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Journal of Chinese Practical Diagnosis and Therapy 중화실용진단여치료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
  • 影响因子: 1.27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4-3474
  • 国内刊号: 41-140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6-161
  • 曾用名: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河南诊断与治疗杂志;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内)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马保根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参附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素芳;常万里;张玉芳;王建正;韩太山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配合化疗与单纯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对免疲功能的影响.方法:59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应用吉西他滨+卡铂方案化疗同时加用参附注射液60mL,1次/d,连用10 d.B组单用吉西他滨+卡铂化疗,均3周为1疗程,治疗≥2周期.比较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生活质量评分.结果:A组有效率54.8%,B组42.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临床受益率高于B组(P<0.05);A组血液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发生率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均低于B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配合吉西他滨+卡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降低化疗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彩响及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临产孕妇凝血4项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李海侠;单杰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凝血4项(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使用德国AMELUNG AMAX 200 plus型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320例临产孕妇(观察组)与225例正常非妊娠妇女(对照组)的凝血4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低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孕妇分娩前检测凝血4项指标对预防血栓形成、产妇异常出血等产科意外有重要意义.

  • 唇腭裂患儿术前听力学检测结果的分析

    作者:柳荫

    目的:探讨唇腭裂患儿听力损失以及中耳功能障碍的发病情况.方法:对42例(84耳)先天性唇腭裂术前患儿进行听性脑干反应测听及声导抗测试并与正常儿童比较.结果:唇裂组1耳(5.56%)、腭裂组36耳(75.00%)和唇腭裂组12耳(66.67%)为B型、C型导抗图.听性脑干反应测听唇裂患儿听力异常为2耳,占11.11%;腭裂患儿听力异常为41耳,占85.41%;唇腭裂患儿听力异常为16耳,占88.89%.结论:传导性听力损失以及中耳功能障碍在腭裂、唇腭裂患儿群体中有高发病率,唇裂对听力影响较小.

  • 鼻唇沟瓣在口腔颌面部组织器官缺损重建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现军

    目的:观察鼻唇沟瓣在口腔颌面部组织器官缺损重建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鼻唇沟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器官缺损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患者术后鼻唇沟瓣全部存活,随访6个月~2年患者进食、吞咽、语言等功能接近正常,术区无明显瘢痕增生,面部器官无牵拉变形.结论:鼻唇沟瓣适宜口腔颌面部组织器官缺损的修复重建,操作简单,值得推广应用.

  • 腹部术后不同氮量胃肠外营养支持的胰岛素抵抗及氮平衡的研究

    作者:卢亚敏;边艳珠;魏强;刘光霞

    目的:探讨不同氮量胃肠外营养支持的腹部术后胰岛素抵抗及氮平衡影响,以及胰岛素抵抗与氮平衡的关系.方法:择期腹部手术患者3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1~7 d分别给予氮量为0.2 g/(kg·d)及0.1 g/(kg·d),热量均30为kcal/(kg·d),脂肪与葡萄糖供热比为4:6的胃肠外营养支持.分别于术后1,3,5,7,11 d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测血糖、胰岛素,依据胰岛素敏感指数推测患者胰岛素抵抗程度.收集所有患者术后1~7 d的24 h尿液,测定尿总氮,计算氮平衡.结果:2组患者术后3 d胰岛素敏感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尿总氮比较,术后1~4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术后负氮平衡逐日改善,至术后第5 d获得正氮平衡,对照组术后持续负氮平衡,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手术后机体存在胰岛素抵抗,不同氮量的胃肠外营养支持对氮平衡影响不同,适当的营养底物供给可促使机体早日达到正氮平衡.胰岛素抵抗与氮平衡间互相影响,胰岛素抵抗程度重,则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加重负氮平衡.

  • 局灶性腹腔脏器周围炎急腹症的CT诊断价值

    作者:丁长青;丁爱兰

    目的:探讨局灶性腹腔脏器周围炎急腹症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或临床随访证实的有局灶性腹腔脏器周围炎的急腹症患者CT影像资料.结果:CT显示靶器官周围腹膜或脂肪间隙局限性增厚,密度增高,主要以絮状增厚、网状增厚、条索状增厚及结节状或饼状增厚为主.增厚处边缘模糊,增强后有强化.常规腹窗仅3例显示脏器周围密度稍高,宽窗宽及窄窗位均能很好显示上述征象.除1例胆漏外其余24例均对原发病作出了诊断.结论:病灶处薄层CT扫描及合适的CT窗宽及窗位技术可显示腹腔脏器局灶性周围炎,对急腹症的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 消化性溃疡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胃镜下治疗临床分析

    作者:孙普增;杨巧凤;侯传强;任秀梅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09例经胃镜下治疗的消化性溃疡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消化性溃疡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本组309例资料中治愈293例,治愈率为94.82%.未愈16例中,7例好转但未达到治愈标准,6例转外科治疗,3例转外院治疗.结论:胃镜下治疗是治疗消化性溃疡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简便、有效、费用低廉的首选方法,对再出血者可重复治疗.

