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影像学特点及与脑动脉狭窄的关系

    作者:汪学军;何杏玲;曾惠芳;杨水泉;黄洲

    目的:探讨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影像学特点及与脑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收集1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进展性组和非进展性组各60例,对比两组患者影像学的特点和支循环分级评分、梗死情况及脑动脉狭窄情况.结果:进展性组的支循环分级评分明显高于非进展性组(P<0.05);进展性组患者基底节区梗死、脑干梗死发生率和分水岭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进展性组患者(P<0.05);进展性组患者的脑动脉狭窄发生率、大动脉中重度狭窄或闭塞发生率以及溃疡性斑块发生率明显多于非进展性组患者(P<0.05).结论: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发生与脑动脉狭窄有关,对其进行早期的影像学检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该病的发生.

  • 缺血性进展性老年脑卒中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作者:董俊兴

    目的 探讨50例缺血性进展性老年脑卒中(PIS)危险因素.方法 PIS组选择缺血性进展性老年脑卒中患者50例,对照组为随机抽取缺血性非进展性卒中患者50例,对两组进行检查和比较分析.结果 在不同的观察指标中,PIS组与对照组比较,体温升高、血糖升高、白细胞增加方面比例显著提高,在年龄、性别、血压和血脂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IS组与对照组在脑动脉狭窄率方面分别为88%和20%.结论 缺血性进展性老年脑卒中的影响因素众多,而危险因素有高血糖、白细胞升高和体温增高等.

  • 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作者:陈英;张之福;杨宝玲

    目的:探讨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PIS)危险因素。方法选取78例PIS患者作为观察组,78例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临床资料,分析PIS危险因素。结果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血糖、NIHSS评分、高血脂症、脑动脉狭窄,均为PIS发病的相关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上述PIS发病的相关独立危险因素加强临床控制,对改善临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活性与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关系研究

    作者:汪学军;何杏玲;杨水泉;孙玙;卜淑华;杨永强

    目的 探讨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密切相关的新的炎症标志物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活性(Lp-PLA<,2>),及其在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及预防性治疗上作用.方法 连续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11月间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测定血清Lp-PLA<,2>活性、WBC、血糖、血压、hs-CRP及凝聚参数等指标,按照1:1匹配原则选取同期门诊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组的证实Lp-PLA<,2>活性和浓度升高与后来的血管事件的发生是密切相关,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组Lp-PLA<,2>水平、血白细胞(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血脂及血糖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凝血酶原时间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Lp-PLA<,2>可以作为与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有关的新的炎症标志物,Lp-PLA<,2>浓度的高低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 法安明预防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有效性

    作者:王江

    目的 评价法安明在预防缺血性进展性脑卒的有效性.方法 通过回顾性选取2003年2月-2008年12月入住朔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朔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的首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院查体;发病肢体为不全瘫痪,分肌肉肌力III级以上,急查头颅CT排除出血性脑卒中.立即给予法安明5000u iH qdx 7天,乙基淀粉500ml+香丹注射液20ml im qdx15天,复康注射液250ml ivgtt qdx15天,钴胺注射液0.5mg im qdx 15天.患者入院72小时后复查头颅CT排除腔隙性脑梗塞.符合以上条件患者共36 例,测患者不全瘫痪肢体肌肉肌力变化结果进行评价. 结果 36例患者在入院治疗后24小时内,全瘫痪肢体肌肉肌力仍进行性下降7例,院治疗后24-48小时内不全瘫痪肢体肌肉肌力仍进行性下降2例,院治疗48小时后不全瘫痪肌体肌肉肌力无下降. 7例患者不全瘫痪肢体肌肉肌力进行性下降累计幅度小于I级.所有患者治疗一疗程后不全瘫痪肌体肌肉高恢复均达IV级以上. 结论 法安明抗凝治疗+羟乙基淀粉扩容治疗能有效防治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和发展.

