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精神病学 >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杂志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sciences 중국림상신경과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复旦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7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0678
  • 国内刊号: 31-1752/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0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蒋雨平
  • 类 别: 精神病学
期刊荣誉:
  • 磁共振T1加权三维选择性水激发成像在三叉神经痛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杨烁慧;陆方;刘云;潘卫东;王辉;王国年;程瑞新;詹松华

    目的:评价磁共振T1加权三维选择性水激发(MR T1W 3D-WATS)成像在颅内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4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和6名正常志愿者行MR T1W 3D-WATS扫描及多平面重组,观察三叉神经与邻近血管的关系.结果:MRI示14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中,单侧三叉神经受压右侧2例、左侧6例;双侧均受压5例,其中1例为双侧疼痛,仅有右侧或左侧疼痛的单侧疼痛各2例;1例患者两侧三叉神经均未见明显受压,但临床有明显右侧三叉神经痛症状.志愿者中,有受压现象者左、右侧各1例.三叉神经受颅内血管压迫与临床表现有明显相关性 (P=0.03,r=0.84).责任血管分别为小脑上动脉13/19支,小脑前下动脉1/19支,基底动脉1/19支,起源不清血管4/19 支.结论:MR T1W 3D-WATS成像能够清楚显示三叉神经与邻近血管的关系,为临床颅内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提供依据.

  • 基因芯片检测难治性癫(癎)脑组织中sh3gl2的表达

    作者:陈颂春;徐翔;张维;刘桂冬

    目的:运用基因芯片和RT-PCR技术检测难治性癫(癎)脑组织中 sh3gl2 mRNA表达,从分子水平探讨难治性癫(癎)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在应用基因芯片对难治性癫(癎)患者手术切除的颞叶组织与对照组行基因表达谱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出目的基因后用RT-PCR对芯片扫描结果进行验证.结果:候选基因sh3gl2在难治性癫(癎)患者脑部颞叶组织中出现高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RT-PCR结果与芯片结果一致.结论:sh3gl2 在难治性癫(癎)颞叶皮质中的表达增加,提示了其可能是难治性癫(癎)发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 急性脑梗死梗死灶体积对脑半卵圆中心代谢作用的探讨

    作者:高幼奇;漆琼瑶;李明智;胡国柱;黄刚;曹文锋;张昆南;吴晓牧

    目的:应用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技术研究急性脑梗死梗死灶体积大小对患侧半卵圆中心代谢的影响.方法:应用1.5T MRI扫描仪对28例临床和MRI确诊为大脑中动脉支配区急性(6~48 h)脑梗死患者(病例组)、同期收治的半卵圆中心脑梗死患者10例(阳性对照组)和健康志愿者20名(正常对照组)均进行 1H-MRS检测,测量患侧及健侧半卵圆中心感兴趣区(ROI)的 N-乙酰天冬氨酸(NAA)/肌酸(Cr)比值、胆碱化合物(Cho)/肌酸(Cr)比值,所用序列为点解析波谱序列.采用Efilm workstation影像软件处理MRI,测量并计算梗死灶体积.根据脑梗死灶体积大小再将病例组分为 0.5~7.9 cm3、8~15.9 cm3和16~24 cm3亚组,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①病例组(双侧)、正常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半卵圆中心ROI:NAA/Cr、Cho/Cr比值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②患侧ROI:0.5~7.9 cm3亚组NAA/Cr、Cho/Cr比值均较8~15.9 cm3组和16~24 cm3亚组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16~24 cm3亚组NAA/Cr、Cho/Cr比值均较0.5~7.9 cm3亚组和8~15.9 cm3亚组低,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梗死灶体积为0.5~24 cm3时,病例组患侧半卵圆中心ROI损伤随梗死灶面积增大而加重;其中16~24 cm3亚组半卵圆中心ROI的损伤为严重.

