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Research 중국심혈관병구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煤炭总医院
  • 影响因子: 0.8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5301
  • 国内刊号: 11-512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0-123
  • 曾用名: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 创刊时间: 200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胡大一;万峰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依那普利和伊贝沙坦对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作者:孙大勇;朱平先;黄献文;何学森;钱来生

    目的 比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依那普利5mg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伊贝沙坦150mg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变化.方法 确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AS患者用完全随机设计,将患者分为ACEl组47例,依那普利开始剂量2.5mg/d,逐渐加至5mg/d;ARB组49例,用伊贝沙坦逐渐加量至150mg/d;对照组48例,不用以上药物.疗程3个月以上.血管B超检查患者治疗前、后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变化.随访3个月.结果 ACEl组患者治疗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V)从(3.3±2.7)%提高至(5.6±4.2)%(P=0.001),肱动脉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IV)从(12.6±7.4)%提高至(12.8±7.1)%(P=0.835);ARB组患者治疗后EDV从(4.4±2.9)%提高到(6.2±3.2)%(P=0.038),EIV从(10.6±5.8)%下降到(9.5±4.7)%(P=0.230);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EDV、EIV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EDV、EIV变化值比较,ACEl组和AR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那普利和伊贝沙坦均可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肱动脉内皮功能.

  •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外周血M-CSF水平及与预后关系的研究

    作者:田国平;彭子敬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外周血M-CSF水平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86例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22例为研究对象.选择健康体检者(N)20名为健康对照组.患者入院24h内或健康体检者接受体检当时采集血标本分装2个试管,离心、冻存待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方法测定外周血M-CSF水平.按TIMI危险评分将UAP患者分为高、中、低3组,组间比较M-CSF水平差异.随访UAP患者近期(30d、90d)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根据M-CSF四分位和中位值水平分组,比较不良事件发生率.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外周血M-CSF水平[(472.63±48.27)pg/ml]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25.25±43.61)pg/ml](P<0.01);[2]在TIMI危险积分的高、中、低积分组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M-CSF水平依次降低,分别为(557.62±59.47)pg/ml、(438.53±48.54)pg/ml和(215.73±38.26)pg/ml;[3]高M-CSF组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近期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30d 26.1%,90d 34.78%)明显升高(P<0.01).结论 [1]外周血M-CSF水平可反映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病情危险程度.[2]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近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与外周血M-CSF水平高有关.

  • 代谢综合征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作者:毋淑珍;范萍;吴俊荣;谢百福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120例高血压患者,根据有无合并MS将其分为2组:MS组(65例)和非MS组(55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内径、颈动脉内膜厚度及斑块情况.选取健康体检者40名作为对照组(NC组).结果 [1]MS组的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PG)均高于非MS组和NC组,P<0.05,P<0.01.[2]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MS组明显低于非MS组和NC组[(7.15±2.46)%、(8.45±4.13)%和(12.23±5.12)%,P均<0.05].[3]三组颈动脉内膜厚度(IMT)依次为:(0.84±0.21)mm、(0.78±0.24)mm和(0.64±0.14)mm,P均<0.01;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依次为29.3%、21.8%和5.0%,P均<0.01.[4]相关分析显示,FMD%与年龄、SBP、TG、FPG呈负相关(r=-0.359、r=-0.357、r=-0.346、r=-0.413,P均<0.01),与HDL-C呈正相关(r=0.341,P<0.01);IMT与年龄、SBP、BMl、TG呈正相关(r=0.431,r=0.442,r=0.315,r=0.342,P均<0.01),与HDL-C呈负相关(r=-0.313,P<0.01).结论 并发MS可加重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及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 主动脉瓣成形术治疗小儿先心病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作者:李艳星;熊素华;赵玉明

    主动脉瓣膜成形术(AVP)是目前治疗主动脉瓣反流(AR)的重要手段,特别适应于小儿、老年人及孕妇患者.目前对先天性心脏病引起的AR主要应用AVP,近中期疗效满意.

