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少数低血钾患者F波异常分析

    作者:陈俊谷

    F波是经过运动纤维近端的传导又由前角细胞兴奋后返回的电位.其临床应用于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格林-巴利综合征、糖尿病性神经病、尿毒症性神经病、臂丛和根性神经病、脊髓空洞症、腕管综合征.本文对F波的生理基础、潜伏期和波幅进行阐述,分析少数低血钾患者F波异常.

    关键词: F波 低血钾 肌电图
  • 对大白鼠F波性质的研究

    作者:耿志国;刘伟蓬

    目的:探讨脊髓后根损伤对F波的影响.方法:以15只Wistar大鼠腘窝下游离并刺激坐骨神经,在GFDA3短展肌记录M波与F波;将大鼠分为两组,暴露腰脊髓后,一组依次切断L3、L4、L5、L6前根;另一组依次切断L3、L4、L5、L6后根,分别观察记录切断前、后根后F波的波幅和潜伏期.结果:切断前根组均表现为F波波幅显著降低(P<0.01)直至消失;切断后根组均表现为F波波幅显著降低(0.001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电生理分析

    作者:水晶;包敏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对15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神经传导速度(NCV)和F波检测.结果:150例患者,神经电生理检测异常128例,异常率85.33%.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测对DPN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 周围性面神经炎的临床诊断方法

    作者:赵彤;赵爱娟;教伟

    目的:观察周围性面神经炎的电生理检测特点与中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09年2月到2010年3月收治的35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健侧与患侧的面神经F波的平均潜伏期、F波出现率值、潜伏期小值、潜伏期大值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健侧明显高于患侧;中药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3%,结论:面神经F波在面瘫早期有诊断的作用,中药治疗效果好.

  • 体表心电图V1导联f波平均振幅、血清hs-CRP、IL-6与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关系的研究

    作者:谢娅娟;王成;靳伟民

    目的 探讨体表心电图V1导联f波平均振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与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实施射频消融手术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92例,收集时间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出现复发分为复发组41例、未复发组51例.收集两组的一般资料、体表心电图V1导联f波平均振幅、检测血清hs-CRP、IL-6的水平,并探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体表心电图V1导联f波平均振幅、检测血清hs-CRP、IL-6水平与复发的关系.结果 复发组和未复发组的体质指数(BMI)、吸烟、病程、合并糖尿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左室射血分数(LVEF%)测定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合并高血压患者比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P<0.05),复发组检测血清hs-CRP、IL-6水平显著高于未复发组(P<0.05),复发组的体表心电图V1导联f波平均振幅显著低于未复发组(P<0.05).血清hs-CRP、IL-6水平升高、体表心电图V1导联f波平均振幅降低、合并高血压是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清hs-CRP、IL-6水平升高,体表心电图V1导联f波平均振幅降低可能会增加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概率.

  • 周围性面神经炎的临床诊断分析

    作者:谭咸友

    目的 观察周围性面神经炎的电生理检测特点与中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6年2月到2008年3月收治的35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资料.结果 健侧与患侧的面神经F波的平均潜伏期、F波出现率值、潜伏期小值、潜伏期大值差异有极显著意义,健侧明显高于患侧(P<0.01);中医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3%.结论 面神经F波在面瘫早期有诊断的作用,中医治疗效果好.

  • 81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F波与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的比较

    作者:高妍;鲍海萍;崔芳;林永忠;赵婷婷

    目的 采用经身高校正的F波参考值来进一步探讨F波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10-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81例2型糖尿病患者,对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等行神经传导速度(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NCV)、F波检查.参考潘华等人建立的与身高相关的国人F波参考值作为本组F波的正常参考值.进行病例组(81例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神经的F波异常率比较、F波异常率与NCV异常率比较、临床无症状组(21例无症状及体征患者)F波异常率与NCV异常率比较.结果 病例组胫神经异常率高85.2%,与正中神经、尺神经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F波异常率88.9%明显高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33.3%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 (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CV)29.6%异常率,P<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无症状患者(n=21)F波异常率85.7%明显高于SCV 28.6%及MCV 28.6%异常率,P<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F波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可以提示亚临床病变,较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检出率更高.糖尿病患者胫神经的F波异常率较其他神经异常率检出率高.

