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按摩穴位补元气壮身体(下)

    作者:吴忠民

    (接上期)八、减轻慢性疼痛按摩穴位1:大包穴(侧卧举臂,位于腋窝下6寸,腋中线上,第六肋间隙处),主治全身的疼痛、四肢无力、胸胁痛、气喘等.按摩穴位2:下廉穴(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4寸处),主治上肢不遂、肘臂痛、腹痛、肠鸣(又称腹鸣,是指腹中胃肠蠕动漉漉作响的症状)、目痛、头痛、食物不化、眩晕.

  • 秋乏来袭,首先要调好脾胃

    作者:王凤岐

    秋天一到,整个人经常会有昏昏沉沉的感觉,这是脾胃在找你“算账”了.想要解除秋乏的困扰,强健脾胃才是硬道理.平时可以多按大包穴,少吃油腻厚重的食品,多吃水果青菜.另外也可在烧菜煮汤时放些胡椒,都有解除秋乏的效果.

  • 针刺左侧大包穴对青年健康男性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安全性影响的研究

    作者:程为平;牛茜茜;黎青青;陈净芸

    目的:探讨在不同时间针刺左侧大包穴对青年健康男性双侧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临床运用该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青年健康男性志愿者8例,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TCD)探头于双侧颞窗探及大脑中动脉(MCA),针刺被测者的左侧大包穴,在针刺前10min、针刺得气时(行平补平泻手法15s后)、留针15min(行平补平泻手法15s后)、留针30min(行平补平泻手法15s后即出针时)、出针后10min分别检测大脑中动脉的收缩期大血流速度(Vs)'舒张期大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及阻抗指数(RI)的变化,并记录TCD各参数变化.结果:针刺大包穴,出针时左侧MCA的PI、RI及出针后10min的PI与针刺前10min相比较显著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大包穴能降低左侧MCA出针时搏动指数与阻抗指数以及出针后搏动指数,提示针刺该穴具有负性针刺累积效应.

  • 针刺大包穴对健康青年男性大脑前动脉血流动力学安全性影响的研究

    作者:程为平;陈雪莹;陈净芸;王永悦

    目的:探讨在不同时间点针刺左侧大包穴对健康青年男性大脑前动脉( ACA)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临床治疗ACA相关疾病时,是否选用该穴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随机选取健康青年男性志愿者8例,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TCD)探头于双侧颞窗探及大脑前动脉(ACA),针刺被测者的左侧大包穴,在针刺前10 min、进刺得气后、留针15 min(行针后)、留针30 min(出针时)、出针后10min分别检测大脑前动脉的收缩期大血流速度(Vs)、舒张期大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及阻抗指数(RJ)的变化,并记录TCD各参数变化情况.结果:针刺大包穴在针刺时、行针时、出针时以及出针后血流速度均无显著变化;PI,RI的变化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大包穴对ACA血流动力学无任何影响,提示该穴具有安全性但不能做为治疗ACA供血不全的首选用穴.

  • 针刺大包穴对健康青年颈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安全性影响的研究

    作者:程为平;李天姝;陈净芸;邹坤杉;蔡佐宾;裴飞

    目的:观察针刺左侧大包穴对健康青年ICA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其是否存在负性作用.方法:随机选取青年健康男性8例,针刺左侧大包穴,使用TCD分别检测双侧ICA在针刺前10min,进针时、留针时、出针时、出针后10min的变化并记录各参数.结果:右侧ICA在进针时、行针时、出针时、出针后10min后的vs、vd、Vm、RI、PI与针刺前10min相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ICA在进针时,针刺15min、出针后的vs、vd、Vm.RI,PI与针刺前10min相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I、RI有增加趋势;出针时Vm血流速度与针刺前10min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左侧大包穴在出针时能够降低左侧ICA的平均血流速度,提示该穴对ICA具有累积的针刺负性效应.

  • 针刺大包穴对健康男性青年双侧大脑后动脉(PCA)血流动力学心率及血压影响的研究

    作者:程为平;封笑;龙英妮;杨振和

    目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连续观测针刺左侧大包穴在不同时间对健康男性青年大脑后动脉(PCA)血流动力学、心率及血压的变化情况,探讨针刺左侧大包穴对大脑后动脉(PCA)血流动力学、心率及血压影响与时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健康男性青年8名,平均年龄(24±2)岁.安静状态下,针刺受试者的左侧大包穴,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TCD)探头于双侧颞窗探及大脑后动脉(PCA),在针刺前10min、进针时、行针时(留针15min)、出针时(留针30min)及出针后10min 5个时间点,检测大脑后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收缩期大血流速度(Vs)、舒张期大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及阻抗指数(RI)各参数值,并在每次检测后立即采用电子血压计测量并记录血压及心率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针刺大包穴,在进针时、行针时、出针时、出针后10min的双侧收缩期大血流速度(Vs)、舒张期大血流速度(Vd)、阻抗指数(RI)、搏动指数(PI)与针刺前10min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针时左侧平均血流速度(Vm)与针刺前10min相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Vm无统计学意义;心率在进针时与进针前相比P<0.05,出针后10min与进针前相比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时间点心率数据无统计学意义;本实验中,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在进针时、行针时、出针时及出针后10min与针刺前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1)针刺左侧大包穴在针刺留针15min时能显著增加左侧大脑后动脉(P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2)针刺左侧大包穴在进针时及出针后10min,心率在生理范围内减慢;(3)针刺左侧大包穴对血压无显著影响.

  • 应用MRI测量大包穴针刺深度的研究

    作者:温颖;李晓陵;曹丹娜;韩庆春;王丰;程为程

    目的:研究大包穴在MRI定位下的针刺安全深度,为针灸临床医生提供安全进针的参考数据,减少针刺意外.方法:选择身体健康志愿者男女各10人.MRI扫描通过大包穴体表标记点层面,在MRI图像上测量大包穴到壁层胸膜直刺深度.结果:男组危险深度左侧(20.47±2.61) mm、右侧(21.05±2.82)mm,安全深度:左侧(15.36±1.96) mm、右侧(15.79±2.11)mm;女组危险深度:左侧(18.33±3.27)mm、右侧(18.92±4.64) mm,安全深度:左侧(13.75±2.46) mm、右侧(14.19±3.48)mm.针刺危险深度性别差异比较P>0.05,说明无明显差异;双侧差异性比较P>0.05,说明无明显差异.结论:大包穴针刺危险深度:左侧(19.40±2.98) mm、右侧(19.98±3.89) mm;安全深度:左侧(14.55±2.31)mm、右侧(14.98±2.93)mm.MRI检查为穴位针刺深度的研究提供了更安全、精确的研究方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