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中国综合临床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Clinical Medicine of China 중국종합림상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天津市环湖医院、华北理工大学
  • 影响因子: 1.1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6315
  • 国内刊号: 12-136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8-55
  • 曾用名: 综合临床医学;临床医学杂志;煤矿医学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北
  • 主编: 袁聚祥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Oddi括约肌切开成形术治疗胆总管下段结石临床观察

    作者:廖顺松;李伯彦;王启才

    目的探讨胆总管下段结石的疗效.方法对76例胆总管下段结石患者采用Oddi括约肌切开成形术,术后服排石汤3~6月,并进行5年以上随访.结果 76例术后钡剂检查3例返流(2例无症状);B型超声波复查胆总管结石3例(2例术前并肝内胆管结石),结石复发率3.95%.胆囊未切除者未见结石形成及萎缩.结论 Oddi括约肌切开成形术对预防术后结石复发、防止胆道逆行感染有较好的效果,并能维持胆道一定的压力.

  • 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20例临床研究

    作者:于凤英;柴建中;刘向军;朱俊丽;纪柯平;刘青兰

    目的研究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r's方法作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20例子宫肌瘤.结果子宫动脉栓塞后,肌瘤部位的血管征象完全消失.20例子宫肌瘤由单侧供血者2例.治疗后3~9月的随访结果表明,肌瘤均比治疗前缩小,月经量增多、贫血等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达95%.结论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创伤小、效果好的新方法.更远期的效果尚待继续观察.

    关键词: 子宫肌瘤 动脉栓塞
  • 过敏性紫癜血浆血小板颗粒膜蛋白和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章正华;姜铧;周培一;万楚成;郭仁慈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浆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和血小板聚集功能(PAG)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测定24例过敏性紫癜患者和21例正常对照的血浆血小板GMP-140和血小板大聚集率(PAGM)水平.结果发作期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浆血小板GMP-140和PAGM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经治疗有效者的GMP-140和PAGM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血浆血小板GMP-140和PAGM参与了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机制,二者可作为判断疗效的参考指标.

  • 优维显、欧乃派克对冠状动脉造影时QT离散度的影响

    作者:高云;都军;高志英;李拥军;刘凡;郝玉明;张辉;祖秀光;崔炜

    目的评价目前常用的两种非离子型造影剂优维显和欧乃派克对冠状动脉造影时QT离散度(QTD)参数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 5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分为优维显和欧乃派克组,测量冠状动脉造影前和左、右冠状动脉第一次注药后连续20秒的12导联体表心电图和左室造影前后的左室压力.结果优维显组注药后的QT及QTc明显延长,而欧乃派克组QT及QTc无明显变化.优维显、欧乃派克对QTD和QTcD均无明显影响.左室造影后优维显、欧乃派克均使左室舒张末压(LVEDP)平均升高3 mm Hg;比较优维显和欧乃派克对左室舒张末压的影响无明显差异.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造影剂对QTD各参数的影响无明显相关.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时,优维显和欧乃派克对QT离散度均无明显影响;两者对冠状动脉造影时QT离散度的影响也无明显差异.

  • 结肠癌急性穿孔的诊治体会

    作者:刘祖军;唐乾利;伍松合

    目的探讨结肠癌急性穿孔患者的临床诊治及其疗效.方法总结19例结肠癌急性穿孔患者的临床特点、手术方式和预后,分析临床诊断和围手术期死亡、术后生存期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前确诊8例,误诊11例.围手术期死亡5例,根治术和姑息性切除术后平均生存期分别为34.5月和12.2月.结论早期诊断、积极手术、合理术式和综合治疗是降低围手术期病死率和延长术后生存期的重要因素.

  • 阿奇霉素联合α-干扰素栓治疗衣原体和支原体宫颈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文淼;郑彩微;张李雅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加α-干扰素栓对衣原体和支原体宫颈炎的疗效.方法选取159例宫颈分泌物衣原体(CT)或支原体(UU)阳性患者,Ⅰ组口服阿奇霉素加α-干扰素栓阴道上药,Ⅱ组单用口服阿奇霉素,用药1、2疗程后,观察CT和UU转阴、症状改善、宫颈糜烂治愈和复发情况.结果Ⅰ组用药2个疗程后CT和UU转阴率,宫颈糜烂总有效率和症状改善均优于Ⅱ组,而且复发率明显降低.结论阿奇霉素联合α-干扰素栓是治疗衣原体和支原体宫颈炎的理想方案.

  • 非典型的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10家系报道

    作者:刘飞;丁义江;吴昆岚;熊超;曹松华;陆建良;陶昕

    目的了解中国人的非典型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并对标准进行讨论.方法随访非典型HNPCC患者共10家系20例.结果第1癌的发病平均年龄为49岁,直肠结肠多见,占65.8%,18例行手术治疗,切除率为90%,术后病理粘液癌为3例(15%),Dukes分期A期1例,B期6例,C期6例,D期7例,1年、3年、5年及10年的生存率为86.02%、61.70%、38.11%及25.81%.结论非典型HNPCC是一种发病早、预后较好的大肠癌,Amsterdam标准作为HNPCC的工作标准过于严格.

  • 椎管内肿瘤的诊断及治疗(附9例报告)

    作者:李洪;钟生财;沈生军

    1994年1月~1999年12月,我们收治椎管内肿瘤患者9例,MRI有助于确诊,手术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7例,女2例;年龄19~65岁,平均42岁,病程2周~3年.6例以胸腰背部疼痛为首发症状,3例以双下肢麻木为首发症状,逐渐出现双下肢运动障碍;截瘫2例,不全瘫3例,1例出现右小腿肌肉萎缩.查体:6例有感觉障碍平面,双下肢肌力:0~1级2例,1~2级2例,3~4级1例,4~5级4例.大小便失禁3例,膝反射亢进5例,减弱2例,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减弱消失6例,髌、踝阵挛阳性5例,Babinski征阳性3例.