  • 阿司匹林促进大鼠缺血脑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

    作者:曲方;徐涛;何凡;周中和;宋福林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Asp)对脑缺血/再灌注(CI/RP)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CI/RP模型,对CI/RP后大鼠进行肢体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3分的48只大鼠入选.入选大鼠分为对照组、Asp小剂量组(20 mg穔g-1)、Asp中剂量组(80 mg穔g-1)和Asp大剂量组(320 mg穔g-1),于CI/RP术后每日腹腔注射Asp或溶媒,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72 h后处死,测定脑梗死体积和BDNF免疫组化检测.结果:CI/RP后 24、48 和72 h各Asp组大鼠与对照组相比,神经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 <0.05或P<0.01),梗死灶体积显著减小(P<0.01),缺血区域BDNF表达显著增加( P<0.05或P<0.01).对BDNF表达的作用Asp大剂量组的作用并不优于Asp小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结论:Asp可以减少CI/RP大鼠的脑梗死体积;促进内源性BDNF的表达可能是其神经保护的机制之一,Asp对BDNF表达的作用并非随Asp剂量的加大而增强.

  • 颅外段椎动脉夹层动脉误诊讨论(3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作者:钟华;蒋晓江;刘雅贞;姚国恩;许志强

    目的:分析颅外段椎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以期提高诊断水平和处理方法.方法:分析3例误诊的颅外段椎动脉夹层动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总结和讨论.结果:本文与部分文献报告的共55例椎动脉夹层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头颈部疼痛52.7%;眩晕36.4%,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4.5%,耳鸣、听力下降9.1%,运动或感觉障碍7.3%,无症状者7.3%.结论:对于年龄30~50岁临床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缺血症状,如眩晕、TIA甚至脑梗死,或以头痛为主诉的患者,应警惕椎动脉夹层的可能性.DSA、CTA、MRA可以帮助明确诊断,抗凝及介入手术是治疗椎动脉夹层的有效方法.

  • 体感诱发电位N20评价意识障碍患者预后的研究

    作者:黎振声;彭海燕;黄永君;刘雁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参数N20评价意识障碍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因各种因素(外伤、心肺复苏术后、缺血缺氧、脑血管病等)导致意识障碍患者的病史、病程和体感诱发电位N20的数据;并进行1年的随访,观察患者预后转归.采用描述性分析,独立样本t 检验、ROC曲线及Kaplan-Meier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10例意识障碍患者随访中死亡2例予以剔除,共纳入分析病例108例.根据意识恢复情况分为:意识恢复组 (52例);意识未恢复组(56例).N20潜伏期判断患者预后有着较好的评判价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C 3'-N20:77.6%,C4'-N20:79.3%),意识恢复组双侧N20潜伏期均较意识未恢复组短,但两组患者的波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4 '-N20潜伏期界定为20.05 ms时及C3'-N20潜伏期界定为19.95 ms时有着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C4'-N20:70.8%,75.0%,C3'-N20:75.0%,72.0%);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C3 '-N20潜伏期<19.95 ms及C4'-N20潜伏期<20.05 ms的患者1年内能够恢复的概率大,恢复时间短.结论:体感诱发电位N20潜伏期能够较好评价意识障碍患者预后,其中以C4'-N20潜伏期20.05 ms及C3'-N20潜伏期19.95 ms为较好的界定值.

  •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和病毒抗体检测对病毒性脑膜脑炎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敏;李敬成;武雷;林敏;林航

    目的:探讨脑脊液细胞学检测和病毒抗体检测对病毒性脑膜脑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84例颅内感染患者分为:病毒性脑膜脑炎组32例,结核性脑膜脑炎组32例,化脓性脑膜脑炎组20例.结核性脑膜脑炎组和化脓性脑膜脑炎组作为对照.每例患者各取2次脑脊液,共168份脑脊液.分别行细胞学检测和ELISA法检测病毒系列抗体IgG、IgM.结果:病毒性脑膜脑炎的脑脊液细胞学超早期有明显的嗜中性粒细胞反应,随后出现激活的淋巴细胞反应;随着患者病情好转,激活的淋巴细胞逐渐减少;转而以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为主.病毒抗体IgG检测:病毒性脑膜脑炎组阳性率为86.7%,明显高于结核性脑膜脑炎组(48.3%)和化脓性脑膜脑炎组(15% );抗体IgM检测:病毒性脑膜脑炎组与结核性脑膜脑炎组和化脓性脑膜脑炎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快速、简便,是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的重要指标之一;病毒特异性IgG抗体诊断病毒性脑膜脑炎的敏感度为54.7%,特异度为91.3%,是确诊病毒性脑膜脑炎病原的方法之一.

