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中国综合临床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Clinical Medicine of China 중국종합림상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天津市环湖医院、华北理工大学
  • 影响因子: 1.1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6315
  • 国内刊号: 12-136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8-55
  • 曾用名: 综合临床医学;临床医学杂志;煤矿医学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北
  • 主编: 袁聚祥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纳洛酮辅助治疗新生儿肺炎

    作者:张赟;沈颖;黄秋芳;牛雅;何心

    新生儿肺炎为新生儿期常见病,多发病,为我国3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998年1月~2000年12月我们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金尔伦)治疗新生儿肺炎48例,获得显著疗效,报告如下.

    关键词: 肺炎 纳洛酮 新生儿
  • 普罗帕酮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观察

    作者:柯军;李远重;程芳洲;王磊玲;成晓岚

    目的观察普罗帕酮(心律平)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即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7例PSVT,静脉注射普罗帕酮70 mg,于5分钟完成,观察20分钟;未终止者重复用70 mg,再观察30分钟,仍未终止者再用70 mg.用药前、后和PSVT终止时,记录血压、心率及12导联心电图.结果显效75.7%(28/37),有效21.6%(8/37),总有效率97.3%.起效时间1~55(7.1±2.8)分钟.普罗帕酮平均累积量105 mg.部分患者可出现轻度血压下降,P-R间期、QRS时限及QTc间期延长,一过性Ⅱ度Ⅰ型窦房阻滞及头晕、恶心等副作用,未经处理逐渐消失.结论普罗帕酮静脉注射终止PSVT有效、快速、安全.

  • 经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开胸术后急性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体会

    作者:廖顺松;林有才

    目的降低开胸术后急性肺部并发症及病死率.方法对比分析经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及经气管切开吸痰治疗开胸术后急性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的疗效.结果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组在病情改善、肺复张与肺部感染控制时间比经气管切开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在治疗剖胸术后急性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是一种简便、迅速、有效的方法.

  • 年轻人心肌梗死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

    作者:陈艳清;于学靖;王永其;杨永久;张瑞岩

    目的探讨年轻人心肌梗死(MI)患者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造影(CAG)特点.方法 1996年1月~2000年4月65例MI患者,根据年龄分为≤45岁组(24例)和>45岁组(41例).比较两组性别、冠心病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差异.结果与>45岁组相比,≤45岁组男性多见,吸烟指数大于100者和有冠心病家庭史患者增多(分别为79.2%、16.7%和51%、4.9%,均P<0.01).血管正常及轻度病变者较多(45.9%),而2支及3支病变较少(12.5%),均P<0.01.结论年轻人心肌梗死女性罕见,重度吸烟为重要诱发因素,其冠状动脉正常及轻度病变者多见.

  • 沙丁胺醇溶液气雾吸入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对照研究

    作者:王金红;杜静梅;褚志平

    目的观察沙丁胺醇溶液气雾吸入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对比分析沙丁胺醇治疗组与基础治疗组(对照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31例(62.00%),有效17例(34.00%),无效2例(4.00%);对照组显效17例(36.96%),有效18例(39.13%),无效11例(23.91%).两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沙丁胺醇溶液气雾吸入是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 沙丁胺醇 儿童 哮喘
  • 桥本甲状腺炎临床综合分析

    作者:陈景海;王卫庆

    目的提高对桥本甲状腺炎的认识.方法对40例桥本甲状腺炎进行长期随访.结果首诊时16例表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14例甲状腺功能正常,10例诊断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有28例终演变甲减,占70%;所有患者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McAb)滴度均偏高,并有逐步升高趋势.结论桥本甲状腺炎的甲状腺功能可正常,也可表现为甲亢或甲减,但其本身有自然发生甲减的趋势,故终归为甲减;TPoAb、TGAb、McAb高滴度持续时间较长,可达10年以上,其峰值比发病年龄晚10~20年;肿大的甲状腺或甲状腺结节在随访中可缩小或消失.

  • 局部封闭法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观察

    作者:杨璠;赵宏涛

    外阴白色病变又称外阴白斑及慢性外阴营养不良,临床上并非罕见.其病因不明,且与外阴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1998~2000年我们以局部封闭法治疗外阴白色病患者104例,疗效甚好,报告如下.

