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中华眼科杂志

中华眼科

中华眼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중화안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4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412-4081
  • 国内刊号: 11-214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眼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赵堪兴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局限性脉络膜血管瘤

    作者:王光璐;王明扬;魏文斌

    目的 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局限性脉络膜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114例(114只眼)经TTT治疗的单眼局限性脉络膜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80例,女性34例;年龄16 ~71岁,平均44岁.采用间接检眼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超声波检查眼底.采用波长810 nm的三用半导体激光治疗仪进行TTT治疗,治疗时光斑要覆盖整个瘤体,如瘤体较大可多个光斑组合;如肿物正位于或部分位于黄斑区,激光要避开黄斑和视乳头黄斑纤维束,旁黄斑区的激光能量要减小至病灶呈浅灰色反应斑;如肿物位于视乳头旁,要在视乳头旁留出200 μm的边缘不作治疗.结果 114例患者治疗后视力均有所改善,其中视力≥0.5者由治疗前的17只眼(14.9%)增至治疗后的27只眼(23.7%).治疗前除瘤体表面有视网膜脱离外,眼底下方也形成脱离者27例(23.7%);瘤体位于黄斑区者67例(58.8%),位于视乳头周围者35例(30.7%),位于血管弓者12例(10.5%).治疗后渗液吸收并维持原视力者76例(66.7%),渗液吸收并视力增进者28例(24.6%).104例患者治疗有效,有效率91.2%;瘤体渗液不吸收或视力下降者为失败,共10例,失败率8.8%.32例患者治疗前肿瘤高度(3.90±1.15)mm,治疗后肿瘤高度(2.41±1.30)mm.治疗后随访1~7年者(平均22.8个月)27例,有效率仍达81.5%(22/27).术后发生并发症者9只眼(7.9%),其中黄斑少量出血2只眼,黄斑皱褶3只眼,黄斑水肿和囊样水肿2只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1只眼,视野检查有弧形暗点1只眼.结论 TTT是治疗局限性脉络膜血管瘤的有效方法,治疗后的并发症少,操作简便、易行,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Pyk2在高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中的表达研究

    作者:梁舒;张树洪;陈辉

    目的 探讨高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中富含脯氨酸的酪氨酸激酶2(Pyk2)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 实验研究.选取7日龄C57 BL/6J新生小鼠144只,分为高氧组和对照组,每组72只.高氧组小鼠在密闭氧箱内以(75±2)%氧浓度饲养5d后置于室内空气环境中;对照组小鼠一直处于室内空气环境中饲养.两组小鼠于出生后12、14、17 d分别处死8只,进行组织病理学切片检查和视网膜铺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yk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两因素方差分析,组间均数比较采用SNK-q检验;同一时间点两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组织病理学切片检查结果可见,高氧组小鼠出生后14 d(15.36±3.69)和17 d(29.63 ±4.69)有大量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及血管芽,与对照组(0.97±1.00、0.83 ±0.7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 d=- 20.629,P14d =0.000;t17d=-33.814,P17d=0.000).视网膜铺片检查结果可见,高氧组小鼠出生后12 d视网膜血管明显收缩、阻塞,视网膜大片区域无灌注,出生后14 d新生血管开始形成,出生后17 d新生血管形成达到高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可见,与对照组(Pyk2:12 d:1.00 ±0.14,14 d:0.71±0.20,17 d:0.67±0.15;VEGF:12 d:1.00±0.13,14 d:0.88 ±0.14,17 d:0.94 ±0.15)相比,高氧组出生后12 d Pyk2(0.05±0.03)和VEGF(0.10 ±0.06) mRNA表达量均降低(t=15.706,P=0.000;t=15.911,P=0.000),而出生后14 d和17 d Pyk2(1.11 ±0.22、1.68±0.30)和VEGF(2.10±0.41、4.85±0.46)表达量增高(Pyk2:t14d=-3.376,P14d =0.007;t17d=-7.358,P17d =0.000;VEGF:t14d=-6.904,P14d=0.000;f17d=- 19.667,P17d=0.000).结论 高氧诱导小鼠出生后14 d和17 d视网膜组织中Pyk2的表达水平增高,Pvk2可能参与高氧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