  • 经阴道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比分析

    作者:曲利霞;权丽丽

    目的:比较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子宫肌瘤患者193例,分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组(腹腔镜组)101例,经阴道子宫肌瘤别除术组(阴式组)92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剔除肌瘤个数、大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情况.结果:2组肌瘤大小、剔除数目、术后病率、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92.0±13.2)min>阴式组(53.0±16.7)min(P<0.01);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146.0±81.0)mL>阴式组(76.0±35.0)mL,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的优点,适用于肌壁间或较深部位子宫肌瘤剔除.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创伤小,术后粘连少,适用于浆膜下、肌瘤数目少子宫肌瘤剔除.

  • 育龄及绝经后妇女胸痛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对比分析

    作者:张文祥;高传玉;王子超;李牧蔚;刘煜昊;郝毅

    目的:分析育龄及绝经后妇女胸痛患者冠状动脉特点及绝经的关系.方法:230例因胸痛、胸闷就诊临床疑诊为冠心病的育龄及绝经后妇女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育龄妇女疑为冠心痛的胸痛患者,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35.0%)较低,而绝经后妇女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明显增加(79.3%,P<0.01).(2)育龄妇女疑诊冠心病患者如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家族史对冠心病的诊断预测价值有一定意义.(3)无创检查中常规心电图阳性97例(准确性52.6%),活动平板心电图阳性49例(准确性59.7%),超声心动图异常57例(准确性54.1%),诊断育龄妇女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存在明显局限性.结论;育龄妇士冠心痛发病率较低,若患病以单支病变为主,左前支架是易累及血管,复杂病变少见.存在高血压、糖尿痛、高脂血症、冠心痛家族史的育龄妇女胸痛患者无论无创检查是否发现异常,均应尽早行冠状动脉造影以明确诊断.

  • 急性子宫内翻2例报道

    作者:林青

    1 临床资料例1,25岁,妊娠40周,第1胎,头位,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因不规律宫缩入院.入院时检查,血压160/100 mm Hg(1mm Hg=0.133 kPa),心率74次/min,血红蛋白100 g/L,胎心正常.入院后给予硫酸镁静脉滴注,冬眠三号2 mL肌肉注射;次日下午临产,17 h后因宫缩差,产程进展延缓,予以催产素静脉滴注加强宫缩.2 h后宫口开全,血压200/130 mm Hg,行胎吸助产术,同时腹部协助加压,娩出一活婴.

    关键词: 子宫内翻 分娩
  • 早产胎膜早破238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艳萍;张凡勇

    目的:探讨早产胎膜早破的发病因素、分娩方式、妊娠结局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38例早产胎膜早破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产胎膜早破的发病因素依次为多次妊娠史、阴道炎、原因不明、胎位异常、双胎或多胎妊娠等;不同孕周的早产胎膜早破母体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结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潜伏期的早产胎膜早破母体结局和新生儿结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潜伏期延长,母体产褥病的发生率增加,导致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亦相应增加.结论:对孕周28~33+6周的孕妇,应积极保胎治疗,延长孕周,减少早产儿并发症,降低围产儿病死率,分娩方式尽可能选择剖宫产;孕周34~36<'+6>周的孕妇可顺其自然,必要时引产,无明确剖宫产指征应选择阴道试产.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手术取栓与药物溶栓治疗的对比分析

    作者:张新;刘涛;赵守业

    目的: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手术取栓和药物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对4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8例采用Fogarty导管取栓,24例采用药物溶栓治疗.结果:36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率为85.7%,随访时间7~36个月,平均18个月;其中16例为手术取栓,20例为药物溶栓,取栓组8例临床症状消失,占50.0%,高于溶栓组3例(1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取栓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的发生率.

  • 改良Blalock-Taussig分流术治疗法洛四联症25例

    作者:陈忠建;翟渡;王鹏高;和东阳;董向阳;杨房

    目的:探讨改良Blalock-Taussig分流术治疗法洛四联症的优点.方法:行改良Blalock-Taussig术治疗法洛四联症患儿25例,术后随访3~15个月,观察疗效.结果:随访3~15个月,术后出现肺不张1例;胸腔积液2例;人工血管栓塞1例,于术后1个月再行对侧改良Blalock-Taussig术;人工血管狭窄3例;余21例人工血管通畅,患儿血氧饱和度由术前70%~83%上升到8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5个月行2期根治术15例,因心力衰竭死亡1例,14例疗效满意.结论:改良Blalock-Taussig分流术可以改善法洛四联症患儿缺氧情况,促进肺动脉发育,为2期手术提供机会,降低病死率.

  • 3种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比较

    作者:呼兵;杨运芳;阮翊;王勇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传统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及腹腔镜疝修补术3种手术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95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应用3种手术方法治疗,对其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95例腹股沟疝手术治疗顺利,腹腔镜疝修补术无中转手术.随访1年无张力疝修补术组及腹腔镜疝修补术组无复发,传统疝修补术组2例复发.腹腔镜疝修补术组术后疼痛、尿潴留发生率、牵扯感,平均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低于另2组(P<0.05).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术优于其他2种疝修补术.

