表达较高的基因是IL1 -BETA和IL1R1.在差异表达基因中除凋亡相关基因外还有能量代谢、物质转运、信号传导、发育、解毒抗氧化、免疫反应、细胞运动、细胞组织生物发生、分化和细胞黏附等相关基因.结论 负压吸引可使视网膜一些基因表达水平发生变化,其中基因差异倍数较高的基因多数对RG Cs凋亡起保护作用.

  • 屈光参差性弱视眼微扫视眼球运动特征的初步观察

    作者:史学锋;赵堪兴;许丽敏;陈霞;王婷

    目的 量化评估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微扫视性眼球运动的特征,探讨高速眼球运动记录在弱视诊断及客观、定量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9月至2011年3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就诊的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19例(弱视眼19只眼为AM组,对侧眼19只眼为AS组),同期屈光矫正视力正常的同年龄段受试者19例(主导眼19只眼为ND组,非主导眼19只眼为NN组).采用高速眼球运动记录系统对受试者的双眼分别进行注视性眼球运动记录,采用Matlab程序对微扫视性眼球运动成分进行识别、提取和分析.Origin 8.0统计软件及Matlab2008统计学工具包对各组微扫视幅度、峰值速度、发生频率、微扫视间隔时间、累积概率分布等量化指标进行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Turkey检验.结果 AM组0.76°±0.07°微扫视幅度显著高于AS组、ND组和NN组(F=49.95,P=0.000),AM组(79.72±5.64)°/s峰值速度也较AS组、ND组和NN组显著增加(F=4.93,P=0.004),AM组(1.52±0.08) Hz微扫视发生频率较AS组、ND组和NN组明显降低(F=120.39,P=0.000),AM组(537.40±65.47)ms微扫视间隔时间较AS组、ND组和NN组明显延长(F=4.41,P=0.007),AM组幅度依赖的累积概率分布曲线较其余各组右移,AM组0.67°±0.06°累积概率半高幅度较其余各组明显增加(F=203.05,P=0.000).结论 微扫视幅度、峰值速度、发生频率、间隔时间、累计概率分布等可作为客观评价弱视眼眼球运动功能的指标.高速眼球运动记录对客观评估弱视眼球运动系统功能状态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眶内异常结构与垂直后退综合征

    作者:杨琼;焦永红;满凤媛;王振常;常青林;卢炜;王京辉;赵堪兴

    目的 探讨6例临床诊断为垂直后退综合征患儿的临床与MRI特征.方法 6例单眼垂直后退综合征患儿,年龄1岁3个月至8岁,平均(5.01±1.27)岁.斜视检查包括:屈光度、三棱镜、眼球运动、双眼视觉和眼底照相检查.眼球运动神经脑池段采用头线圈,3 D-FIESTA序列,层厚0.8 mm;眼眶段采用表面线圈,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FSET1与T2加权扫描,层厚2.0mm,层间距0.3mm.结果 4例患儿表现为上斜视,下转受限,下转时伴轻度眼球后,且皆伴有患眼上睑迟落.MRI检查发现4例均有眼眶内异常结构位于肌锥内间隙上象限内直肌及上直肌群之间或上直肌水平.2例患儿表现为原在位间歇性外斜视,眼球上转受限伴轻度眼球后退睑裂缩小,侧转位时明显.MRI检查发现肌锥内间隙外下象限异常等信号影,1例可疑下直肌分出,1例靠近外直肌.结论 眼眶内异常结构是导致垂直后退综合征的主要原因之一.眼球运动检查结合MRI特征性表现是重要诊断依据,出生早期发现上睑迟落提示眼眶内异常结构.

