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Research 중국심혈관병구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煤炭总医院
  • 影响因子: 0.8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5301
  • 国内刊号: 11-512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0-123
  • 曾用名: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 创刊时间: 200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胡大一;万峰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心电图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效果的评价

    作者:宋昱;黄体钢;齐向前

    目的应用心电图ST段抬高和QRS记分估测梗死面积的方法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172例患者,年龄50~75岁,男140例,女32例,分为单纯静脉溶栓组和静脉+冠状动脉内溶栓组.应用心电图ST段抬高和QRS记分估测梗死面积的方法计算溶栓前后梗死面积和其差值.结果溶栓成功可使23.95%(P<0.01)心肌获得挽救,其中前壁梗死预测面积和实际面积差值达-22.45%,(P<0.01)下壁梗死面积差值分别达-31.72%(P<0.03)和26.66%(P<0.05).前壁与下壁梗死面积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心电图分析溶栓前后的梗死面积,静脉+冠脉溶栓组比单纯静脉溶栓组梗死面积差值增加8.04%.二组间前壁心梗和下壁心梗QRS记分面积和梗死面积差值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溶栓成功可使更多心肌获得挽救,提示静脉+冠脉溶栓疗法可能优于单纯静脉溶栓,且与梗死部位无关.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96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俊生;宋先忠

    2000年5月-2003年10月我院共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96例,报告如下.

  • 女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危险因素关系探讨

    作者:张青山;金仲品

    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在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时比心电图、活动平板试验的诊断正确率高,尤其对不典型症状较多的女性其意义更大.

  • 辛伐他汀、氟伐他汀治疗血脂异常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丛伟;李峰

    高脂血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事件的重要因素,因此血脂异常的治疗尤为重要,可直接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1].

  • 缬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作者:吴杰;倪桑

    我院2001年1月-2003年12月对住院的5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分别进行常规方法治疗和缬沙坦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高血压病前期患者平板运动试验的价值

    作者:陈晋;罗年桑

    目的研究并发心前区疼痛发作的高血压病前期患者平板运动实验的特点.方法71例有心前区疼痛发作的高血压病(HP)患者与64例有心前区疼痛发作的高血压病前期患者,均进行平板运动试验及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检查.结果二组敏感性(82.6%,86.5%),阴性预测值(65.2%,75.0%),血压升高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特异性(83.3%,44.19%),阳性预测值(92.6%,62.7%),准确性(82.8%,66.2%),高血压病前期组高于HP组(P<0.05).HP组患者平板运动试验发生心电图ST段下移时间比高血压病前期组延迟出现(P<0.01).其冠脉造影阳性组大ST段下移幅度大于冠脉造影阴性组(P<0.05).结论高血压病前期患者运动试验假阳性率低,这部分患者平板运动试验心电图ST段下移即时出现,且大ST段下移幅度大.

  •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早期T波倒置的临床意义

    作者:余兆新;杨沙宁;杨学新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治疗过程中,冠状动脉(冠脉)再通指征在心电图的表现上人们常以溶栓后ST段的改变为主,而很少注意溶栓早期(24h内)T波倒置;本文对我院1998年9月-2003年4月溶栓治疗AMI资料齐全的76例进行分析,以探讨AMI溶栓治疗早期T波倒置的临床意义.

  • 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分析

    作者:陈云莉;张录兴;寇正平;司文;柳荫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由于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已成为当今心血管领城的热点之一[1].本文回顾对比分析153例ACS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67例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旨在提高老年ACS的诊治水平.

  • 常温与低温体外循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杰;崔玉;韩培立

    目的探讨常温及低温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常温组及低温组,每组20例.分别于术晨及转机末、术后1,4,7d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免疫球蛋白、补体C3、C4、T细胞亚群阳性率、白细胞介素-2(IL-2)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结果3种免疫球蛋白体外循环后均低于术前水平,至术后7d恢复正常.二组补体C3、C4水平在术中均有显著减低,至术后4d恢复正常.二组体外循环后CD8、CD4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术后7d恢复正常,二组CD8均显著高于术前,CD4/CD8常温组大于低温组,至术后7d各项指标恢复.二组IL-2于术后1~4d,较术前均有显著下降,至术后7d恢复正常水平.转机末至术后4d与术前相比,低温组TNF有显著性升高,至术后7d基本恢复正常,而常温组TNF变化不显著.结论常温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对机体细胞免疫的影响显著轻于低温组,因而对术后机体的恢复及抗感染作用显著优于低温方法.

