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中国综合临床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Clinical Medicine of China 중국종합림상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天津市环湖医院、华北理工大学
  • 影响因子: 1.1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6315
  • 国内刊号: 12-136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8-55
  • 曾用名: 综合临床医学;临床医学杂志;煤矿医学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北
  • 主编: 袁聚祥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利托君联合硝苯地平治疗早期早产临产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艳萍

    目的 本研究观察联合应用宫缩抑制剂治疗早期早产临产的可行性,为临床用药提供新选择.方法 将28~ 32周早期早产临产孕妇8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单独应用利托君;研究组44例,采用利托君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早期早产临产的显效时间、维持时间、保胎成功率、不良反应及围产儿结局等情况.结果 研究组平均宫缩被抑制显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8.82±19.41)、(42.96±17.34) min,t=2.580,P<0.05];研究组宫缩抑制维持时间>7d者为25例(56.82%),对照组为15例(3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000,P<0.05);宫缩抑制时研究组孕妇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24±9.24)、(108.56±11.38)次/min,t=27.9147,P<0.05];对照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颅内出血、重度窒息、围产儿死亡显著多于研究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261、4.257、4.300、4.215,P均<0.05).结论 对于早期早产临产孕妇采取利托君静脉滴注加硝苯地平口服治疗效果优于单纯应用利托君,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妊娠期糖尿病规范化干预对妊娠与围生儿结局的影响

    作者:沈爱红;孙桂君;杨永红;赵磊;冯秋花;宿敬存

    目的 观察妊娠期糖尿病(GDM)的规范化治疗对妊娠与围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45例GDM血糖控制满意者(规范治疗组)和36例GDM血糖控制不满意者(未规范治疗组),并同时抽取同期住院的单胎血糖正常孕妇50例为正常对照组.对研究者的妊娠结局、围生儿结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3组产妇妊娠结局比较:未规范治疗组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7.8%)、羊水过多(22.2%)、早产(16.7%)、剖宫产率(80.5%)及产褥病发生率(13.9%)高于规范治疗组[8.9%、6.7%、2.2%、55.6%、2.2%]与正常对照组[6.0%、4.0%、2.0%、46.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3组产妇围生儿结局比较:未规范治疗组巨大儿(27.8%)、新生儿低血糖(41.7%)、新生儿窒息率发生率(22.2%)高于规范治疗组[4.4%、17.8%、6.7%]与正常对照组[6.0%、2.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GDM增加母婴并发症的发生,早期诊断,规范化干预能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改善妊娠结局.

  • 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

    作者:王运涛;甘文莉;彭冲;黄大社

    目的 比较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12例诊断为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给予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卧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及Harris关节评分.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98.6±23.8)、(54.2±t6.4) min,t=4.468,P<0.05];术中出血量[(324.6±43.8)、(158.6±26.8)ml,t=5.624;P<0.05]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卧床时间[(16.6±2.8)、(68.6±5.8)d,t=8.248,P<0.05]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压疮、肺部感染及再次手术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Harris关节评分优良率89.7% (50/56)明显高于对照组58.9%(3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423,P<0.05).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可明显改善术后患肢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 老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凌莉;李小强;张素平;尹义臣;王慕真;何锐;邓婉青