  • 不同材质设计的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眼视觉质量的C-quant观察

    作者:邢晓杰;汤欣;宋慧

    目的 比较目前临床上常用的5种不同非球面人工晶状体(IOL)植入后眼内散射光和IOL眼内稳定性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单纯性白内障术后植入非球面IOL至少3个月的患者130例(130只眼),分别为一体四襻式亲水丙烯酸酯Akreos IOL (AO)植入25只眼,一体改良C形襻亲水丙烯酸酯Rayner IOL( 920H) 20只眼,三体亲水丙烯酸酯PY60AD IOL(PY60AD) 30只眼,一片式疏水丙烯酸酯Tecnis IOL(ZCB00) 25只眼,三体疏水丙烯酸酯Tecnis 9003(ZA9003)30只眼.使用C-quant散射光仪定量测量不同IOL眼内散射光值并进行比较.使用Pentacam三维眼前房测量系统采集各眼Scheimpflug图像,用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得出IOL的倾斜度和偏心量.对各组数据行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后,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线性相关分析比较.结果 AO 、920H、PY60AD、ZCB00和ZA9003共5种非球面IOL,其眼内散射光值分别为1.33 ±0.69、1.43 ±0.57、1.56 ±0.43、1.61±0.56和1.71 ±0.72,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0.593;P=0.669).其中ZA9003和920H组;ZCB00和AO、ZA9003组间散射光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9,3.271,2.286;P:0.045,0.013,0.046).AO组和ZA9003组的IOL眼散射光值与年龄呈线性相关(r =0.259,0.412;P =0.042,0.033); ZA9003组、ZCB00组的IOL眼散射光值与BCVA呈线性相关(r=0.432,0.698;P =0.038,0.022);其余各组射光值与年龄和BCVA的相关性不明显.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各组患者IOL偏心量和倾斜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4.016,3.985;P=0.056,0.064).结论 5种不同非球面IOL囊袋内植入产生的眼内散射光差异不大,并且均具有较好的眼内稳定性.

    关键词: 晶体 人工 视敏度
  • Wnt3a促进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的研究

    作者:包秀丽;宋慧;汤欣

    目的 研究Wnt3a促进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的作用,并探讨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实验研究.构建Wnt3a cDNA表达载体,采用脂质体介导转染技术将Wnt3a cDNA表达载体瞬时转染入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SRA01/04细胞中,对照组转入pcDNA3-HA表达载体,蛋白印迹法测定验证过表达效果;蛋白印迹法及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晶状体上皮细胞中β-catenin的表达和定位变化,以及细胞上皮表型标记物E-cadherin和间质表型标记物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体外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检测Wnt3a过表达对SRA01/04细胞的迁移运动能力的影响.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Student's t检验分析.结果 通过构建人Wnt3a cDNA表达载体获得Wnt3a过表达的Wnt3 a/SRA01/04细胞及对照pcDNA3-HA/SRA01/04细胞.Wnt3a过表达促使SRA01/04细胞内的β-catenin细胞定位由胞质转入胞核;使晶状体上皮细胞发生上皮间充质转化(上皮表型E-cadherin表达降低,间质表型纤维连接蛋白表达升高).体外划痕试验中划痕24 h后测得Wnt3 a/SRA01/04细胞的迁移距离是(0.36 ±0.02)mm,明显高于对照组(t=21.98,P<0.01);Transwell小室迁移试验中48 h后穿过聚碳酸酯膜的Wnt3 a/SRA01/04细胞数为(92.25±10.34)个,明显多于对照组(t=10.40,P <0.01),证明Wnt3 a/SRA01/04细胞的运动迁移能力大大增强.结论 在人晶状体上皮细胞SRA01/04中,Wnt3a过表达使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活化,诱导细胞发生上皮间充质转化,增强运动迁移能力.

  • 大鼠角膜移植后角膜新生淋巴管的动态变化

    作者:凌士奇;黎韦华;梁凌毅;徐建刚;邝文辉

    目的 研究大鼠角膜移植后角膜新生淋巴管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炎症指数间的关系.方法 实验研究.制备大鼠角膜移植模型,于移植后第1、3、7、10、14、30、60天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全角膜免疫荧光法标记角膜新生淋巴管,并进行淋巴管计数(LVC),检测淋巴管的动态变化;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角膜组织中VEGF-C的蛋白和mRNA的变化;同时记录炎症指数以评估角膜移植后的炎症反应.运用配对t检验比较角膜移植后3d和14 d时VEGF-C mRNA的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LVC和炎症指数、LVC和VEGF-C之间的关联.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提示角膜移植后3d角膜基质中出现了新生淋巴管,LVC为(1.8±0.3)个,14 d时达到高峰,为(9.1±1.5)个.角膜移植后VEGF-C的分泌迅速增加,3d时达到第1个高峰,VEGF-C mRNA为(1.62±0.08) copies/g,以后逐渐减少,7d时角膜基质中几乎无VEGF-C的表达,继而VEGF-C的分泌再次增加,14 d时达到第2个高峰,VEGF-C mRNA为(2.48±0.03) copies/g,与3d时比较,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96,P =0.020).LVC与VEGF-C、炎症指数间相关系数有统计学意义(r=0.51,P=0.003和r=0.55,P=0.003).结论 角膜移植后角膜新生淋巴管与VEGF-C及炎症指数间密切相关.

