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中国综合临床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Clinical Medicine of China 중국종합림상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天津市环湖医院、华北理工大学
  • 影响因子: 1.1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6315
  • 国内刊号: 12-136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8-55
  • 曾用名: 综合临床医学;临床医学杂志;煤矿医学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北
  • 主编: 袁聚祥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影响

    作者:刘丽军;马燕霞;冯慧旻;邵丽莉;裴利敏;李琴;孟利民;李书香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患者炎症指标及术后再狭窄的影响.方法 连续入选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单支病变的冠心病患者90例(介入组),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正常的4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免疫浊度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入选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结果 (1)介入组患者术后血浆hs-CRP为(18.69±5.14) mg/L,显著高于术前的(14.45 ±4.32)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2,P<0.01);而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术后hs-CRP为(13.59±5.99) mg/L,与术前的(12.46 ±5.35) mg/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5,P>0.05).(2)介入组患者术后血浆IL-6为(1.87 ±0.45) pg/L,显著高于术前的(1.35±0.39) p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3,P<0.01);而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术后IL-6为(1.32±0.41)pg/L,与术前的(1.21±0.38)pg/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6,P>0.05).(3)介入组术后与对照组比较,血浆hs-CRP和IL-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96、t=6.61,P均<0.01).结论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促进冠心病患者血浆hs-CRP及IL-6的升高,是否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重要机制之一尚待进一步考证.

  • 术后危重患者心肌酶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包宁;刘云芳;甘露

    目的 探讨手术后危重患者血清心肌酶的变化与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57例术后危重患者作为观察组,55例小型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均在手术后3d内检测其血清心肌酶,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心肌酶显著升高,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分别为(153.1 ±211.0) U/L与(54.7 ±39.0) U/L(t=3.404,P<0.01);乳酸脱氢酶(LDH)分别为(381.0±216.1)U/L与(194.6 ±75.3) U/L(t =6.050,P<0.01);肌酸激酶(CK)分别为(882.9±630.7) U/L与(130.1±71.8) U/L(t=8.796 P<0.01);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分别为(314.3±164.2)U/L与(164.9±87.7) U/L(t=5.979,P<0.01);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分别为(410.1±327.6) U/L与(27.8 ±36.3)U/L(t=8.605,P<0.01).观察组中病死率为24.6%(14/57),其中存活组心肌酶明显低于死亡组,AST分别为(81.3± 40.5) U/L与(373.6±342.1) U/L(t=5.585,P<0.01):LDH分别为(303.6±134.0) U/L与(618.6±250.1)U/L(=6.064,P<0.01);CK分别为(658.5±328.0) U/L与(1572.0±829.4) U/L(=6.001,P<0.01);CK-MB分别为(303.2±184.3)U/L与(738.6 ±445.6) U/L(=5.242,P<0.01);α-HBDH分别为(254.1 ±118.6)U/L与(499.3±147.6)U/L(t=6.320,P<0.01)).结论 心肌酶升高在手术后危重患者中普遍存在,心肌酶的变化程度与病情危重程度、手术的创伤程度有关.

  • 膀胱癌组织中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过度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唐来坤;屈维龙;田峰;汪祖林;宋立;俞仲伟;王珂;吴凤金;羊继平

    目的 探讨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2(ADAM-1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膀胱癌中的表达与膀胱癌病理学特点.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3例膀胱癌、12例正常膀胱组织中ADAM-12及PC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膀胱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病理分期的关系.结果 免疫染色标本中,ADAM-12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4.879,P<0.05).组织学分化低的表达明显高于中、高分化者(x2=22.3685,P<0.01).PCNA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4.879,P<0.05).组织学分化低的表达明显高于中高分化者(x2=10.665,P=0.0137).ADAM-12与PCNA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1.000,P<0.0001).结论 膀胱癌组织中PCNA和ADAM-12蛋白呈过度表达,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ADAM-12是膀胱癌具有潜在价值的肿瘤标记物,可以成为新的一项临床观察指标,因此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应用大转子重建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或合并股骨颈骨折临床分析

    作者:郭哲;黄成校;陈辉海;权良忠

    目的 探讨应用大转子重建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或合并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用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12例高龄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或合并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大转子重建型人工髋关节置换进行手术治疗,根据手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12例均获有效随访,随访时间为12 ~48个月,平均(16±1)个月.优6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83.3%.结论 应用大转子重建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或合并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可靠,术后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练,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胸中段食管癌胸腹双切口两手术野淋巴结清扫及其转移规律的临床研究

