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中国综合临床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Clinical Medicine of China 중국종합림상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天津市环湖医院、华北理工大学
  • 影响因子: 1.1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6315
  • 国内刊号: 12-136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8-55
  • 曾用名: 综合临床医学;临床医学杂志;煤矿医学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北
  • 主编: 袁聚祥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颅内外血管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姝瑾;张维法;李青

    目的:分析和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 )与颅内外血管狭窄的相关性,并比较TIA频发与偶发病例的血管狭窄特点。方法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确诊的TIA住院病例2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临床均采用CT血管成像技术( CTA)进行患者颅脑血管扫描,观察CTA特征。患者根据TIA 24 h内发作次数分组,24 h内发作1次为偶发组(152例),24 h内发作2次及以上者,为频发组(78例),比较两组血管狭窄程度及责任血管数量。结果230例TIA患者的CTA血管狭窄检出率73.0%(168/230)。CTA诊断椎基底动脉系统存在血管狭窄者70/88例,占79.5%,诊断颈内动脉系统存在血管狭窄者98/142例,占69.0%,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60,P﹥0.05)。CTA检出血管狭窄的168例患者中,频发66例,检出率84.6%;偶发102例,检出率6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27,P﹤0.01)。66例频发患者中,轻中度狭窄34例(51.5%),重度狭窄32例(48.5%);102例偶发患者中,轻中度狭窄66例(64.7%),重度狭窄36例(3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94,P﹥0.05)。66例频发患者中单支狭窄20例(30.3%),多支狭窄46例(69.7%);102例偶发患者中单支狭窄66例(64.7%),多支狭窄36例(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981,P﹤0.01)。结论 TIA发作与颅内外血管狭窄密切相关,其中椎动脉狭窄、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和大脑前、大脑后动脉狭窄更为多见,24 h内TIA发作超出2次患者多存在多支血管狭窄,危险性高,应提高重视程度。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缺血缺氧性脑病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顾平;张忠霞;仇福成;张君;韩瑞;张丽娜;解冰川;王文婷;张振清;王彦永;王铭维;闫宝勇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缺血缺氧性脑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共25例,随机分为干细胞移植组15例和对照组10例。对移植组患者进行静脉输注体外培养及无菌分离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分别于移植前及移植后14、90、180 d进行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Barthel指数( BI)]、锥体外系功能[帕金森病统一量表(UPDRS)]、认知功能及情绪反应[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4项(HAMD14)和HAMD24]的测评,评价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4、90、180 d,移植组的各项评分比移植前有明显改善( NIHSS:F组内=4.372,P=0.031;F交互=4.175,P=0.038;F组间=3.897,P=0.045。BI:F组内=4.728,P=0.044;F交互=4.894,P=0.037;F组间=4.284,P=0.039。UPDRS:F组内=5.112,P=0.047;F交互=4.895,P=0.045;F组间=3.879,P =0.031。MMSE:F组内=5.135,P =0.039;F交互=3.213,P =0.036;F组间=4.184,P=0.045。HAMD14:F组内= 3.977,P =0.049;F交互= 4.587,P =0.038;F组间= 4.381,P =0.041。HAMD24:F组内=3.845,P=0.033;F交互=4.125,P=0.035;F组间=3.547,P=0.034),且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缺氧性脑病安全有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锥体外系功能、认知功能及情绪。

  • 地屈孕酮与孕三烯酮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的临床对照研究

    作者:李雪梅;何春妮;吴冬;吴锋清

    目的:观察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保守性手术后应用地屈孕酮与孕三烯酮的临床疗效及不孕患者的妊娠情况。方法随访分析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行保守性手术治疗的15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随机采用地屈孕酮者76例,孕三烯酮者54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症状改善情况、1年后复发率和妊娠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地屈孕酮组与孕三烯酮组用药后均有较高的疼痛缓解率,较低的复发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不良反应:地屈孕酮组以乳房胀痛为主,发生率为3.9%(3/76);孕三烯酮组无乳房胀痛,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0)。孕三烯酮组以肝功能损害为主,发生率为25.9%(14/54);地屈孕酮组未见肝功能损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0)。两组患者均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地屈孕酮组发生率为15.8%(12/76),孕三烯酮组为13.0%(7/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两组术后血清糖链抗原-125浓度均降至正常,3个月仍有下降,6个月后无明显变化。地屈孕酮组术后1年妊娠率(80%,24/30)明显高于孕三烯酮组(48%,12/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8)。结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行地屈孕酮巩固治疗效果与孕三烯酮比较无明显差异,但地屈孕酮治疗无明显肝功能损害,服药期间有较高的妊娠率,可明显提高术后1年的累积妊娠率。

