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聚氯乙烯药用硬片拉伸强度的测量不确定度

    作者:朱波;单超;赵晓霞

    目的:聚氯乙烯药用硬片拉伸强度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结果:扩展不确定度U95为0.58,覆盖因子k=2。结论:本法可靠。

  • 聚硅氧烷口腔印模材料的研制与性能

    作者:张亮;马锋;邵雯;李帅帅

    本研究拟采用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为基体、正硅酸乙酯作为交联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为催化剂,添加补强填料白炭黑、增容填料轻质碳酸钙、增塑剂液体石蜡,优化工艺配方,制备成本较低而且易于普及聚硅氧烷口腔印模材料.终制备的材料通过成型收缩率测定材料的印模精度,交联反应速率表征材料的定型时间,拉伸测试和撕裂强度试验评定材料的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当基体为100 g,交联剂为6 mL,催化剂为7 mL,补强填料16 g,增容填料为56 g,增塑剂为30 mL时材料的定型时间适宜、印模精度和力学性能为优异,其定型时间为10 min,尺寸收缩率<0.79%,拉伸强度为1.19 kPa,断裂伸长率为24%,撕裂强度为3.87 kN/m,且脱模性良好.

  • 医用软聚氯乙烯管材拉伸强度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作者:李闻涛;王燕慧;陈敏;王韵晴;邵文鹏;黎金

    医用软聚氯乙烯管材在医疗相关领域中多用于输送流动介质,如:血液、药液及营养液等,临床应用非常广泛。拉伸强度为医用软聚氯乙烯管材的一项重要的性能指标。本文建立了医用软聚氯乙烯管材拉伸强度不确定度评定的数学模型,对影响拉伸强度测量不确定度的各因素(测量的重复性、材料拉力机、橡胶裁刀、试片厚度等)进行了分析和评定。确定了影响拉伸强度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在实际测量中可依据各影响因素的大小,对试验条件进行控制,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

  • 一次性使用手术衣拉伸强度和抗渗水性检测方法的研究

    作者:王丽萍;许李彬;陈卓玥;王妙;王燕慧;郭佳琦

    本文参照国家推荐性标准GB/T 4744-1997《纺织织物抗渗水性测定静水压试验》与国际性标准ISO 9073-3-1989《纺织品非纺织品的试验方法第3部分:断裂强度和伸长度的测定》规定的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结合本单位近几年的检测情况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以期对一次性使用手术衣产品检验过程提供重要指导意义。

  • 三种抗生素骨水泥抗菌作用和机械强度的研究

    作者:吕厚山;马迪;丁海明

    目的探讨常用抗生素在国产骨水泥中的抗菌作用及对其机械性能的影响. 方法在不同细菌培养皿内放置含不同比例的硫酸妥布霉素粉剂、硫酸庆大霉素粉剂和西力欣三种抗生素的骨水泥,培养并观察抑菌环的大小和抑菌时间;同时测试含各种浓度抗生素骨水泥的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 结果 0.5~2.0 g抗生素(40 g骨水泥)对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0.5~1.5 g组骨水泥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较空白对照略有增加,2.0 g组开始下降.加水剂抗生素抗拉强度较粉剂和空白对照明显降低. 结论加入适量和适当剂型抗生素既可以发挥抗菌作用,同时也不降低骨水泥的机械性能.

  • 犬去细胞喉支架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许莉;崔鹏程;陈志峰;马瑞娜

    目的 评价犬去细胞喉支架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 随机选5只中国杂种犬通过双侧颅甲动脉顺行持续注入去离子剂作为实验组;另取5只同类犬不灌注喉作为对照组.两组分别行大体观察,HE、阿尔新蓝、Masson染色显微镜观察,扫描电镜观察及生物力学性能测定.结果 实验组喉较对照组苍白透明,HE染色观察肌肉黏膜未见细胞残留.阿尔新蓝染色观察软骨糖胺聚糖含量和Masson染色观察软骨胶原含量,实验组灌注喉与未灌注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462和1.267,P值均>0.05).扫描电镜观察实验组软骨基质与对照组比较未出现明显断裂.压凹试验测得甲状软骨压缩模量实验组为(1.06±0.07)MPa((-x)±s,下同),对照组为(1.15±0.11)MPa;环状软骨压缩模量实验组为(1.68±0.11)MPa,对照组为(1.67±0.09)MPa,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424和0.185,P值均>0.05).拉伸试验测得甲状软骨抗拉强度实验组为(5.74±0.88)MPa,对照组为(6.18±1.33)M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27,P值>0.05).结论 灌注法去细胞技术构建的犬去细胞喉支架生物力学性能良好,是一种较理想的支架材料.