  • 远视儿童应用1%环喷托酯睫状肌麻痹验光的研究

    作者:王晓明;马鲁新;王利华;Eye Center

    目的 探讨远视儿童应用1%环喷托酯滴眼液以及联合应用表面麻醉药丙美卡因滴眼液的远视屈光度的峰值时间,并比较应用1%环喷托酯与1%阿托品睫状肌麻痹验光的屈光度值的差异.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将71例(141只眼)远视儿童[年龄(7.9±2.1)岁]分为A组(Pro +Cyc组)和B组(NS+ Cyc组).两组均于1%环喷托酯首次滴眼后30、40、50、60、70 min进行电脑验光和瞳孔直径测量,1周后给予1%阿托品凝胶点眼,连用3d后重复上述测量,分别为A'组及B'组.在对各组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及方差齐性分析后,应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分别对A组、B组各时间点的电脑验光屈光度值及瞳孔直径进行比较;应用配对t检验分别对A组、B组各时间点电脑验光屈光度数与A'组、B'组电脑验光屈光度数进行比较;应用两组独立样本的t检验对A组屈光度数的峰值与A'组屈光度数的差值和B组屈光度数的峰值与B'组屈光度数的差值进行比较.结果 A组和B组屈光度数的峰值分别出现在1%环喷托酯首次滴眼后50和60 min.A组与A'组屈光度数峰值分别为(+4.44±2.34)和(+4.86±2.29)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6,P<0.01);B组与B '组屈光度数峰值分别为(+4.50±2.19)和(+5.04±2.10)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1.44,P<0.01).A组屈光度数峰值与A'组屈光度数间的差异小于B组屈光度数峰值与B '组屈光度数间的差异(t= -1.99,P=0.048).A组和B组瞳孔直径的峰值分别出现在1%环喷托酯首次滴眼后50和60 min,均与其屈光度的峰值时间一致.结论 在我国3~ 14岁远视儿童中,单独应用1%环喷托酯滴眼3次,在首次滴眼后50至70 min验光可测得其大的屈光度数;1%环喷托酯联合应用表面麻醉剂丙美卡因可使其峰值时间提前约10 min,并可增强1%环喷托酯的睫状肌麻痹作用.单独应用1%环喷托酯或丙美卡因与1%环喷托酯联合应用,均不能完全代替1%阿托品的睫状肌麻痹作用.

  • 5至24个月婴幼儿条栅视力发育规律的初步研究

    作者:邱旸;李晓清;晏晓明

    目的 对5至24个月龄正常婴幼儿条栅视力发育规律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使用以优先注视原理设计的Teller acuity cardsⅡ检测5至24个月龄正常婴幼儿的双眼及单眼视力.应用方差分析进行差异性比较,月龄组间两两比较使用Dunnett's方法,单眼与双眼及两侧单眼间的差异用配对t检验.视力水平与月龄的关系用Spearman曲线回归分析.结果 Teller acuity cards检查双眼视力完成率98.77%,单眼检查完成率89.2%.平均检查时间2~5 min.分别测得5至24个月龄婴幼儿双眼及单眼视力均值.单眼视力略低于双眼视力,差异小于或等于1个倍频;两眼间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婴幼儿双眼及单眼视力随年龄增长而提高,5月龄至14月龄视力增长平缓,平均视力由0.17(5.1 cpd)增长到0.32(9.6 cpd),提高约1倍频,15月龄以后视力水平提高速度加快,2岁时达到略低于成人视力水平0.833( 26 cpd),视力水平与12月龄时相比增加1.5倍频.结论 Teller acuity cards TMⅡ可以有效地检测2岁以内婴幼儿的双眼及单眼视力.正常婴幼儿双眼及单眼条栅视力随年龄增长而不断提高.不同时期,婴幼儿视力发育具有不同的增长速率.单眼视力等于或略低于双眼视力水平,两眼视力发育比较平衡.

    关键词: 婴儿 视敏感 视觉
  • 不同形态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视觉质量的临床评价