  • 排粪造影对出口梗阻性便秘诊断及术后疗效评价

    作者:郭玉斌;陶克波;张秀峰;张林祥;吕冀;吕其安

    目的:探讨排粪造影在出口梗阻性便秘的诊断与疗效评判中的价值.方法:对42例便秘患者行治疗前后排粪造影检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排粪造影诊断直肠前突+直肠黏膜内脱垂+盆底下降综合征12例,直肠前突+直肠黏膜内脱垂10例,直肠黏膜内脱垂+盆底下降综合征11例,直肠前突9例.治疗后6个月行排粪造影显示,37例正常,有效率88.1%.12个月后行排粪造影检查显示30例正常,有效率为71.4%.结论:排粪造影能更准确地诊断出口梗阻性便秘,鉴别功能性梗阻,直观地反映疗效,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

  • 胃蛋白酶原亚群测定对胃癌早期诊断预测的研究

    作者:雷勇

    目的:研究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含量变化与胃癌发生及复发的关系,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作为胃癌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及胃溃疡糜烂患者胃蛋白酶原Ⅰ,Ⅱ的含量及其比值的变化.结果:与非萎缩性胃炎组相比,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组血清胃蛋白酶原Ⅰ水平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溃疡糜烂组胃蛋白酶原Ⅰ水平高于非萎缩性胃炎组,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蛋白酶原Ⅱ水平在4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萎缩性胃炎组和胃癌组胃蛋白酶原Ⅰ,Ⅱ比值与非萎缩性胃炎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组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Ⅰ与Ⅱ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萎缩性胃炎组和胃溃疡组相比,萎缩性胃炎组和胃癌组胃蛋白酶原Ⅰ<70μg/L和比值<3患者出现概率增高(P>0.05).结论:胃蛋白酶原Ⅰ,Ⅱ值及比值下降与胃癌发生及复发密切相关,对胃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P-选择素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的影响

    作者:李锦祥;黄晓红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缬沙坦治疗前、后血清P-选择素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浓度水平的变化,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提供新的实验依据和临床思路.方法: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例与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用ELISA法分别检测其血清P-选择素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水平.4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8周的药物治疗,并观察对上述指标及血压的影响.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患者血清P-选择素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浓度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8周后,高血压患者血清中P-选择素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浓度均较前下降(P<0.05).(3)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P-选择素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443,P=0.007(双侧),呈正相关;收缩压、舒张压与血清P-选择素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浓度之间均无线性相关.结论:(1)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P-选择素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浓度水平显著增高,二者呈正相关,提示可能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2)缬沙坦可降低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P-选择素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这可能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药物抗动脉粥样硬化新的机制.

  • 金属蛋白酶-2/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比值与肝细胞癌侵袭力的关系研究

    作者:赵跃武;刘正国;党伟一;郝远瑞

    目的:探讨金属蛋白酶-2/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非活化金属蛋白酶-2前酶/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比值与肝细胞癌侵袭力的关系.方法: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酶谱和反向酶谱分析技术对32例肝细胞癌组织中金属蛋白酶-2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含量及非活化的金属蛋白酶-2前酶/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金属蛋白酶-2/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比值进行检测并对比分析.结果: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的分子量为18 000;癌旁组织中非活化金属蛋白酶-2的前酶/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0.94),金属蛋白酶-2/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0.42)均<1.0;肝细胞肝癌组织中非活化金属蛋白酶-2前酶/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1.70),金属蛋白酶-2/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1.64)均>1.0;转移组的2项比值也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1).结论:非活化金属蛋白酶-2前酶/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金属蛋白酶-2/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的异常变化可能是评价肝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有力指标.

  •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激活素A、C反应蛋白、白介素-6水平及其意义

    作者:李东霞;张江蓉;潘志红

    目的:检测不同冠心病患者血清激活素A水平,观察其与冠心病危险程度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9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痛患者分为稳定心绞痛组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42例),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激活素A、C反应蛋白、白介素-6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稳定心绞痛组血清激活素A浓度分别为(657.48±193.67)pg/mL,(423.75±169.36)pg/mL,较对照组(127.94±61.73)pg/mL升高(P<0.05).且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高于稳定心绞痛组(P<0.05).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稳定心绞痛组C反应蛋白、白介素-6浓度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亦高于稳定心绞痛组(P<0.05).结论:与2种重要的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6相似,冠心病患者血清中激活素A水平增高,且冠状动脉斑块越不稳定其增高水平越明显.激活素A可能通过调节斑块的炎症反应,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有望成为冠心病斑块稳定性的良好预测指标之一.

  • 脑脊液持续引流治疗颅内感染的临床研究

    作者:柴昌

    目的:探讨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治疗方法,以提高疗效及预后.方法:117例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全身应用抗生素基础上分别行间断腰椎穿刺注射药物(注药组)或腰椎穿刺脑脊液持续引流(引流组)治疗,比较2种方法治疗效果.结果:引流组在感染控制平均时间、临床症状改善平均时间、疗效等方面优于注药组(P<0.05).结论:腰椎穿刺脑脊液持续引流可加快脑脊液循环更新,缓解脑膜刺激征,是治疗颅内感染的一种安全、简便易行、迅速有效的方法.