  • 应用洛沙坦与阿替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对比分析

    作者:陈广辉;陈富荣;李军

    目的对比分析新型抗高血压药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洛沙坦(Losartan)及β-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Atenolol)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左心室肥厚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单盲方法将50例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分为两组.A组应用洛沙坦.B组应用阿替洛尔.同时选15名性别、年龄等条件与用药组相同的受试者,作为正常对照组(C组).结果①两种药物均有良好的降压作用.A组患者经治疗血压由(157.6±7.5/101.0±5.2) mm Hg降至(137.4±6.5/86.0±4.7) mm Hg(P<0.05).B组由(157.3±7.9/99.2±6.1)mm Hg(1 mm Hg=0.133 kPa)降至(134.6±5.8/84.2±5.6) mm Hg,(P<0.05),C组血压无变化.②经12个月治疗,A组患者左室重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以及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PWT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均显著下降(P<0.05).左室舒张末内径(LVIDd)和收缩末内径(LVIDs)亦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左室各指标治疗前、后对比无显著差异.结论洛沙坦与阿替洛尔均能起到良好的降低血压的作用,而洛沙坦能够显著逆转左心室肥厚.

  • 猪尾导管置入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刘思海;张冬梅;朱瑞霞;戚成栋;刘勇

    目的探讨置入猪尾导管持续放置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猪尾导管置入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显效率33.33%(8/24),有效率87.5%(21/24);对照组显效率8.11%(3/37),有效率43.24%(16/3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猪尾导管置入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是安全可靠,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 盲目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对肺部疾病的诊断价值(附51例报告)

    作者:黄小萍

    目的探讨盲目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对肺部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肺部弥漫性病变及周围病灶51例在纤维支气管直视下无异常时,行无X线引导的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结果病理阳性率为90.20%,其中弥漫性病变100%;外周病灶91.67%;阳性诊断率74.51%,其中弥漫絮、片状阴影100%,粟粒或结节状为70%,局部浸润灶57.14%,局部肿块30%.结论盲目TBLB对肺部弥漫性病变及外周病灶有较大的诊断价值.

  • 肝细胞癌自发性破裂7例的延期肝切除术

    作者:吴幸;曾达才;张凌武;王平

    目的探讨肝癌自发性破裂延期手术的疗效.方法采用延期肝切除术治疗该病患者7例.平均延期58天进行手术,肝三叶切除1例,半肝切除3例,亚肝段切除2例,不规则性肝切除1例.结果手术无死亡发生.术后1、3年患者生存分别为5例(73%)、2例(30%).结论延期肝切除术选择性治疗肝癌自发性破裂效果满意.

  • 环孢霉素A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分析

    作者:周衔弟

    自1984年Finaly首次应用环孢霉素A(CsA)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 aplastic animia,SAA)获得成功至今,CsA已广泛应用于各种不同类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治疗.我们应用CsA治疗SAA 28例和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hronic aplastic animia,CAA)21例,取得显著疗效.报告如下.

  • 肝源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

    作者:饶智国;许桦林;郑国荣;王一鸣

    目的探讨肝源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对145例肝硬变患者进行了胃镜检查,且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Giemsa染色检测幽门螺杆菌(HP),并与对照组100例比较.结果肝硬变HP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肝源性溃疡(HU)组HP阳性率与肝硬变非HU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消化性溃疡(PU)组HP阳性率100%比较,HU组HP阳性率为45.2%,显著降低(P<0.05);HU患者HP阳性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肝功能状态、食管静脉曲张无明显关系(P>0.05);伴发上消化道出血的肝源性溃疡患者HP阳性率(50%)与无上消化道出血的肝源性溃疡患者HP阳性率(38.5%)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HP感染不是HU患者发生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与肝源性溃疡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无关.

  • 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与预后关系的临床意义

    作者:蒋立虹;段昌群;雷定华;吴剑

    目的了解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32例,分为单纯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组(Ⅰ组)与联合瓣膜病变组(Ⅱ组).两组患者在术中切取左心室乳头肌,常规包埋及制备超薄切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改变并摄片.结果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细胞超微病理变化为线粒体增生、聚集、固缩,肌原纤维排列紊乱,肌微结构不清,并且Ⅱ组病例心肌超微结构损害显著重于Ⅰ组.结论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理损害与换瓣术后心肌功能改变及预后密切相关;联合瓣膜病变患者超微结构改变较单纯二尖瓣病变患者为重.

