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MR诊断

    作者:欧阳天昭

    目的 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在CT和MR扫描影像上的特征进行探讨,以提高该疾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22例患有肝脏局灶性增生的患者临床诊断资料中的CT及MR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患者其增生病灶直径为2.1~7.0cm,平均为(4.55±2.45) cm.22例患者中实施CT检查的共有14例,对其病灶处进行扫描均为低密度,其中有11例患者的CT扫描影像显示在增生病灶的中心出现星芒状低密度的中央瘢痕,7例影像显示在病灶中央或周围出现迂曲增粗血管,3例影像显示中央瘢痕在延迟扫描时呈现出延迟强化现象;有8例患者实施MR检查,其影像结果显示在平扫时MR的TIWI呈现出低信号,而T2WI则呈现出高信号.其中有5例患者影像显示出现中央瘢痕,有1例患者的中央瘢痕在延迟扫描时出现延迟强化.结论 CT扫描和MR扫描的影像结果能够很好地显示出FNH疾病的相关特征,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是诊断FNH的重要诊断检查工具.

  • 螺旋CT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高翔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平扫和动态增强的多层螺旋CT表现,总结CT 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要点,提高与其他血管丰富的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与病理证实的32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平扫与增强后的表现.结果:共检出36 个病灶,28例为单发病灶,4 例2个病灶.CT 平扫病灶均呈等密度或轻微低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动脉期除中心瘢痕外,所有病灶均有明显的均匀强化,其中19 个病灶中心或周边见增粗、扭曲的供血动脉;门脉期病灶呈稍高密度,延时期病灶呈等密度;17 个病灶伴有中心瘢痕者均有延迟强化,CT 正确诊断28例,诊断符合率87.5%.结论: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能较全面显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病理特征和血供特点,对大部分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在术前作出正确诊断.明显地提高与血管丰富的肝细胞癌及肝血管瘤等的鉴别诊断能力,避免误诊.

  •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表现

    作者:秦明伟;杨昱;丛冠宁;潘卫东;林强

    目的研究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在螺旋CT上的表现,提高CT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5例行多层螺旋CT扫描;5例行单层螺旋CT扫描,其中3例只行增强扫描,2例只行平扫.结果 CT共发现18个病灶,2例患者为多发.平扫CT上15个病灶中10个为低密度,5个是等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除了中央瘢痕和纤维分隔外,所有病灶都明显均匀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大部分病灶变为等密度或略高密度,2个病灶变为略低密度.2个FNH病灶中发现中央瘢痕,1个病灶于动脉期中央及外周发现异常增粗、扭曲的动脉,于延迟期可见强化的假包膜.结论 FNH在螺旋CT扫描上表现具有特征性,螺旋CT诊断FNH具有重要价值.

  •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超声诊断

    作者:徐作峰;徐辉雄;吕明德;谢晓燕;刘广健;郑艳玲;黄蓓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超声特征,观察不同检查方法对病变的表现形式.方法经二维灰阶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61例FNH患者共68个病灶中,25例25个病灶进行了超声造影检查,造影剂为声诺维,使用低机械指数连续成像技术对比脉冲序列.结果灰阶超声显示82.4%(56/68)的病灶位于肝右叶,73.5%(50/68)为等或稍低回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92.6%(63/68)测得动脉血流信号,其中95.2%(60/63)为连续条状血流信号,70.0%(42/60)表现为轮辐状.血流峰值流速(47.8±26.9)cm/s(14.4~113 cm/s),阻力指数0.56±0.09(0.4~0.7).超声造影25个病灶(100%)动脉期全瘤高增强,96.0%(24/25)的病灶在门静脉期和延迟期仍为高增强或等增强.24.0%(6/25)的病灶可见中央瘢痕.结论 FNH在灰阶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上有一定特点,超声造影可更显著地表现病变特征,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介入治疗

    作者:刘启榆;王忠;谢步东;林华;杨伟;王富春;何瑜;王东

    目的 探讨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5例有临床症状的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肝动脉造影明确供血动脉后,3例使用弹簧圈行供血动脉栓塞术,2例行碘化油加平阳霉素乳剂栓塞.结果 5例超选择插管和栓塞取得成功,随访时间为10个月~6年,4例患者症状消失,1例患者症状缓解,无并发症.结论 动脉栓塞治疗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超声造影对肝脏瘤样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周元媛;张瑞芳;秦石成

    目的 对肝脏瘤样病变的超声造影图像特征进行分析总结.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其他影像学方法 确诊的19例患者21个肝脏瘤样病灶的超声造影图像特征.结果 21个肝脏瘤样病灶中,超声造影确诊了16个,其中局灶性脂肪变性(FFC)7个,炎性假瘤(IPT)5个,局灶性结节增生(FNH)4个;另外4个局灶性结节增生超声造影提示肝脏良性占位病变;将1例炎性假瘤误诊为原发性肝癌(PLC).结论 病灶超声造影后延迟相的回声与周围肝实质相比较来判断其良恶性具有重要价值.

