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脑半球切除术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定位及神经功能重塑性研究

    作者:刘源;曲金荣;李少武;徐宇伦

    目的 对改良式大脑半球切除术后患者进行肢体运动在同侧大脑半球的功能定位及其神经功能重塑的研究.方法 2007年7月至12月以改良式解剖性大脑半球切除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3.0 T磁共振仪行大脑运动功能磁共振(fMRI)检测.受检者分别行双侧上肢屈肘运动,使用BOLD序列,检测双侧上肢运动在健侧大脑半球的皮质投射区.结果 6例行改良式解剖性大脑半球切除术后患者有5例检测出对侧肢体运动fMRI代表区,其中3例得到双侧上肢在健侧大腑皮质的运动代表区.同侧上肢运动定位区出现在第一运动区、辅助运动区和顶后小叶皮质.结论 在人类一侧大脑半球切除后,健侧大脑半球存在支配同侧肢体运动的功能区,有神经运动功能的重塑发生.神经运动重塑的结果可能与手术术式有一定的关系.

  • 解剖性大脑半球切除术后远期双上肢运动诱发电位的研究

    作者:王子德;乔慧;李萍;刘洋;刘源;姚宁;徐宇伦

    目的 对解剖性大脑半球切除术后远期患者进行双上肢运动诱发电位的研究,探讨剩余半球脑功能及运动传导通路.方法 以5例解剖性大脑半球切除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头部散在5点进行经颅磁刺激,取双上肢肱桡肌和拇短展肌作为靶肌分别记录肌肉静息和收缩时运动诱发电位.结果 静息刺激时,部分患者患肢靶肌肉可记录到运动诱发电位.部分患者肌肉静息或收缩时刺激间一位点可同时在双侧同名肌肉记录到运动诱发电位.结论 大脑半球切除术后患者存在支配同侧肢体运动的运动中枢及皮质脊髓联系的同侧传导通路,提示其患肢的运动功能有恢复的潜能.镜像运动的发生可能与双侧肢体运动皮质中枢的重叠有关.

  • 改进的大脑半球切除术治疗婴儿性偏瘫伴顽固性癫痫疗效观察

    作者:焦庆芳;游潮

    目的探讨大脑半球切除术治疗婴儿性偏瘫伴顽固性癫痫的疗效.方法采用改进的大脑半球切除术治疗婴儿性偏瘫伴顽固性癫痫18例,随访临床疗效并分析原因.结果 16例患者癫痫发作停止,2例基本控制,行为异常改善,神经功能障碍无加重.患者健侧大脑脚明显增粗,与患侧及正常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32,P<0.001;t=14.63, P<0.001);患侧大脑脚萎缩,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27, P<0.001).结论改进的大脑半球切除术去除了含铁血黄素沉积症发生的原因,是治疗婴儿性偏瘫伴顽固性癫痫的有效方法.

  • 16例Rasmussen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和治疗

    作者:张月华;蒲利华;刘晓燕;熊晖;常杏芝;李云林;刘兴洲;栾国明;秦炯;吴希如

    目的 总结Rasmussen综合征(RS)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16例RS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患儿的预后进行随访.结果 起病年龄1岁11个月~11岁6个月.均以癫(癎)发作为首发症状,主要的发作形式均为部分运动性发作.16例均进展为持续性部分性癫(癎).13例就诊时已有偏瘫,出现固定偏瘫的时间为起病后2个月~3年.1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EEG背景双侧不对称性慢波;发作间期均有异常放电,其中一侧半球放电11例,双侧半球放电5例;16例均记录到发作期EEG,其中5例发作与EEG放电不完全同步.16例头颅MRI均显示一侧大脑半球或局部皮层萎缩,出现皮层萎缩时的病程为5个月~3年4个月.16例对抗癫(癎)药疗效均不佳,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或皮质类固醇可使部分患儿癫(癎)发作短期减少.6例行功能性半球切除者,4例发作停止,偏瘫及认知功能逐渐改善.结论 RS的主要临床特征为难治性部分性癫(癎)、进行性偏瘫和认知倒退.EEG特点为背景双侧不对称慢波,发作间期放电可为一侧性或双侧性,临床发作同期与EEG放电可无明确相关性.头颅影像学特点为逐渐进展的一侧半球萎缩.该病药物治疗难以控制癫(癎)发作,功能性半球切除可改善发作并防止进一步脑功能恶化.

