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双眼视功能训练在巩固弱视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郭亚宁

    目的 探讨双眼视功能训练在巩固弱视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66例在巩固阶段治疗的弱视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巩固弱视治疗,试验组采取双眼视功能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及视力回退情况.结果 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7.8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39.39%,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立体视锐度正常率为87.88%,对照组立体视锐度正常率为36.36%,试验组立体视锐度正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双眼视功能训练在巩固弱视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有效地提高了患儿治疗有效率及立体视锐度正常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间歇性外斜视术后双眼视觉重建的临床分析

    作者:康烨;王良君;王海辉

    目的 探讨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手术前后双眼视功能的临床早期变化规律,对手术时机和双眼视功能预后做出合理的判断提供帮助.方法 选择在斜视矫正术后获得眼正位的102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双眼裸眼视力或矫正视力均≥0.9,无明显屈光参差者.按接受手术年龄分为三组:A组3~5岁、B组6~8岁、C组≥9岁,每组34例.三组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3.20±1.20)岁、(3.80±1.50)岁和(4.08±1.78)岁;病程分别为(2.15±1.45)年、(3.42±2.42)年和(6.80±5.10)年;斜视度分别为(30.50±5.50)△、(47.50±12.56)△和(63.25±13.80)△.采用三棱镜加遮盖法检查6 m及33 cm的远近斜视度,以三棱镜度记录;以<数字化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查近立体视;同视机检查远立体视.术后2周和6周随访.结果 (1)从双眼视觉的恢复和重建及功能治愈来讲,A、B组优于C组.(2)术后观察6周,双眼视觉功能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发病年龄、手术年龄、病程与术后双眼视觉的恢复、重建及功能治愈有密切关系,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时机为<9岁比较合适.(2)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术后眼位为正位,年龄小的患者双眼视觉的恢复、重建快.

  • 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双眼视功能的评价

    作者:王璐;汤欣;孙慧敏

    目的探讨双眼老年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双眼视功能恢复状况.方法双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患者和与之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组各60例,年龄60~79岁.双眼视力或矫正视力均≥0.8.分别检测双眼屈光状态、影像不等,融合功能以及远、近立体视功能.结果 (1)双眼影像不等同时视像差在0%~3%者,白内障手术组48例,对照组54例,两组平均像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融合范围白内障手术组平均为(25.6±8.7)度,正常对照组平均为(27.8±6.7)度.两组的融合范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白内障手术组与对照组分别有85.0%和91.7%被检者获得不同程度的远距离立体视,分别有75.0%和80.0%被检者获得不同程度的黄斑中心近距离立体视(均为P>0.05).结论双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恢复患者双眼视功能,使之达到满意的视功能状态.

  • 老年人视力障碍

    作者:曾平;叶俊杰

    视力障碍是老年人常见问题之一,应注意筛查及预防.本文介绍了一些常见的引起老年人视力下降的疾病,包括白内障、老年性黄斑变性、屈光不正(老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在这些疾病中,老年性白内障应在初发期进行验光,当视力≤0.4时行手术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中干性黄斑变性可通过药物、饮食起到一定的治疗及预防作用,湿性黄斑变性可应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老视应到正规医院验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应定期复查眼底,发现病变及时治疗,并注意控制血糖.

  • 42例双眼眼内期视网膜母细胞瘤疗效分析

    作者:金眉;赵军阳;张大伟;于刚;吴倩;崔燕辉;马晓莉

    目的 观察双眼眼内期视网膜母细胞瘤(RB)患儿全身化学药物治疗联合局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总结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2月收治的42例RB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20例.系统化疗采用长春新碱+足叶乙甙+卡铂(VEC)方案治疗,同时应用激光、冷凝技术进行局部治疗,对患儿的保眼率、化疗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 (1)中位年龄13个月,双眼发病患儿发病年龄较同期单眼患儿小,但未见显著统计学差异(P =0.075).(2)29例患儿以白瞳为主要表现,占69%.(3)疗效与预后:患儿初诊时Group A期眼3只(3.6%);Group B期眼9只(10.7%);Group C期眼10只(1 1.9%);Group D期眼40只(47.6%);Group E期眼22只(26.2%).眼球摘除患儿21人,化疗前后D及E期眼摘率有显著差异(P =0.016).本组患儿保眼率:E期11只(50%);D期25只(62.5%);C期9只(90%);B期9只(100%);A期3只(100%).总保眼率67.8%.本组患儿共有5例死亡(12%),4例为肿瘤进展,1例为化疗后颅内出血死亡.(4)化疗毒副作用:仅3例出现一过性听力异常并在随后的复查中双耳听力阈值恢复正常.结论 未发现患儿存在明显的、不可逆的听力损害,提示本方案的安全性.对于双眼RB患儿,局部治疗联合化疗总体治疗效果非常好,大大提高了RB患儿的生存率和保留眼球及有用视力的比率.

