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精神病学 >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杂志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sciences 중국림상신경과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复旦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7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0678
  • 国内刊号: 31-1752/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0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蒋雨平
  • 类 别: 精神病学
期刊荣誉:
  •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1例报告

    作者:刘文钰;田林郁;郭佳南;陈佳妮;周东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的认识。方法收集1例18岁女性抗NMDAR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抗NMDAR脑炎的治疗及肿瘤搜索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患者因头痛发热9 d,言语行为异常5 d入院,入院后频繁癫发作。肿瘤标记物、免疫、TORCH检查和影像学肿瘤搜索2次检查结果均为阴性,但抗NMDAR抗体阳性,诊断抗NMDAR脑炎、癫持续状态。经呼吸机辅助呼吸、抗癫药和免疫治疗后症状好转。病程约5个月后发现卵巢肿瘤,接受腹腔镜肿瘤切除,病理检查提示畸胎瘤。术后患者高级神经功能迅速恢复。结论抗NMDAR脑炎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尤其对于年轻女性应积极进行肿瘤搜索,切除肿瘤后患者恢复更快。

  • 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症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作者:贺旻;费国强;毛悦时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症的病因、病理机制、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报道1例经影像学确诊的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症病例,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复习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男性,52岁。慢性起病,具有典型小脑性共济失调、感音性耳聋及脊髓病变三联症,MRI T2示中枢神经系统表面典型边缘低信号影,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症。结论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症主要靠影像学诊断,中国报道较少,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

  • 不同动脉阻塞及阻塞时限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病理及行为学影响

    作者:王骏阳;李九如;周余蕾;金坤林;邵蓓

    目的:通过采用不同的动脉阻塞和阻塞时限建立大脑中动脉(MCA)远端阻塞(dMCAO)的脑缺血模型,比较脑梗死体积及行为学评分的差异,并确定佳的阻塞动脉方式和阻塞时限。方法第1阶段:在相同阻塞时限(90 min)下,采用不同动脉阻塞方法建立脑缺血模型:①电凝一侧大脑MCA远端(MCAO组,n=10);②电凝MCA+同侧颈总动脉(CCA)阻塞90 min(MCAO+1CCAO*90组,n=10);③电凝MCA+双侧CCA阻塞90 min(MCAO+2CCAO*90组, n=10);另设对照组(MCA和CCA皆不阻塞,n=8)。造模24 h后检测脑梗死体积和行为学评分。第2阶段:采用电凝MCA+双侧CCA阻塞法,阻塞时限分别为30 min (MCAO+2CCAO*30组,n=10)、60 min (MCAO+2CCAO*60组, n=10)、120 min (MCAO+2CCAO*120组,n=10)建立脑缺血模型,于造模24 h后检测梗死体积和行为学评分。结果在相同阻塞时限(90 min)下,MCAO+2CCAO*90组的脑梗死体积和运动功能缺损较MCAO组及MCAO+1CCAO*90组明显,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MCAO组与MCAO+1CCAO*90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阻塞相同动脉(电凝MCA+双侧CCA阻塞)条件下,MCAO+2CCAO*120组死亡率高达60%;MCAO+2CCAO*60组的脑梗死体积和运动功能缺损与MCAO+2CCAO*30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MCAO+2CCAO*60组与MCAO+2CCAO*90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凝一侧MCA+60 min一过性阻塞双侧CCA制作dMCAO模型可产生相对明显的梗死体积和运动功能损伤,且死亡率低、造模时间短,适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研究。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朱晓莉;许艳;闵敏;郝清华;马秋峰;王敦敬;耿德勤

    目的:探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实验组为158例aSAH患者,均行颅脑CT检查证实为aSAH,并经脑血管造影证实是否存在颅内动脉瘤;对照组为146名健康成年人。取两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检测VEGF2578C/A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比较各位点基因型频率的观察值与预期值并进行卡方检验和Hardy-Weinberg平衡分析,以及VEGF基因型与aSAH的相关性。结果①对照组VEGF的2个多态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②VEGF2578C/A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CC+CA基因型频率,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6,P=0.037)。结论 VEGF基因启动子区-2578C/A多态性可能与aSAH有关。

  • 头孢曲松对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后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张立民;杨鹏;司道文;李云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对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Wistar大鼠120只,随机分为药物干预组(n=36):制作弥漫性轴索损伤模型,于制作模型后即刻给予头孢曲松200 mg·kg-1。假手术组(n=36):仅行头皮切开缝合处理,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脑损伤组(n=36):制作弥漫性轴索损伤模型,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正常对照组(n=12):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干预后12、24和36 h时相海马CA1区凋亡蛋白酶激活因子-1(Apaf-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脑损伤组和药物干预组大鼠海马CA1区Apaf-1蛋白表达水平均于12 h开始增加,24 h达高峰,此后逐渐下降。药物干预组大鼠海马CA1区Apaf-1蛋白表达水平在各个时相点均低于脑损伤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弥漫性轴索损伤可引起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头孢曲松可改善凋亡的发生、发展。