  •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截瘫后脊髓兴奋性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新;李建军;霍小林;戴红;潘立东

    目的 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脊髓损伤大鼠脊髓兴奋性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利用重物撞击法制备成年SD大鼠T10脊髓损伤模型,造模8周后脊髓损伤磁刺激组给予0.5 Hz阈上强度经颅定位磁刺激,每天500个脉冲,共4周.另设脊髓损伤组及正常对照组.各组大鼠不同时点行后肢F波检测,观察F与M波幅比值;免疫组化法观察5-羟色胺(5-HT)在脊髓损伤区头尾端的变化情况.结果 脊髓损伤后8周F波幅增高,M波幅恒定,与正常对照组比较,F/M波幅比值明显升高(P<0.01);磁刺激后,F/M波幅比值降低,与脊髓损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脊髓损伤8周时,损伤头、尾端 5-HT密度明显降低(P<0.01);磁刺激后,损伤头、尾端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 重复经颅磁刺激可以降低慢性下胸段脊髓不全损伤大鼠脊髓兴奋性,其机制可能与通过残存5-HT能下行传导束增加递质分泌,改善脊髓上位中枢对脊髓损伤尾端的控制有关.

  • 吉兰-巴雷综合征早期的电生理发现

    作者:山磊;Gastaldo Ernesto;Enrico Granieri;张通

    目的 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发病早期不正常的神经电生理特点,从而了解其频繁和敏感的共同神经传导模式.方法 回顾性研究意大利费拉拉市S.Anna医院在2001~2007年中被诊断为吉兰-巴雷综合征并早期接受过神经电生理检查的33例患者.结果 26(81%)例患者的F波不正常,11(34%)例患者的感觉动作电位波幅下降或消失,13例(41%)复合运动动作电位波幅下降,传导速度减慢、末端潜伏期延长和传导阻滞的患者相对比较少,分别为12.5%、25%和6%.仅有1例电生理检查均为正常.结论 在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的早期,F波测定较神经传导研究更加敏感,不正常的F波(如出现率下降、潜伏期延长)出现的早也常见.

  • F波检测在腰骶神经根压迫征的诊断和康复评定中的价值

    作者:梁镇宏;肖雪

    目的:进一步拓展F波检测的临床应用范围.方法:对42例确诊为L5/S1腰椎间盘脱出症的患者进行胫神经F波时限、波幅、相位、出现率和传导速度的检查,并对其中38例患者进行住院综合物理治疗2个月后,复查F波传导速度并作CT.结果:患侧与健侧胫神经F波的时限、波幅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患侧F波的相位明显增多,传导速度减慢与健侧对比差异显著(P<0.001);患侧F波的出现率降低,与健侧对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 0.05);治疗有效的病例F波传导速度比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而全部病例治疗前后CT检查椎间盘无形态学改变.结论:F波的相位、出现率和传导速度均能反映神经根的功能状态,但波幅、时限变化意义不大.认为F波传导速度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理想的定量评定指标.

  • 脊髓损伤患者F波时间离散度的研究

    作者:刘雅丽;高伟;郭铁成;尤春景;许涛;喻澜

    目的:探讨F波的时间离散度(F-CD)在脊髓损伤(SCI)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比较F波的潜伏期及F-CD在29例正常对照组以及不同损伤程度的29例SCI患者之间的差异;评价SCI患者痉挛程度与F波的潜伏期及F-C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SCI患者的F-CD值为9.2±1.9ms;正常人的F-CD值为6.7+1.0ms;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01).F-CD值在完全性SCI(损伤程度A)的患者中偏大(10.8±1.7ms),且与其它损伤程度的患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F-CD值在损伤程度为B、C和D的3组患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SCI患者痉挛Ashworth评分与F-CD之间的呈线性正相关(r=0.79031,P<0.0001).F波的小潜伏期在SCI患者和正常人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SCI患者F波小潜伏期与Ashworth评分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08168,P>0.05).结论:F-CD可以作为SCI患者电生理评价的一个敏感性指标,用于评价SCI后的痉挛以及为完全性SCI患者提供客观的神经电生理依据.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神经传导检查特点