  • 肾结石并发肾盂肿瘤16例报告

    作者:王文昌;刘群亮;王明泽;张坤

    1980年1月~2000年11月共手术治疗肾结石患者535例次,其中并发肾盂肿瘤16例,占同期肾结石手术的3%,现就其诊断及治疗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11例,女5例;年龄36~68岁,平均55岁.肾结石病史16个月~39年,平均13年.结石位于右侧者7例,左侧者6例,双侧者3例.有患侧腰部疼痛14例,肉眼血尿11例.患侧腹部包块8例,并发肾盂积脓1例.所有患者均行肾、输尿管、膀胱静脉造影术检查,14例患肾不显影,2例患者肾积水;显影淡薄.13例行B超检查,仅1例可疑肾盂肿瘤.9例行CT检查,2例发现肾门淋巴结肿大,考虑肾结石并发肾盂肿瘤.3例行MRI水成像检查,1例诊断为肾结石并发肾盂癌.

  • 早期干预预防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作者:史鸽;陈红武;刘芳琴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沐舒坦对预防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的效果.方法观察用药组与未用药组早产儿HMD的发生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监测入院6小时患儿的血气分析并进行比较.结果①用药组与未用药组HMD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入院6小时血气分析结果有显著差异.结论新生儿早期应用沐舒坦预防HDM具有较好效果.

  • 369例绝经后阴道出血临床分析

    作者:吴淑梅;张志红

    目的明确引起绝经后阴道出血病因及诊断方法.方法对369例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69例中恶性肿瘤59例,占15.98%.其中宫颈癌26例,占恶性肿瘤的44.06%;子宫内膜癌21例,占35.59%;卵巢癌12例,占20.33%;检出良性病变310例,占84.02%.患者年龄越大(≥60岁),绝经时间越长(≥10年),恶性肿瘤发生率愈高.结论加强保健,对绝经后阴道出血妇女积极寻找病因,做到早诊早治,可预防和减少恶性肿瘤发生.

  • 癌胚抗原、水溶性细胞角蛋白19片段、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胃泌素释放肽前体组合检测对肺癌的临床意义

    作者:熊曙光;曲银娥;汪建新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CEA)、水溶性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四种组合检测对于肺癌诊断、分型分期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6例肺癌、25例肺良性疾病、25例正常健康者,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查CEA、CYFRA21-1、NES水平,酶免法(EIA)测定PROGRP水平.结果肺癌组血清CEA、NSE、PROGRP明显高于肺良性疾病组及健康组(P<0.05);按肺癌组织分型分析,血清CEA水平以腺癌高(P<0.01),PROGRP以小细胞癌高(P<0.01),NSE以小细胞癌高(P<0.05),CYFRA21-1以鳞癌高(P<0.05),阳性率分别为46.2%、72.0%、76.0%、40.0%;以临床分期分析,小细胞癌PROGRP血清水平及阳性率广泛期均显著高于局限期,非小细胞肺癌以CEA血清水平及阳性率广泛期显著高于局限期.结论血清CEA、NSE、CYFRA21-1及PROGRP联合检测对于肺癌诊断、分期分型及预后判断上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检测结果在不同的实验室可以不同,每个实验室应该测定自己的阈值水平.

  • 固定腓骨治疗胫骨多段多块,块间分离翻转骨折的研究

    作者:李文基;覃辉;黄敏宏

    目的探求一种治疗胫骨多段多块,骨块间分离翻转骨折的方法.方法用先解剖复位固定腓骨,然后恢复胫骨骨折段、块的轴线序列,不锈钢丝绑扎固定的方法,治疗胫骨多段多块,骨块间分离翻转骨折54例.结果 29例功能复位,25例解剖复位.随访53例,随访时间为1~6年,优34例,良18例,差1例.结论本术式适用于胫骨多段多块,骨块间分离翻转,骨折粉碎段较长,不能用一块钢板纵行骑跨远近端固定的病例.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解剖复位固定腓骨至关重要,为治疗的关键.

  • 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致梗死面积扩大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敬明;马云霞;张明霞

    目的了解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使梗死面积扩大的表现形式.方法对2例溶栓治疗AMI后心电图资料进行动态分析.结果溶栓后AMI面积进行性扩大.结论溶栓治疗AMI使梗死面积扩大的表现形式有3种:①缺血性梗死转变为出血性梗死;②溶栓时不稳定性粥样硬化斑块脱落造成新的梗死;③溶栓24小时后冠状动脉再闭塞.

  •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肝硬变患者血氨的影响

    作者:饶智国;许桦林;郑国荣;王一鸣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肝硬变患者血氨的影响.方法对168例肝硬变患者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Giemsa染色检测幽门螺杆菌(HP),35例HP阳性和15例HP阴性者接受HP根治治疗,并检测肝硬变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氨水平.结果肝硬变HP阳性者与HP阴性者空腹血氨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HP阳性未治疗组比较,HP阳性治疗组HP根治治疗后血氨下降幅度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与HP阴性治疗组比较,HP阳性治疗组治疗后血氨下降幅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HP阳性治疗组HP根治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氨明显下降(P>0.01),HP阴性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氨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HP阳性肝硬变患者治疗后血氨下降与患者的肝功能状态无关(P<0.05);肝硬变HP感染患者合并肝性脑病18.6%,肝硬变HP阴性合并肝性脑病为12.2%,二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P感染是肝硬变患者高氨血症发生的影响因素之一.HP感染与肝性脑病的关系尚不清楚.

  • 单层宽边吻合法用于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113例临床分析

    作者:孙恒;甘新君;王全;李炳;杨皓

    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术中消化道重建的吻合法有多种.1992年3月~1997年10月,我们采用单层宽边吻合法缝合吻合口治疗113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13例,男98例,女15例;年龄29~81岁,平均51.3岁.食管癌92例,贲门癌21例.颈部吻合89例,其中食管胃吻合66例,食管结肠吻合23例;弓下吻合22例,弓上吻合2例.随访92例,时间为术后1月~5年.1.2 手术方法本组采用两种代食管法:胃代食管或结肠代食管法.胃代食管者若为颈部吻合则加做左颈部切口;结肠移植代食管作左颈、右胸第四肋间前外侧和上腹正中3个切口.胃代食管者术中将残胃经食管床拉向相应高度,食管侧切断时吻合残端应保留0.5 cm左右的粘膜层,胃侧口与食管残端等大.吻合时先将两角处各缝1针,边距约1.0 cm.然后缝合后壁,边距仍为0.8~1.0 cm,针距0.3~0.4 cm,线结打在腔内.前壁吻合同前,每1针用蚊氏钳夹持,缝毕各针后依次打结,线结仍在腔内.结肠段通过胸骨后人工隧道,食管结肠吻合法同前,结肠胃吻合仍用双层吻合.

