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46例疗效观察

    作者:吴灵潼;李秉寿;孙永杰;赵丽娟

    目的 探讨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2000年2月~2007年2月就诊于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的46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应用肝部分切除治疗,其中,左外叶切除23例,左半肝切除9例,右前叶切除5例,右半肝切除1例,左肝和右肝叶(段)切除术8例.结果 4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病例;并发症中,发生切口感染3例,肺部感染2例,胆瘘1例,膈下感染1例,残留结石6例.随访患者中,优30例,良11例,差5例,优良率达89.1%.结论 肝部分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有效且较为安全的方法.

  • 胆道镜联合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和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元;姚俊;杨奀敏;赵贞达

    目的 分析胆道镜联合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于医院治疗的肝内胆管、胆总管结石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胆道镜镜下取石治疗,试验组采用肝部分切除术联合胆道镜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石残留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试验组治疗优良率为95.0%,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2周、8周结石残留率及术后1年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低于对照组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道镜联合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胆总管结石清除率高,而且并发症更少、术后复发率更低.

  • 腹腔神经丛阻滞对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残肝炎症反应的影响

    作者:马耀宏;王烯冬

    目的:研究腹腔神经丛阻滞对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残肝炎症反应的影响效果.方法:对30只雄性大鼠行肝部分切除术,然后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观察组在术后12h于双侧给予利多卡因(0.5%)行经皮腹腔神经丛阻滞,对照组以生理盐水(0.9%)替换,对比两组肝功能水平与炎症因子表达量.结果:观察组AS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LT(丙氨酸转氨酶)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炎症因子IL-β(白细胞介素-β)、TNF-α(肿瘤坏死因子)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行肝部分切除术大鼠而言,选择腹腔神经丛阻滞可以显著地提升肝功能水平以减少炎症因子,值得推广应用.

  • 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和预后分析

    作者:邓杰

    目的:研究分析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和预后.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肝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比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各生化指标情况,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石残留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平均谷丙转氨酶(ALT)为46.53(s=13.48) U/L、平均碱性磷酸酶(ALP)为115.37U/L(s=34.5)、平均谷氨酰转移酶(GGT)为88.76U/L(s=13.29)、平均总胆红素(TBIL)为22.37μmol/L(s=10.41)、平均总胆汁酸(TBA)为6.24 μmol/L(s=2.85),均优于术前(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14%、结石残留率为3.49%.结论: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效果显著,临床可以广泛应用.

  • 超声引导下胸椎椎旁神经阻滞在肝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作者:夏元华

    目的:探讨在实施肝部分切除术的治疗过程中,分析实施超声引导下胸椎椎旁神经阻滞(TPVB)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肝部分切除术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行TPVB+喉罩吸入全身麻醉,对照组行喉罩吸入全身麻醉;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手术时间、患者补液量、尿量及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停留时间等.结果:在手术时间、患补液及尿量等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PACU停留时间及手术过程中舒芬太尼使用量等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部分切除术患者,临床选取超声引导下有效实施TPVB+喉罩吸入全身麻醉,可以将PACU停留时间显著缩短,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86例肝胆管结石临床手术治疗体会

    作者:陈宗证

    目的 探讨肝胆管结石临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例肝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将本资料选取患者分肝部分切除术组和胆总管切开治疗组各43例.结果 肝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明显比胆总管切开患者好,结石残留率以及再次手术率均低于治疗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对肝胆管结石进行治疗时,肝部分切除术效果明显高于胆总管切开术,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86例肝胆管结石的疗效对比研究

    作者:林俊荣;李芬兰;翁伟建;梁世妙;黄远生

    目的:评估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拟行手术治疗的86例肝胆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采用胆总管切开取石并胆肠吻合术治疗,对照组运用开腹肝部分切除术并T管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行随访2年,了解其术后并发症、复发率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等方面均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且治疗组的并发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05)。结论胆总管切开取石并胆肠吻合术治疗肝胆管结石为临床手术节省了时间,减少患者的出血量,改善了预后,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积极推广应用。

