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尼古丁对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及向软骨细胞方向分化的影响

    作者:应晓洲;彭磊;程少文;陈庆玉;张伟;寇冬泉;沈跃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尼古丁对单层培养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及向软骨方向分化的影响.方法:获取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取第3代细胞,加入不同浓度(0、1×10-7、1×10-6、1×10-5M)的尼古丁,分别于1、4、7、14d用MTT法检测其对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取第3代细胞进行诱导分化,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 PCR)法检测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的表达.结果:镜下见细胞形态由圆形向梭形转化;1×10-7、1×10-6M尼古丁浓度能够促进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增殖,1×10-5M尼古丁则会抑制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增殖活性.1×10-7、1×10-6M(特别是1×10-6M)的尼古丁能够增加诱导后Ⅱ型胶原的表达,并随时间延长而增加.而1×10-7M尼古丁在第7天时能促进诱导后蛋白聚糖的表达,1×10-5M尼古丁则能抑制Ⅱ型胶原及蛋白聚糖mRNA表达.结论:低浓度的尼古丁能够促进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增殖及向软骨细胞方向分化,高浓度的尼古丁则对其有抑制作用,由此推测在软骨组织工程中,局部适时适量的应用尼古丁是一种能够促进骨髓基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方向分化的有前景的治疗方法.

  • 回输转染饰胶蛋白聚糖基因的肾系膜细胞对大鼠抗thy-1血清性肾炎的拮抗作用

    作者:王慧君;张志刚;刘学光;张秀荣;陈琦;郭慕依

    目的以转染饰胶蛋白聚糖(decorin)基因的肾系膜细胞(MsC)为载体,经肾动脉回输入抗thy-1血清性肾炎大鼠肾小球,观察其存活情况及对模型大鼠肾小球病变的影响及意义.方法用脂质体介导法将载有目的基因(decorin)片段转入正常MsC株而获得阳性表达之细胞克隆;经尾静脉注射兔抗大鼠thy-1血清(ATS)复制其抗thy-1系膜增生性肾炎模型;经左肾动脉将转基因MsC回输入thy-1肾炎大鼠肾小球,并经该鼠MsC原代培养、BrdU和decorin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图像分析观察其生存情况;应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纤连蛋白和Ⅳ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结合图像分析研究对thy-1系膜增生性肾炎动物模型肾小球病变的影响.结果经制备兔抗大鼠ATS,将其从尾静脉注入大鼠体内成功复制thy-1系膜增生性肾炎模型.经左肾动脉直接注入转染decorin基因的MsC克隆(D-A6),经原代培养证实其生长活跃,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发现其细胞核和细胞质均可分别表达BrdU和decorin蛋白.与未经注射对侧肾相比,回输侧肾的肾小球TGF-β1、纤连蛋白和Ⅳ型胶原的表达均降低,分别为TGF-β1 4 d时P<0.05和纤连蛋白、Ⅳ型胶原1~2 d时P<0.01.结论通过肾动脉直接输入法将转染decorin基因的细胞克隆回输入大鼠抗thy-1血清性肾炎肾小球内,并观察到对病变肾小球的拮抗作用,这为肾小球肾炎动物模型的基因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 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与老年性疾病的关系

    作者:张微微;魏亚洲;周小英

    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HSPG)又称硫酸肝素蛋白多糖,为蛋白聚糖(PG)的一种,是构成动脉壁内皮、内皮基底膜及动脉内膜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之一,也是细胞外基质中蛋白聚糖的重要成分之一,它主要分布于结缔组织、细胞外基质和多种细胞特别是上皮细胞表面.现将其综述如下:

  • 蛋白聚糖异常代谢在关节炎损伤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杨文芳;周惠琼

    以关节损伤为主要病变特征的各种关节炎,可导致关节慢性持续性肿痛、关节僵硬及功能障碍,常见的两种关节炎是骨关节炎( osteoarthritis,OA )和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RA )。OA以关节软骨退行性病变为特点,主要的病理变化是软骨细胞功能减退,软骨基质的分解加速,软骨组织的磨耗,进而继发滑膜炎症和关节周边的骨质增生。RA 则是以慢性关节滑膜炎症为特征的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发病关节腔内有大量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主要的病理特征是关节滑膜及周围结缔组织异常增生,滑膜内大量新生血管和广泛慢性炎症性细胞浸润,滑膜组织表现为增生过度和凋亡受阻,产生基质金属蛋白酶(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 ),破坏关节内软骨和骨,同时成纤维细胞( 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 FLS )增生,造成关节纤维化。由此可见,关节软骨的损伤是RA和OA的共同特征。