    作者:彭程;赵江月;马立威;曲勃;张劲松

    目的 通过眼内散射光及对比敏感度(CS)检查,探讨不同形态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对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0年2月至12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的佳矫正远视力(BCVA)≥0.5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76例(76只眼),分为4组,其中皮质性白内障组33例(33只眼),核性白内障组20例(20只眼),后囊膜下白内障组23例(23只眼),健康对照组26例(26只眼).使用综合验光仪测量患者的BCVA,CSV-1000E CS仪检测患者的CS,C-Quant散射光计量仪测量患者的眼内散射光,VF-14调查问卷评价患者的主观视觉质量.结果 各组的年龄、BCVA、眼内散射光、3、6、12、18 c/d的CS分别为:皮质性白内障组:(66.1±6.7)岁,0.58 ±0.10,1.50±0.24,1.33±0.19,1.21±0.18,1.01±0.19,0.50±0.09;核性白内障组:(67.6±5.0)岁,0.62±0.11,1.46±0.11,1.38±0.19,1.28±0.19,1.09±0.18,0.54±0.09;后囊膜下白内障组:(60.6±7.1)岁,0.57±0.09,1.85±0.26,1.11±0.12,1.04 ±0.13,0.89±0.13,0.34±0.11;健康眼对照组:(63.9±7.3)岁,1.00±0.11,1.28 ±0.17,1.58±0.19,1.72±0.21,1.53±0.19,0.71 ±0.11 (F=9.983,F=103.925,F=31.760,F=28.871,F=65.889,F=66.453,F=61.540;P =0.000).经SNK-q检验,健康对照组的BCVA、眼内散射光、不同空间频率的CS与3种形态白内障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质性、核性及后囊膜下白内障的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囊膜下白内障患者的年龄、散射光及不同空间频率的CS与皮质性及核性白内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质性与核性白内障年龄、散射光及不同频率的C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形态白内障的视功能指数( VF-14)量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211,P=0.000).校正年龄影响后,皮质性、核性、后囊膜下白内障的BCVA与散射光均不相关(r= -0.227,r= -0.279,r=-0.373;P>0.05);BCVA与3、6、12、18 c/d的CS相关性为:与皮质性白内障成线性正相关(r =0.569,r=0.517,r=0.500,r=0.449;P<0.01);与核性白内障成线性正相关(r=0.657,r=0.542,r=0.513,r=0.492;P<0.05);与后囊膜下白内障均不相关(P>0.05).VF-14量表与皮质性及核性白内障的BCVA、散射光及3、6、12、18 c/d的CS相关(r=0.670,r=-0.740,r=0.811,r=0.826,r=0.809,r=0.720,P<0.01;r=0.731,r= -0.721,r=0.816,r=0.769,r=0.738,r=0.728,P≤0.01)与后囊膜下白内障的CS及散射光相关(r= -0.910,r=0.879,r=0.896,r=0.874,r=0.844;P<0.001),BCVA不相关(r=0.370,P=0.090).结论 视力检查可能会低估皮质性、核性、后囊膜下混浊等形态差异对视觉质量的影响,后囊膜下白内障对视觉质量的影响大.眼内散射光及CS可以灵敏、定量评估白内障患者真实的视觉质量.

  • 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陈霞;郭新;马惠芝

    目的 对住院行手术治疗的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CFEOM)病历进行临床总结,以加深对此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病例分析.对40例(75只眼)CFEOM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包括性别、手术年龄、屈光状态、视力、分型、斜视度、眼部和全身合并症、家族史和手术方法.结果 在40例患者中,男26例,女14例,性别比约为2∶1;手术年龄2~36岁;在有屈光记录的60眼中,单纯远视7只眼,占11.67%;单纯近视2只眼,占3.33%;散光51只眼,占85.00%;在有矫正视力记录(不包括高度近视及视神经病变者)的56只眼中,弱视占94.64%.CFEOM 1型29例,占72.5%;CFEOM 3型10例,占25.0%;CFEOM 2型1例,占2.5%.有家族史者10例,占25%.手术方式:根据斜视方向及肌肉纤维化情况选择肌肉后徙、后徙悬吊或断腱减弱及相应结膜后徙术,相应的拮抗肌若被动牵拉试验没有明显限制,可考虑该肌的加强术;62只眼术后斜视改善,3只眼术后斜视无变化,2只眼垂直斜视改善水平斜视过矫.结论 CFEOM属于少见的先天性颅神经支配异常性疾病(CCDDs),在本资料中,散光性屈光不正者比例较大,弱视发生率较高,CFEOM 1型居多,多数患者手术可使斜视明显改善.

