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脑室肿瘤的诊断与治疗临床体会

    作者:吕茂洲;邹庆华;魏栋;李立新

    目的:探讨脑室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手段.结论:术前用CT及MRI进行诊断并确定手术入路,以手术切除为主、放化疗为辅治疗脑室肿瘤,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 脑室肿瘤128例临床分析

    作者:闫玉纪

    脑室肿瘤系指原发于脑室内或自邻近肿瘤大部分突出脑室内.我院自1987年1月至2003年10月共收治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脑室肿瘤128例.占同期颅内肿瘤1488例的8.6%.1990年以来应用显微技术切除脑室肿瘤78例,其手术全切除率明显提高,死亡率明显下降.现报告如下.

  • 几种特殊脑室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作者:金行藻;石群立

    脑室内肿瘤除常见的室管膜瘤和脉络膜肿瘤外,还有几种形态独特的肿瘤也常遇到,如中枢神经细胞瘤,透明细胞室管膜瘤,室管膜下瘤等.由于这些肿瘤只在近一、二十年才被人们所重视或认识,故有必要对它们的临床病理加以研究,以便(特别在冷冻切片时)正确诊断.

  • 脑室内脑膜瘤的MRI诊断

    作者:胡鹏;陈东;丁浩源

    目的:探讨脑室内脑膜瘤的MRI特点及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的脑室内脑膜瘤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总结T1WI、T2WI及T1WI增强扫描的图像特征。结果11例患者中,7例侧脑室内纤维细胞型脑膜瘤,呈等/稍长T1混杂等/短T2信号;2例位于第四脑室,1例位于第三脑室,1例位于透明隔区,均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T1WI均呈均匀/不均匀强化。病理证实所有脑室脑膜瘤中,侧脑室纤维型7例,第四脑室合体细胞型及混合型各1例,第三脑室合体细胞型1例,透明隔区内皮细胞型1例。结论脑室内脑膜瘤以侧脑室纤维型脑膜瘤常见,T2WI低信号可以作为纤维型脑室内脑膜瘤的MRI典型特征进行诊断;其他部位脑室内脑膜瘤鉴别诊断困难,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多方位、多角度观察,并与特定部位好发肿瘤的特征性征象相比较。

  • 第四脑室菊形团形成型胶质神经元肿瘤1例

    作者:李晓光;张伟国;康厚艺

    1 病例简介患者男,22岁,因"头痛头晕、视物有重影、恶心呕吐10d"入院.体格检查:意识清楚,语言流利,肢体活动正常,肌张力V级,无感觉障碍,病理征阴性.MRI示小脑蚓部囊实性肿块,呈长T1长T2混杂信号,FLAIR为混杂信号,大小约3.8 cm×3.7 cm×4.2 cm,增强扫描后不均匀强化(图1A~D).MRI诊断:小脑髓母细胞瘤.术中见肿瘤主要位于小脑蚓部,紧贴第四脑室前壁,质地软,部分呈胶冻状,血供较丰富.术后病理镜下见小圆核瘤细胞散在分布或围绕神经毡样基质内血管形成的假菊形团结构(图1E、F).免疫组化: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突触素(+),神经元核抗原(-).病理诊断:第四脑室菊形团形成型胶质神经元肿瘤(rosette-forming glioneuronal tumor of the fourth ventricle,RGNT),WHO Ⅰ级.

  •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陶杨;王东宁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central neurocytoma,CNC)的CT和MRI表现特点,提高该病的影像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确诊的CNC的CT和MRI资料,研究本病影像学特点.结果:9例肿块均位于侧脑室内,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分叶状,8例位于侧脑室前部透明隔区域,另1例位于侧脑室体部.CT平扫9例肿瘤实体部分2例为等密度,7例呈稍高密度,内部密度不均,3例同一病灶内见点、片状钙化及低密度囊变,1例单纯见钙化,不伴有囊变;2例单纯见低密度囊变,不伴有钙化.注射对比剂后,病灶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MRI平扫,病灶多呈囊实性,信号不均,实性部分T1WI信号强度同脑实质,T2WI与脑实质相比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性部分呈“丝瓜瓤样”或“蜂窝状”改变.结论:CNC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综合分析其临床和影像表现,能够提高诊断正确率.