  • 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二级预防指南核心内容(2014年AHA/ASA版)

    作者:倪金迪;李响;刘梅;朱洪松;凌美蓉;龙盼;周若雯;蔡振林

    血脂异常(dyslipidemia)
      1.对于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100 mg·dL-1的缺血性脑卒中/TIA患者,无论其有无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均推荐他汀类药物强化降脂治疗以降低脑卒中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Ⅰ类推荐,B级证据)。

  • 吸烟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影响

    作者:李九如;张万里;王贞;王志敏;黄雪融;邱伟文;梁海燕;金笑平;陆霞;邵蓓

    目的:探讨吸烟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浙江地区就诊于6家大型综合性医院的129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AI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37例未接受静脉溶栓患者(未溶栓组,均为非吸烟者);92例在4.5 h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溶栓组),再依据是否有吸烟史分为溶栓吸烟组35例和溶栓非吸烟组57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基线情况,改良Rankin评分(mRS)评价3个月后预后,mRS<2分定义为临床预后良好。比较各组基线特点和3个月预后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吸烟与静脉溶栓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未溶栓组90 d预后良好率为8.1%(3/37例)低于溶栓吸烟组[54.3%(19/35例)]和溶栓非吸烟组[24.6%(14/57例)](χ2=19.631,P=0.000)]。溶栓吸烟组溶栓前接受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的比例低于溶栓非吸烟组[2.8%(1/35例) vs 17.5%(10/57例)](χ2=4.443, P=0.047)。溶栓吸烟组年龄低于溶栓非吸烟组[(57.89±13.32)岁 vs (67.04±10.12)岁](t=-3.492,P=0.001)。溶栓吸烟组90 d预后良好率较溶栓非吸烟组高[54.3%(19/35例) vs 24.6%(14/57例)](χ2=8.329,P=0.004)。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示基线NIHSS(OR=0.767,95%CI:0.669~0.879,P=0.000)、入院血糖(OR=0.822,95%CI:0.695~0.972, P=0.022)、性别(OR=0.251,95%CI:0.071~0.888,P=0.032)、吸烟(OR=12.633,95%CI:3.291~48.487,P=0.000)是AIS静脉溶栓预后良好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在大动脉粥样硬化性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吸烟患者较非吸烟患者拥有更好的临床结局。

  • MRA基底动脉不显影是后循环缺血预后不良的影像学征象

    作者:杨璐;曲方;何凡;吕彦;王而强;陈会生

    目的:探讨后循环缺血患者中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基底动脉不显影的临床特点和神经影像特点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MRA上基底动脉不显影的18例后循环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所见以及临床结局。男11例,女7例,年龄43~80岁,平均64.8岁。结果18例患者中,高血压病14例(77.8%),脑梗死13例(72.2%),心脏病9例(50.0%)。入院时:NIHSS评分(12.11±6.92)分,GCS评分(9.44±4.80)分,其中10例呈昏迷状态(GCS评分≤8分),梗死评分(3.75±1.38)分。18例患者MRA上基底动脉和双侧椎动脉颅内段几乎不显影。出院时:结局较好者2例(11.1%);结局不良者16例(88.9%),其中住院期间死亡6例(1/3患者死亡)。结论MRA基底动脉不显影的后循环缺血患者,系后循环多个血管支配区梗死,预后很差。

  • 丁基苯酞通过调节自噬干预淀粉样蛋白前体β位剪切酶1的代谢

    作者:陈荣富;张婷;谌雯琦;沈芳;刘康永;顾召华;孙晓江

    目的:在氧糖剥夺(OGD)细胞模型中,初步探讨丁基苯酞(NBP)调节β淀粉样蛋白(Aβ)代谢中关键酶淀粉样蛋白前体β位剪切酶1(BACE1)水平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Neuro-2a/APP695细胞,建立脑缺血体外OGD细胞模型,观察NBP对自噬抑制剂(3-MA)和自噬诱导剂雷帕霉素(Rapa)的作用。以NBP 10μmol·L-1为后续实验干预浓度分组:①对照组,不做处理;②OGD组,OGD 1 h;③OGD+NBP组;④OGD+NBP+Rapa组,200 ng·L-1 Rapa预处理1 h;⑤OGD+NBP+3-MA组,5 mmol·L-13-MA预处理1 h。采用单丹染色、Western blot及电镜等方法检测BACE1、LC3蛋白、抗凋亡蛋白(Bcl-2)和Beclin1蛋白水平以观察NBP调节自噬。结果 OGD处理后,细胞中BACE1蛋白表达降低(P<0.05)。3-MA可增加BACE1蛋白表达(P<0.01)。上调自噬及NBP可降低BACE1蛋白表达(P<0.05)。此外, NBP增加Bcl-2表达而减弱应激损伤(P<0.05)。结论 NBP可下调BACE1表达,其可能通过抑制自噬过度激活和(或)抗凋亡作用而保护细胞应对应激损伤。