  • 乌司他丁或血必净对肝部分切除术大鼠炎症因子的影响

    作者:李秋宏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或血必净对肝部分切除术大鼠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 SD 大鼠6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 组)、乌司他丁(U)组、血必净(X)组,每组20只。建立肝部分切除术大鼠模型,3组分别于术前和术后30 min 经尾静脉给予4 ml/ kg 生理盐水、50000 U/ kg 乌司他丁、4 ml/ kg 血必净注射液。于术毕2 h、3 h、6 h、12 h 及24 h 抽取大鼠眶后静脉丛血液1 ml,分离血清并检测血清炎症因子变化。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析血液中的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 -6)、白细胞介素8(IL -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活性。结果与 C 组比较,U 组及 X 组的促炎因子 IL -6、IL -8、TNF -α值下降( P <0.05),抗炎因子 IL -10升高( P <0.05),而 U 组及 X 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血必净具有与乌司他丁相似的下调肝部分切除术大鼠的致炎因子,上调抑炎因子水平的作用,减轻炎症反应,对肝脏有保护效应。

  • 血小板计数对肝癌肝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张杰;任万博;张越平;霍新凯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对肝癌肝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206例行肝部分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前血小板计数(PLT)<100×109/ L 者75例作为观察组,PLT≥100×109/ L 者131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及凝血酶原时间(PT)等肝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患者术后 PLT 计数与肝功能指标恢复的关系。结果两组术前的血清 ALT、AST、TB、PT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术后血清ALT、AST、TB、PT 水平持续升高,第3天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对照组术后10 d 恢复至术前水平,观察组术后14 d 恢复至术前水平;观察组术后1~10 d 血清 ALT、AST、TB、PT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肝功能恢复延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5.3%比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肝癌肝部分切除术后肝功能恢复与血小板计数与密切相关,术前低血小板计数可以作为肝癌肝部分切除术肝功能恢复延迟的预测指标。

  • 胆囊癌下颌骨转移一例

    作者:王倩;唐维平;程君涛

    患者女,53岁,于2012年6月因右下颌肿痛就诊当地口腔诊所,诊断为冠周炎,经“消炎”等处理后拔除47、48牙齿,症状无明显缓解,但未进一步诊治。于2012年8月因右上腹胀痛,就诊我院肝胆外科,查腹部CT示:胆囊占位性病变。 MRI增强:考虑胆囊癌并累及肝脏。入院后行胆囊癌根治术(肝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图1A):镜下见癌细胞呈不规则腺腔样排列,细胞异型性明显并呈浸润性生长,病理诊断为(胆囊、肝)中分化腺癌,侵及胆囊壁全层。送检3枚淋巴结其中1枚转移。免疫组化:癌细胞CK8(+), CK18(+), CK19(+), CK7(+), Hepa-1(-),CEA(+),Ki-67约40%(+)。术后病情平稳,切口愈合后出院,期间仍反复出现右下颌肿痛不适,未重视未诊治。后因右下颌肿痛逐渐加剧伴张口受限于10月18日就诊我科。查体见:颜面部不对称,右下颌明显膨隆,肿物位于右下颌骨靠近下颌角,大小约5.0 cm ×3.5 cm;右面部放射性疼痛,右下唇麻木,中度张口受限,口内47、48牙缺失,口内右侧磨牙后区软组织肿痛其余未见异常,颌下及颈部无异常淋巴结。全景片提示:右下颌骨恶性肿瘤可能。行下颌骨CT平扫及骨三维(图2):右下颌骨占位病变,可见周围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胀,提示恶性肿瘤。头颅、胸部、上腹部、盆腔CT平扫未见异常。于10月23日行右下颌骨扩大切除术。术中冰冻结果:疑右下颌骨转移性腺癌,癌组织浸及骨组织。术后病理结果(图1B):镜下见癌细胞呈腺样排列,细胞异型性明显呈浸润性生长,病理诊断为转移性腺癌。送检右颌下淋巴结2枚其中1枚转移。