  • 手法复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方芳;邓晓清;蒋红焱;张立湘;向平;黄丽华

    目的:研究经手法复位后良性位置性眩晕( BPPV)的复发率及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性前瞻性收集我科门诊及住院诊断为BPPV的患者186例,在手法复位后随访3个月,统计患者眩晕30、60、90 d复发率;对出现复发患者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1)186例诊断为BPPV的患者中172例完成了3个月随访,30 d眩晕复发率为8.79%(16/182),60 d为17.05%(30/176),90 d为22.09%(38/172)。复发组平均年龄明显高于无复发组[(59.1±10.2)岁与(47.6±7.3)岁,t=2.034,P=0.016]。(2)复发组合并原发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的发病率分别为57.89%(22/38)、60.53%(23/38)、73.68%(28/38)、39.47%(15/38),未复发组分别为16.42%(22/134)、8.21%(11/134)、9.70%(13/134)、16.42%(22/1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63,P=0.253)。手法复位次数﹥10次(即需要多次复位方能治愈)患者复发率高,复发率为90.90%(10/11)(χ2=32.355,P﹤0.05)。(3)对BPPV复发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手法复位前BPPV持续时间(OR=2.631,95%CI 1.082~7.572,P=0.022)及手法复位次数﹥10次(OR=3.107,95%CI 1.205~7.842,P=0.018)为手法复位后BPPV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中老年、多次发作患者及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BPPV患者易复发;(2 ) BPPV多于抬头、转颈时复发;(3)手法复位前BPPV持续时间及手法复位次数﹥10次是BPPV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 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代谢综合征及各组分发生率的临床观察

    作者:牛博真;张向宇;田恺;赵建国

    目的:观察95例未合并代谢综合征( METS)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METS发生率及METS各组分的变化,分析并讨论可能原因,更好地指导脑梗死临床治疗。方法连续收集未合并METS脑梗死患者95例,观察住院治疗15 d前后METS发生率和腹型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TG、低HDL-C等METS组分发生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达到METS诊断标准的患者8例,占总数的8.42%;高血压及高血糖治疗后发生率降低;其余组分发生率无显著降低,甚至较治疗前增加。结论临床治疗脑梗死时,容易忽视对腹型肥胖、血脂紊乱等因素的预防性治疗、生活指导等,导致其在治疗过程中发生或加重,不利于提高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 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与C反应蛋白的水平及其与吸烟、体质量指数的相关性

    作者:李怡;陈其章;马慧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老年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C反应蛋白( CRP)的水平及与吸烟、体质量指数( BMI)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2月到甘肃省人民医院就诊的门诊或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稳定期的吸烟老年患者50例,已戒烟的老年COPD患者45例,已戒烟的健康体检者40名,检测3组血清IL-6、TNF-α、CRP浓度,并对上述炎症因子与吸烟COPD患者吸烟指数( SI)、BM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稳定期吸烟老年COPD组血清IL-6、TNF-α、CRP水平明显高于已戒烟COPD组[ IL-6分别为(45.9±12.1)、(38.1±9.6) mg/L,TNF-α分别为(58.2±15.8)、(45.9±11.2)ng/L,CRP分别为(12.2 ± 4.1)、(8.6±3.2)mg/L]和健康对照组[IL-6(17.0±9.9)mg/L、TNF-α(27.3±13.2)ng/L 、CRP(6.3±5.2)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值分别为84.934、57.224、23.023,P均﹤0.01)。SI≥400者,血清IL-6、TNF-α、CRP水平明显高于SI﹤400者[IL-6分别为(50.1 ± 12.1)、(41.0 ± 10.2)mg/L,TNF-α分别为(64.2±12.6)、(47.8 ± 14.0)ng/L,CRP分别为(13.4±3.7)、(10.8 ± 4.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2.845、4.343、2.347,P﹤0.01或P﹤0.05);且吸烟COPD组血清IL-6、TNF-α、CRP水平与患者SI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58(P﹤0.01)、0.438(P﹤0.01)、0.313(P﹤0.05),血清IL-6、TNF-α水平与BMI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58、-0.319( P均﹤0.05)。结论吸烟引起老年稳定期COPD患者IL-6、TNF-α和CRP水平明显升高,可能在COPD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且长期吸烟引起患者BMI下降,吸烟患者BMI下降与血清IL-6、TNF-α高表达相关。

