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Research 중국심혈관병구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煤炭总医院
  • 影响因子: 0.8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5301
  • 国内刊号: 11-512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0-123
  • 曾用名: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 创刊时间: 200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胡大一;万峰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右心室流出道起搏电极定位的心电图研究

    作者:陆敏;周建龙;金骁琦;盛晓东;范韬

    目的 探讨右心室流出道起搏的电极放射影像定位与心电图特点对确定起搏导线植入位置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常熟医院心内科过去6年间植入DDD永久起搏器的缓慢性窦房结功能失调或Ⅱ°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患者,采用主动固定螺旋电极行右室流出道起搏,根据室间隔起搏的部位不同分为高位、中位、低位组.评价不同部位起搏患者术中12导联心电图特征,包括QR,S波形态、时限及振幅.结果 符合入选标准且完成起搏器植入的患者共计98例,中间隔起搏QRS波时限短(139±21)ms,较之高位间隔起搏有差异.间隔部起搏位置升高,胸前导联R/S移行越靠前.下壁导联R波振幅与间隔部起搏位置存在相关.结论 右心室流出道起搏术中心电图分析对室间隔起搏电极定位有实用性意义.

  • 食管超声在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李少珂;朱方涛;王立成;王海彦;边涛;蔡逸群;左龙

    目的 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与经验.方法 2012年3月至2013年9月,我院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中共有259例应用食管超声心动图,其中复杂型先心病57例(房室间隔缺损6例、法洛四联症33例、右心室双出口3例、大动脉转位5例、肺动脉闭锁9例、主动脉弓中断1例),单纯VSD 202例.记录术后残余分流发生率,残余分流的位置、大小、分流速度.结果 ①术中食管超声发现14例残余分流,术后复查新发现残余分流1例,共15例.②术中使用食管超声后,术后1周残余分流发生率为1.56%,术后3个月残余分流发生率0.79%.结论 ①术中使用食管超声能够明显减少术后残余分流发生率.②术中食管超声发现的残余分流直径≤2 mm且左向右分流流速<3 m/s者,不需要二次手术.

  • 肢体缺血后处理对造影剂肾病作用的研究

    作者:杜建青;徐志清;张代富

    目的 探讨远端肢体缺血后处理(LI-postC)对造影剂诱导急性肾损伤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将行冠脉造影且存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血清肌酐>1.4 mg/dl或肾小球滤过率<60 ml·min-1·1.73m-2),以1∶1随机分配到标准化干预组(即LI-postC组40例,造影后立即进行间歇性手臂缺血4个循环,血压袖带膨胀5 min后放松5 min为1个循环)和非缺血处理组(即对照组40例).分别测定两组造影前及造影结束后6h、24h、48 h的血清肌酐、胱抑素C、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结果 发生造影剂肾病的患者共20例(占总试验人数的25%),其中对照组20例(占对照组的40%)、LI-postC组4例(占干预组的10%)(OR=0.21,P=0.002).21例发生心血管复合终点,对照组14例(35%)、LI-postC组7例(18%)(P=0.018).LI-postC组患者的再入院显著低于对照组[6例(15%)比15例(38%),P=0.016].所有远端肢体缺血后处理未产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肢体缺血后处理对造影剂诱导急性肾损伤的高风险人群有保护作用.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作者:石云;刘宇;高妍;姜辉;王辉山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患者凝血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了2015年1~4月间82例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60例,女性22例,年龄(65.27±8.41)岁,体重(61.22±9.74)kg,通过对患者术前及术后血液血栓弹力图进行分析,记录R时间、K时间、α角、MA值、INHADP及INHAA等指标变化.结果 手术前后R时间、K时间、α角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MA值显著降低(56.6±12.1比60.8±9.7),INHADP,(61.2±17.7比30.7±12.4)及INHAA(31.6±13.9比16.9±9.8)显著增高(P<0.05).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造成患者血小板损伤,影响患者凝血功能.