  • 大脑半球切除术治疗顽固性癫痫的随访研究

    作者:史增敏;张凯;张建国;马延山;桑林;郑重;周峰;解飞;王秀

    目的 探讨大脑半球切除术治疗顽固性癫痫的临床效果以及影响手术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及北京丰台医院癫痫中心在2012年7月至2016年3月期间采用大脑半球切除术治疗的30例顽固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例采用解剖性大脑半球切除术,2例采用功能性大脑半球切除术,19例采用大脑半球离断术.总结其术前临床特点以及术后患者的癫痫控制状况,应用x2检验分析影响癫痫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30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9.4±14.8)个月,其中26例(87%)患者术后癫痫得到完全缓解,部分患者术后可正常学习或工作;4例未完全缓解.9例解剖性大脑半球切除术后病理显示:软化灶7例、Rusmussen脑炎改变1例及软膜下大量毛细血管增生(Sturge-Weber综合征)1例.大脑半球离断术后的海马病理学多显示非典型改变,其中3例表现为海马硬化.性别、起病年龄、手术年龄、癫痫病程、影像学表现、手术方式、对侧脑电图是否存在异常与手术预后不相关(P>0.05);临床癫痫发作是否继发全面强直阵挛发作与手术预后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脑半球切除术是致痫灶累及一侧大脑半球的顽固性癫痫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临床癫痫发作类型对手术预后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 手术治疗Rasmussen's脑炎的早期疗效观察

    作者:李云林;栾国明;张月华;周健;鲍民;刘兴洲

    目的 总结手术治疗Rasmussen's脑炎的早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系统随访10-30个月.结果 经过综合评估,6例行大脑半球切除术,2例行颅内电极脑电图监测后"tailor"式切除联合功能区致痫皮质电凝热灼术,1例行多脑叶切除术.在随访期间,癫痫发作完全消失者3例、偶有发作者2例、发作减轻者3例、1例无缓解.术后早期5例出现肌力下降、4例无变化.经过康复治疗后,肢体功能好转6例,神经心理功能改善8例.结论 手术治疗Rasmussen's脑炎,不仅能有效控制或减轻癫痫发作,还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心理功能.其早期疗效值得肯定.

  • 针对性护理在大脑半球切除术治疗偏侧惊厥-偏瘫-癫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马静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在大脑半球切除术治疗偏侧惊厥-偏瘫-癫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12月诊治的42例偏侧惊厥-偏瘫-癫痫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发热率、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发热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肢体功能改善率、情绪稳定率、记忆力增强率、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大脑半球切除术治疗偏侧惊厥-偏瘫-癫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明显缩短治疗时间,提高家属满意度,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大脑半球切除术后远期体感诱发电位成分中N18神经发生源的相关研究

    作者:徐宇伦;刘淑玲;赵继宗;潘映辐

    目的探讨人类体感诱发电位(SEP)中N18的确切神经发生源.方法分别对20例大脑半球切除术后远期的病例和12例正常人进行正中神经(MN)刺激的SEP.在SEP中,采用头参考点与非头参考点记录的方法.同时,所有病例进行MRI检查.结果所有20例大脑半球切除术后远期的病例,皮质下至脑干中段发生广泛萎缩.手术侧未引出N20,但P14的波峰潜伏期(LP)为12.5 ms±0.8 ms,而N18的LP为17.6 ms±1.6 ms,均在正常范围.结论 N18的确切神经发生源应在延髓节段.

  • 药物难治性癫(痫)大脑半球手术治疗的预后

    作者:王薇薇;吴逊

    半球切除术和半球离断术是儿童和青少年药物难治性癫(痫)的有效治疗方法.此种治疗方法用于儿童和青少年有大脑半球损伤者,其原因为先天性(如皮质发育畸形)、获得性(如围生期脑梗死)或进行性疾病(如Rasmussen脑炎).此种治疗方法客观的是选择性病例发作消失率可达80%,此外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预后均良好.

  • 颅内脑电图的临床应用

    作者:周昌贵

    颅内脑电图(Intracranial electroencepholography IEEG)主要包括术前侵入性评估,是指通过颅骨钻孔或立体定向仪把深部电极安放到脑的深部组织,如海马、杏仁核等部位,直接记录这些部位的脑电活动,和通过颅骨钻孔或开颅手术,将条型或网络状电极安置在脑表面(硬膜外或硬膜下)记录脑各个不同部位的发作间期以及发作期的脑电活动.同时,还可以通过这些电极电刺激局部脑组织,以了解它们的功能,进一步描绘出脑皮质功能图,帮助确定手术切除的范围.癫癎的手术治疗,按手术原理治疗方式可分为三种(1)切除癫癎致癎灶.如颞叶切除术,脑皮质致癎灶切除术,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切除术,大脑半球切除术等.(2)破坏癫癎放电的扩散通路.胼胝体切开术(联合纤维切断术).

