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视频脑电图与常规脑电图在癫(痫)诊治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童新兰

    目的 比较视频脑电图与常规脑电图在癫(痢)诊治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医院收治的癫(痫)患儿104例,均采用常规脑电图和视频脑电图进行诊断检查.对比两种方式癫(痫)诊断检出率及定位中的作用.结果 视频脑电图检查的癫(痫)诊断检出率为65.38%,常规脑电图检查的癫(痫)诊断检出率为44.2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频脑电图检查的癫(痫)起源定位准确率为55.88%,常规脑电图检查的癫(痫)起源定位准确率为26.0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癫(痫)患儿使用视频脑电图诊断准确率较高且定位清晰,可作为癫(痫)患者的重要诊断方式.

  • 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惊厥128例脑电图改变及随访

    作者:路新国;廖建湘;韩春锡;陈彦;魏雪梅;徐雅娜;胡雁

    目的 了解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惊厥患儿惊厥发作期及发作间期的脑电图改变,并通过追踪随访了解此类患儿的脑电图演变及惊厥复发情况.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3~7年,了解患儿惊厥发作情况.结果 (1) 128例患儿中,胃肠炎急性期惊厥发作间期脑电图128份,发作期脑电图4份(共5次).其中63例发作间期脑电图未见癫(痫)样波发放,65例于不同导联见少许癫(痫)样波发放,48/65例位于中央及中央中线位置.在5次发作期脑电图中,2次发生于同一患儿的同一次监测过程中,异常波均起源于局部且起源部位不固定.2个月后脑电图复查57例,52例癫(痫)样波消失,其他5例仍可见少量的癫(痫)样波发放.(2) 128例患儿在随访中失访25例,96例无发作,3例以发热为诱因出现惊厥发作,2例又在胃肠炎期间再次出现惊厥发作,未予抗癫治(痫)疗,1.5~3.0年未再发作,2例出现数次不明原因的无热惊厥,诊断为癫(痫)并给予了抗癫(痫)治疗,现1.5 ~2.5年时间暂无发作.结论 (1)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惊厥患儿在胃肠炎急性期惊厥发作间期脑电图近半数可见癫(痫)样放电,且放电部位多在中央区及其中线;(2)发作期脑电图均局部起源;(3)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惊厥患儿有惊厥再发的危险,尤其是存在诱发因素情况下,个别患儿可转化为癫(痫).

  • 拉莫三嗪添加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玉珍;庞保东;张静;李小亚;张双;田庆玲

    目的 评价拉莫三嗪添加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的疗效.方法 采用开放性自身对照研究对34例不同发作类型的难治性癫(痫)患儿进行拉莫三嗪添加治疗,随访12个月以上,观察其疗效、保留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3、6及12个月控制率分别为17.6% (6/34)、38.2% (13/34)和41.2% (14/34),保留率分别为88.2% (30/34)、85.3% (29/34)和82.4% (28/34),不良反应率为41.2% (14/34).结论 拉莫三嗪作为添加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有较好疗效.

  • 儿童板层型灰质异位症伴癫(痫)发作三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沈雁文;吴琼;姚艳粉;王华

    目的 观察并探讨板层型灰质异位症伴癫(痫)发作儿童的临床表现、脑电图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收集板层型灰质异位症的癫(痫)患儿病例资料3例,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及脑电图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电话随访其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本研究中板层型灰质异位症患儿均为女性,均伴有反复癫(痫)发作,并伴有一定程度发育落后或学习困难;影像学均呈典型的“双皮质征”改变;其癫(痫)发作形式复杂,以全面发作或复杂部分性发作为主,可混合不典型失神发作或失张力发作,发作前有恐惧、腹痛等先兆,脑电图呈多灶性改变,以枕、顶、颞叶显著;3例患儿均为联合用药治疗,脑电图改变及临床发作均有好转趋势.结论 对儿童期反复癫(痫)发作伴有一定智力缺陷的女性患儿需注意是否为板层型灰质异位症,磁共振发现“双皮质征”改变为确诊依据,其癫(痫)发作早期治疗可有较好的效果,抗癫(痫)治疗建议联合用药.