  • 缺氧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Opticin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马进;朱铁培;张倩茹;欧会林

    目的 探讨缺氧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Opticin 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方法 实验研究.原代培养人眼RPE细胞,取生长良好的第3~6代细胞,接种于含DMEM培养液的6孔板中,于缺氧条件下或加入不同浓度(1、10、50及100 μg/L)VEGF进行培养.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缺氧后RPE细胞中VEGF mRNA的表达.蛋白印迹法检测细胞内和细胞培养液中Opticin蛋白含量.明胶酶谱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明胶酶活性.组间检测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蛋白印迹法检测,显示缺氧组RPE细胞内Opticin蛋白含量无明显变化;而RPE细胞培养液中,缺氧组Opticin蛋白含量明显下降.逆转录PCR检测,缺氧组12、24 h VEGF mRNA表达灰度值分别为0.81 ±0.04、0.67±0.07,均较正常对照组VEGF mRNA表达灰度值(0.21±0.03)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483.60,P<0.05).添加不同浓度的外源性VEGF后,RPE细胞内Opticin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添加1、10、50及100μg/L的外源性VEGF后,RPE细胞培养液中,Opticin蛋白表达灰度值分别为0.65 ±0.02、0.52±0.04、0.23±0.03、0.30±0.03,均较正常对照组Opticin蛋白表达灰度值(0.73 ±0.04)明显下降(F=141.38,P<0.05).明胶酶谱法分析,显示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相对应的位置出现明显的消化条带,且酶的活性随VEGF浓度的增加而递增.低浓度的乙二胺四乙酸可抑制由VEGF引起的RPE细胞培养液中Opticin蛋白含量减少.结论 缺氧及VEGF作用可影响RPE细胞培养液中Opticin蛋白分泌,可能与增多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对Opticin蛋白的酶解作用有关.

  • 改良的Yokoyama术治疗高度近视眼限制性内下斜视

    作者:亢晓丽;韦严;赵堪兴;董凌燕;岑洁;陈奕烨;许宇

    目的 评价改良的Yokoyama术治疗高度近视眼限制性斜视的手术疗效.方法 临床病例研究.分析5例(7只眼)高度近视眼性斜视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手术资料.眼轴长应用A超检查.斜视角度应用Krimsky加三棱镜方法检查.根据眼球运动情况行受限程度分级.手术前后均行眼眶MRI和CT检查,并分析眼外肌和眼球位置的改变.手术方式为改良的Yokoyama术,并联合内直肌后徙术.结果 5例(7只眼)患者的平均眼轴长为32.62 mm( SD l.84).术前平均内斜视角度为82.86 PD( SD 37.62),平均垂直斜视角度为20 PD(SD 7.91).7只手术眼均存在明显的眼球外转和上转运动受限.术前眼眶MRI和CT检查显示,上直肌鼻侧偏位,外直肌下偏位,眼球从肌锥的颞上方疝出,眼球的后部与外侧骨壁的空间变窄.术后第1天术眼眼位均正位,眼球外转和上转均能过中线,随时间推移眼球运动又进一步改善.术后MRI显示,外直肌和上直肌联结后,脱位的眼球被还纳至肌锥内,上直肌与外直肌止点位置偏移恢复正常.平均随访时间5个月,患者的术后情况保持稳定.结论 通过改良的Yokoyama术可有效矫正高度近视眼限制性内下斜视,还纳脱出的眼球至肌锥内,并改善眼外肌走行及眼球运动功能.

  • 我国睑裂狭小综合征患者FOXL2基因突变研究

    作者:叶娟;石鑫;贺金晶;张惠娜

    目的 明确我国睑裂狭小综合征(BPES)患者Forkhead box L2 (FOXL2)基因突变位点及突变类型,分析突变引起的蛋白质结构变化,以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实验研究.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收集到5例我国BPES患者,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脱氧核糖核酸(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DNA测序技术检测FOXL2基因编码序列,并与患者家属及110名正常人相应序列进行比对.结果 两个家系中BPES患者均检测到c.672_701dup30(p.Ala224_Ala234dup)杂合突变,3例散发患者分别检测到c.655C>T(p.Q219X)、c.370 A>G(p.K124E)和c.858_874dup17(p.P292fs)杂合突变.结论 在BPES患者中发现FOXL2基因c.370A>G(p.K124E)和c.858_874dup17(p.P292fs)两种新的杂合突变,扩展了国内外FOXL2基因突变谱,在两个家系中均发现c.672_701dup30(p.Ala224 _Ala234dup)杂合突变,再次证明这一位点为国内BPES患者FOXL2基因突变热点.