  • 躯干石膏综合征的临床探讨

    作者:桑井贵;鲁凯伍;邵卫;吴岳嵩;李纯志

    目的探讨躯干石膏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26例躯干石膏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其疗效.结果躯干石膏综合征的发生率为8.0%.主要症状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烦躁、胸闷、气急、呼吸困难,少数有水电解质紊乱.处理以松解石膏、胃肠减压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为主.结论早期发现和及时有效处理是治疗的关键.采用聚氨酯绷带替代普通石膏绷带固定能有效地减少躯干石膏综合征的发生率.

  • 甘利欣和复方丹参注射液合用对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的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刘学军;张在端;李纪英

    目的探讨甘利欣和复方丹参注射液合用对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单用甘利欣、丹参及两者联合应用治疗,一个疗程后比较各组的肝功能指标.结果联合用药组肝功能改善明显好于单独应用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甘利欣和丹参联合应用,可明显减轻肝细胞损害,促进肝功能恢复.

  • 老年人急性胰腺炎并发低氧血症29例临床分析

    作者:罗成贵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胰腺炎并发低氧血症的发病机制及早期监测、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并发低氧血症的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的SaO2下降提示发生低氧血症,早期吸氧、用奥曲肽明显改善预后.结论氧疗和奥曲肽能有效阻断老年人急性胰腺炎并发低氧血症的发病环节.

  • 复发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74例临床分析

    作者:赵润民

    目的探讨复发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临床特点.方法对74例复发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与初发性患者的症状,胃镜下特点,诱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复发组患者出现典型上腹痛,返酸症状者低于对照组.上消化道出血,胃潴留等并发症高于对照组.复发组患者溃疡底深,多并发球腔变形及假憩室形成.结论早期诊断及延长规则治疗时间,可减少瘢痕组织形成,降低溃疡复发率.

  • 非手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体会

    作者:宋甫春;李维邦

    目的探讨非手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可行性.方法对非手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选择非手术治疗的46例创伤性脾破裂患者,均获得治愈.结论只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密切观察病情,正确治疗,非手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疗法.

  • 激素替代治疗对绝经后子宫肌瘤的影响

    作者:薛加强;蔡家强;李智勇;李兴华

    目的观察激素替代治疗(HRT)对绝经后妇女子宫肌瘤的影响.方法阴道超声测量26例服用利维爱(利维爱组)和27例服用倍美力加安宫黄体酮(倍美力组)共53例合并子宫肌瘤妇女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体积及子宫肌瘤面积,分析HRT后的变化与血清雌二醇、绝经时间的关系.结果两组HRT后内膜厚度明显增厚(P<0.01);子宫体积、肌瘤面积有所增大,但随着HRT继续逐渐缩小.倍美力组HRT后雌二醇明显升高(P<0.01),但子宫体积、肌瘤面积并未随着升高而增大.两组绝经<10年妇女的内膜厚度、子宫体积、肌瘤面积大于绝经≥10年者.结论绝经后患有子宫肌瘤妇女长期应用小剂量HRT是安全的.

  • 窒息缺氧与新生儿黄疸的关系

    作者:柳锡永

    目的观察窒息缺氧与新生儿黄疸的关系.方法测定106例足月新生儿的血清胆红素值,并按轻度窒息缺氧组、重度窒息缺氧组和无窒息缺氧组分组进行比较.结果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3组分别为28.6%、14.7%、46.7%,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重度窒息缺氧组明显低于无窒息缺氧组(P<0.01);血清胆红素3组分别为(184.7±48.3) μmol/L、(153.2±48.9) μmol/L、(209.6±49.7) μmol/L,轻度窒息缺氧组低于无窒息缺氧组(P<0.05),重度窒息缺氧组明显低于轻度窒息缺氧组(P<0.01)和无窒息缺氧组(P<0.01).结论窒息缺氧时氧自由基的产生可能使新生儿黄疸减轻、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降低.

  •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HBsAg携带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国锋;徐钢;刘明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慢性HBsAg携带者(As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28例患者分3组,治疗一组(AsC患者)52例和治疗二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9例给予拉米夫定治疗(100 mg/d)52周,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7例给予保肝、降酶、对症等治疗.疗效评估包括症状和体征、肝功能和HBV复制指标.结果治疗12周,慢性乙型肝炎和AsC组血清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91.0%、88.5%,对照组仅为11.5%(P<0.01);第52周末,慢性乙型肝炎和AsC组分别为82.7%、87.6%,而对照组为10.3%(P<0.01).治疗12周,慢性乙型肝炎组血清HBsAg阴转率为13.5%,对照组为4.6%(P>0.05)、而第26及52周末,慢性乙型肝炎组血清HBsAg阴转率分别为36.0%、33.7%,对照组分别为5.7%、3.4%(P<0.01).第12、26及52周末,AsC组血清HBsAg阴转率分别为3.8%、5.8%、3.8%,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结束时,慢性乙型肝炎组及对照组患者之间的ALT终复常率无显著性差异(91.0%对86.2%,P>0.05).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与研究药物相关的严重副作用.结论用拉米夫定可持久地抑制HBV的复制和临床改善,对活动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阴转效果佳,AsC患者则非常差,长期服用患者能耐受,有较好的安全性.

  • 腔内镍钛合金形状记忆带膜支架植入治疗结直肠低位吻合口瘘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勇敢;杨万忠;臧军现;黄如川;许震;武现生;牛春花;高春芳

    目的观察腔内镍钛合金形状记忆带膜支架植入治疗结直肠低位吻合后吻合口瘘的效果.方法 7例因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性切除、结直肠低位吻合术后出现吻合口瘘,依赖骶前引流管行双套管冲洗5~7天后,使用镍钛合金形状记忆带膜支架植入肠腔封堵瘘口,2~3周后去除支架.结果 7例吻合口瘘封堵均成功,封堵后肠瘘现象即刻消除,2~3天后骶前引流管内坏死组织基本消失,2~3周去除支架时吻合口瘘均愈合良好.结论镍钛合金形状记忆带膜支架植入治疗结直肠低位吻合后吻合口瘘效果确切,明显缩短吻合口瘘的愈合时间.

