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基于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心音分类识别研究

    作者:许莉莉;师炜;郭学谦;曲典

    目的 将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引入心音的分类识别,优化其参数设置,获得优的分类结果 .方法 本文通过医院采集和网络下载获得99例心音信号,每个信号提取两个长度为5 s的样本,共198个样本,均分为3个集合.对每个样本采用sym6小波基进行小波包3层分解,根据Parseval定理计算每个样本的能量谱特征.以训练集数据送入支持向量机和小二乘支持向量机进行机器学习,采用不同步长相结合的搜索法,根据测试集1的分类结果 对向量机的参数进行优化.结果 以高斯径向基函数为核的支持向量机,其惩罚因子C和核函数宽度σ均为20.086时,对测试集1的分类正确率高,为79.7%;对测试集2的分类正确率为84.5%,分类计算使用的时间分别为0.108 s和0.117 s.对小二乘支持向量机,高斯径向基函数宽度平方σ2取1,正则化参数γ取20.086时,对测试集1的分类正确率高,为94.2%;对测试集2的分类正确率为89.6%,分类计算使用的时间分别为0.0638 s和0.0692 s.结论 采用求解线性方程法寻找局部优解的小二乘支持向量机运算速度快,更适合心音样本的分类识别.

  • 大脑前动脉CT血管造影-大密度投影(CTA-MIP)后处理参数的优化及相关性

    作者:陈明山;邢刚

    目的 探讨在CT血管造影-大密度投影(CTA-MIP)检查中,大脑前动脉"分段显示效果"及所选层面"厚度和角度"间的相关性,确定大脑前动脉各分段显示的优化参数.方法 利用CT血管造影-容积再现(CTA-VR)平台,对入组病例分别测量大脑前动脉A1段及A2~5段走行角度及空间跨度值,将测量参数修正值在CTA-MIP平台进行后处理验证,形成各段血管MIP主显位置,对主显位置图像质量进行评分,确定CTA-MIP各大脑前动脉分段显示的优化参数.结果 在CTA-MIP中,大脑前动脉分段显示优化参数:A1段采用标准冠状重建位、层厚15 mm、角度偏移0°,A2~5段采用标准矢状位重建位、层厚25 mm、偏移角度0°.结论 在CTA-MIP后处理中,大脑前动脉的"分段显示"与"层厚和角度"具有高度相关性,基于适宜的选层厚度及旋转角度可以全景式的展示大脑前动脉各段走行及分支细节,为大脑前动脉的成像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方法及理念.

  • 乳腺MRI检查摆位方法及参数优化

    作者:方昊;陈志仁;梁妍;毛海英

    目的:探讨选择合理的乳腺MRI检查摆位方法及优化扫描参数以获取优质乳腺图像质量.方法:通过乳腺在线圈位置的不同及扫描序列参数不同,分析图像质量差的原因.结果:乳腺MRI检查中线圈位置摆放是否标准与扫描序列参数的优化一样重要,尤其是在脂肪抑制序列.结论:乳腺MRI检查摆位方法合理,优化扫描参数,缩短扫描时间能为乳腺疾病的诊断提供优的图像.

  • 利用腕部脉搏波无创估测心脏每搏输出量的方法

    作者:周娟;于平;张纯刚

    目的 开发利用腕部采集的脉搏波信号无创估测心脏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的算法,以实现在家庭环境中对SV的监测.方法 351名志愿者参与本研究,每名志愿者的样本数据包含桡动脉脉搏波信号和SV,前者使用小云心脉仪在腕部采集,后者利用超声设备获得,两者的测量同步进行.在剔除了39名有明显心血管异常的志愿者的数据后,样本数据被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两组,前者用于优化估测算法,后者用于检验算法的有效性.SV的估测方程基于在脉搏波信号上提取的6个特征点构建.考虑年龄、性别等生理因素对SV的影响,进一步按性别、年龄对志愿者进行二次分组,分别优化SV的估测方程.结果 对两组志愿者估测的SV与超声测量值均显示良好的相关性,其中训练集的皮尔逊相关系数r=0.776,测试集的相关系数r=0.725.结论 利用在腕部采集的脉搏波信号无创估测SV具有可行性,该方法有望实现在家庭环境中由使用者自主完成SV测量,对心血管健康的院外自主监测将是有益的补充.