  • 体外循环下动脉导管未闭手术120例

    作者:王晓明;王亮;韩志伟;员建平;邹龙

    目的 探讨正中切口体外循环(CPB)下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93年10月至2008年2月正中切口下120例PDA的临床特点、手术方式及其转归.结果 术后除右心功能不全2例及术后早期出现声音嘶哑5例外,无其他重大并发症发生,均痊愈出院.结论 经肺动脉切口缝闭PDA是CPB下处理PDA的主要方法,可降低肺部、脑部并发症.

  • 血小板功能指标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娟;曹慧萍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Q波心肌梗死和Q波心肌梗死的一系列临床病征[1].血栓形成为ACS的直接病因,而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血小板功能状态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 风心病瓣膜手术中射频改良迷宫术治疗心房颤动

    作者:吴铁军;汤服民;熊健;罗运成;王留江;张跃东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常见的伴发病.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我们为34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患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时采用心内直视冲洗式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房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血Cystatin C及β2-MG检测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立建;侯维宁;谢富兰;钟惠娟;潘锦汉

    目的 探讨血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及β2微球蛋白(β2-MG)在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测定4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40例健康成人的血尿素氮(BUN)、肌酐(Cr)、β2-MG与Cystatin C,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组的血Cystatin C及β2-MG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84±0.58)比(1.08±0.28)mg/L,P<0.05;(2.60±0.58)比(1.92±0.15)mg/L,P<0.01].结论 血Cystatin C及β2-MG可显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其敏感性优于血BUN和Cr.

  •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临床观察

    作者:于连慧;高丽芳;刘和平;孟繁超;付续杰;王玉库;薛国宏;蒋宝国

    目的 观察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治疗肺动脉瓣狭窄术前、术后肺动脉-右心室收缩压峰值压差的变化,以评估手术效果.方法 2004-2007年吉林心脏病医院心内科诊治16例肺动脉瓣狭窄患者,年龄3~57岁.首先通过右室左侧位造影,根据肺动脉瓣环直径选择扩张球囊;用右心导管测肺动脉-右心室收缩压峰值压差及心脏彩超多普勒测跨肺A瓣压差的方法分别测定扩张前、后压差变化;并于术后随访平均(23.2±12.4)个月,以心电图、超声心动、X线为随访指标.结果 16例PBPV患者术后即刻肺动脉-右心室收缩压峰值压力阶差由术前的39~203mm Hg降至2~95mm Hg(P<0.01),术后心脏彩超多普勒测跨肺动脉瓣压差由术前的34~179mm Hg降至4~48mm Hg(P<0.05).术后(23.2±12.4)月多普勒测跨肺动脉瓣压差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Pv可显著缩小压差,其治疗肺动脉瓣狭窄安全,疗效确切,创伤小,恢复快.

  • 不同时间服用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的影响

    作者:王雪樵;刘传垠;万风福;易志强;聂俊刚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斑块破裂、破损或出血、痉挛,导致血栓形成致冠状动脉完全或不完全堵塞而引起一组临床综合征.

  • 三种无创检查法诊断冠心病的价值对比研究

    作者:孙爽;姜春玉;邵海峰;刘惠明;沈彦祥;张北玉;那静涛

    目的 用平板运动试验(TET)、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MSCT)、12导联动态心电图(12-AECG)三种无创方法诊断冠心病进行比较,并以冠脉造影(ACG)为"金标准",评价上述三种方法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60例患者均进行TET、MSCT、12-AECG和ACG检查.计算TET、MSCT、12-AECG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计算将上述三种方法两两联合、三种联合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以ACG结果为金标准,TET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9.07%和70.59%;12-AECG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2.09%和64.71%;MSCT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92.77%、91.08%和91.67%.MSCT与12-AECG联合、MSCT与TET联合及12-AECG与TET联合使敏感性分别提高到95.35%、95.35%和97.67%.TET、12-AECG与TET串联使特异性提高到100%.结论 将三种无创方法联合可提高冠心病诊断的特异性.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糖尿病患者急诊介入治疗近期疗效

    作者:甘舜进;张学坤;姚立云;郭金成;张海滨;张立新;高国旺;张正海;马长生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糖尿病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方法 将316例老年(≥60岁)AMl患者分为糖尿病组(DM组,76例)和非糖尿病组(ND组,240例),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特征、PCI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DM组患者血脂异常、空腹血糖水平、前壁AMI百分比均显著高于ND组[分别为42.1%和24.2%,(10±3)mmol/L和(5±2.1)mmol/L,68.4%和49.6%,P<0.05].(2)DM组患者的梗死相关血管为前降支者显著高于ND组(60.5%和42.1%,P<0.05),DM组三支病变、弥漫病变率显著高于ND组(78.9%和46.3%,67.1%和46.3%,P<0.01).(3)PCI即刻成功率、术中无复流发生率、住院期间PCI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诊PCI治疗老年AMI并发糖尿病患者近期安全有效.