    作者:曹志坤;范利民

    目的 探讨胸中段食管癌胸、腹双切口手术野淋巴结转移清扫方法及其转移规律,指导临床实施淋巴结清扫的范围.方法 62例胸中段食管癌采用右胸及上腹正中双切口术式为基础进行胸、腹两手术野淋巴结清扫,并对淋巴结转移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全组62例患者共清扫淋巴结505枚,其中检出有癌转移的淋巴结102枚,淋巴结转移率20.2%(102/505).淋巴结转移区域特征为胸中段食管癌既有向上到右颈气管旁、双侧喉返神经链旁、食管旁、癌肿旁、隆突下淋巴结转移,也有向下至贲门旁、胃左动脉旁、胃小弯网膜等处淋巴结的转移,呈现双向转移趋势.肿瘤的浸润深度明显影响淋巴结转移,T1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10.0% (1/10),T2为20.0%(3/15),T3为43.3%(13/30),T4为57.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56,P<0.05),表明浸润深度越深,淋巴结转移率越高.高分化癌、中分化癌、低分化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4.3%(2/14)、39.5%(15/38)、57.1% (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75,P <0.05).结论 胸中段食管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浸润深度及分化程度有关.右颈气管旁及双侧喉返神经链是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区域,右胸及上腹双切口术式更方便胸中段食管癌切除和胸、腹两手术野淋巴结的清扫,并且以此为基础经右胸顶对右颈气管旁及双侧喉返神经链淋巴结清扫也是安全可行的.

  • 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蒲建章;苏群

    目的 分析影响老年高血压脑出血(HICH)手术预后的有关因素,为老年HICH手术选择及进一步提高手术有效率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老年HICH患者230例的临床资料,选取围手术期的可能影响因素并利用x2检验进行手术有效率比较,有差异(P<0.05)即认定是有关影响因素.结果 年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血肿量、血压、血糖、手术时机均是影响预后的因素.年龄<70岁、术前GCS>6分、血肿量<60 ml、血压<180/100 mm Hg、血糖正常、<7h以内手术者预后较好.结论 年龄在70岁以下、血肿量<60 ml、GCS>6分、血压<180/100mm Hg、血糖正常者要争取7h内手术.年龄>80岁患者手术风险大,预后差,手术需慎重.

  • 经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瘤术后并发症的分析

    作者:林述凯;魏盾;宋大勇;孙超

    目的 探讨经蝶窦显微手术切除垂体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8月至2010年12月经蝶窦显微手术切除垂体瘤64例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脑脊液鼻漏8例,经术中严格修补、术后头低位并配合腰大池引流后均痊愈;尿崩症28例,经药物治疗均得以控制;水、电解质紊乱13例,经补液及电解质调整,逐渐得以纠正;感染1例,经抗感染治疗配合腰椎穿刺,感染治愈.结论 熟悉正常垂体的显微解剖和提高手术技巧,尽量避免术中牵拉、损伤鞍区正常组织;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电解质、尿量,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为防治垂体瘤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 光动力学疗法治疗脑胶质瘤亚急性期大鼠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

    作者:张雪鹏;李明;赵莹;张媛媛;丁华;吴丽君

    目的 观察光动力学疗法(PDT)治疗Fischer 344大鼠9L胶质瘤亚急性期肿瘤内及肿瘤旁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情况.方法 32只雄性Fischer 344大鼠颅内种植9L脑胶质瘤细胞后,随机分为对照组、PDT治疗组(40 J/cm2组、80 J/cm2组和120 J/cm2组).接种9L细胞后第7天治疗组大鼠接受相应能量的5-氨基乙酰丙酸(ALA)介导的PDT治疗.治疗后第7天处死所有动物,通过HE染色法检测颅内肿瘤的生长情况;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内和肿瘤旁组织中VEGF及HIF-1α的表达情况.结果 对照组及治疗后40J/cm2组、80J/cm2组和120 J/cm2组的肿瘤体积分别为(103.27±8.83)、(73.93 ±7.55)、(57.89 ±7.53)、(48.57±6.86) mm3.与对照组比较,所有PDT治疗组的肿瘤体积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6.183,P=0.000).与40 J/cm2相比,80 J/cm2和120 J/cm2组的肿瘤体积减少得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Western blot检测发现对照组及不同能量ALA-PDT组中治疗后肿瘤组织内的VEGF和HIF-1α的表达均很高,多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EGF:F=1.867,P=0.155;HIF-1α:F =2.106,P =0.119);但在肿瘤旁组织中,对照组的VEGF和HIF-1α略有表达,随着ALA-PDT治疗能量的增高,VEGF和HIF-1α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VEGF:F=37.065,P=0.000;HIF-1α:F=39.775,P=0.000),尤以120 J/cm2组为显著.结论 ALA-PDT可有效治疗脑胶质瘤,但ALA-PDT在治疗的同时可促进肿瘤旁组织中的HIF-1α和VEGF的表达增高.