  • 不同强度张应力刺激影响关节软骨细胞Ⅱ型胶原和聚集蛋白聚糖mRNA表达的研究

    作者:安丙辰;王友;戴黎鸣;张晓玲;汤亭亭;戴尅戎

    目的 观察不同强度张应力刺激对人体体外培养的关节软骨细胞Ⅱ型胶原和聚集蛋白聚糖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获取因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股骨头关节软骨细胞.对第一代关节软骨细胞分别施加强度为3%、6%、15%延伸率的张应力刺激,张应力刺激后提取细胞的总RNA,进一步逆转录成cDNA,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Ⅱ型胶原和聚集蛋白聚糖的mRNA表达.结果 虽然3%和6%的张应力刺激均可增加Ⅱ型胶原mRNA的表达,但没有统计学意义;15%的张应力刺激能明显抑制Ⅱ型胶原mRNA的表达,且有统计学意义.尽管张应力刺激均可增加聚集蛋白聚糖mRNA的表达,但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强度的张应力刺激对关节软骨细胞表达Ⅱ型胶原和聚集蛋白聚糖mRNA的影响不同.15%延伸率的张应力刺激可明显抑制关节软骨细胞Ⅱ型胶原基因的表达,但不能明显改变聚集蛋白聚糖基因的表达,这可能与关节软骨细胞的功能适应性有关.

  • 成人退变髓核细胞微载体旋转立体培养对细胞外基质合成的影响

    作者:宁斌;刘海飞;龚维明;赵凯;杜红霞;刘勇;王德春;胡有谷

    目的 探讨成人退变髓核细胞的体外微载体旋转立体培养模式及其对细胞外基质合成的影响.方法 标本取自2005年9月至2009年5月因椎间盘疾患而施行椎体间融合术的患者,对总共34个退变的髓核组织进行体外培养,将其随机分为单层培养组和微载体旋转立体培养组.对2种培养方式的对数生长期髓核细胞进行Ⅰ、Ⅱ型胶原的SP-ABC免疫组化法染色,并行Ⅰ、Ⅱ型胶原的Western blot定量检测;用35S标记放射免疫定量分别检测两组处于不同生长期细胞的蛋白多糖含量,数据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Ⅰ、Ⅱ型胶原的SP-ABC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定量检测均显示微载体培养组高于单层培养组.SP-ABC免疫组化法结果:Ⅰ型胶原:32.5±4.4比15.2±1.2,t=2.871,P<0.01;Ⅱ型胶原:43.6±4.1比23.1 ±2.2,t=2.375,P<0.05;Western blot定量检测结果:Ⅰ型胶原:0.62±0.08比0.50 ±0.06,t=3.327,P<0.01;Ⅱ型胶原:1.46±0.08比0.86±0.04,t=2.453,P<0.05.35S标记放射免疫显示两种生长期的髓核细胞,微载体培养组表达蛋白多糖的含量均高于单层培养组(稳定生长期:34 821±312比21 046±673,t=2.134,P<0.05;对数生长期:45 134±175比32 193±713,t=2.801,P<0.01).结论 微载体旋转立体培养法对成人退变髓核细胞基质内Ⅰ、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的表达具有正向调控的作用,可以适用于成人退变髓核细胞的大量扩增.