  • 133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特点研究

    作者:刘华;袁强;孙一睿;吴惺;高亮;胡锦

    目的:探究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病的临床特点.方法:133例CSDH患者,依据血肿的CT表现分为两组:双侧组(47例)和单侧组(86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致病因素、CT表现、术后并发症及预后进行比较.结果:双侧CSDH组的恶心呕吐、头痛、步态不稳的症状显著多见于单侧CSDH组( P<0.05).双侧CSDH组的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服用者显著多于单侧CSDH组( P<0.05).单侧CSDH组的中线移位(CT)发生率显著高于双侧CSDH组( P<0.05).结论:双侧CSDH常见于有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服用史患者;双侧CSDH患者较单侧CSDH患者更易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而 CT上较少出现明显的中线移位.

  • 小鼠胡须体觉皮质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建立

    作者:李文磊;姜亚军;闵敏;丁新生

    目的:制作梗死区集中在小鼠大脑胡须体觉皮质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方法:小鼠麻醉后,经右侧顶叶皮质处开颅,显微镜和内在光信号成像下结扎大脑中动脉分支2~3支.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结扎前、后局部脑血流情况,TTC染色检测梗死面积大小,TUNEL染色标记细胞死亡情况,细胞色素氧化酶染色确定体觉皮质和梗死部位的关系.结果:大脑中动脉分支结扎后,梗死中心及周围局部脑血流明显下降.缺血后3 d,TTC染色示梗死区位于胡须体觉皮质,梗死面积约占脑冠状切面面积的15%,TUNEL染色示死亡细胞位于胡须体觉皮质,不累及白质,细胞色素氧化酶染色示胡须体觉皮质结构破坏.结论:可选择性将小鼠具有单一功能的胡须体觉皮质制作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为脑缺血研究的动物模型提供更多选择.

  • 不同类型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预后

    作者:朱莹;苟玉琦;李焰生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的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以电生理方法将63例患者分为脱髓鞘型、轴索型和未分类型.比较脱髓鞘型和轴索型患者的临床表现、疾病高峰期及出院时的神经功能残疾评分.结果:轴索型和脱髓鞘型患者疾病高峰期神经功能残疾评分分别为(4.0±1.05)分和(2.8±0.98)分,出院时分别为(2.6±1.84)分和(1.3±0.75)分,两组间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轴索型患者有较高比例的前趋期腹泻和呼吸肌麻痹症状发生,但感觉异常少见.结论:轴索型GBS患者易有前躯期腹泻和呼吸肌麻痹的临床表现,其病情重、预后差.

  • 扩大经鼻蝶入路的海绵窦内颈内动脉和脑神经显微解剖研究

    作者:李文纲;黄山;杜然;张义

    目的:研究扩大经鼻蝶入路海绵窦内颈内动脉和脑神经的显微解剖特点,为切除颈内动脉外侧肿瘤提供解剖形态学基础.方法:在7具成人尸头模拟扩大经鼻蝶手术入路,观察颈海绵窦段颈内动脉和脑神经的解剖关系,并测量相关解剖参数.结果:海绵窦段颈内动脉有两个重要分支:海绵窦下动脉和脑膜垂体干.海绵窦下动脉起源颈内动脉水平段中央外侧,垂体下动脉起源于脑膜垂体干.内展神经在海绵窦段颈内动脉的外侧,向眶上裂方向走行.颈内动脉与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和视神经入眶上裂处的平均距离分别为3.4 mm、3.4 mm、3.9 mm和4.5 mm.结论:熟悉展神经和海绵窦下动脉在海绵窦内的解剖关系,有助于经扩大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肿瘤时对其的保护.