  • 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手术参数的优化分析

    作者:裴葆青;周力;吕坤;王田苗

    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手术是目前治疗股骨颈骨折的常用方法,采用有限元方法对空心钉内固定手术进行力学综合分析,根据股骨近端力学实验的结果,建立股骨近端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可能影响手术效果的患者体重、骨折线角度、空心钉布局与角度等几个参数进行分组分析,提取骨折面、钉子的应力应变分析结果,获得了216组不同手术参数组合的情况下,影响术后愈合与承载能力的骨折端面的错位位移、钉孔底部应变、钉子大应力、股骨大应变四个参数,并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找到一组符合生物力学规律的内固定治疗参数,并应用于医疗机器人手术参数规划及手术效果的评价系统.

  • 3.0T磁共振快速电影相位对比法对胸椎管内脑脊液流动的扫描参数优化

    作者:闫乐卡;刘怀军;尚华;黄渤源;崔彩霞;李晖

    目的 对3.0T磁共振电影相位对比(MR fast cine-PC)法胸椎管内脑脊液流动扫描参数进行优化.方法 对30名正常志愿者采用3.0T磁共振仪进行检查获得常规矢状位FSE T2WI后,于T6-7椎间盘层面定位行胸椎管脑脊液fast cine-PC法扫描.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分别改变流速编码(设置为5 cm/s、10 cm/s、15 cm/s、20 cm/s)、频率编码方向(R/L、A/P)、FOV(18 cm、26 cm、34 cm)、矩阵(384×256、256×128)、NEX(1次、2次)等参数,观察成像效果.结果 流速编码采用5、10、15、20 cm/s时,图像质量为优、良、差者分别为0、16、14名,19、11、0名,28、2、0名,30、0、0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5,P=0.02);频率编码方向分别为A/P、R/L时,图像质量为优、差者分别为27、3名,10、20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12,P<0.001);FOV分别为18 cm、26 cm、34 cm时,图像质量为优、良、差者分别为0、12、18名,11、18、1名,29、1、0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7,P=0.01);矩阵分别为384×256、256×128时,优、良图像分别为29、1名,3、27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81,P<0.001);NEX分别为1次及2次时,优、良图像分别为6、24名,30、0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89,P<0.001).结论 流速编码10 cm/s、频率编码方向A/P、FOV 26 cm、矩阵256×128、NEX 2次为采用3.0T MR fast cine-PC法扫描胸椎管内脑脊液的优参数.

  • CT扫描中的汇聚式双目立体视觉系统参数研究

    作者:常铭;李亮;陈志强

    CT扫描过程中人体的微小运动会造成运动伪影,降低了CT图像的分辨率,影响临床医学诊断.本文搭建了一个基于汇聚式的双目立体视觉系统用于记录CT扫描过程中的人体运动,以便在后续工作中消除运动伪影.因此,系统记录的三维坐标的精度将直接影响后续的算法修正工作.本文对于此立体视觉系统进行了参数测试实验,对于定标模板设计、定标参数选择、摄像机摆放以及世界坐标系的选取进行了详细的讨论与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经过参数优化的系统空间分辨率达到了0.05 mm,满足了实际应用需求.

  • 诊断超声介导自制微泡造影剂的溶栓效应及参数优化体外实验研究

    作者:陈冉;任卫东;吴瑕;陈昕

    目的 研究诊断超声介导自制微泡造影剂对血栓的溶解效应以及对影响溶栓效果的超声频率、机械指数、照射时间、微泡浓度四个参数进行探讨,确定佳的溶栓参数组合.方法 利用统计学L9(34)正交表确定不同的超声频率(1.8 MHz、5 MHz、11 MHz)、不同机械指数(0.5、1.2、1.6)、不同照射时间(10 min、30 min、60 min)、不同微泡浓度(3.5×109/ml、4.2×109/ml、5.0×109/ml)各参数不同水平间的组合,按照正交表所示组合参数条件进行体外溶栓,计算各组间的溶栓率P=[(W0- W1)/ W0]×100%,所得数据进行极差分析,切片HE染色及电镜下观察溶栓后的血凝块结构.结果 作用时间对其溶栓率的影响大,其溶栓的佳条件组合为超声频率A=1.8 MHz、机械指数B=1.6、作用时间C=60 min、微泡浓度D=5.0×109/ml.HE切片染色及扫描电镜1000倍观察溶栓后血凝块内部结构松散,并伴有大量纤维素断裂,出现较大的空洞与裂隙.结论 诊断超声介导下的超声微泡造影剂具有助溶作用,并在低频率、高机械指数、延长作用时间、高微泡浓度的参数条件下溶栓效果佳.