  • 聚集蛋白聚糖基因串联重复多态性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性研究

    作者:丛琳;朱悦;屠冠军

    目的 探讨人类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基因的表达及Aggrecan基因串联重复多态性(VNTR)与腰椎问盘突出症(LDH)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且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89例患者及1 13名健康人的临床资料.病变组为患有LDH的患者74例,对照组为未患有LDH的脊柱创伤患者15例及健康人113名.收集每例手术患者切除的椎间盘和血液标本及健康人的血液标本.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两组患者椎间盘中Aggrecan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RT-PCR技术检测两组患者血液中Aggrecan VNTR多态性分布情况.检测结果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椎间盘中Aggrecan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高于病变组(对照组Aggrecan表达阳性率为86.67%,病例组Aggrecan表达阳性率为13.51%;x2=34.83,P<0.05).RT-PCR检测结果显示,病变组中等位基因25及等位基因21的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A25病变组=22.97%,A25对照组=12.11%,x2A25=8.20,PA25=0.004;A21病变组=6.76%,A21对照组=0.39%,x2A21=14.35,PA21=0.000).病变组不表达Aggrecan人群中有1个或2个≤等位基因25的个体,多于有2个>等位基因25等位基因的个体(x2=5.69,P =0.017);对照组二者分布无差异(x2 =0.29,P =0.590).结论 LDH患者中Aggrecan等位基因25及21串联重复序列片段出现频率较高,Aggrecan与LDH有相关性;LDH患者中Aggrecan VNTR与Aggrecan的表达有相关性.

  • DHPLC技术筛查卵巢早衰患者TGFBR-3基因多态性的临床研究

    作者:覃春容;姚吉龙;袁桢;朱文杰;谢建生;吴维青

    目的 评价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筛查卵巢早衰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3(TGFBR-3)基因第11、12外显子多态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9年2月至2011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确诊的卵巢早衰患者110例为卵巢早衰组,以月经规则、性激素检查在正常范围内的年龄匹配的妇女110例为对照组.采用DHPLC技术筛查TGFBR-3基因第11、12外显子多态性,并以DNA测序结果为金标准,计算DHPLC技术筛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假阴性率、假阳性率、Youden指数、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等指标.并随机抽取20%的样本(22例),以相同的实验条件,进行第二次DHPLC技术筛查,与第1次结果进行比较,计算Kappa值.结果 TGFBR-3基因第11外显子未检测到多态性,而第12外显子有两个单核苷酸多态性.2022 T/C位点多态性:卵巢早衰组CC、TC、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9%(1/110)、22.7% (25/110)、76.4% (84/110),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2.3% (27/220)、87.7% (193/220);对照组CC、TC、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9.1%(l0/1 l0)、90.9% (100/110),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5%(10/220)、95.5% (210/220);两组间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161-75 C/T多态性位点基因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卵巢早衰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DNA测序结果作为基因多态性判断金标准,DHPLC技术筛查结果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7.9%、Youden指数97.9%、阳性预测值为96.3%、阴性预测值100%.两次DHPLC技术筛查结果Kappa值为0.888(P <0.05).结论 DHPLC技术筛查TGFBR-3基因多态性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实用性.

  • 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尿道周围结缔组织中核心蛋白聚糖mRNA表达水平与Ⅲ型胶原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林益彬;宋岩峰

    目的探讨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尿道周围结缔组织中,核心蛋白聚糖(DCN)mRNA表达水平及Ⅲ型胶原含量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将43例绝经前后妇女根据是否存在SUI 分为SUI组(20例)和对照组(23例).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妇女尿道周围结缔组织中Ⅲ型胶原含量(以免疫组化指数表示);RT-PCR法检测DCN mRNA表达水平[以DCN与β肌动蛋白吸光度(A)值的比值表示].结果 SUI组患者尿道周围组织中DCN mRNA表达水平为0.76±0.16,对照组为0.76±0.16,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I组患者Ⅲ型胶原含量为23±4,对照组为34±6,两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SUI组患者尿道周围组织中Ⅲ型胶原含量与DCN mRNA表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720,P<0.05).结论 (1)尿道周围结缔组织中Ⅲ型胶原含量减少,可能是SUI发生的原因之一;(2)SUI患者尿道周围结缔组织中Ⅲ型胶原含量减少可能是由于局部DCN mRNA表达增强所致;(3)DCN mRNA表达增强,可能通过影响结缔组织的胶原含量和弹性性能参与SUI的发生.