  • 康复管理结合运动疗法对帕金森病患者步行及平衡功能的作用

    作者:沈周;朱玉连;蒋雨平;郭丽萍;徐冬艳;沈莉;薛赟资;胡永善

    目的:探讨康复管理结合运动疗法提高帕金森病(PD)步行及平衡功能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及对照试验,将39例PD患者分为康复训练(试验组,20例)和对照组(19例).两组按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接受2次的康复讲座和咨询;试验组另进行以运动疗法为主的个体化康复训练,每周3次×8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Berg平衡量表和室内平地45 m折返行走能力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有改善,试验组评分提高(5.70±4.54)分,对照组提高(2.11±2.49)分,以试验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室内平地45 m折返行走能力试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试验组评分提高(4.81±2.88),对照组无显著提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康复管理结合运动疗法的个体化康复训练对PD患者步行及平衡运动功能的改善有很好的疗效.

  •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难治性癫(癎)发作频率、静息运动阈值、SPECT的影响

    作者:王莉;余巨明;余琴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的抗癫(癎)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对4例难治性癫(癎)患者灶所在脑区给予rTMS治疗(0.5 Hz,45%大输出强度,每天15串、100次/串、串间隔30 s,连续10 d),观察治疗前后各3个月患者的临床发作及1 h时长的脑电图癫(癎)波数量,并行单光子发射断层摄影(SPECT)和静息运动阈值检查,以观察感兴趣区(ROI)放射线摄取比值的变化和皮质兴奋性改变.结果:4例患者经rTMS治疗后,3例无发作,1例发作1次.脑电图:1例癫(癎)波减少了20%;4例静息运动阈值均增高.SPECT:4例均显示rTMS后ROI值进一步降低.结论:低频rTMS对难治性癫(癎)有治疗作用,其抗癫(癎)作用可能与减少癫(癎)灶局部脑血流灌注和增加静息运动阈值有关.

  • 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遗传易感性研究

    作者:王永堂;曾琳;伍亚民

    目前有关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及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很多,但遗传因素对其影响尚不清楚.PTSD的遗传学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的数量较少,且多停留在单个基因、单个位点的多态分析.由于PTSD本身在临床上具有高度异质性,应结合表观遗传学与传统遗传学两种研究方法,从PTSD的遗传易感性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方面探讨其发病机制.本文就PTSD的遗传易感性及相关易感基因进行综述,并对有关研究方法进行了分析.

  •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

    作者:沈玲玲;任明山

    目前的研究表明,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通过多种途径引起神经组织结构、代谢和功能的改变,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AGEs的产生、结构以及造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可能机制作一综述.

  • 聚集素基因和聚集素在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的进展

    作者:王蓓;洪震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以显著记忆障碍和其他认知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散发性AD与基因和环境因素相关,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发现除ApoE以外的易感基因有利于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基于聚集素特定的生物学特性,本文介绍聚集素基因和聚集素在AD研究中的新进展.

  • 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活性与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汪学军;何杏玲;孙玙;杨水泉;卜淑华;杨永强

    目的:探讨炎症标志物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活性(Lp-PLA2)与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临床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11月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24例,发病后7 d之内病情加重84例为进展组,病情未加重240例为非进展组.按1:1匹配原则选取同期住院非脑梗死患者324例为对照组.结果:进展组Lp-PLA2活性和水平明显高于非进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进展组Lp-PLA2活性与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压水平具有高度的相关性.结论:Lp-PLA2水平的高低与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呈一定正相关关系,Lp-PLA2可以作为与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有关的新的炎症标志物.

  • 奥卡西平单药治疗小儿部分性癫(癎)发作27例疗效观察

    作者:柳雪梅;冯一;李春香

    目的:探讨奥卡西平对部分性癫(癎)发作的疗效安全性.方法:选择部分性癫(癎)患儿27例应用奥卡西平单药治疗,进行自身对照,观察6个月.结果:所有病例完全控制无发作及显效18例占66.7%(其中完全控制无发作16例占 59.2%),好转8例占29.6%,有效率(完全控制+显效+有效)占96.3%:无效1例占3.7%:加重0例.结论:奥卡西平单药治疗对部分性癫(癎)的疗效与金标准卡马西平一致,疗效好.奥卡西平与卡马西平比,不良反应少、安全,依从性好.