  • 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与T型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效果比较

    作者:康进军;贺廷永;邓杰;丁龙镇

    目的 通过设立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就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与T型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进行比较,为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术方案中内固定物的选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68例肱骨外科颈骨折病例,男25例,女43例.年龄18 ~ 70岁,平均年龄41岁.其中35例采用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手术治疗(试验组);33例采用T型钢板手术治疗(对照组),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比较两组各项指标、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试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90.74 ±6.22)ml与(120.52 ±5.52)ml;t=20.826,P<0.001)],试验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100.71 ±6.11)min与(128.48 ±5.94) min,t=18.998,P<0.001],试验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11.83±1.12)周与(13.94±1.03)周,t=8.062,P<0.001].功能预后按Neer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价,试验组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91.43%与72.73%,X2=4.088,P=0.043).结论 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植入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作者:于志亮;张宁;王斌;杨义;高烁;赵小勇

    目的 探讨应用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植入的方法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带旋髂深动静脉为血管蒂的髂骨瓣植入股骨头部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72例,439髋,男295例,女77例.左侧231髋,右侧208髋,其中双侧67例.FicatⅡ期58髋,Ⅲ期355髋,Ⅳ期26髋.结果 术后372例439髋获随访36 ~ 60个月,平均49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约90.2% (396/439),影像学稳定率约87.7% (385/439).结论 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植入的方法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瓣血供确切,改善股骨头血运良好,为股骨头提供新的支撑,并参与骨诱导的作用,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 血液透析中深静脉置管血栓形成患者的预后分析

    作者:于颖;孟建中;葛彦明;景颖;岳冀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中深静脉置管血栓形成患者的预后.方法 对1560例行深静脉置管进行血液透析患者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经腹股沟穿刺中心静脉置管1382例(88.5%,1382/1560),经锁骨下穿刺中心静脉置管102例(6.5%,102/1560),经颈部中心静脉置管76例(4.8%,76/1560).1560例患者中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38例(2.4%,38/1560),其中轻度25例(65.8%),中度7例(18.4%),重度6例(15.8%).结果 DVT早期经溶栓、抗凝及行影像介入肺动脉插管碎解和抽吸血栓等治疗,大多在1周内症状、体征好转或减轻,有2例> 70岁患者因并发严重大面积肺动脉栓塞抢救无效而死亡.结论 深静脉置管后很容易形成深静脉血栓,早期经积极处理,大多数患者能够好转.

  • 动态血压监测评价硝苯地平控释片对亚急性期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参数的影响

    作者:王晓蓉;魏亚荣;何海燕;任肖玉;肖倩;刘振国

    目的 通过无创性动态血压检测(ABPM)研究硝苯地平控释片对亚急性期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参数的影响及其降压疗效.方法 应用ABPM观察51例脑梗死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所得数据分析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天的血压变异性(BPV)、平滑指数、晨峰血压控制及谷峰比值等血压参数的变化.结果 (1)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后第14天的收缩压(SBP)、日间收缩压(dSBP)、夜间收缩压(nSBP)、舒张压(DBP)、日间舒张压(dDBP)、夜间舒张压(nDBP)较用药前均有明显降低[(144.70±14.89) mm Hg比(163.10±16.48) mm Hg,(145.67±15.20) mm Hg比(164.55±16.81) mm Hg,(140.85±19.46) mm Hg比(156.73±20.55) mm Hg,(81.24±8.88) mm Hg比(89.49±10.06) mm Hg,(81.25±9.40) mm Hg比(90.18±10.64) mm Hg,(81.34±12.10)mm Hg比(86.28±12.11) mm Hg;t值分别为11.01、11.53、5.29、8.71、7.53、2.31,P均<0.05)];(2)以标准差作为BPV的指标,治疗后第14天收缩压的24h收缩压变异性(SBPV)、日间收缩压变异性(dSBPV)、夜间收缩压变异性(nSBPV)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16.52±4.38)mm Hg比(19.78±6.72) mm Hg,(15.45±4.71) mm Hg比(17.88±7.25) mrn Hg,(14.94±5.89) mm Hg比(19.17 ±8.27) mm Hg;t值分别为3.38、2.19、2.99,P均<0.05)],舒张压的BPV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平滑指数与BPV存在负相关(r≤-0.28;P均<0.05);(4)用药治疗后的收缩压晨峰血压[(22.65±12.77) mm Hg]较治疗前[(31.94±16.36) mm Hg]得以明显控制(t=3.20,P<0.01);(5)整体法计算24 h的谷峰比值(T/P),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是0.721和0.676;个体计算法得到的T/P比值,SBP为0.588±0.360,DBP为0.628±0.433.两种方法均>0.5.结论 有效控制血压及BPV对脑卒中患者有着重要的意义,硝苯地平控释片能恒定释放药物,平稳降压的同时可以有效降低BPV及晨峰血压.