  • 泰能治疗腹部严重感染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疗效观察

    作者:武若君;李秦;刘京涛;许红兵

    目的观察泰能治疗腹部严重感染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疗效.方法 16例严重感染致MODS患者应用泰能.结果痊愈9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1.3%.痊愈者多在48小时后病情开始好转,各脏器功能逐渐恢复正常.结论泰能治疗腹部严重感染致MOFS疗效显著,对腹部严重感染患者,早用泰能可减少病死率.

  • 保肛根治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124例临床分析

    作者:孙立群;柳晓东;刘峰;吴凌云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实施保肛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低位直肠癌行保肛扩大根治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上方淋巴结转移率56.4%,侧方淋巴结转移率19.3%,下方无淋巴结转移.随访2~5年,吻合口复发3例,盆腔复发1例,局部复发率3.2%.因肝转移死亡6例,脑转移死亡1例.结论影响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生存率的主因是血行转移,而不是局部复发.低位直肠癌实施全直肠系膜切除及扩大淋巴结清扫,在保证根治前提下,合理选择手术适应症,积极实施保肛手术是可行的.

  • 骶管注射联合行为疗法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及前列腺痛

    作者:文兆峰;王美顺

    目的探讨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及前列腺痛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骶管注射药物联合行为疗法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及前列腺痛49例.结果 29例(59.2%)治愈,14例(28.5%)症状缓解.结论骶管注射药物联合行为疗法是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及前列腺痛的有效方法.

  • 甲氧氯普胺致斜颈

    作者:杨晓敏;张金伟;张志恒

    1 病历简介例1:女,3岁.因腹痛、恶心、腹泻1天,口服甲氧氯普胺10 mg,3次/d,服药第3次,患儿突然头颈向左扭转,两眼向右凝视,大喊颈部疼痛,哭闹,约1分钟缓解.以后反复发作,症状相同,1小时发作7~8次,急来我院就诊.检查:神志清,检查配合,心、肺未见异常,肝、脾不大.神经系统检查除肌张力略增高外,余(-).诊断:甲氧氯普胺致椎体外系反应,颈肌痉挛.即给东莨菪碱注射液3 mg肌注;苯海萦0.5 mg,3次/d口服,用药后20分钟,症状消失,观察2小时,未见复发.例2:男,6岁.因恶心、呕吐,给甲氧氯普胺10 mg、冬眠灵25 mg,3次/d口服.用药第4次2小时后,述颈部活动不适、疼痛,10分钟后,颈部肌肉抽搐,头颈向右侧扭动,不能站立,急来我院就诊.检查:神志清,检查合作,心、肺未见异常,全腹软,肝、脾未触及.精神紧张,头颈部向右侧扭转,不能独自站立.两眼向左侧凝视,将头转向正位时,疼痛难忍.肌张力增高,腱反射略活跃,肌力正常,病理征(-).诊断:冬眠灵、甲氧氯普胺致颈肌痉挛,即给东莨菪碱注射液5 mg肌注,口服苯海索片2 mg.30分钟后症状缓解.2小时后重复上述用药1次,病情稳定.

    关键词: 甲氧氯普胺 斜颈
  • 双阑尾畸形致二次手术1例

    作者:王晓明;姜宏志

    1 病历简介男,26岁.因急性阑尾炎术后1年右下腹痛疼2天,加重伴恶心、呕吐1天于1999年6月20日入院.患者于1年前因右下腹疼痛诊断为阑尾炎而手术,术中见腹腔内有少量淡黄色渗液,大网膜向右髂窝游移,于盲肠内侧见长约4 cm,直径1 cm的阑尾,明显充血水肿,腔内积脓.常规切除阑尾,术后病理诊断:化脓性阑尾炎,术后8天痊愈出院.出院后仍有反复发作的下腹痛,2天前无诱因再次出现右下腹疼痛,为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不放射,1天前疼痛加重并出现恶心、呕吐及畏寒、发热来诊.查体: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右下腹见长约4 cm的手术瘢痕,右下腹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明显,肠鸣音活跃,结肠充气试验及腰大肌试验(+),腹部透视及B型超声波检查未见异常.血WBC 13.5×109/L,N 0.80,L 0.20.1999年6月22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内有少量渗液,盲肠内侧见有荷包缝合痕迹,于盲肠后位又探查发现一条阑尾,长约5 cm,直径0.8 cm,充血水肿,表面可见少许脓苔,此阑尾根部距荷包缝合处约5 cm.术中诊断:化脓性阑尾炎、双阑尾畸形,给予常规切除.术后病理:化脓性阑尾炎.10天痊愈出院.

  • 流行性出血热导致急性心肌梗死1例报告

    作者:郑元春

    流行性出血热常以出血为特征,但因冠状动脉管腔阻塞造成远端心肌坏死实属罕见.我院于1999年4月26日收治1例以急性心肌梗死为首发症状,后证实为流行性出血热的病例,报告如下.1 病历简介男,39岁.于1999年4月26日,因不规则热(38 ℃左右),伴寒战,头痛1周,呼吸困难,剧烈咳嗽,咳白色粘痰,痰中带血丝,夜间端坐呼吸3天,柏油便1天,门诊以"肺感染,心力衰竭"收入院.既往有胃溃疡史5年,入院查体T 38 ℃,P 100次/min,R 20次/min,BP 100/70 mm Hg.急性面容,无皮疹,颜面稍红.浅表淋巴结未及,咽不赤,双侧扁桃体不大,眼结膜充血.颈部对称,颈静脉无充盈,颈动脉无异常搏动,胸廓对称.双侧肺底可闻及湿性音,心界不大,心率100次/min,律齐,心音略低,各瓣膜未闻及杂音,无心包磨擦音.腹部平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胆、脾、肾未及.实验室检查:ALT 2.7 μmol*s-1/L,胆红素正常,BUN 9.1 mmol/L,Hb 128 g/L,WBC 4.0×109/L,N 0.64,L 0.36,出血时间3分钟,凝血时间3分钟.心电图示完全性右侧束支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速,S-T段V5~6下移>0.5 mV,X线胸透双肺纹理增强.入院后给予抗炎治疗.1999年4月28日患者呼吸困难加重伴口唇发绀,查心电图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CK 19.7 μmol*s-1/L,AST 349 nmol*s-1/L,LDH 33.4 μmol*s-1/L,便潜血(+),尿常规正常,流行性出血热抗体IgG(-).故按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心力衰竭治疗.日尿量650 ml,1999年4月30日体温37.3 ℃,日尿量4 400 ml,咳痰带血,血为块状.1999年5月3日日尿量1 300 ml,咳痰,痰中无血,排正常便.1999年5月7日查出血热抗体IgG 1∶80.后诊断为流行性出血热并发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右侧束支传导阻滞,经治疗好转.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治疗
  • 多发性脑血管畸形1例报告