  • 临床分离细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魏东;芮勇宇;周洪波;耿穗娜;王前;裘宇容

    目的:了解本院临床分离细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谱,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大多数分离细菌的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利用BD Phoenix仪,少数利用手工鉴定和Kirby-Bauer法.数据分析用WHONET5.4软件.结果:共分离出3 094株细菌,前3住为铜绿假单胞菌(11.2%)、大肠埃希菌(11.1%)和金黄色葡萄球菌(8.4%).肠杆菌科耐药率<10%的为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非发酵菌耐药率<10%的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为47.5%和55.6%.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率100%.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甲氧西林耐药率为52.1%和74.8%.结论:本院细菌耐药率居高不下,应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以降低耐药率.

  • 原发性输尿管癌淋巴转移情况及预后分析

    作者:张祥生;叶章群;闫天中;李启忠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原发性输尿管癌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并对其预后进行分析.方法:对44例原发性输尿管癌患者的肿瘤及淋巴结标本进行病理学分析,对照输尿管肿瘤的位置,并对患者的预后进行随访.结果:44例原发性输尿管癌,16例发现有淋巴结转移癌,转移率为36.4%;其中输尿管上段癌23例,淋巴结转移癌5例,转移率为22.0%;输尿管下段癌21例,淋巴结转移癌11例,转移率52.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10年,死亡9例(20.5%),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16例(36.4%),肿瘤进展率为56.8%;其中输尿管上段癌进展9例,肿瘤进展率36.0%,输尿管下段癌进展16例,肿瘤进展率64.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生膀胱癌12例,发生率27.3%,其中输尿管上段癌术后出现5例,发生率41.7%,输尿管下段癌术后出现7例,发生率58.3%,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输尿管癌淋巴结转移率较高.输尿管下段癌更易发生淋巴转移,预后也较输尿管上段癌差.

  • 红细胞计数与平均红细胞体积比值在地中海贫血筛查诊断的价值

    作者:邹汉良;梁汉彰;赵毅;张松;罗史科;候家兴;祝玲玲

    目的:探讨红细胞计数与平均红细胞体积比值在地中海贫血初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2例地中海贫血患者和41例缺血性贫血患者及1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细胞进行分析测定,比较其红细胞计数与平均红细胞体积比值,并对结果作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地中海贫血组红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缺铁性贫血组红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P<0.05);地中海贫血组红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体积比值高于对照组和缺铁性贫血组(P<0.05).以红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体积比值>5.9作为筛查指标其灵敏度为95.1%,特异度为92.0%.结论:红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体积比值是筛查地中海贫血的可靠指标,具有特异性、敏感性较高,方便、直观的特点.

  • 脂多糖对增生性瘢痕患者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及胶原酶信使核糖核酸表达的调控及意义

    作者:李凤玉;贾国红;张海;石军

    目的:研究细菌脂多糖对增生性瘢痕患者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及胶原酶信使核糖核酸表达的影响,了解细菌脂多糖在增生性瘢痕形成中的生物学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增生性瘢痕患者瘢痕组织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应用不同浓度(0.005~1.0μg/mL)的大肠杆菌细菌脂多糖(E.coli055:B5)对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进行刺激,并对刺激后细胞传代至表型稳定(第8代),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细菌脂多糖对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及胶原酶信使核糖核酸表达的调控作用,观察剂量-效应关系.分别以同个体相同代数的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和未经细菌脂多糖刺激的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做对照.结果:细菌脂多糖刺激浓度0.005~0.5 μg/mL范围内促进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信使核糖核酸表达,抑制胶原酶信使核糖核酸表达(P<0.01),均在0.1μg/mL浓度点作用达高峰;当细菌脂多糖刺激浓度到达1.0 μg/mL时,抑制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信使核糖核酸表达,促进胶原酶信使核糖核酸表达,且均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P<0.01);当浓度为0.1μg/mL时,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信使核糖核酸和胶原酶信使核糖核酸表达量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细菌脂多糖促进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信使核糖核酸表达,抑制胶原酶信使核糖核酸表达,提示细菌脂多糖可能是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原始诱导因素之一.

  •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相关分析

    作者:周军荣;卢喜烈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患者156例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检查,比较2种方法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检出率.结果:符合动态心电图24h心肌缺血发作要求者156例,其中有症状心肌缺血45例,占28.85%(45/156),无症状心肌缺血111例,占71.15%(111/156).符合常规心电图心肌缺血发作要求者76例,占48.72%(76/156),其中有症状心肌缺血42例,占26.92%(42/156),无症状心肌缺血34例,占21.80%(34/156).2种检查方法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症状心肌缺血冠心病患者常见,动态心电图可提高心肌缺血,尤其是无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

  • 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姜正华;桑慧颖;朱慕云;朱湘平;葛辉;丁平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测定60例肺癌患者(肺癌组)及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肺癌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肺癌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与病理类型、肿瘤大小、TNM分期之间无明显关系.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与生存期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肺癌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抗凝治疗对控制肺癌患者病情的发展及预后可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肝癌患者血清锌指蛋白和p53高表达的临床意义

    作者:胡娟;王启军

    目的:检测肝癌患者血清中锌指蛋白含量及血浆中p53基因突变性,研究与疾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PCR扩增p53基因外显子5-8,并对其突变和缺失进行分析;采用SEREX技术获取人类锌指蛋白,经间接ELISA方法,分析肝癌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结合患者有无肝组织以外转移对比分析.结果:肝癌组血清中产生的抗锌指蛋白抗体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1例肝癌患者17例显示血浆p53基因突变;有转移病灶患者22例的突变率高于无转移病灶者19例.结论:锌指蛋白的高表达提示其参与了肝癌的发生过程,而血浆p53基因突变与肝癌的发生、疾病的轻重及病灶转移有相关性,突变概率在临床鉴别诊断和治疗顸后中有参考价值.