    目的 探讨老老年(≥80岁)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严重程度和梗死部位的特征.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2例,根据年龄分为≥80岁老年组88例和中青年(<60岁)组74例.对其危险因素、入院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牛津郡社区脑卒中项目(OCSP)分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80岁老年组患者伴冠心病(25.0%,22/88)、心房颤动(13.6%,12/88)高于中青年组[12.2%(9/47)与4.1%(3/7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281、4.393,P均<0.05);≥80岁老年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7.740±4.986)分]高于中青年组[(5.040±4.30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49,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吸烟、高血脂、入院NIHSS评分高和性别(男)是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3.851、3.609、1.100、2.670,P均<0.05);≥80岁老年组中腔隙性梗死分型比率(40.9%,36/88)低于中青年组(60.8%,45/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69,P<0.05).结论 与中青年相比,≥80岁老年人发生急性脑梗死时病情更加严重,其危险因素和脑梗死部位等方面有其特殊性.应及时干预≥80岁老年患者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正确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提高对≥80岁老年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 依达拉奉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黄连铭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单盲法研究,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给予奥扎格雷钠80 mg,2次/d,静脉滴注,连续14d.干预组应用依达拉奉30 mg,2次/d,静脉滴注,连续14 d;外加胞二磷胆碱1 000mg,静脉滴注,连续14 d.对比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干预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分别为(14.1±3.2)分、(5.1±1.6)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分别为(51.6±13.5)、(73.1±15.9)、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分别为(145.3±32.6) U/L、(226.9±39.7)U/L,对照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分别为(13.7±3.3)分、(10.2±3.0)分、Barthel指数分别为53.4±13.8、59.9±14.1、血清SOD浓度分别为(143.6±33.8) U/L、(179.4±35.7) U/L,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t值分别为16.108、6.600、10.171,P均<0.01,对照组:t值分别为5.025、2.110、4.663,P均<0.05或P<0.01),且干预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605,3.977,5.697,P均<0.01).干预组总有效率97.6%(40/41)显著高于对照组80.5%(3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9,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良好,可以有效地保护脑组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 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秦斌斌;戴莉莉;陈晓红;冯洁;金烨;沈斌;方颖

    目的 观察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COPDⅢ级(稳定期)伴或不伴冠心病患者8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成美托洛尔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40例.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美托洛尔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片,初始剂量为美托洛尔12.5 mg/d,根据心率及耐受程度逐步滴定至合适剂量,清晨静息心率55~60次/min即认为达到目标剂量,美托洛尔连续用药12个月.观察记录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肺功能指标,以及6 min步行试验(6MWT)和进行慢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结果 (1)两组血气分析和肺功能指标比较:美托洛尔治疗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以及肺功能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分别为(75.92±10.78)、(74.86±11.21) mmHg,(46.28±8.28)、(47.46±10.22) mmHg和(45.45±4.68)%、(43.32±4.84)%,相比于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70.23±6.45)、(72.36±7.28)mmHg,(44.54±8.89)、(42.36±7.45) mmHg和(44.23±4.68)%、(42.58±4.24)%],两组治疗前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两组6MWT和CAT评分比较:美托洛尔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运动耐力[美托洛尔治疗组治疗前后6MWT为(287±23)、(384±34)m,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为(284±25)、(295±21)m,美托洛尔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和改善(t=4.068,P<0.05),改善效果较常规治疗组好(t=4.643,P<0.05).美托洛尔治疗组的生活质量[治疗前后CAT评分为(21±7)、(17±6)分],较常规治疗组[(22±5)、(20±6)分]有明显改善(t=4.903,P<0.05),改善效果较常规治疗组好(t=4.784,P<0.05).结论 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并不会影响COPD患者的气道阻力,也没有显著降低患者的肺功能,但可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改善临床预后.

  • 高位动静脉内瘘术20例临床应用分析

    作者:谷强;梁军

    目的 探讨高龄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切实有效的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方法.方法 20例75岁以上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在肘窝上方即肘正中静脉上1~2 cm处弧形切口,行高位内瘘成形,即上臂头静脉与肱动脉尺桡分叉上部的端侧吻合,并与16例类同患者常规内瘘的效果比较.结果 20例75岁以上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高位动静脉内瘘成形全部成功,血流量(1 007±131) ml/m,16例类同患者常规内瘘即时开通率12.5%,1年后开通率6.25%.结论 高位瘘与常规瘘比较有易成形、易成熟、血流量充分的特点,使高龄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内瘘制作困难的局面得到有效的改善.

