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持续脑脊液腰大池穿刺在颅脑外伤术后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王颖健

    目的 探讨持续脑脊液腰大池穿刺在患者颅脑外伤术后的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60例颅脑外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脑脊液穿刺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3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脑脊液穿刺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脑脊液持续腰大池穿刺引流.比较两组外伤术后2周患者脑脊液细胞学差异及半年内脑积水发生率.结果 脑脊液穿刺组的脑积水发生率、脑脊液白细胞及蛋白指标平均水平均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患者颅脑外伤术后的治疗中应用脑脊液持续腰大池穿刺,可有效减轻脑血管痉挛,缓解头痛症状,减少脑积水发生.

  • 脑膜癌病21例临床研究

    作者:张敏;高重阳

    脑膜癌病(MC)又称脑膜转移瘤,是指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到脑膜者,是颅内转移瘤的一种表现形式,该病进展快,平均生存期短,易误诊.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颅神经脊神经麻痹、脑膜刺激征等.

  • 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细胞学及临床特点

    作者:白敏

    目的:讨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细胞学(CSF)变化及特点.方法:30例病人经临床和辅助检查确诊,采用脑脊液细胞学玻片离心沉淀法收集细胞,经MGG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全部病例脑脊液细胞学均有异常.结论:初诊时,脑脊液细胞学以淋巴细胞比例占优势较多,随病程进展出现不同的混合细胞反应,治疗有效者中性粒细胞下降较快

  • 脑脊液细胞学诊断脑膜恶性黑色素瘤1例

    作者:任文浩;曹箭

    患者女性,23岁.因头痛半年,不能行走伴视力下降1个月入院.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头痛,脑脊液压力230 mmH2O,无肢体活动障碍,无视物模糊.5个月前突发意识障碍,给予脑室穿刺引流后症状好转.近1个月来不能行走,视力下降.查体:双瞳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右眼光感,左眼失明.颈项强直,Kernig征(+).全身皮肤多发点状黑斑,于右下腹见一直径1 cm、隆起于皮表的形态不规则黑痣,表面光滑.1年内曾在私人诊所点烧面部黑斑.MRI示双侧大脑半球脑膜异常增厚、强化.脑PET-CT示左侧脑室下角囊性物.脑脊液细胞学结果经北京协和医院会诊,诊断为黑色素细胞增殖性疾病.入我院后进行脱水、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并送脑脊液常规、细菌、真菌、生化,均未见异常,脑脊液蛋白明显升高(1425 mg/L).

  • 病毒性脑(膜)炎中脑脊液细胞学的早期诊断价值

    作者:李蒙燕;秦琴保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病毒性脑(膜)炎的脑脊液细胞学特点及其早期应用价值.方法对158例脑脊液标本进行离心染色.结果发现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异常率98%,明显高于脑脊液常规白细胞计数、脑脊液HSV-PCR、脑电图、头部CT/MR检查.结论脑脊液细胞学具有敏感、直观、稳定的特点,对病毒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诊断脑膜癌病的价值分析

    作者:李兴矗

    脑膜癌病(MC)又称癌性脑膜炎、软脑(脊)膜癌病,占成年人癌转移患者的5%,尸体解剖诊断脑膜癌病是此2倍[1].临床主要表现为亚急性脑膜炎,脑和脊髓实质内无肿块,由于脑膜癌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头颅CT、MRI检查不易明确诊断,临床易误诊.

  •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在脑膜癌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刘凯;张本卓;李国忠;钟镝;盛莉

    目的:探讨脑眷液细胞学检查对诊断脑膜癌病的重要意义.方法:对2005年1月~2007年11月收治的14例经脑脊液细胞学证实为脑膜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脑膜癌病患者,男3例,女11例,平均年龄59.75岁±9.65岁,临床病理诊断7例为肺癌,1例为乳腺癌,1例为甲状腺癌,1例为卵巢癌.1例为前列腺癌,原发病灶未查明的3例.首发症状以头痛、呕吐为主,可伴脑神经和脊神经损害及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检查颅内压均不同程度增高,细胞学检查均发现癌细胞.结论:脑膜癌病为恶性肿瘤颅内转移的特殊形式,脑脊液细胞擘检查找到癌细胞是诊断脑膜癌病的重要依据,多次反复检查脑脊液细胞学有助于早期诊断.