  • 胸部肿瘤患者围术期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及对策

    作者:李冰;王文光;秦子敏;闫明

    心律失常是胸部肿瘤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由于开胸手术的创伤、手术操作的直接刺激以及手术造成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因素,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几率较高,严重者可显著影响循环系统,危及患者生命;而术后某些并发症,也以持久不易纠正心律失常为早期表现[1].

  • 核因子-κB与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胡坚;王伶;苏海;余茂生;尹秋林;洪浪

    不稳定型斑块破裂继发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是动脉硬化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的主要机制[1].不稳定性斑块的重要特点之一是显著的炎症表现,炎症在ACS的发病中起重要的触发作用[2].

  • 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围术期谵妄综合征临床分析

    作者:董剑廷;周敏

    目的回顾性分析近4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老年患者急诊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围术期的急性谵妄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期增加对这一组疾病的认识,减少高危患者的病死率.方法共检测AMI患者急诊PTCA 86例,26例入选研究组.对其病史资料,实验室检查和入院后发生谵妄的患者评定谵妄的严重程度.结果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年龄、并发多种躯体疾病、心肺复苏和使用呼吸机使谵妄发生率明显增加.结论本组患者中谵妄的发生率为25.7%.所有患者均为一过性谵妄,年龄越大,谵妄发生率越高,血氧饱和度、氧分压变化是预示谵妄发生与否的敏感指标.采用静脉持续注射地西泮或咪哒唑仑控制谵妄症状安全有效.

  • 经皮二尖瓣扩张术患者心房颤动复律后的随访

    作者:蓝景生;潘兴寿;陆克兴;刘忠仁;黄显南;黄照河

    目的随访经皮二尖瓣扩张术(PBMV)患者心房颤动复律后心律的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1995年1月-1998年6月接受PBMV后心房颤动复律的患者94例进行随访调查,平均随访(5.43±2.06)年,累计随访546人年.结果本组心房颤动年再发率平均为12.4%,并发主动脉病变为14.7%(95%可信区间9.1%~20.3%),并发三尖瓣病变为18.9%(95%可信区间12.8%~25.0%).心房颤动的再发率与肺动脉压、脉压差呈正相关(P<0.01).结论PBMV患者心房颤动复律后再发率高,高肺动脉压及脉压差大可能是心房颤动的促发因素.降低肺动脉压及调整脉压差有可能减少心房颤动的再发.

  • 硫酸镁和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继卫

    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病程长,长期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易产生耐受性,致电解质紊乱,常规治疗往往效果不显著.我科2001年2月-2003年11月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硫酸镁和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心衰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佩尔地平静脉滴注治疗老年高血压危象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明;马讯;闫红梅

    目的观察佩尔地平对老年高血压危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老年(≥60岁)高血压危象患者92例,治疗前平均收缩压(236±16)mmHg和/或舒张压(125±11)mmHg,以恒速输液泵持续静滴佩尔地平,剂量为0.5~6μg/(kg·min),根据血压每5min调整一次剂量,每次增加5μg/min直至达到目标血压150~160/100~110mmHg,然后维持此血压水平1~3d.结果用药后5min、10min、30min、1h、2h的平均血压降至231/125,226/123,217/121,207/118,203/107mmHg,24h后达到大效应,血压平均为(168±11)/(100±9)mmHg,并稳定至用药结束.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佩尔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危象起效快,降压作用平稳,安全性高.

  • 缬沙坦联合培哚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金振一;李华;丁大植;秦孝智;崔兰;沈铁宽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培哚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4例CHF患者,男34例,女20例,乎均年龄55岁,心功能Ⅱ~Ⅳ级,平均左室射血分数(LVEF)35.6%,随机分为缬沙坦联合培哚普利的观察组和培哚普利加安慰剂的对照组.缬沙坦40mg/d,培哚普利从小剂量开始使用,只要能耐受,尽可能递增到8~10mg/d.治疗前及治疗12周以后,二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心脏指数(CI)及6min步行距离进行比较.结果二组患者治疗后LVEF、SV、CI及6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显著提高.治疗后观察组LVEF、SV、及6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显著提高.结论与单独应用培哚普利治疗CHF相比,缬沙坦联合培哚普利治疗可显著提高CHF患者活动耐量,改善心功能.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刘效华;王海滨;陈继玲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主要病因是冠状动脉(冠脉)粥样斑块破裂诱发血栓形成.P-选择素作为选择素家族中的一个粘附分子,其介导的细胞间粘附在ACS发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广泛重视.研究P-选择素及其介导的细胞粘附可进一步认识ACS的发病机制,为有效治疗ACS提供新思维、新方法.