  • 冠状动脉介入术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作者:宋昆鹏;高传玉;李牧蔚;齐大屯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术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96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合并冠心病组和冠状动脉正常组,分别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后<24 h静脉采血,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并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后变化作相关分析.结果:合并冠心病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P<0.05);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增高(P<0.05);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冠状动脉完全重建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下降(P<0.05),冠状动脉部分重建者高于术前(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明显升高.监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对预测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严重程度有一定意义.

  • 羊水过少的监测与围生儿预后的相关研究

    作者:蓝柳冰;李利平;侯涛;余艳;洪平香

    目的:探讨羊水过少对围生儿预后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B超检测羊水指数、无应激试验、胎动计数及临床胎心监护等手段对322例羊水过少孕妇(观察组)的羊水进行监测,并与同期310例羊水正常孕妇(对照组)在妊娠并发症、分娩方式、新生儿情况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对监测结果与确诊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羊水过少严重影响围生儿预后,观察组羊水污染、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围生儿病死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超测定与分娩时羊水量结果相符率达95.7%.无应激试验正常者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围生儿病死率均低于无应激试验异常者(P<0.01).观察组剖宫产分娩282例,胎儿窘迫19例,新生儿窒息3例,羊水胎粪污染11例;经阴道分娩40例,均发生胎儿窘迫、羊水胎粪污染,新生儿窒息38例,2种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羊水过少不是剖宫产的绝对手术指征,羊水过少确诊后要联合电子胎心监护,了解胎儿宫内缺氧状况,结合有无高危因素及宫颈条件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

  • 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价值的研究

    作者:郭新红;哈力达·亚森;马艳;刘洋;陈瑢;迪力娜孜·阿布来提;段显琳;张雪

    目的: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抗血小板特异性抗体与血小板相关抗体,评价其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PAIgA,PAIgM;用改良单克隆抗体特异性俘获血小板抗原技术检测抗血小板膜糖蛋白(GP Ⅱb/Ⅲa,GP Ⅰb/Ⅸ)特异性自身抗体.结果:血小板相关抗体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组敏感度为80%,在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组为63.3%.改良单克隆抗体特异性俘获血小板抗原法检测抗GPⅡb/Ⅲa和GP Ⅰb/Ⅸ抗体,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组中的敏感度分别为53.3%和30%;在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组中除1例GP Ⅰb/Ⅸ阳性外,其余均为阴性;2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相关抗体敏感度较高,但特异度较低;抗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敏感度虽较低,但特异性较高,可鉴别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可作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特异性诊断指标.

  • 外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影像学诊断

    作者:张小占;史大鹏;李仲菊;马发鹏

    目的:探讨外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外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的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CT、MRI影像学资料.结果:6例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行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检查6例,CT检查4例,显示不规则溶骨性破坏,其中2例可见片状高密度,骨膜反应;行MRI检查4例,T<,1>WI呈不均匀等信号(与肌肉信号比),T<,2>WI呈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与肌肉信号比),其中2例可见显著高信号,2例MRI增强呈不均匀明显强化;6例中4例显示巨大软组织肿块.10例软组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行MRI检查10例,T<,1>WI呈等信号,其中4例可见低信号,2例可见高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其中4例可见低信号及显著高信号,8例MRI增强呈不均匀明显强化;行CT检查2例,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检查1例,显示骨皮质侵蚀破坏.结论:影像学对外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诊断有重要价值.

  • 静脉性脑梗死MRI影像表现

    作者:王凤月;连建敏;李永丽;史大鹏

    目的:探讨静脉性脑梗死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临床及典型影像学表现确诊的静脉性脑梗死患者MRI影像表现,总结其MRI影像特点.结果:MRI显示病灶位于大脑半球皮质及皮质下8例,病变呈不规则片状长T1、长T2信号,边界不清;双侧丘脑、基底节病变5例,呈对称性长T1、长T2信号,边界清楚;Flair相为高信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表现为高信号5例,混杂信号8例,其中12例可见脑静脉窦信号异常.静脉血管成像磁共振显示脑内1条或多条静脉窦信号缺失,其中横窦-乙状窦受累5例,上矢状窦受累3例,横窦-乙状窦和上矢状窦同时受累3例,横窦-直窦及大脑大静脉受累2例.结论:静脉性脑梗死有其明显MRI影像特征,MRI和静脉血管成像磁共振检查相结合有助于该病的准确诊断.

  • 陈旧性跟腱断裂手术治疗

    作者:田平

    目的:探讨陈旧性跟腱断裂手术治疗及手术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临床资料,采用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本组29例得到随访,随访18~32个月,平均26个月,疗效优12例(41.4%),良11例(37.9%),差6例(20.7%),优良率79.3%;术后浅表感染和皮肤坏死4例(13.8%),深部感染3例(10.3%).结论: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方式根据断端缺损范围而定;切口延迟愈合、感染、清创后跟腱缺损是术后常见并发症.