  • 中药产妇垫用于会阴侧切伤口的临床观察

    作者:郑桂香;冯碧波;陈晨;任正洪;翟建军

    目的:观察中药产妇垫用于会阴侧切伤口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北京同仁医院产科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孕足月、阴道分娩行会阴侧切术的1100例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50例,试验组常规护理配合使用中药产妇垫护理会阴伤口,对照组常规护理配合使用普通产妇垫,比较两组产妇会阴肿胀、切口疼痛及愈合情况。结果试验组会阴切口轻、中度肿胀率产后24 h 分别为35.5%(195/550)、6.0%(33/550),48 h分别为13.4%(74/550)、1.6%(9/550);对照组24 h 分别为51.5%(283/550)、24.5%(135/550),48 h分别为34.2%(188/550)、2.7%(15/550),对照组会阴切口肿胀率明显高于试验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值分别为12.555、8.144,P均﹤0.01)。试验组会阴切口中、重度疼痛率产后24 h 分别为12.5%(69/550)、2.9%(16/550),产后48 h 分别为8.4%(46/550)、1.3%(7/550);对照组24 h分别为37.3%(205/550)、7.5%(41/550),48 h分别为20.6%(113/550)、3.5%(19/550),对照组会阴切口疼痛率明显高于试验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值分别为10.429、11.886,P均﹤0.01)。会阴伤口甲级愈合率试验组(92.36%)高于对照组(80.73%),伤口感染率试验组(1.82%)明显低于对照组(3.82%);试验组使用舒适满意度(90.18%)明显高于对照组(73.0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5.614、-7.345,P均﹤0.01)。结论中药产妇垫护理会阴侧切伤口可有效减轻伤口肿胀、疼痛,促进伤口愈合,使用方便舒适,值得临床推广。

  • 支气管炎和肺炎患者治疗中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变化比较

    作者:李艳;赵兰兰

    目的:分析支气管炎和肺炎患者治疗中血清降钙素原( PCT)和C反应蛋白( CRP)的变化。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支气管炎和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病症分为支气管炎组(n=93)和肺炎组(n=93)。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PCT和CRP进行测定,并比较分析其结果。结果肺炎组患者治疗前后CRP分别为(41.71±5.27)、(20.39±4.18)mg/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342,P ﹤0.05),支气管炎组治疗前后分别为(19.32±4.89)、(17.87±4.25)mg/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147,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05,P ﹥0.05)。肺炎组患者治疗前后 PCT 分别为(11.45±4.69)、(6.23±3.26)μg/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2.196,P ﹤0.05);支气管炎组治疗前后分别为(5.01±3.87)、(4.76±3.09)μg/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392,P﹥0.05);两组PCT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CRP和PCT在支气管炎和肺炎患者治疗前升高,而治疗后均有下降,肺炎患者变化更明显。

