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精神病学 >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杂志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sciences 중국림상신경과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复旦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7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0678
  • 国内刊号: 31-1752/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0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蒋雨平
  • 类 别: 精神病学
期刊荣誉:
  • 以强直症状为主的帕金森病患者的F波研究

    作者:潘红;李盛昌;蒋雨平

    目的:研究以强直症状为主的帕金森病(PD)患者脊髓a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是否增高.方法:选取一组以强直症状为主的PD患者与一组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人作对照研究,分别测定其静息、易化状态时的F波,并进行比较.结果:以强直症状为主的帕金森病患者F波多项参数增加,易化现象明显受损.结论:以强直症状为主的帕金森病患者脊髓a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有增高.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强直 F波
  • 雌激素对癫癎大鼠中枢神经系统Fos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部位的研究

    作者:郭富山;迟兆富;张洪军;曹丽丽

    目的:了解雌激素致癎作用的部位.方法:利用红藻氨酸和6-氟二乙酯致癎的两种大鼠癫癎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单纯致癎及给予雌激素后再致癎大鼠海马,大脑皮质,纹状体的Fos表达.结果:两种模型单纯致癎组海马、皮质、纹状体Fos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增高(P<0.01).给予雌二醇(E2)后再致癎,红藻氨酸模型中海马,皮质Fos表达较单纯致癎组增加(P<0.01,P<0.05);而6-氟二乙酯模型中无变化.结论:E2促进癫癎发作的敏感性不是普遍增加全脑神经元兴奋的结果,而是与海马有关.

  • FADD在脑缺血鼠大脑皮质锥体细胞中表达

    作者:薛慎伍;张顺芳;邓丕兰;李云峰;陈青;常青

    目的:探讨在Fas死亡区内的相关蛋白(Fas-associated protein with death domain,FADD)在大鼠局灶性缺血损伤中的表达及其与缺血性神经细胞损伤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后脑组织中的FADD蛋白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分布.结果:脑缺血组大鼠脑内发现FADD的免疫阳性表达细胞以大脑皮质锥体细胞、神经轴突、神经胞体较明显,分布于患侧大脑皮质、基底节、海马等部位.结论:FADD的活化及超量表达可能介导缺血神经细胞信号传导过程,并参与了脑缺血神经细胞损伤与修复的病理生理过程.

  • 犬脑干持续缺血模型氨基酸含量的动态变化

    作者:邓志宽;王东武;何英

    目的:探讨氨基酸递质及调质在缺血性脑干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建立犬脑干缺血模型,测定脑干缺血30 min组,缺血3 h、6h、12 h后氨基酸的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Glu,Asp,Gly,GABA,Tau,Ser,Gln,Ada及Thr的含量均随缺血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加.海风藤预处理可使缺血时Glu,Asp及Ser含量的增高程度显著降低,使Gly,GABA及Tau的增高显著加强.结论:脑干持续缺血后Glu,Asp及@Ser可能是脑干缺血损害的生化基础.海风藤在脑干缺血中起神经保护作用.

  • CDC10在胶质瘤中的表达

    作者:江荣才;浦佩玉;焦保华;于士柱;王春艳;康春生;郑宇;王广秀

    目的:应用微阵列技术探讨CDCl0在星形细胞起源胶质瘤中的表达.方法:术中收集17例不同级的新鲜星形细胞起源胶质瘤标本.提取总RNA后逆转录成33P标记的cDNA探针,与Auas cDNA微阵列杂交,获得相应基因表达谱,与正常脑组织的基因表达谱比较,并应用RT-PCR验证结果.结果:发现CDC10在所有肿瘤基因表达谱中均明显下调;经RT-PCR验证,相对于正常脑组织的高mRNA丰度,所有肿瘤中该基因均下词甚至无表达.结论:应用微阵列平行分析有助于发现已知基因的新功能.CDCl0在星形细胞起源胶质瘤中表达下调,其功能有待进一步分析.

  •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的临床和脑脊液细胞学研究

    作者:谢海峰;谢岳锐;马翰章

    目的:对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患者的脑脊液细胞学(Cerebrospinal fluid cytology,CSF-C)及其临床进行研究.方法:临床确诊的10例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患者的起病情况、脑神经受损的表现、CSF-C以及辅助检查结果作出了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主要以眼肌麻痹为主综合征,CSF-C及神经影像学可有异常发现.结论:可能的病因为与免疫反应有关的非特异性炎症.

