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脑前动脉CT血管造影-大密度投影(CTA-MIP)后处理参数的优化及相关性

    作者:陈明山;邢刚

    目的 探讨在CT血管造影-大密度投影(CTA-MIP)检查中,大脑前动脉"分段显示效果"及所选层面"厚度和角度"间的相关性,确定大脑前动脉各分段显示的优化参数.方法 利用CT血管造影-容积再现(CTA-VR)平台,对入组病例分别测量大脑前动脉A1段及A2~5段走行角度及空间跨度值,将测量参数修正值在CTA-MIP平台进行后处理验证,形成各段血管MIP主显位置,对主显位置图像质量进行评分,确定CTA-MIP各大脑前动脉分段显示的优化参数.结果 在CTA-MIP中,大脑前动脉分段显示优化参数:A1段采用标准冠状重建位、层厚15 mm、角度偏移0°,A2~5段采用标准矢状位重建位、层厚25 mm、偏移角度0°.结论 在CTA-MIP后处理中,大脑前动脉的"分段显示"与"层厚和角度"具有高度相关性,基于适宜的选层厚度及旋转角度可以全景式的展示大脑前动脉各段走行及分支细节,为大脑前动脉的成像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方法及理念.

  • 经额底-纵裂入路手术夹闭大脑前动脉及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凡;李鑫;刘少波

    目的:探讨经额底-纵裂入路手术夹闭大脑前动脉及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7例大脑前动脉及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经额底-纵裂入路手术处理,观察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统计得出,11例患者术中分离纵裂无阻及顺利夹闭,余下6例出现动脉瘤破裂,其中前交通动脉动脉瘤5例,左侧A3动脉瘤1倒;术后随访1~12个月,14例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改善,且无后遗症发生,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为V级,2例患者术后选择放弃治疗,GOS评分为Ⅱ级,1例患者为Ⅲ级,与术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额底-纵裂入路手术夹闭大脑前动脉及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借鉴及推广.

  • 针刺大包穴对健康青年男性大脑前动脉血流动力学安全性影响的研究

    作者:程为平;陈雪莹;陈净芸;王永悦

    目的:探讨在不同时间点针刺左侧大包穴对健康青年男性大脑前动脉( ACA)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临床治疗ACA相关疾病时,是否选用该穴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随机选取健康青年男性志愿者8例,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TCD)探头于双侧颞窗探及大脑前动脉(ACA),针刺被测者的左侧大包穴,在针刺前10 min、进刺得气后、留针15 min(行针后)、留针30 min(出针时)、出针后10min分别检测大脑前动脉的收缩期大血流速度(Vs)、舒张期大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及阻抗指数(RJ)的变化,并记录TCD各参数变化情况.结果:针刺大包穴在针刺时、行针时、出针时以及出针后血流速度均无显著变化;PI,RI的变化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大包穴对ACA血流动力学无任何影响,提示该穴具有安全性但不能做为治疗ACA供血不全的首选用穴.

  • 大脑前动脉A1段的显微解剖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照观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范锡印;王怀彬;付升旗;赵东方;苗莹莹

    目的 为临床选择颅内血管支架的类型和放置部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选取尸头标本20具,经双侧翼点入路显微解剖观测大脑前动脉A1段及其穿支血管.选取无病变的全脑DSA 100例,观测大脑前动脉A1段的走行及其穿支的开口部位.结果 显微解剖大脑前动脉A1段的长度和直径分别为(13.55±1.43) mm、(2.43±0.37) mm,DSA血管造影的长度和直径分别为(13.42±1.57) mm、(2.28 ±0.40) mm,显微解剖与DSA血管造影直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脑前动脉A1段的穿支发自其后上壁,近侧段穿支数目(2.55±0.39)支,中间段(0.52±0.46)支,远侧段(1.12±0.11)支,近侧、中间、远侧段的穿支数目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男性较女性的大脑前动脉A1段长、直径粗,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大脑前动脉A1段的显微解剖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照观测对临床选择颅内血管支架的类型和放置部位,避免血管支架阻塞穿支开口处,防止术后穿支供应区域缺血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糖尿病患者颅内动脉TCD检测分析

    作者:王倩

    为了解糖尿病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我们应用TCD技术对60例糖尿病患者的颅内动脉进行了检测分析,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本文收集了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的Ⅱ型糖尿病患者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34~70岁,病程6个月~25年.伴发高血压20例,脑梗塞15例,冠心病10例,视网膜病变18例,血脂升高21例,伴头晕、头痛症状10例.采用EME公司TC-4040型经颅多普勒仪,平卧位用2MHz探头经颞窗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颈内动脉终末端(ICA1);经枕窗检测双侧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监听声频.TCD主要检测指标有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期末流速(Vd)、平均流速(Vm)及搏动指数(PI).正常值参照北京宣武医院正常值.检查结果见表1.

