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腹腔神经丛阻滞对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残肝炎症反应的影响

    作者:马耀宏;王烯冬

    目的:研究腹腔神经丛阻滞对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残肝炎症反应的影响效果.方法:对30只雄性大鼠行肝部分切除术,然后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观察组在术后12h于双侧给予利多卡因(0.5%)行经皮腹腔神经丛阻滞,对照组以生理盐水(0.9%)替换,对比两组肝功能水平与炎症因子表达量.结果:观察组AS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LT(丙氨酸转氨酶)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炎症因子IL-β(白细胞介素-β)、TNF-α(肿瘤坏死因子)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行肝部分切除术大鼠而言,选择腹腔神经丛阻滞可以显著地提升肝功能水平以减少炎症因子,值得推广应用.

  • CT导引下经膈脚后入路行腹腔神经丛阻滞

    作者:崔健君;姚鹏;王彬;陈培红;郭文力;孟凌新

    目的:探讨经膈脚后入路行腹腔神经丛阻滞的方法、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8例癌痛病人,在CT导引下经膈脚后入路,用无水乙醇行毁损性阻滞.观察阻滞后当日、阻滞后1~4周和5~8周三个时段的镇痛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三个时段镇痛有效率分别是100%、77.78%和68.75%,有4例病人血压下降超过阻滞前的30%,处理后恢复正常;5例发生乙醇中毒症状,3例发生腹泻,均自愈.结论:经膈脚后入路行腹腔神经丛阻滞的方法,简便、安全、有效,可供临床选用.

  • 无水酒精阻滞大鼠腹腔神经丛后脊髓、孤束核C-FOS和NOS-1的表达

    作者:袁芳;甘子明;吴新淮

    目的: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研究无水酒精阻滞大鼠腹腔神经丛后脊髓和延髓孤束核内C-FOS和NOS-1的表达.材料和方法:对70只Wistar大鼠实施手术,建立实验动物模型.分5组于术后不同时间取得脊髓和延髓样本,并用标准方法对其进行C-FOS和NOS-1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脊髓和延髓孤束核C-FOS和NOS-1的表达.结果:无水酒精阻滞后脊髓后角、延髓孤束核神经元细胞内均有C-FOS和NOS-1表达.结论:无水酒精阻滞腹腔神经丛后,短时间内脊髓后角和延髓孤束核内C-FOS和NOS-1表达阳性,表明FOS和NOS-1与内脏信息在脊髓水平的传导有关.C-FOS和NOS-1参与了内脏信息在孤束核内的传导.

  • 内镜超声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放射术与阻滞术治疗晚期胰腺癌腹痛的疗效比较

    作者:彭立嗣;王凯旋;金震东;郭杰芳;王东;陈洁;李兆申

    目的 评估内镜超声(EUS)引导下125I粒子腹腔神经丛放射术和无水乙醇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治疗晚期胰腺癌腹痛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消化内科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间收治的43例伴有中重度腹痛的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接受EUS引导下腹腔神经丛阻滞术(CPN),23例接受EUS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放射术(CPR),即在腹腔神经丛植入125I粒子.比较CPN组与CPR组患者术后腹痛VAS评分、硫酸吗啡控释片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CPN组与CPR组患者的性别比(男/女,10/10比14/9)、平均年龄[(64±11)岁比(64±12)岁]、病灶部位(头部/体尾部,7/13比8/15)、TNM分期(Ⅲ/Ⅳ,9/11比7/16)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CPN组患者VAS评分(3.0分比5.5分)及吗啡用量(30.0 mg比52.5 mg)显著降低;术后2周CPR组VAS评分(5.0分比6.0分)及吗啡用量(50.0 mg比55.0 mg)均低于术前,且术后4、8、12周VAS评分均为3.0分,吗啡用量分别降至30.0、25.0、30.0 mg,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01).与CPR组比较,术后2周CPN组患者VAS评分下降程度(3.0分比2.0分)、吗啡用量减少程度(30.0 mg比10.0 mg)及腹痛部分缓解率(70.0%比4.3%)均更高(P值分别为0.01、0.005、<0.001);但术后4、8、12周CPR组患者较术前VAS评分下降程度、吗啡用量减少程度及腹痛部分缓解率均显著高于CPN组(P值均<0.05).CPN组与CPR组患者无1例疼痛完全缓解,未观察到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仅有轻度消化道不良反应.结论 CPN和CPR均能安全、有效地缓解晚期胰腺癌患者的腹痛.CPR起效时间晚,但疼痛缓解程度及持续时间更具优势.