  • 眼外肌颗粒细胞瘤二例

    作者:田艳明;肖利华

    2007年1月及2008年11月,武警总医院眼眶病研究所收治眼外肌内颗粒细胞瘤2例,现报道如下.例1患者女,33岁,哈萨克族,于2005年6月底发现右眼球突出,8月中旬至新疆空军医院就诊,甲状腺功能五项检查显示正常.予泼尼松30 mg口服1次/d,治疗1个月无好转,至11月感右眼突出加重,出现流泪,复视症状伴有眼胀感,2005年12月19日就诊,以“甲状腙相关眼病”收住武警总医院肿瘤科,行放射治疗.放疗后3个月,2006年5月自觉眼睛疼痛,视力下降,就诊我科,建议如视力继续下降,给予甲泼尼龙500 mg口服.

  • 改良的Yokoyama术治疗高度近视眼合并固定性内下斜视一例

    作者:华宁;张季瑾;钱学翰;祁晓丽;宁玉贤

    高度近视眼合并固定性内斜视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斜视,其斜视度数常进行性增加,晚期多合并下斜视.患眼外转、上转受限,常规手术方式治疗效果不理想.我们应用硅胶带替代缝线改良Yokoyama术联合内直肌超常量后徙术治疗高度近视眼合并固定性内下斜视1例,术后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先天性静止性夜盲白点状眼底改变一例

    作者:薛康;沈颖;陈倩;王敏

    患者女性,39岁.体检发现“眼底白点”,到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就诊.追问病史,患者主诉白幼夜间视力差,但长时间在暗处适应后视力可完全恢复.其妹也存在类似情况.全身体检未见异常.

  • 玻璃体出血误诊为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一例

    作者:罗知卫;梁建宏;黎晓新

    患者男性,55岁,因“右眼眼前黑影遮挡并视力下降”半年,于2008年8月21日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就诊.患者既往有糖尿病史10年、高血压病史2周.体检:除血压180/110 mm Hg(1 mm Hg=0.133 kPa)外,未见其他异常.

  • 真性晶状体囊膜剥脱一例

    作者:裴雪婷;陈虹

    患者男性,76岁,为行右眼眼底激光光凝治疗而拟先行白内障手术,于2010年8月20日到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就诊.患者曾于10年前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双眼闭角型青光眼”,行双眼滤过性手术治疗,术后眼压较平稳;患者有高血压病史5年,需应用药物控制血压于正常范围,否认糖尿病、冠心病等其他系统性疾病史;患者为农民,存在长期慢性的日光暴露史;患者曾于2010年3月在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自觉右眼出现无痛性视力下降情况.

  • 腺相关病毒载体介导视网膜疾病的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邹绚;睢瑞芳;董方田

    视网膜疾病分子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促进了视网膜疾病基因治疗的进展.腺相关病毒(AAV)的毒性和免疫原性均较低,外源基因表达稳定,可以转染多种分裂期和静止期细胞,因此成为治疗视网膜疾病的有效载体.在不同的动物模型和临床试验中,已有多项研究结果证实AAV作为载体治疗视网膜疾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目前AAV在动物疾病模型中已经进行了介导抗血管生成蛋白、神经营养因子、抗凋亡因子的表达和基因替代治疗的研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但是,AAV也存在携带外源基因能力偏小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并解决之.

  • 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作者:王小娟;赵堪兴

    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CIN)是一种具有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的眼球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目前已知CIN有3种孟德尔遗传方式进行致病基因的传递.本文就目前已知的CIN遗传方式、致病基因位点、以及致病基因进行综述.