  •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提高肺癌诊断的价值

    作者:江红;李佩章;雷考宁;刘志民

    目的:评价血清细胞角蛋白21-1片段、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癌胚抗原和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联合检测提高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细胞角蛋白21-1片段、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癌胚抗原水平,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水平.比较肺癌组、肺良性疾病组、正常对照组血清细胞角蛋白21-1片段、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癌胚抗原、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水平.结果:肺癌组血清细胞角蛋白21-1片段、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癌胚抗原、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及肺良性疾病组(P<0.05);血清细胞角蛋白21-1片段、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癌胚抗原、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诊断肺癌的敏感性分别为73.6%,40.0%,76.0%,64.0%;4项联合检测诊断肺癌的敏感性为87.2%;细胞角蛋白21-1片段在鳞癌的阳性率高为87.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小细胞癌阳性率高为76.9%;癌胚抗原在腺癌的阳性率高为86.0%;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在其他类型肺癌阳性率高为81.3%.结论:联合检测血清中细胞角蛋白21-1片段、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癌胚抗原、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可弥补单一指标的不足,提高肺癌的检出率,对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诊断

    作者:付立平;王艳莉

    目的: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的表现,提高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诊断准确率,降低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的CT影像资料.结果:平扫病灶呈等或稍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显示明显强化,灶中瘢痕不强化;门脉期病灶呈稍高或等密度,中央瘢痕强化不明显;延时期呈等、低密度.术前定位诊断准确率100%,定性诊断准确率67%.结论:CT能够显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血供特点,提高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率.

  •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在非肿瘤性大咯血中的应用

    作者:高文华;林明友;曾巨浪;胡振洲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对非肿瘤性大咯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非肿瘤性大咯血患者49例,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或肋间动脉造影,确认出血动脉,然后经导管送入明胶海绵及真丝线段栓塞.结果:49例患者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均成功,即刻止血40例,出血明显减少9例,总有效率100%.术后复发性咯血9例(18.4%).结论;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是治疗非肿瘤性大咯血安全、有效的方法.

  • 膝关节半月板放射状撕裂的MRI诊断

    作者:龚静山;陈蓟;刘特;朱进;饶梓彬;潘晓华;徐坚民

    目的:探讨膝关节半月板放射状撕裂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关节镜证实膝关节半月板放射状撕裂患者的MRI资料.结果:MRI检出三角截断征4例,裂隙征6例,裂隙行走征2例和鬼影征3例.除1例未检出上述3种征象外,10例检出≥1个征象.联合4种征象对膝关节半月板放射状撕裂检出率为91%.结论:MRI在膝关节半月板放射性撕裂的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制订有指导意义.

  • MRI诊断脊髓内结核瘤2例报道

    作者:向红;陆明;罗江平;凌佳龙;李刚

    目的:提高对脊髓内结核瘤的认识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经病理证实的脊髓内结核瘤患者的临床资料、MRI表现.结果:1例病变位于颈段脊髓,1例位于下胸段脊髓,MRI见脊髓增粗,病灶呈椭圆形,T<,1>WI稍低信号,T<,2>WI表现为典型的"靶征",钆喷替酸葡甲胺增强后呈环状强化,壁厚薄不均匀,边界清楚.结论:脊髓内结核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可得到准确诊断.

    关键词: 脊髓内结核瘤 MRI
  •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直肠指诊、经直肠超声在前列腺癌筛查中的价值

    作者:韩晋峰;王伟华;贾倩

    目的:评价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直肠指诊、经直肠超声在前列腺癌筛查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4例行前列腺活检的患者及146例经前列腺活检确诊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直肠指诊诊断前列腺癌阳性率为55.6%,敏感性为79.5%,特异性为66.4%;经直肠超声诊断前列腺癌阳性率为55.4%,敏感性为72.9%,特异性为74.2%;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诊断前列腺癌阳性率为33%,敏感性为91.8%,特异性为14.5%;三者皆异常的阳性率为83.4%,敏感性为82.9%.结论: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查诊断前列腺癌敏感性优于直肠指诊、经直肠超声,但是其特异性很低.三者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阳性率),减少不必要的活检穿刺.

  • 高频彩色超声、钼靶X线对乳腺肿瘤诊断价值的比较

    作者:张玮;刘碧华

    目的:评价高频彩色超声、钼靶X线2种检查方法诊断乳腺肿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同时行高频彩色超声、钼靶X线检查乳腺肿瘤患者320例临床资料,并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结果:高频彩色超声诊断乳腺肿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9.18%,96.10%,98.44%;钼靶X线诊断乳腺肿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7.07%,88.89%,95.00%,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彩色超声诊断乳腺囊肿准确率100%.结论:2种检查方法各有优劣,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佳检查模式,提高诊断准确率.