    作者:李冰;许雅琴;张媛

    1 病历简介男,43岁.主因意识障碍、抽搐1小时入院.查体:体温36.2 ℃,血压150/90 mm Hg(20/12 kPa),急性病容,昏迷状,呼吸浅慢,颈稍抵抗,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音.心率120次/min,心律齐.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检查:浅昏迷状,压眶上神经有反应,双瞳孔左:右为3∶3 mm,光反射(+),眼球居中.眼底检查示:视盘边界不清,静脉略粗,动脉尚正常.左侧鼻唇沟略浅,右侧肢体刺激有反应,左侧无反应,双侧肢体肌张力减低,病理征(+).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心肌缺血.头颅CT示:脑干周围,右颞、顶叶团块样影.血糖11.3 mmol/L,血钠146 mmol/L,血钾3.57 mmol/L,血氯105.6 mmol/L,血二氧化碳结合力15 mmol/L,血尿素氮5.4 mmol/L.入院后给予20%甘露醇250 ml静脉滴注,8小时一次,以脱水降颅压及补液对症治疗,约1小时后,再次出现四肢强直性抽搐,经安定10 mg静脉注射后并维持静滴,抽搐渐停止.入院后4小时患者神志转清.急查头颅MRI示:颅内可见多发迂曲混乱长T1短T2流空信号影,以右顶叶为重.增强片可见脑实质内不规则增强信号,脑干右侧受压,脑室形态异常,中线结构无移位.由于患者不能配合,头颅MRA未检查.诊断:多发性脑动静脉畸形,症状性癫.经脱水,抗癫,补液治疗,未再抽搐,病情稳定后出院.

  • 以肠梗阻和血性腹水为表现的嗜酸性胃肠炎1例

    作者:宋光莹;李俊玲;丁士刚;丰义宽

    1 病历简介女,42岁.主因腹痛、呕吐3个月,加重伴腹胀1个月.于3个月前因饮食不当出现上腹部灼痛、反复恶心、呕吐胃内容物,每日4~5次,量不多,服用吗丁林无效,渐出现阵发性腹绞痛,呕吐加重,每日10余次,停止排便、排气,到当地医院行B超检查发现腹水,X线检查发现腹部液平,以肠梗阻行剖腹探查发现有中量腹水及阑尾红肿,未见占位性病变,行阑尾切除后关腹.术后仍有呕吐,行禁食,胃肠减压、补液,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既往有风湿性关节炎病史,已治愈.查体:T 37.6 ℃,P 102次/min,R 24次/min,BP 112.5/67.5 mm Hg(15/9 kPa).发育正常,营养差,消瘦,神志清,精神萎靡,轻度贫血貌,皮肤弹性差,无黄染及出血点,无肝掌及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无异常.腹部平坦,腹正中偏右可见10 cm手术瘢痕,无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压痛、反跳痛,腹肌略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7次/min.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血Hb 93 g/L,WBC 4.3×109/L,PLT 312×109/L,中性0.69,淋巴细胞0.17,嗜酸性粒细胞0.14,嗜酸性细胞计数为0.742×109/L,ESR 15 mm/h;尿常规(-);腹水:血性腹水,比重1.038,细胞数5×109/L,白细胞2.1×109/L,多核细胞0.56,单核细胞0.44,嗜酸性细胞占有核细胞的72%,Rivalta试验(+),结核杆菌(-),癌细胞(-),细菌培养(-);血IgG 20.8 g/L,IgE 60.3 g/L,PPD(-),抗结核抗体(-).B超:胃肠壁弥漫性增厚,蠕动慢;肝、胆、胰、脾、肾、输尿管未见异常.胃镜:胃、十二指肠弥漫浸润性病变,炎症可能性大,胃腔小.病理结果:幽门前区中度慢性炎症,嗜酸性细胞数10个/HP;体下部小弯粘膜炎,有较多嗜酸性细胞,40~50个/HP;十二指肠粘膜慢性炎症,固有层散在嗜酸性细胞,多处10~20个/HP,灶性淋巴细胞浸润.肠镜:结肠粘膜炎症,肠腺体正常,间质见大量嗜酸性细胞.入院后经胃肠减压、抗感染、补液等支持治疗,连续高热、寒战,体温为39.7 ℃,加用地塞米松,每日10 mg,用药后体温下降,呕吐减轻,病情逐渐好转,腹水逐渐消失,停地塞米松,改用泼尼松口服,逐渐减量.住院39天治愈出院.随访半年无复发.

  • 肌注α-干扰素致严重精神障碍1例报告

    作者:牛常霞

    1 病历简介男,37岁.因心悸、纳差、多疑、失眠、恐惧2月,加重1周,于2000年2月10日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慢性胃炎"收住我科.患者既往体健,家族中亦无同类病史记载,但患者性格内向.1999年9月因纳差、疲乏曾先后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给予α-干扰素(海南新大州药厂生产)100万U肌注注射,1次/d.同时口服肝泰乐0.1 g,3次/d;肌苷片0.4 g,3次/d;复合维生素B 3片,3次/d.治疗近两月时患者出现身体局部烧灼、烘热感,后渐出现幻觉、夜不能寐、心慌、气短、多疑、恐惧、焦虑,且常觉生活乏味,产生自杀念头,纳差、乏力更明显,入院时已停药20余天,但症状仍不缓解.住院后查体可见一般情况较差,精神恍惚,表情淡漠,但心、肺未见明显异常,中上腹压痛,肝区叩痛明显,余未查及明显异常.HBsAg(+),ALT>3.33 μmol*s-1/L,HBsAg(+),HBeAb(+),HBcAb(+),余(-).纤维胃镜检查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住院后给予安定5 mg,3次/d;舒必利0.2 g/次,3次/d;多虑平25 mg;3次/d;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维生素C 3.0 g、维生素B6 0.2 g、三磷酸腺苷20 mg、辅酶A 100 U静脉滴注,1次/d;并结合中医舒肝健脾,化浊开窍等法进行辨证施治,治疗月余,症状明显缓解,肝功检查正常而出院.