  • 三侧性视网膜母细胞瘤4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回顾

    作者:顾华丽;王一卓;黄东生;张谊;张伟令;周燕;李楠;高亚楠;任卫山;王群

    目的分析三侧性视网膜母细胞瘤(TRB)的临床资料,探讨其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我院诊断为TRB的患儿临床特征及随访情况.结果4例TRB患儿中, 1例有家族史(1/4);3例为双眼发病(3/4),1例为单眼发病(1/4);鞍旁占位1例,松果体占位2例,蝶鞍区占位1例;3例患儿首次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测得值升高,治疗后迅速降至正常.4例患儿中,2例经含有PECV方案化疗的规范治疗后病情均好转,其中1例颅内病灶消失,达完全缓解 (CR),1例颅内病灶缩小,达部分缓解(PR);2例患儿因病情进展放弃治疗.截至随访日期,2例获随访患儿1例无事件生存,1例PR.结论TRB在临床上较为罕见,预后差,PECV方案化疗对其有效,但需更大样本进一步验证.

  • 内镜经鼻手术对视觉受损的颅底肿瘤患者视功能的影响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王振霖;张秋航;李茗初;严波;魏婷婷;彭舒娅;李谱;曹连杰

    目的 评价术前存在视功能障碍的颅底肿瘤患者在内镜经鼻手术后的视功能结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153例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颅底外科中心术前有视功能障碍的颅底肿瘤患者,收集采用内镜经鼻入路手术之后的治疗结果.使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术前和术后的视功能状况及可能影响视功能康复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的肿瘤全切率为85.6%.女性患者的术后视功能康复有效率(86.1%)高于男性(73.9%);良性肿瘤者(90.2%)高于恶性肿瘤者(20.0%);无视神经萎缩组(97.1%)高于有视神经萎缩组(51.2%);急性患者(96.6%)高于慢性患者(80.0%).以上因素各组间的视功能康复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849、87.860、79.757、4.745,P值均<0.05).其中,肿瘤的性质和视神经萎缩与否对术后视功能康复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Waldx2值分别为18.597和35.623,P值均<0.001).结论 内镜经鼻入路颅底肿瘤切除术在切除肿瘤的同时可改善多数患者的视功能,在患者尚未出现视神经萎缩之前的早期阶段开展治疗,可能对保存和改善其视功能有较大裨益.

  • 间歇性外斜视术后双眼视功能重建的临床研究

    作者:卢炜;王京辉

    目的:了解间歇性外斜视术后双眼视功能重建的临床规律.方法:对100例术后建立双眼视觉的患者分成4组,对术前术后双眼视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100例中术前有不同程度的近立体视觉者67例,术后增加至93例,术后近立体视觉重建有明显改善(P<0.05).(2)术前有同视机Ⅰ级功能者51例,术后增加至82例,术后同视机Ⅰ级功能重建有显著改善(P<0.05).(3)术前有同视机Ⅱ级功能者40例,术后增加至91例,术后同视机Ⅱ级功能重建有显著改善(P<0.05).(4)组1组2术前术后立体视敏度程度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5)组1组3术前术后融合范围大小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手术对间歇性外斜视双眼视觉功能的重建有显著疗效.(2)术前同视机融合功能损失早,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时机以同视机融合功能损失为指征.(3)融合功能发育不全是间歇性外斜视发病机制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外斜视 视觉 双眼 康复
  • 双眼白内障摘除术后双眼视觉的测定

    作者:王卫;金明;陈术;施爱群

    目的:了解双眼行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的双眼视功能恢复情况并探讨影响其恢复的因素.方法:对80例(160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双眼均采用Phaco或小切口ECCE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检查矫正视力、同时视觉、融合功能及远、近距离立体视功能以及视网膜对应情况.结果:术后患者双眼矫正视力均≥0.3,其中矫正视力均≥0.5者76例(95%),矫正视力均≥0.9者60例(75%).术后均有同时视功能及一定的融合功能.近距离立体视检查:中心凹立体视(40"~60")32例(占40%),黄斑部立体视(80"~200")30例(占37.5%),周边部立体视(400"~800")15例(占18.8%),无立体视者3例(占3.7%).远距离立体视中:中心凹立体视者65例(81.3%),黄斑部立体视者12例(占15%),周边部立体视者3例(占3.7%).术后视网膜对应均正常.结论:双眼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且双眼矫正视力均≥0.5者,均可较快地恢复一定程度的双眼视功能.