  • 电压对金合金与钴铬合金激光焊接效果的影响

    作者:高卫民;郑骋;郑东翔

    目的 探讨不同电压对金合金与钴铬合金焊接效果的影响.方法 按GB228标准制作金合金、钴铬合金原始试件,于中点处垂直长轴切断,保持脉冲持续时间4ms、光斑直径0.8mm,光斑重叠率75%,激光频率1Hz,分别在340V、360V、380V的电压下进行激光焊接,金合金和钴铬合金母材为对照组.每组1件试件,以3mm/min的拉伸速度进行拉伸试验,扫描电镜观察断裂试件的断裂面.结果 340V未焊透,360V组与380V组均焊透.扫描电镜观察发现,钴铬合金对照组断口为解理断裂,金合金对照组断口为韧性断裂.3组实验组试件的断面均出现韧性断裂、解理断裂和沿晶断裂3种断裂,呈现以脆性断裂为主的混合断裂方式.当焊接电压为340V时,拉伸断面大部分呈脆性断裂特征.当焊接电压为360V时,断裂区有较多的韧窝状结构,仅有微量气孔,当焊接电压为380V时,金属过度融化甚至气化,气孔的量增多.韧性断裂区域面积比360V组(21.72%)明显大于380V组(7.41%),而沿晶断裂所占比例360V组(37.42%)明显小于380V(52.73%).结论 在脉冲持续时间4ms、光斑直径0.8mm,光斑重叠率75%,激光频率1Hz,360V的电压焊接参数下激光焊接钴铬合金、金合金可以获得较好的焊接效果.

  • 义齿基托树脂PMMA的化学改性研究

    作者:高虹;张振庭

    目的通过对义齿基托复合树脂PMMA的改性来提高其自身机械性能,解决长期以来义齿基托尤其是上颌总义齿基托容易断裂的问题.方法用不同浓度的活性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一缩乙二醇酯(DD)与MMA接枝共聚.在Instron1125和Instron3365万能测试机上测量其弯曲强度、拉伸强度、弹性模量和断裂伸长率,用SPSS进行统计学分析.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分析研究其热性能,结合扫描电镜(SEM)分析研究其结构性能.并且与未改性的义齿基托树脂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在MMA中加入25%的活性单体DD共聚后的基托树脂的弯曲强度增加了9.36%;拉伸强度提高了9.02%;弹性模量提高了13.12%;断裂伸长率提高了44.87%,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DSC分析显示玻璃化转变温度提高了3.54%.SEM观察断裂面为韧性断裂.结论用25%的活性单体DD改性的基托树脂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都有一定的提高.

  • 四种粘接剂粘固不同材料核与镍铬合金全冠时粘接效果的实验研究

    作者:安钰;朱智敏;党平;赵华丽;孙贺;孔磊;施生根

    目的:评价以四种粘接剂分别粘接三种材料制作的核与镍铬合金全冠时,各组粘接强度间的差异.方法:将磷酸锌水门汀、聚羧酸锌水门汀、玻璃离子水门汀、复合树脂粘接剂用于粘接镍铬合金全冠和银汞合金核、复合树脂核、中熔合金核.各组试样进行500次5℃-55℃水浴循环后,在万能试验机上进行拉伸实验,获得不同粘接剂、核材料配对使用时与镍铬合金冠间的大拉应力值.结果:银汞合金核使用磷酸锌水门汀粘接时的大拉应力值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复合树脂核使用四种粘接剂后的全冠固位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使用磷酸锌水门汀获得高全冠固位力;中熔合金核使用四种粘接剂后的全冠固位力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银汞合金核使用磷酸锌水门汀粘接后的全冠固位力大于其他三种粘接剂;中熔合金核使用四种粘接剂所获得固位力相当;复合树脂核使用磷酸锌水门汀粘接获得较好的固位力.