  • 直接经皮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青年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评价

    作者:熊龙根;陆东风

    目的探讨直接经皮穿刺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40岁以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40岁以下青年AMI患者,发病12h内直接PCI.观察出院前后心脏事件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全部病例冠状动脉造影示梗死相关血管血流TIMI 0~1级,PCI后全部达TIMI 3级血流,住院期间无心脏事件发生.随访30~84个月,除2例不能控制危险因素,不坚持服药而发生原部位再梗死需再次PCI,余36例无心脏事件发生.8例术后6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未发现再狭窄.术后6~12个月测LVEF比出院时明显增高[(61.8±10.2)%比(52.3±11.5)%,P<0.05)].结论青年患者AMI时直接PCI安全可行,有很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关键词: 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 慢性心力衰竭门诊患者ACEI类药物应用情况调查

    作者:杨荷霞;苏伟民;陶莉;张建勇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CHF的人群患病率也逐渐增高,病死率居高不下.近年来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CHF的许多大型临床试验表明,应用ACEI治疗CHF可以明显降低其并发症与病死率[1].

  • 肺血管阻力与体外循环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

    作者:魏继承;申燕

    目的观察先天性心脏病术前肺血管阻力(Rp)、肺动脉/体循环压(Pp/Ps)、肺循环/体循环血流(Qp/Qs)比值与术中肺/体循环压力比值(Rp/Ps)间的关系,评估Rp对术中肺动脉高压危象的预测作用,及其对术中应用一氧化氮(NO)的指征作用.方法本组患儿共46例,术前心导管检查证实均为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并拟行心脏直视手术.术前用药及麻醉方法基本相同.术前Rp、Pp/Ps、Qp/Qs值在心导管检查时由Fick公式计算.体外循环(CPB)结束前分别在肺动脉及升主动脉直接测定肺动脉压(Pp)和体循环压(Ps),计算出术中Pp/Ps,并将其与术前Rp、Pp/Ps、Qp/Qs值分别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术前Rp值与CPB脱机时的Pp/Ps比值呈正相关(r2=0.86,P<0.05 ,n=46),而术前Pp/Ps比值和Qp/Qs比值则与CPB脱机时的Pp/Ps比值无明显关系.术前Rp<7.0Wood unit m2的病例术中均未发生肺动脉高压危象.发生肺动脉高压危象的4例中,术前Rp值平均为(12±2.6)Wool unit m2(7.4~15).结论术前Rp可有效的预测CPB后肺动脉高压危象的发生,并可作为术中使用NO吸入治疗的指征.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心室颤动4例

    作者:张志;陶贵周

    心室颤动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的严重并发症.本文对2000年4月-2004年3月我院298例PCI术中出现的心室颤动4例,分析报告如下.

    关键词: 介入治疗 心宣颤动
  • 超声心动图检测卧位型心绞痛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变化

    作者:闫华;马毅;赵碧琼;姜玉茹;李莉

    卧位型心绞痛是指平卧位引起的心绞痛发作,发作时患者须坐起甚至站立以减轻胸痛,夜间发作多在平卧后1~3h内.白天尤其是在餐后平卧也可诱发.此类患者常先有或同时有重度劳累性心绞痛,冠状动脉造影常有多支严重的冠状动脉阻塞性病变,且不同程度存在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本研究旨在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卧位型心绞痛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变化.

  • 奥扎格雷钠治疗难治性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及其对血小板活性的影响

    作者:张守彦;金军;潘广杰;田利平

    目的评价奥扎格雷钠治疗难治性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其对血小板活性的影响.方法将5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二组:经常规治疗1周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在此1周内仍≥5次者称之为难治性不稳定型心绞痛(观察组);<5次者判定为治疗有效(对照组).比较二组患者奥扎格雷钠治疗前血小板活性指标和临床指标的差异及奥扎格雷钠治疗后对观察组血小板活性指标和临床指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的既往糖尿病史和陈旧性心肌梗死史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二组患者的心电图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浆TXB2明显增高(P<0.001);观察组应用奥扎格雷钠治疗之后,心绞痛发作频率由常规治疗时的每周发作(10.1±2.0)次减少至(3.0±1.2)次(P<0.01),心电图NST和∑ST较治疗前也有显著改善(P<0.05和P<0.01),与治疗前相比,在应用奥扎格雷钠治疗之后,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浆TXB2显著降低(P<0.001).结论奥扎格雷钠对难治性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可降低其血小板活性;血小板活性升高在一部分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 再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1例