  • 生酮饮食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性脑病31例短期疗效及其对脑电图的影响

    作者:李保敏;童丽丽;贾桂娟;王纪文;雷革非;尹苹;孙若鹏

    目的 探讨生酮饮食疗法对难治性癫(痫)性脑病患儿的短期临床疗效及其对脑电图的影响.方法 31例经过2种以上抗癫(痫)药物正规治疗无效的药物难治性癫(痫)性脑病患儿,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7个月~7岁,平均2岁5个月.婴儿痉挛16例,Lennox-Gastaut综合征11例,Doose综合征2例,Dravet综合征2例.生酮饮食方式:3岁以内使用生酮奶,3岁以上按“生酮饮食配餐软件”制定生酮饮食食谱.生酮饮食治疗后原有抗癫(痫)药物不改变.比较生酮饮食治疗前、治疗后1周、1个月及3个月时患儿临床发作,评价生酮饮食的临床疗效.评价生酮饮食对脑电图的影响: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对患儿进行≥8h录像脑电图监测,评价枕区背景节律及发作间期棘(尖)波放电指数的变化.结果 (1)生酮饮食疗效:有效率随时间的延长有增加趋势,1周时16例有效,1个月时21例有效,3个月时22例有效.(2)治疗3个月时对癫(痫)综合征的疗效:不同癫(痫)综合征对生酮饮食的反应不同,其中Doose综合征对生酮饮食反应好,2例均有效.婴儿痉挛对生酮饮食反应较好,9/16例完全无发作,总有效例数为13例.(3)生酮饮食治疗前后脑电图变化:治疗3个月时,24例患儿背景节律明显改变,19例患儿发作间期棘(尖)波指数明显降低(减少>30%).31例中出现不良反应者9例,所有不良反应患儿均能耐受.结论 生酮饮食对于药物难治性癫(痫)具有一定的疗效,可减少发作间期(痫)性放电频率,改善脑电的背景节律.

  • 神经系统疾病与晕厥

    作者:侯晓霞

    晕厥是由于多种病因(包括非心脏疾病)所致的快速的、短暂的、能自行恢复的全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的一过性意识丧失[1].重申晕厥的定义及特点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及区分其他原因引起的意识丧失和真正的晕厥.晕厥的定义包含了以下5个主要成分[2].①意识丧失——这是定义晕厥的关键特征;②丧失自主肌张力——为意识丧失的固有特点;③发作相对迅速——可在前驱症状后10~20秒之内发生;④意识丧失的恢复是自发和完全的,往往非常迅速——有别于低血糖昏迷、酒精中毒、卒中等所致的意识丧失,这些情况如果不经过医疗干预就不会恢复到机体正常状态;⑤发病机制是大脑皮层低灌注——使晕厥有别于创伤(如脑震荡)和抽搐性疾病(如癫(痫))发作而导致的意识丧失.

  • 后皮质癫(痫)的临床特征分析与手术治疗

    作者:遇涛;张国君;李勇杰;王玉平;蔡立新;杜薇

    目的 探讨后皮质癫(痫)的临床定位特征与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 根据临床确诊为后皮质癫(痫)的43例患者完整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发作症状、影像学、脑电图及神经病理学等方面的临床特征,并总结手术治疗的疗效与并发症.结果 43例患者中顶叶癫(痫)11例,枕叶癫(痫)13例,其余部位癫(痫)19例,33例(76.7%)出现先兆症状,发作期常常表现为头或眼向对侧转动、伴自动症、特定的姿势性强直等症状学特点.22例需埋置颅内电极.术后5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视觉障碍.随访1~5年,27例(62.8%)癫(痫)发作消失.结论 某些先兆和发作期症状可能提示癫(痫)灶位于后皮质,部分患者可以通过手术获得满意疗效.

  • 癫(痫)表现为发作性心慌和憋气一例

    作者:冯锦丽;魏东宁

    患者女,17岁,主因头痛4d,加重伴恶心呕吐1d入院.入院前4d大便后突然出现右侧头痛,自服止痛药后症状无缓解.入院前1d头痛加重,伴眼眶周围痛、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就诊于外院行头颅CT示“右侧枕叶大片状高密度影”,诊断脑出血,量约48 ml,给予脱水、补液等治疗,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