  • 纳米SiO2对PMMA基托树脂机械性能的影响

    作者:高虹;张振庭

    目的:采用纳米SiO2粒子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基托树脂进行增韧、增强,以求达到改变基托树脂的结构组成,降低内应力的损害,提高基托树脂的强度.方法:在基托水MMA中超声分散加入表面处理的纳米SiO2与PMMA聚合进行改性.测试改性后的基托树脂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弹性模量.结果:加入少量的纳米SiO2,能够同时提高基托树脂的的强度和韧性,纳米SiO2含量为0.77%时,改性材料的拉伸强度较PMMA树脂提高22.19%,断裂伸长率较PMMA树脂提高37.29%;弹性模量较PMMA树脂提高54%基托树脂的硬度随着纳米SiO2含量的增加而成线性的提高.结论:基托树脂的硬度随着纳米SiO2含量的增加而成线性提高.

  • 牙本质内源性聚糖对树脂-牙本质粘接界面耐水储存老化能力的影响

    作者:高宇;赵三军;王培欢;芦帅;陈吉华

    目的 比较分别去除牙本质蛋白聚糖和糖胺聚糖侧链后树脂-牙本质粘接界面的耐水储存老化能力,探索两者在牙本质粘接耐久性中的作用.方法 取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提供的72颗无龋第三磨牙,制备标准牙本质粘接面,37%磷酸酸蚀15 s后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24颗),分别使用硫酸软骨素酶ABC(chondroitinase ABC,C-ABC)(C-ABC组,即去除糖胺聚糖)、胰蛋白酶(胰蛋白酶组,即去除蛋白聚糖)和去离子水(阴性对照组)37℃水浴振荡孵育48 h.制备树脂-牙本质粘接试件,各组粘接试件用随机数字表再随机分为3个亚组(每亚组8颗):即刻亚组、水储存6和12个月亚组,各亚组相应处理后测试微拉伸强度(即粘接强度),观察断裂模式、界面微观形貌.结果 胰蛋白酶组即刻及水储存6和12个月后的粘接强度[(49.04±3.57)、(37.01±3.21)和(35.27±3.56)MPa]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40.71±3.32)、(28.87±2.34)和(24.20±2.07)MPa](P<0.05);C-ABC组即刻粘接强度[(32.94±2.45)MPa]显著小于阴性对照组(P<0.05),水储存6和12个月后粘接强度[(26.46±2.45)和(22.50±2.58)MPa]与阴性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老化时间延长,各组粘接界面内聚破坏占比增大.水储存后阴性对照组混合层出现裂隙,其他两组均未见裂隙.结论 去除蛋白聚糖可同时提高牙本质粘接强度和耐久性,去除糖胺聚糖侧链可降低牙本质的粘接强度,但提高了粘接耐久性.

  • 硅烷偶联剂对复合树脂间粘接强度的影响

    作者:邢远航;林斐;岳林

    目的 探讨硅烷偶联剂对复合树脂间粘接强度的影响,为临床提高复合树脂间粘接强度提供依据.方法 用混合填料型复合树脂(Filtek P60)制作树脂块;选自酸蚀粘接剂(Clearfil SE Bond,CSE)和通用型粘接剂(Single Bond Universal,SBU)作为复合树脂间粘接剂;并使用硅烷偶联剂(RelyX Ceramic Primer).根据树脂块表面是否使用硅烷预处理及粘接剂类型分为4组:CSE组,CSE粘接;硅烷+CSE组,硅烷偶联剂预处理+CSE粘接;SBU组,SBU粘接;硅烷+SBU组,硅烷偶联剂预处理+SBU粘接.各组分别充填复合树脂,光固化.切割粘接树脂块得到20个1 mm×1 mm×14 mm的试样,通过微拉伸测试仪检测微拉伸强度,三维形貌测量激光显微镜下观察断面形貌.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微拉伸强度,用卡方检验比较各组断裂类型比例.结果硅烷+SBU组微拉伸强度[(69.6±3.3) MPa]显著大于其他3组(P<0.05);硅烷+CSE组微拉伸强度[(63.9±3.7) MPa]显著大于CSE组[(55.7±4.2)MPa]和SBU组[(55.4±4.0)MPa] (P<0.05);SBU组与CSE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均有粘接断裂、内聚断裂和混合断裂类型,硅烷+CSE组和硅烷+SBU组粘接断裂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分别显著小于CSE组和SBU组(P<0.05).结论硅烷偶联剂预处理可提高复合树脂的粘接强度;通用型粘接剂中的硅烷偶联剂并不能提高复合树脂间粘接强度.