  • 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艾司唑仑对晚期心衰临床疗效的影响

    作者:危春英;王梦洪;吴志勇;黄俊

    目的 研究在抗心衰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治疗基础上加用艾司唑仑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将116例心功能Ⅲ~Ⅳ级(NYHA分级)的晚期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常规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和(或)地高辛.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药物的基础上加用艾司唑仑(商品名舒乐安定)2mg qn.两组患者分别治疗10~14d,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根据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调查表进行评分)、左室射血分数和心率变异性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左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治疗组心率变异性明显减低,24h室性早搏总数明显减少.结论 对心功能Ⅲ~Ⅳ级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抗心衰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艾司唑仑,可进一步降低心率变异性,减少心律失常发生,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测定

    作者:曹建伟;安向光

    目的 通过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和正常人群血液中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的含量,探讨其在AMl的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AMI患者56例,健康对照组55名作对比研究.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中3种细胞因子(TNF-α、IL-1、IL-6)的含量.结果 两组比较,AMI组血液中TNF-α:[(0.81±0.39)ng/ml]及IL-1β(0.30±014)ng/ml]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液中TNF-α[(0.61±0.22)ng/ml]及IL-β[(0.22±0.11)ng/ml]水平(P<0.01),IL-6含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炎性细胞因子在AMI过程当中起一定的作用,炎症反应的激活可能是导致斑块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 血浆脑钠肽水平与慢性心衰患者的左室重构和预后价值

    作者:吴波;马瑾;张书富;王加红

    目的 探讨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慢性心衰(CHF)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 入选126例CHF患者,测定血浆BNP浓度,随访住院期间、30d和6个月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心血管病死亡、新发心衰/心衰恶化再入院).结果 126例CHF患者根据BNP四分位数水平分4组:Quarter 1:8.0~91.9ng/L;Quarter 2:94.9~344.0ng/L;Quarter 3:366.0~978.0ng/L;Quarter 4:998.0~5000.0ng/L.随BNP水平的升高,各组MACE发生率明显增加.通过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BNP是独立于年龄、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舒张期内径指数(LVIDdI)、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危险因素之外的CHF预后因素,可预测30d和6个月MACE发生(r分别为0.769和0.831,P<0.01).BNP预测6个月MACE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 0.851(95%CI0.778-0.924,P<0.01).结论 BNP水平能很好地对CHF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是CHF患者近期临床预后的较好指标.

  • 应变率成像评价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局部心肌功能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翔;张彤;李文;刘超;孙银崧;杨俊;赵仁彬;黄春涛;周乐今

    目的 探讨应变(SI)及应变率成像(SRI)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前、后左室局部心肌功能定量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共有65例AMl患者入选本项前瞻性、非随机、开放试验(其中35例患者为细胞移植组,30例为常规治疗组).应用SRI、SI和多普勒速度成像(TVI)测定细胞移植组、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及30名健康人的左室壁各节段的SI、SRI及TVI的参数变化.结果 [1]65例AMI患者的589个缺血节段的心肌收缩期峰值应变率(PSSR)、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PESR)、收缩期峰值应变(PSS)、心肌收缩期峰值速度(Vs)和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显著降低,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PASR)和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RI和SI检出缺血心肌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明显高于TVI[(90%、91%、92%)比(71%、69%、71%),P<0.01].[2]细胞移植组随访期305个经治疗缺血心肌节段中,244个节段的PSSR、PESR、PSS、Vs及Ve较术前显著增高或恢复正常,常规治疗组随访期284个经治疗缺血节段中,169个节段的PSSR、PESR、PSS、Vs及Ve较术前显著增高或恢复正常,但两组治疗后改善的缺血心肌节段数比例及SRI、TVI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RI和SI能够无创定量评价冠心病缺血心肌节段的运动异常,为临床客观评价冠脉内自体干细胞移植术疗效提供了一种早期无创、敏感、有效的定量分析手段.