  • AMD3100对小鼠高氧诱导视网膜病变中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

    作者:徐庆玥;袁源智;王历阳;袁非

    目的 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的受体拮抗剂AMD3100对高氧诱导的小鼠视网膜病变(OIR)模型中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 实验研究.58只7日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单纯对照组(n=17)、单纯给氧组(n=17)和给药组(n=24).根据AMD3100的浓度,将给药组再分为小剂量抑制组、大剂量抑制组、小剂量安全对照组、大剂量安全对照组(每组6只).各组小鼠19日龄时行视网膜铺片ADP酶染色、石蜡切片HE染色、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抗SDF-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视网膜平均阳性染色面积百分比.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视网膜中SDF-1 mRNA及VEGF mRNA表达水平.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数据的比较.结果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果发现,单纯对照组和单纯给氧组视网膜上均有VEGF mRNA(0.080±0.022和0.123 ±0.032)和SDF-1 mRNA(0.731 ±0.099和0.544±0.108)的表达,且给氧组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t=2.488,P:0.038;t=2.864,P =0.021).石蜡切片检测结果显示,大、小剂量抑制组与其自身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507,P=0.000;t=-10.761,P=0.000),且视网膜铺片ADP酶染色的结果更接近于正常对照组.各组视网膜的免疫组织化学切片均可见神经上皮有VEGF和SDF-1蛋白表达,但给药组的表达水平比自身对照组低(VEGF:t-7.249,P =0.000;t=-9.02,P =0.000;SDF-1:t=-5.246,P =0.000;t=-5.216,P=0.000).结论 AMD3100可能通过拮抗SDF-1的受体来减少SDF-1与CXCR4相结合所产生的效应,从而使VEGF的蛋白表达水平降低,抑制新生血管生成.

  • Pentacam及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在可疑圆锥角膜的诊断特点分析

    作者:杜显丽;陈敏;马玲;王秀先;谢立信

    目的 比较Pentacam及OrbscanⅡ在正常人及各期圆锥角膜的测量值及形态学特点,并进一步分析两者早期筛查可疑圆锥角膜的敏感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正常人196只眼、可疑圆锥角膜50只眼、完成期圆锥角膜73只眼,分别行两种角膜地形图检查.观察角膜前、后表面曲率、佳拟合球面(BFS)、I-S值(Inferior-Superior)(3及5 mm)、高度图分类、高度值、角膜厚度等指标变化.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秩和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entacam和OrbscanⅡ测量正常人角膜后表面的Kmax分别为(-6.5±0.2)、(-6.7±0.8)D,Kmin分别为(-6.0±0.9)、(-6.1±0.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0.5,-5.1;P <0.05);其他如角膜前后表面BFS、高度值、厚度值等的测量值Pentacam也较小.高度图形态Pentacam正常组、可疑组均以递减为主,其递增型前表面分别为14.4% (28/196)及20.0% (10/50),后表面为2.0% (4/196)及26.0%(13/50);完成期组前表面91.7%(67/73)、后表面94.5% (69/73)为递增型.Orbscan正常组80.4%(165/196)递增型,可疑、完成期圆锥角膜组全递增型.ROC曲线敏感指标及cutoff值:Orbscan角膜前、后表面I-S值(3 mm及5 mm)对可疑圆锥角膜的诊断灵敏,角膜前表面5 mm的cutoff值为1.15 D,后表面为0.65 D.Pentacam除I-S值敏感外,角膜前、后表面高度值亦具良好的诊断价值;角膜前表面高度cutoff值4.5 μm,角膜后表面7.5 μm.结论 两仪器在正常人多个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ntacam数值小.两仪器I-S值对可疑圆锥角膜筛查灵敏,而结合高度图形态及高度值Pentacam诊断价值更高,高度图递增型角膜前突危险增大.