  • 社区卫生中心住院老年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严薇;邱波;孟凡;杜娟

    脑卒中是导致老年人群致残、生活依赖和丧失社交能力的首要原因,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 .脑卒中常见意识障碍和急性假性球麻痹等症状,可导致吞咽障碍和进食困难,引起机体脱水、电解质紊乱、缺氧及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造成营养不良和蛋白质代谢障碍,出现骨骼肌分离、体重下降、免疫力下降和多重感染,严重影响患者康复.研究表明脑卒中合并营养不良是导致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2].本研究对上海市黄浦区外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我院)内科住院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营养状况对老年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导致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和对预后的影响.

  • 颅脑火器伤救治体会

    作者:范松源;赵乃顺;侯卫东;李文杰;郭元元

    目的:探讨颅脑火器伤的临床特点及救治经验.方法:对8例颅脑火器伤患者的临床救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恢复良好2例,中残4例,重残1例,死亡1例.结论:早期正确的术前急救和手术处理加上积极地术后治疗能够使颅脑火器伤患者获得满意疗效.

  • 伴顽固性癫(癎)发作的带状型灰质异位症1例报道

    作者:郭思思;周磊;胡春梅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16岁.主诉以"发作性短暂意识丧失8 年余"就诊.现病史 患儿于9岁上体育课时不明原因摔倒,头部着地,神志不清数十分钟后清醒.事后对发病过程不能回忆,当时是否有肢体抽动或强直发生不甚清楚.以后1年未有发作.之后患儿于10岁时某天在家中突发四肢抖动,伴意识丧失,家人呼之不应,数分钟后清醒.事后对发病过程不能回忆,至外院查头颅CT和脑电图未见明显异常.但经治医生仍疑诊为癫(癎),予卡马西平0.2 g,bid.以后1年多未有发作.直至12岁时,患儿出现受声音惊吓后即发生短暂意识丧失.有时瞪视前方而不摔倒,手中扔可持物.有时则肢体瘫软不能坐立,无肢体抽动、二便失禁、口吐白沫、牙关紧闭等表现,数秒至十余秒后意识转清.每天可发作数次至十余次.

  • 急性出血和缺血性脑卒中高血压控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宁军;李维根;耿德勤

    从长期来看,高血压病患者的降压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出血性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和复发.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在发病后的急性期,血压控制的佳目标血压水平是不确定的.关于脑卒中后立即行血压控制的佳血压水平的临床试验证据是有限和有争议的.脑卒中患者的血压控制主要是依据普通人群血压控制的指南,辅以基于小样本病例研究的专家建议.脑卒中是一种异质性疾病,适当的血压控制,其效果因不同类型脑卒中的发病机制不同而异.

    关键词: 脑卒中 血压 控制
  • 人肌肉生长抑素蛋白原核表达及纯化

    作者:陈慧敏;严旺;张顺

    目的:克隆人肌肉生长抑素(myostatin)基因并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纯化目的蛋白后制成冻干粉剂.方法:通过RT-PCR方法得到人myostatin基因的cDNA序列,构建重组克隆质粒pGEM5zf(+)myostatin-s及表达质粒pET32a (+)-myostatin-s,在合适条件下通过大肠埃希菌表达系统诱导表达并纯化该蛋白(myostatin-s),终制成冻干粉剂.结果:成功构建重组质粒,并经测序与GeneBank资料Myostatin (GI:2623581)序列完全一致.经异丙基-b-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IPTG)诱导及纯化获得相对分子质量为33 000融合蛋白,并经Western blot证实后制成冻干粉剂.结论:通过重组基因片段可以获得纯化myostatin的成熟肽片段-融合蛋白myostatin-s,制成的冻干粉剂将为进一步人肌肉生长抑素免疫学研究奠定基础.

  • 貌似"颅内肿瘤"的病例讨论(三)

    作者:王玉玲;马青平;杨新玲

    病例资料 患者住院号:113×××,女性,41岁,汉族,居住地为牧区.因反复阵发性头痛和反复发作短暂抽搐6年,伴右侧肢体无力1周于2011年5月11日入住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现病史 6年前(2005年9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头顶部轻微胀痛,劳累后及情绪激动时发作,休息后可以缓解.一直未做治疗.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z1
1999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