  • 感觉神经元病的临床诊治研究进展

    作者:卢如意;章殷希;丁美萍

    感觉神经元病(SND)是一种主要累及后根神经节的非长度依赖性感觉神经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感觉性共济失调,腱反射消失以及深浅感觉障碍。SND比较少见,而且容易与其他周围神经病混淆。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和认识的提高,关于SND的报道渐渐增多,文中主要就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引起神经科医生对SND的高度重视,减少误诊与漏诊。

  • β淀粉样蛋白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中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潘青阁;李兰凤;王德生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β淀粉样蛋白(Aβ)在AD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Aβ沉积可引起突触和线粒体结构及功能的一系列改变,研究Aβ在AD发病中的作用及相关性,对AD的治疗有指导意义。

  • 帕金森病冻结步态的研究进展

    作者:蒋思明;张克忠

    帕金森病是以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及姿势步态异常为四大主要表现的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冻结步态是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较常见且具有致残性的症状,增加了患者跌倒的概率,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冻结步态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得出肯定的结论,治疗措施也在不断的探索中。文中就帕金森病患者冻结步态的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小脑肽1对浦肯野细胞突触形成作用的新研究进展

    作者:遇春霖;张忠玲

    小脑肽1是一种小脑中的特异性糖蛋白,由颗粒细胞生成并分泌,在颗粒细胞的平行纤维和浦肯野细胞之间的兴奋性突触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文中将详细描述小脑肽1诱导新生突触形成的分子机制。复习相关方面的文献,就小脑肽1对于浦肯野细胞上突触的形成以及兴奋与抑制传入的调节作用的研究现状作详细介绍。

  • Toll样受体4介导的MyD88信号通路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王超;孙宝红;陈立杰

    脑缺血损伤发生机制十分复杂,目前有多种相关学说,大量研究表明炎症反应是脑缺血损伤主要机制之一,然而炎性瀑布反应触发后更加剧了脑损伤的发展,其中炎性受体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表明Toll样受体4(TLR4)在脑缺血的发生、发展和继发性脑损伤中起重要作用,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是TLR4信号转导通路中关键的衔接蛋白,能够启动下游炎性因子的转导。对TLR4介导的MyD88信号通路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进展做一综述。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再通方法的比较性研究

    作者:涂雪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预后与急性期的血管再通密切相关。评价血管再通效率的标准有3条,即血管再通率、临床转归率和不良反应。AIS血管再通的方法有静脉溶栓、动脉溶栓、动静脉溶栓、机械再通术,机械再通术又分为支架再通术和机械碎栓/取栓术再通术。从血管再通效率的评价标准而言,机械再通术虽血管再通率高,但不良反应较多,且临床转归率并未提高多少;而静脉溶栓虽血管再通率不及机械再通术,但临床转归率也不低,不良反应明显减少,是首选之血管再通治疗方法。

  • 脑卒中患者护理过程中照顾者产生心理压力的社会心理教育效果评价

    作者:许雅芳;丁玎;虞培敏;屈晓慧;金添;周浩青;周冠琼;万春蕾

    目的:了解社会心理干预对护理脑卒中患者的照顾者生理、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检索中英文电子数据库,对已发表文献中对脑卒中照顾者社会心理教育各种方式的实施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由2名研究者对文献进行筛选、评估及数据提取,对符合筛选条件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进行合并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随机对照研究,主要临床研究终点为照顾者的负担、抑郁焦虑程度,次要临床研究终点包括照顾者的躯体健康、家庭功能、生活质量。临床研究质量整体不高,存在较大的异质性,且部分研究数据不足。结论合并证据证实心理教育或联合问题解决和压力应对训练能够降低照顾者的负担和抑郁焦虑程度,轻微改善照顾者的家庭功能,尽管没有显著性差异。

  •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抗凝治疗(附1例报道)

    作者:谢亚男;丁宏岩;董强

    目的:报道1例难治性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病例,探索新的抗凝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难治性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难治性CVST的急性期治疗方案进行分析。结果本病例为青少年男性,诊断为CVST,应用常规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治疗效果不佳。低分子肝素与达比加群酯联合抗凝治疗后症状改善,但出现了腹腔腹膜后出血的并发症。发病3个月后随访,mRS评分0分,症状无复发,未有其他出血并发症。结论对于难治性CVST,在不能施行外科手术或无血管内介入治疗条件时,传统抗凝剂与新型口服抗凝剂联合应用可能改善临床症状,但需预防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 球囊扩张支架治疗颈动脉狭窄术后持续性低血压(附1例报道)