  • 孟鲁司特钠联合三拗片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效果观察

    作者:张文江;樊长征;郑靖铁

    目的 观察孟鲁司特钠联合三拗片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VA)(风寒束肺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符合CVA的西医诊断标准且中医辨证为风寒束肺证患者89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5例(失访3例,终为42例),对照组44例(失访4例,终为40例).对照组应用孟鲁司特钠片治疗,治疗组应用孟鲁司特钠片联合三拗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d.测定并比较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和主要症状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改善CVA患者中医证候[有效率(90.48%,38/42)、咳嗽程度总有效率(85.71%,36/42)、频度总有效率(90.48%,38/42)、咯痰总有效率(85.71%,36/42)、咽痒总有效率(80.95%,34/42)、恶寒总有效率(76.19%,32/42)]的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70.00% (28/40)、62.50%(25/40)、70.00%(28/40)、55.00% (22/40)、52.50%(21/40)、25.00%(1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4.046、14.046、13.923、23.104、17.729、17.729,P<0.05或P<0.01).结论 孟鲁司特钠联合三拗片在改善CVA患者中医证候、咳嗽、咯痰等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单纯孟鲁司特钠片治疗.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罪犯血管固定狭窄评估分析

    作者:周新浪;黄伟剑;徐玮玮;单陪仁

    目的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行血栓抽吸术,评价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QCA)方法测量罪犯血管固定狭窄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9月1日至2013年10月31日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急诊PCI术加血栓抽吸治疗的STEMI患者164例,使用QCA法测量血栓抽吸术后的罪犯血管固定狭窄率.结果 血管狭窄率>50%男性占69.5%,血管狭窄率>70%女性占40.2%;前降支固定狭窄率为(54.75±29.72)%,回旋支为(55.25±32.23)%,右冠状动脉为(56.40±29.76)%,3支血管固定狭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036、0.955、0.055,P均>0.05).结论 绝大多数的急性STEMI患者存在严重的血管狭窄.

  • 麻黄碱复合预注法对老年患者顺苯磺酸阿曲库铵起效时间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刘沁爽;孙东辉;戚小航;卢纯玲;孙晓娇

    目的 比较麻黄碱预处理,小剂量顺苯磺酸阿曲库铵预注以及二者联用对老年患者顺苯磺酸阿曲库铵起效时间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下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麻黄碱组(E组)、小剂量顺苯磺酸阿曲库铵预注组(P组)、麻黄碱预处理复合小剂量顺苯磺酸阿曲库铵预注组(PE组)、对照组(C组),每组各15例.P组和PE组静脉注射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015 mg/kg.E组和PE组静脉注射麻黄碱70 μg/kg.靶控输注异丙酚,静脉注射芬太尼诱导.随后E组和C组静脉注射顺苯磺酸阿曲库铵插管剂量0.15 mg/kg,P组和PE组静脉注射剩余插管剂量.待肌颤搐反应消失后行气管插管.结果 PE、C、E、P组起效时间[(164±28)s、(306±61)s、(187±31)s、(193±40)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990,P<0.01],PE组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C组、E组和P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诱导后各组收缩压(SBP)(F组内=35.783,P=0.000)、平均动脉压(MAP)(F组内=30.015,P=0.000)与同组诱导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E组的SBP、舒张压(DBP)、MAP均显著高于C组(P均<0.05);E组的SBP、DBP、MAP也显著高于C组(P均<0.05);诱导后PE组和C组的心率(HR)比较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HR较诱导前显著下降(P<0.05).诱导后血压降低C组有11例,P组有10例,而E组和PE组各有5例和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9.867,P<0.05).插管后血压升高E组有5例,PE组和P组各有4例,C组有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82,P>0.05).结论 70 μg/kg的麻黄碱可缓解老年患者异丙酚诱导时的循环抑制,复合小剂量顺苯磺酸阿曲库铵预注可进一步缩短其起效时间,适合于老年人.