  • 病毒性脑膜炎和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细胞学动态观察对比分析

    作者:郑立恒;柳晓金;吕翠环;李波;吴树才;李玉静;吕莎;冯建纯

    目的 对比分析病毒性脑膜炎(viral menigitis,VM)和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脑脊液细胞学变化特点.方法 用Cytospin-4型玻片离心沉淀仪收集细胞法,对30例VM和30例TBM患者的脑脊液细胞学分类情况进行动态观察和分析.结果 多数VM患者脑脊液白细胞中嗜中性粒细胞在1~3 d内迅速减少或消失,随后呈淋巴细胞学反应,随病情好转细胞数恢复正常;TBM患者脑脊液白细胞早期以嗜中性粒细胞为主,随后呈混合细胞学反应,嗜中性粒细胞多在1个月后才有明显降低,随病情好转变为以淋巴细胞为主直至正常化.结论 VM和TBM的脑脊液细胞学动态变化过程有明显差别,脑脊液细胞学技术对2种病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 脑脊液细胞学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的价值

    作者:石俊明;杜倩

    当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感染时,常引起脑脊液(CSF)发生一定的变化,常规脑脊液的生化检查和简单的细胞分类多数病例难以确诊.采用脑脊液细胞学(CFSC)检查可发现脑脊液细胞的形态、数量和比例的变化,结合有关免疫试验,诊断会进一步明确.该法简便、快速、准确.本文对116例CFS进行了收集染色分析,结果分析如下:

  • 脑脊液细胞学呈混合细胞反应的临床意义研究

    作者:刘秋霞;冯军;赵志国

    目的 分析脑脊液呈混合细胞反应的患者资料,进一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承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43例脑脊液细胞检验的患者资料,采取统计以及分类的方法,对呈混合细胞反应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在443例患者中,病毒性脑膜炎患者50例呈混合细胞阳性反应者7例,占14.0%;结核性脑膜炎呈混合细胞反应者60例,阳性反应者为51例,占85.0%;隐球菌性脑膜炎有3例,均呈混合细胞反应,阳性率100%;其余几种疾病混合细胞反应者数均较小,阳性率较低.结论 混合细胞反应中出现频繁的疾病分别是结核性脑膜炎以及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细胞学呈混合细胞反应能够对多种脑部疾病具有明显的诊断价值,在诊断过程中应该联合其它不同形式的辅助检查手段更能为临床疾病确诊提供有利的诊断依据.

  • 117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脑脊液细胞学分析

    作者:严爱萍

    目的 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细胞学变化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病毒性脑炎患儿117例分别进行脑脊液常规和细胞学分析.标本经自然沉淀法或玻片离心法制片,常规采用迈格姬染色.必要时行脑脊液细胞学动态观察.结果 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常规细胞计数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异常检出率分别为44.5%和89.7%.结论 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具有更敏感、直观、稳定的特点,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且对评价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作用,作为一种辅助检查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结核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早期脑脊液细胞学的变化对照

    作者:甘连兴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早期脑脊液细胞学情况。方法分析神经内科及感染科收治的脑膜炎病例40例临床资料,依据脑膜炎感染来源不同分为结核性脑膜炎20例和病毒性脑膜炎20例。结果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嗜中性粒细胞反应相对明显,其嗜中性粒细胞所占比例明显高于病毒性脑膜炎患者,而病毒性脑膜炎患者虽然也有噬中性粒细胞反应的,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早期结核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比较可以为两种脑膜炎鉴别诊断提供可靠地理论依据,为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 脑膜癌病14例临床观察

    作者:郝冬琳;张俊元

    目的 分析14例脑膜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4例经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证实的脑膜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首发症状多为头痛、呕吐,头颅MRI检查大多无异常发现,脑脊液检查颅内压均有不同程度增高,脑脊液生化检查蛋白升高者多见,细胞学检查均见异型细胞,形态与原发肿瘤相似.结论 对以头痛、呕吐发病,腰穿颅内压增高,排除其他原因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虽CT或MRI检查无明显异常者,均应高度警惕脑膜癌病的可能,积极寻找原发灶.鞘内注射加全身化疗、全脑放疗是有效治疗手段.