    作者:柳竹;贾志荣;王亭亭;石昕;梁为

    目的 分析神经传导检查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的特点,提高此方法诊断DPN的敏感性. 方法 对符合标准的213例患者的2283条神经行传统的神经传导、F波、H反射检查,并分析各条神经总的神经电生理检查情况. 结果 2283条神经进行常规神经传导检查结果显示,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中,正中神经的异常率高;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中,胫神经、正中神经异常率高;长的胫神经运动神经神经传导异常率为47.45%,容易合并卡压的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异常率为46.83%,而腓肠神经感觉神经传导异常率低(22.60%).对有临床明确症状的21条神经进行神经传导检查,异常率可达76.19%.对感觉神经传导异常的尺神经进行运动神经传导检查,尺神经异常率为57.14%.常规神经传导检查,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异常率(46.83%)高于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异常率(41.13%).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异常者运动神经传导异常率为76.56%,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异常者感觉神经传导异常率为89.63%.尺神经F波、胫神经H反射的异常率分别为25.83%、52.24%.结论 DPN具有长度依赖性、与临床表现一致、感觉重于运动、全长弥漫受累等特点,根据这些特点选择神经进行神经传导检查,可提高神经传导检查诊断DPN的敏感性.

  • F波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淑平;冯立群;曲秋菊

    目的 探讨F波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作者医院的糖尿病患者100例,根据有无周围神经病变临床和体征分为临床DPN组(60例)和亚临床DPN组(40例),另选健康对照组50名.采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检测各组F波短潜伏期(Flmi)、F波潜伏期离散度(Fchd),F比值(Fratio)、F波出现率(Fpresent)、F波波幅(Famp),并进行比较.结果 100例糖尿病患者中F波未引出2例(2%),F波Flmi延长33例(33%),临床DPN组Flmi异常率(41.7%)高于亚临床DPN组(20.0%)(P<0.05).与对照组比较,临床DPN组和亚临床DPN组Fchd升高(P<0.05),Famp和Fpresent均降低(P<0.05).临床DPN组与亚临床DPN组比较Fchd、Famp无统计学差异(P>0.05),面临床DPN组Fpresent较亚临床DPN组低(P<0.05).3组间Fratio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F波各参数总异常率与尺神经运动传导各参数总异常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F波多个参数的测定有助于DPN的早期诊断,并有助于揭示亚临床病灶.

    关键词: 糖尿病 周围神经 F波
  • 91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F波和神经传导研究

    作者:刘明生;崔丽英;汤晓芙;李本红;杜华

    目的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F波和神经传导改变的特点.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方法测定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动末端潜伏期(distal motor latency,DML)和F波,后者的测定包括潜伏期和/或传导速度及出现率.分析了DML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波幅、F波出现率与肌力的关系.结果在91例ALS患者中,仅有3例SCV异常;正中神经、尺神经及胫后神经DML延长者分别占16.7%、13.8%、7.1%,CMAP波幅下降者分别占50.0%、44.6%、28.6%;5.0%患者F波传导速度异常,48例患者F波出现率下降,其中19例出现率为0.肌力下降者DML、CMAP波幅及F波出现率改变明显.结论ALS患者可出现DML延长和CMAP波幅降低,二者比较后者的改变更显著;F波传导速度相对正常而出现率下降明显;DML、CMAP波幅及F波出现率的异常与肌力明显相关(P均<0.01).

  • 重症肌无力和吉兰-巴雷综合征周围神经肌肉电生理检查方法的特点

    作者:庄立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 MG)和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主要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神经根、周围神经.此类疾病的诊断有赖于对临床、电生理、分子生物学与病理学等多方面证据的综合分析,周围神经和肌肉相关的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检查是诊断和鉴别诊断这些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此文旨在简要介绍有关的主要项目及应用.

  • 脑卒中患者双上肢F波的变化及其评价肢体痉挛的可靠性

    作者:谢莉红;陈军;蒋珍秀;魏浩广

    目的:_观察脑卒中患者双上肢正中神经F波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患侧上肢肌张力的关系,探讨F波在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_选取2014‐7—2015‐7作者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40例(脑卒中组),其中男24例、女16例;选取30名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18名,女12名。应用丹麦丹迪公司生产的Keypoint. net肌电/诱发电位仪进行F波测定,对脑卒中组患者患侧、健侧及正常对照组F波的潜伏期、出现率、传导速度、波幅及面积进行比较。对脑卒中组患侧上肢进行改良 Ashworth评分(MAS),并与 F波部分参数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_(1)脑卒中组患侧、健侧与正常对照组间F波潜伏期、传导速度、波幅及面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F波出现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脑卒中组患侧F波传导速度较健侧减慢(P<0.01),波幅增高(P<0.01),面积增大(P<0.01),而F波潜伏期与出现率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3)脑卒中患者患侧潜伏期较正常对照组延长(P<0.01),传导速度减慢(P<0.01),而健侧潜伏期及传导速度与正常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脑卒中患者患侧F波波幅与腕及四指MAS评分均呈正相关(r=0.906,P<0.01;r=0.685,P<0.01),F波面积与腕及四指MAS评分均呈正相关(r=0.917,P<0.01;r=0.669,P<0.01),F波传导速度与四指MAS评分呈负相关(r=-0.524,P<0.05)。结论_脑卒中患者患侧上肢F波波幅及面积分别与MAS评分存在正相关,F波传导速度与四指M AS评分存在负相关,F波的传导速度、波幅及面积可作为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程度评价客观的电生理指标。

