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中国综合临床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Clinical Medicine of China 중국종합림상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天津市环湖医院、华北理工大学
  • 影响因子: 1.1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6315
  • 国内刊号: 12-136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8-55
  • 曾用名: 综合临床医学;临床医学杂志;煤矿医学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北
  • 主编: 袁聚祥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儿童脑膜瘤15例临床特点与预后及文献复习

    作者:崔竟飞;李嘉;夏养华

    目的 探讨儿童脑膜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月至2013年经病理证实的15例起病年龄<12岁的小儿脑膜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3.0~12.0岁,中位年龄9.5岁;病程2周~18.0个月,中位时间3.6个月;起病症状包括颅高压12例,癫痫发作4例,肢体无力2例,颅神经损害3例;2例合并有NF-2;所有肿瘤均为单发,直径20~90 mm,中位数为45 mm;病变部位多位于颅底.结果 15例患者初次手术后Simpson Ⅰ、Ⅱ、Ⅲ、Ⅳ级分别为5、2、l、7例;5例辅以放射治疗,均未行化疗.术后患者出现肢体障碍加重2例,动眼神经损伤1例,继发颅内感染1例.病理结果Ⅰ级脑膜瘤9例,Ⅱ级3例,Ⅲ级3例.所有患者均获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48.0个月,8例有肿瘤复发或进展,未见颅外转移,中位复发时间为25.0月,4例死于复发.结论 儿童脑膜瘤发病率低,多发生于男性患儿,好发于颅底,易伴发神经纤维瘤病,病理级别高,预后较差.

  • 快速康复外科在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石辉;孟涛;尚义美;刘明廷;李健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rS)技术在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80例前交叉韧带断裂需行韧带重建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FTS方案治疗(快速康复外科治疗组)42例及传统方法治疗(传统治疗组)38例.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的疼痛程度、膝关节Lysholm评分、生存质量评分(SF-36)、膝关节活动度(ROM)恢复时间、患者满意度[(欧洲满意度调查量表(EUROPEP)]、术后感染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的差异.结果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快速康复外科治疗组术后1h为(1.80±1.13)分、6h为(1.91±0.98)分、12 h为(1.73±0.95)分、24h为(1.68±0.65)分、48 h为(1.69±0.90)分明显低于传统治疗组[(7.00±1.56)、(7.41±0.93)、(6.82±1.12)、(6.65±0.76)、(6.34±0.8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术后住院时间[(7±1)d与(12±1)d,P=0.021)]、住院总费用[(205 600±7 600)元与(28 600±5 400)元,P=0.042)]明显低于传统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膝关节ROM恢复时间方面快速康复外科治疗组均明显低于传统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满意状况明显高于传统治疗组(P=0.007).Lysholm评分两组术后比较,快速康复外科治疗组(85.1±14.2)分明显高于传统治疗组(73.6±1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6,P<0.05).结论 FTS方案的应用可有效促进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早期康复,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改善患者住院体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安全可行.

  • 门静脉高压症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预防性抗凝对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影响

    作者:卢志坤;吴永强;杨进华;何德谋;张权锋

    目的 分析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实施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给予预防性抗凝对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PVT)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86例,均给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以是否术后给予预防性抗凝治疗将其分为观察组(给予抗凝治疗,46例)与对照组(未给予抗凝治疗,40例),对比两组术后并发PVT的情况及临床特征.结果 观察组术后PVT的发生率为10.9% (5/46),PVT分级中Ⅰ、Ⅱ、Ⅲ、Ⅳ级分别为2、3、0、0例;而对照组的发生率为32.5%(13/40),PVT分级中Ⅰ、Ⅱ、Ⅲ、Ⅳ级分别为4、7、2、0例,观察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2=9.735,P<0.05).两组患者中是否并发PVT,与年龄、性别构成、术中是否结扎脾动脉无关(P均>0.05);而与术后血小板峰值、门静脉血流方向有关(P均<0.05).PVT患者经溶栓治疗有效均顺利出院,其中血栓溶解2例,血运再通4例,无一例死于PVT.结论 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实施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给予预防性抗凝治疗能显著降低PVT,门静脉离肝血流及术后血小板峰值(300~499)×109/L是并发PVT的重要因素,早期发现、及时溶栓治疗是诊治PVT的关键.