  • 子宫内膜病变的超声诊断

    作者:李雪儿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病变的超声声像图特征,研究子宫内膜病变的超声改变,提高超声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66例超声检出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声像图特征,结合病理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超声对子宫内膜病变诊断符合率为91.6%,其中子宫内膜息内符合率91.4%,子宫内膜增生过长93.5%,子宫内膜癌84.2%,黏膜下肌瘤92.6%.结论:子宫内膜病变声像图各具特征,超声检查能较准确判断子宫内膜病变类型,测量子宫内膜厚度,观察内膜形态、回声特点及内膜与肌层间的关系;结合病理综合分析,能进一步提高子宫内膜病变准确诊断率.

  •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液体培养法检测解脲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东明;周晖登;欧珊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液体培养法检测解脲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液体培养法检测生殖道感染患者216例,无临床症状体检者84例解脲支原体,及确诊解脲支原体感染患者治疗后解脲支原体,比较2种方法检测阳性率.结果:治疗前、后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阳性检出率均高于液体培养法(P<0.01),但治疗后拷贝数明显下降.结论:临床应根据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及液体培养结果,结合临床综合判断,避免液体培养法的低灵敏度造成漏诊,延误治疗或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的高灵敏度造成误诊.

  • 老年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及MRI表现

    作者:唐勇;布桂林;曹林德;林薇;彭湘晖

    目的:探讨老年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及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或抗结核治疗随访证实的老年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累及44个推体,病变位于椎体上、下缘的前方23个,侧方外1/3带16个,累及全椎体5个.椎体变扁或楔形样改变17个,其中水平压缩骨折5个.椎间盘破坏23个,其中椎间隙消失5个,椎间隙狭窄18个.椎旁脓肿15例28个,椎管狭窄13例.结论:老年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但需要与转移瘤及化脓性脊椎炎相鉴别.

  • 鼻内镜下咽扁桃体与鼻咽癌的鉴别

    作者:刘巨波;刘丽亚;鲁翔;冯志坚;李献华;洪奕纯

    1 临床资料例1,男,28岁,因左颈部肿块8个月就诊.鼻内镜检查发现双侧后鼻孔被类似于肥大的咽扁桃体样组织阻塞,仅下方留有少许空隙(见图1a).左上颈扪及3 cm×3 cm×3 cm大小淋巴结,质中等,可活动.初步诊断为"1.咽扁桃体肥大.2.颈淋巴结炎".取鼻咽部肿块活检病理诊断为非角化低分化鳞癌.

  • 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并32P-胶体磷酸铬联合香菇多糖治疗肺癌性胸腔积液30例疗效观察

    作者:戴沛军;李立;王恒辉;冀雪娟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并32P-胶体磷酸铬联合香菇多糖治疗肺癌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肺癌性胸腔积液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置管和闭式引流胸液,分别给予胸腔内注入32P-胶体磷酸铬联合香菇多糖、单用香菇多糖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提高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并32P-胶体磷酸铬腔内介入联合香菇多糖腔内灌注治疗,优于中心静脉导管闲式引流并单用香菇多糖胸腔内灌注治疗.

  •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相关溃疡64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佩;常越

    目的:分析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相关溃疡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相关溃疡患者64例(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未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消化性溃疡患者(对照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年龄构成、心、脑血管病史、消化道症状、溃疡发生部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相关溃疡>60岁老人多见,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常以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为首要症状;且胃溃疡发生率高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多位于胃窦部大弯侧.

  • 美托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耀民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21例)行常规治疗,治疗组(2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并逐步加大剂量至靶剂量,疗程均为24周.疗程结束时观察2组疗效及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变化.结果:治疗24周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明显缩小,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美托洛尔治疗,能够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 全身麻醉术后自控镇痛患者用盐酸阿扎司琼预防恶心、呕吐的效应

    作者:陈冰

    目的:观察盐酸阿扎司琼氯化钠注射液对全身麻醉术后自控镇痛患者恶心、呕吐的预防作用.方法:180例全身麻醉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Ⅰ,Ⅱ,Ⅲ3组,每组60例,患者清醒拔除气管导管离开手术室前将自控镇痛泵连接于静脉,并静脉注射泵内液4mL作为负荷量,开泵持续给药.Ⅰ组镇痛泵内药液配方为盐酸阿扎司琼氧化钠注射液10 mg+1%盐酸曲马多1 000 mg,Ⅱ组为氟哌利多5 mg+1%盐酸曲马多1 000 mg,Ⅲ组为1%盐酸曲马多1 000 mg.分别于术后2,12,24,48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定镇痛效果.按WHO的规定标准,对术后48 h恶心、呕吐程度及频率进行评定,同时观察尿潴留、瘙痒、嗜睡、呼吸抑制、头痛、锥体外系症状等不良反应.结果:3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低于Ⅱ组,Ⅲ组(P<0.05);Ⅱ组嗜睡发生率高于Ⅰ和Ⅲ组(P<0.05).结论:盐酸阿扎司琼氯化钠注射液可有效预防术后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