  • 弥散加权神经成像在臂丛神经成像中的参数优化

    作者:侯严振;宋海岩;林帆;雷益;陈华生

    目的 探讨弥散加权背景抑制神经成像(DWIBS)不同扫描参数对臂丛神经图像质量的影响,优选佳扫描参数.方法 将18名健康志愿者等分为3组,对第一组每名志愿者行3个b值的弥散加权成像扫描.选择成像质量好的b值,调整分辨率,对第二组行弥散加权成像.选择第二组成像质量好的参数组合,调整并行采集因子分别为2、4、8,对第三组行弥散加权成像.观察不同b值、不同参数下的臂丛神经解剖细节和成像质量.结果NEX为8、层厚3 mm、b值为300 s/mm2、分辨率158×158、并行采集因子为4的冠状位图像能够分辨臂丛神经的干股束支等解剖细节,图像质量较好.结论 优化后的DWIBS能满意显示臂丛神经,可作为臂丛神经成像的常规序列之一.

  •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起搏参数优化现状

    作者:谷佳佳;徐伟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在伴有收缩不同步的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治疗中的价值已经明确.但有约30%的患者CRT术后效果不明显甚至恶化,称之为CRT无应答.而影响这部分患者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包括术前患者的筛选、术中左心室电极植入部位及术后起搏参数优化.目前,起搏参数的优化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研究表明[14]术后房室(atrioventricular,AV)间期和室间(interventricular,VV)间期的优化可提高CRT治疗的应答率,甚至进一步改善临床症状.本文就当前AV间期和VV间期的优化方法及其价值予以综述.一、AV间期优化的方法AV间期的优化有多种方法,其中心导管检查测量左心室大压力差与大时间差之比(dP/dTmax)准确性高,但为有创检查,而在超声指导下优化因具有无创、方便等优点,目前为使用多的优化方法.近,基于程控仪自动检测和运算的间期优化法已被应用于临床.

  • 心肌做功指数与主动脉瓣、二尖瓣血流频谱时间流速积分在房室延迟参数优化中的相关分析

    作者:焦卫平

    目的 评价应用心肌作功指数(Tei指数)方法优化双腔起搏器房室延迟参数后,Tei指数与主动脉瓣、二尖瓣血流频谱时间流速积分的相关性.方法 24例冈Ⅲ°房室传导阻滞接受永久起搏器治疗的患者,于植入术后行常规超声及脉冲多普勒检查,应用小Tei指数方法选择佳房室延迟时间(优化组).结果 与非优化组相比,优化组的主动脉瓣、二尖瓣血流频谱时问流速积分(TVI-AV、TVI-MV)及左室充盈时间(FT)均较高(无统计学差异),优化组的Tei指数与TVI-MV、TVI-AV及FT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15、-0.744(P<0.01)和-0.641(P<0.05).结论 房室延迟参数优化中应用Tei指数方法与左室做功有较好的相关性.

  • 作者:

    关键词:
  • 调强放射治疗中剂量计算与射野参数优化研究

    作者:陈超敏;唐木涛;周凌宏;吕庆文;王卓宇;陈光杰

    目的研究调强放射治疗中剂量计算模型的建立与射野参数自动选择的实现方法.方法用快速傅立叶变换建立三维光子卷积剂量计算模型,用基于剂量的目标函数作为遗传算法个体适应度的评价指标,用遗传算法实现射野权重的优化.结果经过遗传算法100次迭代,能够得到适形度较高、剂量分布较均匀的剂量分布.结论基于快速傅立叶变换的三维光子卷积剂量计算模型是一种较精确的模型;遗传算法是一种效率较高的IMRT射野参数优化方法.

  • 定量核磁技术参数的优化及其在中草药定量分析领域的应用

    作者:马晓丽;邹萍萍;雷伟;屠鹏飞;姜勇

    定量核磁技术是基于核磁共振原理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该方法无需待测物对照品,解决了中草药定量研究中对照品缺乏的难题,并且操作简便快速、对检测样品无破坏性、准确度高、重现性好,相比于经典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液质联用及气质联用等定量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随着核磁技术的进步,核磁的灵敏度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定量核磁技术的准确度.另外,选择合适的参数,对于获得高精准度的定量结果也至关重要.本文针对目前定量核磁技术中应用的为广泛的定量氢谱技术(qHNMR)进行了综述,包括qHNMR的基本原理、影响qHNMR准确度的各项参数(包括信噪比、弛豫延迟时间、脉冲宽度、采集时间、窗函数、基线校正、相位校正等)、优化方法,以及qHNMR在中草药单一或多成分的含量测定、对照品的纯度检测和在食品分析领域的应用进展情况等.另外,对于定量核磁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在中草药分析领域的应用前景也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 低场MRI扫描参数优化的体会

    作者:王洪生

    MRI是集全人类高智慧,高技术,高难度的新学科.因此,在发挥设备功能,用好机器方面对所有用户都是一个考验.

