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精神病学 >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杂志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sciences 중국림상신경과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复旦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7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0678
  • 国内刊号: 31-1752/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0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蒋雨平
  • 类 别: 精神病学
期刊荣誉:
  • 骨化三醇对脂多糖诱导帕金森病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作者:杜望春;陆惠平;杨涛

    目的 探讨骨化三醇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用骨化三醇腹腔注射治疗脂多糖(LPS)偏侧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①对照组:右侧黑质致密部立体定向注射2μL生理盐水;②LPS模型组:右侧黑质致密部立体定向注射LPS 2 μL(5 μg· μL-1);③骨化三醇高剂量组:LPS造模前7d和造模后14d,分别腹腔注射骨化三醇0.1μg.kg-1;④骨化三醇低剂量组:LPS造模前7d和造模后14d,分别腹腔注射骨化三醇0.05μg.kg-1.每组大鼠均n=15.观察阿扑吗啡诱导的PD大鼠旋转行为变化,免疫荧光组化学法检测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ELISA法测定黑质区炎性因子(IL-1β和TNF-α)的变化.结果 骨化三醇干预组大鼠旋转圈数相对于LPS模型组明显降低,其黑质TH阳性神经元存活比率显著高于LPS模型组,且能明显减少黑质中IL-1β和TNF-α的释放量.结论 骨化三醇能够减轻LPS引起的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害,其机制与减少免疫炎症因子的释放有关.

  • 饮茶习惯和老年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梁小妞;陈映东;丁玎;罗剑锋;赵倩华;郭起浩;周燕;俞丽蓉;郑琍

    目的 调查研究社区50岁以上老年人群中饮茶习惯与痴呆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对≥50岁的社区居民进行全套神经系统体检、神经心理测试,根据国际统一的诊断标准诊断痴呆和MCI.采用问卷调查研究对象的饮茶习惯,包括开始饮茶的年龄,饮茶的量和种类等.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饮茶各因素与痴呆和MCI的相关性.结果 完成全部测试项目的3 756名研究对象中,1 59名(4.2%)诊断为痴呆,696名(1 8.5%)诊断为MCI.单因素分析中,饮茶、每月饮茶量、饮用绿茶及每月饮用绿茶量4个因素在痴呆组、MCI组和认知正常组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分析校正多个变量后发现:饮茶是痴呆(OR=0.352,95%CI: 0.197~0.629)和MCI(OR=0.740,95%CI: 0.602~0.910)的保护因素;每月饮茶量多是痴呆(OR=0.847,95%CI:0.727~0.988)的保护因素;饮用绿茶是痴呆(OR=0.318,95%CI: 0.171~0.591)和MCI(OR=0.738,95%CI: 0.595~0.916)的保护因素;每月饮用绿茶量多是痴呆(OR=0.829,95%CI: 0.709~0.971)的保护因素.结论 老年人有规律饮茶,尤其是绿茶,可以预防认知功能损害的发生.

  • 宝石能谱CT结合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高迁移率族蛋白1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的初步研究

    作者:樊泽新;王荔;王新文;李天平;苑少杰;于爽;苏敏

    目的 以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和宝石能谱CT(GSI)对颈动脉斑块进行筛选,对斑块成分进行能谱分析和斑块内钙脂相对含量定量测定,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易损性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CDFI筛查有颈部动脉斑块患者100例,进一步行GSI确诊有斑块患者为病例组(49例),再经能谱评价(斑块成分的钙脂含量比值)后将其分为不稳定斑块组(21例)和稳定斑块组(28例).另选择经GSI确诊无斑块患者20例为对照组.留取3组研究对象血清标本,采用免疫学方法测定HMGB1和Hs-CRP水平.结果 不稳定斑块组Hs-CRP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和对照组(P<0.001),稳定斑块组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病例组HMGB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不稳定斑块组HMGB1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P=0.163 3).不稳定斑块组钙脂配对浓度低于稳定斑块组(P<0.001).HMGB1与钙脂配对浓度无显著相关性,HMGB1与Hs-CRP呈正相关,Hs-CRP与钙脂配对浓度呈负相关.结论 GSI是评价颈动脉AS斑块的新手段,可定量、定性分析斑块内成分;Hs-CRP可能与AS的发生、发展有关,且升高的Hs-CRP与斑块不稳定有关.HMGB1可能参与斑块形成过程;HMGB1与Hs-CRP共同参与AS炎症损害过程.