  • 经颅多普勒检测54例肺心病患者脑动脉异常血流分析

    作者:秦虹

    资料和方法本组54例肺心病人中,其病程在5~9年,男性24例、女性30例,年龄在56~71岁之间,其中男女平均有11例病人后期合并肺性脑病.TCD检查采用国产的2020型脑彩色多普勒检查仪,平卧用2.0MHz经颞窗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及颈内动脉末端(ICAI),并做颈动脉窦刺激试验和监听血管杂音.对怀疑有血管流速加快的患者,进行追踪检查.

  • 前交通动脉瘤内GDC误拉至左大脑前动脉后成功取出1例

    作者:何明基;练辉;何伟文;伍健伟;梁建峰

    患者女,56岁,因头痛、呕吐6 h,外院CT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而转入我院.急诊脑血管DSA结果显示前交通动脉瘤,呈球形,大小约2.6 mm×3.5 mm,颈较窄(图1).在全麻下行GDC(ev3公司)栓塞术,先填入第一个GDC(3 mm×60 mm),当填第二个GDC(2 mm×40 mm)时,送入约30 mm就自动解旋,既不能推进,也不能后撤,并与第一个GDC缠绕、不能分离(图2),原计划埋线、以此结束手术,但病人家属不接受.于是尝试轻轻往外拔、试图使第二个GDC与第一个GDC分离,但不慎把原在动脉瘤内的第一个GDC也一起拉到了左大脑前动脉主干内,此时第二个GDC与第一个GDC分离,第二个GDC被完整地拉出体外,而第一个GDC却变成了一个"麻花"团,其前端为一长约8.4 mm的线段,后端呈三重折迭的"麻花"状、长约11.7 mm(图3).

  •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经颅多普勒改变(附30例)

    作者:匡霞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脑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症状严重,脑血管痉挛(VSP)则更是其严重并发症,死亡率、致残率极高,是研究的热点。本文报道经CT确诊并作TCD检查的30例SAH患者,观察了脑血流改变的情况,发现SAH继发脑血管痉挛发生率较高,尽早处置可减少发生。1资料和方法1.1病例30例患者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22~72岁,平均57.1岁。有高血压病史5例,心脏病史1例。30例患者中,有3例无明显头痛。其余27例均有不同程度头痛、呕吐、颈强、脑脊液为血性改变。全部患者均作头颅CT检查,证实为SAH的改变。1.2即Vm>120cm/s为血管痉挛。常规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基底动脉(BA)、椎动脉(VA),分析记录平均血流速度Vm。

  • 前脑无裂畸形2例报告

    作者:谢晟;肖江喜;蒋学祥

    例1 女,3岁,因身体发育小,智力运动发育落后于同龄儿就诊。神经系统查体无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无异常。MRI表现:大脑镰前下部未发育,双侧额叶内侧融合,皮层厚度基本正常;透明隔未发育;胼胝体膝部和体部未发育;大脑前动脉为单支;双侧侧脑室前角未发育,颞角发育正常,第三脑室发育小;双侧基底节区核团分布正常;双侧顶叶、颞叶、枕叶未见异常,脑干及小脑未见异常。诊断:前脑无裂畸形,半脑叶型(图1,2)。

  • 伴血流相关性动脉瘤的烟雾病一例

    作者:刘泗宝;李振

    患者女,49岁,因“右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7 d,加重1 d”于2012年12月1日入院。患者7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上、下肢抬举无力,右手活动笨拙,说话不清楚,未在意。昨日无力症状加重,右手持物易掉落,右下肢行走拖曳。无头痛、面部麻木、饮水呛咳。既往无特殊病史。家族中无此类病史。入院查体:BP 130/80 mm Hg,不完全运动性失语,右侧中枢性面舌瘫,右侧肢体肌张力略低、肌力Ⅳ级,偏瘫步态,右侧病理征阳性, NIHSS评分4分,余查体未见异常。颅脑MRI示:左侧丘脑、双侧半卵圆中心腔隙性脑梗死,脑萎缩。经颅多普勒示:双侧MCA、ACA、TICA及LPCA、RSCA狭窄,BA、LVA、RPCA代偿性血流速度增快。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示:右侧大脑中动脉起始段90%重度狭窄,左侧大脑中动脉起始段闭塞,双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及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起始段均不同程度狭窄,其颅底见烟雾状异常血管网形成;左侧大脑中动脉的M1段远端位置可见一扩张的、脆弱的血流相关性动脉瘤(长约6 mm,宽约3.2 mm),造影剂明显滞留。诊断:烟雾病;左侧大脑中动脉血流相关性动脉瘤。本例患者拒绝行颅内外血管重建手术,予以低分子量肝素钠抗凝、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神经节苷脂营养神经、丹参活血化瘀及前列地尔改善微循环等药物治疗,并指导康复锻炼,3周后患者肌力、语言恢复正常。