  • 双眼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手术治疗一例

    作者:汤伟;张亦农;武志峰

    1 病例患者,女,61岁.因“左眼视力下降伴疼痛不适3d”于2016年2月16日来我院就诊.患者曾于2015年7月和8月在当地眼科医院行双眼抗青光眼手术(小梁切除术),术后在不使用降眼压药物下双眼眼压稳定在13~ 18 mmHg之间(1 mrnHg =0.133 kPa).3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下突然出现左眼疼痛不适伴视力下降,再次至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双眼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经药物治疗(阿托品眼膏,美开朗、派立明、阿法根滴眼液滴眼及20%甘露醇250 ml快速静脉滴注)2d,眼压仍无法控制(右眼眼压59 mmHg,左眼眼压52 mmHg),遂转诊至我院眼科进一步治疗.既往史:右眼4年前已经失明.无青光眼家族史.

  • 双眼自发性晶状体全脱位一例

    作者:金龙山;许昌林;李英俊

    1病例患者,男,37岁.于2004年3月15日,以验光配镜为目的来我院眼科就诊.常规检查时发现:右眼视力:0.08(+11.50DS→0.8-2),左眼0.06(+11.50DS→0.7+1),双眼前房略深,虹膜轻度震颤,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正常,而瞳孔区晶状体缺损.追问病史得知,曾8岁时从3 m高的树上掉下摔伤(否认眼部和头部挫伤)后双眼视物不清、影响上学,到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双眼高度远视",配戴远视镜.患者后来虽知道晶状体脱位于玻璃体腔内,但因配戴眼镜后不影响学习、生活和工作,至今未引起重视.散瞳后可见晶状体位于下方赤道后玻璃体腔内,晶状体呈淡黄绿色、完整无损.玻璃体透明,眼底未见异常.全身检查,未发现任何异常.

    关键词: 晶状体 脱位 双眼
  • 双眼眶先后出现黏膜相关淋巴瘤一例

    作者:马红利

    1 病例患者女,46 岁. 因右眼睑肿胀 2 年余于 2013 年 12 月入院. 无眼红、眼痛、畏光、流泪、视物模糊、头痛或头晕等症状. 曾于 2013 年 3 月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炎性假瘤",给予皮质类固醇等药物静脉滴注,右眼肿胀有所减轻,但 1 个月后眼睑再次出现肿胀. 于 2013 年 7 月在当地医院眼眶 CT示:右眼眶内占位,并在全麻下行右眼眶内占位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考虑炎性肿物可能,不能排除淋巴瘤,建议患者到上级医院会诊明确病理诊断,但患者未做会诊. 于 2013 年11 月右眼睑再次出现肿胀,于 12 月 27 日来我院求进一步治疗. 既往史:20 年前在当地医院行剖宫产,术后因贫血给予输血治疗;5 年前在当地医院诊断为"丙型病毒性肝炎",间断口服药物治疗. 无眼部和全身外伤史. 无药物过敏史.检查: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腹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眼科检查:视力:右眼 0. 6,左眼 1. 0. 右眼上睑外眦侧可触及肿物,边界欠清,大小约 15 mm × 15 mm,质韧,活动度可,无压痛. 右眼向外上方运动受限,余方向运动尚可. 右眼睑肿胀明显,外眦部上穹隆部球结膜膨出,角膜透明,KP(-),前房中深,房水闪光(-),虹膜纹理清,瞳孔直径 3 mm,直接及间接对光反应灵敏,晶状体透明,眼底视盘边界清,中心凹反光未见. 左眼前段及眼底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抽血查血常规、空腹血糖、肝功、肾功均正常. 乙肝五项、梅毒抗体、HIV 抗体均阴性. 丙肝 IgG 抗体阳性、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阴性. 眼眶 MRI 示右上睑可见一实质性异常,形态规则,大小为:20. 8 mm × 11. 6 mm,考虑炎性假瘤可能性大,但不能排除泪腺肿瘤或眶淋巴瘤(图 1). 胸片、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 腹部 B 超:肝胆脾胰及双肾未见检查. 子宫、附件 B超:未见明显异常. 入院后初步诊断为:①眶内占位(右),炎性假瘤(右)? 淋巴瘤(右)?;②丙型病毒性肝炎.

