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老年多发梗塞性痴呆临床与头颅CT扫描研究

    作者:王宏;许凤芝;董莘;卢乐萍

    目的探讨多发梗塞性痴呆与梗塞部位、数目、总体积、脑白质稀疏、脑萎缩的关系.方法以长谷川痴呆量表及简易记忆量表检查区分痴呆与非痴呆,对45例痴呆和50例非痴呆者头颅CT对比研究.结果基底节区梗塞、丘脑梗塞及皮质区多灶性梗塞更易出现痴呆.痴呆组梗塞数目明显高于非痴呆组(P<0.01),梗塞总体积明显大于非痴呆组(P<0.01),白质稀疏出现率明显高于非痴呆组(P<0.01).结论多发梗塞性痴呆发生与梗塞部位关系密切,与梗塞数目、梗塞总体积及脑白质稀疏症有明显关系,与脑萎缩关系不明显.

  • 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硬通道微创治疗38例临床体会

    作者:李洪涛

    目的:研究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探讨硬通道微创治疗硬膜外血肿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方法:对我科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行硬通道微创治疗的硬膜外血肿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6例痊愈,2例转为开颅血肿清除治疗.结论:受伤6小时以上病情相对稳定无意识障碍或轻度嗜睡表现,幕上血肿<60m1,中线移位≤1cm,轻度脑室受压,可采用;对于部分有脑萎缩的老年患者,血肿量可适当放宽;对于术后有意识加重的,复查CT血肿量增大的或急性进展型等不稳定的硬膜外血肿,以及那些颅骨粉碎较重,该处有大血管或者骨折线波及静脉窦引起出血的,不宜采用此方法.

  • 慢性硬膜下血肿硬通道微创治疗42例临床体会

    作者:李洪涛

    目的:研究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探讨硬通道微创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对科室2008~2011年4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行硬通道微创治疗进行总结分析.结果:42例患者恢复良好.结论:硬通道微创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确切,明显改善了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症状,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 小儿病毒性脑炎诊断及预后评价中的脑电图、头颅CT改变

    作者:马烨;贺峰;李宜珩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诊断及预后评价中脑电图、头颅CT改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8例小儿病毒性脑炎(病脑)结合脑电图(EEG)、头颅CT结果进行分析.结果EEG检查68例,异常63例(异常率92.6%):头颅CT检查61例,异常26例(异常率42.6%).结论EEG确是监测脑功能早期改变及病情变化较为敏感的指标,可作为脑内病变转归的客观依据,而头颅CT检查对病毒性脑炎的病理形态结构的显示则是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

  • 头颅CT与MRI在病毒性脑炎患者检查中的优劣性探讨

    作者:彭怀斌;张兴雨;王志涛

    目的:研究头颅CT与MRI在对病毒性脑炎患者检查时的优劣性。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10月在上海华山医院接受治疗的95例已经确诊了的病毒性脑颅患者进行研究。分别对病毒性患者进行头颅CT检查以及MRI检查,对比分析在使用两种检测方式时,病毒性脑炎病灶的分布特点,以及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结果通过MRI平扫,发现阳性91例,未发现的有4例,MRI的阳性检出率为95.79%。通过MRI检测多发病灶为63例,占66.32%。通过头颅CT平扫阳性,发现的患者有83例,未发现的患者有12例,其阳性检出率为87.37%。通过CT检测发现多发病灶为52例,占54.74%(P<0.05)。结论通过阳性检测率,以及病灶的分布特点可以看出,MRI在检查病毒性脑炎患者时更加的敏感,特异性强,可以更好的诊断和了解病情状况,可以在临床应用上进行推广。

  •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头颅CT及其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秦觅;李耀彩;吴丽红

    目的:探讨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头颅CT表现与临床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对42例符合CCMD-Ⅱ-R诊断标准的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头颅CT检查,并就CT表现与临床相关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2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中,脑萎缩为28例(占66.7%),头颅CT主要表现为脑室、脑池扩大,小脑表面沟增宽,这些表现与临床亚型、饮酒量、饮酒方式以及病程相关.结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其饮酒在10年以上,且每日饮酒量>1000ml及空腹饮酒者,头颅CT提示脑萎缩发生率高.

  • 探讨大面积脑梗塞不同阶段头颅CT和MRI的研究

    作者:赵飞;陈维娟;方小东;张元刚;苟杰

    目的:深入研究大面积脑梗塞在不同阶段显现的头颅CT及MRI检查影像的特点.方法:本院主要选取在2017年6月—2018年1月间进行大面积脑梗塞治疗的80名患者,研究对象均为随机抽取,并对所有研究患者进行头颅MRI检查和CT检查,后对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检查结果表明大面积脑梗塞在不同的阶段显现的头颅C T检查影像具有不同的特征,通过C T检查出脑梗塞的总概率约为76.24%,通过磁共振成像即M R I检查出脑梗塞的总概率约为96.56%,二者检查方式的检出率具有很大的差异,另外,通过C T检查出大面积脑梗塞的亚急性阶段和急性阶段的概率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并且研究结果之间的差异都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P<0.05).结论:头颅M R I检查与CT检查是医院进行脑梗塞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头颅CT检查得出的临床诊断结果能够为患有大面积脑梗塞的病人提供可靠治疗依据,而头颅MRI检查对大面积脑梗塞急性期或者早期病人的诊断结果比CT检查更为精确,进而帮助患者进行更优质的恢复治疗,同时也促进了临床医学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医学应用价值.