  • 血浆hsa-miR-30a与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预后的关系

    作者:潘伟;赵娟;罗韶金;杨泽福;黄景文

    目的 探讨血浆hsa-miR-30a与高血压左室肥厚(LVH)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随机入选118例高血压LVH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82)和预后不良组(n=36).用real-time PCR法检测血浆hsa-miR-30a的含量.研究预后不良的高血压LVH患者血浆hsa-miR-30a的变化.用Logistic回归研究血浆hsa-miR-30a是否是高血压LVH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结果 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高血压LVH患者血浆hsa-miR-30a升高[(20.87±4.36)2-△ct*104比(11.24±2.15)2-△ct*104,P<0.05].血浆hsa-miR-30a升高是高血压LVH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OR =2.57,P<0.05).结论 血浆hsa-miR-30a升高对高血压LVH患者预后不良有预测价值.

  •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刘建峰;武艺;郝鹏;罗鸿宇;华琦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LVH)之间的关系.方法 入选宣武医院心脏科门诊新发未经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计算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定义LVH为:女性患者LVMI≥110 g/m2,男性患者LVMI≥135 g/m2.根据LVMI将入选者分为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组(LVH组,n=198)和高血压无左心室肥厚组(non-LVH组,n=282).同时均检测生化指标及血常规指标.应用SPSS软件分析NLR与高血压患者LVH的相关性.结果 ①与高血压无LVH组比较,高血压合并LVH组NLR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相关性分析显示,NLR水平与LVMI呈正性相关(r=0.411,P<0.05).③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了收缩压、空腹血糖、血尿酸及血肌酐等因素后,NLR仍是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OR=2.350,95%CI 1.720~3.210,P<0.05).结论 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NLR与无左心室肥厚的高血压患者比较明显升高.NLR升高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左心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

  • 替罗非班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纤溶系统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作者:王峰;王植荣;刘芳如;高秀荣;杨宝刚;王庆凯;尹广利

    目的 评价替罗非班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纤溶系统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治疗第7天和第14天分别测量下肢周径差,比较下肢周径差变化情况.入院即刻和治疗后48 h检测两组患者血小板大聚集率(MPAR)、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维酶原激活抑制物-1 (PAI-1)、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周径差均较治疗前减少,治疗组较对照组减少更为明显[治疗后第14天髌骨上缘15 cm (2.11±1.24)cm比(2.95± 1.35)cm,P=0.01;髌骨下缘10 cm(1.75±0.97)cm比(2.08±1.12)cm,P=-0.22].治疗48 h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tPA、FDP升高,MPAR、PAI-1、hs-CRP、IL-6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罗非班可进一步减轻患肢肿胀,促进血栓再通,可抑制血小板聚集,进一步促进纤溶,降低炎症反应.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PCI围术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吴娜琼;李小林;郭远林;朱成刚;高莹;刘庚;孙静;董倩;李建军

    目的 探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与LDL-C已达标患者择期PCI术后心肌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入选2529例于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阜外医院血脂中心住院,既往4周内未发生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前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正常,而LDL-C水平已达标(LDL-C<70 mg/dl)患者HDL-C与PCI术后心肌损伤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HDL-C水平不能预测PCI术后心肌损伤的发生.但对于LDL-C<70 mg/dl的患者亚组,HDL-C每升高1 mg/dl,PCI术后cTnⅠ升高>1倍正常上限的风险下降3%(OR =0.97,95%CI 0.95~0.97,P=-0.004),PCI术后cTnⅠ升高>3倍正常上限的风险下降3%(OR=0.97,95%CI 0.95~0.97,P=0.022),PCI术后cTnⅠ升高>5倍正常上限的风险下降3%(OR=0.97,95%CI 0.95~0.97,P=0.017).结论 较高的HDL-C水平可降低LDL-C已达标患者择期PCI术后心肌损伤的发生风险.