  • 腹腔神经丛阻滞对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残肝炎症反应的影响

    作者:邹洪;李军;崔建峰;闫洪涛;陈涛;石力;汤礼军

    目的 观察腹腔神经丛阻滞(NCPB)对大鼠肝部分切除术(PH)后残存肝组织炎症反应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30只SPF级雄性SD大鼠分别用肝左叶、中叶根部结扎切除构建经典大鼠PH模型.动物随机平均分为NCPB组和对照组.前者在术后12 h开始给予双侧0.5%利多卡因经皮NCPB,对照组则以0.9%生理盐水替换,1次/d.术后第1、3、7天行NCPB后30 min取材,分别测定肝功能、观察残肝增殖情况及病理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IL-β、TNF-α的沉积情况.结果 NCPB组大鼠的天冬氨酸转氨酶和丙氨酸转氨酶在PH术后第1天、3天、7天均不同程度地低于对照组(P<0.05),总胆红素在第7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白蛋白在第3、7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与NCPB组残肝增殖情况(切除肝重量和术毕残余肝重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H术后3d、7d,NCPB组残肝组织切片炎症因子IL-β、TNF-α的表达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NCPB能减轻大鼠PH术后肝功能损害,减少残余肝组织的炎症因子表达.

  • 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治疗上腹部顽固性癌性疼痛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刘江泽;李英;易长虹;王光亚;谢孝平

    目的评价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治疗上腹部顽固性癌性疼痛的止痛效果.方法 105例晚期癌症患者,67例伴有后腹膜淋巴结广泛肿大并包绕神经、血管,均有顽固性上腹痛,经CT导引穿入膈脚前及后腹膜肿大淋巴结内行两侧腹腔神经丛乙醇阻滞术.结果经4个月随访观察,在2周,1,2,3,4个月,止痛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98.1%、97.1%、93.8%和90.4%.止痛效果显著的患者,可观察到乙醇扩散较完全,能从两侧包绕腹主动脉,肿大的淋巴结有明显坏死.本组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CT导引下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治疗上腹部顽固性癌性疼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以神经阻滞为基础治疗胰腺癌疼痛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秀云

    胰腺癌是一种较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疼痛是胰腺癌常见的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三阶梯"药物治疗是临床上治疗癌痛的基础治疗,但效果常常不能令患者满意.神经阻滞作为其有效补充手段,被称为晚期癌性疼痛治疗的"第四阶梯".该文就近年国内外关于以神经阻滞为基础的胰腺癌疼痛治疗方面的相关文献予以综述.

  • C型臂引导下腹腔神经丛阻滞治疗晚期胰腺癌疼痛的护理

    作者:吴晨曦

    总结36例C型臂引导下腹腔神经丛阻滞治疗晚期胰腺癌疼痛患者的护理,治疗前完善各项检查,治疗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指导患者配合,及时发现并治疗乙醇样反应有助于治疗的顺利完成.

  •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腹腔神经丛阻滞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疼痛

    作者:郭燕春;王旬果;陈少平;刘瑞宝;王芳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B超引导下无水酒精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疼痛效果,判断其安全性和可行性及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方法:应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63例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成对照组(31例)和联合治疗组(32例),联合治疗组先行B超引导下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术后第2 d进行三维适形放疗,对照组则仅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缓解情况及Karnofsky评分情况,分析其安全性和可行性.结果: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疼痛缓解率为48.3%和84.3%,对照组卡氏评分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联合治疗组卡氏评分提高率56.3%;两组间副反应差异不明显.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效果较单用三维适形放疗优越,能够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治疗胰腺癌合并重度腹痛的疗效观察

    作者:郑琳;黎海亮;郭晨阳

    目的 观察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阻滞术对胰腺癌合并重度腹痛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40例伴重度腹痛的胰腺癌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药物治疗组(药物组)20例,予硫酸吗啡缓释片10 mg 口服,每日2次,根据镇痛效果逐步调整剂量至30 mg,每日2次;介入治疗组(介入组)20例,在CT引导下经背侧入路经皮穿刺腹腔神经丛,注射无水乙醇15~20 ml行损毁治疗.治疗后评价疼痛缓解度和不良反应.结果 疼痛缓解度:药物组完全缓解(CR)1例,明显缓解(PR)11例,轻度缓解(MR)5例;介入组 CR 17例,PR 2例,MR 1例,明显缓解率介入组(95.0%)高于药物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0%)明显低于药物组(90.0%),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治疗胰腺癌合并重度腹痛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 超声内镜引导下腹腔神经丛阻滞加溶瘤病毒瘤内注射治疗晚期胰腺癌的护理