    作者:凤玮;胡盛寿;许建屏;孙寒松

    目的总结再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Re-CABG)的经验.方法1996年1月-2003年11月共完成Re-CABG 11例,男9例,女2例;年龄50~69岁,平均59.8岁;二次手术时间间隔3~93个月,平均44.7个月.结果11例患者术后均痊愈出院,心绞痛症状消失,10例患者随访4~87个月,平均34.9个月.无远期死亡,无再次手术.其中9例随访期间无冠心痛相关事件发生,1例术后二个月心绞痛复发,药物可控制.1例失访.结论正确掌握手术指征和时机,合理应用各项技术和方法,可使Re-CABG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5例

    作者:郭巍;邹承伟;袁贵道;郭兰敏

    在胸主动脉瘤中,真正意义上的假性动脉瘤并不多见,国内仅见个例文献报道,主要致病原因有创伤、感染和医源性因素等.我们于1995-2003年共收治了升主动脉假性动脉瘤5例,年龄小19岁,大70岁,手术死亡1例,其余患者恢复良好.

  • 血清瘦素与2型糖尿病下肢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探讨

    作者:马绍杰;王颖;金秀平;佟俊旺

    目的探讨瘦素(leptin)与2型糖尿病(T2DM)下肢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所有病例均行双下肢动脉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按有无下肢血管病变分为病变组(A组)、对照组(B组),每组再按有无高血压病、冠心病、脑血管病分为病变组并发其他血管疾病组(A1组)和病变组无并发其他血管疾病组(A2组);对照组并发其他血管疾病组(B1组),对照组无并发其他血管疾病组(B2组).比较病变组与对照组leptin及其他指标差异.结果A1组与B1组比较(二组男女构成、体重指数、腰臀比值、有无微血管病变比较无显著性差异).Apo-B(1.306±0.217;1.193±0.169)mmol/L,P<0.05(校正年龄后),leptin(16.453±2.061;11.845±3.173)ng/ml,P<0.05;A2组与B2组比较,LDL-C(3.878±1.151;3.258±0.721)mmol/L,P<0.05(校正年龄后);以有无下肢血管病变为应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论下肢血管病变与瘦素无相关性,而与年龄、LDL-C有相关性.瘦素与性别及BMI有一定的关系.女性瘦素水平高于男性,BMI值越大瘦素水平越高,瘦素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与apo B呈显著正相关.

  • 奥扎格雷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安全性及疗效观察

    作者:杨瑞红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在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病理变化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1].

  •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叶一舟;王利民;施盛;薛松;肖明第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心房颤动(AF)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21例CABG患者的病例,将其分为AF组与非AF组,比较二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筛选高危因素.结果CABG后AF的发生率为36.1%,AF组高年龄(≥60岁)、左房内径增大(≥40mm)、低EF值(≤40%)、搭桥支数多(≥3支)、同期瓣膜置换术的比例明显高于非A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提示,年龄、左房内径、搭桥支数分别与AF有高度的相关性.结论高龄、左房扩大、搭桥支数是CABG后发生AF的危险因素.

  • 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150例

    作者:周华顶;刘志廉;李相芬

    近年来,随着对心力衰竭广泛深入的研究,左心室(左室)舒张功能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超声心动图的推广应用,对临床诊断充血性心力衰竭有重要价值.本文对我院2001年1月-2003年10月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的150例左室舒张功能不全分析报告如下.

  • 感染性心内膜炎11例外科治疗分析

    作者:陈有东;何零;付立;江汝健;李勇

    我院1998年6月-2003年12月,共收治感染性心内膜炎12例,手术治疗11例,疗效随访4个月~5年6个月,平均2年零1个月,现将治疗及术后随访报告如下.

  • 床旁B型利钠肽测定在急性呼吸困难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王如兴;李肖蓉;邵力正;羊镇宇;肖春晖;王强;杨光敏

    目的探讨床旁B型利钠肽(BNP)测定对急性呼吸困难鉴别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方法采用美国博适-Triage干式快速定量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诊断仪对351例心源性和非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床旁BNP测定.结果按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BNP水平不同;BNP水平<60pg/ml患者基本可诊断为非心源性呼吸困难;BNP水平>100pg/ml但<500pg/ml患者需考虑可能为心源性呼吸困难;>500pg/ml患者基本可诊断为心源性呼吸困难.结论BNP水平高低是鉴别心源性和非心源性呼吸困难可靠的指标.

  • 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外科治疗及远期疗效

    作者:张瑞成;张大新;法宪恩;赵根尚;冯德广;庄世才

    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CMI)临床上并非少见,它可以是独立疾病,也可以并发其他心血管畸形.大部分可行二尖瓣成形术,而且手术成功率较高.1991年9月-2002年6月,我院共收治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62例,现对其外科治疗与远期疗效分析报告如下.