  • 二尖瓣置换术同时行房颤射频消融不增加升主动脉阻断时间的临床研究

    作者:黄击修;刘健;刘勇;林小彬;付建;唐先成;张静;彭雪华;吴秋林

    目的 探讨二尖瓣替换术同时行房颤射频消融不增加阻断心肌循环时间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简阳市人民医院2008年4月至2014年5月115例经心脏超声、X线胸片及心电图检查确诊、心功能Ⅲ级以上(含Ⅲ级)、需二尖瓣置换及房颤改良迷宫双极射频消融的瓣膜性心脏病患者纳入本研究.全组病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两组病例的手术安全性、操作难度及手术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试验组共72例,男性17例,女性55例,年龄(47.8±6.8)岁;对照组43例,男性8例,女性35例,年龄(49.9±8.4)岁.试验组术后早期急性呼吸功能衰竭2例,经积极治疗均痊愈,全组患者术后无死亡.对照组术后早期发生室性心动过速3例,心室颤动1例,经救治痊愈;2例发生急性呼吸功能衰竭,其中1例终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救治无效死亡.术后即刻、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3年、5年以上窦性心律维持率两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 同期房颤射频消融过程中不阻断心肌循环,不影响疗效,不增加手术难度,对重症患者有利,可以扩大同期房颤射频消融手术适应证.

  • 血压变异性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范军;韩昊;徐新娜;赵兴山;郝志华

    目的 探讨血压变异性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2011年7月到2015年2月选择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进行诊治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其中单支病变组50例、双支病变组20例、三支病变组10例;同期在我院住院的疑诊冠心病,经冠脉造影证实非冠心病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都进行了常规指标调查、血压变异性监测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判断,同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及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三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和对照组Gensini积分分别为(67.43±12.24)分、(42.32±12.49)分、(21.24±12.78)分和(6.67±2.45)分,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病变组的24h收缩压(24 h SBP)、24h舒张压(24 h DBP)和24h平均脉压(24 h PP)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狭窄支数的增多血压变异性逐渐增大(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4 h SBP、24 h DBP和24hPP均与Gensini积分存在显著正相关(r=0.233,0.193,0.313,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24 h SBP、24 h DBP、24 h PP对冠脉狭度程度有独立的预测价值(P<0.05).结论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多表现为血压变异性大,且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血压变异性也可能是冠状动脉病变发生发展的独立预测指标.

  • 射血分数保留和降低的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

    作者:刘娜娜;郭敏

    目的 探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与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临床特征差异.方法 选取慢性心衰患者20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HF-PEF 151例、HF-REF 51例.每位患者均接受心脏超声、12导同步体表心电图、血生化及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比较HF-PEF与HF-REF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HF-PEF以心功能Ⅱ级为主,女性和高血压所占比例、房颤发生率,体重指数均高于HF-REF(P<0.05);HF-REF以心功能Ⅳ级为主,男性和冠心病所占比例较高(P<0.05).HF-REF患者的肺动脉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较HF-PEF大(P<0.05);而HF-PEF患者的室间隔厚度较HF-REF大(P<0.05);HF-PEF患者的E/A比值、左房内径均小于HF-REF(P<0.05).HF-PEF患者与HF-REF相比较,心率较慢、QRS间期较短(P<0.05);HF-PEF房颤多见(P<0.05),而室性心律失常多见于HF-REF(P<0.05).HF-PEF患者的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均较HF-REF患者低(P<0.05);HF-PEF患者的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均较HF-REF患者高(P<0.05).结论 HF-PEF女性所占比例较HF-REF女性所占比例高,其主要病因为高血压,房颤发生率高,以向心性肥厚为主,有明显的舒张功能不全;而HF-REF多为男性,其主要病因为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多见,以离心性肥厚为主,常合并舒张功能不全.