  • 左卡尼汀对高渗盐水诱导的小鼠干眼模型角膜和结膜上皮保护作用的初步研究

    作者:霍剑;谢汉平;李晶;周丹

    目的 观察左卡尼汀对高渗盐水诱导的小鼠干眼模型角膜和结膜上皮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实验研究.雌性BALB/c小鼠60只,随机分为高渗盐水滴眼组(HO组),高渗联合等渗盐水滴眼对照组(HO+ IO组),高渗盐水联合1%左卡尼汀滴眼组(HO+ 1% LCA组),每组20只.对HO组采用500 mOsmol/L氯化钠溶液滴眼,每天5次;对HO+ IO对照组,先滴308 mOsmol/L氯化钠溶液,30 min后,再滴500 mOsmol/L氯化钠溶液,每天各滴眼5次;对HO+ 1% LCA组,先滴1%左卡尼汀滴眼液,30 min后,再滴500 mOsmol/L氯化钠溶液,每天各滴眼5次.持续滴眼28 d.分别在第0、7、14、28天进行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角膜上皮厚度测量、结膜杯状细胞计数等.另外,在第28天对角膜上皮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和采用冰点法测定BALB/c小鼠的泪液渗透压.采用Kmskal-Wallis H检验比较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和LSD-t比较角膜上皮厚度、杯状细胞数量、泪液渗透压值.结果 HO组、HO+ IO组较HO+1% LCA组出现荧光素染色评分显著升高、角膜上皮厚度显著增加、结膜杯状细胞计数显著下降:第7天起,3个组之间角膜上皮厚度[3个组分别为(27.7±1.1)、(26.5±1.4)、(25.1±1.0) μm(F=17.701,82.924,125.507;P<0.01)]、结膜杯状细胞计数[3个组分别为(11.9±1.1)、(12.1±0.9)、(13.3 ±0.9)(F=9.963,12.548,7.49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14天起,3个之间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分别为(3.2±0.9)、(2.9±0.7)、(1.7±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465,P<0.01).在第28天,HO组[(327.37±4.20) mOsmoL/L]、HO+IO组[(324.36±5.72) mOsmol/L]较HO+1% LCA组[(308.29±5.72) mOsmol/L]泪液渗透压值显著升高(F=18.970,P<0.01),角膜上皮表层细胞的微绒毛大量减少.结论 局部应用左卡尼汀对高渗盐水滴眼诱导的小鼠干眼模型角膜和结膜上皮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 +3.00D非球面ReSTOR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功能性视力的临床研究

    作者:田芳;张红;胡尊霞

    目的 评价新型+3.00 D非球面ReSTOR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的功能性视力,并与+4.00 D非球面ReSTOR IOL进行对比.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的患者60例(120只眼),分为2组,分别植入+3.00 D非球面ReSTOR(+3.00 D组)和+4.00 D非球面ReSTOR IOL(+4.00 D组).术后6个月检查两组患者的对比敏感度以及在不同照度(100 cd/m2和6 cd/m2)下的裸眼远视力、佳矫正远视力、佳近视力、60 cm中距离视力,并进行离焦曲线的绘制以及脱镜率和患者满意度的调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00 D组患者在照度为100 cd/m2(6 cd/m2)下的裸眼LogMAR远、中、近视力分别为0.10(0.24)、0.24(0.41)、0.14(0.41),+4.00 D组患者则分别为0.09(0.23)、0.42(0.48)、0.15(0.36).两组仅在中距离视力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476,P =0.001).+3.00 D组的近点远移J7 cn.+3.00 D组和+4.00 D组分别有76% (23/30)、73%(22/30)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不需戴镜,两组均未发现明显的视觉干扰现象.结论 与+4.00 D非球面ReSTOR IOL相比,+3.00 D非球面ReSTOR IOL提高了中距离视力.