    关键词: α-干扰素 精神障碍
  • 头孢哌酮钠致支气管痉挛2例

    作者:郑桂凤;崔晓聪;刘富青

    1 病历简介例1:女,70岁.因反复咳嗽、咳痰5年,加重4天就诊.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查体:体温、呼吸正常,口唇无紫绀,双肺呼吸音粗,两肺底可闻及湿音,无哮鸣音,心率89次/min,律齐,腹部查体无异常,双下肢无水肿.化验:WBC 18.9×109/L,N 0.89;X线胸片示两肺纹理增多、紊乱;心电图正常.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入院后予生理盐水250 ml+头孢哌酮钠2.0 g静脉滴注,约20分钟时,患者突然出现带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不能平卧.查体:口唇轻度紫绀,呼气时相明显延长,双肺布满哮鸣音,并掩盖心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04次/min,立即撤掉头孢哌酮钠液,静脉滴注氨茶碱0.5 g+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氟美松10 mg入滴壶两次,肾上腺素0.3 mg皮下注射,10分钟后喘息症状缓解.当再次给予头孢哌酮钠时,上述症状复又出现,遂停用,改红霉素治疗,后无类似症状发作.例2:男,45岁.因反复咳嗽、咳痰伴喘息10年,加重伴发热3天就诊.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查体:T 38.5 ℃,轻度喘息貌,平卧位,口唇无紫绀,桶状胸,叩诊呈过清音,双肺呼吸音低,可闻及少许哮鸣音,两肺底可闻及湿音,心率92次/min,律齐,腹部无异常,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大致正常;X线胸片符合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实验室检查血WBC 20.1×109/L,N 0.92.诊断: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肺气肿.入院后予复方茶碱口服,静脉滴注生理盐水250 ml、头孢哌酮钠2.0 g,约25分钟时,患者突然喘息加重,呈呼气性呼吸困难,不能平卧,不用听诊,即可闻及明显哮鸣音,查体:坐位,口唇紫绀,呼气时相明显延长,双肺布满哮鸣音,心音听不清,余查体较前无变化,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10次/min.遂停用头孢哌酮钠,换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氨茶碱0.25 g静脉滴注,氟美松10 mg入滴壶两次,喘息症状于15分钟后缓解.后静脉滴注红霉素,口服复方茶碱、必嗽平,住院9天,病情好转.

  • 一家3例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并癌变报告

    作者:于晓辉;孙一彬;余西林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familial ademomatous polyposis,FAP),原名家族性多发性息肉,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现报告一家3例患该病并均已癌变的病例.1 病历简介例1:男,41岁.间歇性便血25年,伴有粘液便及左下腹疼痛.因便血少及经济条件所限,未进行正规检查.于入院前一年行结肠镜检查见直肠及乙状结肠布满大小不等的息肉,活检示腺瘤性息肉,1年后复查,息肉累及全结肠,活检病理学检查诊断为结肠腺瘤样息肉并癌变,未行手术,半年后死亡.家族中上一代及同代无类似疾病.

  • 乳腺导管瘘一次性手术治愈6例体会

    作者:牟涛

    乳腺导管瘘临床上较少见,因认识不足,有时手术方法不合原则,诊治失败率很高.1994~1998年我们采取一次性手术切除完整乳瘘管、乳头矫形术治疗本病6例,效果好,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例均为非泌乳期女性,未生育者2例,已生育者4例;年龄18~36岁;病史1.5~4年.2例未生育者均有乳头内陷,已生育者中有1例有乳头内陷,2例有化脓性乳腺炎手术引流史.术前均经过3~6次脓肿切开引流或局部肿块切除等手术史,术后反复破溃,久治不愈,2例术前曾行抗结核治疗无效.

    关键词: 乳腺导管瘘 治疗
  • 甲地孕酮合并化疗治疗晚期胃肠癌观察

    作者:陈逸恒

    食欲不振,进食减少和体重下降是晚期胃肠癌患者常见表现.而恶病质患者的生存率比没有恶病质的同类患者要低.本文旨在观察甲地孕酮(美可治)合并化疗对晚期胃肠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55例晚期胃肠癌患者,男40例,女15例;年龄35~72岁,平均51.8岁.其中胃癌38例,结肠癌17例.均有组织学或病理学诊断.随机分两组,治疗组28例采用甲地孕酮合并化疗治疗,对照组27例单纯化疗.入组标准:①入组时未接受孕激素,皮质激素治疗;②无严重心脏及糖尿病史和血栓疾病;③无水肿及腹水;④预计生存期在3个月以上;⑤未接受肠内肠外高营养;⑥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正常.

  • 利多卡因治疗儿童癫痫持续状态30例临床观察

    作者:邓红真;杜会杰

    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是儿科临床常见急症,不及时控制可造成脑的不可逆损害,甚至危及患儿生命.我院1993年5月~2000年10月对30例SE患儿经一线抗惊厥药物应用无效或伴有呼吸衰竭不宜使用镇静剂的情况下选用利多卡因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16例,女14例;年龄3月~12岁.<3岁16例;原发性癫8例,继发性癫22例(颅内感染10例,氟乙酰胺中毒5例,中毒性脑病3例,婴儿闷热综合征2例,低血钙及突然停用抗癫药各1例).均符合1次惊厥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或频繁发作间隙期意识不恢复的儿童SE诊断标准.发作类型均为惊厥型,其中全身性27例(强直-阵挛型22例,强直型2例,陈挛型3例),部分性3例,均为简单部分性发作.伴呼吸不规则6例.

  • 带膜支架置入治疗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3例

    作者:张世伟;沙正布;刘新

    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是食管癌、贲门癌术后严重并发症,病死率高,治疗困难.我院自1998年始,应用带膜支架治疗3例,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例均为男性,年龄59~68岁,平均63岁.均经胃镜及X线碘油造影诊断明确.均为单漏口.漏口分别为0.5 cm×0.7 cm,1.2 cm×1.5 cm,2.0 cm×2.0 cm.其中2例食管癌,1例贲门癌.术后5~8天发现吻合口瘘.1.2 方法确诊后,即予禁食水,胃肠减压,置胸腔闭式引流,大剂量抗生素联合应用,调整水、电解质平衡,静脉应用高能营养,改善患者全身情况.分别于术后2周左右行带膜食管支架置入治疗.本组均采用胃镜配合X线电视监视下支架置入法.术后用稀钡或碘油检查,漏口封闭良好,无外漏现象;并常规用抗炎、止血、止痛治疗.1.3 结果 3例吻合口漏支架均一次置入成功.患者皆恢复经口进食,无食物外漏.胸腔引流量明显减少,胸腔感染减轻.随访2~24个月,3例患者情况良好,无支架移位及出血等并发症.