  • 肝硬化大鼠肝部分切除后肝细胞生长周期的调控

    作者:陈平;李昆;董家鸿;韩本立

    目的:本实验通过检测肝硬变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动物模型肝组织内细胞周期蛋白(Cyclin)A、B和D的表达以及癌基因调节蛋白的变化,研究Cyclin及其癌基因调节蛋白在肝细胞再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CCL4制作大鼠肝硬模型,切除大鼠肝脏的左叶和中叶.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的方法,观察大鼠肝脏Cyclin A和Cyclin D及相关因子变化.结果:术后肝细胞Cyclin A和D mRNA的表达和分布基本相似,主要在胞质和胞核内.在中央静脉等静脉血管的周围,其阳性表达量高且表达出现时间早,在术后6 h已有明显的表达出现.在肝细胞再生过程中,Cyclin A和DmRNA的表达明显,呈局灶样分布.Cyclin B和Rb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和胞质内,在术后6-24 h,Cyclin B和Rb在肝细胞有较强的阳性表达.P27的表达在术后24 h开始出现,术后1 wk点显著,RB蛋白也呈现较强的阳性表达.结论:肝细胞再生机制可能是通过多种途径共同作用的结果.

  • 大鼠肝部分切除术的应用解剖及实施

    作者:史冀华;朱盛兴;张水军

    目的:对Wistar大鼠肝脏及脉管进行系统的解剖学观测,并建立肝部分切除术的实验模型.方法:对40只大鼠原位观测、肝叶切除和离体观测,明确大鼠肝脏位置、分叶、脉管系统以及比邻的特征;54只大鼠按照切除体积的不同,随机分为9组,应用无血切肝技术,实施大鼠原位肝部分切除术,观察术后肝叶和大鼠生存情况.结果:各肝叶形态、比例较为恒定,均有相对独立的Glisson系统和肝静脉回流系统,易于结扎肝蒂行肝叶切除.按照不同的肝叶组合.成功实施了切除比例为10%-90%肝部分切除术.结论:以肝叶4分法为基础的肝脏应用解剖和无血切肝技术的应用是实施大鼠不同切除比例的肝部分切除术的关键.

  • 胃癌肝转移外科治疗的焦点与争鸣

    作者:王书昌;徐佳;邱江锋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系恶性肿瘤之一,肝脏是胃癌常见的转移器官.长期以来,胃癌肝转移(gastric cancer liver metastasis,GCLM)被认为是全身系统疾病,建议采取以化疗为主的治疗方式.但近研究发现,积极的外科治疗可使部分GCLM患者获益.严格把握治疗指征,对原发及转移病灶选用个体化的外科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切除、射频消融,灌注化疗等,并结合传统的综合治疗手段,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 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疗效观察

    作者:朱建国

    目的:探讨应用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5月~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79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方法为肝部分切除术,对照组的治疗方法为常规手术,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结石残留率和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结石残留率(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结石残留率(28.21%);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P<0.01)。结论: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疗效显著,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胆道镜下气囊扩张治疗肝内胆管良性狭窄的临床研究(附116例分析)

    作者:李新国;张宪峰;鲍鸿斌;李恒力;李广

    管状狭窄常发生于左右肝管的起始部或汇合处,呈慢性病发生,与肝内胆管内结石并存,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胆管炎症,病情持续存在,可以形成化脓性胆管炎、肝脓肿、胆汁性肝硬变甚至胆管癌变。外科治疗除小部分萎缩纤维化的肝叶、肝段需行肝部分切除术外,多数病人不合并肝组织硬化或纤维化者,需要手术切开狭窄环、胆管成型与肠道吻合,但术后常达不到满意疗效。我科自2008年来利用胆道镜经术后T管窦道采用气囊扩张的方式治疗肝内胆管管状狭窄11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分析报告如下。

  • 腹腔镜与开腹肝部分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对比

    作者:黄玉斌;卢榜裕;蔡小勇;靳小建;晏益核;李建军;孙志刚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 2002年1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行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165例,与同期行传统开腹肝部分切除术170例进行比较.结果 腹腔镜组159例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成功,6例因术中出血中转开腹肝部分切除术;开腹组170例均顺利完成肝部分切除术.腹腔镜肝切除术组住院时间(7.6±1.3 d)显著低于开腹组(14.6±3.3 d)(t=-12.657,P=0.00).腔镜组总住院费用(31767.4±220.1元)显著低于开腹组(35127.3±392.2元)(t=-78.859,P=0.00).腔镜组肝门阻断时间(20.6±8.5 min)与开腹组(18.6±6.5 min)无明显差异(t=2.108,P=0.068).腔镜组术中出血量(420.8±76.5 ml)与开腹组(395.9±96.1 ml)无明显差异(t=2.157,P=0.063).两组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t=2.011,P=0.156).腹腔镜组手术时间(59.6±12.2 min)显著长于开腹组(42.7±22.6 min),(t=6.941,P-0.001).结论 对位于肝脏边缘、右肝表面或左肝外叶、左半肝、肝右叶下段的良恶性病灶,阻断肝门血流后行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或行解剖性肝部分切除术是可行和安全的,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与传统开腹肝部分切除术相比除手术时间稍长外,阻断肝门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两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而在住院时间和总住院费用方面开腹组明显高于腹腔镜组.