    作者:张绮婷;王硕;郑博;陶晓晓;赵蓉;唐学梅;方洁;潘辉;何泓;朱兴进;史楠;刘建仁

    目的:提高对颈动脉狭窄行颈动脉血管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后低血压并发症的认识。方法分析1例高龄老年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因右上肢活动不利6个月,加重伴不能言语8 h入院。颈部和头部CT血管造影示双侧颈动脉狭窄。行颈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治疗。结果患者在颈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后出现严重低血压达4周,经扩充血容量和升压等综合治疗后血压恢复,未出现并发症。结论患者低血压的原因主要是球囊扩张支架对颈动脉窦的持续过度压迫导致患者出现持续性血管减压反应。颈动脉窦附近的狭窄不能选择使用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治疗,而应该采用适当大小的自膨胀支架植入治疗。

  • 5例脑膜癌病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敏;邵国富;朱文昱;包仕尧

    目的:探讨脑膜癌病(MC)的临床特点,旨在提高对MC的认识。方法对5例住院治疗M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MC临床表现复杂缺乏特异性,多以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为主,部分存在意识障碍、精神异常、性发作等大脑半球受累症状;脑脊液压力均不同程度增高,但肿瘤细胞检出阳性率偏低。头颅MRI增强扫描可见脑膜线样或结节样强化。脑室-腹腔引流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结论 MC的诊断应综合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脑脊液检查及原发肿瘤依据。脑室-腹腔引流术是改善临床症状等安全有效的方式。

  • 经不同入路行垂体瘤切除术的疗效分析

    作者:贾永军;徐广明

    目的:分析不同垂体瘤切除手术入路(神经内镜辅助下经单鼻腔-蝶窦入路、经锁孔入路、经翼点入路)切除垂体瘤的疗效。方法182例垂体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神经内镜辅助下经单鼻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组(经鼻蝶组,115例)、经锁孔入路垂体瘤切除组(经额下锁孔组,43例);经翼点入路垂体瘤切除组(经翼点组,24例)。观察患者术后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①有效率分别为:经鼻蝶组88.70%(102例),经额下锁孔组86.05%(37例),经翼点组87.50%(21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并发症分别为:经鼻蝶组尿崩症5例(4.35%)、视力下降3例(2.61%),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经额下锁孔组脑脊液鼻漏6例(13.95%),显著高于经鼻蝶组[6例(5.22%)]和经翼点组[1例(4.17%)],P<0.05。各组并发症总发生率:经鼻蝶组12.17%(14例),显著低于经额下锁孔组[44.19%(19例)]和经翼点组[50.00%(12例)], P<0.05。③术后生活质量评分:经鼻蝶组(78.0±1.9)分显著高于经额下锁孔组(71.6±5.1)分、经翼点组(74.2±4.8)分。结论神经内镜辅助下经单鼻腔-蝶窦入路较经锁孔入路、经翼点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低、患者术后恢复快且生活质量高,有显著优势,值得推广。

  • 成人结节性硬化症伴反复脑梗死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杨璐;姚志国;曲方;陈会生

    目的:提高对结节性硬化症伴脑梗死的认识,探讨脑梗死的发病机制。方法报道1例成人结节性硬化症患者伴发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和神经影像学所见,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患者既往有癫、脑梗死病史,此次急性起病,言语不能,颜面部淡红色丘疹、趾甲周纤维瘤,头颅CT示侧脑室边缘点状钙化灶,头颅MR DWI提示新发脑梗死,头颅MRA未提示颅内动脉异常。临床诊断:脑梗死、结节性硬化症。结论患者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不清,除高血压病外,结节性硬化症本身也可能是脑梗死的罕见病因。

  • 25届国际肌萎缩侧束硬化/运动神经元病讨论会纪要(比利时)(2)

    作者:蒋雨平

    本届研究会银幕上首次出现“赛诺菲”赞助的中文字母。
      ALS临床研究进展较少。会上Benatar强调ALS作为一个神经系变性也应早期诊断,应发现症状前期表现,以利于早期治疗或预防。但各种生物学指标对ALS的早期发现无突破。据统计各地区明确ALS诊断的平均时间在症状出现10个月后。

  • 25届国际肌萎缩侧束硬化/运动神经元病讨论会纪要(比利时)(1)

    作者:金庆文;牛琦

    第25届国际肌萎缩侧束硬化/运动神经元病(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nd Motor Neuron Disease,ALS/MND)讨论会于2014年12月5~7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赛尔召开。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对25年来ALS/MND领域取得的巨大进展及仍面临的许多问题进行深入讨论。会议对2014年ALS/MND的研究进展作出了归纳和总结。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z1
1999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