  • 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

    作者:杨丹丹;陈慧丰;姚源蓉

    目的 分析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PIS)的影响因素并探讨血清学指标对PIS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306例,其中PIS组91例、非PIS组215例,进行性别、年龄、既往史、个人史、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空腹血糖、纤维蛋白原(FIB)等组间比较,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PIS的影响因素,分别绘制NLR、FIB、空腹血糖预测PIS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评价其预测价值.结果 PIS组高血压、糖尿病、高总胆固醇血症患病比例及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卒中比例均高于非PIS组(P<0.05).PIS组较非PIS组中性粒细胞计数、NLR、FIB、空腹血糖水平升高,淋巴细胞计数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LAA卒中、NLR、FIB及空腹血糖水平升高均为PI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NLR、FIB、空腹血糖预测PIS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7、0.560、0.574,敏感度分别为72.5%、59.8%、47.3%,特异度分别为76.7%、51.2%、69.8%.结论 PIS的发生与血压、血脂、外周血炎症细胞、FIB、空腹血糖等水平有关,外周血NLR水平对PIS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可作为临床早期诊断PIS的重要参考指标.

  • 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与体温变化研究进展

    作者:张法伟;王泽颖;兰希福;赵曼丽

    进展性脑卒中致残率、致死率较高.近年来,国内外许多文献均有脑梗死后体温变化导致病情进展的报道,因此,对体温变化影响脑组织病理生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与体温变化进行综述.1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PS)的定义关于进展性脑卒中目前并无统一的定义,国外曾应用演变性脑卒中、恶化性脑卒中和PS等来描述.目前对PS的时限界定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总体上可以分为发病一段时间内(如发病48、72 h内)进展的脑卒中[1]和发病一段时间后(在某一时点如6h、数日或2w以后)仍进展的脑卒中[2].

  • 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活性与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汪学军;何杏玲;孙玙;杨水泉;卜淑华;杨永强

    目的:探讨炎症标志物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活性(Lp-PLA2)与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临床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11月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24例,发病后7 d之内病情加重84例为进展组,病情未加重240例为非进展组.按1:1匹配原则选取同期住院非脑梗死患者324例为对照组.结果:进展组Lp-PLA2活性和水平明显高于非进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进展组Lp-PLA2活性与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压水平具有高度的相关性.结论:Lp-PLA2水平的高低与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呈一定正相关关系,Lp-PLA2可以作为与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有关的新的炎症标志物.

  • 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中医证型与独立危险因素相关性研究

    作者:胡金城;汪学军

    目的:探讨缺血进展性脑卒中各中医辨证分型与脑卒中独立危险因素的相互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4月-2013年4月间,在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及广东医学院附属佛山三水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40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400例性别、年龄、居住地等与脑卒中组匹配的非脑卒中健康者为对照组,对比研究2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凝集参数(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等差异,并分析脑卒中及进展性卒中各中医分型与独立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缺血进展性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指标明显高于非进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性脑卒中组与年龄、凝集指数、血糖和血压等具有高度的相关性.结论:进展性脑卒中的中医证型与独立危险因素之间存在相关性,可为中医药脑卒中的治疗提供指导意义.

  • 低分子肝素治疗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38例的疗效以及安全性观察

    作者:刘润妮

    选取我院收治的76例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且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选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可有效改善脑部微循环,有明确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

  • 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作者:冯雪华;严敏

    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PIS)是指在发病6h至1周内神经功能损害进行性加重或虽经临床治疗病情仍进展恶化的缺血性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高及致残率高的特点.PIS是多种原因、病理生理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大动脉严重狭窄和(或)闭塞以及穿支动脉病变是常见的原因.鉴于其共同表现是缺血区血流的严重减少,因此凡是能够在短时间内使缺血区域的血流严重减少的因素都可以视为PIS的危险因素.现对PIS的危险因素进行综述.

  • 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预测因素

    作者:庞秀平

    目的 研究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预测因素.方法 脑梗死患者154例(A组),另选择60例无脑卒中病史的体检者为对照组,进行预测因素包括基础病,如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病史、房颤史,动脉疾病,梗死部位,梗死体积,出血性转化,兴奋性中毒及炎性反应、急性C-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发热及白细胞计数的分析.结果 基础病如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病史、房颤史,动脉疾病,梗死部位;梗死体积,出血性转化,兴奋性中毒及炎性反应、急性C-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发热及白细胞计数的情况在A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 只有对缺血性进展型脑卒中患者从预测因素出发,多方面进行治疗,如药物治疗、肢体康复、语言训练、心理康复、健康教育等,才能降低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和残疾率.