  • 单纯冠心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作者:刘浙波;夏豪;方钊;王建铭;陶波

    目的 探讨单纯冠心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263例,根据是否合并高尿酸血症分为高尿酸血症组130例和对照组133例.统计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及入院2.4h内实验室检查结果.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直径≥50%累及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或左主干(LM)分为单支、双支(累及左主干为双支病变)及三支病变组.根据Gensini积分标准对每位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进行评分.结果 高尿酸组患者血尿酸(UA)及总胆固醇(TC)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高尿酸组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单支病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高尿酸组冠状动脉病变部位更多累及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高尿酸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更多、Gensini积分更高(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更为广泛、严重,具有更高的致死风险.

  • 血清脂质运载蛋白-2对冠心病的临床意义

    作者:周丽华;赵俊

    目的 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质运载蛋白-2 (Lipocalin-2)浓度水平,探讨脂质运载蛋白-2在冠心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反应方法检测冠心病患者167例(CHD组)及127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血清脂质运载蛋白-2水平,同时收集血糖、血脂等一般性资料.结果 CHD组患者血清脂质运载蛋白-2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417.78±55.87)pg/ml比(231.67±71.71)pg/ml,P=0.000].相关分析表明,脂质运载蛋白-2与MDA(r =0.257,P=0.006)、hs-CRP(r=0.178,P=0.018),TNF-α (r=0.245,P=0.005)、HOMA-IR(r=0.214,P=0.001)呈正相关,与HDL-C(r=-0.184,P=-0.027)、GSH(r=-0.358,P=-0.000)呈负相关.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提示,MDA、HOMA-IR是影响脂质运载蛋白-2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血清脂质运载蛋白-2诊断冠心病ROC曲线下面积为0.812(0.765,0.861).结论 血清脂质运载蛋白-2与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及炎症密切相关,它有助于冠心病诊断及病情检测.

  • 高危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早期集束化治疗的临床意义

    作者:何发明;李晓召;王平凡;曹向波;张巧玲;曹丹丹;李朝亮

    目的 评价集束化治疗对非体外循环高危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集束化治疗组: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取442例非体外循环下高危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通过建立集束化治疗卡,将各项集束化治疗措施设定明确时间窗及指标控制来实施集束化治疗策略,内容包括:术后出血防控、机械辅助通气、强化血糖控制、扩张冠脉、控制心率、循环支持、合理应用抗生素和尽早营养支持等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取2009年7月至2011年12月非体外循环高危冠心病搭桥术后患者298例作为对照组:未建立集束化治疗卡,各项治疗措施无明确的数字化控制.统计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滞留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机械通气时间:集束化治疗组(17.6±9.7)h,对照组(25.9±10.3)h;ICU滞留时间:集束化治疗组(4.4±1.7)d,对照组(5.8±2.3)d;并发症发生率:集束化治疗组10.6%,对照组23.5%.集束化治疗组的机械通气时间、ICU滞留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结论 集束化治疗措施有助于非体外循环高危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恢复,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 冠状动脉生物可降解支架的研究现状

    作者:陶波;蒋学俊;方钊;鲁明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重要杀手.从1977年Gruentzig[2]第1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开始,冠心病的治疗有了新的突破.随着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金属裸支架(BMS)及药物涂层支架(DES)的出现,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在冠心病的治疗上达到新的里程碑.但是金属裸支架长期存留在血管内造成血管壁慢性损伤,刺激内膜下平滑肌细胞增生,导致血管内再狭窄的发生[3].

  • OCT在大隐静脉桥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高鹏;林文华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及发病率的上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disease,CAD)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大[1].目前,CAD的治疗策略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及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

  • 急性主动脉夹层循环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河清;唐谦;张□

    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是指管壁存在基础结构病变的主动脉内膜发生突然撕裂,血流进入主动脉壁中,将主动脉壁分成两层.AAD起病急、进展快,是死亡率高的心血管疾病之一.Howard等[1]从2002-2012年对92 728人进行了研究,发现主动脉夹层的发病率为4~7/10万人,患者到达医院前的死亡率为18%,其中47.4%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30 d死亡,13.3%的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30 d死亡.尽量缩短从出现症状到接受适当治疗的时间,是减少AAD死亡率的主要方法[2].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高龄老年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现状