  •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在感染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中的应用

    作者:赵平;郑瑞强;陈齐红;邵俊

    目的 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技术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5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根据治疗过程中是否应用PICCO监测技术将患者分为PICCO组(28例)和对照组(3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早期目标导向治疗的液体复苏(EGDT)达标率、乳酸水平、中心静脉压(CVP)、氧合指数,72 h内液体入量、液体平衡、ICU内呼吸机应用时间、ICU住院时间、ICU内72 h后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发生率、28 d病死率.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PICCO组72 h内总的液体入量[(9565±1623) ml与(12 245 ±2253)ml,t=2.673,P=0.021]及正平衡[(3656±1904) ml与(5465±2765) ml,t=2.357,P=0.012]较对照组明显减少.(2)PICCO组72 h氧合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增高(252.6±87.4与226.8±69.4,P<0.05),呼吸机应用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134.7±42.8)h与(193.3±92.4)h,t=1.356,P=0.023].(3)两组在相同时间段乳酸水平、CVP值、6 hEGDT达标率、ICU住院时间、72 h后ICU内MODS发生率、28 d病死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与CVP指导的常规液体复苏相比,PICCO监测技术可以更准确地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容量管理,指导早期液体复苏.

  • 脓毒症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后血乳酸清除率与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及机械通气的关系

    作者:方丽卉;王茜

    目的 乳酸清除率作为衡量全身组织乏氧时间和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可用于指导诊断治疗和提示预后.本研究旨在探讨严重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患者经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后,早期(6h内)乳酸清除率与患者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及机械通气治疗率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8年5月至2010年3月我院急诊科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64例,应用EGDT,计算早期(6 h)血乳酸清除率,按乳酸清除率四分位数由低到高分为4组,统计初6h及6~72 h患者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及机械通气率.结果 在入选后的初6h,经过积极治疗,乳酸清除率较低的组有较高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及机械通气使用率.1~4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依次为:75.0%,37.5%,31.3%,6.3%.1~4组机械通气率依次为:56.3%,25.0%,18.8%,0.4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6.35、14.00,P均<0.01).第6小时至第72小时,1~4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依次为:62.5%、50.0%、25.0%、6.3%,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23,P<0.01).1~4组机械通气率依次为:50.0%、25.0%、25.0%、6.3%,4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44,P>0.05).结论 早期(6h内)乳酸清除率与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72 h内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及机械通气的使用率有关.经过6h积极的液体复苏及集束化治疗,测定的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可作为预测72 h后发生严重休克(需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指标,但对预测72 h后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的意义较小.

  • 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糖尿病患者血浆髓过氧化物酶与颈动脉硬化关系的研究

    作者:赵战云;颜炳丽;王春光;李松;郝力海;尹丽丽

    目的 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的糖尿病患者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与颈动脉硬化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2例糖尿病MHD患者血液透析(HD)前后血浆MPO和血清弹性蛋白酶(ELT),同时B超测定两侧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斑块数量及面积,并对各项指标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HD后患者血浆MPO浓度明显高于HD前[414.6(198.9,671.5)、176.4(69.9,243.3) μg/L,Z=-4.51、P<0.01],HD前、后血清ELT浓度无变化[(201.9±100.5)、(229.8±179.4) μg/L,Z=-1.87,P>0.05).秩相关检验结果表明,年龄与CIMT、双侧斑块数及斑块面积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64、0.416和0.446,P<0.01或P<0.05),HD前MPO浓度与年龄、HD前ELT及CIMT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92、0.476和0.810,P均<0.01);HD后MPO浓度与ELT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64,P<0.05),与各项颈动脉硬化指标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1)年龄及HD前血浆MPO浓度是糖尿病MHD患者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2)特定HD条件时HD后血浆MPO浓度的升高与动脉硬化程度无关.