  • 妊娠期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作者:吕志辉;周巧莲;杨卓加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CH)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并探讨临床治疗要点.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产科病例,其中健康对照组80例,单纯妊娠期SCH组80例,单纯GDM组80例,GDM合并SCH组40例.采用自拟量表对受试者妊娠并发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进行筛查分析比较.结果 GDM合并SCH组、单纯妊娠期SCH组、单纯GDM组和健康对照组患者蛋白尿发生率分别为20.0% (8/40)、6.3% (5/80)、7.5% (6/80)、0,流产率分别为15.0% (6/40)、2.5%(2/80)、3.8% (3/80)、1.3% (1/80),剖宫产率分别为45% (18/40)、20%(16/80)、25% (20/80)、15% (12/80),早产率分别为22.5%(9/40)、7.5% (6/80)、8.8% (7/80)、6.3%(5/80),顺产率分别为15.0%(6/40)、58.0% (46/80)、51.3%(41/80)、66.3% (53/80),经统计学分析,GDM合并SCH组的蛋白尿发生率、流产率、剖宫产率和早产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x2值分别为1.967、13.669、14.115、9.141,P均<0.05),顺产率显著低于其他3组(x2=29.440,P<0.05).4组受试者平均孕周分别为(37.3±4.1)、(39.0±3.2)、(39.2±3.3)、(40.5±2.6)周,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分别为(7.5±2.1)、(8.9±1.5)、(9.1±1.3)、(9.7±1.2)分,新生儿体质量分别为(2 989.5±328.7)、(3 173.5±361.1)、(3 142.8±352.6)、(3 523.8±443.5)g,GDM合并SCH组平均孕周、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和新生儿体质量显著低于其他3组(F值分别为9.863、12.682、43.872,P均<0.01).结论 GDM合并SCH患者并发症多、妊娠结局差、新生儿健康程度低,应早期诊断并对症治疗,替代性治疗时应根据妊娠女性机体激素水平需求状况制定方案.

  • 加强血液灌流在小儿药物中毒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作者:李春园;刘维红

    目的 探讨加强血液灌流治疗小儿药物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 30例药物中毒患儿,分为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所有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常规综合性急救治疗,即洗胃,给予解毒剂、吸氧、输液、利尿、导泻等对症治疗,对严重者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在此基础上应用血液灌流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血液灌流治疗,观察组加强血液灌流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愈率为100%(15/15),对照组为86.7%(13/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5.6±1.3)d、昏迷时间(6.8±1.9)h、胆碱酯酶活性恢复时间(6.3±3.2)d、血清白细胞介素6(0.18±0.17)μg/L、肿瘤坏死因子α(0.63±0.13)μg/L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1.3±4.5)d、(10.9±2.9)h、(13.8±7.2)d、(0.33±0.31) μg/L、(1.06±0.27)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713、4.580、3.687、1.643、5.557,P均<0.05).结论 加强血液灌流治疗儿童药物中毒,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促进其尽早康复.

  •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变化及其干预效果观察

    作者:张海燕;谭秀革;赵宗敏;张春鹏;陈奕菲;陈建霞;韩涛

    目的 探讨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变化及其应用维生素B6、维生素B12和叶酸治疗后的水平变化.方法 选取我院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的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作为病例组(干预组60例和非干预组60例),同时选取我院同期年龄相同的无神经系统疾病青年体检者12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研究者的血浆Hcy、叶酸、维生素B12浓度.非干预组给予基础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维生素B6、维生素B12和叶酸治疗.治疗4周后复测血浆Hcy、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血浆Hcy水平(10.2±3.1)μmmol/L比较,病例组(21.3±4.5)μmmol/L明显升高(t=22.3,P<0.05);干预组与非干预组之间血浆Hcy、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干预组血浆Hcy水平(10.5±3.0)μmmol/L明显下降,叶酸(6.5±2.8)μg/L和维生素B12水平(450.2±155.6) ng/L)升高(P均<0.05).结论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Hcy水平升高,通过补充维生素B6、维生素B12和叶酸可降低血浆Hcy水平,有利于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转归.