  • 尿激酶溶栓治疗大鼠急性脑梗死的实验研究

    作者:常丽英;张苏明;张新江;方思羽;殷小平

    目的:观察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大鼠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制作改良大鼠自体血栓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在MCAO后30 min静脉注入尿激酶20000 U@kg-1(A组)、50 000 u@kg-1(B组),MCAO后12 h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梗死体积、血管再通率、出血并发症及病理检查等比较研究不同剂量尿激酶溶栓的疗效.结果:A、B组MCAO后12 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梗死体积减少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B组较A组梗死体积小(P<0.05),并发出血率3组无显著差异.结论:UK溶栓能显著改善脑梗死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使血管完全或部分再通、减少梗死体积,MCAO后30 min溶栓不增加出血性转换的发生率.

  • 东莨菪碱对大鼠癫癎持续状态后脑水肿的影响

    作者:霍红梅;张志琳;包仕尧;罗蔚峰

    目的:观察东莨菪碱能否改善癫癎持续状态后引起的脑水肿.方法:2%戊四氮112mg@kg-1大鼠皮下注射制作全身性癫癎持续状态模型,发作45 min后,腹腔注射药物,干显重法测脑水分含量.结果:癫癎持续状态45 min后存在轻度脑水肿,东莨菪碱与地西泮联合应用可减轻发作后脑水肿,地西泮单独应用不能减轻发作后脑水肿.结论:东莨菪碱和地西泮联合应用治疗癫癎持续状态,不仅具有抗癫癎作用,而且可减轻发作后脑水肿.

  • Meynert核注射β-淀粉样蛋白对大鼠脑突触生长素表达的影响及尼莫地平的保护作用

    作者:苗建亭;李柱一;林宏;雷革胜;荀文兴;宿长军;游国雄

    目的:探讨Meynert核注射β淀粉样蛋白(amyloid-beta βrotein,Aβ)对大鼠脑突触生长素表达的影响及尼莫地平的保护作用.方法:将Aβ1-40 μg@μL-1注入右侧Meynert核建立大鼠AD模型,测定其学习记忆能力和脑组织突触生长素的表达变化及尼莫地平的影响作用.结果:Aβ注射后出现较持久的学习记忆障碍,Aβ组呈渐进性加重,治疗组有一定改善.Aβ组Meynert核、海马区和皮质区突触生长素免疫反应阳性产物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治疗组较对照组减少,但较Aβ组有明显增加.结论:Meynert核、海马和皮质区突触数量的减少及其功能异常可能是AD学习记忆障碍和痴呆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尼莫地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颈髓挥鞭样损伤的诊治

    作者:俞永林;姜建元;夏军;周建伟;黄煌渊

    目的:探讨颈髓挥鞭样损伤的诊治.方法:对71例颈髓挥鞭样损伤伴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手术疗效作随访,其中绝大部分为信访.随访时间为4-132个月(平均55.4个月).所有病人手术前后作颈椎MRI检查.结果:手术优良率为85.92%.手术有效率为91.55%.结论:颈椎MRI对诊断此病有重要价值.对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者,颈前路手术是一种良好的选择.

  • 乙状窦前入路中骨性半规管的轮廓化

    作者:杨伯捷;徐启武;刘才栋

    目的:寻找乙状窦前人路中骨性半规管的轮廓化方法和内淋巴囊的识别标志.方法:10具成人头颅湿标本在显微镜下进行岩骨后部的显微解剖.结果:上半规管弓气房位于外半规管隆起上方,上半规管内侧,后半规管位于迷路下气房上方、前庭导水管外口外侧.内淋巴囊位于前庭导水管外口内侧.结论:从上半规管弓气房和迷路下气房入手进行骨性半规管轮廓化更为安全.

  •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脑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

    作者:徐世定;李明华;项静燕;王珏

    目的:评价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行DAs检查的69例自发性SAH患者,其中42例行血管内治疗.结果:作DsA的69例中,未发现异常16例;发现动脉瘤38例,动静脉畸形(AVM)14例;两者兼有l例.行血管内治疗的42例中,1例术中出血死亡,2例血管栓塞,余37例术后未见再出血.未作血管内治疗者再出血发生率21%,再出血死亡率87%.结论:DSA是明确自发性SAH原因的可靠方法,血管内治疗可避免再出血发生.