  • 继发性脑室出血微创穿刺术后脑脊液细胞学变化的研究

    作者:王茂湘;彭道勇;范铁平

    目的 探讨继发性脑室出血患者行微创穿刺术后脑脊液细胞学的变化情况.方法 对23例继发性脑室出血并行微创穿刺术患者进行腰穿脑脊液细胞学镜检分类.结果 3d以内脑脊液中可见大量新鲜的红细胞,中性粒细胞与红细胞之比(1:667)接近1:700,4~7 d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较前明显上升,7d以后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开始下降,而淋巴细胞比值有所上升.结论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于继发性脑室出血微创术后的病程判断、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脑脊液细胞学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卓;李晓民;刘艳;黄辉;孟庆森;赵德明

    目的 探讨脑脊液细胞学对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细胞学分类特点,并进行治疗前、后动态观察与分析.结果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白细胞总数升高.早期嗜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或呈混合细胞反应,随后较长时间呈以淋巴细胞增高为主的混合细胞反应(2~4周),随着病情好转,嗜中性粒细胞逐渐减少,代之出现以淋巴、单核细胞为主的淋巴细胞反应.结论 脑脊液细胞学的动态观察,对早期诊断结核性脑膜炎,判断结核性脑膜炎的病情转归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 结核性脊髓炎3例临床分析

    作者:周永锦;金庆文;侯熙德

    结核件脊髓炎是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感染中比较少见的类型,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易和其它感染鉴别,现将我院收治的3例结核性脑脊膜脊髓炎病例进行报道,并复习文献.

  • 脑脊液细胞学呈混合细胞反应对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价值

    作者:莎丽娅·那色尔;王展波;朱沂;李红燕

    目的 探讨脑脊液细胞学呈混合细胞反应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09年2月至2012年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呈混合细胞反应的患者121例,常规腰椎穿刺,采用细胞玻片自然沉淀法制片,行瑞氏-姬姆萨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种类并进行分析.结果 病毒性脑膜炎淋巴细胞数增多,而化脓性脑膜炎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在各类疾病中均高.结论 混合细胞反应主要见于结核性脑膜炎,但仍需结合病史及其他检查作出诊断,且脑脊液细胞学动态观察对治疗、预后及鉴别诊断意义较大.

  •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细胞学变化的研究

    作者:荣丽华;林永泉

    目的 探讨脑脊液细胞学(CSFC)变化与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关系.方法 对72例原发性SAH病人分别行233例次腰穿及CSFC检查,对急性期、吸收期、修复期,腰穿的新鲜脑脊液进行离心、制片、染色、镜检进行分类.结果 原发性SAH后各期的变化为急性期69例次,吸收期78例次,修复期86例次,并列表进行分析.60岁以下组死亡率6.9%,60岁以上组为35.7%,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颅压高经治疗不见好转者有9例死亡.结论 通过对原发性SAH的CSFC变化观察,对其诊断、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出血时间以及再出血的确认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 脑膜淋巴瘤的临床脑脊液细胞学分析

    作者:梅晓雷

    目的:探讨脑膜淋巴瘤的临床症状,分析脑脊液细胞学对脑膜淋巴瘤的诊断效果。方法对在我院收治的17例脑膜淋巴瘤患者进行脑脊液分析观察,将其编号为1~17号。利用脑脊液细胞学技术、免疫细胞化学方法以及流式细胞分析术对此17例脑膜淋巴瘤患者进行检测及分析。结果结果显示17例患者的脑脊液中都含有淋巴瘤细胞或变型的淋巴细胞。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出有7例患者的脑脊液内很多细胞存在B细胞标志物。其中3号患者的多数细胞呈现CD34阳性,5号患者的CD20阳性细胞明显增多,11号患者的多数细胞呈现出CD19阴性和CD20阴性,其他患者的脑脊液内的细胞均呈现出CD4和CD8阴性或者很少细胞出现阳性。通过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得出,13号和17号患者的脑脊液内出现异常的克隆性B细胞。6例患有病毒性脑炎患者的脑脊液以及6例患有炎性脱髓鞘病患者的脑脊液细胞分析发现,其中有少于7%的CD19细胞呈阳性,多数阳性细胞为CD8和CD4。结论脑膜淋巴瘤的诊断主要依靠脑脊液细胞学,免疫细胞化学对脑膜淋巴瘤的诊断也有重要意义,流式细胞分析技术也可以帮助脑膜淋巴瘤的诊断。

  • 胃癌转移致脑膜癌病临床分析

    作者:张良明;孙萍

    目的:分析16例胃癌致脑膜癌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6例经脑脊液细胞学证实的胃癌致脑膜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首发症状多为头痛、呕吐,头颅CT或MRI检查多无异常发现,脑脊液检查颅内压均有不同程度增高,脑脊液生化检查蛋白升高者多见,细胞学检查均见癌细胞,形态与原发肿瘤相似,经治疗后31.25%的患者获得缓解.结论:对以头痛、呕吐发病,伴颅内压增高及脑膜刺激征,且CT及MRI检查无明显异常者,应高度警惕脑膜癌病的可能,鞘内加全身化疗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130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