  • 高血压前期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作者:张军伟;杨颖;王晓春;李海涛

    目的 观察高血压前期患者相关危险因素指标变化以及颈动脉内膜的超声表现,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2年2月至2014年8月在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中符合纳入标准的人群1 152名,分为正常血压组(301名),高血压前期组(378例),高血压组(473例).所有入选者均接受基本资料调查、血生化检验,并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入选人群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描述其斑块回声影像.结果 3组人群中年龄、性别、腰臀比(WHR)、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x2值分别为21.54、62.228、36.2634、1846.131、415.82、3.123、43.539、17.757,P均<0.05);3组斑块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6.125,P<0.001),高血压前期组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血压组[31.2%与23.3%,P<0.001],高血压组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高血压前期组[(68.9%与31.2%,P<0.001];3组人群粥样硬化斑块声像特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767,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男性、高龄、腹型肥胖、血脂异常和收缩压升高有关(P均<0.05).结论 高血压前期即存在相关危险因素水平的升高,存在多种代谢异常,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进展中发挥关键作用.

  • 氨溴索不同给药方式与剂量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作者:邱守田

    目的 研究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治疗中氨溴索不同给药方式与剂量的临床效果,探寻佳给药方式.方法 选取2008年11月至2014年11月于我院ICU住院治疗的ARDS患者153例,根据其入院顺序进行编号,并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小剂量氨溴索组51例和大剂量氨溴索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氨溴索静脉注射,小剂量氨溴索组给予气管内滴入小剂量氨溴索(225mg/d),大剂量氨溴索组给予气管内滴入大剂量氨溴索(450 mg/d).观察3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后大剂量氨溴索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106.2±9.4)mmHg]、氧合指数(OI)[(331.5±30.4)mmHg]、静态肺顺应性45.1±4.0、肺损伤评分[(1.21±0.14)分]较对照组PaO2(103.5±8.4) mmHg、OI(293.4±25.1) mmHg、静态肺顺应性38.2±3.8、肺损伤评分(1.42±0.24)分]、小剂量氨溴索组[PaO2(95.1±4.2)mmHg、OI(278.1±16.4) mmHg、静态肺顺应性35.4± 2.4、肺损伤评分(1.50±0.27)分]改善更明显(P均<0.05).大剂量氨溴索组呼吸机使用时间(5.4±1.7)d、ICU监护时间(8.4±2.4)d及病死率3.9%均低于对照组[(8.5±2.1)d、(10.9±3.1)d及9.8%]和小剂量氨溴索组[(8.7±2.5)d、(11.7±3.8)d及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ARDS临床治疗中,氨溴索可明显改善患者呼吸功能,气管内大剂量应用改善效果更佳,更可以减少肺损害,改善预后,药物应用剂量更少,安全、有效.

  • 神经肌肉电图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张志学;陈立捷;李明静;李志超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 syndrome,PSS)是一种累及外分泌腺的慢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中年女性,国外报道女性发病率占96.2%[1],国内张菁等[2]报道为96.4%,主要侵犯泪腺和唾液腺,起病隐匿,临床以口干、眼干为常见症状,进展缓慢,少数进展较快,并可累及其他系统的损害.可为原发性,也可继发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及硬皮病等.PSS发病率较低,其引发的口干、眼干症状并未引起大多数患者的重视,加之临床医师对PSS的认识不足,因此PSS易被忽视,更有误诊或漏诊的可能性.