  • IVIM-DWI鉴别诊断肝细胞癌和肝局灶性结节增生

    作者:何梦琪;许乙凯;张静;郑泽宇;雷李智;侯美蓉

    目的 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鉴别肝细胞癌(HCC)与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价值.方法 对407例临床疑似HCC或FNH的患者行常规上腹部MR平扫、动态增强及IVIM-DWI扫描,60例患者(40例HCC,20例FNH)入组.IVIM采用单、双指数模型获得表观扩散系数(ADC)、慢速表观扩散系数(D)、快速表观扩散系数(D*)及快速扩散成分所占比例(f).结果 FNH组的ADC、D、D*及f值分别为(1.60±0.25)×10-3mm2/s、(1.12±0.17)×10-3mm2/s、(44.89±18.23)×10-3mm2/s和(34.80±9.68)%;HCC组分别为(1.32±0.21)×10-3mm2/s、(0.82±0.21)×10 3mm2/s、(49.82±20.11)×10-3mm2/s和(28.72±13.84)%.2组间的ADC、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而D*、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值相应ROC曲线下面积为0.90,以0.96×10-3mm2/s为阈值诊断HCC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4.44%、90.02%.结论 IVIM-DWI有助于鉴别诊断HCC和FNH,其中双指数模型计算的D值诊断效能更高.

  •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平扫及动态增强MRI表现

    作者:张静;王培军;袁小东;郑少强;王国良;王金红;赵小虎;董宁欣

    目的 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MRI平扫及动态增强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共20个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NH病灶,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检查,对病灶的MRI特征进行评价.结果 18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2个病灶,病灶位于左外叶6个、左内叶9个、右后叶4个、尾状叶1个;病灶大小平均为3.6 cm×4.5 cm;与肝实质比较,平扫T1WI序列为稍低信号、T2WI序列为稍高信号者16个,T1WI及T2WI为等信号者4个,9个病灶内见瘢痕,呈长T1长T2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18个病灶明显强化,1个病灶中等程度强化,1个病灶周边轻度强化,2个病灶周边出现扭曲血管;门脉期信号高于周围肝实质者17个,等信号2个,信号相对低于肝实质1个;延迟期仍为高信号者14个,另5个表现为等信号,1个为稍低信号;门脉期和延迟期有3个病灶周围可见细环状包膜;15个病灶增强后其内可见瘢痕影,瘢痕于动脉期、门脉期均为低信号,延迟强化者4例.所有病灶周围静脉显示良好.结论 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能较好地显示FNH的内部结构和信号特点,反映病灶的血供特点和病理特征,有助于和肝脏其他病变相鉴别.

  • 超声造影诊断肝局灶性结节增生:Meta分析

    作者:赵彩红;李智贤;邹良英

    目的 对超声造影诊断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 检索Pubmed、CBM、CNKI及维普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采用QUADAS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分别由两名评价员独立进行文献选择、质量评估及资料提取,应用Meta-disc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7篇文献,质量中等.利用随机效应模型诊断的合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0.89、0.98,合并阳性似然比为37.89,合并阴性似然比为0.19(P均<0.1);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9,标准误为0.02,各研究间均存在异质性.结论 超声造影对肝局灶性结节增生有较高的诊断价值,通过分析和讨论异质性可提高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研究水平.

  • 儿童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表现与病理特征

    作者:孙雪峰;王晓霞;袁新宇;钟玉敏;杨梅;张晓伦;邹继珍

    目的 探讨儿童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CT影像特点与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13例FNH患儿,术前均进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病灶形态、大小、密度、增强模式等影像学特点,并与病理对照.结果 本组13例患儿共16个病灶,病灶位于右叶8个,位于左叶5个,累及2个肝叶3个.瘤体长径约5.5~11.5 cm,中位长径为7.5 cm.2例为典型FNH,11例为非典型FNH.12例病灶形态规则,1例见包膜.CT平扫1例为等密度,余12例为低密度;2例典型FNH见裂隙状、星芒状低密度中央瘢痕.增强扫描动脉期12例明显强化,1例轻度强化,中心瘢痕未见强化,其中12例见明显增粗纡曲的动脉;门静脉期强化程度均不同程度减低,10例呈稍高密度,2例呈等密度,1例呈低密度,2例中央瘢痕轻度强化;延迟期病灶实质部分强化程度持续下降,12例呈等密度,1例呈稍低密度,2例中央瘢痕延迟期强化呈稍高密度.结论 儿童FNH的CT表现多样,但有一定特征性,CT平扫及增强扫描可反映其病理变化,了解其CT影像特点,结合临床特征,有助于早期诊断.