  • 脑钠素及水通道蛋白-2与原发性高血压关系的研究

    作者:唐艳芳;匡希斌

    目的 探讨脑钠素(BNP)和水通道蛋白-2(AQP2)在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采用间接ELISA检测尿液AQP2浓度,用ELISA法检测血浆BNP浓度,并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分析各级高血压患者尿中AQP2浓度变化及其与血浆BNP浓度、MAP之间的关系.结果 [1]左室肥厚组(LVH组)患者尿液AQP2浓度和血浆BNP浓度较健康对照组和无左室肥厚组(NLVH组)升高(P均<0.01),且各亚组这两个指标随着血压的升高而增高,各亚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NLVH组尿液AQP2浓度和血浆BNP浓度高于对照组(P均<0.05),但与血浆BNP浓度、血压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1]BNP的检测有利于EH合并LVH早期诊断;[2]BNP有可能通过细胞信使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AQP2的表达.

  • 新生儿和小婴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急诊手术

    作者:陈瑞;智喜强;杨晋明;王桂琴

    目的 探讨新生儿和小婴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急诊手术的必要性及提高手术疗效的措施.方法 收集新生儿和小婴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55例的急诊手术资料,男性35例,女性20例.患儿术前有反复肺炎心衰史或持续缺氧发作,其中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肺动脉高压(PH)3例、室间隔缺损(VSD)伴肺动脉高压34例、室间隔缺损(VSD)合并房间隔缺损(ASD)8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4例、严重肺动脉狭窄(PS)合并房间隔缺损4例、法洛四联症(TOF)2例,均行急诊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并发气胸3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例、拔管后再插管3例、低心排2例、术后早期严重心功能不全合并有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3例,常规治疗下仍少尿或无尿,持续3~5h,肺内渗出增多,中心静脉压进行性上升,均行腹膜透析治疗.全组病例51例痊愈出院,死亡4例.结论 新生儿和小婴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急诊手术效果较好.合理的围手术期管理、合适的体外循环方法及手术方案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 应用国产封堵器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俊岭;沐贤友;何彦芳;袁战军;周建华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在先天性心脏病中占第三位.目前动脉导管封堵法已经成为该类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本研究总结我们应用国产封堵器治疗PDA的近期和中期效果及并发症.

  • 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冠脉再通的影响

    作者:楚强;邹杰

    目的 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冠脉再通的影响.方法 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分梗死前有心绞痛组和梗死前无心绞痛组,依据临床间接血管再通标准观察两组再通情况,部分病例进行冠脉造影检查.结果 两组再通率分别为74%和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心肌缺血预适应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的冠脉再通.

  • 256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临床分析

    作者:王立成;张向立;陈红卫;马为民;李凯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目前在我国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是冠心病治疗的一个有效手段.现将我院自1994年1月至2007年1月进行的256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体会报道如下.

  • ARB在高血压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玮;张玉东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抗高血压治疗已从传统的以降压为指标扩展到延缓或逆转高血压导致的靶器官损伤,全面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 基因易感性与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

    作者:刘博;秦永文

    体表心电图的Q-T间期为心室除极及复极的总时间,正常人的Q-T间期随心率、年龄、心脏疾病及药物而变动,但一般不超过480ms.长QT综合征(Iong QT Syndrome,LQTS)是以体表心电图QT间期延长,多型性室性心动过速,心脏性晕厥和猝死为临床特征的一组综合征.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作者:钟永凤;于秀英;李玉宏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 or live three 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v,RT-3DE or LDE)是心脏超声领域内的一项重大的技术突破;也是对二维超声的一种补充,它所获取和存储的是一种体积参数.

