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Research 중국심혈관병구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煤炭总医院
  • 影响因子: 0.8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5301
  • 国内刊号: 11-512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0-123
  • 曾用名: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 创刊时间: 200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胡大一;万峰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心脏贯通伤13例诊治体会

    作者:马治欣;邵松海;乔利阳

    心脏贯通伤伤情紧急,出血性休克和急性心包填塞是其致死的主要原因.1990年1月~2003年6月,我院共收治13例心脏贯通伤,报告如下.

  • 药物干预下高血压患者脉压和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玲;魏斌;肖斌

    目的探讨药物规则治疗下脉压与高血压病靶器官损害的关系,为临床更好地控制血压防治靶器官损害提供依据.方法将我院近2年来药物规则治疗下的高血压患者324例(男184例,女140例),按脉压<60mmHg、60mmHg≤PP<80mmHg、PP≥80mmHg分为三组,分析各组脉压与体重指数(BMI)、血糖、血脂、Bun、Cr、CCr、MAU、LVMI、EF及心脑肾并发症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①各组的性别分布、病程、BMI、血糖、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脉压与年龄、SBP、Bun、Cr、MAU、LVMI成正相关(P<0.05),而与DBP、Ccr、EF成负相关(P<0.05);③冠心病、左室肥厚、心功能不全、脑并发症及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与患者年龄、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有关(P均<0.05);统计学分析脉压起着重要的作用.结论即使药物规则治疗下,高血压患者的靶器官损害与年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等因素有关,并且脉压的影响更重要,因此在高血压病的治疗过程中应重视缩小脉压.

  • 组织多普勒显像评价心衰患者心肌运动

    作者:戚立航;胡大一;权欣;朱天刚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内心肌收缩和舒张运动的同步性情况.方法本研究共收入25例正常人和70例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患者又根据心电图QRS波群宽度分为三个亚组:窄QRS亚组(QRS宽度小于120ms)23例;QRS中度延长亚组(QRS宽度在120ms至150ms之间)26例;QRS重度延长亚组(QRS宽度大于150ms)21例.应用组织多普勒技术中的组织速度成像,测量左心室各节段长轴方向的收缩达峰时间(TS),舒张早期达峰时间(TE).计算12节段TS和TE的标准差(TS-SD和TE-SD)和极差(TS max-min和TE max-min),评价左心室收缩舒张同步性.结果收缩期同步性指标TS-SD在对照组和心力衰竭三个亚组中分别为18.60(7.89)ms、27.02(11.16)ms、38.37(15.52)ms、47.28(19.06)ms,心力衰竭亚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期同步性指标TE-SD在对照组和心力衰竭三个亚组中分别为19.53(6.4)ms、35.40(16.92)ms、45.66(21.22)ms、51.93(27.92)ms,心力衰竭亚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心力衰竭患者中收缩期收缩失同步的比率分别为39%、62%、76%,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1;三组心力衰竭患者中舒张失同步的比率分别为52%、69%、8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室壁收缩舒张运动失同步;心电图QRS波的波形和时间间期并不能很好地代表心脏机械活动;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能直观了解心脏机械活动情况,精确评价心衰患者心肌收缩和舒张运动.

  • 冠心病患者白细胞介素18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刘治晏;彭水先;熊军;周忠泉;刘进;陈玉宇

    目的检测冠心病(CHD)不同类型患者中血浆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90例CHD患者,根据病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nstableangina pectoris,UAP)30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组30例,正常对照组42例.所有对象取清晨空腹静脉血2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IL-18浓度,比较不同组间IL-18含量.结果①健康对照组血浆IL-18浓度平均值为14.27+7.31 ng/L;②SAP组、UAP组与AMI组不同类型的CHD患者,IL-18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1);③后两组之间血清IL-18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IL-18水平增高可能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有关,IL-18可能是预测近期心脏事件、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估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 运动试验T波正常化对冠心病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汤亚明;卢竞前;常贺声;肖践明;曹晶茗

    目的对照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探讨T波正常化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价值.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84例患者行平板运动试验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运动试验引起的T波正常化与冠状动脉造影阳性之间的关系,并分别与运动试验阳性、阴性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对比.结果84例中T波正常化11例,其中冠造阳性7例,运动试验阳性53例,其中冠造阳性34例;运动试验阴性20例,其中冠造阳性5例.结论T波正常化者冠造阳性率63.6%,与传统运动试验阳性标准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所以可以将T波正常化作为运动试验阳性的新指标.