    作者:周蓉蓉;卞秋桂;肖斌;许迎红

    [目的]总结超声内镜引导下腹腔神经丛阻滞加溶瘤病毒瘤内注射治疗晚期胰腺癌的护理措施。[方法]对8例胰腺癌病人在充分的术前评估和准备下密切配合操作医生进行超声内镜引导下溶瘤病毒瘤内注射后又将丁哌卡因及无水乙醇注入腹腔神经丛,术后做好饮食、活动、营养支持、预防和处理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等方面的护理。[结果]8例病人治疗均获成功,疼痛评分明显降低,术后腹泻、腹痛、流感样症状、醉酒样表现等不良反应均较轻,经处理后很快好转,无一例并发出血、穿孔、胰瘘、急性胰腺炎、感染。[结论]加强晚期胰腺癌病人行超声内镜引导下腹腔神经丛阻滞加溶瘤病毒瘤内注射治疗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 淋巴结消融术在腹腔神经丛阻滞止痛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金迪;左长京;邵成伟

    目的:评价淋巴结消融术在腹腔神经丛阻滞止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1例晚期癌症患者,均有顽固性上腹痛,腹膜后转移性淋巴结肿大成团.常用止痛方法(止痛药和放疗)疗效不佳.采用CT引导下穿刺淋巴结乙醇消融术进行腹腔神经丛阻滞止痛.治疗次数≥2次.结果:治疗后1周、2周、4周、8周、12周、16周的止痛有效率分别为100.0%、100.0%、95.2%、90.5%、90.5%、85.7%.腹膜后转移性淋巴结不同程度坏死缩小.结论:对于腹膜后转移性淋巴结包裹腹腔神经丛,穿入淋巴结内乙醇消融阻滞疗法可取得较好的止痛效果.

  • 腹腔神经丛阻滞镇痛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

    作者:侯健;黄冰;郑汉光

    腹腔神经丛阻滞(Neurolytic Celiac plexus block,NCPB)术始于1919年,其是将药物注入到腹腔神经丛所在部位阻断支配内脏的交感神经,以缓解内脏性疼痛的一种方法.当时因其不能准确定位,穿刺并发症高而未被临床广泛采纳.

  • 未能切除胰腺癌患者术中NCPB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华宝;潘剑铭;陈腾;王为民;王强

    目的研究术中腹腔神经丛阻滞对无法切除胰腺癌患者的镇痛疗效及并发症.方法41例患者经腹行直视下的腹腔神经丛阻滞,每人次注射无水酒精20~50ml,同时行胆肠转流或/和胃肠转流,部分患者行区域动脉化疗.结果腹腔神经丛阻滞后6个月内或已死亡者中有32例患者疼痛完全缓解,4例明显减轻,5例无明显效果.38例术中出现血压下降,15例术后腹泻,结论术中直视下经腹行无水酒精腹腔神经丛阻滞对缓解未能切除胰腺癌患者的疼痛具有明显的镇痛效果.

  • CT引导弯针穿刺在腹腔神经丛阻滞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邵成伟;左长京;田建明;赵起;吕桃珍

    目的:评价CT引导下弯针穿刺技术在腹腔神经丛阻滞止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2例晚期癌症患者,其中13例伴有后腹膜淋巴结广泛肿大并融合成团.所有病例均为顽固性上腹部疼痛,采用麻醉类止痛药治疗及放射治疗,止痛效果均不佳.应用CT引导下弯针穿刺腹腔神经丛阻滞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即刻、2周、4周、8周、12周、16周的止痛有效率分别为100%、100%、96.9%、90.6%、87.5%、84.4%.肿大淋巴结均有明显坏死缩小.结论:联合应用双侧膈脚前、后阻滞及穿入淋巴结内阻滞疗法可取得较好的止痛效果,弯针穿刺技术使阻滞止痛更加简便.