  • SPOCK2基因表观失活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中的作用

    作者:任芳;王丹波;李彤

    目的 通过比较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恶变患者的恶变组织、异位内膜组织和在位内膜组织中SPOCK2基因的甲基化及蛋白表达情况,探讨该基因的表观失活在卵巢内异症恶变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产科住院手术、并经术后病理确诊为卵巢内异症恶变患者22例的病理石蜡标本为恶变组(包括11例卵巢内膜样癌、8例透明细胞癌、2例浆液性囊腺癌及1例黏液性囊腺癌),以同期22例单纯卵巢内异症患者的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的病理石蜡标本(内异症组)及1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患者的正常子宫内膜的病理石蜡标本(对照组)为对照.通过显微切割技术分别获取恶变组患者的恶变组织22份,癌旁异位内膜组织15份及在位内膜组织10份;内异症组患者的异位内膜组织22份及在位内膜组织17份;对照组患者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16份.通过亚硫酸盐修饰后酶切技术检测各组织中SPOCK2基因甲基化情况,免疫组化SP法检测SPOCK2基因的蛋白表达情况.探讨SPOCK2基因异常甲基化与其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 (1)SPOCK2基因甲基化情况:恶变组患者的恶变组织中,SPOCK2基因甲基化发生率为45%(10/22),显著高于癌旁异位内膜组织(1/1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变组患者的癌旁内异症组织中SPOCK2基因甲基化发生率(1/15)与内异症组患者的异位内膜(5%,1/2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SPOCK2基因蛋白表达情况:恶变组患者的恶变组织中SPOCK2基因蛋白表达缺失率为44%(11/22),显著高于恶变组患者癌旁异位内膜组织的2/1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恶变组患者癌旁异位内膜组织中SPOCK2基因蛋白表达缺失率(2/15)与内异症组异位内膜(5%,1/2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在位内膜组织中SOPCK2基因的蛋白表达缺失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SPOCK2基因甲基化与其蛋白表达缺失的关系:SPOCK2基因异常甲基化能够导致其蛋白表达缺失( 20/22,P<0.05).结论 SPOCK2基因的表观失活与卵巢内异症恶变相关.

  • 盆腔器官脱垂及尿失禁患者阴道壁的核心蛋白聚糖mRNA水平与胶原含量的关系

    作者:余燕;宋岩峰

    含量减少,胶原直径变细,支持力减弱,结缔组织弹性下降,从而引起盆腔器官脱垂或(和)压力性尿失禁;②盆腔器官脱垂及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阴道组织蛋白聚糖类,可能通过影响盆底结缔组织胶原的代谢,影响盆底支持组织的力量和弹性性能,参与其发生、发展;③绝经后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机制复杂.

  • 核心蛋白聚糖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机制研究

    作者:王进雅;鲍华英;黄松明;张爱华;潘晓勤;费莉;陈荣华

    目的 研究核心蛋白聚糖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分化(EMT)的机制.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分为4组:(1)阴性对照组;(2)100 ng/ml核心蛋白聚糖组;(3)10 ng/ml TGF-β1组;(4)100 ng/ml核心蛋白聚糖和10ng/ml TGF-β1组.Western blot法检测信号通路ERK、PI3K、Smad_3的磷酸化水平和β-catenin的蛋白水平;实时定量-PCR检测snail mRNA的表达情况,逆转录-PCR检测淋巴细胞增长因子1(LEF-1)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TGF-β1诱导组ERK(1.11 ±0.09:0.47 ±0.07)、PI3K(14.79 ±1.02:2.48 ±0.06)、Smad_3(0.95 ±0.02:0.08 ±0.01)的磷酸化水平明显增高,snail(2.59±0.70:1.02±0.13)、LEF-1(1.85 ±0.08:0.30 ±0.11)的mRNA的表达量明显增高,β-catenin(1.46 ±0.20:0.49±0.05)的明显增高;(2)单纯核心蛋白聚糖组与对照组相比,所得结果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核心蛋白聚糖和TGF-β1共同刺激组与TGF-β1组相比,ERK(0.58 ±0.08)的磷酸化水平及snail mRNA(1.24 ±0.03)的表达量明显降低而PI3K(15.84 ±1.64),Smad_3(0.90 ±0.04)的磷酸化水平,LEF-1的mRNA(1.64 ±0.07)、β-catenin(1.42±0.09)的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核心蛋白聚糖抑制TGF-β1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EMT可能是通过阻止ERK信号转导通路实现的.