  • 血浆组织因子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黄琬玲;周燕斌;黎银焕;黄丽霞;蔡兴东;曾庆理;李少丽

    目的 检测组织因子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探讨其与NSCLC患者高凝状态、血栓栓塞性疾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1例NSCLC患者、13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及14名健康对照者血浆组织因子浓度,分析比较各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组织因子浓度NSCLC组、良性肺病组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550.88±201.58)、(510.77 ±201.20)、(178.34±66.73) ng/L,P均<0.05].按组织因子水平分为低组织因子组(103.73~476.22 ng/L)和高组织因子组(476.22~1003.00 ng/L)后进行分析发现,NSCLC患者血浆组织因子水平随着肿瘤分期的升高而升高(P =0.026),且与肿瘤的远处转移明显相关(P =0.020).Kaplan-Meier生存分析(x2=0.145,P =0.704)、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组织因子表达水平与NSCLC预后无显著相关关系(RR=1.001,95% CI0.998 ~1.004,P=0.452).结论 NSCLC患者组织因子水平与TNM分期有密切联系,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及生存率无明显相关,对NSCLC病情和预后的判断有局限性.

  • 儿童支气管哮喘血清变应原检测分析

    作者:李红;吕淑云;褚玲玲

    目的 了解青岛地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环境变应原.方法 采用郑州三叶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供的特异IgE的体外检测试剂盒测定吸入性变应原及食物性变应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126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儿童进行血清变应原检测.结果 126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92例(73.02%,92/126)血清吸入性变应原呈阳性反应,其中螨虫组合阳性48例(52.17%,48/92)、屋尘阳性19例(20.65%,19/92)、霉菌组合阳性17例(18.48%,17/92)居前3位.同时在126例患儿中随机抽取了76例完成食物性变应原检测,患儿血清呈阳性反应有31例(40.79%,31/76),以虾、蟹阳性21例(27.63%,21/76)高,其余依次为牛奶16例(20.05%,16/76)、蛋清阳性13例(17.10%,13/76)、海洋鱼类组合阳性9例(11.84%,9/76).结论青岛地区支气管哮喘患儿环境变应原检测结果显示,尘螨是重要的吸入性变应原,另外食物性过敏原对健康的影响亦需重视.

  • 宫颈长度及宫颈长度联合胎儿纤维连接蛋白对预测、筛查早产的对比分析

    作者:王杏芹;张素萍;刘利;刘继芳;马冬霞;闫利红;张计华

    目的 探查妊娠24~26周宫颈长度及宫颈长度联合胎儿纤维连接蛋白(fFN)对早产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1000例妊娠24 ~ 26周的孕妇,经腹部B超测量宫颈长度,其中500例联合fFN检测,对其妊娠结局进行随访.结果 1000例中宫颈长度≤3 cm者168例,发生早产111例(66.07%,111/168);宫颈长度>3 cm者832例,发生早产17例(2.04%,17/83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1.32,P<0.05).早产组宫颈长度为(2.65 ±0.16) cm,足月产组宫颈长度为(3.87±0.16) 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0,P=0.031).只测宫颈长度的500例中宫颈长度≤3 cm者87例,发生早产56例(64.37%,56/87);宫颈长度>3 cm者413例,发生早产10例(2.42%,10/413).另500例除测量宫颈长度外,联合fFN检测,宫颈长度≤3 cm者81例,其中fFN阳性者13例(均为先兆早产),发生早产55例,早产发生率为67.90%;宫颈长度>3 cm者419例,其中fFN阳性者8例(均为先兆早产),发生早产7例,早产发生率为87.50% (7/8).结论 妊娠24 ~ 26周腹部B超测量宫颈长度对于筛选早产高危孕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宫颈长度≤3 cm者比>3 cm者更容易发生早产.对有先兆早产征象者做fFN检测非常重要,而对于无症状者做fFN检测没有必要.