  • 非手术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的指征探讨

    作者:孙晓苍

    近年来国内外对外伤性颅内血肿采用非手术疗法均有报道,但对其指征的把握意见未能一致.我们对101例外伤性颅内血肿采用非手术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87例,女14例.小儿组9例(15岁以下),成人组82例(17~50岁),老年组10例(50~68岁).车祸54例,坠落和跌伤45例,砍伤及砸伤各1例.临床表现:伤后有原发性昏迷80例,无原发性昏迷21例,昏迷时间小于30分钟71例,昏迷30分钟~2小时30例.入院时按Glasgow昏迷分级,轻型13~15分83例,占82.2%;中型9~12分15例,占14.9%;重型8分以下3例,占2.9%.头痛81例,恶心、呕吐54例,偏瘫2例,失语2例,面瘫8例,神经性耳聋15例,颅骨骨折72例(其中颅底骨折32例).CT扫描:本组病例均经CT扫描确诊,其中硬膜外血肿11例,硬膜下薄层血肿伴脑挫裂伤31例,脑挫裂伤伴局限性小血肿34例,多发性血肿12例,脑内血肿13例.血肿位于额部46例,颞部34例,顶部12例,枕部9例.血肿小于20 ml 75例,20~30 ml 25例,40 ml 1例.中线结构无移位者42例,移位小于5 mm者41例,6~10 mm者18例,侧脑室受压18例,环池受压3例.1.2 治疗方法与结果全组非手术治疗,治愈98例;3例中转手术治疗,死亡2例.

  • 急性胆石症性胰腺炎诊断进展

    作者:张景弟;杨同军

    胆石症和酒精中毒仍然是急性胰腺炎的主因,其年发病率为4.8/10万~24.2/10万,其中由胆石症引起者34%~54%[1].本文对急性胆石症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和诊断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发病机制胆石症性胰腺炎早的发病机制学说为所谓的"共同通道"(common channel)学说.该学说认为,由于位于胆总管和主胰管之间的共同通道的梗阻,因而导致胆汁进入主胰管而引起急性胰腺炎.支持这一学说的证据是约有90%急性胆石症性胰腺炎患者粪便中可发现结石.与上相比,患胆结石而无胰腺炎者粪便中结石的阳性率仅为10%[2],因急性胰腺炎而行紧急手术者,胆管结石的发现率为63%~78%,与之相比,延迟手术者胆管结石的发现率仅为3%~33%[3].但是,这一理论受到下述理由的挑战:①仅有70%~80%的胆石症性胰腺炎患者具有"共同通道";②由于胰管的压力通常高于胆管压力,因而胆汁流入胰管似乎是不可能的.第2种假说为十二指肠反流假说.该假说认为,由于胆结石通过Oddi括约肌时可造成短暂性括约肌功能丧失,因而致使十二指肠内容物(包括细胞毒素、溶血卵磷酯和肠激酶等)进入胰管而导致急性胰腺炎.第3种假说认为,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病因仅是胰管阻塞(既无胆汁,亦无十二指肠反流).关于急性胰腺炎的终诱因,虽然长期以来一直认为是胰酶(特别是蛋白溶解酶和胰蛋白酶)的不适当的激活和释放,但近研究认为,炎症反应递质(特别是细胞因子)具有重要作用.现已非常清楚,白细胞介素(如IL-6和IL-8)、血小板激活因子(PAF)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急性胰腺炎的系统(胰外)并发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4].研究结果显示,如在发病24小时内给予PAF抑制剂-lexipafant,则可以降低急性胰腺炎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5].

  • 氨与胃的关系

    作者:顾掌生;吴巍

    氨(Ammonia,NH3)在肝性脑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早已为临床熟知,近年来,人们在胃与氨的关系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得到了新的认识.1 胃--氨形成的场所之一众所周知,正常人血氨主要来源于胃肠道、肾脏及骨骼肌生成的氨,其中胃肠道每日产氨达4 g,占机体产氨总量的90%以上.胃肠道产生的氨大约74%为从血循环弥散至消化道粘膜的尿素,经消化道细菌分泌的尿素酶分解而形成.早年认为尿素酶主要来源于肠道细菌,但自1983年Marshall和Warren发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后,发现HP分泌的尿素酶含量远远超过肠道细菌的分泌量.测量胃液中尿素酶的含量证实HP感染者明显高于非感染者[1,2],尿素酶分解尿素后使胃液中尿素含量下降而氨浓度升高.但是胃内HP产生的氨是否影响血氨浓度取决于胃部的内环境、HP感染的数量以及肝功能情况等因素.

    关键词: 胃损害
  • 胃食管反流疾病的外科治疗进展

    作者:张会军;李保庆;王其彰

    1999年在瑞士的Genval学术会议上将胃食管反流病定义为:由病理性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反流性食管炎及并发症(食管狭窄、短食管、Barrett食管等)和病理性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其他并发症,如哮喘、吸入性肺炎和反流性咽喉炎等.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人群中胃食管反流疾病的发生率高达30%~40%[2].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及药物治疗得到控制,但其中的10%~30%会出现严重的食管炎及其它并发症而需要接受手术治疗[3~6].自50年代Allison创立了抗反流手术的现代观念后,胃食管反流疾病的治疗取得长足进步.现综述如下.

  • 肝硬变腹水低钠血症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夏;杨秀疆

    肝硬变腹水患者低钠血症(血清钠浓度<130 mmol/L)的发生率约30%[1].肝硬变门脉高压患者水摄入与排出失衡,水分在体内蓄积,形成腹水和稀释性低钠血症.重度低钠血症可引起肝性脑病、脑水肿等严重并发症,造成持久性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病死率极高[2].另外,为了避免腹水进一步加重,对肝硬变患者必须限制钠和液体的摄入.近几年来,肝硬变腹水低钠血症的研究取得一些进展,综述如下.1 发病机制肝硬变腹水与低钠血症的关系较为复杂.肝硬变患者体内常有钠潴留,但检验结果却为低钠血症.近年研究认为,肝硬变低钠血症的形成是各种利尿激素及活性因子共同参与的结果.