  • 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黄玉斌;卢榜裕;蔡小勇;黄飞;靳小建;晏益核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疗效分析.方法 对2002年11月至2007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93例病人进行可行性及疗效分析.结果 88例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成功,5例因术中出血中转开腹肝部分切除术.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手术时间30~150 min,平均(60±17)min;术中出血量100~2000 ml,平均(450±98)ml.88例术中阻断肝门15~30 min,平均阻断肝门时间(20±8.5)min,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24 h均能下床活动,术后1~3 d即能进食,术后住院5~10 d,平均住院(6.6±1.3)d.结论 对位于肝脏边缘、右肝表面或左肝外叶、左半肝、肝右叶下段的良恶性病灶,阻断肝门血流后行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是可行和安全的,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

  • IQQA(R)-Liver系统肝脏辅助规划手术方案与实际手术的相关性

    作者:苏占亮;季倩;王浩;韩帅;于静;沈文

    目的 分析IQQA(R)-Liver系统术前规划手术方案与临床实际手术的相关性,探讨IQQA(R)-Liver系统对精准肝切除术手术方案制定的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期完成的65例精准肝切除手术资料.使用IQQA(R)-Liver系统分析术前增强CT图像,全面评估肝内病灶预测手术方案(Q组),包括术式、血管离断及拟切除肝体积.将上述结果与临床实际手术方案(S组)对应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IQQA(R)-Liver系统对精准肝切除术手术方案制定的指导价值.结果 Q组与S组在术式选择(O)和血管离断(A)方面相关性良好(uO=0.835,uA=0.893),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 =0.494,PA=0.331).拟切除肝脏体积633.96±512.06(78.30~2 559.38) cm3.结论 使用IQQA(R)-Liver系统术前评估对精准肝切除术手术方案制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腹腔神经丛阻滞对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残肝炎症反应的影响

    作者:邹洪;李军;崔建峰;闫洪涛;陈涛;石力;汤礼军

    目的 观察腹腔神经丛阻滞(NCPB)对大鼠肝部分切除术(PH)后残存肝组织炎症反应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30只SPF级雄性SD大鼠分别用肝左叶、中叶根部结扎切除构建经典大鼠PH模型.动物随机平均分为NCPB组和对照组.前者在术后12 h开始给予双侧0.5%利多卡因经皮NCPB,对照组则以0.9%生理盐水替换,1次/d.术后第1、3、7天行NCPB后30 min取材,分别测定肝功能、观察残肝增殖情况及病理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IL-β、TNF-α的沉积情况.结果 NCPB组大鼠的天冬氨酸转氨酶和丙氨酸转氨酶在PH术后第1天、3天、7天均不同程度地低于对照组(P<0.05),总胆红素在第7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白蛋白在第3、7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与NCPB组残肝增殖情况(切除肝重量和术毕残余肝重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H术后3d、7d,NCPB组残肝组织切片炎症因子IL-β、TNF-α的表达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NCPB能减轻大鼠PH术后肝功能损害,减少残余肝组织的炎症因子表达.

  • 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肿瘤的临床应用体会

    作者:吕游;彭心宇;张示杰;阿杜瓦一;潘晓琳;孙红

    外科微创化是21世纪外科的发展趋向,而腹腔镜外科则是微创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报道逐渐增多[1],但由于肝脏解剖结构的特殊性,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仍面临许多困难.我院2008年4月至2009年11月共行腹腔镜肝切除20例,现回顾报道如下.

196 条记录 1/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