  • 微量泵泵入罗哌卡因和舒芬太尼用于无痛分娩的临床观察

    作者:谢峥嵘

    目的:观察微量泵泵入罗哌卡因和舒芬太尼用于无痛分娩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安全的影响.方法:ASA Ⅰ~Ⅱ级,单胎足月妊娠,适合阴道分娩产妇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60例和对照组(B组)60例,A组在宫口开至2~3 cm时,经硬膜外注入0.12%罗哌卡因12mg+0.4μg/mL舒芬太尼10mL,控制平面,产妇诉疼痛时,用微量泵泵入混合药液,泵速6mL/h,至宫口开至8~9 cm时停药.B组未行无痛分娩.比较2组产妇血压、心率、新生儿Apgar评分、VAS评分、产程、宫缩情况、剖宫产率、催产素使用情况,并观察A组的不良反应.结果:A组镇痛30,60 min时血压、心率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镇痛后VAS评分降低,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第一产程时间、剖宫产率低于B组(P<0.05),宫缩持续、间隔时间,催产素使用情况,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量泵硬膜外泵入罗哌卡因和舒芬太尼用于无痛分娩效果确切,母婴安全,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一种新型的生物标记-内皮祖细胞

    作者:高玉芳;哈小琴

    内皮祖细胞是一类能增殖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不仅参与血管形成,而且在内皮修复及维持内皮组织自身平衡中起关键作用.生物标记是一种能够对正常生物过程、病理过程或者治疗反应进行评测的客观指标,可用于判断预后,展示疾病活动性并指导治疗.近几年研究表明循环中内皮祖细胞具有诊断疾病,评测疗效和判断预后的潜能.本文就内皮祖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其作为生物标记的意义进行综述.

  • 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指标评价

    作者:易省阳;谢会忠

    急性胰腺炎病情危重且病死率较高,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临床观察指标、实验宣指标、反应胰酶激活及胰腺损伤指标3个方面探讨急性胰腺炎早期预测,发现一些单因素指标,诸如胸腔积液、高龄、肥胖、降钙素原、白介素-6、羧肽酶原与羧肽酶活化肤等对急性胰腺炎有预测价值;降钙素原是有意义的一项指标,不仅能在早期反应病情轻重,诊断是否存在感染,还可对病情发展进行监测,且检测技术简单.然而对于急性胰腺炎,目前尚无一种指标能精确预测其严重程度和早期并发症的发生,大量研究仍将致力于寻找一种或几种能早期、准确、简便、廉价的诊断指标.

  • 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作者:李学;王泽帅;马建军;徐军

    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是一组包括多种共济失调亚型,具有高度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现已有公认的各种分类方法;各亚型的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以核苷酸多态重复有关的基因型为常见,多数是由于致病基因内存在CAG重复片段异常扩增,导致含有多聚谷氨酰胺链的突变蛋白在细胞核内沉积形成核内包涵体.

  • 绝经前女性胸痛患者冠心病的临床特点与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作者:陈晖

    目的:探讨绝经前女性胸痛患者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造影特点,为女性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因胸痛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女性132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61例)和对照组(71例),比较2组临床症状、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造影特点.结果:冠心病组合并原定性高血压31例(50.8%),糖尿病25例(40.9%),二者同时存在18例(29.5%).对照组合并原发性高血压15例(21.1%),糖尿病8例(11.2%),二者同时存在2例(2.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冠心病组单支病变29例(47.5%),双支病变22例(36.2%),3支病变10例(16.3%).结论:高血压、糖尿病是绝经前女性重要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是具有冠心病易患因素的女性胸痛患者的重要检查.

  • 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期间院内感染细菌及其耐药性分析

    作者:符莹;罗继霞

    目的:了解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期间院内感染的发生、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探讨合理选用抗生素及其他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化疗期间发生院内感染的136例急性白血病患儿的血、痰、粪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析病原菌的耐药性及抗生素的使用情况.结果:共分离出细菌161株,革兰阴性杆菌113株(70.2%),前2位为铜绿假单胞菌33株(20.5%),大肠埃希氏菌29株(18.0%);球菌35株(21.7%),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6株(9.9%),表皮葡萄球菌12椿(7.4%);真菌13株(8.1%).结论: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期间发生院内感染的痛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病原菌显示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敏感性较好,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环丙沙星敏感性较好.

  • 脑胶质瘤术后预后的Cox比例风险分析

    作者:韩战栓;陈素娟;王红涛

    目的:探讨影响脑胶质瘤术后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对86例经病理诊断证实的脑胶质瘤患者进行3年随访,回顾患者病历、影像学及病理资料,以病理分级、年龄等10项因素为解释变量,以生存状况为结局变量,先进行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分析,对单因素分析P<0.10的变量再进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分析,筛选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Kaplan-Meier法绘制垂露于不同独立因素下的生存折线,Log-rank检验.结果:(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高病理分级、低KPS评分、中线结构移位、次全切手术、放疗剂量<50 Gy者预后相对较差(P<0.05);(2)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病理分级、KPS评分、放疗剂量纳入的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放疗剂量≥50 Gy者较<50 Gy者预后好(χ2=8.120,P<0.01);病理分级越高生存周期越短(χ2=11.543,P<0.01);年龄<50岁者较≥50岁者生存状况好(χ2=4.662,P<0.05);KPS评分≥70分者较<70分者生存状况好(χ2=8.664,P<0.05).结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和预后评估应充分考虑患者年龄、KPS评分和病理分级,在一定范围内高剂量照射更有利于改善预后.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