  • 99mTc-TRODAT-1脑SPECT显像对帕金森病诊断

    作者:赵永飞;蒋雨平;陈正平;王博诚;叶万忠

    目的:探讨99mTc-TRODAT.I SPECT多巴胺转运体(dopamine transporter,DAT)显像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sse,PD)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对7例早期PD患者、3例中晚期PD患者和2例正常对照者行99mTc-TRODAT-l SPECT脑断层显像,利用感兴趣区技术测定纹状体/额叶(striuatum/frontal cot-lex.ST/Fc)和纹状体/枕叶(striuatum/occipital corlex,ST/Oc)的比值,表示纹状体的DAT活性.结果:早期PD患者起病肢体对侧的ST/FG(1.106±0.041)和ST/OC(1.123±0.045)比起病肢体同侧的ST/FG(1.247±0.063)和ST/OC(1 246±0.034)明显降低(两者P值均<0.01).早期PD患者起病肢体同侧的ST/FC和ST/OC比正常对照者显著降低,比中晚期PD患者起病肢体同侧的ST/FC和ST/Oc显著增高.结论:99mTc.TRODAT-1脑sPECT显像有助于PD的早期诊断.

  • 69例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感染临床与病理

    作者:李玲;利玉欢;黄如训;王艺东;张小燕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感染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尸检证实的69例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感染病例.结果:生前误诊35例,误诊率50.73%尸检发现脑膜病变为主,脑实质、脑室、脑血管、脊髓均受累.l临床表现除脑膜刺激症、颅高压征,可有中枢神经系统局灶损害症状.颅高压是主要的死因(61/69,88.4%).结论: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感染临床表现与结核病变性质、部位密切相关.认识其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有助提高诊断率.

  • 神经干细胞移植修复鼠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立新;徐启武;车晓明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对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结构修复和功能恢复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制备鼠T10脊髓损伤模型,体外培养、诱导鼠神经干细胞,定量评价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后神经结构修复和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神经干细胞移植组明显的增强了GAP-43 mRNA的表达,促进了脊髓ChAT阳性的运动神经元的再生、结构的修复和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促进了脊髓损伤后神经结构的修复和功能的恢复,是急性脊髓损伤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 艾萨克(Isaacs)综合征3例诊治分析

    作者:邵锦根;王坚;徐冬娟

    目的:探讨罕见的艾萨克(Isaacs)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3例艾萨克综合征临床表现、肌电图特点及治疗预后.结果:3例均为青壮年女性,主要表现为自发性连续性肌肉颤搐,睡眠不消失,均伴多汗.肌电图发现持续的自发运动电位发放.卡马西平控制症状较好,免疫治疗有效.结论:本综合征可能在女性中多见,颤搐表现结合肌电图是诊断关键,控制症状时用卡马西平可能优于苯妥英钠,并需进行免疫治疗.

  • p53基因增强恶性胶质瘤HSV-TK/ACV系统疗效的体外研究

    作者:黄强;浦佩玉;王春燕;夏之柏;王广秀

    目的:体外研究p53基因提高恶性胶质瘤HSV-TK/ACV系统自杀基因治疗疗效的可行性.方法:以腺病毒为载体转导p53和HSV-TK基因入C6鼠胶质瘤细胞,给以不同浓度的ACV,MTT法监测细胞生存率,TUNEL法检测凋亡.评价p533基因提高HSV-TK/ACV系统治疗胶质瘤的疗效.结果:p53明显提高鼠胶质瘤细胞对HSV-TK/ACV的敏感性,p53联合HSV-TK转染C6的ACV ID50(1μg@mL-1)和ID100(10μg@mL-1)较单独HSV-TK转染C6的ACV IDs0和ID100提高10倍,并可使C6细胞凋亡增加.结论:p53基因可明显增强胶质瘤HSV-TKACV系统的体外抑瘤作用.

  • 桥脑梗死的临床及MRI研究

    作者:王为珍;祝茗;郑茜;赵永波

    目的:探讨桥脑梗死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改变.方法:对46例桥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头颅MRI所示异常的解剖相关性作一分析.结果:发现大部分桥脑梗死患者其临床表现与大脑半球基底节区的梗死相似,及时进行头颅MRI的检查有助于责任病灶的确定,而典型的桥脑综合征并不多见.