  • 椎间孔镜TESSY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优势

    作者:王政;寇明捷;王芳

    目的:比较内窥镜系统与维间盘孔镜两种术式,探讨经皮椎间孔镜TESSY技术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优势。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80例按随机表法分组,椎间孔镜组140例采用侧路入路TESSY技术摘除髓核,内窥镜组采用后路入路摘除髓核,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切口长度、腰腿疼痛和腰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椎间孔镜组的手术切口长度(0.8±0.1) mm显著短于内窥镜组(1.7±0.2)mm,术中出血量(9.8±4.3)ml显著少于内窥镜组(78.6±18.8)ml,术后下床时间(0.3 ± 0.1)d显著早于内窥镜组(3.5±0.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21.753、19.280、21.451,P均﹤0.01),两组间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分别为(7.4 ± 1.8)分、(7.3 ± 1.6)分,术前分别为(2.7 ± 1.7)分、(2.5±1.6)分,术后较术前评分均有显著下降(t值分别为10.259、11.465,P均﹤0.01),但两组术前、术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腰部功能恢复良好率分别为97.1%(136/140)、95.7%(134/1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15,P﹥0.05)。结论椎间孔镜TESSY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后路内窥镜髓核摘除术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少、术后下床早、康复快等优势,有更好的应用价值。

  •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方案选择

    作者:随华;耿秀琴;周艳红;李江雁

    目的:比较单独补充硫酸亚铁治疗与联合治疗(补充硫酸亚铁和左甲状腺素)对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缺铁性贫血的改善效果。方法60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硫酸亚铁治疗组30例和联合治疗组30例。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治疗前后测定甲状腺功能、血常规、血清铁蛋白。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血红蛋白、铁蛋白治疗后均显著高于硫酸亚铁治疗组[血红蛋白:(123.1±9.9)g/L 与(110.7±8.9)g/L(t=2.39,P=0.02),铁蛋白(26.2±6.3)μg/L与(13.2±5.1)μg/L(t=2.66,P=0.01)]。结论与单独应用铁剂相比,联合补充铁剂和甲状腺激素纠正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缺铁性贫血疗效更明显。

  • 膝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半月板损伤的临床效果

    作者:孙建强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半月板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6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半开放性半月板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膝关节镜下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功能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和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56.8±9.8)min,术后功能锻炼时间(24.6±6.8)d,住院时间(6.6±2.5)d,明显低于对照组[(84.6±16.5)min、(39.2±9.4)d、(9.9±3.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5.428、4.763和4.784,P均﹤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7%(2/4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9%(9/43),优良率为93.0%(40/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32/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473、5.460,P均﹤0.05)。结论膝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半月板损伤可以大限度地保留半月板并恢复膝关节的功能,而且具有微创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脐带血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对人膀胱移行癌细胞体外杀伤效应的实验研究

    作者:田峰;唐来坤;王春慧

    目的:研究脐带血来源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CIK)体外对人膀胱移行癌细胞株的杀伤作用。方法采集脐带血单个核细胞,以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CD3Mc-Ab诱导制备CIK细胞,经流式细胞仪检测CIK细胞的表型,在体外以CCK-8方法测定脐血CIK细胞对T24细胞的杀伤效应。结果脐血CIK细胞对T24的杀瘤率在效靶比为1:2.5、1:5、1:10及1:20时可分别达到(18.98±2.61)%、(35.59±4.74)%、(45.34±5.03)%、(69.24±5.19)%。结论脐带血CIK细胞对人膀胱移行癌细胞有很强的杀伤活性,对临床使用脐带血CIK细胞治疗膀胱癌有一定指导意义。

  • 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周涛;王欣

    目的:探讨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46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介入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血清VEGF浓度,并对不同疗效患者血清VEGF浓度进行比较。检测同期健康查体者60名(正常对照组)血清VEGF浓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癌组患者介入治疗前血清VEGF浓度明显升高[(510.0±310.0)ng/L与(27.0 ± 23.0)ng/L,P=0.000]。与介入治疗前比较,介入治疗后血清VEGF浓度明显降低[(316.4±240.7) ng/L 与(510.0±310.0 ) ng/L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6)。介入治疗1个月后,46例患者中完全缓解4例(8.70%),部分缓解34例(73.91%),稳定6例(13.04%),进展2例(4.35%),总有效率为82.61%(38/46)。将完全缓解与部分缓解患者38例作为有效组;将稳定与进展8例患者作为无效组,有效组与无效组患者血清VEGF浓度分别为(260.6 ± 70.5)、(346.7 ± 61.3)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46)。结论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近期疗效较好。VEGF参与了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预后不良者血清VEGF浓度高,可作为评价疗效的参考指标。