  • 癫(痫)女性妊娠期药学监护

    作者:刘心霞;杨勇

    我国癫(痫)患病率高达0.7%,现有900万以上癫(痫)患者,并以每年新发40 ~ 60万例的速度递增[1-2].由于生理和社会因素,女性癫(痫)患者往往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挑战,尤其是在妊娠阶段,癫(痫)女性往往有很重的心理负担.我们在四川省人民医院临床药师药物咨询 门诊中也遇到了相关案例[1].妊娠期由于内分泌水平变化、癫(痫)发生阈值改变及精神紧张等可能诱发癫(痫),而妊娠期癫(痫)发作和抗癫(痫)药物(AEDs)的使用又可导致某些妊娠合并症发生率增高,增加妊娠不良结局风险,给母亲和胎儿带来极大危害.因此,如何做好癫(痫)患者的妊娠期药学监护,帮助患者分娩出健康的新生儿,已成为值得临床药师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将就癫(痫)与妊娠的相互影响,AEDs对胎儿的影响展开讨论,并对癫(痫)女性妊娠不同阶段的药学监护提出建议,仅供同行参考.

  • 癫(痫)患儿家长特质应对方式调查分析

    作者:宁泽淑;杨理明;江志;陈波;张洁

    目的 调查研究癫(痫)患儿家长特质应对方式之特点,以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为针对性心理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共225例癫(痫)患儿家长接受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评价,从性别、工作压力等方面分析其特质应对方式特点.结果 癫(痫)患儿家长消极应对和积极应对方式在性别、不同工作压力,以及新诊断与既往诊断之间存在差异(均P< 0.05),男性和既往诊断患儿之家长对疾病的应对方式更积极,而工作压力大和新诊断患儿之家长应对方式消极;不同发作类型癫(痫)患儿之家长积极应对方式存在差异,以部分性发作型患儿之家长应对方式更积极(P<0.05).结论 癫(痫)患儿家长特质应对方式有其特点,存在较多心理健康问题,临床上应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行为干预,改善患儿家长心理状况.

  • Rolandic区小棘波与癫(痫)发作相关性

    作者:旷小军;陈波;杨理明;吴照;张钦;蒋莎

    探讨Rolandic区小棘波与癫(痫)发作间的关系.选择118例视频脑电图监测过程中记录到Rolandic区小棘波患儿,男性62例,女性56例;年龄3个月至4岁5个月(3个月至2岁者85例,约占72.03%).其中101例(85.59%)存在癫(痫)发作,包括热性惊厥42例(35.59%)、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35例(29.66%)和癫(痫)24例(20.34%),17例(14.41%)为非癫(痫)发作.婴幼儿Rolandic区小棘波与癫(痫)发作具有高度相关性,但不具高度特异性,Rolandic区小棘波是否能够作为诊断癫(痫)和确定癫(痫)灶的依据,仍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 MRI阴性颞叶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患者发作间期18F-FDG PET显像分析

    作者:迟红卫;白金城;王淑萍;陈艳芳;李滨;武江

    目的 探讨MRI无明显异常的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患者的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表现.方法 47例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患者,术前MRI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遂行18F-FDG PET显像,采用标准前颞叶和海马切除术,术后经病理证实.结果 术后病理证实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Ⅰ型33例,包括Ⅰ a型12例、Ⅰb型8例、Ⅰ c型13例;Ⅱ型14例,包括Ⅱa型10例、Ⅱb型4例.47例患者中45例(95.74%)表现为脑组织葡萄糖代谢降低,包括颞叶局灶性低代谢37例,分别位于颞叶内侧、颞极和海马等部位;弥漫性低代谢8例,表现为前颞叶和后颞叶广泛性代谢降低.结论 对于MRI无明显异常的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患者,18F-FDG PET显像可以作为辅助诊断手段,对临床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真菌性脑膜炎继发癫(痫)临床研究

    作者:杨柳;张敏;贺曦

    对10例真菌性脑膜炎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脑脊液、影像学和脑电图特点进行回顾分析,提示真菌性脑膜炎累及大脑皮质者易继发癫(痫),尤其是影像学检查发现额颞叶病灶、脑电图呈中至重度异常的患者更易诱发癫(痫)发作.真菌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内毒素和(1-3)-β-D葡聚糖水平均升高,是否与继发癫(痫)相关尚待进一步观察.