  • 学龄儿童图雷特(Tourette)综合征临床特征研究

    作者:苏惠琳;陈静;廖琦

    目的:了解湖州地区小学生人群中TS临床特征及伴随症状.方法:对湖州地区678所小学216 005名小学生进行调查.按ICD-10、CCMD-3诊断标准.调查人组91名TS患儿,经统一病历表和一般情况调查表并进行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测定.结果:发现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外,还伴随心理和行为症状.6-11岁为高发年龄.TS患儿大多以运动抽动为首发症状其中眨眼多,以发声抽动者少.伴随症状可增加TS疾病的复杂性和严重性.结论:全面分析TS临床特征,重视伴随症状.对TS患儿治疗和康复有重要意义.

  • 全反式维甲酸抑制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生长及其机制

    作者:闵红波;黄勤;郭志勇;余永伟

    目的:用3H-胸腺嘧啶掺入分析法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细胞Y79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分析ATRA对Y79细胞周期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检查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的磷酸化.结果:ATRA可明显地抑制Y79细胞的生长,10-7mol@L-1处理36 h时,3H-胸腺嘧啶掺入率下降达37%,此条件下,Y79细胞被阻滞于Gn/G1期,并出现Sub-G1峰;ATRA对Y79细胞的抑制作用可被JNK的阻断剂Curcumin阻断;在此过程中,JNK被激活,磷酸化.结论:ATRA具有抑制Y79细胞生长并诱导其凋亡的作用,其过程是由磷酸化的是JNK介导.提示,ATRA可能是一种潜在的抗视网膜母细胞瘤化疗药物.

  • 多形核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蛋白磷酸化

    作者:马维娅;王青;李正军;徐波

    目的:研究激活的多形核白细胞(PMNs)对血管内皮细胞粘附蛋白β-Catenin和VE-Caherin的酪氨酸磷酸化作用.方法和结果:采用免疫沉淀和Western印迹法测得激活的PMNs可导致β-Catenin和VE-Cadherin酪氨酸磷酸化表达增加,酪氨酸激酶抑制剂DAM可显著降低PMNs对内皮细胞的β-Catenin和VE-Cadherin的酪氨酸磷酸化水平.结论:提示激活的PMNs能通过β-Catenin和VE-Cadherin构型改变来调节内皮细胞屏障功能.

  •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钦云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头颅CT的改善.方法: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3例均给予丹参注射液250 mL静滴、适当的脱水剂、脑保护剂及其他处理作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另给予低分子肝素钙2500抗X a国际单位腹部皮下注射.bid.连续10 d为1疗程.治疗前后分别作神经功能评分、头颅CT和血液流变学观察.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恢复、头颅CT和血液流变学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脑梗死急性期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安全和有效.

  • 脑梗死与多梗死性痴呆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的测定

    作者:李强;王景周;张莉莉;高唱;高东

    目的:比较脑梗死(CI)及多梗死性痴呆(MID)患者脑脊液(CSF)中肿瘤坏死因子-a(TNF-a)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72例CI、55例MID CSF中TNF-α含量,以32例正常人为对照.结果:CSF中TNF-α的含量在MID急性发作组、CI急性期同对照组及CI恢复期比较均显著增高(P<0.01);MID稳定期组同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5),同CI恢复期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CSF中TNF-a的含量与MMsE评分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CsF中TNF-a含量与CI病理机制明显相关,但与MID的认知功能下降无显著相关.

  • 小鼠亚慢性暴露于百草枯后产生帕金森病样表现

    作者:丁正同;任惠民;蒋雨平;朱秋毓

    目的:观察成年C57bl小鼠较长时间口服百草枯对其黑质纹状体系统的影响.方法:将48只成年C57b1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6只.MPTP组:喂食MPTP20mg@kg-1;百草枯组:喂食百草枯10mg@kg-1;对照组:喂食等量生理盐水.每组小鼠每日喂食相应的毒物或生理盐水,共2个月.观察小鼠的自发性行为、黑质部多巴胺能神经元以及纹状体中多巴胺、5-HT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结果:MPTP20mg@kg-1体重组及百草枯10 mg@kg-1体重组C57BL小鼠的自发性活动减少、纹状体中DA及其代谢产物含量降低、中脑黑质细胞数量减少.结论:成年C57BL小鼠长期口服大剂量的百草枯可产生类似于帕金森病的行为,黑质纹状体也发生相应的生化病理改变.