  • 牙本质内源性蛋白聚糖对全酸蚀粘接剂即刻粘接性能的影响

    作者:高宇;赵三军;王培欢;芦帅;李晓静;陈吉华

    目的 比较分别去除牙本质蛋白聚糖和糖胺聚糖侧链后牙本质与全酸蚀粘接剂的即刻粘接性能,探索糖胺聚糖侧链或蛋白聚糖在牙本质粘接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42颗无龋第三磨牙,制备标准牙本质粘接面,37%磷酸酸蚀15s后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4颗),分别使用硫酸软骨素酶ABC (chondroitinase ABC,C-ABC)(C-ABC组,即去除糖胺聚糖)、胰蛋白酶(胰蛋白酶组,即去除蛋白聚糖)和去离子水(阴性对照组)37℃水浴振荡孵育48 h.处理后各组牙本质分别与全酸蚀粘接剂A(Adper TM Single Bond 2)和B(Primer&Bond NT)制备标准粘接试件(每亚组6颗样本牙,制作20个粘接试件),37℃水浴24 h后测试即刻粘接强度,分析断裂模式;观察粘接界面的微观形貌(每亚组1颗样本牙).结果 C-ABC组牙本质与粘接剂A、B的即刻粘接强度[(32.9±2.5)和(26.8±2.2) MPa],与阴性对照组[(40.7±3.3)和(34.6±3.7) MPa]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胰蛋白酶组牙本质与粘接剂A、B的即刻粘接强度[(49.0±3.6)和(44.5±3.0) MPa]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 牙本质蛋白聚糖参与了牙本质的粘接过程,去除蛋白聚糖可提高粘接强度,去除糖胺聚糖侧链则降低牙本质与全酸蚀粘接剂的粘接强度.

  • 漂白对人牙釉质与树脂粘接强度的影响

    作者:刘峰;徐明明;张峰;杨亚东

    目的 研究漂白对人牙釉质深层与树脂粘接强度的影响,探讨漂白后瓷贴面修复的粘接时机.方法 96个人恒牙试件均分为6个组,第1组不漂白,直接磨除釉质0.6~0.8 mm,第2~6组分别在35%过氧化氢漂白剂冷光辅助漂白后即刻、1、4、7、14 d磨除釉质0.6~0.8 mm,分别用粘接剂A(One-step plus)和B(Single bond)粘接.测量拉伸强度,作为粘接强度.结果 每个时间点两种粘接剂粘接强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A和B两种粘接剂中,第2、3、4组粘接强度[(17.79±3.53)和(19.41±3.37)MPa、(17.50±4.29)和(19.66±3.48)MPa、(18.39±3.58)和(19.53±3.21)MPa]比第1组[(25.94±4.88)和(28.02±4.36)MPa]降低约30%;第5组粘接强度[(22.46±3.98)和(23.74±5.04)MPa]与第1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第6组粘接强度[(26.03±4.47)和(27.88±4.78)MPa]与第1组相差不大.结论 漂白后人牙釉质深层与树脂粘接剂的粘接强度明显下降,好在漂白两周后进行瓷贴面粘接.

  • 脱敏抛光膏对两种自酸蚀粘接剂粘接强度的影响

    作者:刘思颖;王亚珂;裴丹丹;黄翠;刘甜

    目的 研究含8%精氨酸-碳酸钙的脱敏抛光膏对两种自酸蚀粘接剂粘接强度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将36颗离体前磨牙垂直于牙体长轴完全去除(牙合)面牙釉质,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12颗):空白对照组不进行处理,抛光粉组用浮石粉抛光牙本质面,脱敏抛光膏组用含8%精氨酸-碳酸钙的脱敏抛光膏抛光牙本质面.每组样本牙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个亚组(每亚组6颗),分别使用两种自酸蚀粘接剂(A:G-Bond,含功能性单体;B:Fl-BondⅡ)进行粘接以及树脂修复.光照固化后将样本牙置于37℃双蒸水中24 h.冷热循环前及经5000次冷热循环后(每亚组冷热循环前后各制备15个试件),分别检测拉力峰值,计算粘接强度,并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扫描电镜评价各组牙本质小管的封闭情况,并观察自酸蚀粘接剂处理后的牙本质面.结果 对于粘接剂A,冷热循环前脱敏抛光膏组粘接强度[(46.88±7.83) MPa]与空白对照组[(38.19 ±4.42) MPa]、抛光粉组[(36.47±4.72) MPa]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冷热循环后脱敏抛光膏组粘接强度[(32.02±8.77) MPa]与空白对照组[(34.38±6.39) MPa]、抛光粉组[(32.22±5.25)MPa]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粘接剂B,无论冷热循环前还是冷热循环后脱敏抛光膏组粘接强度[分别为(31.53±4.86)和(24.25±3.67) MPa]与空白对照组[分别为(30.34±5.42)和(25.63±5.93) MPa]、抛光粉组[分别为(29.72±5.16)和(26.72±6.17) MPa]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下可见经脱敏抛光膏处理后,牙本质小管口被有效封闭.脱敏抛光膏联合自酸蚀粘接剂处理后牙本质小管口可重新打开,使用粘接剂A的管间牙本质表面可见均匀分布的絮状沉积物.结论 含8%精氨酸-碳酸钙的脱敏抛光膏与自酸蚀粘接剂联合应用时,对粘接强度无不利影响,可在临床操作中联合应用.