  •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的中远期疗效评价

    作者:周天安;沈晔;汪阳;夏建华

    目的 总结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的术后并发症,评价其中远期稳定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分析1996年6月至2008年12月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498例(993只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方差分析、多因素回归等方法统计分析手术有效性、各种并发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其可能相关因素.结果 所有病例均成功植入ICL,术前检查等效球面屈光度数(16.23 ±4.12)D,末次随访等效球面屈光度数为(-0.92±1.22)D,术前眼压(13.58 ±2.93)mm Hg(1 mm Hg=0.133 kPa),末次随访眼压(13.90 ±3.01)mm Hg,随访期间屈光度数、眼压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0.44 ~ 1.30,P>0.05).术前角膜内皮细胞计数(2858.21±395.13)个/mm2,末次随访角膜内皮细胞计数(2567.19±423.45)个/mm2.2只眼(0.2%)术后2h发生瞳孔阻滞性青光眼;1只眼(0.1%)术后1个月时发生瞳孔阻滞;术后6个月~1年内发生晶状体前囊膜下混浊2例,3只眼(0.3%);另有2只眼术后4年发现瞳孔区外前囊膜下混浊.将患者年龄、晶状体间隙、屈光度数纳入统计学分析,发现白内障发生与上述因素无明显相关(F =2.42,1.98,0.81,P>0.05).ICL表面色素沉着散在,未发现膜状沉着物.手术1年后散发黄斑出血5只眼(0.5%),3只眼无明显脉络膜新生血管;2只眼脉络膜新生血管行光动力疗法治疗,视力下降≥2行.术后1.5年发现视网膜马蹄形裂孔2只眼(0.2%);术后发现急性虹膜炎1只眼(0.1%),慢性虹膜炎伴轻度瞳孔移位、眼压升高1只眼(0.1%);单纯性虹膜萎缩,瞳孔移位2只眼(0.2%).结论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具有良好的中远期稳定性及安全性.

  • 眼-皮肤黑色素细胞增多症二例

    作者:沈洁;戴元敏;李毓敏

    例1 男性,66岁,患者2009年10月因双眼一过性异物感,在外院检查意外发现眼部脉络膜肿块,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nce angiography,FFA)、眼部B超、眼眶MRI等检查后,考虑:“脉络膜血管瘤”,遂诊断为“左眼脉络膜血管瘤”,行多次激光光凝治疗,肿块大小无变化,一直定期随访.直至2011年3月复查眼眶MRI,提示:“病灶较2009年10月增大伴出血”,为进一步诊治,于2011年3月到我院就诊.患者否认系统病史和家族疾病史.体检:患者左侧前额,上、下眼睑区域皮肤均有蓝黑色素沉着(图1A).眼部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视力,双眼裸眼视力:右眼0.6,左眼0.8,佳矫正视力均为1.0.右眼未

  • 丘脑病变致顶盖前区综合征一例

    作者:傅涛;黄淑娟;颜榕;田国红;张晓君

    患者,男性,31岁,因“突发双眼复视2周”来诊.2周前患者晨起后发现双眼复视,无眩晕、无头痛及明显肢体麻木无力.发病前4周有感冒史.体检:神志清楚,语言流利.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 mm,光反应灵敏.眼位:原在位正位,眼球运动:双眼上转明显受限,下转轻度受限(图1),但垂直眼前庭反射(VOR)保存;辐辏痉挛;其余各方向眼球运动未见异常.双侧上睑退缩,上睑缘位于上方角膜缘上0.5 mm.右侧鼻唇沟略浅,伸舌偏右,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四肢腱反射对称,病理征阴性,双侧感觉检查对称,共济运动未见异常.发病5d时颅脑磁共振(MRI)显示左丘脑长T1长T2信号(图2A),增强未见明显强化,DWI高信号.

  • 眼球重度挫裂伤后巨大视网膜皱襞一例

    作者:方伟;许叶圣;翟晶;李毓敏

    眼外伤是目前主要致肓眼病之一,其中钝挫伤在眼外伤中所占比例高,为46.3%~51.0%不等[1-4],钝挫伤导致患者前房和玻璃体腔积血常见,分别为23.1%和15.6%;而重度眼挫裂伤后合并视网膜皱襞形成较为罕见.我院于2009年11月收治1例眼球重度挫裂伤后巨大视网膜皱襞患者,现将其临床表现、眼底改变(图1)及治疗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 多潜能干细胞在视网膜变性疾病中的研究现状

    作者:朱佳丽;郑钦象;李文生

    视网膜变性疾病是一组由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变性、凋亡所致的严重致盲性眼病,至今仍无彻底的根治方法.多潜能干细胞是一种通过将体细胞重编程为类似胚胎干细胞的多潜能细胞,具有无限增殖、多向分化潜能和记忆能力等特点.目前有不少研究者将多潜能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视网膜细胞,并应用于视网膜疾病的细胞移植治疗、发病机制研究及药物毒性评价等方面,这将为视网膜变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 微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新进展

    作者:韩钰;王军

    近年来出现的微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是在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基础上衍进而来的术式.根据使用的灌注-抽吸系统是否分离,可主要分为双手超声乳化手术、同轴超声乳化手术.由于手术创伤小、术后手术源性散光小以及视力恢复快等优势,逐渐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配合冷超声技术、超小切口人工晶状体的研制成功,白内障手术质量又得到了提高.本文就支持微小切口手术的冷超声技术、以及两种微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各自的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 关注白内障手术中的虹膜松弛综合征