  • 间歇性外斜视的研究进展

    作者:韦严;亢晓丽;赵堪兴

    间歇性外斜视是介于外隐斜与恒定性外斜视之间的一种斜视.起病较早,发病年龄通常为1岁到4岁.与其他类型的斜视不同,间歇性外斜视的儿童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仍可维持正常眼位及双眼视功能,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干预时机及治疗方式对临床医师是个挑战.本文旨在回顾近年来间歇性外斜视的新研究进展,重点对间歇性外斜视的严重度分级、非手术治疗方式、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过矫及欠矫处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介绍,为间歇性外斜视的治疗提出改善化建议.

    关键词: 外斜视 综述
  • 我国斜视显微手术的探索

    作者:赵堪兴

    随着手术显微镜引进眼科手术,开启了眼科显微手术时代,开创了现代白内障手术和玻璃体手术新纪元.当眼科显微手术时代走过了半个世纪后,国际上还是倡导戴2~3倍放大镜做斜视手术.显微手术仅仅是内眼手术的专利吗?我国斜视显微手术的早报告见于20世纪90年代初,探索在显微镜下实施直肌睫状血管分离术,其后未见跟进.本世纪以来,一些日常做内眼显微手术的专家和一些显微手术训练基础好的青年骨干坚持探索斜视显微手术.在这个过程中,中华医学会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积极引导探索其健康发展,努力发掘显微手术在斜视矫正术中的积极意义,并探索提高手术质量.2011年6月在济南召开的第14届全国斜视与小儿眼科学术会议对这一问题又进行了热烈交流和讨论.本文结合发展现状,总结了斜视显微手术的目的和意义,提出了健康发展斜视显微手术的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 斜视 显微手术
  • 双眼埋藏性视乳头玻璃疣

    作者:王静波;盛豫;赵娜;李娇娥;关娟;周历;张华

    患者男性,38岁.自觉双眼干涩半个月,于2011年2月15日来解放军第三○九医院眼科就诊.眼部检查:裸眼视力右眼为0 06,左眼为0.02,矫正视力双眼均为1.0.双眼底表现见精粹图片1,双眼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结果显示双眼视乳头荧光着染,未见荧光渗漏.双眼视乳头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结果显示双眼视乳头处视网膜神经纤维高度隆起,呈强反射光带;视网膜外核层被下方的疣体顶压并平滑包绕类圆形的疣体,疣体的周边为平滑的低反射光带.

  • 视网膜毛细血管瘤

    作者:杨治坤;董方田

    患者男性,40岁.因左侧肢体麻木半年,发现腹腔多发占位性病变3个月,于2011年4月12日来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患者为颅内血管母细胞瘤术后,同时合并胰尾、左肾上腺、腹膜后多发占位性病变,在我院确诊为Von-Hippel Lindau病.患者有阳性家族史.眼部无相关主诉.

  • 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时机及术后目标眼位之我见

    作者:亢晓丽;韦严

    间歇性外斜视的儿童在一段时期内可维持正常眼位及双眼视功能,但是病程多呈进行性,随病程发展可以不同程度影响双眼视功能.一方面,术后眼位有不同程度回退的可能,存在一定的欠矫或复发的发生几率;另一方面,术后眼位过矫正继发内斜视者有增加趋势.这些给临床医生决定手术时机以及设计手术目标眼位带来一定困惑: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究竟是早做还是推迟做手术?术后眼位是过矫正好还是欠矫正好?临床存在不同见解甚至误解.本文结合临床实际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围绕上述问题展开讨论,以期引起关注与讨论.

  • 我国台湾白内障和屈光手术发展的回顾

    作者:陈德照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台湾的眼科医师在白内障和屈光手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跟上了国际白内障和屈光手术的发展步伐.回顾这一发展过程,可以从一个角度来了解我国台湾的眼科学发展状况,这对于全面了解中华眼科发展的历史,进一步推动中华眼科的发展是很有意义的.现在就笔者经历的我国台湾的白内障和屈光手术的历史事件做一回顾.

中华眼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6 05
1989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