  • 血尿酸水平与帕金森病病情分级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献军;刘永;孟丽;张军;王学明;宋哲

    目的 探讨血尿酸水平与帕金森病临床分期、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对符合入选标准的帕金森病患者作为帕金森病组(60例),登记病史及进行详细查体,测定UPDRSⅢ量表,进行Hoehn-Yahr分期及简易智能状态评分(MMSE)量表测定;同时收集与帕金森病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等相匹配的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52名).两组均测定空腹血尿酸,对结果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帕金森病组血尿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62.4 ±85.2) μmol/L和(357.6 ±73.3) μmol/L](t=1.013,P=0.00S);帕金森病患者Hoehn-Yahr分期各期之间的血尿酸水平相比较分析无等级相关性(r=0.143,P>0.05);各期帕金森病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14,P=0.064);帕金森病组与对照组MMSE分值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26.12±2.87及28.32±2.17)(t=1.970,P=0.073).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血尿酸水平降低很可能为帕金森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但不可以用来评定疾病严重程度.MMSE对于判定帕金森病认知功能损害不够敏感.

  • 麻疹孪生球菌致肺部感染一例

    作者:倪菊平;王成碧

    病历摘要:患者男,88岁.因咳嗽、气促4d入院.患者入院前4d出现咳嗽,咳白色黏痰,有气促,无咯血、胸痛,急诊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为11.4×109/L,中性粒细胞0.875.查胸部X线片提示两肺散在片状密度增高影,肺纹理紊乱.查血气分析提示存在Ⅰ型呼吸衰竭.收入ICU予以面罩接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体格检查:体温38.7℃,呼吸31次/min,血压102/58 mm Hg(1 mm Hg =0.133 kPa),皮肤无淤斑淤点,四肢末稍紫绀,口唇紫绀,颈软,两肺呼吸音粗,两肺闻及散在粗湿啰音,未闻及哮鸣音,心率92次/min,律齐,未闻及杂音、心包摩擦音,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

  • 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及干预管理

    作者:刘文慧;张晓丽;张惠欣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GDM)是指在妊娠期发生或首次发现的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1-3],发生率为1.31% ~ 3.75%[4].GDM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高雪莲等[5]研究显示人体质量指数(BMI)>24、年龄≥30岁、有DM家族史、南方人4项指标为GDM的独立高危因素.妊娠期高血糖现象和围生期母婴不良结局有着明显的相关关系[6-8].因此积极发现GDM、加强对其规范化管理和治疗对减少母儿并发症、提高孕产妇及围生儿生命质量具有关键性作用.本资料就GDM的诊断标准、筛查以及对母婴的影响和对此类患者的干预管理综述如下.

  • 非甾体类抗炎药与胃肠道损害的研究进展

    作者:江勇;张志广;李熳

    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是一类通过抑制环氧合酶(COX)减少前列腺素生成而起到抗炎、解热、镇痛、抗风湿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药物.然而,NSAIDs在为广大患者减轻病痛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不良反应,尤以胃肠道损害为常见.本文就NSAIDs相关性胃肠道损害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炎症性肠病研究进展

    作者:杨晓斌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根据临床和病理学特点,IBD分为两类,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1].UC是主要侵犯结肠的表浅溃疡性疾病[2-5],而CD是包括从口腔到肛门整个胃肠道的透壁性疾病[6].IBD的关键发病因素是大量的促炎细胞因子引起炎症反应[7].近的研究提出IBD是一种多基因疾病,有50多种IBD相关基因[8].近10年来我国IBD的发病率增加了近3.1倍,其中UC约为11.6/100万,CD约为1.4/100万[9].西方国家2003~2005年的调查研究发现,UC的每年发病率约为86/100万,CD约为134/100万[10].可见西方国家IBD发病率比我国高,但是我国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目前的内科治疗方案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但外科干预也无法根治IBD[11].干细胞(stem cells,SCs)在组织再生和免疫调节方面有一定的应用潜力[12-14],为IBD的治疗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现将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移植对IBD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 硫辛酸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效果观察

    作者:张颖

    目的 评价α-硫辛酸联合中药汤剂对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α-硫辛酸600 mg/d静脉滴注,中药汤剂150 ml早、晚两次口服,治疗2周.对照组每日给予α-硫辛酸600 mg/d静脉滴注治疗2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神经病变症状TSS评分及感觉定量比较.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胫神经的传导速度分别为(44.36±4.05)、(51.53±4.76) m/s(t=9.6,P<0.01),腓神经的传导速度分别为(43.87 ±3.81)、(48.46±3.91) m/s(t=8.7,P<0.01),腓肠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为(42.31±5.05)、(47.76±5.06) m/s(f=7.9,P<0.01),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胫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为(44.78±5.51)、(46.18±5.76) m/s,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P<0.01);腓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为(44.48±5.21)、(44.02±5.71) m/s,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7,P>0.05);腓肠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为(40.76 ±5.86)、(43.71 ±5.91) m/s,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P<0.01).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1、4.8、5.4,P均<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 (24/31),对照组为60%(18/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1,P<0.05).两组均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α-硫辛酸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