  • 食管锐器伤的外科治疗

    作者:马明德;周伯俊;施巩宁;张双林;马红兵

    目的探讨食管锐器伤的确诊手段和手术方法.方法以伤口缝合或结肠、胃、空肠代食管术.结果治疗效果好,无手术死亡和并发症,疗效满意.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治愈的关键.

  • 经门静脉灌注给药治疗乙肝、肝硬变的临床研究(附39例报告)

    作者:梁宗志;褚梅群;李蓉

    目的探讨采用门静脉灌注给药治疗乙肝、肝硬变的临床效果.方法经胃网膜右静脉插管皮下埋植化疗药泵,从药泵向肝内注入抗病毒药物及保肝药物.结果 HBsAg(+)转阴41%;HBeAg(+)转阴72.73%;抗-HBc(+)转阴84.6%;肝硬变症状明显改善为87.5%.结论因经门静脉灌注给药,对不同复制时期的病毒有目的地给予高浓度有效药物,使病毒遭到大程度杀灭.同时大量维生素C及保肝药物的应用又能促进肝细胞再生,改善新陈代谢,减轻肝脏纤维化程度,增强肝功能,提高自身免疫能力,因此本疗法是治疗乙肝、肝硬变,预防肝癌的有效方法.

  •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回顾分析

    作者:陈燕;刘瑞雪;牛秀凤;吴谨

    目的分析老年原发性肾损害的临床特点,探讨加速影响老年原发性肾损害的各种因素.方法对27例患者病程、血压、血脂、血肌酐、血尿酸等进行非配对t检验.结果老年组的病程、血肌酐、肌酐清除率、血尿酸、血胆固醇与青年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积极控制血压、血尿酸、血脂对延缓老年原发性肾损害进程、保护肾功能有意义.

  • 川芎嗪治疗过敏性紫癜75例疗效观察

    作者:王喜成;张贺;白海涛;贾汝贤

    目的观察川芎嗪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75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在采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3~5 mg/(kg*d),分两次加液静脉滴注,疗程1~3周.结果治疗组皮疹消退,消化道、关节及肾脏损害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或0.05),紫癜复发率(8%)明显低于对照组(28.57%)(P<0.01),入院时非肾脏损害病例发展为肾损害病例治疗组7例(11.67%),明显低于对照组10例(34.48%)(P<0.01).结论川芎嗪治疗过敏性紫癜安全有效.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川芎嗪
  • 脑膜瘤侵袭硬膜的MRI和病理分析

    作者:步星耀;章翔;于耀宇;易声禹

    目的探讨脑膜瘤侵袭硬膜的MRI表现和病理特点.方法 36例脑膜瘤MRI成像后连同附近硬脑膜切除之标本进行病检,作MRI病理对照观察研究.结果 26例脑膜瘤MRI表现脑面硬膜线样增强带,病理检查为血管扩张和结缔组织反应增生,其中21例MRI表现不连续性硬膜增强带,病理提示硬膜有肿瘤侵袭.结论肿瘤硬膜增强带是一非特异性改变,以脑膜瘤较易出现;连续且均匀一致的硬膜增强带提示反应增生,不连续的则往往有肿瘤侵袭,手术时应予充分切除.

  • 椎板间开窗治疗大小便障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附10例报告)

    作者:黄青;蔡耿壮;肖代坤;段望昌

    目的探讨大小便障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手术治疗10例大小便障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分析.结果经6个月~6年随访,9例恢复良好,1例恢复尚可.结论大小便障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应早期诊断、早期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手术疗效满意.

  • 慢性肾功能衰竭可逆因素的临床分析(附26例报告)

    作者:沈红;刘继洪;徐春丽;陈德君

    目的探讨逆转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损害.方法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纠正加重肾功能衰竭的可逆因素.结果全部患者肾功能均有好转.结论对肾功能衰竭患者只要积极治疗原发病,纠正可逆因素,肾功能仍有逆转的后机会.