  • 双眼短期内先后角膜移植急性排异反应一例

    作者:冯建国

    1病例患者,男,23岁.大四学生.因左右眼于2002年12月及2003年4月先后发生急性圆锥角膜,在我院诊治,角膜中央均留下2~3 mm白斑,矫正视力低于0.1,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故于2003年4月27日在局麻下行左眼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植片为外伤性巩膜破裂眼球,离体到植入为30分钟.植片7.8 mm,植床7.6 mm,均采用不锈钢中空环钻,局部钻穿后,用专用剪完成植片和植床,植片用湿房和透明质酸钠保护内皮.

  • 电击性双眼白内障一例

    作者:简峰;李克勋;邓元光

    患者李某,女,14岁.3年前不慎被高压电击伤,当时昏迷后送我市某医院治疗,并行左上肢截肢术及对症处理,2年后感双眼视力逐渐下降、视物模糊.于2002年1月人院时眼科检查:两眼视力均为0.06,上下睑无红肿,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晶状体前皮质浅层可见片状灰白色浑浊;散瞳后,从晶状体周边透明部可见玻璃体、眼底无明显异常.B超检查:未见玻璃体浑浊及眼底病变.诊断:双眼电击性白内障.治疗:采用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6月,裸眼视力:右眼0.8,左眼0.9.

    关键词: 白内障 电击性 双眼
  • 单眼外直肌后徙内直肌缩短术与双眼外直肌后徙术之比较

    作者:戴鸿斌;龚淑贤;喻长泰;黄华林

    目的 对照研究单眼外直肌后徙内直肌缩短与双眼外直肌后徙两种手术方式对共同性外斜视的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双跟单视功能、复发率方面的差异.方法 将2003年8月~2007年4月住院的共同性外斜视197例(均为基本型),斜视度30△~60△,分两组,A组行单眼外直肌后徙内直肌缩短手术,B组行双眼外直肌后徙手术.术后同视机训练1周,随诊半年,收集临床资料.结果 1.术后一月眼位正位率A组89%,B组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术后半年眼位正位率A组81%,B组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2.术后半年,眼球运动受限(外转欠2mm以上)及侧方复视发生率A组24%,24%,B组51%,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3.术后一月,建立Ⅰ、Ⅱ、Ⅲ、级视功能比例:A组63%、40%、41%,B组68%、37%、30%,差异无统计学意(P=0.12);术后半年,建立Ⅰ、Ⅱ、Ⅲ级视功能比例:A组51%、32%、32%,B组32%、21%、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4.复发(眼位回退>-10°)率:A组16%.B组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对矫正共同性外斜视各有优缺点,采用单眼外直肌后徙内直肌缩短手术的远期效果要好于双眼外直肌后徙术.

  • 双眼先天性瞳孔残膜1例

    作者:李琴;刘玉华

    瞳孔残膜是一种先天性的发育异常,由于胚胎时期晶状体表面血管膜吸收不全所致.笔者在中山眼科中心学习时遇到1例双眼先天性瞳孔残膜患者,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4岁,发现双眼视力差1年,在当地医院就诊,未发现瞳孔异常,给予弱视治疗,治疗效果欠佳,于2012年7月24日来中山眼科中心就诊,诊断为:双眼先天性瞳孔残膜;双眼弱视.

  • 双眼阶梯渐进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视觉质量观察

    作者:樊文英;王军;张恩魁;马剑欣

    目的 比较双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植入ReSTOR阶梯渐进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IOL)和单焦点人工晶状体(SIOL)的术后视觉质量.方法 回顾性比较性系列病例研究.回顾性分析25例(50只眼)双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ReSTOR MIOL植入(多焦点组)和28例(56只眼)双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Natural SIOL植入(单焦点组)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3个月时裸眼远、近视力,佳矫正远、近视力,远矫正状态下近视力、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视觉干扰以及脱镜率.两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两组间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术后3个月,多焦点组94%(47/50)和单焦点组96%(54/56)患眼术后裸眼远视力≥0.6(X2=0.347,P>0.05);多焦点组88%(44/50)和单焦点组13%(7/56)患眼裸眼近视力等于或好于J3(X2=60.315,P<0.01);多焦点组90%(45/50)和单焦点组11%(6/56)患眼远矫正状态下裸眼近视力等于或好于J3(X2=66.515,P<0.01);两组各空间频段的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焦点组12%(3/25)和单焦点组7%(2/28)患者术后出现轻度以上的眩光感(X2=0.365,P>0.05);多焦点组8%(2/25)和单焦点组4%(1/28)患者术后出现轻度以上的光晕(X2=0.485,P>0.05);两组均有96%(24/25、27/28)的患者术后视远完全脱镜(X2=0.007,P>0.05);多焦点组80%(20/25)和单焦点组11%(3/28)患者术后视近完全脱镜(X2=25.811,P<0.01).结论 ReSTOR阶梯渐进衍射型MIOL能同时提供良好的远、近视力,减少了患者术后对眼镜的依赖,具有较好的视觉质量.