  • CD40和CD40L在大鼠急性心肌缺血中的表达

    作者:吴旻;闫纯英;许端敏;李玉光

    目的 探讨黏附分子CD40和CD40配体(CD40 Ligand,CD40L)以及氧化应激在大鼠急性心肌缺血中的表达.方法 利用对照组(N组,3只)与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组(A组,6只)作比较,用流式细胞技术法检测外周血中CD40和CD40L表达,比色法检测外周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水平.结果 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组大鼠外周血中MDA、CD40、CD40L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假手术组)大鼠,分别为13.12±2.11和4.69±0.69,16.18±2.48和8.5±3.12,14.91±4.81和6.34±0.2,P<0.01,但SOD则低于对照组大鼠(78.75±10.61和168.90±6.85),P<0.01.结论 提示CD40-CD40L的相互作用以及氧化应激可能参与了急性心肌缺血的机制.

  • Necrostatin-1对大鼠慢性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亮;王晓樑;张睫;田珏;王叶红;郭勇;李晓宇;王英元;刘慧荣

    目的 观察Necrostatin-1(Nee-1)对大鼠慢性心肌缺血后心功能和心肌反应性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Nec-1处理组(7例)、溶剂对照组(例)和伪手术组(5例).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心肌缺血模型,并于结扎的同时,给予大鼠尾静脉Nec-l(0.6mg/kg)或相应溶剂对照.在缺血2周后,观察左心室功能的改变,并用Masson氏染色法观察心肌反应性纤维化后心肌反应性纤维化的程度并测定相应的心肌梗死面积.结果 应用Nec-1后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各项心功能指标如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大收缩速率(+dp/dtmax)以及大舒张速率(-dp/dtmax)均有明显改善;心肌反应性纤维化及心梗面积也显著减少[(3.5±1.0)%比(13.2±0.5)%,P<0.01)].结论 Nec-1可以明显地抑制慢性心肌缺血大鼠的心肌反应性纤维化并改善心功能,具有显著的心肌保护作用.

  • 阿托伐他汀对高胆固醇-动脉粥样硬化兔脑组织的抗氧化应激作用研究

    作者:曹春蕾;鹿育萨;武晓菊

    目的 建立兔高胆固醇-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脑组织的抗氧化应激保护作用.方法 24只健康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A组)正常对照组、(B组)高脂饮食组和(C组)高脂饮食加阿托伐他汀组.喂饲8周后,测定兔血清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浓度,取脑组织检测血红素氧合酶(HO-1)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 ABC三组HO-1平均吸光度值分别为0.418200±0.001874,0.682100±0.001853,0.918800±0.001549;SOD值分别为424.03±14.45、271.79±13.46和402.38±7.35;MDA值分别为16.66±2.55、40.87±2.78和21.57±2.19.与对照组相比,高脂饮食组HO-1表达显著上调,SOD活力下降,MDA含量增加(P<0.05);阿托伐他汀组较高脂饮食组HO-1表达进一步上调,SOD活力升高,MDA含量降低(P<0.05).结论 兔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脑组织处于氧化应激状态,阿托伐他汀可对抗氧化应激损伤,从而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 永久性心房纤颤转复为窦性心律二例

    作者:张灵;胡雪红;贾宁;王进;静国丽;王海玲

    心房纤颤虽不是致命性的心律失常,但是一个严重的临床问题,反复长期的心房纤颤可影响血流动力学,降低心功能和运动耐量,导致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Framingham研究表明,房颤患者脑卒中年发生率为5%.

  • 右位心伴内脏反转合并心律失常二例

    作者:戴海龙;光雪峰;雷芸;邓洁;尹小龙;卢静;杨芳;赖碁

    1 临床资料病例1:女性,63岁,因"阵发性心悸3年余,再发1d"入院.查体:BP 120/90mm Hg(1mm Hg=0.133kPa),神清,皮肤巩膜无黄染,口唇无发绀,颈静脉无怒张,肋间隙无增宽,胸部叩诊清音,两肺未闻及干湿啰音.

  • 关于血脂达标问题的再思考

    作者:陆宗良

    近20年的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及循证医学证据显示,调脂治疗对防治心血管疾病有益.国际上对血脂异常的防治都制定了相应的指南,调脂治疗达标也成为专家共识.随着循证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达标的要求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还需要我们不断认识思考.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