    关键词: F波 脑卒中 痉挛
  • F波、H反射在卒中后肢体痉挛疗效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焕芹;龙德怀;李彬;孙敬青;温雅丽;刘银霞;杜红燕;王麟鹏

    卒中后肢体痉挛是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导致高级中枢失去对脊髓牵张反射的抑制,脊髓反射性增高引起以牵张反射增强为特征的肌肉张力异常.肢体痉挛是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卒中患者功能康复.近年来涌现出各类改善卒中后肢体痉挛的治疗方法,但其疗效评价标准不一,其中以主观性量表评价为主.笔者搜集了近些年国内外卒中后肢体痉挛治疗的临床研究文献,发现F波、H反射相关参数等客观评价指标被越来越多地与主观评价量表相结合,运用到各类临床研究的疗效评价中.相对于H反射,F波具有更加灵敏的特点,能更好反映肢体肌张力的变化,常与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一起作为缺血性卒中后肢体痉挛疗效的评价指标.

    关键词: F波 H反射 卒中 痉挛
  • 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巨大F波特点研究

    作者:方佳;崔丽英;刘明生;李晓光;管宇宙;丁青云

    目的 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巨大F波的特点及其与疾病表型的相关性.方法 对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门诊的55例ALS患者和52名健康志愿者行四肢运动神经传导和F波检测.使用100次电刺激获得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和腓神经F波.分析的F波参数包括巨大F波出现率、出现巨大F波受试者比例、巨大F波与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相关性、与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相关性、与疾病病程的关系、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以及与疾病进展速度(disease progression rate,DPR)的关系等.结果 ALS患者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和腓神经巨大F波出现率[正中神经0.00(0.00)%,尺神经0.00(1.02)%,胫神经0.00(0.00)%,腓神经0.00(0.00)%]高于健康志愿者[正中神经0.00(0.00)%,Z=-2.360,P=0.018;尺神经0.00(0.00)%,Z=-3.997,P<0.01;胫神经0.00(0.00)%,Z=-3.006,P=0.003,腓神经0.00(0.00)%,Z=-3.006,P=0.003].ALS患者出现巨大F波受试者比例(正中神经13/55,23.6%,尺神经26/55,47.2%,胫神经18/55,32.7%,腓神经16/55,29.1%)也高于健康志愿者(正中神经4/52,7.7%,χ2=0.024,P=0.024;尺神经7/52,13.5%,χ2=14.326,P<0.01;胫神经6/52,11.5%,χ2=6.897,P=0.009;腓神经6/52,11.5%,χ2=5.042,P=0.0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LS患者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和腓神经出现巨大F波与未出现巨大F波神经上运动神经元受累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LS患者正中神经[11.20(5.80)mV]和胫神经[(13.20±4.61)mV]出现巨大F波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高于未出现巨大F波神经[正中神经5.90(8.50)mV,Z=2.883,P=0.004;胫神经(10.69±4.76)mV,t=-2.222,P=0.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LS患者巨大F波出现率与疾病病程和ALS功能评分无相关性,与DPR呈负相关(r=-0.287,P=0.034).出现巨大F波与未出现巨大F波的ALS患者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未出现巨大F波的ALS患者比较[修订版ALS功能评分37.00(3.00)分,DPR 0.50(0.35)分/月],出现巨大F波的ALS患者修订版ALS功能评分更高[42.00(4.75)分,Z=3.197,P=0.001),DPR更慢[0.90(0.43)分/月,Z=-3.033,P=0.002].结论 ALS患者巨大F波较健康志愿者增多并呈非对称分布,提示ALS患者不同脊髓运动神经元池变性丢失的程度存在差异.巨大F波与ALS患者病程无关,有助于早期发现ALS患者脊髓运动神经元丢失,并提示运动单位丢失后的神经再支配和功能代偿相对较好.