  • 应用控制性过度通气治疗小儿颅内高压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阮伟红;李善秀;仝伟;李洪荣

    目的探讨控制性过度通气治疗小儿颅内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经常规降颅压治疗效果不佳的36例小儿颅内高压症患者行控制性过度通气,观察治疗前、后颅内压下降情况及临床症状的改善.结果过度通气治疗后患儿颅内压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病死率(12%)较无过度通气治疗者(19.66%)降低,临床症状改善快.结论控制性过度通气能有效而快速地降低颅内压,对各种原因引起的颅内高压症疗效显著.

  • 中药坐浴与局部药物注射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作者:李智勇;张海芳;黄连怡;张光玉

    目的探讨中药坐浴加局部药物注射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中药坐浴加丹参注射液、甲硝唑局部注射.结果 36例中治愈8例(22.22%);显效9例(25.0%);有效11例(30.56%);无效8例(22.22%).结论中药坐浴与局部药物注射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满意,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 经皮肾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

    作者:柳东田

    经皮肾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renal angioplasty,PTRA)是治疗肾动脉狭窄的主要措施,但肾动脉炎症瘢痕病变及开口或近段狭窄,单纯 PTRA效果常不满意[1],并用支架植入可望获得理想效果[2].现报告2例PTRA并用肾动脉支架植入病例,以评估该方法疗效及安全性.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男、女各1例;年龄男40岁,女20岁.均有高血压史,血压维持在160~170/100~104 mm Hg(男)(1 mm Hg=0.1333 kPa),200~200/95~100 mm Hg(女).平时男患者服药2种,女4种.肾动脉造影证实均为右肾动脉开口及近段狭窄,男为95%,女为90%.病因均为动脉粥样硬化.血肌酐及尿素氮均正常.

  • 早期"T”管间断引流115例体会

    作者:常城;余浩

    1990年8月~2000年8月,我院对115例患者的T管持续引流改为间断引流,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男37例,女78例;年龄19~83岁,平均58.5岁。其中60岁以上94例。胆总管结石74例,化脓性胆管炎23例,胆总管占位6例,胆道外伤5例,胆总管囊肿3例,胆管损伤缝合修补术后3例,胆管良性狭窄扩张术后1例。既往有黄疸72例,术前即有黄疸58例。急诊手术35例。

  • 多系统器官衰竭与血乳酸、血渗透浓度改变关系的临床分析

    作者:孟卫;张爱芸;粟莉

    多器官衰竭(multiple system organ failure,MSOF)在急诊科危重症中占有一定比例,病死率很高,分析我院1998年7月~1999年11月17例MSOF死亡病例,旨在探讨乳酸中毒和高渗血症的出现和发展与MSOF的发展及预后的关系.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1例,女6例;年龄38~76岁.均急性发病.病前健康或基本健康,有明确原发病因:严重创伤6例(并发休克5例),心脑血管意外5例,严重感染4例,各种严重中毒2例.发病24小时后序贯出现3个以上脏器功能障碍.1.2 实验室检查血乳酸5.0~15.8 mmol/L,血渗透浓度320~450 mmol/L,血糖7.6~30.8 mmol/L,血尿素氮9.3~48.6 mmol/L,血钾3.45~5.7 mmol/L,血钠137~146 mmol/L,血氯97~105 mmol/L.1.3 结果 17例患者均因原发病治疗不满意及感染未能控制等原因导致MSOF死亡.自发病至死亡时间1.7~6天,平均3.5天.功能衰竭脏器发生顺序:肺(72%),心(62%),脑(49%),肾(38%),其次肝、肠.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及代谢、免疫功能失常,一般出现在病情进展期,预后差.均出现乳酸中毒及高渗血症.一般在原发病后期即开始增高,且呈递增趋势.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低渗血症74例临床分析

    作者:郭淑静;张泽明;尹文斌;尹娟;闫琪;史建国;孟文利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并发低渗血症是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常见并发症之一,但由于缺乏特异性,容易造成误诊、漏诊,现将我院所遇74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41例,女33例;年龄54~81岁,平均67岁.均符合1977年全国肺心病会议确定的诊断标准.基础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39例,支气管哮喘21例,支气管扩张5例,肺结核9例.1.2 临床表现食欲不振、心功能不全、恶心、呕吐32例,精神萎靡、表情淡漠29例,头疼、嗜睡、浅昏迷4例,肌力减退、腱反射减弱9例.