  • H型高血压与脑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关系的探讨

    作者:徐依成;徐亚辉;王培福;贺大权;高靖;邱石;李继来

    目的 探讨H型高血压与脑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高血压,并接受主动脉弓+头颅CT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196例.依据是否存在脑血管狭窄分为狭窄组149例和非狭窄组47例.以同型半胱胺酸(Hcy)≥10 μmol/L作为高Hcy的诊断标准.其中H型高血压患者153例,非H型高血压患者43例.结果 狭窄组Hcy水平显著高于非狭窄组[(21.91±13.87)μmol/L vs (14.52±10.09)μmol/L,P<0.01].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显示,H型高血压与脑大动脉粥样硬化显著相关(P<0.01).将Hcy水平按四分位数组分,采用logistic回归比较不同Hcy水平的脑大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风险,结果显示,脑大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随Hcy水平的升高而增加,未校正危险因素模型1示OR值依次为2.40、10.80、8.45;校正年龄和吸烟危险因素模型2示OR值依次为2.90、10.75、6.91 (P<0.05,P<0.01).结论 H型高血压与脑大动脉狭窄具有明显相关性,在高血压人群中,Hcy水平越高,发生动脉粥样硬化风险越大.

  • 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软脑膜动脉侧支循环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武青;王健;王玉洁;徐萌萌;叶慧茸;吴秀美

    目的 观察软脑膜吻合(leptomeningeal anastomoses,LMA)侧支循环在单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 M1段狭窄患者中的代偿特点,探讨侧支循环代偿程度与是否出现新发脑梗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回顾性分析单侧MCA M1段狭窄的患者114例,根据是否有新发脑梗死灶分为脑梗死组68例和非脑梗死组46例.通过MRA评价狭窄同侧大脑前动脉(anteriorcerebral artery,ACA)和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偏利现象,即LMA代偿程度,研究其对脑梗死发病的影响.结果 脑梗死组与非脑梗死组患者年龄[(63.00±11.53)岁vs (68.98±10.28)岁]、ACA评分、MCA狭窄程度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ACA评分低(OR=0.390,95%CI:0.154~0.987,P=0.047)、MCA M1狭窄程度重(OR=2.421,95% CI:1.324~4.428,P=0.004)和年龄(OR=0.933,95%CI:0.892~0.976,P=0.003)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CA狭窄后,ACA-MCA侧支循环建立良好的患者,MCA分布区发生脑梗死的概率低.

  • 197例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研究

    作者:杜鹃;杨昉;邱忠明;陈光辉;刘新峰

    目的:探讨197例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卒中注册系统中提取2007年3月~2011年3月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证实的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分布、程度、类型及病变血管段部位等。结果197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68%vs32%),发病年龄男性小于女性[(61.32±10.93)vs(67.27±10.14),P<0.05)];脑血管病变分布前循环明显多于后循环(73.2%vs26.8%,P<0.001);颅内血管闭塞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颅外血管(65.3%vs34.7%,P<0.05);常见的受累血管为大脑前动脉与颈内动脉颅外段;前后循环的颅内血管闭塞的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后循环颅内段更易发生闭塞。结论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具有一定的分布特征。

  • 缺血性卒中责任动脉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卫;恽晓平

    目的 从责任动脉角度探讨缺血性卒中与认知障碍之间的关系,寻找不同责任动脉阻塞所致的特征性认知领域损害及其内在联系以期及早预测认知障碍. 方法 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北京版,对250例首次急性发病2周左右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记录其MoCA评分及各单项认知领域评分.按阻塞责任动脉分组,将各组的MoCA认知评估结果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与视空间/执行、注意、语言和记忆损害有关(B=-1.875~-1.094,P<0.05);大脑前动脉供血区与椎基底动脉供血区梗死与注意损害有关(B=-3.977、-1.833,P<0.01);大脑后动脉供血区梗死可导致视空间/执行、语言和记忆损害(B=-1.714~-1.095,P<0.05);脉络膜前动脉供血区梗死未发现特征性认知领域损害. 结论 不同责任动脉阻塞所致认知功能损害领域不同,有助于亚急性期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预测,建议在亚急性期脑卒中的管理中增加认知障碍评估.