  • 百年老药苯巴比妥治疗癫(痫)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王晓玮;王文志;茹小娟

    苯巴比妥作为传统抗癫(痫)药物在临床应用已逾百年,至今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作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发展中国家治疗和控制癫(痫)发作的一线药物,苯巴比妥能够有效缩小治疗缺口.本文对苯巴比妥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情况、疗效及其相关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 药物难治性癫(痫)大脑半球手术治疗的预后

    作者:王薇薇;吴逊

    半球切除术和半球离断术是儿童和青少年药物难治性癫(痫)的有效治疗方法.此种治疗方法用于儿童和青少年有大脑半球损伤者,其原因为先天性(如皮质发育畸形)、获得性(如围生期脑梗死)或进行性疾病(如Rasmussen脑炎).此种治疗方法客观的是选择性病例发作消失率可达80%,此外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预后均良好.

  • 我国迷走神经刺激术发展现状

    作者:徐纪文;刘强强

    迷走神经刺激术(VNS)是近20年来用于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的一种新方法,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很难用单一机制来解释,目前更倾向于多种机制共同作用:包括减少脑组织兴奋性神经递质、增加抑制性神经递质以控制癫(痫)发作;抑制和减少发作间期(痫)样放电;减少抗癫(痫)药物耐药基因表达;改变部分组织脑血流分布;参与脑神经保护[1].

  • 女性癫(痫)诊断与治疗新理念:分阶段重管理

    作者:丁成赟;王杉

    癫(痫)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中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癫(痫)发作或服用抗癫(痫)药物均对女性生理发育各阶段产生影响,故在选择抗癫(痫)药物时应考虑多方面因素,“分阶段”制定治疗策略.女性患者易罹患情感障碍、心理障碍、精神障碍和睡眠障碍等共患病,癫(痼)长期累积、缺乏管理可以导致巨大危害,故强调“重管理”理念.以女性癫(痫)患者为中心,充分考虑其个体化需求,关注整个治疗过程,制定长期随访计划,在控制癫(痫)发作的同时,尽可能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并降低共患病的发生.

    关键词: 癫(痫) 女(雌)性 综述
  • 女性与青少年癫(痫)

    作者:肖波

    癫(痫)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全球发病率和患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女性和青少年癫(痫)患者是占相当患病比例的特殊群体,具有性别或年龄相关的疾病特点及诊断与治疗要点,如女性患者面临的生育问题、青少年患者面临的发育问题,均导致二者在抗癫(痫)药物选择、治疗策略制定、疾病预后评价等方面存在特殊性,准确把握女性和青少年癫(痫)的诊断与治疗要点,对有效控制癫(痫)发作、降低癫(痫)相关并发症风险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 扣带回的解剖、生理及扣带回癫(痫)

    作者:王薇薇;吴逊

    扣带回系“新月”形脑回,位于大脑半球内侧扣带沟与胼胝体之间,是边缘系统和Papez环路的重要部分,包括前扣带回、中扣带回和后扣带回.前扣带回有多种功能,涉及情绪、认知、运动、内脏运动、母性行为和社会交往;后扣带回涉及视空间能力和记忆力.前扣带回癫(痫)是特殊类型的癫(痫)综合征,临床症状多样,包括呆滞、过度运动、姿势性强直性发作、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和情绪变化;中扣带回癫(痫)表现为对侧或双侧肢体强直或阵挛;后扣带回是症状静止区,但其发作自后扣带回扩布至边缘网络或其他脑区而表现出多种症状.

  • 发作性愣神自动症13年

    作者:张国高;卢强;窦万臣;高晶;吴立文;崔丽英

    病历摘要患者 男性,33岁.主因发作性愣神、自动症13年,于2012年4月17日入院.患者自20岁起反复出现发作性愣神、咂嘴、双手摸索动作,呼之不应,每次发作约持续l min,可自行缓解,平均1 ~2d发作1次,甚至2次/d,发作前可以出现心慌、上腹部不适等先兆症状,发作后感觉周围环境改变,类似梦境,偶尔于劳累或停服抗癫(痫)药后出现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外院行头部MRI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曾服用多种抗癫(痫)药物,2003年前服药史不详,2003-2011年服用丙戊酸钠600 mg/d、卡马西平(得理多)700 mg/d和氯硝西泮2 mg/d,无明显疗效,遂于201 1年11月24日至我院就诊,诊断为颞叶癫(痫),改为奥卡西平(曲莱)0.60 9(2次/d)和托吡酯(妥泰)25 mg(2次/d)口服,连续治疗8周后剂量增至100 mg(2次/d),病情仍无改善,于2012年4月17日收入我院神经科病房进行术前评估.

175 条记录 1/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