  • 舒洛地特联合双嘧达莫对慢性肾衰竭合并糖尿病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后的影响

    作者:谭云芝;王湘

    目的:探讨舒洛地特与双嘧达莫联合用药对慢性肾衰竭合并糖尿病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后血栓形成的防治作用。方法将90例慢性肾衰竭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研究组45例给予舒洛地特与双嘧达莫联合用药,对照组45例单纯给予双嘧达莫用药。比较两组内瘘畅通率以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和动静脉瘘成熟时间等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动静脉内瘘畅通率为95.6%(43/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6%(3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83,P﹤0.01)。治疗后,研究组纤维蛋白原水平为(4.1±0.8)g/L,显著低于对照组(4.5±1.0)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095,P﹤0.05)。研究组患者动静脉瘘成熟时间为(40.3±4.2)d,显著短于对照组(48.1±3.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0.024,P﹤0.05)。结论联合应用舒洛地特与双嘧达莫对于慢性肾衰竭合并糖尿病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后血栓形成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有利于促进血管内瘘畅通和内瘘成熟,有效降低血栓的发生率。

  • 血培养阴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治疗

    作者:杨建国;胡大清;宋来春;陶凉;冯学国

    目的:总结血培养阴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治疗经验,对血培养阴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及外科手术时机进行讨论。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166例血培养阴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入院时均常规行血培养检查,在结果明确之前经验用药,如头孢呋辛钠﹢左氧氟沙星等,如血培养结果为阴性,目前抗生素可以较好地控制患者症状,暂不考虑调整抗生素应用,如仍有发热等,则升级抗生素,同时积极准备手术。术中彻底清除赘生物,注意心肺功能的保护。术后给予广谱抗生素应用,患者体温正常、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 CRP)等指标下降后调整抗生素,直至出院,出院后继续抗生素治疗4~6周。结果本组患者死亡5例,1例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败血症1例,脑栓塞1例。其余患者均康复顺利出院。结论血培养阴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应迅速控制病情,给予足量、足疗程的抗生素治疗,积极手术治疗,可降低院内病死率。

  • 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持续静脉泵入治疗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作者:孙国华;陈位成

    目的:探讨持续静脉泵入硝普钠和多巴胺对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270例随机分为3组,所有患者均对症治疗,包括吸氧、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洋地黄、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联合组90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硝普钠与多巴胺,用药方法为持续静脉泵入;硝普钠组和多巴胺组各90例分别单用两种药物。观察患者血清脑钠肽(BNP)、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 LVESVI)、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 LVEDVI)、左心室舒张早/晚期充盈速度比( E/A)、平均动脉压及心率( HR)水平,并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前BNP、LVEF、LVESV、LVEDV、E/A、平均动脉压及HR水平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F值分别为4.000、1.434、0.503、3.622、3.589、4.135、2.752,P均﹥0.05);治疗后联合组BNP、LVEF、LVESV、LVEDV及HR水平分别为(201.6 ± 66.8)pg/L、(45±4)%、(29.8±4.8)ml/m2、(45.1 ± 7.3)ml/m2、(73.2±11.2)次/min;硝普钠组分别为(298.6 ± 75.3)pg/L、(37±4)%、(35.5 ± 4.6)ml/m2、(51.8±7.5)ml/m2、(92.9±11.5)次/min;多巴胺组分别为(293.7 ± 78.2)pg/L、(37±3)%、(35.6 ± 5.8) ml/m2、(52.1 ± 7.3)ml/m2、(93.6 ± 12.3)次/min,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值分别为41.683、129.400、43.600、28.800、328.600,P均﹤0.01)。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8%(88/90),显著高于硝普钠组[86.7%(78/90)]和多巴胺组[88.9%(80/9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83,P﹤0.05)。联合组治疗后不良反应3例(3.3%),包括1例头痛和2例恶心呕吐,停药后症状均消失;硝普钠组不良反应1例(1.1%),多巴胺组不良反应1例(1.1%),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30,P﹥0.05)。结论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持续静脉泵入对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改善具有很好的临床作用,可提高疗效,不良反应小,安全可靠。