    作者:姚克

    虹膜松弛综合征(IFIS)是白内障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近年来国际眼科界在对全身应用α1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坦洛新等发生IFIS危险因素和处理对策的研究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国内眼科界对于IFIS的关注程度与国外同仁相比尚存较大差距,缺乏对IFIS的明确诊断和处理对策,影响白内障手术的成功率.建议充分关注发生IFIS的危险因素,对可能发生IFIS的高危患者,在术前和术中能有充足的准备和应对措施.

  • 瞳孔残膜

    作者:王怀洲

    患者女性,9岁.因自幼双眼视物模糊,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就诊.无其他疾病史.眼部检查:视力双眼均为0.2;双眼角膜透明,前房中深,瞳孔直径约3 ~4 mm,对光反应存在,瞳孔区可见残膜,遮挡瞳孔中央(精粹图片1),晶状体透明;双眼视乳头边界清,血管走行好,黄斑区结构清晰.临床诊断:双眼瞳孔残膜;双眼弱视.

  • 先天性视乳头动脉襻合并视网膜前出血

    作者:李娟娟;黎铧;张书林

    患者男性,36岁.因右眼前黑影飘动1周,于2011年8月1日来云南省红十字会医院眼科就诊.眼科检查:视力右眼为0.8,左眼为1.0;双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深度正常,瞳孔圆,对光反应正常;右眼眼底情况见精粹图片1.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情况见精粹图片2.诊断:右眼先天性视乳头动脉襻合并视网膜前出血.

  • 回旋状脉络膜萎缩

    作者:武炳慧;王雨生;李曼红;苏晓娜;孙董洁

    患者女性,55岁.因双眼视物不清伴夜盲17年,出现视物变形半年,于2010年3月11日来西京医院眼科就诊.否认家族病史.眼部检查:视力右眼为0.1(矫正视力为0.5),左眼为0.05(矫正视力为0.1);双眼角膜透明,瞳孔圆,对光反应正常;晶状体轻度混浊;双眼底情况见精粹图片1.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情况见精粹图片2.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示视网膜中心凹厚度变薄,色素上皮层-脉络膜血管层厚度增加,可见多处萎缩斑.视野检查示双眼周边视野严重受损,仅残存中心视野.诊断:双眼回旋状脉络膜萎缩.

  • 微小切口是否为白内障手术的趋势

    作者:申屠形超;苗琦;姚克

    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是白内障手术的主流术式.近年来,随着超声乳化技术的发展和手术技巧的完善,微小切口超声乳化术逐渐成为眼科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其作为一项新兴的手术方式在临床上也存在着诸多争议,关于其高效性和安全性的问题一直是争论的焦点.那么,微小切口会是白内障手术发展的趋势吗?本文从微小切口超声乳化术的发展历史、特点、手术效果等方面入手,通过比较国内外临床和实验室的研究资料,阐明微小切口具有高效、安全、经济的特点,必将成为未来白内障手术发展的新趋势.

  • 自制拉钩囊袋固定下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晶状体半脱位

    作者:石磊;温跃春;顾永昊;顾起宏;柯根杰

    晶体半脱位在临床上较常见,半脱位状态下的品状体超声乳化手术往往在术中即出现品状体悬韧带断裂范围扩大,如处理不当会导致晶体脱入玻璃体腔等严重并发症[1].我们采用在手术中以自制虹膜拉钩固定品状体囊袋,再行超声乳化手术并植入人工晶状体( introcular lens,IOL),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 白内障术后视觉质量的综合评估

    作者:汤欣;宋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白内障手术技术与设备以及人工晶状体( intraocular lens,IOL)设计与制造技术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白内障摘除与IOL植入手术不仅仅是让患者看得见,更要让白内障患者手术后获得更佳的视觉质量.在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白内障摘除手术已不再是传统观念的复明性手术,它已逐步向屈光性手术转变.

  • 荣获2010和2011年中华医学科技奖的眼科项目介绍

    作者:中华眼科杂志编辑部;黄翊彬

    中华医学科技奖由中华医学会设立,是面向全国医药卫生行业的科学技术奖.该奖授予在医学领域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和集体,并择优向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推荐.荣获2010和2011年中华医学科技奖的眼科研究项目共7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

中华眼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6 05
1989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