  • 慢性胆囊炎、胆结石并发急性脑梗死1例

    作者:刘风芹

    病历资料患者,男,80岁,因右上腹疼痛1周于2011年11月10日入院.既往有"酒精性肝硬化"病史13年,否认有高血压、糖尿病史、冠心病史.查体:体温36.5℃,脉搏64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90mmHg.发育正常,神志清,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80次/分,律不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肌略紧张,右上腹莫菲氏征阳性,肝脾未触及,腹部透视提示肠胀气.B超提示胆囊壁毛糙,囊腔内可见直径约20mm强回声光团,后伴声影.

  • 66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头颅CT异常的相关分析

    作者:贾军朴;董杰;张宇

    目的:通过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其头颅CT变化的关系,探讨头颅CT在精神分裂症诊断中的辅助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63例采用ICD-10诊断标准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案资料,对其脑部CT的影像资料及各种临床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患者的年龄越大,其脑萎缩发生率明显增高;透明间隔腔的出现与年龄的增大有关;精神分裂症病程越长,其颞叶脑沟裂的增宽和侧脑室的扩大概率的增加分别为10.2%和14.6%;复发次数的增加与脑萎缩无显著相关性,但复发次数越多,发生松果体囊肿的概率增加49.3%;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为主与阳性症状为主的病例相比,前者头颅CT变化较后者更多,但差异并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有自杀企图和行为的患者与没有自杀企图和行为的患者其脑实质的改变有显著差异。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萎缩改变与患者的年龄、病程呈正相关;阴性症状为主的患者头部CT异常改变集中在额叶和顶叶,而阳性症状为主的患者头部CT异常改变集中在额叶和颞叶。

  • 急性脑梗塞的中医辨证分型与头颅 CT、MRI 的研究

    作者:曹学斌

    目的:对急性脑梗塞的中医辨证分型与头颅CT、MRI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为临床诊断和正确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200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行CT、MRI扫描检查,分析中医辨证分型和扫描检查二者之间相关性。结果本次研究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为中经络证和中脏腑证二型,前者以腔隙性梗塞为主,后者以大面积梗塞为主,二者CT、MRI表现差异显著( P<0.05)。结论急性脑梗塞的中医辨证分型与头颅CT、MRI扫描检查结果之间具有密切相关性,对于急性脑梗塞患者及时行CT、MRI扫描检查,有助于诊断和治疗患者。

  •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无创颅内压监测结合头颅CT的临床研究

    作者:袁荣强;黄录茂;雍成明;杨代明;宣家龙;王方发

    目的:探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无创颅内压监测与头颅CT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无创颅内压监测仪对50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动态颅内压监测,其中重型颅脑损伤者20例,中型23例,轻型7例;每次检测后行头颅CT检查并计分,分析其CT变化特征,并与颅内压值对照.结果:伤后同一时点,患者的颅内压和头颅CT计分比较,重型>中型>轻型(P<0.05).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保守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的颅内压与头颅CT计分之间,组内比较具有相关性,计算相关系数分别为r=0.92和r--0.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无创颅内压监测与头颅CT变化呈正相关,两者结合可以指导治疗并判断预后.

  • 小儿颅脑疾病与头颅计算机断层成像术

    作者:赵萍;严文康;方玲

    目的探讨头颅CT检查在小儿颅脑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意义.[ BF] 方法以370例头颅CT异常的非外伤性病变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疾病增将其归类、比较、分析,从中揭示其关系.结果各类癫痫的主要CT改变是脑萎缩,脑软化次之;小儿颅脑肿瘤以幕下、中线部位多见,颅高压征出现晚,定位体征少见,易于误诊;新生儿颅脑损伤发病率高,头颅CT检查利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和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结论头颅CT是小儿颅脑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它的应用使颅脑疾病的诊断水平明显提高.

  • 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6例对比观察

    作者:张松格;李利;沈桂林

    目的 探讨微创清除术在颅内血肿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分析微创清除术治疗颅内血肿46例的方法和预后.结果 运用微创清除术治疗颅内血肿后随访3月,疗效满意.结论 微创清除术治疗颅内血肿疗效确切,方法简单,技术成熟,易于临床推广.