  • 2型糖尿病患者人体成分的变化

    作者:潘颖;顾小妹;朱瑛;钟绍;朱文华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体内成分的差异,进一步探讨肥胖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80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及8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进行人体成分分析,包括体脂肪、内脏脂肪区域、骨骼肌、腰臀比及蛋白质、矿物质含量等指标,同时测定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糖化血红蛋白.结果 糖尿病组体脂肪[(19.68 ±6.78) kg]、体脂百分比[(29.87±8.04)%]、肥胖程度[(115.93 ±15.94)%]、内脏脂肪区域[(104.48 ±36.19) cm2]、体质量指数[(24.85±3.51) kg/m2]、胸围[(94.06±7.86) cm]、腰围[(85.18 ±9.50) cm]、腰臀比(0.90±0.0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体脂肪:(17.31 ±5.55) kg、体脂百分比:(27.38±6.47)%、肥胖程度:(108.88±13.80)%、内脏脂肪区域:(85.44±44.04) cm2、体质量指数:(23.43 ±3.10) kg/m2、胸围:(91.11 ±7.52) cm、腰围:(80.79±8.17) cm、腰臀比(0.86 ±0.05)](t值分别为2.55、2.30、3.12、2.86、2.73、2.28、3.12、4.76,P均<0.05),而体质量控制[(-7.01 ±7.49)kg]、肥胖控制[(-8.53 ±6.66)kg]、肌肉控制[(1.52±1.43) kg]均低于对照组[体质量控制:(-4.08 ±6.79)kg、肥胖控制:(-6.39±5.78) kg、肌肉控制:(2.31 ±2.09) kg(t值分别为-2.59、-2.17、-2.15,P均<0.05).糖尿病组尿酸与体质量控制、肥胖控制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3、-0.42,P均<0.01),与内脏脂肪区域、体脂百分比、腰臀比、体质量指数、肥胖程度、胸围、腰围、体脂肪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2、0.31、0.40、0.36、0.36、0.31、0.42、0.42,P均<0.05),甘油三酯与体质量控制、肥胖控制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4、-0.41,P均<0.01),与体脂百分比、腰臀比、体质量指数、肥胖程度、胸围、腰围、体脂肪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7、0.35、0.46、0.46、0.35、0.42、0.42,P均<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脂肪含量及体脂肪分布与健康人有显著差异,中心性肥胖可能与糖尿病发生存在一定关系.

  • 丽江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杨丽萍;鞠海兵;陈宗宁;赵渊;赵谷天

    目的 探讨高原状态下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红蛋白的相关关系,了解HbA1c的影响因素及血红蛋白变化对血糖和HbA1c的影响.方法 选择居住在丽江市(海拔2420 m)5年以上且用药治疗3个月以上未做调整的2型糖尿病患者101例,静脉采血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同时测定HbA1c和血红蛋白,对HbA1c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红蛋白进行散点图、Pearson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对高血红蛋白组和正常血红蛋白组之间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1c进行比较.结果 HbA1c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2(P <0.001)和0.29 (P=0.003),HbA1c与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的回归方程为Y=2.674+0.52X1 +0.018X2;HbA1c与血红蛋白无明显相关(r=-0.06,P=0.551).不同浓度的血红蛋白组之间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1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影响HbA1c的主要因素是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血红蛋白对空腹、餐后2h血糖和HbA1c无明显影响.

  • 新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代谢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付冬霞;崔海滨;许金秀;王光亚;高芳;郭宁宁