  • 前交通动脉复合体的显微外科解剖研究

    作者:顾斌贤;薛绛宇;徐涛

    目的:研究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及其内穿支的显微外科解剖,为神经外科提供该区域的解剖学资料.方法:45具甲醛固定的硬脑膜完整的成人脑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对前交通动脉复合体进行解剖.结果:测量大脑前动脉A1、A2段、前交通动脉、Heubner返动脉的长度、管径以及它们发出的内穿支长度管径等数据,并记录它们的毗邻关系、供血范围和各种形态变异.结论:国人脑血管形态存在许多变异,结果与国外文献相比有很大出入,脑血管的显微解剖为神经外科医生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 僵人综合征1例报道

    作者:代红源;刘洁;许飞

    患者女,45岁,因双下肢反复跌倒40多天,双上臂僵硬感30多天于2001年5月28日入院.患者为行走时突然左腿或右腿跪倒在地,数秒钟后可自行站起,渐感双上臂僵硬不适,尤以左上臂为甚.既往史无特殊.

  • 以智能减退为首发症状的基底节区梗死1例

    作者:单苏民;王雁;宫本强

    资料:患者法××,女,73岁,因反应迟钝,言语减少3 d入院.患者于3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应迟钝,表情淡漠.说话较前明显减少,语速减慢,语调降低,有时反复重复同一句话,对别人事漠不关心,伴小便失禁.无发热,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无肢体活动不灵.既往有颈椎病史2年,腰椎管狭窄史2年.神经内科查体:血压1/8 kPa(130/100mmHg),神志清,言语缓慢,语调降低.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理解力、判断力均减退,情感淡漠.双上肢肌力V级,双下肢Ⅳ级,肌张力正常.左指鼻试验欠稳准,左跟膝胫试验欠稳准,膝反射(++),跟腱反射(++),双侧病理征(-).

  • 国产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灵芝;王松

    从1999年1月-2001年1月本院接受了国产降纤酶第二阶段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工作,将发病24 h内的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94例,随机分为降纤酶组和对照组进行小样本临床对照观察,通过两组用药前后及14 d、3个月、1年的随访对比观察,降纤酶组的各项指标及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 髓内神经纤维瘤3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作者:徐英辉;张健;白景阳;孙丕通

    临床资料例1,温×,男,28岁,"以双下肢无力伴排尿困难半年"为主诉入院.MRI:T2-3水平髓内占位性病变,约1.2 cm×1.2 cm×1.8 cm,T1 W等信号,T2w混杂信号,边界不规则,不均匀增强,考虑为胶质瘤.术中见:T2.3椎体水平脊髓明显增粗,尤以左侧明显,切开脊髓,见肿瘤呈灰白色,与正常脊髓界限清楚,显微镜下作肿瘤全切除.病理:神经纤维瘤.

  • 加用高压氧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的疗效

    作者:王勤周;陆薇;王者晋

    48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高氧压(HBO)治疗,获得了较好疗效.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急性颅脑损伤患者48例中男36例,女12例,年龄6-58岁,平均30.5岁,其中30岁以下19例.

  •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眼底改变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何国富

    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上将蛛网膜下腔出血分为外伤性与非外伤性两大类.由颅脑外伤引起者称为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非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又称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软脑膜自发性出血.

  •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张乐祥;张明祥;郝斌

    我科自1994-2000年共施行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196例,术后发生再出血24例,现就其再出血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进行分析并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 高癎龄癫癎患者的随访研究

    作者:何伋;何任;路英智

    高癎龄癫癎系指病程30年以上、现年龄50岁以上的癫癎患者,此类患者的研究,国内尚未见报道.我们对1980年1月-1990年12月在我院癫癎研究所诊治的136例高癎龄癫癎患者进行了10-21年的随访研究,以探讨高癎龄癫痫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

  • 婴儿自发性颅内出血(附18例报告)

    作者:温玉星;陈忠仪

    婴儿自发性颅内出血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由于其病情重,发病急,病死及致残率比较高.我科自1994~2000年共收治自发性颅内出血18例,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男12例,女6例.年龄31-90 d.单纯母乳喂养6例,混合喂养10例,奶粉喂养2例,无产伤及外伤,产后均未预防性注射VitK.2例"土法"接生.5例发病前有"支气管炎"病史.