  • 腰椎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参数优化的研究

    作者:董艳军;张磊磊;唐晓;白男男;胡蓬勃;郭兰田

    目的:评价不同扫描条件腰椎多层螺旋CT扫描对成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探讨多层螺旋CT在腰椎软组织病变扫描中适宜的低剂量扫描参数。方法通过CT设备扫描患者腰椎,以240 mAs为起点,逐渐降低管电流量,记录CT主机上显示的辐射剂量;评价图像质量采用adw 4.3工作站,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软件。结果管电流量80 mAs扫描所获得的图像评分均不低于3分,其产生的辐射剂量为6.81 mGy;而管电流量240 mAs扫描所获得的图像评分均为4分,其产生的辐射剂量为20.22 mGy。结论腰椎软组织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的适宜扫描参数为80 mAs。

  • 16排螺旋CT胸部常规扫描参数的优化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胸部常规扫描参数优化方案。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之间于我院行CT检查异常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三组行CT扫描复查,每组各30例,均采用16层螺旋CT,螺距均为1.5Pitch,层厚5 mm,扫描周期0.5s,管电压值120,对照Ⅰ组探测器宽度0.75 mm,mAs为100,对照Ⅱ组探测器宽度为1.50 mm,mAs为100,观察组探测器宽度1.50mm,mAs为20。三维后处理时再分别选取重叠50%重组1 mm、2 mm、2 mm的薄层图形,比较三组的容积剂量、X射线量、扫描时间和影像学图像质量。结果对照Ⅰ组的DLP、总mAs、扫描时间均大于观察组,对照Ⅱ组的DLP、总mAs均大于观察组,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显示的病灶与肺部影响正常结构图像质量优良,且无显著差异。结论采用低剂量方案与宽1.50mm探测器行胸部CT扫描,有助于缩短扫描时间,减少辐射剂量,且得到的诊断信息无与其他参数方案相比显著差异,值得推广。

  • 高场磁共振成像参数优化体会

    作者:王灵芝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参数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及相互制约关系.方法 所用设备为GE Signa TwinSpeed HD 1.5T磁共振,为了显示每种成像参数对图像的影响,每次只改变一个参数,其余参数固定.结果 每个参数对图像质量的影响都是双方面的,必须综合考虑才能获取更有利于诊断的图像.结论 磁共振成像参数优化不仅影响图像质量而且可以影响终的诊断,磁共振操作人员必须全面考虑参数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才可能获取有利于临床诊断的磁共振图像.

  • 心脏再同步治疗的随访及疗效观察

    作者:赖兆新;宋岸坚;谭文锋

    目的 探讨心脏再同步化起搏治疗(CRT)的长期疗效以及随访相关技术细节.方法 1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男性13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72.25岁,其中扩张性心肌病8例、缺血性心肌病5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例.按常规方法置入CRT后对起搏系统参数进行优化,观察长期疗效.结果 随访12个月,经过双心室起搏辅以优化的起搏参数及药物治疗,左心室射血分数从29%提高至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左心室舒张末内径从65.8 mm缩小至59.6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QRS波从144 ms缩短至124 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衰临床症状减轻,心功能改善,运动耐量增加,生活质量提高,心脏重塑进程延缓,因而心衰住院事件减少.结论 CRT能够使心衰患者临床症状减轻,心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心脏重塑进程延缓.随访优化起搏参数和药物治疗对提高疗效是十分重要的.

  • GE16排螺旋头部扫描的参数优化探究

    作者:王永华

    目的 对GE16排螺旋头部扫描的参数进行优化探究,旨在获得优质的扫描图像.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我院行头部扫描的230例病患为对象.115例行常规头部扫描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及同期采用优化后的方法行头部扫描的11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头部扫描图像的质量以及患者受照程度.结果 所获得的图像的质量分为低、中、高三个水平,观察组图像质量低共28幅(24.3%),质量中等水平的图像共有39幅(33.9%),质量高的图像共有48幅(41.7%).对照组图像质量低共36幅(31.3%),质量中等水平的图像共有57幅(49.6%),质量高的图像共有22幅(19.1%).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χ2=4.510,P=0.035).对照组与观察组单次扫描CTDI值分别为(11.92±6.57)mGy和(6.82±4.19)mGy,观察组明显要好于对照组(t=7.454,P=0.011).结论 对GE16排螺旋头部扫描的参数进行优化可以在保证患者接触更少的辐射量的前提下,可以明显的提高图像的质量,在临床上值得推荐使用.

52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