  •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和MRI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作者:黄国鑫;徐坚民;孙黎明;李肃;张景忠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CT和MRI表现及病理基础.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18个病理证实的FNH CT和MRI表现特点并与病理对照(CT检查8例,MRI检查10例,2例同时做CT和MRI检查).结果:病灶大小2.0~14.5cm;CT检出9个病灶,CT平扫病灶均呈低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动脉期示除中心疤痕灶外,所有病灶均明显增强,4个病灶周边见增粗、扭曲的动脉;门脉期示病灶呈稍高密度,延时期示5个病灶呈稍高或等密度,4个病灶呈稍低密度;4个病灶的中央疤痕均延时增强.MRI检出11个病灶,病灶均呈稍长或等T1及T2信号;增强动脉期示病灶明显增强,门脉期及延时期呈稍高或等信号,5个病灶的中央疤痕延时增强.结论:CT和MRI能够显示FNH的病理特征及血供特点,提高对FNH的诊断率.

  •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螺旋CT表现

    作者:裴敏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是肝内少见的瘤样病变,并非真正的肿瘤.既往普通CT术前诊断率较低,随着多层螺旋CT广泛应用,特别是多期增强扫描可充分反应FNH血供特点和强化特征,可进一步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螺旋CT诊断

    作者:吴忠意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是肝内少见的肿瘤样病变,并非真正的肿瘤.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螺旋CT和MRI快速扫描技术的使用,其检出率有所提高.本文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FNH的平扫和3期增强扫描CT表现,旨在分析和总结FNH的CT特征,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 核素显像在肝腺瘤与结节增生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岱;杨付勇;董艳;黄亚丽;任长征;韩建奎

    目前,临床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AFP和影像学检查,对绝大多数肝癌、肝血管瘤等病变可以作出准确的判断.而肝细胞腺瘤和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临床表现可以相似,实验室血生化指标缺乏特异性,CT、MRI对于形态学改变不典型难以定性者,两者的鉴别诊断常给临床带来相当大的难度.对此,笔者对几年来在我科就诊的肝腺瘤和结节增生患者的核素显像特点进行了总结,并与CT、MRI比较,以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 肝胆特异性对比剂在肝脏局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梁文娟;王倩

    肝胆特异性对比剂MRI增强扫描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肝胆特异期扫描可提高局灶性病变的诊断率和肝内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水平.

  • 肝肿瘤的影像学诊断(一)

    作者:邵广瑞

    肝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良性肿瘤中比较常见的是海绵状血管瘤,其他包括肝腺瘤、局灶性结节增生、肝脏囊腺瘤和脂肪瘤等.恶性肿瘤中常见的是肝癌,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转移性)两种,其他比较少见的肝恶性肿瘤包括淋巴瘤、肉瘤和胆管细胞囊腺癌等.

  • 巨大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手术切除

    作者:周飞国;严以群;晏建军;刘才峰;张向化;黄亮;吴孟超

    目的 探讨巨大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手术切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分析1996-2007年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收治的巨大FNH29例,病变平均直径12.5 cm(10~26 cm),向肝外突出者26例,压迫肝外器官者10例,紧靠或压迫第一、第二、第三肝门者19例.结果 所有病例均手术切除,无手术病死,术中平均出血量747 ml(100~4000 ml),27例施行第一肝门阻断,平均阻断时间26 min(13~78 min).19例累及肝门者.术中平均出血量1011 ml,平均肝门阻断时间30 min,7例肝创面未对拢缝合;发生术中大出血(出血量>1000 ml)7例,术后肝创面胆瘘1例.随访27例,平均时间46个月(4~132个月),未发现病变复发.存活时间长1例已达11年.结论 肝切除是治疗巨大FNH安全、可行的方法.对于累及肝门者,只要辨清病变与肝内管道的关系、紧贴病变进行切除,并注意肝创面处理,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 肝假性淋巴瘤一例

    作者:孙经建;周伟平;丛文铭;吴孟超

    病人,男,46岁.于2003年5月因上腹部不适,行MRI检查,显示肝右叶下段小血管瘤;肝左叶10 mm×12 mm实质性病灶,诊断为局灶性结节增生可能,建议随访排除小肝癌.

  • 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

    作者:甄作均

    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laparoscopic partialhepatectomy),该术式具有局部创伤小,全身反应轻,术后恢复快等优势.适用于良性疾病包括有症状或大径超过10cm的海绵状血管瘤,有症状的局灶性结节增生、腺瘤,有症状或大径超过10cm的肝囊肿,肝内胆管结石等,以及肝脏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及其他少见的肝脏恶性肿瘤,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

    作者:徐爱民;程红岩;陈栋;贾雨辰;吴孟超

    目的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表现,以提高对FNH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对21例21个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NH进行螺旋CT平扫及增强的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扫描。其中2例行肝动脉血管造影。结果 21个FNH,平扫16个为低密度,5个为等密度,其中12个病灶中央有点状、条状、放射状低密度影。动脉期21个FNH除中央疤痕外,均明显均匀强化,9例见明显增粗的供血动脉;门脉期病灶密度下降,但均高于或略高于肝实质;延迟期病灶呈等密度或略低于肝实质,3例见包膜强化。血管造影可见粗大的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结论 FNH在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中的特征性表现,对FNH的确诊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价值。

142 条记录 1/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