  • 改进的解剖性大脑半球切除术治疗癫痫远期疗效观察

    作者:李玉辉;李东升;王美清;赵开

    目的 探讨应用进一步改进的解剖性大脑半球切除术治疗癫痫的远期疗效和对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 通过对我院接受进一步改进的解剖性大脑半球切除术的43例癫痫进行远期随访,评价治疗效果,分析疗效良好的原因和避免远期并发症的解剖基础.结果 43例均为婴儿偏瘫伴顽固性癫痫,术后随访7 ~ 15年,平均11.3年,癫痫控制满意,完全控制39例(91%),基本控制4例(9%);术后均无脑表面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等严重的并发症发生,肢体肌力未减退,痉挛减轻,术后5例患侧大脑半球对应肢体运动功能有短暂轻微的下降,1例出现失语,经治疗均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进一步改进的解剖性大脑半球切除术治疗癫痫疗效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 经颅磁刺激评估大脑半球切除术前运动及语言功能

    作者:林一聪;林华;王玉平

    目的 探讨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MS-MEP)及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语言干扰试验对大脑半球切除术前运动及语言功能评估的可靠性.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就诊宣武医院的药物难治性癫痫拟行大脑半球切除术的病例.其中37例采用TMS-MEP方法评估运动功能半球支配情况.2例进行了rTMS语言干扰试验评估语言优势半球.总结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前后运动及语言功能的变化.结果 运动功能完全代偿4例,部分代偿5例,无代偿28例.4例进行了大脑半球切除术,2例完全代偿患者及1例部分代偿患者术后无运动功能损害加重,1例部分代偿患者术后肌力下降.2例语言功能评估患者均存在对侧完全代偿,其中1例行左侧大脑半球切除,术后未出现语言功能损害加重.此外,发病年龄越小,运动功能代偿越完全.结论 TMS-MEP及rTMS语言干扰试验能够客观评估大脑半球运动及语言功能.运动功能代偿程度与发病年龄相关.

  • 岛周半球离断术治疗儿童药物难治性癫痫二例

    作者:宋云海;顾硕;栾国明;鲍南;杨波;叶晓来;范家俊;俞宏真;顾颉

    目的 通过2例儿童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探讨儿童岛周半球离断术(PIH)的适应证、操作技术、手术效果.方法 病例1为11岁男孩,诊断为药物难治性癫痫.临床表现为简单部分性发作,发作频繁.MRI示左侧大脑半球弥漫性软化灶,24h视频脑电图(24h-VEEG)示双侧中央、中线区为主大量痫性放电,左侧显著,可泛化.病例2为4岁男孩,诊断为创伤后药物难治性癫痫,临床表现为发作性跌倒.MRI示左侧颞叶软化灶,左侧半球萎缩,24h-VEEG显示左侧半球大量痫性放电.两例患儿都经过充分的术前评估和术前准备,行PIH,手术过程顺利.结果 本文2例恢复良好,右侧肢体运动功能无明显下降,言语功能无明显影响.术后分别随访36个月、24个月未再有癫痫发作,疗效评估Engel Ⅰ级,神经心理学评估显示智力有所提高.结论 PIH是功能性大脑半球切除术中的一种优化方法,对于儿童来说具有和大脑半球切除术相同的疗效,手术创伤相对较小,没有出现明显的并发症.

  • 大脑半球切除手术治疗婴幼儿难治性癫痫的麻醉体会

    作者:李慧敏;张杰;张平格;王晓燕

    目的:探讨改良大脑半球切除手术治疗婴幼儿难治性癫痫的麻醉管理。方法选择该院行改良大脑半球切除术治疗的小儿癫痫患儿60例,所有患儿麻醉诱导均以芬太尼4μg/kg,丙泊酚2mg/kg,维库溴铵0.1 mg/kg,快速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麻醉维持采用丙泊酚靶浓度1.5~3.0μg/ml和瑞芬太尼3ng/ml。麻醉中常规监测患者血压、脉搏等指标,记录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比较术前、术中与术后患者收缩压( SBP )、舒张压(DBP)和心率(HR)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5±1.7)h,麻醉时间(7.8±1.5)h;术中出血量(685±187)ml。术中SBP、DBP和HR明显低于术前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毕SBP、DBP和HR均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婴幼儿难治性癫痫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大,认真的术前评估、合理的小儿麻醉方案、完善的术中监测及处理是小儿安全度过手术麻醉期的关键。