  • 广东省斗门县白内障手术的生存质量评价

    作者:何明光;许京京;吴开力;李绍珍

    目的评价广东省斗门县年龄≥50岁人群中白内障术后患者的主观视功能(visual function, VF)和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 QOL).方法整群抽样法确定样本人群,其中白内障术后患者组成手术组,视功能损害者(1只眼视力<0.1者)和部分正常对照者(双眼视力均>0.3者)组成非手术组,由4位工作人员按照标准化方式完成VF和QOL问卷调查工作.结果在5 342例受检者中,手术组109例白内障术后患者中99例,非手术组626例视功能损害者中535例、3 227例正常对照者中119例完成问卷调查工作.随着视力自正常下降至严重盲,非手术组VF和QOL分数的中位数分别自92下降至2和自100下降至19;手术组VF和QOL分数的中位数分别自80下降至8和自90下降至31.手术组视力与VF和QOL分数的关系与非手术组相似.VF和QOL的总分数手术组分别为40和56,非手术组分别为56和72.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校正视力、年龄、性别和教育程度后,非手术组和手术组的QOL分数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5),VF分数差异无显著意义(P=0.199).结论 VF和QOL与视力显著相关.在本研究人群中,白内障术后患者的主观VF和QOL无明显提高,临床应进一步重视白内障术后患者的随访工作和社会心理康复.

  • 间歇性外斜视手术前后交叉视差和非交叉视差立体视觉的临床研究

    作者:林楠;卢炜;王京辉

    目的探讨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手术前后近零视差、交叉视差及非交叉视差的临床变化规律.方法将100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分为4组,使用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测手术前后的近零视差、交叉视差及非交叉视差,使用同视机测定远融合范围和远立体视,分析、比较检查结果.结果在全部患者中,手术前后均无近零视差仅与非交叉视差共存者和交叉视差仅与非交叉视差共存者,也无交叉视差、非交叉视差独立存在者.4组患者术后近零视差、交叉视差、非交叉视差、远融合范围及远立体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前后远融合范围4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远立体视4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组和2组患者远立体视的重建均优于3组和4组.结论 (1)间歇性外斜视患者近零视差立体视锐度、交叉视差和非交叉视差立体感知度不健全,损伤次序依次为非交叉视差、交叉视差、近零视差,重建顺序与之相反.(2)非交叉视差立体感知度严重受损或消失,也应视为间歇性外斜视的手术指征,此时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以利双眼视功能的重建.

  • 间歇性外斜视手术前后双眼视觉的临床研究

    作者:吴奇志;吴晓;卢炜;王京辉

    目的 探讨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手术前后双眼视觉的变化规律,为选择合理的手术时机提供依据.方法 171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按照手术年龄分为两组,<9岁者为组1,≥9岁者为组2.检查手术前后的远、近双眼视觉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手术后正常近双眼视觉的重建率:组1为40.0%,组2为63.8%(P=0.002);而同样是4岁前发病,术后组1的重建率为53.1%、组2为23.8%(P=0.032).手术后同视机远双眼视觉的重建率组1 Ⅰ级98.2%、组2 Ⅰ级81.9%(P=0.027),组1Ⅱ级96.4%、组2Ⅱ级84.5%(P=0.024)组1Ⅲ级81.8%、组2Ⅲ级73.3%(P=0.844);经Logistic相关性检验,表明手术预后与术前的近双眼视觉及发病年龄有相关性(P<0.01).结论 手术治疗对两组远、近双眼视觉的重建均非常有效.发病年龄对术后双眼视觉的形成和恢复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对发病年龄早于4岁的患儿,应及早手术.对4岁后已越过视觉发育敏感期发病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也应尽量在9岁以内手术,以提高正常远双眼视觉的重建.

112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