  • 1例脑出血后脑死亡患者头颅CT影像学分析

    作者:李英杰;李亚楠;徐谦;李丽荣;王秋芬

    脑死亡诊断主要依靠临床判定,并且需要辅助判定手段进一步加以确认,本文报告1例脑出血后脑死亡患者的头颅CT影像学改变。患者男性,45岁,既往脑干出血及后循环动静脉畸形病史15年,此次因突发意识不清伴恶心呕吐0.5h入院。头颅CT示:右侧丘脑、脑干及第3、4脑室内可见高密度影,出血量约20ml。入院后第24天,突然出现自主呼吸停止,血压下降,双侧瞳孔散大,脑干反射消失,处于深昏迷状态,予以呼吸机辅助呼吸,经CT证实为再次出血,患者病情不恢复,持续靠呼吸机辅助呼吸,脑电监测示等电位,经颅多普勒超声示:颅内血管未发现血流信号,评估为脑死亡。7个月后头颅CT增强扫描示:脑内无造影剂注入,脑实质密度普遍减低、脑室脑沟消失,呈全脑填塞表现。其头颅CT影像学提示:脑组织广泛的自溶性改变。本文参照我国新颁布的脑死亡诊断标准,确诊脑死亡1例,并提供脑出血后脑死亡的头颅CT影像学资料,供同道们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参考。

    关键词: 脑出血 死亡 头颅CT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CT诊断

    作者:刘庆生

    目的 探讨CT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lE)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 对有围产期窒息史,疑诊HIE的60例患儿于生后1~5 d常规进行头颅CT检查.结果 患儿脑水肿发生率为86.7%,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率为53.3%.结论 尽早行头颅CT检查,以便及时确诊和治疗.

  • 脑电图与头颅 CT检查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一致性分析

    作者:朱慧;肖正军

    目的::探讨头颅CT影像学检查及脑电图检查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诊断的差异性及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临床确诊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48例,分析头颅CT及脑电图检查结果,进行x2检验和Kappa检验,并加以分析。结果:48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电图检查异常率87.5%,头颅CT检查异常率79.2%,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法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结果中度一致(Kappa值为0.407)。结论:头颅CT及脑电图检查均有助于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两种检查方法出现一致性的结果,可能会降低诊断敏感性。

  • 糖尿病脑梗死GE64CT影像学特点对比分析

    作者:郭成志;向阳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中患者的GE64CT影像学特征.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1月间收治的65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并从我院同期就诊并确诊为脑梗死且不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中选取65例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头颅CT影像学特点.结果 (1)两组患者梗死部位均以基底节区为主,位置分布无显著差异;(2)观察组患者梗死灶的数目和梗死面积均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患者的梗死类型分布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大面积梗死比例更高,而腔隙性脑梗塞的比例则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患者的梗死灶性质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2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CT影像学表现具有其鲜明的特点,多发性和大面积脑梗死更为常见,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建议当糖尿病患者出现脑梗表现时,及早进行头颅CT检查以明确诊断.

  •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颅脑损伤中的伤情及预后判断的应用研究

    作者:欧阳可勋;钱卫添;胡朝晖;胡建军

    目的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颅脑损伤中的伤情及预后判断应用分析.方法 选择2015年8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临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区分患者为轻度脑外伤以及中重度脑外伤.借助CT平扫、常规MRI以及SWI对所有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借助统计学分析对比各个方法下患者脑内病灶的数量以及部位.结果 SWI的GCS评分在第3天远高于CT以及MRI检验,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WI在检测颅脑损伤病灶数量上明显高于CT以及MRI检验方法,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入院第0、1或7、14天的头颅CT或MRI检查与SWI检查对比,且伤后半年SWI检验GOS评分明显优于CT以及MRI检验方法,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颅脑损伤后更能更早、更准确和客观地评估脑损伤,并提供更好的与预后有关的昏迷期限以及结果,对提高本地区甚至周边地区颅脑损伤诊断、救治水平有重要意义.

  • 30例小量脑出血误诊为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江波

    目的:探讨小量脑出血误诊为脑梗死的原因,总结小量脑出血的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尽早进行明确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0例小量脑出血且初诊误诊为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收治的3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对比分析,总结其鉴别诊断要点。结果:小量脑出血和脑梗死在既往脑卒中史、发病状态及血压是否升高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意识状态、头疼、头晕及巴氏征阳性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小量脑出血佳的诊断方法就是头颅CT。尽早行头颅CT检查,可明确诊断,降低误诊率和误治率。

  • 以视神经病变为初发临床表现的头颅CT结果分析

    作者:赵广健;刘利娟;庄淑流;李云女;赵广愚;童绎

    目的 探讨头颅CT在视神经病变诊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4月至2008年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323例视神经病变患者头颅CT检查结果.并根据CT结果分类统计其病变类型.结果 323例视神经病变患者头颅CT检查阳性者56例,阳性率达17.3%,其中鞍区占位者27例(48.2%),枕叶病变者7例(12.5%),基底节腔隙性脑梗死者7例(12.5%),小脑肿物者2例(3.6%),鼻窦肿物2例(3.6%),颞叶肿物、嗜酸性肉芽肿、听神经瘤、颈动脉海绵窦瘘、大脑脚肿瘤、蛛网膜下腔水瘤、空蝶鞍、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视神经肿瘤等各1例(1.8%).结论 鞍区占住病变是头颅CT检查阳性患者的首要病因;对不明原因出现视力下降甚至失明、视野缺损、复视、眼球运动障碍等症状而诊为视神经病变的患者,即使无明显全身症状,常规进行头颅CT检查,对于颅脑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大限度的挽救患者视力和生命有重要意义.

232 条记录 1/12 页 « 12345678...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