  • 220例原发性IgA肾病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作者:李思诚;欧阳涵

    目的 探讨原发性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近10年来肾活检病理诊断为原发性IgA肾病患者220例进行临床、病理特征、疗效观察及短期随访结果分析.结果 IgA肾病占同期肾活检患者的42.9% (220/512),以尿检异常型患者为多见[39.0%(86/220)],其次为高血压型[17.7%(39/220)]和反复肉眼血尿型[15.4%(34/220)].病理分型以Ⅲ级多见[29.5% (65/220)],其次为Ⅱ级[27.3% (60/220)]、Ⅳ级(18.2%),Ⅰ、Ⅴ级相对较少([11.4%(25/220)、13.6% (30/220)].肾脏病理损害程度与免疫沉积物的种类无关(x2=4.87,P>0.05),临床表现类型不同的患者其病理分级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14,P<0.05),伴有蛋白尿患者病理改变较重.随访106例,平均随访23个月,90例(84.9%)患者肾功能正常,75例(70.8%)患者蛋白尿<1 g/24h.结论 原发性IgA肾病的临床表现与病理特征存在一定程度相关,预后与病理分级密切相关,根据不同的病理类型予以规范治疗,近期疗效好.

  • 脂肪细胞因子Chemerin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郑梅;闫颖;张爱莲;张艳雯;赵兴山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脂肪细胞因子(Chemerin)的水平变化,探讨其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临床病例对照研究,以2013年1-12月在我院心内科就诊的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30名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Chemeri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脂联素,同时收集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体质量指数(BMI)、血脂、基础疾病等临床资料.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Chemerin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2.97±4.17)、(30.96±17.16)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42,P<0.001),急性心肌梗死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患者的血清Chemerin依次为(22.25±6.93)、(28.57±15.92)、(37.95±16.52) μg/L,随着心脏血管病变程度增加,Chemerin水平呈增高趋势(F=22.840,P<0.001,r2=0.397),Chemerin与TNF-α、hs-CRP水平呈正相关(r2值分别为0.347、0.455,P均<0.001),而与脂联素水平呈负相关(r2=0.39,P<0.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hemerin为急性心肌梗死独立危险因素之一(OR=4.822,95%CI为4.422~7.141,P=0.032).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hemerin水平升高,可能参与了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过程.

  • 防旋股骨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

    作者:张明

    目的 研究防旋股骨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IFF)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我院诊治的高龄IFF患者98例,在征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和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下,应用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研究组49例,对照组患者手术内植材料采用DHS,研究组患者手术内植材料采用PFNA,观察两组患者各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92% (47/49),与对照组[93.88%(46/4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4.43±2.41)、(9.43±3.14) cm,t=3.934],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116.53±10.56)、(256.78±12.38) ml,t=5.163],手术时间、卧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70.52±3.63)、(97.57±4.47) min,(13.54±4.17)、(21.32±5.26)d,(202.43±60.52)、(258.15±65.45) d,t值分别为4.324、4.467、4.3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08%(2/4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36% (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58,P<0.05).结论 PFNA和DHS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均安全、有效,前者患者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值得推广.

  • 食管及食管胃交界部癌术后胃瘫综合征42例临床特征及治疗分析

    作者:许彬东;黄国忠;陈豪

    目的 探讨食管及食管胃交界部癌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我院1996年3月至2013年12月食管及食管胃交界部癌术后并发胃瘫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表现为胃潴留,无明显腹痛,肛门排气已恢复.消化道造影提示吻合口及幽门通畅,胃蠕动减弱或消失.40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后,10~ 15 d恢复胃动力,2例顽固性胃瘫,保守治疗2个月后行幽门成形术,术后分别保守治疗28、35 d后恢复胃动力.结论 胃瘫综合征是一种功能性疾病,治愈率高,首选保守治疗,对于顽固性胃瘫,可行幽门成形术.

  • 拉呋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作者:谢艳华;刘晓茹;谢艳红

    目的 观察拉呋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4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给予拉呋替丁胶囊10 mg,每天2次口服;对照组给予兰索拉唑片30 mg,每天1次口服.两组均连续服用4周.观察治疗后溃疡愈合情况及临床症状的缓解情况.结果 用药第1、3、7天治疗组症状缓解率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3.81%(10/42)与38.09%(16/42)、76.19% (32/42)与71.42% (30/42)、85.71% (36/42)与90.47% (38/42),P值分别为0.157、0.620、0.736].治疗4周后胃镜检查结果显示,治疗组的完全愈合率、基本愈合率、临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7.14% (24/42)与61.90%(26/42)、28.57%(12/42)与30.95% (13/42)、95.23%(40/42)与97.61%(41/42),P值分别为0.657、0.811、1.000].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拉呋替丁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可有效促进溃疡愈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效果与兰索拉唑相近.

  • 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与微创血肿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观察

    作者:肖仕和;刘仲海;陈晓光

    目的 对比开颅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和微创血肿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及预后.方法 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计算机随机分为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组(n=32)和微创血肿穿刺术组(n=36),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及术后病死率,并于术后第1、2、4周进行随访,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1周,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2、4周,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小骨窗血肿清除组:(26.2±4.5)、(17.8±3.6)分与(44.1±5.4)分;微创血肿穿刺组:(22.1±3.7)、(15.4±2.8)分与(43.9±6.2)分;P均<0.05],但同期两组之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微创穿刺术组术后再出血率明显低于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8%、16.33%,x2=6.56,P<0.05);但两组之间的远期总有效率及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虽然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与微创血肿穿刺术均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措施,但微创血肿穿刺术具有创伤更小、疗效确切及安全性更高等临床优势.