  • 脑室内原发性黑色素瘤1例

    作者:宋辉;王荣品

    女,42岁. 头昏头痛3+个月,加重伴呕吐10+d. 查体:神志清楚,Glasgow评分15分,无逆行性遗忘. 体表未见黑色素痣,浅表淋巴结未触及. 右侧腹壁反射减弱,其余各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 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及全套生化检查均在正常范围. 影像检查:头颅MRI示横断位T1WI见左侧侧脑室后角一类圆形肿块,呈较高信号,信号欠均匀,残余左侧侧脑室后角局限性扩张(图1).T2WI肿块呈低信号,周围见更低信号包膜,左侧侧脑室后角旁见环形高信号,与脑脊液信号相似(图2). 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均匀性强化,边界光滑(图3). DWI高b值图像肿块呈非均匀性稍高信号. 手术所见:患者于全麻下行开颅左顶枕占位性病变切除术,术中发现肿瘤组织色暗黑,血运极丰富,质地不均匀,大部分似陈旧性暗黑色血块状,切除肿瘤深部时至侧脑室后角见无色澄清脑脊液流出. 由于手术无法彻底切除病灶,术后患者行姑息性放化疗. 病理诊断为(左侧侧脑室后角)恶性黑色素瘤,局部可见脑实质浸润;(左硬膜组织)纤维组织,色素沉着,未见确切肿瘤. 免疫组化示:Melan-A (+)、HMB-45 (+)、Vimentin (+)、Nestin (+)、S-100 (+/-)、P53 (+/-)、CK 广(± )、LCA (-)、Neun (-)、01ig-2 (-)、CD34 (-)、GFAP (-)、EMA (-)、Ki-67 (约 30%+). 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MRI 示左顶叶脑转移,增强扫描肿瘤呈均匀性明显强化(图4).

  • 第三脑室肿瘤的高场强MRI表现

    作者:徐敏;怀德;柳勇;陈小宇;陈万洪;董浩

    目的:探讨第三脑室肿瘤高场强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观察2011年7月至2013年10月经MRI扫描诊断并经术后组织病理证实为第三脑室肿瘤的患者40例。采用单因素分析肿瘤良恶性与肿瘤部位、大小、形态、边界、位置、T1及T2信号均匀性、强化方式之间的相关性。并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40例第三脑室肿瘤患者包括良性27例及恶性13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部位、大小、形态、边界、位置、T1及T2信号均匀性与第三脑室肿瘤良恶性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2加权呈等信号是判断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结论高场强MRI可以大程度发挥肿瘤形态显像优势,如第三脑室肿瘤T2加权呈等信号,则可能为恶性。

  • 第四脑室肿瘤的入路探讨及显微手术治疗

    作者:王辉;李文胜;叶卓鹏;粱朝峰;龚瑾;罗伦;陈川;郭英

    目的探讨第四脑室肿瘤的手术入路及显微手术技巧,提高手术效果.方法 22例第四脑室肿瘤分别于显微镜下采用小脑蚓部切开(4例)、小脑延髓裂膜髓帆入路(16例)、联合入路(2例)显露第四脑室,将病变切除,缝合硬膜,骨瓣复位.结果 本组病变全切除20例(91%),次全切除2例(9%),2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1例死亡.15例患者获得随访1~48个月,均生活、学习良好,随访期内3例复发.结论 手术入路的合理选择、术中良好的显微技巧、恰当的切除程度是影响第四脑室肿瘤预后的关键因素.

  • 巨大侧脑室体部肿瘤显微外科手术入路的选择

    作者:王延召;杜建新;单永治;徐建堃;魏宇魁;林庆堂;徐庚

    侧脑室肿瘤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起源于脑室壁和脑室内组织,后者起源于邻近脑组织并长入或侵入侧脑室[1]。侧脑室内肿瘤部位可大致分为体部、三角区及颞角。目前手术入路并没有标准化,但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不仅可以治疗疾病,并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副损伤。在此主要讨论侧脑室体部巨大肿瘤(直径>4.5 cm)手术策略选择及相关并发症。

  • 脑室肿瘤手术治疗128例分析

    作者:周国平;白远瑞

    脑室肿瘤系指原发于脑室内或自邻近肿瘤大部分突出脑室内的肿瘤.我院自1977年元月至2003年10月共收治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脑室肿瘤128例,占同期颅内肿瘤1488例的8.6%.1990年以来我科应用显微技术切除脑室肿瘤78例,手术全切除率明显提高,死亡率明显下降,现报告如下.