  • 胰腺癌组织Syndecan-1和E-cadherin表达临床意义的研究

    作者:刘晓飞;李宜雄

    目的:探讨Syndecan-1和E-cadherin蛋白在人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检测42例胰腺癌组织和30例正常胰腺组织Syndecan-1和E-cadherin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性、生存率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Syndecan-1蛋白在胰腺癌的阳性表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P=0.002;E-cadherin在胰腺癌中的阳性表达明显低于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P=0.000),在高分化组、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组、临床分期为Ⅰ、Ⅱ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较高.两者的表达无相关性,rs=-0.109,P=0.490.结论:Syndecan-1的增高性表达和E-cadherin的降低性表达提示两者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过程中可能起促进作用.

  • 重组hDCN对肝癌细胞株HepG2表面HLA分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艳红;王桂琴;王晶晶;郝芳;杨婉芳;薛莹

    目的 研究pcDNA3.1(+)-核心蛋白聚糖(DCN)重组质粒对体外培养的HepG2细胞株表面HLA Ⅰ、Ⅱ类分子表达的影响,探讨DCN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的作用.方法 重组质粒pcDNA3.1(+)-DCN转染HepG2细胞,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转染前后HepG2细胞表面HLA Ⅰ、Ⅱ类分子的表达.结果 HepG2细胞低表达HLA Ⅰ、Ⅱ类分子,经转染重组质粒作用后,HLA Ⅰ、Ⅱ类分子的荧光强度明显增强.结论 rhDCN核心蛋白能上调肿瘤细胞表面HLA Ⅰ、Ⅱ类分子的表达,这一作用可能参与其抗肿瘤效应机制.

  • 富含亮氨酸低分子蛋白聚糖家族成员Decorin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尹榕;洪波;刘建民

    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内膜和中膜的病变,以进行性脂质沉积、纤维组织增生和炎性细胞浸润为特征,累及全身大、中型弹性和肌性动脉[1].尽管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已经取得一些进展,但确切的机制仍然不明确.富含亮氨酸低分子蛋白聚糖(small leucine-rich proteoglycans, SLRP)家族成员在血管生物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Decorin是SLRP的一种,近期有研究发现,Decorin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2-3].我们就Decorin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缺氧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Opticin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马进;朱铁培;张倩茹;欧会林

    目的 探讨缺氧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Opticin 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方法 实验研究.原代培养人眼RPE细胞,取生长良好的第3~6代细胞,接种于含DMEM培养液的6孔板中,于缺氧条件下或加入不同浓度(1、10、50及100 μg/L)VEGF进行培养.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缺氧后RPE细胞中VEGF mRNA的表达.蛋白印迹法检测细胞内和细胞培养液中Opticin蛋白含量.明胶酶谱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明胶酶活性.组间检测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蛋白印迹法检测,显示缺氧组RPE细胞内Opticin蛋白含量无明显变化;而RPE细胞培养液中,缺氧组Opticin蛋白含量明显下降.逆转录PCR检测,缺氧组12、24 h VEGF mRNA表达灰度值分别为0.81 ±0.04、0.67±0.07,均较正常对照组VEGF mRNA表达灰度值(0.21±0.03)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483.60,P<0.05).添加不同浓度的外源性VEGF后,RPE细胞内Opticin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添加1、10、50及100μg/L的外源性VEGF后,RPE细胞培养液中,Opticin蛋白表达灰度值分别为0.65 ±0.02、0.52±0.04、0.23±0.03、0.30±0.03,均较正常对照组Opticin蛋白表达灰度值(0.73 ±0.04)明显下降(F=141.38,P<0.05).明胶酶谱法分析,显示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相对应的位置出现明显的消化条带,且酶的活性随VEGF浓度的增加而递增.低浓度的乙二胺四乙酸可抑制由VEGF引起的RPE细胞培养液中Opticin蛋白含量减少.结论 缺氧及VEGF作用可影响RPE细胞培养液中Opticin蛋白分泌,可能与增多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对Opticin蛋白的酶解作用有关.