  • 麻醉药对婴幼儿难治性癫痫手术治疗中脑电监测的影响

    作者:李慧敏;张杰;张平格;王晓燕

    目的:探讨麻醉药对难治性癫痫手术治疗患儿术中脑电图的影响。方法将129例难治性癫痫患儿随机分为全静脉组60例和静吸复合组69例。2组患儿均在脑电监测下行大脑半球切除术,麻醉诱导后快速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辅助呼吸。全静脉组麻醉维持丙泊酚靶浓度1.5~3.0μg/ml,瑞芬太尼3ng/ml;静吸复合组吸入0.7~1.0MAC 异氟烷。麻醉中常规监测患儿血压、脉搏、脉搏氧饱和度,切开硬脑膜时,即刻记录皮层脑电图( ECoG),调整麻醉药后15min再记录ECoG,并根据ECoG确定癫痫病灶位置,手术切除病灶后再记录ECoG。结果2组患儿切开硬脑膜即刻ECoG出现爆发抑制的发生率与调整药物15min和病灶切除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未发现麻醉后棘波活动异常增加或减少现象,出现棘波活动的病灶与术前描记部位相一致,手术切除癫痫病灶后,棘波出现的频率低于病灶切除前,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组合麻醉药物以及在手术不同阶段掌握合适的麻醉深度,对降低对ECoG描记的影响更确切地指导致痫灶切除范围具有重要意义。

  • 1例改良大脑半球切除术治疗症状性癫痫的护理

    作者:马海萍;郭婷;顾蕊欣;胡小燕;黄燕;王清秀

    癫痫是大脑神经元突发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表现为运动、感觉、意识、自主神经、精神等不同障碍或可兼而有之[1]。本病多在儿童期和青春期发病,因病程长、根治困难、发病不定时,给病人及其家庭造成了巨大痛苦。癫痫病人用抗癫痫药物治疗可以控制或减少癫痫发作,但约有25%病人药物治疗无效[2],成为难治性癫痫。这部分病人需要用手术治疗,大脑半球切除术是治疗一侧大脑半球结构性病变伴难治性癫痫的有效方法[34],可明显减少大脑半球切除术后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58]。2015年12月14日我科采用大脑半球切除术治疗一侧大脑半球广泛软化伴难治性癫痫病人1例,取得良好疗效。在整个围术期过程中笔者及团队依据病人的病情及治疗需要,制定有针对性护理计划,对病人实施个性化护理措施,取得良好效果。目前病人术后已经7个月,生活完全自理,语言及运动功能未受到任何影响,暂时未出现不良的并发症。现将围术期护理总结如下。

  • Rasmussen综合征1例大脑半球切除后的护理

    作者:林立文;唐蕴;吕淑萍;刘真秀

    0引言
      Rasmussen综合征是神经系统一种特殊的进展性疾病,主要累及患者一侧大脑半球,其主要特征为:顽固性癫痫(通常各种药物无效)、偏瘫、脑感染史、智力障碍。1958年Rasmussen首先报道了3例病因不明临床表现为癫痫部分性发作持续状态伴进行性偏瘫和认知功能障碍的患儿,手术后病理提示有病毒感染的可能,当时称之为 Rasmussen’s 脑炎。以后先后有 Gupta (1974)、Pitta(1981)等进行了相继报道[1,2],并发现病侧半球组织内及血管壁有自身免疫性损害,故改为现在的Rasmussen’s综合征[3]。Rasmussen’s综合征的内科治疗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剂、大剂量类固醇激素和血浆置换等方法,文献报道其短期疗效尚可,远期疗效欠佳[4-5]。大脑半球切除术被认为是目前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6],它不仅能控制癫痫发作,而且能改善患者的智力异常。此类患者多数病程较长,生活不能自理,术前术后容易并发脑部感染、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多种并发症。2011年本科收治1例Rasmussen’s综合征患者,该例患者入院时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并发精神障碍。完善相关检查后,患者行左侧大脑半球切除术。经过精心护理,患者手术切口愈合好,继发颅内感染得以治愈,无癫痫发作,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 1例复杂Rasmussen's综合征患者行大脑半球切除术的护理

    作者:张伟娜;谢文雅

    Rasmussen's脑炎是一种极罕见的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为:顽固性癫痫(通常各种药物无效)、偏瘫、脑感染史、智力障碍.其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病毒感染、脑损伤及免疫等机制有关.目前有效的治疗手段是大脑半球切除术[1].

  • Rasmussen综合征治疗策略的研究

    作者:杨忠旭;栾国明

    目的探讨大脑半球切除术对Rasmussen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并对Rasmussen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方法对2例Rasmussen综合征病人行大脑半球切除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Rasmussen综合征确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比较容易诊断,及早进行手术切除病侧大脑半球,近期可获良好效果.结论Rasmussen综合征应尽早诊断并及早进行外科治疗,同时对其确切的病因、发病机制和远期疗效应进行深入的研究.

  • 癫(癎)手术治疗的进展

    作者:谭启富

    1癫(癎)手术治疗的类型1.1切除手术切除局部的或大块的有致(癎)灶的脑组织,消除癫(癎)灶.此类手术有前颞叶切除术,选择性杏仁海马切除术,大脑半球切除术和颞叶以外的脑皮质切除术及病变切除术(lesionectomy).

47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