  • 儿童第四脑室肿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作者:陈铎;魏翔泰;关俊宏;潘蔚然;王成林;刘云会

    目的 对儿童第四脑室肿瘤的早期诊断、手术策略和技巧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讨论.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大盛京医院1993年1月至2004年1月儿童第四脑室肿瘤手术病例37例.所有患儿均经显微手术治疗.男23例,女14例.年龄1岁零4个月至14岁,平均(7.1±0.5)岁.所有患儿术前、术后均行头颅CT和(或)MRI检查.结果 本组手术全切除24例,次全切除10例,大部切除3例.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32例,无明显改善或加重5例;6例术后7 d-2个月内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19例患者获得随访3-40个月,12例生活或学习良好,其中随访期内复发7例.对3岁以上的10例髓母细胞瘤,2例室管膜瘤切除术后行小剂量X线全脑脊髓神经轴放疗,5例星形胶质细胞瘤切除术后加化疗.结论 儿童第四脑室肿瘤以髓母细胞瘤多见,其次为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早期正确诊断,术中恰当的手术策略选择及切除程度、术后并发症恰当处理和有选择性放疗是影响儿童第四脑室肿瘤预后的关键因素.

  • 锁孔入路切除脑室肿瘤

    作者:兰青;朱卿;许亮;陈刚;刘士海

    目的 探讨锁孔入路手术切除脑室肿瘤的可行性及其技术方法.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室肿瘤患者共25例,肿瘤平均大小为38.04 cm3,均采用锁孔手术入路进行肿瘤切除.肿瘤位于侧脑室8例,其中经纵裂胼胝体手术1例,经皮质手术7例;第三脑室肿瘤7例,其中经纵裂胼胝体入路4例,经眉弓入路2例,经枕部皮质手术1例;第四脑室肿瘤10例,均经枕下正中入路手术.7例侧脑室肿瘤以及5例第三脑室肿瘤在神经导航下设计手术入路并进行术中导航确认.结果 25例脑室肿瘤中,全切除23例,次全切除2例.术前明显脑积水者9例,术后6例脑积水消退,行脑室穿刺外引流及脑室-腹腔引流术各1例,另1例术前行脑室-腹腔引流术.术后肿瘤残腔出血1例,再次手术清除血肿,行去骨瓣减压,出院时神志清楚,伴有不全性失语及肢体偏瘫.其余患者出院时,神志清楚,无肢体活动障碍.结论 脑室系统位置深在,适合利用锁孔放大效应对手术野进行充分有效的暴露;通过对脑室系统的脑脊液释放,可有效降低颅内压,增加手术显露空间;术前合并脑积水患者在术后脑脊液循环通畅后,脑积水多可消退,无需常规行脑室-腹腔引流术.

  • 神经内镜腔内操作切除脑室内肿瘤

    作者:彭玉平;李煜;樊俊;邱明兴;刘忆;邱晓瑜;漆松涛

    目的 探讨采用神经内镜腔内操作技术切除脑室内肿瘤的手术体会,并评价其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8例脑室内肿瘤在神经内镜腔内操作下全切除手术的临床资料.本组脑室内肿瘤的大径为2.1 cm.临床表现为头痛4例,头晕1例,1例为头部外伤后检查发现,1例为体检时发现,1例出生前产检时发现脑积水.CT及MRI检查提示8例脑室内有占位病变,其中3例肿瘤位于侧脑室前角,5例位于侧脑室三角部.所有患者均采用神经内镜腔内操作技术切除肿瘤.结果 8例脑室内肿瘤均达到完全切除,病理检查证实脑膜瘤3例,脉络丛乳头状瘤5例.术后颅内感染1例,余无其他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影像学检查均未见复发.结论 神经内镜腔内操作下脑室内肿瘤切除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适合切除小型脑室内肿瘤.

  • 应用神经内镜技术治疗脑室内肿瘤的并发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赵澎;李斌;李储忠;朱海波;桂松柏;宗绪毅;王新生;张亚卓

    目的 探讨应用神经内镜技术治疗脑室内肿瘤的术后并发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2004年2月至2016年7月采用神经内镜技术治疗的脑室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8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了2年及以上的随访,统计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影响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82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死亡患者.74例完成肿瘤切除,其中64例(78.1%)为全切除或次全切除,10例(12.2%)为大部分切除;8例(9.7%)仅行肿瘤活检术.术后共有25例(30.5%)发生并发症,其中颅内感染17例(20.7%),脑室内出血5例(6.1%),切口处皮下积液2例(2.4%),神经功能损伤1例(1.2%).74例切除肿瘤的患者中,术后2年肿瘤复发10例(1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并发脑积水(OR=24.055,95% CI:2.910-198.813,P=0.003)、肿瘤质地硬(OR=28.975,95% CI:2.894~ 290.091,P=0.004)、肿瘤血供丰富(OR =43.118,95% CI:2.134 ~871.302,P=0.014)是神经内镜治疗脑室内肿瘤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采用神经内镜技术治疗脑室内肿瘤安全、有效,其中颅内感染是主要的并发症,术前合并脑积水、肿瘤质地硬及肿瘤血供丰富是影响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 新书推荐:《磁共振新技术及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应用》