  • 肯尼迪病患者F波特点分析

    作者:方佳;刘明生;管宇宙;丁青云;杜华;李本红;崔丽英

    目的 总结分析肯尼迪病患者F波的变化特点.方法 对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的32例肯尼迪病患者和30名男性健康志愿者进行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和腓神经运动的神经传导检测和F波检测.使用100次刺激获得F波.比较肯尼迪病患者和健康受试者所检神经F波参数的差异.分析的F波参数包括F波短潜伏期、F波出现率、平均和大F波波幅、巨大F波出现率和出现巨大F波受试者比例.结果 肯尼迪病患者所检神经的平均F波波幅[正中神经:375.0(298.3)μV与297.0(145.0)μV,Z=-3.378,P<0.01;尺神经:397.5(295.0) μV与293.0(101.8) μV,Z=-3.968,P<0.01;胫神经:374.5(227.3) μV与294.0(160.5)μV,Z=-3.144,P=0.002;腓神经:346.5(292.8)μV与146.5(69.3) μV,Z=-6.864,P<0.01]和大F波波幅[正中神经:1 291.0(952.0) μV与846.5(523.0) μV,Z=-4.823,P<0.01;尺神经:1 663.5(1 374.0)μV与760.5(341.8) μV,Z=-6.813,P<0.01;胫神经:(1 054.1±451.6) μV与(652.5±172.5) μV,t=5.380,P<0.01;腓神经:(840.4±494.1)μV与(370.2±202.0) μV,扛6.475,P<0.01]及巨大F波出现率[正中神经:0.0%(7.2%)与0.0%(0.0%),Z=-5.149,P<0.01;尺神经:3.1%(10.5%)与0.0%(0.0%),Z=-7.026,P<0.01;胫神经:0.0%(3.3%)与0.0%(0.0%),Z=-4.651,P<0.01;腓神经:3.3%(28.2%)与0.0%(0.0%),Z=-5.532,P<0.01]和出现巨大F波受试者比例[正中神经:78.1%(25/32)与10.0%(3/30),x2=29.016,P<0.01;尺神经:87.5%(28/32)与10.0%(3/30),x2=37.200,P<0.01;胫神经:62.5%(20/32)与6.7%(2/30),x2=21.085,P <0.01;腓神经:68.8%(22/32)与10.0%(3/30),x2=22.209,P<0.01]均高于健康受试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肯尼迪病患者所检神经的F波出现率显著低于健康受试者[正中神经:52.5%(36.3%)与98.0% (7.0%),Z=9.010,P<O.01;尺神经:71.0%(28.3%)与100.0%(1.0%),Z=9.455,P<0.01;胫神经:100.0%(2.0%)与100.0%(0.0%),Z=4.255,P<0.01;腓神经:33.1%±23.9%与46.9%±27.2%,t=-2.848,P=0.007].肯尼迪病患者的巨大F波可出现于多条神经并倾向于对称分布.肯尼迪病患者巨大F波的出现率与疾病的病程无明显相关性(r =0.162,P =0.418).结论 肯尼迪病患者的F波特点为F波出现率降低、F波波幅增高和巨大F波增多,且巨大F波可出现于多条神经并倾向对称分布于左、右侧相同神经,符合肯尼迪病患者慢性无选择性前角运动神经元丢失的病理改变.

  • F波和面神经电图对早期周围性面瘫预后诊断的价值

    作者:李健东;王燕楢;李学佩;李永琳;许华;戴中芳

    目的通过随访调查评价F波和面神经电图在早期周围性面瘫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对发病21天内做过F波和面神经电图检查、病史已达3年的35例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了恢复结果随访,比较两种诊断方法预后判断的准确度.F波是否存在及面神经电图值是否大于90%分别作为两种方法的诊断界值.结果用F波是否能引出判断周围性面瘫患者好坏的准确度为97.14%,高于面神经电图的88.57%,用F波是否消失判断患者有无并发症的准确度为94.29%,高于面神经电图的85.71%,两种方法经配对卡方检验,有显著性差异(x2=17.72,P<0.01).F波存在是较好预后的定性指标.结论F波是早期周围性面瘫一种理想的判断预后的客观诊断指标.

146 条记录 1/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