  • 成人晚发型杆状体肌病合并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作者:张包静子;岳冬曰;高名士;汪寅;罗苏珊;王奕琪;卢家红

    目的 探讨成人晚发型杆状体肌病(SLONM)合并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l例明确诊断为SLONM伴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患者的病史及体征、实验室检查、肌电图、肌肉MRI、肌肉病理活检结果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为42岁女性,因肩背部酸痛1年余伴四肢无力8个月入院.查体示中轴肌及四肢近端肌无力.血M蛋白阳性(为IgG、κ轻链型);尿免疫固定电泳阴性;骨扫描示左第6肋后点状放射性增高;肌肉病理染色示肌纤维内杆状体沉积.结合表型诊断为SLONM伴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给予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治疗1个疗程后,肌无力及血液学异常均无明显改善,再经血浆置换联合环磷酰胺、甲泼尼龙治疗后肌无力轻度好转.结论 成人SLONM伴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肌肉受累可以早于其他系统损害出现,肌肉活检病理明确诊断后,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的M蛋白血症以及时干预.预后常不佳,人免疫球蛋白对肌肉损害的改善效果尚有争议,血浆置换联合环磷酰胺、甲泼尼龙治疗可能有效.

  • 特发性急性横贯性脊髓炎21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瑞金;齐冬;李尧;张拥波

    目的 探讨特发性急性横贯性脊髓炎(IATM)的临床特征、脑脊液以及MRI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住院治疗的21例IATM患者的临床资料.21例患者均行脊髓及头颅MRI检查,根据脊髓病灶长度,将患者分为纵向延伸横贯性脊髓炎(LETM)组和非LETM组.结果 21例患者中以女性为主[15例(71.4%)],平均发病年龄(45.3±14.4)岁.急性期以及终末随访,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评分中位数分别为6.5分和2分;复发2例(9.5%);脑脊液白细胞增多7例(33.3%).LETM组14例(66.7%),6例(28.6%)病灶小于3个椎体节段,平均脊髓受累椎体节段为4个.LETM组急性期和终末随访EDSS评分高于非LETM组(P=0.040,P=0.030);LETM组脑脊液白细胞计数高于非LETM组(P=0.024).结论 IATM病好发女性,复发率低.

  • COMT、MAOB、DBH基因多态性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与新疆地区帕金森病的关联性研究

    作者:宋秋霞;李燕云;张晓莺

    目的 探索基因-环境因素交互作用对新疆地区帕金森病(PD)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 以新疆地区221例PD患者、229例自然对照者为研究对象,采用PCR-RFLP法检测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G1947A多态性、单胺氧化酶B(MAOB)基因内含子13G/A多态性、多巴胺β-羟化酶(DBH)基因5 TaqⅠ位点多态性基因分型,并收集其环境因素(吸烟史、饮酒史、重大精神创伤史、饮用井水史、农药接触史、化肥接触史)的暴露情况,在遗传平衡(H-WE)的基础上,采用多因子将维法(MDR)分析基因-环境交互效应.结果 ①在总样本,佳交互模型为COMT-G 1947A多态性、重大精神创伤史、饮用井水史、化肥接触史联合作用模式,该模型的检验平衡准确度大(65.58%)、交叉验证一致性结果为10/10(P=0.001 0).②按性别、民族、年龄进行分层分析,可见:a.在汉族群体中,佳交互模型为重大精神创伤史、饮用井水史、化肥接触史联合作用模式,该模型的检验平衡准确度大(76.68%)、交叉验证一致性结果为10/10(P=0.001 0);b.在年龄<60岁群体中,佳交互模型为COMT-G 1947A多态性、化肥接触史联合作用模式,该模型的检验平衡准确度大(69.00%)、交叉验证一致性结果为10/10(P=0.010 7).结论 研究发现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可能存在,是新疆地区PD的发病风险.