  • β受体拮抗剂对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检测存活心肌的影响

    作者:边红;胡大一;王国宏;时光俊

    目的评估β受体拮抗剂对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DSE)检测存活心肌的影响.方法选择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前左室射血分数≤40%患者26例,术前行DSE检测存活心肌.将DSE前未停用β受体拮抗剂的患者设为A组,余设为B组.多巴酚丁胺分5μg/kg·min和10μg/kg·min两种剂量级.CABG术后约3个月随诊检查.结果A组9例、B组17例患者临床特点比较无明显差异,但A组患者平均冠状动脉狭窄率略高于B组.5μg/kg·min DSE检测存活心肌的敏感性降低(A组51.5%,B组67.9%),而10μg/kg·min DSE的结果所受明显影响较小(A组72.5%,B组74.4%),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严重冠状动脉疾病合并左心室功能不全的患者,口服小剂量β受体拮抗剂可能降低5μg/kg·min DSE检测存活心肌的敏感性,而对10μg/kg·min DSE的影响明显减小.

  • 心电图正常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分析

    作者:楚强;田连亮;高涛

    目的探讨常规心电图正常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特点.方法对93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常规心电图检查正常与否分A,B两组,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一般情况对比无明显差异,但冠脉造影结果明显不同.A组2支血管病变多见,B组单支血管病变多见(P<0.05).A组多支病变的部位有相互对应特征.结论常规心电图正常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冠脉病变亦较严重,多支病变多见.血管病变部位相互对应,使心电图正常化.因此对临床上有心绞痛而心电图正常的患者,应尽早行冠脉造影,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 依那普利和卡维地洛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60例临床观察

    作者:胡家庭;濮艳姑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依苏)和卡维地洛(络德)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2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在传统的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等措施治疗使心功能稳定的基础上,对照组即给予依那普利5mg qd po;治疗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卡维地洛3.125mgbid po开始,2周后剂量上调为5mg bid po,以后每2周上调1次,直至大耐受剂量或至推荐靶剂量25mg bidpo.分别于3个月后进行随访.结果在3个月~2年的随访期间,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58.33%.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在改善心功能参数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0.01).治疗组因心衰加重而再住院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未见明显毒副作用.结论在强心、利尿、扩血管和ACEI等治疗的基础上,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稳定后,加用卡维地洛(络德)可提高运动耐量,降低其再住院率和死亡率.

  • Driver冠状动脉内支架的临床应用

    作者:庞明杰;张宏;赵燕

    目的评估Driver冠状动脉内支架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接受Driver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患者的即刻疗效和临床随访结果.结果49例患者根据ACC/AHA分型,A-B1型病变25处,B2-C型病变29处.全部支架成功置入.1例术后TIMI血流2级.平均随访6~9月,无心源性死亡和心肌梗死,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未显示支架内再狭窄.结论Driver冠状动脉内支架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 房室双腔起搏与心室单腔起搏对血脑钠素水平的影响

    作者:张小勇;潘伟;光雪峰;张戈;左明鲜

    目的探讨房室双腔起搏(DDD)与心室单腔起搏(VVI)对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血浆脑钠素水平的影响.方法20名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随机接受人工永久双腔(n=13)或单腔(n=7)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术前和术后10个月分别取静脉血,通过放射免疫法测量血浆脑钠素(BNP)水平.结果术后10个月时,接受心室单腔起搏的患者血BNP水平显著高于接受房室双腔起搏的患者(81.85±17.21pg/ml vs 54.15±18.16pg/ml,P<0.05).结论DDD起搏后患者血BNP水平较VVI起搏的低.本试验结果进一步支持双腔起搏可较心室单腔起搏获得更好的血流动力学.