    作者:

    由国内著名影像学专家、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郎志谨教授与苗延巍教授、吴仁华教授、马军教授共同主编的《磁共振新技术及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应用》近日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该书共17章,50多万字,分上、下两篇。上篇为“M R I新技术概论”,分10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介绍了目前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常用的MRI新技术原理及临床应用,包括弥散加权成像(D W I)、弥散张量成像(D T I)、灌注加权成像(P W I)、无造影剂M R血管成像、波谱成像(M R S)、血氧水平依赖成像(B O L D)、磁敏感成像(S W I)、弹性成像、氧摄取分数(O E F)、酸碱度成像。下篇为“M R新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应用”,分为幕上肿瘤、鞍区肿瘤、桥小脑角区肿瘤、小脑肿瘤、松果体区肿瘤、脑室肿瘤、转移瘤7章。每章中,每个肿瘤从临床概况、病理改变、MRI表现、MRI新技术应用以及鉴别诊断几个方面作了全面而详细的阐述描述。全书的重点在于MRI新技术应用方面,该书在作者自己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大量阅读文献,汇总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该书图文并茂,图片清晰,信息丰富,内容翔实,临床实用性强,学术水平高,可望为读者提供更多的MRI新技术应用方面的知识和信息。

  • 第三脑室后部及松果体区肿瘤外科治疗

    作者:关良;张保民;孙伟建;杨伟中;刘保国;王芙昱

    目的:总结第三脑室后部和松果体区肿瘤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分析1990年1月至2000年6月间27例第三脑室后部和松果体区肿瘤手术适应证、手术入路及操作要点,并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7例肿瘤中,全切11例,次全切除7例,部分切除5例,取病理加分流4例。随访17例中,患者生存5年以上13例。结论:第三脑室后部及松果体区肿瘤大部分可通过手术切除,取得较好的效果。手术可取得充裕的组织标本明确肿瘤性质,为下一步放、化疗打下基础。治疗核心是安全有效地切除肿瘤。

  • 第四脑室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作者:闵有会;张辉;王昊天

    目的 提高第四脑室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4年8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31例第四脑室肿瘤的手术经验.31例患者均采用了枕下正中切口,运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手术,选择小脑蚓部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后打通导水管下口.结果 肿瘤全切除25例,次全切除6例.术后患者全部清醒,术后出现脑积水5例,其中4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发生颅内感染2例,缄默症2例,幕上远隔部位硬膜外血肿1例.结论 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切除第四脑室肿瘤,能够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同时大限度地减少脑干等正常重要结构的损伤,提高了手术治疗效果,减少了脑积水等术后并发症.

  • 脑室肿瘤手术入路的选择

    作者:王堃

    目的:对脑室肿瘤的患者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以期望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组病例共45例,都通过手术前讨论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治疗.结果:全切39例,大部切除6例.根据GOS预后评分良好者35例,轻残5例,重残4例,死亡1例.结论:脑室肿瘤随着MRI的普及,为手术提供非常直接的影像学方法,显微技术的提高和器械的改进,是手术治疗脑室肿瘤取得良好效果和死亡率明显下降的保证.

    关键词: 脑室肿瘤 手术 入路
  • 第四脑室形成菊形团的胶质神经元肿瘤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李云园;李维卿;马小梅;徐蓉蓉;夏春燕

    目的 探讨第四脑室形成菊形团的胶质神经元肿瘤(RGNT)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影像学改变及鉴别诊断,旨在提高对该病变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2015年7月我院3例RGNT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4~26岁,平均19岁,临床表现有眩晕、呕吐、共济失调等,MRI检查示病变均位于第四脑室,T1WI呈稍低信号影、T2WI呈高信号影.组织学上肿瘤具有特征性的双相结构[神经细胞和胶质结构以及小而一致的神经细胞形成菊形团和(或)血管周围假菊形团],胶质结构绝大部分区域表现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形态.结论 RGNT是一种生长缓慢、罕见的肿瘤,以第四脑室多见,有其独特的组织形态,目前以手术完整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术后应密切随访.

92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