  • 胰腺癌的疼痛及其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成刚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消化系统肿瘤,发病率持续上升,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低于5%,死亡率极高,几乎达100%.胰腺癌主要症状之一是疼痛,大部分属于神经源性起源,显著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影响功能活动.胰腺癌常见的疼痛治疗是药物镇痛治疗,这是基于WHO镇痛阶梯规则.但是它并不总奏效,且许多不良反应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胰腺疼痛的侵入性治疗主要包括腹腔神经丛阻滞和内脏神经切断术,可显著降低疼痛水平,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微创手术不应在后阶段使用,应考虑在疾病早期阶段(如WHO镇痛阶梯治疗的第一或第二步).本文综合分析了目前临床上胰腺癌疼痛治疗方法,评估其有效性,希望获取更多对治疗胰腺癌疼痛有帮助的信息.

  • 内镜超声引导下腹腔神经丛阻滞缓解进展期胰腺癌的疼痛

    作者:孙思予;刘春英;李小力;王彩霞

    目的评价内镜超声引导下腹腔神经丛阻滞对胰腺癌患者的止痛作用.方法我们对16例进展期胰腺癌患者行内镜超声引导下的腹腔神经丛阻滞.在内镜超声的引导下,将细针穿刺至腹腔神经节的区域并注射无水乙醇.术后2 d及每周用视觉类比量表(VAS)观察患者疼痛的程度.结果全部患者均成功进行了腹腔神经丛阻滞,并且没有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一般术后头两天疼痛无明显缓解,术后一周疼痛明显缓解,并且疗效能持续较长时间.结论内镜引导下腹腔神经丛阻滞是治疗进展期胰腺癌疼痛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 电子线阵式超声胃镜在上消化道及其临近脏器疾病中的诊疗应用

    作者:占强;郭继中;夏敏;王含芬;王辉;朱德坤;严洁

    目的 探讨电子线阵式超声胃镜(EUS)在上消化道及其临近脏器疾病中诊疗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PENTAX EG-3630U型电子线阵式超声胃镜对121例上消化道及其临近脏器疾病患者进行常规线阵式内镜超声检查,并对13例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病变和胰腺疾病患者行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EUS-FNA),4例晚期胰腺癌和胆管癌合并顽固性腹痛患者行内镜超声引导下腹腔神经丛阻滞(EUS-CPN)和1例腹腔内囊性肿块穿刺抽液.结果 121例患者中,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病变60例(49.6%),上消化道黏膜良性病变8例(6.6%),食管、胃恶性肿瘤9例(7.4%),肿瘤转移性淋巴结肿大3例(2.5%),胆胰病变27例(22.3%),十二指肠乳头癌2例(1.7%),十二指肠乳头腺瘤1例(0.8%),左肾上腺良性增生病变1例(0.8%),正常结构10例(8.3%).13例行EUS-FNA的患者中10例取材成功可以进行病理诊断(76.9%),4例行EUS-CPN患者中3例治疗有效.结论 电子线阵式超声胃镜对上消化道及其临近脏器疾病有重要的诊断和治疗应用价值.

  • 腹腔神经丛阻滞治疗晚期胰腺癌疼痛的观察及护理

    作者:丁秋平

    总结15例晚期胰腺癌疼痛患者经内镜超声引导下腹腔神经丛阻滞治疗的观察及护理.准确评估疼痛,治疗前做好器械及患者准备,治疗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治疗后加强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15例患者治疗后疼痛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93.3%,无护理并发症发生.

  • 内脏与腹腔神经丛阻滞治疗胰腺癌晚期癌性疼痛的比较

    作者:曲丕盛;王振;黄丽霞;郑汉光

    [目的] 观察CT引导经椎间盘穿刺法行内脏与腹腔神经丛阻滞对胰腺癌晚期癌性疼痛的疗效.[方法] 48例晚期胰腺癌伴有上腹部癌性疼痛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CT引导下分别行腹腔神经丛(N组)或经椎间盘穿刺行内脏神经(S组)无水乙醇毁损性阻滞.记录术前(T0)、术后1d(T1)、15d(T15)、30d(T30)、60d(T60)、90d(T90)VAS评分,评估疗效;记录两组并发症和毒副作用.[结果] 各组内术后T1~T90时的VAS评分均较T0时降低(P<0.01),S组在T60、T90时较N组同期降低(P<0.05).术后第1d,S组与N组显效率分别为87.5%和83.3%,随时间延长疗效均逐渐降低,至T90时分别为60.0%和42.9%.两组在治疗及随访期间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内脏神经阻滞应用于晚期胰腺癌癌性疼痛的治疗,其远期疗效优于腹腔神经丛阻滞.CT引导下经椎间盘穿刺法行内脏神经阻滞,操作方便,安全有效.

3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