  • 早产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的预测研究进展

    作者:李小林;李静

    胎膜早破是指临产前发生的胎膜破裂,是产科常见并发症之一.妊娠不满37周时胎膜在临产前发生破裂称未足月胎膜早破,其发生率约为2% ~3%,其中早产发生率为30%~40%[1].胎膜早破常见的原因和并发症为绒毛膜羊膜炎,可导致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发型败血症等.资料显示微生物感染导致胎膜早破者占20%~ 50%,其中有临床感染证据者只占12.5%[2],而一旦出现临床症状的绒毛膜羊膜炎,新生儿病死率将增加4倍[3].对于早产胎膜早破患者的诊治目标是安全地延长孕周,促进胎肺成熟,减少围生期并发症,提高早产儿生存率,但前提是通过有效、可重复、廉价的实验室检查排除宫内感染.因此,如何及时、准确地诊断胎膜早破合并宫内感染成为产科研究的热点.本文将早产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预测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食管癌疫苗的研制及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刘东红;朱丽华;张庆波;曹秀华;石恩富;丁贺田;刘丽

    目的 探讨食管癌疫苗的抗癌机制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培养食管癌细胞Eca109,提取其抗原成分和超抗原金黄色葡葡球菌肠毒素C型构建成肿瘤疫苗;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与肿瘤疫苗联合作用,进行体外培养增殖,成为效应细胞;流式细胞仪测定效应细胞表型;细胞毒实验检测其杀伤活性.选取早期食管癌术后患者106例,分为观察组53例,应用食管癌疫苗治疗,对照组53例实施常规治疗.观察对比临床应用效果,对两组患者进行3年随访观察其生存率.结果 经肿瘤疫苗刺激的淋巴细胞组增殖活性强,于72 h达到高峰(A值为0.22);并且上调细胞毒性T细胞(CTLs),CTLs对靶细胞杀伤活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C型+肿瘤可溶性抗原组(97.36±2.11)%显著高于单个核细胞组(79.27±5.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年随访发现观察组生存率[男48.28%(14/29)、女45.83%(11/24)]高于对照组[男21.42%(6/28)、女24.00%(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6、x2=6.28,P均<0.05).结论 食管癌疫苗能诱导效应细胞明显增殖、活化、并产生高效、特异的抗肿瘤效果.临床观察发现其能有效防止食管癌术后患者的复发和肿瘤转移,提高生存率.

  • 保乳手术与改良手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作者:方文成;张传平;崔洪侠;袁宗怀;尹强

    目的 比较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手术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05年2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女性患者168例,分为保乳手术组80例和改良手术组88例,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调查研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以及住院时间;3年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局部复发情况、远处转移情况以及生存率等临床相关指标;两组术后3年乳房美容效果、患者心理焦虑评分以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 保乳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12.50%,10/80)低于改良手术组(29.55%,26/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3,P<0.05).保乳手术组手术时间[(72.68±5.28) min]、术中出血量[(39.21±8.59) ml]、术后引流量[(162.25±28.56) ml]、术后引流时间[(8.16±2.58)d]以及住院时间[(11.43±1.98)d],低于改良手术组[(92.48±6.01) min、(68.26±10.23) ml、(343.29±62.18) ml、(16.59±4.96)d以及(18.47±2.94) 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72、19.99、24.61、13.99、18.35,P均<0.05).保乳手术组3年乳房美容满意率92.50%(74/80)高于改良手术组81.82%(72/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0,P<0.05).保乳手术组2年和3年心理焦虑评分[(40.02±2.63)分和(34.26±3.59)分]低于改良手术组[(42.58±2.37)、(39.85±2.10)分],保乳手术组3年生存质量评分[(67.58±11.26)分]高于改良手术组[(50.85±10.4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保乳手术能够有效地降低乳腺癌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心理焦虑情况,改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提高患者乳房美容满意率及生活质量.

  • 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8水平及其基因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关系