  • 选择性动脉插管治疗小儿大面积海绵状血管瘤

    作者:高立群

    我院1999~2000年采用选择性动脉插管注药治疗小儿头颈部、四肢大面积海绵状血管瘤36例,取得满意疗效.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男22例,女14例;年龄6月~13岁.发病部位:头面部19例,舌部9例,上肢4例,下肢4例.1.2 方法将药用精制尿素40 g用生理盐水100 ml加10%利多卡因10 ml稀释成40%的浓度.依发病部位分别选择颈外动脉结扎置管、面动脉结扎置管、桡动脉结扎置管、股动脉置管、尺动脉置管,注入配制40%尿素注射液.药物剂量依患者年龄、血管瘤类型、大小、部位而定.本组一次小量1.2 g,大量3.2 g,小总量24 g,大总量96 g.术者将动脉置管后的肝素帽常规消毒,用40%尿素注射液2~8 ml穿刺肝素帽,缓慢推注,20~30分钟注完.对颈外动脉、面动脉结扎置管的患者,可同时用左手按压颞浅动脉以减轻疼痛.后用1∶100肝素液封管,边推边退,用无菌纱布包扎固定.每天注射1次,连续1~2个月为一疗程,间隔2周后可行第二疗程.1.3 疗效标准治愈:血管瘤体皮肤颜色接近正常,胀痛消失,血管瘤体部分硬结行完全手术切除.显效:血管瘤体皮肤紫色变浅,肿块缩小2/3,胀痛减轻.有效:血管瘤体皮肤仍为紫色,胀痛稍减轻,肿块缩小1/3.1.4 结果治愈31例,占86.11%;显效5例,占13.89%.

  • 产时对胎头高直后位施以徒手转位36例体会

    作者:高宝玲;高宝云

    胎头高直后位是较复杂的头位异常,以往产科医师多认为此胎位一经确诊,即应剖宫产终止妊娠.近5年来,我们对36例施以徒手转位,19例成功,17例失败后手术,母婴均无异常.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年龄23~38岁.初产妇25例,经产妇11例.伴胎膜早破13例,孕龄38~412+周.一般情况良好,无产科合并症及并发症.骨盆正常,宫缩规律且产力强(包括以催产素调节宫缩).宫口开大6 cm以上.胎儿宫内情况良好,胎儿体重估计2 500~3 500 g.

  • 利福平短疗程治疗婴儿及新生儿肠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马晓红;王崇华

    肠炎是儿科常见的感染病,婴儿及新生儿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及肝肾功能较年长儿薄弱,抗生素的应用及给药途径受到一定的限制,肠炎的治疗仍不顺利.我院1998~2000年共收治婴儿及新生儿肠炎共124例,分别给予利福平、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口服治疗,发现利福平短疗程效果好,副作用少.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68例,女56例,其中新生儿8例.均便常规检查WBC>(+)/HP,其中有26例大便镜检发现吞噬细胞.临床症状:大便均为稀便,其中脓血便21例,粘液便85例,稀水样便18例.107例发热,以中、低发热为主.54例行大便培养,阳性18例,福氏痢疾杆菌10例,志贺痢疾杆菌6例,鼠伤寒沙门菌2例.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利福平组)46例,对照组(庆大霉素组)40例,氨苄青霉素组38例.早年动物实验发现喹诺酮类药物可致幼年动物软骨发生病变,故未用于对照.1.2 方法利福平10~15 mg/(kg*d),1次口服,3天为一疗程.氨苄青霉素50~100 mg/(kg*d),分3次口服.庆大霉素由于口服不吸收给予1万~1.5万U/(kg*d),分3次口服.辅助治疗口服思密达及一些肠道活菌剂3组相同.1.3 疗效评定用药3天,体温降至正常,大便常规镜检WBC消失为显效,反之为无效.1.4 结果疗效比较见表1.