    目的 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的临床代谢特点,并分析影响NAFLD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142例,根据是否合并NAFLD分为A组(T2DM不合并NAFLD)(79例)、B组(T2DM合并NAFLD)(63例),所有受试者均测量身高、体质量及血压,检测空腹血糖(FPG)、血脂、尿酸(UA)、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两组间临床及生化指标的特点.结果 (1)A、B两组的年龄及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BMI(26.79±1.93)kg/m2、FINS(15.49 ±2.44) mU/L、HOMA-IR(6.74±1.32)、甘油三酯(TG) (2.94±0.65)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46±0.73) mmol/L、UA(342.41 ±71.49) mmol/L均高于A组BMI(24.61±2.46) kg/m2、FINS(13.20±2.17) mU/L、HOMA-IR(5.65±1.10)、TG(1.74±0.46) mmol/L、LDL-C(2.78±0.86) mmol/L、UA(312.98 ±66.24) mmol/L,高密度酯蛋白胆固醇(HDL-C)(0.99±0.17)mmol/L低于A组(1.21±0.29) mm0l/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76、5.91、5.37、12.86、5.07、2.54、5.33,P均<0.05).(2)以是否合并NAFLD为因变量,以BMI、FINS、HOMA-IR、TG、LDL-C、HDL-C、UA为自变量,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HOMA-IR、TG是NAFLD的主要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838、19.241、2.019,P均<0.05).结论新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存在更明显的脂代谢紊乱及胰岛素抵抗.肥胖、胰岛素抵抗、高TG是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NAFLD的危险因素.

  • 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0表达的影响

    作者:聂丽萍;穆维新;沈亚欣;郭庆军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6、IL-10的影响.方法 通过高糖、高脂饮食加腹腔注射小剂量链尿佐菌素(STZ)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采用光镜动态观察10、20周时,对照组(8只)、单纯糖尿病组(8只)、罗格列酮治疗组(7只)大鼠肺组织的病理改变情况,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IL-6、IL-10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单纯糖尿病组、罗格列酮治疗组10、20周IL-6分别为0.15±0.01、0.16±0.01与0.22±0.02、0.31±0.04和0.22±0.03、0.20±0.02;统计结果为F组内=216.89,P< 0.01;F组间=342.62,P<0.01;F交互 =341.51,P<0.01.除对照组10周与20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任意两组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单纯糖尿病组、罗格列酮治疗组10、20周IL-10分别为0.13±0.01、0.15±0.02与0.20±0.01、0.21±0.01和0.20±0.02、0.17±0.01;统计结果为F组内=14.612,P<0.01;F组间=909.19,P<0.01;F交互=210.55,P<0.01.对照组10周与20周IL-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任意两组IL-10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糖尿病大鼠肺组织中IL-6、IL-10升高可能是导致糖尿病大鼠肺部炎症损伤原因之一,罗格列酮可通过调控IL-6、IL-10来减轻糖尿病大鼠肺组织的炎症病理变化.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特点与膳食营养分析

    作者:徐常恩;沈婕;张庆英;李儒芝;段定红;程海东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的饮食特点,并对其膳食营养情况进行分析.方法收集我院孕妇978例,其中GDM组458例,对照组(无GDM发生的正常孕妇)520例,收集其临床资料,设计膳食调查表,回顾性分析两组研究对象饮食特点,通过软件计算两组研究对象每日热量和营养素摄入.结果 两组的膳食结构存在许多差异,每日粗粮、海产品、烧烤类、煎炸类、香肠类、甜品类制品等食物摄入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DM组分别为(35.12 ±4.87)、(22.10±8.45)、(6.72±1.76)、(25.34±7.84)、(5.38±1.81)、(50.41±20.76)g,对照组分别为(46.35±5.23)、(39.34±12.45)、(3.45±0.34)、(10.56 ±4.76)、(3.45 ±0.45)、(35.86±10.45)g,t值分别为2.582、10.346、15.452、20.239、18.195、8.472,P均<0.05].两组每日营养补充剂摄入比较发现,补钙剂的使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DM组为43.89%,对照组为72.69%,x2=83.660,P<0.001),其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GDM患者维生素A、B1、B2、C及钙、铁、锌、硒的每日摄入较对照组少,但仅在钙摄入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DM组(785.2±194.5)mg,对照组(945.5±245.2)mg,t=2.795,P=0.00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GDM发生与过量摄入煎炸类(OR=3.357,95% CI:2.012 ~ 11.340)、烧烤类(OR=2.652,95% CI:1.834 ~8.578)、香肠类制品(OR =2.518,95% CI:1.743~7.421)等有关(P均<0.05),而增加粗粮(OR =0.632 95% CI:0.134 ~1.489)、海产品类(OR=0.408,95% CI:0.105 ~1.189)的摄入可减少GDM的发生(P均<0.05).结论香肠类、烧烤类、煎炸类制品等摄入增加是GDM发生的危险因素,而粗粮、海产品类的摄入是GDM的保护因素.孕产妇应及时调整饮食结构,适当补充钙剂,对预防GDM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综合临床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