  • 影响脊髓海绵状血管瘤手术后长期神经功能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作者:张永明;裴荣权;孟令文;徐欣;马亮;俞凯文;汪潇

    目的:探讨影响脊髓海绵状血管瘤术后长期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因素。方法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具有完整脊髓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2年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8例(50.9%)患者 Aminoff-Logue 评分至少较术前提高1个等级,14例(25.5%)患者等级无明显改变,13例(23.6%)较术前至少退步1个等级。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临床类型( OR=3.27,95%CI 2.34~15.83,P=0.006)、初次发病至手术时间( OR=2.93,95%CI 1.41~10.61,P=0.012)、末次发病至手术时间( OR=4.31,95%CI 2.46~12.32,P=0.019)与术后长期神经功能恢复独立相关。结论对于出现功能障碍的脊髓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不管何种临床类型及神经功能障碍程度,均应在发病后早期行手术治疗,以改善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 小儿 EB 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

    作者:吴楠;张为伟;韩英;刘静

    目的:探讨小儿EB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以提高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M)的早期诊断率及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住院治疗400例IM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转归及并发症。结果400例IM患儿治愈284例,好转107例,未愈8例,死亡1例。并发肺炎32例,心肌炎18例,肾脏受累3例,溶血性贫血2例,粒细胞缺乏症11例,血小板减少症14例,神经系统并发症10例,噬血细胞综合征2例。结论小儿EB病毒感染是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或亚急性增生全身性传染病,部分IM患儿临床特征缺乏特异性,症状不典型,易造成误诊,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多种并发症,从而影响疾病的转归和预后。

  • 足底内侧皮瓣在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尹文化;雷英;马国栋;刘国强;陈沐吉;郭杰坤;刘胜平;华锦嫦

    目的:探讨足底内侧皮瓣解剖特点及其在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6年6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13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病例,采用同侧足底内侧皮瓣单独移植或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修复足踝部缺损区,观察其效果。结果术后13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4~21周,平均6.3周。术后转移皮瓣全部存活,内踝创面闭合,其中2例皮瓣部分坏死,经二次植皮手术修复,无伤口感染、医源性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足底内侧皮瓣转移修复同侧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手术并发症少,术后创面愈合率高,足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且允许术后早期行患肢功能锻炼,足底内侧皮瓣是一种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 转移性骨肿瘤手术治疗新进展

    作者:王军;董越娟

    转移性骨肿瘤是指原发于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通过血液和淋巴途径转移至骨骼并在骨内继续生长所形成子肿瘤,骨转移是除肺转移和肝转移之外常见的癌症转移部位[1],病灶骨质破坏易发生病理性骨折,致使患者躯体功能丧失,生活质量下降[2]。转移性骨肿瘤传统采用姑息疗法,疗效欠佳,随着现代诊疗技术的发展,转移性骨肿瘤早期诊断率随之提高,微创技术应用使手术治疗更安全、有效,延长了转移性骨肿瘤患者的生存期,使疼痛缓解,维持了躯体功能。我们系统回顾了转移性骨肿瘤手术及微创技术治疗的新进展,对股骨、肱骨及骨盆等部位的手术治疗及预后综述如下。

  • 白血病干细胞分子生物学特性及耐药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李红玉(综述);史哲新;沈继春(审校)

    目前人们已公认白血病是一类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恶性疾病,白血病干细胞( leukemia stem cell,LSC)与正常造血干细胞( 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有许多相似之处,其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有限的分化潜能,同时又具有其自身独特的特征。LSC本身的分子遗传学改变使其克隆中的白血病细胞增殖与分化失衡,导致细胞停滞在发育早期的不同阶段,虽然LSC存在分化受阻,不能向终末阶段分化,但仍具有一定的早期分化能力,产生不同早期分化阶段的白血病细胞,从而表现出各种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AML )亚型。近年来,LSC的研究为白血病发病和多药耐药的调控机制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模型,其生物学特性和耐药调控机制也成为细胞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现对近年来LSC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及耐药调控机制的相关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2015年征订启事

    作者:

    关键词: 中国 临床
中国综合临床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