  • 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作者:杜桂香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诊断与治疗中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2013年我院住院治疗的进展性与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各40例,对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患者高热、高血压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高血糖、同型半胱氨酸偏高比例以及降压后进展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检出率、中度与重度狭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各项生化指标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降压不合理、生化指标(血糖、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偏高,高密度脂蛋白偏低)异常、颈动脉不稳定斑块以及中重度狭窄均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 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振威;苏杨维

    目的 分析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探讨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提供参考.方法 对356例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选患者分为进展性脑卒中组(进展组)和非进展组,按OCSP分为四型,比较各亚型的发生率,对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完全前循环梗死亚型进展性脑卒中发病率高,与其它亚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部分前循环梗死亚型进展性脑卒中发病率高于腔隙性梗死和后循环梗死亚型(P<0.05).但后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进展组高血压史和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进展组(P<0.05),进展组入院时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于非进展组(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糖是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OCSP各亚型进展性脑卒中发病率各不相同,完全前循环梗死亚型进展性脑卒中发病率高;颈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糖是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

  • 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陆晋;湛进逾;陈冕;闫爱萍

    目的 探讨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PIS)的相关危险因素,为PIS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52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对PIS中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发生PIS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糖尿病史、有高血压史、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比例在进展组显著高于非进展组(P<0.05);入院时血糖值、NIHSSS评分、纤维蛋白原水平在进展组也显著高于非进展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有糖尿病史、有颈动脉粥样硬化、入院时血糖值高是PIS发生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3.796、1.251、3.883、P<0.05).结论 有糖尿病史、有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入院时血糖值高是PIS发生的危险因素,对这些危险因素加以重点评估和合理控制对于防治PIS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患者HPA轴功能变化及与甲状旁腺激素的相关性

    作者:周晓莉;聂鑫

    目的 探讨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PIS)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的变化及与甲状旁腺激素(PTH)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东风总医院PIS患者41例为观察组,44例非进展性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浆ACTH、血清COR、血清PTH及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浓度并分析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不同时间点(8:00、16:00、24:00)血浆ACTH、血清COR浓度高于对照组,且日平均ACTH、日平均COR、血清PTH及血浆hs?CRP浓度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日平均ACTH、日平均COR与血清PTH呈正相关(r=0.30、0.42,P<0.05或P<0.01).结论 PIS患者HPA轴功能紊乱且血清PTH分泌增多,两者相互作用,可共同作为诊断PIS重要的临床参考指标.

  • 中医辨证治疗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急性期的临床观察

    作者:林晓敏;谢乙团;叶思文;张小玲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治疗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7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0 d.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43%,高于对照组的71.43%(P< 0.05);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17.54±9.62)分、(22.89±12.87)分,分别低于治疗前的(28.46±8.05)分、(29.26±8.06)分(P<0.05);两组比较,观察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1.43% (P< 0.05).治疗前后观察组不同中医证型中医症类诊断标准评分比较,观察组各中医证型中医症类诊断标准评分均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急性期优势明显,能提高疗效及患者的生存质量.

  • 中医辨证治疗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急性期的临床观察

    作者:韩陈香

    目的 观察分析中医辨证治疗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急性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到本院就诊的的60例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办法将患者分成辩证组与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辩证组的治疗总有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实施治疗后辩证组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方法在治疗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当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力地促进脑卒中患的者神经功能恢复,对脑卒中临床治疗与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适合在脑卒中治疗中进行推广.

  • 中医辨证治疗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急性期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永

    目的:探究中医辩证治疗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期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因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进行治疗的患者80例,将治疗方案与患者沟通后,按照患者采用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用西药,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治疗;实验组(42例)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方式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一个月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治疗后的神经功能评分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的各类中医证型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评分均有所下降,并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进展性脑卒中的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较高、神经功能恢复较满意.

  •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

    作者:雷发珍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口服治疗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选取确诊的89例初发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住院患者,采用完全随机化设计分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单选阿司匹林口服治疗,观察组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疗程2周,分别于治疗前、7天、14天评定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0.9%)较对照组(75.6%)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降低血清hs-CRP水平,有临床推广价值。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