  • 动静脉联合血管再通治疗急性脑卒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作者:方洁;唐学梅;王硕;郑博;李正熙;孙旭红;吴菁;方晶;陆勤

    目的 观察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应用动静脉联合血管再通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2011年1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0分]8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单纯静脉溶栓治疗的62例患者归为溶栓组;将静脉溶栓后无好转再行动脉内支架取栓治疗的21例患者归为取栓组.对两组进行疗效和安全性比较:①治疗7d时比较两组NIHSS及改良Rankin(mRS)评分;②比较治疗后24 h的出血转化率和治疗后7d的病死率.结果 溶栓组和取栓组基线特征除高血压病史外余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比较,治疗后7d,NIHSS评分和mRS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安全性比较,治疗后24 h头颅CT显示出血转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7d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脉取栓治疗的安全性与静脉溶栓治疗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且疗效未见比静脉溶栓治疗更好,可能与取栓治疗时间存在延误有关.

  • 南充市社区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作者:张树山;朱陶;熊健;余巨明;王晓明;李健

    目的 了解四川省南充市社区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南充市辖区内10个社区被确诊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64例(脑梗死组),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残障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及生活质量量表简表(SF-36)进行调查.结果 患者生活质量8个维度得分均低于四川省城乡居民SF-36评价值,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经单因素分析发现,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和合并慢性疾病对SF-36总分及多个维度得分有显著影响(P<0.05);线性相关分析显示,除躯体疼痛外,SF-36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焦虑、抑郁和残障评定量表得分呈负相关关系(P<0.05),与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总分呈正相关关系(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合并慢性疾病和焦虑、抑郁、残障评定量表及Barthel指数总分对社区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 南充市社区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较低;在临床治疗中关注焦虑、抑郁及合并慢性疾病的管控及改善患者功能状态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

  •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参与脑和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金全;车晓明;谢嵘

    缺血/再灌注损伤在中枢神经系统常见,脑或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均可造成严重的神经功能损伤.已知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相关信号通路参与脑或脊髓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但具体作用尚存争议,文中就mTOR通路和中枢神经系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相关研究作综述.

  • 失眠症的网络化认知行为治疗

    作者:叶圆圆;杨信举;蒋晓江

    失眠症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CBT),临床上前者不良反应较多.CBT的短期治疗(4~8周)效果不亚于药物治疗,其长期治疗(>8周)无药物成瘾等不良反应,且疗效更为持久,目前已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失眠症的首选疗法.但是,临床上传统CBT因受到时间、地域和治疗师缺乏等诸多因素的限制,难以有效、完整实施,影响疗效.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网络化认知行为治疗(ICBT)正成为失眠症治疗的重要方式.文中就ICBT的原理和要素、研究现状及其优缺点进行综述.

  • 线粒体动态异常与帕金森病

    作者:张树山;余巨明

    线粒体动态与线粒体分裂功能、融合功能和线粒体自噬密切相关,研究证实在许多PD模型中均观察到线粒体形态异常和线粒体自噬功能异常所导致的线粒体清除异常,是多巴胺神经元死亡的主要原因.PD相关基因Parkin和PINK1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文中对近期PD与线粒体动态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 血脑屏障损伤与脑小血管病

    作者:魏欣;徐艳

    目的 脑小血管具有运输血液、调节脑血流、构建血脑屏障等重要作用.当这些血管单元发生病变引起一系列临床事件时称为脑小血管病(CSVD).在CSVD早期出现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并持续存在,导致血浆成分从屏障损伤处漏出诱发局部血管及神经细胞损伤.文中对CSVD的血脑屏障损伤及其可能机制进行综述.

  • 他汀类药物与帕金森病

    作者:徐元;胡丽芳;刘春风

    他汀类药物是使用广泛的降胆固醇药物,研究认为他汀类药物调控神经退行病变相关的信号通路,可能对帕金森病产生有益的作用.文中综合近年的研究文献并探讨他汀类药物治疗帕金森病的利弊.

  • Tau蛋白及异常磷酸化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贾星星;刘剑刚;李浩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并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β绽粉样蛋白(Aβ)相关基因及其病理沉积作为AD疾病的始动因素的地位得到一定认可,在此基础上与AD病程发展及认知损害程度相关的tau蛋白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无论是tau蛋白的扩散还是tau蛋白磷酸化过程中与微管相互作用、形成神经纤维缠结,都是影响AD进展的重要环节.文中主要论述近年tau蛋白修饰和磷酸化在AD中的研究进展,探讨tau蛋白扩散及异常磷酸化在AD疾病中的作用与联系.