  • 子宫内膜息肉173例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张虹;杨悦;董文辉;高文凯;王凤梅;崔蕾;王瑞玲

    目的 分析173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探讨绝经前、后不同阶段临床表现的不同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73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一步比较未绝经与绝经后不同阶段异常子宫出血症状以及术后病理结果的特征.结果 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绝经后异常子宫出血发生率48.89%(22/45)与绝经前37.50% (48/12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93,P>0.05);而无症状的患者比例51.11%(23/45)则高于未绝经患者29.69% (38/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94,P<0.05);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绝经后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20.00%(9/45)及非典型增生11.11%(5/45)发生率均高于绝经前3.12%(4/128)和0.78%(1/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322、x2=7.751,P均<0.05);绝经后正常子宫内膜的比率40.00%(18/45)则低于绝经前75.78% (97/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127,P<0.05);而绝经后单纯性增生的发生率24.44%(11/45)与绝经前20.31% (26/12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38,P>0.05);绝经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4.44%(2/45)与绝经前0(0/128)相比也无明显差异(P=0.068).结论 子宫内膜息肉常与内膜增生或内膜癌前病变合并存在,所以发现异常子宫出血者,尤其绝经后异常子宫出血者,应及早进行宫腔镜检查,早期排查子宫内膜癌.

  • 新辅助化疗联合肿瘤细胞减灭术治疗晚期卵巢癌的效果分析

    作者:刘恩令;周玉秀;糜若然;王德华;王立群;张艳梅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肿瘤细胞减灭术治疗晚期卵巢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144例晚期卵巢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2例.对照组患者先行开腹卵巢肿瘤减灭术,再行新辅助化疗;研究组患者先化疗再行开腹卵巢肿瘤减灭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理想减灭率、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研究组相比于对照组,手术时间[(124.6±21.3) min和(186.4±32.6)min,t=5.623]、术中出血量[(382.5±62.3) ml和(618.5±86.4)ml,t=9.646]和住院时间[(8.9±1.3)d和(12.2±3.4)d,t=5.257]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而理想减灭率(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0.8%和47.2%,x2=8.735,P<0.0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总有效率(87.5%与52.8%,x2=6.748)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切口感染(9.7%与19.4%,x2=4.452)和发热(4.2%与15.3%,x2=5.53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能够明显提高晚期卵巢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

  • 小窝蛋白1及其磷酸化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俞晶;汤盛新;吴瑞暖;刘朝晖;蔡晓曼;郭光华;陈素钻

    目的 检测小窝蛋白1(caveolin-1,Cav-1)及其磷酸化小窝蛋白1(PY 14caveolin-1)在不同食管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av-1及其PY14cav-1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收集6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手术标本,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Cav-1及PY 14cav-1在食管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C av-1及PY14Cav-1表达水平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 Cav-1及PY14cav-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与食管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av-1及PY14cav-1在食管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依次减少,提示其在食管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可能参与食管癌的侵袭和转移.

  • 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治疗26例中重度癌痛患者的效果观察

    作者:王荣;孔双明;余健;印红梅;李安宝;谢珺田;傅志俭

    目的 探讨永久植入鞘内药物输注系统(IDDS)治疗中重度癌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6例药物治疗效果较差的中重度癌痛患者植入永久性IDDS,随访IDDS植入后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评价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结果 26例患者术前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为(7.2±1.6)分,生活质量评分为(2.6±1.7)分.术后经短期鞘内给药量调整后,VAS在术后1周及术后1、2、3个月分别为(3.3±1.5)、(2.9±1.3)、(3.1±1.6)、(3.6±1.3)分,与术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均<0.01);生活质量评分在术后1周及术后1、2、3个月分别为(5.7±1.1)、(5.5±1.0)、(5.0±1.1)、(4.7±1.5)分,与术前比较均显著升高(P均<0.01).其中16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尿潴留、便秘、皮肤瘙痒、术后低颅压性头痛等并发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于中重度癌痛患者,在其他治疗方法无效时,可采用IDDS镇痛治疗.