  • 皮层下分水岭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

    作者:张栩;李海峰;张勇;潘旭东;赵洪芹;李宏

    分水岭梗死指两条主要动脉供血区边缘带之间的局限性梗死,分为两类:一是位于大脑中动脉与大脑前动脉或大脑后动脉的皮层支之间的梗死灶,称作称皮层分水岭梗死.二是大脑中动脉的深穿支及表浅穿支之间或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前动脉的表浅分支之间边缘带的梗死灶,称作皮层下分水岭梗死(IWI).本研究应用弥散磁共振成像(DWI)来确定颈动脉系统的急性IWI病灶,并探讨其与相关血管病变及预后的关系.

  • 早期介入栓塞治疗破裂前交通动脉瘤20例体会

    作者:何建军;佘晓春;王启弘

    前交通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30%,前交通动脉是颅内动脉瘤好发的部位[1]。前交通动脉属支供血部位特殊,又是沟通代偿大脑前动脉的重要通道,手术的副损伤可能影响患者的预后[2]。前交通动脉瘤的发生通常伴有A1段发育异常,并在A1段优势一侧发生。血管内栓塞难度相对小[3]。本组回顾分析急诊血管内栓塞的20例破裂前交通动脉瘤,评价血管内栓塞破裂前交通动脉瘤的疗效。

  • 翼点入路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治疗

    作者:陈广宁;赵军;于广久;王艳华;关宇欣

    前颅凹底脑膜瘤约占全部颅内脑膜瘤的40%,其中约25%为鞍结节脑膜瘤.由于肿瘤位置深在,且与视交叉、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垂体柄、下丘脑、三脑室底等重要结构毗邻关系复杂,术后并发症较多,故手术切除难度大.自2000年4月~2008年5月.我院应用翼点人路和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4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颈总动脉-颈外动脉转流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的应用一例

    作者:虞冠锋;黄景勇;杨文军;黄河

    患者男,74岁,头晕6个月入院.TCD示左大脑中动脉流速(MCAFV)66 cm/s,左大脑前动脉流速(ACAFV)176 cm/s,右MCAFV 163 cm/s,右ACAFV 160 cm/s.DSA显示左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达95%,右内颈动脉起始段狭窄约50%,右MCA及分支显影良好.全麻下行左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术中TCD经颞窗监测左MCAFV:颈动脉试阻断前左MCAFV 40 cm/s;单纯试阻断颈内动脉(ICA)时左MCAFV 40 cm/s;试阻断左颈总动脉和左颈外动脉,MCAFV降低至15 cm/s;单纯试阻断颈外动脉(ECA),MCAFV也降低至15 cm/s.采取左颈总动脉至颈外动脉转流MCAFV上升为25 cm/s.术中行颈内和颈外动脉起始段内膜切除.术后语言及肢体活动同术前.术后1周TCD检查见左MCAFV上升至134 cm/s.随访1年头晕症状改善,无缺血性卒中发生.

  • 创伤性脑膜中动脉动静脉瘘自行闭塞一例

    作者:贾家宝;罗祺;陈儇;许侃;于金录

    患者 男性,42岁,因“颅脑外伤后1个月,右眼突出伴有颅内杂音20 d”入院.患者1个月前因车祸致颅底骨折及右侧颞骨骨折,予以保守治疗;治疗10 d后出现右侧眼球突出及颅内杂音.体检:右眼视力0.5,右眼球向外突伴结膜充血;眼底检查见静脉充血水肿;右侧眼眶、额部及颞部可闻及与心率一致的吹风样杂音.头部CT示右侧颞骨累及蝶骨见骨质不连续.DSA示右侧颈总动脉造影见海绵窦区造影剂滞留,血流自颈内动脉进入海绵窦,动脉晚期及静脉期见血流引流向眼上静脉、岩下窦及翼窝(图1);后循环造影见血流通过后交通动脉进入海绵窦区;压迫右侧颈动脉后行左侧颈内动脉造影见右侧大脑前动脉及中动脉显影良好.

  • 大脑前动脉近端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作者:刘威;曲元明;赖建君;徐广明

    目的探讨大脑前动脉近端动脉瘤(A1动脉瘤)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手术技巧.方法 1995年6 月~2003年12月间共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362例,其中A1动脉瘤占2.2%(8例),对A1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动脉瘤均位于A1穿动脉的起始部,起源于内侧远端纹状体动脉的3例,内侧近端纹状体动脉的5例.术中发现后方指向的6例,下方指向的2例.8个动脉瘤均为囊性动脉瘤,其中6例为小动脉瘤,平均直径6.9 mm.全组动脉瘤经手术夹闭,患者预后优7例,良1例.结论手术治疗A1动脉瘤保护A1穿动脉和选用合适的瘤夹是预防缺血性并发症的关键.

202 条记录 1/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