  • 铁超载在帕金森病中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利;张克忠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目前认为多种因素参与其发病过程,其中铁超载是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之一.文中就铁超载在PD中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神经梅毒与癫(痫)

    作者:曹兴;蒋国会;余巨明

    梅毒是一种性传播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急剧升高,梅毒螺旋体能侵入神经系统成为神经梅毒.癫(痫)可作为神经梅毒首发或伴随症状出现.文中就神经梅毒分型与癫(痫)发作、神经梅毒并发癫(痫)发作的特点、可能机制、辅助检查、治疗与预后进行综述.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持续颅内压监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巴传;张拥军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持续颅内压(ICP)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行侧脑室外引流并经持续ICP监测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时点ICP监测结果、血压调控、颅内出血量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 与术前比较,患者术后收缩压显著降低;脑出血量显著减少(P<0.05).术前、术中分别与术后ICP均值,以及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ICP均值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持续ICP监测,可实时监控调控脑脊液引流量和血压.

  • 颅咽管瘤显微外科治疗的手术效果和预后分析

    作者:肖仕和;刘仲海;陈晓光

    目的 总结颅咽管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近期和远期效果,探讨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37例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显微镜下采用经翼点、经胼胝体-透明隔间隙-穹隆间及经额部纵裂等4种入路切除鞍区和第三脑室内的颅咽管瘤,术后随访,记录内分泌、代谢、视力和视野改变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37例患者中,全切+次全切34/37例(91.9%),全切除肿瘤且保留垂体柄8例(21.6%).术后主要并发症:暂时性尿崩26例,长期尿崩症2例;电解质紊乱14例;癫(痫)3例,中枢性高热2例,动眼神经损伤3例,垂体功能永久性低下3例;术后l周内死亡l例.随访时间12个月至3.5年,平均2.8年,36例中复发28例,死亡1例.按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5分30例,4分4例,3分2例,1分1例.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颅咽管瘤有效和安全的方法,在保护好下丘脑的同时实现颅咽管瘤的全切除将有利于延长术后生存时间、降低肿瘤复发率和提高生活质量,辅助放射治疗有助于延长不能全切患者的生存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凝血因子Ⅷ升高与脑血栓形成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袁磊

    目的 评估凝血因子Ⅷ(Ⅷ因子)升高与该类脑梗死复发的关系.方法 收治2008年7月至2013年9月在脑卒中单元进行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86例,根据有无新发脑血栓形成分为新发脑血栓形成组(121例)和无新发脑血栓形成组(265例).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Ⅷ因子水平、血栓复发概率、改良Rankin量表(mRS)以及院内病死率,并对新发脑梗死形成组患者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86例患者中,263例(68.1%)可检测到Ⅷ因子水平升高,且Ⅷ因子水平升高患者较Ⅷ因子正常患者有更高的脑血栓复发率,遗留更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出院时mRS 4~6: 17.4% vs 3.4% (P<0.000 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证明Ⅷ因子水平升高有显著意义,即具有上述因素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出现新发脑血栓形成的概率高.结论 Ⅷ因子水平升高可作为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栓复发的危险因素.

  • 外伤性脑积水行不同颅骨缺损手术方式治疗的体会

    作者:张宏图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脑积水行颅骨缺损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接受治疗的70例外伤后去骨瓣合并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脑室径(Ⅴ)与双顶径(Bp)的比值(V/Bp值).按Salmon外伤性脑积水分流术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Salmon疗效评估有效率为58.1%(36/62例).8例经药物及间断性腰穿或腰大池持续引流后脑积水好转,仅行颅骨成形术;34例同期行脑室-腹腔分流及颅骨成形术;2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患者症状无明显好转,拔除分流管后患者自动出院;16例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颅内压下降、骨窗下陷后,再次行颅骨成形术;4例行颅骨成形术后脑积水症状明显好转,V/Bp值较术前下降;6例先行颅骨成形术,术后1周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论 外伤后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可先行药物及间断性腰大池穿刺或腰大池持续引流,根据颅内压及脑脊液变化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同期或分期进行脑室-腹腔分流及颅骨成形术,亦或仅需直接行颅骨修补术即可重新建立新的脑脊液循环平衡.

  • 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新诊疗进展

    作者:亚生江·麦麦提;陈功

    椎动脉夹层动脉瘤(VADA)的每年发病率并不高,但是引起青中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病因及自然病史尚未完全清楚.脑血管造影仍是诊断VADA的金标准.文中就VADA临床特点、诊断技术与治疗方法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z1
1999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