  • 冠心病病变程度与血清胆红素的关系

    作者:杨来宝;吴润桂;李志雄;单守杰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冠心病血清胆红素浓度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冠心病患者60例及健康对照组30例,测定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HDL-C及LDL-C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较对照组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且随着病情程度的加重,血清胆红素水平也下降(P<0.05或P<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胆红素与血浆HDL-C呈正相关,与LDL-C呈负相关.结论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低胆红素水平对脂质代谢产生不利影响.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左室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梅莘苓;崔晓迎

    目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PP)与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相关性研究.方法9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53例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标准台式水银柱血压计测右上肢肱动脉血压;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仪测量左室重量及左室收缩、舒张功能相关参数.比较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的PP和左室功能.高血压组分为高PP组和低PP组,对比分析两组左室功能和结构.结果高血压患者脉压(PP)和心功能指标(EF、EPFV、APFV、E/A)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高血压组患者血压参数与年龄、体重指数及心功能参数作相关分析,示PP与年龄正相关,PP与二尖瓣E峰及E/A值负相关(P<0.01).高血压患者高PP组左室舒张功能不全及左室肥厚率明显高于低PP组(P<0.01),而收缩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两组均较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的PP主要与左室舒张功能有关,高PP者左室舒张功能不全发生率高.

  • 危重症患者血清心肌酶及心肌肌钙蛋白T升高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科;孔凡龙;张浩

    目的探讨心肌酶及心肌肌钙蛋白T对于除急性心肌梗死以外危重症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检测多例评分APACHE-Ⅱ≥9分的患者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T(cTNT)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在危重症患者中发病6h内、24h、48h、72h,CK、CK-MB及cTNT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评分越高的患者检测结果越高.死亡组的CK、CK-MB及cTNT水平均显著高于存活组.结论危重症患者检测血清CK、CK-MB及cTNT有助于对患者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三尖瓣环切开技术在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中的应用

    作者:高荣;李仲智;李晓峰;袁峰;张玉龙

    目的三尖瓣环切开(TVD)技术在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中的应用.方法总结1996年1月~2000年12月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患儿525例,应用三尖瓣环切开技术96例.结果TVD组比非TVD组年龄小、体重低,但术前合并其他畸形,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直接缝合率,以及术后死亡率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术后TVD组发生少量三尖瓣反流(TI)32例,非TVD组发生少量TI141例.术后TVD组发生小量残余分流(RS)22例,非TVD组发生小量RS 93例,TI和RS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中56例患儿进行随访3年,其中31例患儿RS自动闭合.结论TVD可以提高膜周部VSD的显露且手术并发症很低,不会增加TI、RS发生率.

  • 卡维地洛与美托洛尔对照降压疗效的临床研究

    作者:闫纯英;陈畅;曾欣

    目的对比评价卡维地洛(达利全)与美托洛尔(倍他乐克)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44例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停降压药2周,随机分卡维地洛组76例和美托洛尔组68例,服药8周.疗效判断标准为:血压下降至正常或舒张压下降10mmHg以上为有效.结果两组血压均有所下降,卡维地洛组有效率88.2%,美托洛尔组4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卡维地洛降压效果、安全性和耐受性均优于美托洛尔.

  • 氟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调脂疗效的观察

    作者:戚慧;戚晶;李广军;王继征;周忠泉

    血脂代谢紊乱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CHD)发病的主要原因.降低TC、TG,升高HDL-C,有助于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降低CHD的发生率和病死率[1].我院2003年3月~2004年7月收治高脂血症患者60例,应用氟伐他汀、辛伐他汀进行治疗.本文对其调脂疗效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 C-反应蛋白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关系

    作者:王付彬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关系.方法测定120例患者的CRP.根据CRP水平分为CRP升高组和CRP正常组,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急性期治疗后再发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衰、再梗死和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结果CRP升高组心绞痛的再发生率45.1%(37/82),心律失常的发生率42.7%(35/82),心衰的发生率9.8%(8/82),再梗死的发生率22.0%(18/82),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8.5%(7/82);CRP正常组心绞痛的再发生率13.2%(5/38),心律失常的发生率10.5%(4/38),心衰的发生率2.6%(1/38),再梗死的发生率5.3%(2/38),无心源性猝死的发生.两组比较有高度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CRP在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而且使AMI后再发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衰、再梗死和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 体外循环中微温血、冷血心肌保护液对心肌保护作用的比较

    作者:赵向东;秦建伟;邵永丰

    目的观察微温血与冷血心肌保护液对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30例行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置换术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经主动脉根部每20~30 min间断顺行灌注微温血或冷血心肌保护液.主动脉阻断前、体外循环结束后6h、16h分别测血气分析、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钙蛋白-Ⅰ(cTn-Ⅰ).结果主动脉阻断前血气、CK-MB、cTn-Ⅰ两组无显著差异,体外循环结束后6h、16h微温血组较冷血组各项指标低有显著差异.结论微温血较冷血心肌保护液对二尖瓣置换术者缺血再灌注心肌功能有显著保护作用.