  • 病毒性脑炎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的诊断价值

    作者:赵康仁;陈楷

    病毒性脑炎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性疾病,随着病毒学及免疫学的发展已证实和鉴定了很多种病毒性脑炎,然而,病毒性脑炎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尚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就诊断而言,目前对病毒性脑炎的检查诊断方法很多,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就是其中之一,现将我院1988-2001年收治的324例病毒性脑炎患者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结果并结合临床进行对照研究,以探讨其诊断价值.

  • 侧脑室肿瘤22例临床分析

    作者:周南开;夏德荣;黄思庆

    本文收集了近6年收治的22例侧脑室肿瘤,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性12例,女性10例,年龄4-64岁,平均年龄30.5岁,病程3个月-5年不等,平均病程7.5个月.临床表现如下,头痛23例,视乳头水肿18例,视力下降11例,呕吐9例,癫癎5例,嗜睡5例,记忆力、定向力障碍3例,偏盲3例,肢体偏瘫2例,命名性失语、失用1例.

  • 神经干细胞分化调节机制

    作者:姜晓丹;徐如祥;柯以铨;杨志林;张世忠

    哺乳类中枢神经系统(CNS)干细胞是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及多分化潜能的祖细胞.它可以产生CNS内不同种类细胞(包括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它在体内或体外,自行增殖,此即为"自我更新".近年来,由于选择性培养方法的改进和选择性标记物检查CNs干细胞等技术的应用,使干细胞生物学取得了长足进步.现就CNs干细胞的细胞生物方法学及可分辨细胞系的发育机制进行综述.

  •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与自身免疫

    作者:朱雯华;吕传真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的病因尚未明了.ALS患者伴发免疫相关疾病或淋巴增殖性疾病的频率较正常人群高,免疫组化方法发现脊髓组织存在免疫反应,血清中发现抗GM-1、抗钙离子通道、抗Fas等抗体,以及自身免疫动物模型的建立,为ALS发病的自身免疫机制假说提供了一定依据.

  • 垂体肿瘤与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作者:郭常利;马景(钅监)

    垂体肿瘤是一种常见的单克隆起源肿瘤,其确切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作者对垂体肿瘤发生的基因异常机制及相关因素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偏头痛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杜艳芬;王纪佐

    综述近年来偏头痛发病机制研究,包括三叉神经血管假说,三叉神经炎性反应学说,皮质扩散抑制假说,5.羟色胺、一氧化氮、镁、遗传与偏头痛相关性机制的阐明,并介绍了偏头痛共发病.

  • 6-羟多巴胺在帕金森病发病中的作用

    作者:苏雅茹;蒋雨平

    6-羟多巴胺是一种选择性作用于儿茶酚胺能神经元的神经毒素,可引起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细胞内Ca2+超载、线粒体呼吸链复合酶I功能抑制,维生素C、谷胱甘肽、半胱氨酸、去铁胺、阿扑吗啡、血管活性肠多肽等抗氧化剂可减轻其不良反应.

  • 脑干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的刺激方法研究

    作者:朱巍;李盛昌;徐启武

    目的:研究适于术中监护的脑干三叉神经诱发电位(BTEP)诱发方法.方法:分别采用两种方法引导BTEP:①表面电极直接刺激下唇;②针状电极穿刺眶下孔直接刺激眶下神经,并比较其优、缺点.结果:针状电极刺激引导出稳定的BTEP波形;BTEP包含3个主要波:W1、W2和W3.W1为正波,潜伏期0.79-0.85 ms;W2为负波,潜伏期1.72-1.80 ms;W3为负波,潜伏期2.60-2.65 ms.结论:针状电极刺激较表面电极刺激引导BTEP的电位记录效果为好.

  • Entacapone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秀云;蒋雨平

    Entacapone作为一种有能力的、外周活性的、选择性的C0MT抑制剂,新治疗晚期帕金森病的疗效与安全性进行了报道.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z1
1999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