  • 三种老化方式对全酸蚀粘接系统牙本质粘接界面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徐帅;张凌;李芳;周唯;陈宇江;陈吉华

    目的 比较3种老化方式对全酸蚀粘接系统牙本质粘接界面稳定性的影响,为树脂粘接剂的长期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40颗离体人磨牙沿垂直于牙长轴的方向切割,暴露冠中部牙本质,用全酸蚀粘接系统(Single Bond 2)粘接处理后,堆积复合树脂,制备树脂-牙本质粘接试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样本牙分为4组(每组10颗):即刻对照组、唾液浸泡组、冷热循环组和细菌侵袭组.各组试件进行相应处理后,分别测试微拉伸强度,即粘接强度,使用扫描电镜和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分析观察粘接界面的纳米渗漏情况.结果 3个老化组粘接强度均显著低于即刻对照组[(44.24±12.75) MPa,P <0.05],纳米渗漏分级均显著高于即刻对照组(P<0.05).细菌侵袭组粘接强度[(25.53±7.39) MPa]显著低于唾液浸泡组[(29.72 ±6.51) MPa]和冷热循环组[(31.92±11.87) MPa,P<0.05],后两组粘接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老化组间纳米渗漏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唾液浸泡、冷热循环和细菌侵袭3种老化方式均对全酸蚀粘接系统牙本质粘接界面的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细菌侵袭对界面稳定性的破坏作用显著.

  • 原花青素对树脂-牙本质粘接界面耐冷热循环老化作用的影响

    作者:刘瑞瑞;方明;赵三军;李芳;沈丽娟;陈吉华

    目的 探讨天然交联剂原花青素预处理脱矿牙本质是否对冷热循环下树脂-牙本质粘接界面有保护作用.方法 制备10%和15%原花青素交联预处理剂、5%戊二醛用于脱矿牙本质粘接前的短暂预处理(60和120s),无预处理组为阴性对照.根据冷热循环与否分亚组,每亚组4颗牙,制备树脂-牙本质粘接试件,即刻或于冷热循环(5000次)后测试微拉伸粘接强度,观察粘接断裂模式、界面微观形貌并测量胶原降解量.结果 冷热循环后15%原花青素预处理60和120 s组粘接强度[分别为(21.88±3.49)和(23.09±3.19) MPa]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15.47±3.78) MPa](P<0.05).各组粘接断裂模式均以混合破坏和界面破坏为主.各预处理组粘接界面混合层均一致密,而阴性对照组混合层中可见狭窄的空隙或裂缝.所有预处理组冷热循环后胶原降解量均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其中15%原花青素预处理120 s组胶原降解量低[(0.316±0.019) mg/g].结论 应用原花青素预处理脱矿牙本质可减缓因冷热循环引起的树脂-牙本质粘接界面退变,有助于提高粘接修复体的耐久性.