  • P波离散度在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纤颤中的价值

    作者:马金霞;殷明君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PD)在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纤颤中的价值.方法观察10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据PD将其分为A组(PD≥40ms)和B组(PD<40ms),分别观察两组心房纤颤的发生率.结果A组心房纤颤的发生率(61.77%)明显高于B组(8.22%).结论PD≥40ms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易并发心房纤颤,说明PD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纤颤的预测指标之一.

  • 缬沙坦治疗高血压逆转左室肥厚改善左室功能

    作者:金军;张守彦;薛书峰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高血压左室肥厚的逆转作用.方法应用24h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缬沙坦对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对左室肥厚的逆转作用及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研究,并与一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的作用进行比较.结果二者均能降低血压,逆转左室肥厚,改善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但缬沙坦作用较卡托普利更明显.二者对心率和肾功能均无明显影响,提示二者在保护靶器官方面都有效果,但缬沙坦的效果更好.结论缬沙坦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有完全阻断作用,患者将在长期应用中获益,不仅高效降压,同时对靶器官有保护作用,能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 地尔硫卓治疗糖尿病性心肌病疗效观察

    作者:柳森;王建忠

    目的观察口服地尔硫卓对糖尿病性心肌病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地尔硫卓30mg,一日3次,口服,连用30天)和对照组20例,观察LAD、LVDD和LVEF治疗前后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LVEF改善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比较LVEF亦有显著差异(P<0.05),但LAD和LVDD改善无显著差异.结论地尔硫卓对糖尿病性心肌病心功能改善效果良好,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 心脏预处理模型研究

    作者:李妙龄;曾晓荣

    心脏预处理能刺激机体的内源性保护机制,产生明显的心脏保护效应,已得到众多实验研究的肯定[1],其效应表现在它能够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减少心律失常发生率、增强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减轻心肌顿抑程度、减慢能量代谢及降低超微结构的破坏等.只要给心脏一个非特异性的外界损伤性刺激,即可诱发心肌产生适应性的、内源性的调控保护,即心脏启动预处理保护是非特异性的.因此预处理诱导心脏内源性保护效应模式多种多样,有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PC)[2,3]、快速起搏预处理、缺氧预处理及药物预处理(pharma-cological preconditioning PPC)[3]等,其中IPC和PPC研究较多[4-6].建立一种成功率高、重复性好、稳定性强的预处理模型是实验研究的重要环节.本人就预处理模型的研究查阅了大量文献,并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下列两大类成熟的预处理方法,报道如下.

  • 脑钠肽在心力衰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白梅

    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是1988年由日本学者先从猪脑内分离出来的一种心血管肽类激素.BNP具有扩血管、拮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抑制交感神经活性、促进尿钠排泄、减少水钠潴留等作用.BNP还特异地调节心室的收缩功能和压力负荷.BNP直接从心室分泌,随心力衰竭的加重而分泌增加.大量研究提示,人体血液中BNP含量的波动,可敏感和特异地反映左室功能的变化,其水平升高与心力衰竭发生率和病死率密切相关.临床研究证实,BNP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的诊断有重要价值.目前基因重组人脑钠肽(rhBNP)已在临床上用于治疗CHF,并显示出良好的效果.本文就脑钠肽的生物学作用及其近几年在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中的进展作一综述.

  • 心肌缺血预适应及临床应用展望

    作者:吕景云

    1983年Barber发现,若冠脉闭塞在间隔一短暂时间后再次发生,则第二次阻塞时心电图改变较第一次阻塞时明显减轻,并可减轻由缺血引起的心脏超微结构改变[1].提示初的缺血可刺激心脏,对抗随之而来的更为严重的缺血性损伤.例如钳挟后的回旋支冠状动脉,每次放开挟钳后即给预短时间再灌注5min,经1~4次后,再钳挟冠状动脉长达40min的缺血引起的心肌梗死的范围反而比仅进行一次长时间40min的缺血所造成的梗死面积小,前者造成的心肌梗死仅占缺血范围的7%,而后者占29%.缺血范围虽然相似但坏死范围大大缩小,前者仅为后者的1/4.Murry将这种预先给心肌制造一次至数次短暂的缺血,每次随之再灌注,可使心肌对随后的长时间缺血损伤增强力的现象称为心肌缺血的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2].它不发生于可逆性心肌缺血(2~20min)再灌注之后心功能障碍的心肌顿抑(Myocardialstunning,MS),也不同于相对低灌注时收缩功能障碍的心肌冬眠(Myocardial Hibernation,MH),是完全不同于在此之前认为的连续多次的短暂缺血发作对心肌应造成坏死范围加大累积效果的一种新的概念,也是近年心血管讨论的热点之一.本文就IPC研究现状之临床应用做一回顾及展望.