  • 脑脊液降钙素原对开颅术后细菌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价值

    作者:张国新;隋明亮;张劲松

    目的 探讨检测脑脊液降钙素原(PCT)对开颅术后细菌性脑膜炎(PNBM)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ICU收治的怀疑为PNBM的3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入组当天采集外周静脉血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PCT检测.留取脑脊液行常规、生化、PCT检测及脑脊液培养.根据PNBM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PNBM(感染组)与非PNBM(非感染组).结果 15例(44.12%)患者(感染组)符合PNBM诊断标准,余19例为非感染组.在怀疑感染当天感染组患者脑脊液PCT浓度(中位数为0.50 μg/L)明显高于非感染组(中位数为0.29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脑脊液PCT曲线下面积为0.846,高于其他传统指标曲线下面积,脑脊液PCT理想的佳诊断PNBM的水平为0.42 μg/L,该临界值的敏感度为80.0%,特异性为73.7%.结论 脑脊液PCT诊断PNBM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均优于其他传统指标,脑脊液PCT对早期PNBM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 内科胸腔镜与经皮切割针胸膜活检对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艳;王秋梅;李硕;梁亚充;王玉红

    目的 探讨经皮切割针与内科胸腔镜胸膜活检的应用价值.方法 我院结核科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不明原因胸腔积液行胸膜活检术患者120例,分别行内科胸腔镜与经皮切割针胸膜活检术,回顾性分析其取材成功率和诊断阳性率.结果 120例胸腔积液患者中,88例行经皮切割针胸腔活检,取材成功率为81.8%(72/88),诊断阳性率为56.9% (41/72);48例行内科胸腔镜检查,取材成功(其中包括34例行经皮切割针胸腔活检者)率100% (48/48),诊断阳性率91.7%(44/48),两组诊断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807,P<0.01).结论 内科胸腔镜与经皮切割针胸膜活检两种方法均具有临床实用价值,经皮切割针胸膜活检适用于基层医疗单位,内科胸腔镜适用于技术条件成熟的医疗单位.

  • 丁苯酞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与脑脊液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

    作者:吴宏伟;李世英;胡岱君;刘仁斌

    目的 探讨丁苯酞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与脑脊液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 选择脑出血患者9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片辅助治疗,治疗组口服丁苯酞软胶囊辅助治疗,疗程均为30 d.结果 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均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治疗组(9.45±0.44)分降至(2.09±0.45)分,t=16.983,P=0.000;对照组(9.44±0.21)分降至(4.58±0.65)分,t=8.112,P=0.000],同时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0).两组治疗后的认知功能量表(MMSE)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与治疗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的MMSE(26.98±3.91)分与ADL评分(34.29±6.4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3.09±5.33)分、(30.28±5.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98,P=0.000;t=8.123,P=0.000).两组治疗后脑脊液IL-6表达值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脑脊液IL-6表达值(45.38±13.02) ng/L明显低于对照组(122.87±17.42)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334,P=0.000).两组不良反应比较轻微,对症处理后明显好转.结论 丁苯酞辅助治疗脑出血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认知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安全性也较好.其作用的发挥可能与有效降低IL-6的表达有关.

  • 伴附加染色体改变的t(8;22) (p12;q11)并FGFR1异常的髓系和淋巴系肿瘤一例

    作者:孙明;梁勇;付彬;刘琳;赵如森

    伴有FGFR1异常的髓系和淋巴系肿瘤又称8p11骨髓增殖综合征(8p11 myeloproliferative syndrome,EMS),是一种罕见的非典型的骨髓增殖性疾病.其发病率低,Amzzo于1992首次报道此综合征,至今国际上报道的EMS病例不足70例.国内,1996、2010、2015分别由肖志坚、陈香丽、周峰各报道1例[1-3].2008年新修订的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型建议中,8p11/FGFR1重排被作为特异性分类标志,EMS被正式命名为伴有FGFR1异常的髓系和淋巴系肿瘤[4].现已证实,伴有ZNF198-FGFR1融合基因者可以平衡易位方式或嵌插方式形成融合.我院近发现1例伴附加染色体改变的t(8;22) (p12;q11)并FGFR1异常的髓系和淋巴系肿瘤,证实为EMS染色体平衡异位中新的变异型,现将病例报道如下.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负压在不同创面中应用进展

    作者:李征;马会力;田军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为1992年德国ULM大学创伤外科Fleischmann等[1]首创,先应用于骨科领域治疗软组织缺损和感染性创面.1994年后由裘华德与王彦峰[2]首先引进国内.近年来,VSD技术已被应用于各种急慢性复杂创面的治疗.该技术改变了复杂伤口的常规治疗,给那些难治的创伤提供了新的治疗办法,如糖尿病足和压力性溃疡,术后伤口感染,开放性骨折,骨筋膜室综合症,大面积皮肤缺损及植皮等.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广受外科医生欢迎.基于对创伤部位、面积、种类的差异而言,治疗时对于相关压力值的设定也应该给予不同的压力范围.我们综合相关文献,在阐述负压作用的机制基础之上,对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各种不同创面中的临床应用中关于压力值设定进行初步总结,以进一步提高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效果.

中国综合临床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