  • 肝肺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张礼;赵昌峻

    肝肺综合征(hepatopulmonary syndrome,HPS)表现为慢性肝病,低氧血症和肺内血管扩张三联征.首先是由Kennedy等[1]于1977年正式提出的.是慢性肝病终末期的一种并发症,可见于各种原发和继发性肝损害,但也可见于非肝硬变性门脉高压.一般认为,在上述疾病基础上,血管活性介质(如一氧化氮和内皮素等)的改变引起肺内血管扩张,导致肺的低通气/灌住(灌注量多于通气量)和解剖性分流(动静脉交通),终表现为低氧血症[2].虽然其病理生理学尚不明确,也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但其诊断方法的进一步完善和肝移植治疗的良好前景引起人们的关注.

  • 胃癌患者腹腔游离癌细胞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作者:李东印;李克

    胃癌是我国常见消化道肿瘤,近年来,虽然广泛淋巴清扫手术使胃癌的预后有一定改善,但总的疗效仍不令人满意,特别是中晚期胃癌,术后常死于腹腔复发和转移,其中癌细胞腹腔种植极为常见,约占胃癌术后复发的50%[1~3].研究表明,腹腔癌细胞脱落是播散种植的首要步骤,很多进展期胃癌患者腹腔中可找到游离癌细胞(free cancer cells,FCC),腹腔游离癌细胞的检测是预测腹腔复发、估计预后、指导治疗的可靠指标.本文就近年来胃癌游离癌细胞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消化系统的关系

    作者:陈朝元;曾耀明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是1983年发现来自降钙素基因的一种神经肽,它是由37个氨基酸组成,广泛分布于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及某些非神经组织,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研究发现,消化系统中也有丰富的CGRP神经纤维,其与消化系统的生理病理密切相关.本文仅就近10年来国外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胰腺疼痛是慢性胰腺炎突出症状,常常需要外科治疗,机制未明.疼痛产生原因有人认为与胰管或胰壁的压力增加有关;也有人认为其与胰腺神经周围炎性细胞的浸润增加及胰腺纤维组织中神经纤维增加有关.而Di Sebastiano等[1]发现慢性胰腺炎中胰腺传入神经元含有的P物质、CGRP类神经递质增加,与疼痛及神经免疫细胞浸润都密切相关.Warzecha等[2]研究CGRP在实验性胰腺炎的干预作用,由蛙皮素介导的实验性胰腺炎中可见DNA合成减少42%、30%的胰腺血流被抑制,可见胰腺重量、血浆淀粉酶活性、血浆IL-1β及胰腺组织损伤程度明显增加;胰腺炎发生前和发生过程中运用CGRP可部分逆转DNA合成下降,胰腺重量和血浆IL-1β增加被抑制,胰腺合成功能也有所改善.但胰腺炎发生后用CGRP则会加重胰腺损伤(如胰腺血流、DNA合成减少、胰腺重量及组织损伤程度加重).后得出结论:实验性胰腺炎发生前及过程中运用CGRP可保护胰腺免受伤害,但实验性胰腺炎发生后再用CGRP治疗则会加重胰腺损害,其机制尚待深入研究.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上消化道疾病

    作者:苏志达;李瑜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c,HP)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一直是消化病领域中热门的研究课题,现已证实HP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及胃癌相关.1994年WHO/IARC会议将HP确定为Ⅰ类致癌因子.全世界约有50%的人口感染HP,我国人口HP感染在41.4%~83.1%,但其确切的致病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就HP感染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1 HP的归类1983年Warren和Marshall[1]成功地从人胃粘膜组织中分离出螺旋状细菌,由于这个细菌形态类似弯曲菌属(Canmpylobacter)细菌,微需氧环境,又定居于胃部,离弯曲菌属细菌定居处小肠相近,故将该细菌归于弯曲菌属.

  • 曼陀罗中毒误诊2例报告

    作者:王志祥;段玉玲;马福来;杨润秀

    1 病历简介例1:女,47岁.主因头晕2小时就诊.患者于就诊前2小时出现头晕,同时伴有心悸、视物模糊,神经内科检查:BP 150/90 mm Hg(20/12 kPa),心率102次/min,神志清楚,面部潮红,双侧瞳孔约5 mm,对光反射减弱,神经系统检查正常,头部CT及超声血流检查均无异常.给予补液及对症处理.因病情未见好转,故请急诊内科会诊,发现有尿潴留,进一步详细询问病史,患者头晕前1小时曾食用野菜200 g左右.经全面综合分析,考虑急性曼陀罗中毒,给予补液、利尿,新斯的明0.5 mg肌肉注射,症状逐渐好转、消失,经观察24小时无反复.例2:男,61岁.主因烦躁、谵语6小时,昏迷3小时就诊.于就诊前6小时不明原因出现烦躁、谵语,无恶心、呕吐及肢体活动不利,3小时前逐渐昏迷.神经内科检查:T 37.8 ℃,P 124次/min,BP 161/90 mm Hg(21.5/12 kPa),呈浅昏迷,时有躁动,面部干红,双侧瞳孔6 mm,对光反射减弱,口唇粘膜干燥、颈软,心率124次/min,律齐,心音有力,尿潴留,双侧膝腱反射活跃,双侧巴氏征阴性,头部CT检查未见异常,除外原发神经系统疾病后转急诊内科进一步诊治,当时考虑患者意识障碍属于脑弥漫性损害导致的功能障碍,中毒的可能性较大.经进一步向家属询问病史,患者平时有膝关节痛,发病前曾饮用曼陀罗叶泡水500 ml,服用后1小时患者出现面红、烦躁、谵语并逐渐出现昏迷.经全面分析,考虑急性重度曼陀罗中毒,立即给予洗胃、导泻,新斯的明0.5 mg肌肉注射,同时予大量补液,利尿等治疗,约10小时患者神志逐渐转清,经进一步治疗3天,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停药观察24小时,症状无反复痊愈出院.

    关键词: 曼陀罗中毒 误诊
中国综合临床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