  • 共同性外斜视患者内直肌纤维细胞外基质的变化

    作者:刘桂香;孔庆兰;胡聪;于淑娟

    目的 探讨共同性外斜视患者内直肌纤维细胞外基质的变化及其与共同性外斜视中间歇性外斜视和恒定性外斜视的关系.方法 对31例共同性外斜视患者(间歇性外斜视17例,恒定性外斜视14例;具有阳性家族史7例)行内直肌缩短术,术中切除前段内直肌作为患者组;21例正常人对应前段内直肌作为对照组.采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两组内直肌中蛋白聚糖和纤维连接蛋白的含量,比较患者组与对照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与恒定性外斜视患者、不同性别患者间、具有不同家族史患者间的差异,并分析不同年龄患者间蛋白聚糖和纤维连接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 患者组内直肌纤维连接蛋白含量(23.56 μg/g)明显低于对照组(444.59 μg/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蛋白聚糖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纤维连接蛋白含量(103.88 μg/g)明显高于恒定性外斜视患者(11.2 μg/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蛋白聚糖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斜视患者内直肌蛋白聚糖含量随年龄增长而减少(r=-0.8712,P<0.01),而纤维连接蛋白含量与年龄增长无关(r=-0.1718,P>0.05).蛋白聚糖和纤维连接蛋白含量与患者的性别、家族史均无关(P>0.05).结论 共同性外斜视患者内直肌纤维连接蛋白含量的改变可能与共同性外斜视、间歇性外斜视发展为恒定性外斜视有关,在今后的斜视研究中应对纤维连接蛋白给予重视.

  • OPTC-shRNA干扰对牛玻璃体细胞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共培养胶原凝胶收缩系统的影响

    作者:马进;欧会林;朱铁培

    目的 探讨抑制opticin蛋白表达对牛玻璃体细胞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共培养胶原凝胶收缩系统的调控作用.方法 实验研究.设计并转染OPTC-shRNA质粒至体外培养的牛RPE细胞,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转染后3、5、7 dopticin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和抑制率.在牛Ⅰ型胶原凝胶内加入牛玻璃体细胞和RPE细胞,构建细胞共培养的胶原凝胶体外收缩模型.实验共分为6组:OPTC-shRNA质粒转染RPE及玻璃体细胞组(A组)、空质粒转染RPE及玻璃体细胞组(B组)、未转染RPE及玻璃体细胞组(C组)、仅含未转染RPE细胞组(D组)、仅含玻璃体细胞组(E组)以及不含任何细胞空白对照组(F组).应用One-way ANOVA、SNK-q检验和单因素回归分析比较各组凝胶收缩差异,并分析A、B、C组玻璃体细胞数的差异对胶原凝胶收缩性状的影响.结果 成功构建并转染了有显著抑制作用的OPTC-shRNA质粒至牛RPE细胞.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opticin蛋白表达抑制率在转染后3、5、7d分别为(83.91 ±2.88)、(84.71±4.27)、(82.85±2.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5,P>0.05).胶原模型构建后3d,A、B、C组中不同密度(2×107、1×108、5×108 个/L)亚组玻璃体细胞密度凝胶收缩率分别为A组:(23.52±2.08)、(56.00±1.02)、(61.62±1.73)%;B组:(16.56±2.01)、(36.41±1.33)、(49.56±1.75)%;C组:(15.75±1.37)、(37.45±1.14)、(48.45±1.97)%,D、E组凝胶收缩率分别为(12.18±0.95)、(10.95±0.93)%,F组未观察到凝胶收缩.在相同玻璃体细胞密度下A、B、C组间凝胶收缩性两两比较,2×10 7个/L细胞密度:A组与B组、A组与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11.38、12.72,P值均<0.05);B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34,P>0.05);1×108个/L细胞密度:A组与B组、A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 =48.83、46.22,P值均<0.05);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2.61,P>0.05);5×108个/L细胞密度:A组与B组、A组与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48.83、46.22,P值均<0.05);B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 =1.74,P>0.05).A、B、C各组内不同玻璃体细胞密度之间凝胶收缩性两两比较(2 × 107个/L与1×108个/L、2 ×107个/L与5×108个/L、2 ×107个/L与2 × 107个/L):A、B、C3组内各细胞密度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q=-55.97、-65.66、-9.69;B组:q=-34.53、-57.41、-22.88;C组:q=-41.94、-63.19、-21.25;P值均<0.05).进一步对组内不同玻璃体细胞密度与对应的凝胶收缩率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共培养模型的凝胶收缩率与其中的玻璃体细胞密度呈一定的正相关性(A、B、C组r =0.919、0.981、0.937,P值均<0.05).D、E、F组凝胶收缩率两两比较,D组与E组、D组与F组、E组与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 =54.87、49.33、5.54,P值均<0.05).结论 opticin蛋白可调控牛玻璃体细胞与RPE细胞共培养胶原凝胶收缩性状.