  • 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并早期再发大出血

    作者:杨建毓;郑群奋;胡霞;干超士

    我们对1997年2月~2000年5月进行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皮圈结扎术(EVL)的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总结分析,旨在探讨可能引起早期再发大出血的原因.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均为乙肝后肝硬变致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其中男19例,女2例;年龄22~58岁,平均40.8岁.肝硬变病程3~15年,平均7年.重度食管静脉曲张17例,中度曲张4例,2例伴有胃底静脉曲张.肝功能按child分级,A级6例,B级13例,C级2例.1.2 方法采用Olympus-XQ 30纤维胃镜、五环套(美国Micro、Vasive公司制造).选择贲门上方3~4 cm处的曲张静脉,结扎时将结扎器360°接触曲张静脉,然后吸引,当镜面呈红色时转动牵引钮1周"O”圈即脱落,再行第2个结扎.

  • 股动脉注射溶栓、抗凝药物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赵丕田;王英

    我院自1993年7月以来应用溶栓、抗凝药物股动脉注射治疗同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286例,取得满意疗效.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经临床表现及彩超确诊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386例.随机分为股动脉给药组286例与静脉给药组(对照组)100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及病变程度均无显著差异.

  •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抗栓治疗进展

    作者:李彦明;马振兴;史俊荣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e angina pectonis,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cal infarction,AMI)和猝死之间的一种不稳定的心肌缺血综合征.目前认为UAP的发生机制为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1]以及冠状动脉持续痉挛而导致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聚集,管腔阻塞.因此,对UAP的治疗关键在于抗栓疗法,且对其预后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警惕老年人消化系统的无痛性隐患

    作者:何秋玉;郭健欣;杨栋勇

    老年人由于痛觉阈的增高,敏感性下降,反应迟钝,患病后常缺乏特有的疼痛,易造成医患双方丧失对疾病的警惕性而致误诊、漏诊,特别是恶性肿瘤,丧失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机会.

  • 糖尿病与消化系病变

    作者:李尚勤

    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年将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定义为一种多病因的代谢性疾病,特别是慢性高血糖,伴随因胰岛素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从这一概念出发,可见糖尿病与消化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糖尿病可以导致所有消化器官的异常,而且一些消化器官的损害也可以使血糖升高.

    关键词: 糖尿病 消化系病变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冠心病

    作者:邓笑伟;张丹梅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除导致和加重呼吸衰竭外,还是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的危险因素之一[1].现已证明,OSAS是独立于年龄、体重、饮食、遗传等原因的冠心病发病因素之一,可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病率和病死率[2].

  •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治疗进展

    作者:邱一华;骆合德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对称性、侵蚀性的关节滑膜炎和可能多系统受累为特征.在开始发病2年内,大于70%的可能有关节破坏或侵蚀性进展[1];故发病后前几年,尤其第1、2年,是阻止关节发生不可逆损害的关键时期,目前强调对RA患者进行早期足够的治疗.除理疗、职业治疗、矫形外科治疗外,重要的是药物治疗.其目的是减少发病率和病死率.近10年治疗取得了长足进展.

  •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近况

    作者:岳峰;黄寿吾

    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抗病毒化疗是一种重要措施.目前临床上仍然缺乏理想的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药物,尽管干扰素被认为是有价值的抗HBV制剂,但其总显效率不超过40%,并且有明显的副作用.因此,急需寻找对慢性HBV感染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方法.近期开发的新的抗病毒药物,如核苷类似物等逆转录酶抑制剂,主要抑制病毒的复制,拉米夫定(lamivudine)是进入临床应用有效的药物.

  • 甲下黑色素瘤误诊分析(附7例报告)

    作者:田峥巍

    下黑色素瘤很容易被误诊,常与甲下黑痣、慢性甲沟炎、甲下血肿、甲下血管球瘤、甲癣等混淆.我院近4年来以"甲下黑色素瘤”收入院7例,其中2例术后病理证实为甲下黑色素瘤,其它5例分别为甲下黑痣3例,甲下血管球瘤1例,炎性肉芽肿1例.现就误诊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男5例,女2例;平均年龄56岁.拇指2例,中指3例,示、环指各1例;4例有外伤史;2例于门诊行拔甲术、切开引流术.经术后病理诊断2例为甲下黑色素瘤.其一为男性,右示指外伤后指端肿胀,明显触痛,甲周少量渗出,于门诊换药治疗3个月无效,出现甲床及甲周组织广泛溃烂,无黑褐色变,创面不整,甲板缺损,肉芽组织松脆,腋下淋巴结肿大;术后病理结果为无色素型甲下黑色素瘤伴腋窝淋巴结转移.另1例亦为男性,左中指甲下黑线病史3年,略感指端疼痛及局部皮温增高2周就诊.病理结果为甲下黑色素瘤.