  • 脱矿牙本质与四种粘接剂的粘接强度测试及粘接界面观察

    作者:王飒;黄翠;郑铁丽;张智星;王贻宁;程祥荣

    目的比较脱矿牙本质与4种全酸蚀或自酸蚀粘接剂的粘接强度及粘接界面超微结构的差异,以期对临床治疗有所指导.方法选择20颗(牙合)面龋坏的离体磨牙,在龋显示剂的指示下去除牙本质龋的感染层,保留脱矿牙本质.平齐龋洞洞底平面,去除冠向牙体组织,作为粘接面.选择临床常用的2种全酸蚀粘接剂:材料A(All-Bond 2)、材料B(Prime&Bond NT)和2种自酸蚀粘接剂:材料C(Clearfil SE Bond)、材料D(XenoⅢ),分别按说明书要求粘接.用慢速锯将样本牙切为粘接面积约0.9 mm×0.9 mm的长方体试件.体视显微镜下将试件分为正常牙本质组和脱矿牙本质组,用微拉伸测试仪检测粘接强度.扫描电镜观察各组试件粘接界面的超微形态.结果方差分析提示牙本质类型和粘接剂对微拉伸粘接强度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正常牙本质,不同粘接剂的微拉伸粘接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脱矿牙本质,材料D的微拉伸粘接强度较其他粘接剂明显降低(P<0.05).扫描电镜下观察脱矿牙本质的混合层多孔稀疏,树脂突短少,无侧枝形成.结论对脱矿牙本质,本项实验中全酸蚀粘接剂的粘接强度优于自酸蚀粘接剂.

  • 乙醇预处理改善自酸蚀粘接剂的效前挥发初探

    作者:李红;杨宏业;黄翠;邓东来

    目的 研究乙醇预处理不同方式对效前挥发的自酸蚀粘接剂粘接性能的改善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32颗无龋第三磨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丙酮基粘接剂,G-bond)和B组(乙醇基粘接剂,Clearfile S3bond)(每组16颗);每组再按预处理方式不同分为4个亚组(每亚组4颗):1亚组:使用未启封的粘接剂;2亚组:使用发生效前挥发的粘接剂;3亚组:依次使用梯度乙醇处理牙本质表面后再使用效前挥发的粘接剂;4亚组:无水乙醇处理牙本质表面后再使用效前挥发的粘接剂.粘接24 h后制备微拉伸试件(每亚组20个),检测微拉伸强度,即粘接强度;使用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试件断面断裂模式.结果 A组内各亚组粘接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2、A4组粘接强度[(26±12)和(27±7)MPa]均显著小于AI、A3组[(41±11)和(40±11) MPa] (P <0.05),A2与A4组粘接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1与A3组粘接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内各亚组粘接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各亚组断裂模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显示,A组试件断裂模式以混合层底部断裂为主,各亚组树脂单体包裹胶原纤维的致密度不同,A1和A3组较其余两亚组致密.B组试件界面断裂模式以混合层顶部断裂为主.结论 效前挥发可降低丙酮基自酸蚀粘接剂的粘接强度,但对乙醇基自酸蚀粘接剂无明显影响;梯度乙醇预处理牙本质表面可有效改善丙酮基自酸蚀粘接剂的粘接效果.

  • 丙酮及甲基丙烯酸甲酯表面处理对基托树脂与软衬材料粘接效果的影响

    作者:张莹;张怀勤;马骏驰;金思远

    目的 研究丙酮及甲基丙烯酸甲酯表面处理对基托树脂与软衬材料间微渗漏、粘接强度及基托树脂抗弯强度的影响.方法 制备30 mm×30 mm×2 mm树脂块36块,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均分为3组,每组12块,丙酮组:树脂块粘接面浸泡于丙酮溶液中30 s;甲基丙烯酸甲酯组:树脂块粘接面浸泡于甲基丙烯酸甲酯溶液中180 s;对照组:不进行表面处理.两树脂块间衬以2 mm软衬材料后粘接,冷热循环5000次,浸泡于131Ⅰ溶液中24h后计数γ射线,即微渗漏数.制备36块30 mm×10 mm ×7.5 mm树脂块,分组及表面处理同上.两树脂块间衬以3 mm软衬材料后粘接,冷热循环5000次后,测试拉伸强度,即粘接强度.制备18块65 mm× 10 mm×3.3 mm树脂块,分组及表面处理同上,涂布软衬材料粘接剂后测试抗弯强度.结果 丙酮组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组的微渗漏数(520.0±562.2和493.5±447.9)均小于对照组(1369.5±590.2,P<0.05);丙酮组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组粘接强度[(1.5±0.4)和(1.4±0.5) MPa]均大于对照组[(0.9±0.2) MPa,P<0.05];两实验组间微渗漏数和粘接强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抗弯强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酮及甲基丙烯酸甲酯表面处理可减少软衬材料与基托树脂间微渗漏,增加两者间粘接强度,未导致基托树脂抗弯强度下降.

78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