    作者:李君蕊;肖颖;付盈菊;赵宝春;张雅丽;李广平;卢玉娟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634位点及白细胞介素8(IL-8)-251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及血清IL-6、IL-8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病风险的关系;分析IL水平与其编码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132例NSCLC患者(NSCLC组)作为研究对象,同期1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PCR为基础的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HRM)技术检测IL-6-634C/G及IL-8-251T/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随机选取10%进行基因测序验证,应用ELISA法测定两组血清中IL-6及IL-8浓度.结果 (1)NSCLC组血清IL-6(9.56±5.52) ng/L、IL-8(4.25±2.12)ng/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2.65±2.12)、(1.12±0.83)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携带IL-6-634位点CG和CG+GG基因型人群NSCLC发病风险分别是CC型的1.760倍和1.846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760,95% CI:1.064~2.911,P=0.027;OR=1.846,95% CI:1.149~2.967,P=0.011);IL-8-251位点TA及AA基因者的NSCLC发病风险较TT型患者有所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鳞癌与腺癌患者比较,IL-6-634C/G及IL-8-251T/A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NSCLC组中IL-6-634C/G及IL-8-251T/A各基因型患者的血清IL-6及IL-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NSCLC患者血清IL-6及IL-8水平明显升高;IL-6-634位点携带G等位基因的个体NSCLC的发病风险可能增加;IL-6及IL-8的表达水平与IL-6-634及IL-8-251的基因多态性无明显关系.

  • 细胞角蛋白7、甲状腺转录因子1、新天冬氨酸蛋白酶A、细胞角蛋白5/6、p40、p63在肺腺癌及鳞状细胞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赵丹;尹春岭;王重利;张晨;张丽丽;张海青

    目的 探讨肺腺癌及鳞状细胞癌鉴别诊断中有价值的免疫组化指标.方法 选择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例标本共329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细胞角蛋白7(CK7)、甲状腺转录因子1(TF-1)、新天冬氨酸蛋白酶A(Napsin A)、细胞角蛋白5/6(CK5/6)、p40、p63表达情况.结果 (1)329例NSCLC标本含肿物切除标本129例,活检标本195例,胸水标本5例.(2)含肺腺癌187例,肺鳞状细胞癌142例.(3)在肺腺癌及鳞状细胞癌鉴别诊断中,CK7、TTF-1、Napsin A、CK5/6、p40、p63在肺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7.9%、87.2%、81.3%、6.4%、3.7%、18.7%,在肺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5.4%、11.3%、0、92.3%、95.1%、98.6%.对比两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90.665、187.432、214.542、242.003、274.407、206.818,P均<0.001).(4)在3个肺腺癌指标中,CK7敏感性高,Napsin A特异性高;在3个肺鳞状细胞癌指标中,p63敏感性高,040特异性高.结论 CK7、TTF-1、Napsin A、CK5/6、p40、p63可以做为NSCLC鉴别诊断的一组指标.

  • 急性髓系白血病NPM1和FLT3-ITD基因突变与临床特点的关系

    作者:吴继颖;马建华;范进婷;赵芳;冯雅青

    目的 探讨伴有NPM1和FLT3-ITD基因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毛细管电泳法对67例初诊AML患者进行NPM1基因突变和FLT3-ITD基因突变检测,并分析与疗效的关系.结果 NPM1突变阳性患者占所有AML患者的10.4%(7/67),占核型正常AML患者的26.1% (6/23);FLT3-ITD基因突变阳性占所有AML患者的10.4%(7/67),占核型正常AML患者的17.4%(4/23).NPM1突变阳性患者和NPM1突变阴性患者相比,初诊时血小板计数(54.0× 109/L和27.5×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L-M5比例(57.1%与23.3%,P<0.01)、CD34阳性患者比例(28.6%与63.3%)、染色体核型正常比例(85.7%与28.3%)、伴有特殊融合基因患者的比例(0和48.3%)、伴有FLT3-ITD突变阳性患者的比例(28.6%与8.3%)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在就诊时白细胞数、骨髓原始细胞比例、中位年龄、性别比例和完全缓解率方面差异无统计意义(P均>0.05).而FLT3-ITD基因突变阳性患者就诊时白细胞数(26.9×109/L与8.1×109/L,P=0.013)和骨髓原始细胞比例(90%和76%,P=0.014)明显高于阴性患者.单独NPM1突变预后较好,但当合并FLT3-ITD突变时预后较差.结论 对初诊时核型正常AML患者检测NPM1和FLT3-ITD基因突变,有利于预后评估和指导治疗.

中国综合临床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