  • 益心胶囊对实验性大鼠慢性心肌缺血模型血浆及心肌组织前列环素含量的影响

    作者:周亚滨;孟涛;陈姝;石月平;孟令波

    目的探讨益心胶囊防治慢性心肌缺血的机制.方法采用小剂量多次腹腔注射的方法复制大鼠慢性心肌缺血模型.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5组:模型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早期治疗组、治疗组和预防组,分别给予不同的给药方法.结果益心胶囊能显著提高大鼠血浆及心肌组织前列环素的含量,并能改善慢性心肌缺血大鼠的心肌病理形态学改变.结论益心胶囊具有防治慢性心肌缺血的作用,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间接提高血浆及心肌组织前列环素含量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 复方芪丹液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大鼠心室重构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

    作者:史大卓;刘剑刚;董国菊

    目的观察实验性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大鼠心脏结构的变化和动物血浆、心肌组织的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的水平,探讨复方芪丹液防治AMI后心室重构(VR)的作用机制.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动物实验性AMI模型,体表心电图Ⅱ导示ST-T弓背抬高,证实AMI形成后,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于术后第2日开始灌胃给药,连续4周.麻醉处死大鼠,观察各组大鼠心脏指数、心室重量、心肌细胞大小等心脏结构和血浆及心肌组织中ET、AngⅡ的含量.结果服用复方芪丹液4周后,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大、中剂量和开博通皆可明显降低AMI大鼠心脏指数(P<0.01)和左室重量;对血浆和心肌组织中ET、AngⅡ含量亦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和P<0.05),并可减少左室心肌细胞的面积、周长和直径.结论复方芪丹液可显著降低AMI大鼠左室重量、心脏指数,抑制大鼠左室心肌细胞的增大,降低大鼠血浆及心肌组织中ET和AngⅡ的含量.抑制大鼠血浆和心肌组织的血管活性物质可能是防治AMI后早期VR的作用机制之一.

  • 牵拉刺激对豚鼠心室肌动作电位时程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张知非;钮伟真

    目的本实验观察了牵拉刺激对离体豚鼠左心室乳头肌动作电位的影响,为探讨心肌牵张激活离子通道电流的特点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采用标准微电极细胞内记录技术引导豚鼠心室乳头肌细胞动作电位,用微机化生理信号采集分析系统(NSA-Ⅲ)记录并处理信号.结果①牵拉心肌可加快整个复极过程,APD20、APD5o和APD9o均有缩短(P<0.05).牵拉作用呈心肌长度依赖性.牵拉刺激对RP和APA无显著性影响(P>0.05).②内向整流钾通道(IK1)阻断剂BaCl2(100μmol/L)可明显减弱因牵拉刺激导致的动作电位时程缩短.应用格列本脲、奎尼丁和氯化钆与未用药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①在豚鼠心室肌存在牵拉刺激激活的外向电流,这种电流加快复极过程,使动作电位时程明显缩短.②该电流可能与内向整流钾通道(IK1)有关,但是与ATP敏感性钾通道和IKr无关.

  •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年会论点精粹(二)

    作者:唐俊卿;诸学时

    3二尖瓣关闭不全外科治疗相关理念与手术时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心外科孟旭教授在介绍二尖瓣成形术发展概论和二尖瓣结构完整性与心功能后,着重介绍了二尖瓣关闭不全手术时机.他说,二尖瓣关闭不全手术时机的掌握,一言以蔽之,就是所有明确中度以上二尖瓣关闭不全伴心脏形态和功能改变的患者均应确定为手术指征。

  • 低分子量肝素在PCI中的应用

    作者:聂绍平;马长生

    近年来,随着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应用低分子量肝素(LMWH)的日渐增多,越来越多的已接受LMWH的患者需要接受心导管检查和(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另一方面,大量研究显示,LMWH用于PCI术中抗凝不但安全有效,在某些方面还优于普通肝素(UFH),因此,LMWH在PCI中的应用有日益增多的趋势.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