    关键词: 甲下黑色素瘤 误诊
  • 异位妊娠误诊宫内孕行药物流产失败的临床分析

    作者:邹芳

    随着药物流产的普及应用,早期异位妊娠误诊为宫内早孕行药物流产失败的病例不断发生[1,2],应引起重视.现就1996年1月~2000年1月我院收治的异位妊娠误诊宫内早孕行药物流产失败11例临床资料予以回顾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未婚3例,已婚8例;年龄19~35岁,平均(26.34±4.76)岁.流产史:1次2例,2次5例,3次以上4例.1.2 方法 服药前11例患者尿妊娠试验均阳性;接受妇科检查7例,其中有附件区压痛者3例(包括先兆流产放弃保胎治疗1例);4例患者有药物流产经历,在尿检确诊早孕后未做进一步检查自行服药.服药方法为口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服药前均未作B超检查.

  • 肝豆状核变性并迟发性佝偻病误诊1例

    作者:汤宏伟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的铜代谢障碍所引起的肝硬变和脑变性疾病.临床上较少见,常易被误诊.我们误诊并长期按迟发性佝偻病治疗1例,报告如下.1 病历简介  男,14岁.以行走不稳、双手抖动2年,加重半月入院.8岁时无明显原因逐渐出现"X”型腿,诊断为迟发性佝偻病,补钙治疗效果不佳.4年前在外院行双膝外翻娇正术而治愈,但行走仍不自然,有时呈舞蹈样.近2年来,又出现双手不自主徐动,持物时明显,常唾液外流,学习成绩下降,曾多次就诊,继续按佝偻病治疗无效.既往体健,父母非近亲婚配,否认家族遗传史.查体:精神一般,表现淡漠,手指微动,步态缓慢,蹲下时可自行站立,角膜边缘与巩膜交界处可见绿褐色素环.心肺正常.腹平坦,肝肋下未及,脾肋下4 cm,质中等.膝腱反射增强,双侧巴氏征阴性.头颅CT示:双侧豆状核及丘脑对称性密度减低,双侧大脑脑沟增宽.B超示:①肝光点增粗,肝包膜增厚、粗糙;②脾大.眼底检查可见明显K-F氏环.因本院无条件行铜蓝蛋白测定,故未作此项检查.诊断:①肝豆状核变性;②迟发性佝偻病娇正术后.经口服青霉胺加硫酸锌治疗2周后好转出院.

  • 极短联律型室速电转复抢救成功1例报告

    作者:张峙

    1 病历简介  女,40岁.以发现盆腔肿块1.5年入院,诊断为子宫肌瘤.查体:神清,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脾未及,心电图大致正常.入院第5日行子宫切除手术,术后第5天心电监测示频发室性早搏,有R骑T现象,时有短阵室速.补钾、镁和予以2%利多卡因、心律平等治疗,于12:20突然意识丧失,颈动脉和股动脉摸不到脉搏,心音消失,心率和血压均未测出;心电监测显示心室纤颤.立即以250 W/s电转复后,显示波为窦性心律,心律齐.心电图大致正常.于次日24:40、5:30、10:50和13:29先后4次出现上述情况,均经200~250 W/s电转复后恢复窦性心律.考虑患者为极短联律型室速,于14:00试用异搏定5 mg静脉滴注,30分钟后重复1次,然后以异搏定5 mg/h静滴维持,共用异搏定50 mg后改为口服异搏定240 mg/d.上述症状未再出现,2周后痊愈出院.