  • 动脉导管未闭左腋下小切口与左胸后外侧切口的对比研究

    作者:张德奎;张书海;单清华;樊健;靳树仁;孙国林

    随着心血管手术的安全性不断提高[1],术中切口美观等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逐渐推行微创小切口手术.现选择我院1999年2月-2003年6月40例动脉导管未闭(PDA)行左腋下小切口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与1999年2月前46例左胸后外侧切口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 卡维地洛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效果的动态血压观察

    作者:马玲

    目的观察第三代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方法选择40例65岁以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口服卡维地洛10mg/d,2周后舒张压>90mmHg或血压下降<20mmHg,增加剂量10mg/2周,直至8周结束观察.结果24h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下降(P<0.01),收缩压谷峰比=75.3%,舒张压谷峰比=69.2%,对夜间血压不产生过度降压作用,且对血糖、血脂、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不良反应较少(15%).结论卡维地洛是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有效的药物.

  • 常温下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患者氧代谢临床观察

    作者:林伟民;吴煌福;董明;李标;黄美莲;李正国;何书武

    体外循环技术的开展,给各类心脏病变的治疗,奠定了基础,但低温冷停跳主动脉阻断方式,可使全身及心肌氧代谢明显异常,尤其引起心脏超微结构和病理生理改变,致使机体组织产生一系列反应,导致心脏手术后并发症增多,病死率增加,已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 腺苷与心脏保护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京林;杨跃进

    恢复冠状动脉(冠脉)血流和心肌再灌注对于缺血缺氧的心肌复苏是十分必要的.然而缺血心肌在再灌注时也可导致心肌损伤.

  • 缺血预适应心肌保护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贤波;向小勇;赵兴吉

    自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开展以来,心肌的保护就成为广大学者关心的问题.传统的外科手术是通过不断改善心脏停搏液的方法减少心肌损伤,自1986年Murry等提出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的概念后,这种新的方法不断得以完善和发展.本文就IP的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近况进行综述.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危险易损患者预测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湘俊;林文辉;陈君柱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发生,多是在冠状动脉(冠脉)中的不稳定性斑块出现裂缝、糜烂或破裂的基础上形成的血栓而导致急性心肌缺血、损伤、坏死.预测ACS发生的危险性是人们所面临着新的挑战.

  • 心血管外科组织工程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作者:史宏灿

    科学技术虽在不断进步,但每年仍有成千上万的患者在等待器官或组织移植,并因供体或有效替代物的缺乏而死亡.组织工程学的核心思想就是运用个性化的设计方案在体外构建具有生命力的生物体植入体内,从而达到修复缺损、重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之目的.

  • 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似心肌梗死样演变1例

    作者:诸葛欣;杜玉花

    1病历报告患者,男,16岁.因发作性胸闷、胸痛2d于2003年12月4日人院.患者2d前患上呼吸道感染,查体:T 36.5℃,BP 110/70mmHg;心律齐,心音低,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腹软,肝脾未触及.

    关键词: 心肌炎 心电图检查
  • 心肌梗死ST段抬高酷似宽QRS波型心律失常1例

    作者:陈志云;马利;李玉珠;李志勤

    我院于2003年2月12日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ST段抬高酷似宽QRS波型心律失常1例,报告如下.

  • 二尖瓣狭窄闭式分离术后溶血1例

    作者:武福礼

    1病历报告患者,女,35岁.因心悸、气促、反复肺炎9年,加重3d于1999年5月8日入院.诊断: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二尖瓣狭窄.

  • 心脏移植的临床实践(十一)

    作者:翁渝国

    6术后护理6.1监护室的准备心脏移植后的监护一般和普通心脏外科手术后的监护类同,因此监护病房大都设在监护病区内,但病室单独隔离并单间.

  • 心肌损伤、心肌再生与心力衰竭(一)

    作者:杨水祥;胡大一

    心肌梗死(MI)是工业化国家心力衰竭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心力衰竭患者在美国约有400~500万例,4年病死率大约50%,每年支出的健康护理费用约为120亿美元[1].因此,探讨干细胞分化和心肌再生,促进急性心肌梗死的恢复和预防慢性心力衰竭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本文将讨论心肌缺血损伤、心肌再生与心力衰竭的有关问题.

  • 欢迎参加中国亚临床血管病变评价暨大动脉功能临床研究多中心临床试验

    作者:

  •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征稿启事

    作者:

    关键词: 中国 心血管病
  • 首届中国医师心血管病研讨会征文通知

    作者:

    关键词: 中国 医师 心血管病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