  • 牙本质内源性聚糖对树脂-牙本质粘接界面耐水储存老化能力的影响

    作者:高宇;赵三军;王培欢;芦帅;陈吉华

    目的 比较分别去除牙本质蛋白聚糖和糖胺聚糖侧链后树脂-牙本质粘接界面的耐水储存老化能力,探索两者在牙本质粘接耐久性中的作用.方法 取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提供的72颗无龋第三磨牙,制备标准牙本质粘接面,37%磷酸酸蚀15 s后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24颗),分别使用硫酸软骨素酶ABC(chondroitinase ABC,C-ABC)(C-ABC组,即去除糖胺聚糖)、胰蛋白酶(胰蛋白酶组,即去除蛋白聚糖)和去离子水(阴性对照组)37℃水浴振荡孵育48 h.制备树脂-牙本质粘接试件,各组粘接试件用随机数字表再随机分为3个亚组(每亚组8颗):即刻亚组、水储存6和12个月亚组,各亚组相应处理后测试微拉伸强度(即粘接强度),观察断裂模式、界面微观形貌.结果 胰蛋白酶组即刻及水储存6和12个月后的粘接强度[(49.04±3.57)、(37.01±3.21)和(35.27±3.56)MPa]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40.71±3.32)、(28.87±2.34)和(24.20±2.07)MPa](P<0.05);C-ABC组即刻粘接强度[(32.94±2.45)MPa]显著小于阴性对照组(P<0.05),水储存6和12个月后粘接强度[(26.46±2.45)和(22.50±2.58)MPa]与阴性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老化时间延长,各组粘接界面内聚破坏占比增大.水储存后阴性对照组混合层出现裂隙,其他两组均未见裂隙.结论 去除蛋白聚糖可同时提高牙本质粘接强度和耐久性,去除糖胺聚糖侧链可降低牙本质的粘接强度,但提高了粘接耐久性.

  • 富含亮氨酸的间质蛋白多糖在小鼠牙周组织发育中的组织学定位

    作者:李纾;杨丕山;潘克清;谢瑞阅;段学静

    目的研究富含亮氨酸的蛋白多糖类物质:纤维调节素(FMN)、核心蛋白聚糖(DCN)及双糖链蛋白聚糖(BGN)在小鼠牙周组织不同发育时期的分布特点,探讨其在牙周组织发育中的作用.方法取出生后第5、10、15、25天的BALB/c小鼠36只,引颈处死,解剖并分离含下颌第一磨牙区的下颌骨,新鲜配制4%多聚甲醛固定24 h,甲酸-甲酸钠复合脱钙液脱钙1~3周,常规石蜡包埋,近远中向5 μm连续切片.免疫组织化学Power VisionTM二步法,观察各发育时期第一磨牙牙周组织中3种间质蛋白多糖的组织学分布特点.结果 FMN在牙龈结缔组织和牙周膜中呈强阳性表达,且在牙周膜与牙骨质及牙槽骨界面有较强表达;DCN强阳性表达于牙龈结缔组织、靠近牙槽骨面的牙周膜及牙槽骨表面的成骨细胞中;BGN则在各期牙龈结缔组织及牙周膜中表达,在牙槽骨表面及成骨细胞中为阴性.结论 FMN可能与DCN及BGN相互作用,调节牙龈结缔组织及牙周膜胶原纤维的网络形成,并可能参与牙槽骨和牙骨质的矿化过程.

74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