  • 以活瓣型结肠心包瘘为首发表现的结肠癌复发1例

    作者:李世英;邱方;席晓东

    1 病历简介  男,38.因心悸、气短、乏力进行性加重1个月入院.无发热、盗汗、咳嗽,消瘦不明显,食欲及大小便正常.1年前因便血于当地医院诊断为结肠癌,并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检查:T 36.4 ℃,P 130次/min,R 24次/min,BP 100/80 mm Hg(1 mm Hg=0.1333 kPa).胸部X线片、胸腹部CT及超声诊断为大量心包积液,中等量右侧胸腔积液,肝胃间结构紊乱,考虑为上次手术后局部粘连所致.胰头下方有一2.8 cm×2.7 cm×1.6 cm之低回声结节.心电图为窦速,HR 130次/min,低电压.血沉38 mm/h,血常规:WBC 22.8×109/L,L 0.328,N 0.672,Hb 137 g/L,肝功能ALT 9.2 μmol.s-1/L,AST 10.7 μmol.s-1/L,血清总胆红素59.7 μmol/L,结合胆红素8.6 μmol/L,ALP 2.9 μmol.s-1/L,γ-GT 0.02 μmol.s-1/L,BUN 12.42 mmol/L.初步诊断为结肠癌并发心包转移,次日B超定位后由剑突下径路行心包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益心达公司生产)心包腔内留置引流术.首次抽出100 ml草黄色稍混浊液体,无味.蛋白 30.8 g/L,葡萄糖5.2 mmol/L,细胞总数多数,白细胞5 980×106/L,单核0.20,多核0.80,李凡它试验阳性.细菌培养未发现细菌生长,沉渣涂片无病理细胞(连续送检5次).此后每日1~3次经置入之导管抽心包液,严格无菌操作,每次抽液完毕后用庆大霉素2 ml填充管腔,每日1次心包腔内注入异烟肼、先锋霉素V针剂,并配合全身应用抗生素及抗结核、护肝、营养支持等治疗,但心包积液未能控制,并于入院第5天突然体温升高,呈弛张热,一般状况开始恶化,心包液体变为淡黄色混浊,伴浓烈的大粪臭,可于心脏听诊区听到随心跳节律的心包震水音.心包积液培养示大肠埃希菌生长,无真菌生长.怀疑经胸心包瘘,但口服美兰3支,观察24小时,未见心包液兰染.于X线下心包液抽尽后心包腔内注入76%的泛影葡胺150 ml,未见造影剂溢出心包外,但持续透视观察中见有一串气泡经心包膈面涌入心包腔,结合心包液性状及培养诊断为活瓣式结肠心包瘘.行手术探查,见原横结肠与回肠吻合口结肠侧癌浸润与膈肌粘连,并有一破口通向心包腔,腹腔淋巴结转移,病理为结肠腺癌.术后16天死于多脏器衰竭.

    关键词: 癌转移 结肠癌
  • 先天性尿道下裂和精囊巨大结石并精囊鳞癌1例报告

    作者:王作江;王克政;车福驷

    1 病历简介  男,36岁,未婚.以尿频、尿痛1周为主诉入院.追问病史,先天性尿道下裂(阴囊型).于7~20岁曾先后4次做尿道成型术,术后阴茎体部尿瘘.1年前因尿路刺激症状做腹部X线平片检查时,发现膀胱区内有2枚结石阴影,大小约1.5 cm×1.5 cm及3.0 cm×3.0 cm左右,于外院行膀胱切开取石术,术中取出1枚结石,另1枚未找到,误以为盆腔钙化影,故缝合术毕.本次入院查体:发育正常,双肾及输尿管未查及异常,下腹正中陈旧手术瘢痕,阴茎体型尿瘘,阴囊及睾丸发育正常.肛诊:前列腺大小正常,于前列腺上方可触及肿物,结石摩擦感.B超检查:精囊内可见4.2 cm×4.0 cm×4.0 cm及4.0 cm×3.5 cm×3.0 cm结石2枚.于腰麻下经直肠精囊切开取石,取出2枚完整结石.因术野所限,未做精囊内探查.术后形成精囊直肠瘘,并自瘘口处长出一约2.0 cm×1.0 cm×1.0 cm外生性息肉样肿物,病理回报为鳞状上皮癌.再次经膀胱手术探查.因肿物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固定无法切除,故行膀胱造瘘、乙状结肠造瘘.术后8个月死亡.

中国综合临床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