    作者:王维维;高春燕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2014-02-23)》指出,到2020年,中国老龄化发展水平将达到17.17%,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将会达到3067万,占到老年人口总数的12.37%;到2050年,老龄化发展水平将会进一步高至30%以上,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将会达到9448万,占到老年人口总数的21.78%;而2051年到2100年这50年,中国老龄化发展水平将稳定在31%左右,80岁及以上人口占老年人口总数的25%~30%.

  • ACE2-Ang (1-7)-Mas轴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强凤;戴海龙;尹小龙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是心血管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调节机体水和电解质平衡、稳定血压、维持心肌正常结构和功能等环节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发现的ACE2-Ang(1-7)-Mas轴对于经典的ACE-AngⅡ-AT1R轴有反向调节作用,它对心血管、肝脏、肺脏等靶器官的保护作用也已经得到证实.越来越多的研究将ACE2-Ang (1-7)-Mas轴作为治疗肺动脉高压、高血压、心脏重构等心血管疾病的新靶点.本文就近几年关于ACE2-Ang (1-7)-Mas轴与心血管疾病的新近研究作一综述.

  • 替格瑞洛研究新进展

    作者:王宁;王敬萍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以往临床治疗方案主要是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相联合以抗血小板聚集,临床疗效较为满意.但是,氯吡格雷是前体药物,它必须经过肝脏代谢才能起效,起效较为缓慢,而且亚洲人群CYP2C19基因具有多态性,从而造成对氯吡格雷反应性低或者抵抗,抗血小板疗效不能达到预期[1].

  •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基因表达谱的研究

    作者:李广辉;刘岩;苏丕雄;张希涛;安向光;高杰;顾松

    目的 利用基因表达谱芯片研究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病变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从多基因角度研究疾病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 选取5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肺动脉内膜组织作为实验组,并选择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5例肺移植供体的正常肺动脉内膜组织为对照组.分别提取、纯化RNA,反转录为cDNA,与Affymetrix 2.0 ST基因芯片进行体外杂交,通过扫描信号及数据处理,分析出CTEPH肺动脉内膜的差异基因表达谱,并选择部分基因进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验证.结果 通过对两组基因表达谱比较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差异的1614个基因.其中880个基因表达上调,734个基因表达下调.筛选出差异显著的5个上调基因和5个下调基因,RT-PCR验证TBX15、FMO3、ITIH3、CHRDL1、ACADL表达与芯片结果符合.结论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存在显著的差异基因表达谱,筛选出来的差异基因涉及炎症反应、细胞黏附、血栓形成、平滑肌增殖、血管生成等,而完整的基因功能信息、传导通路、信号网络等,尚需进一步研究.

  • MiR-495通过下调PCNA抑制人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研究

    作者:郑华峰;陶晶;张斌;王纯;吴淳

    目的 探讨microRNA-495(miR-495)对人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其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利用lipofectamine2000转染试剂,将miR-495 mimics(模拟物)或miR-495 inhibitors(抑制物)转染HUVECs,分别以mimics control和inhibitors control作为对照.通过MTT实验分析过表达或干扰miR-495对HUVECs细胞增殖的影响,进而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预测并验证miR-495靶基因,后通过功能互补实验,观察提高或敲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对HUVECs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体外细胞增殖实验发现,过表达miR-495可明显抑制HUVECs细胞的增殖,而干扰miR-495则可促进HUVECs细胞的增殖.PCNA是miR-495的靶基因,过表达miR-495可明显下调HUVECs细胞中PCNA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功能互补实验显示,敲低PCNA的表达亦可降低HUVECs细胞的增殖,反之促进HUVECs细胞的增殖.结论 MiR-495可抑制HUVECs细胞的增殖,其作用机制主要通过下调PCNA的表达而实现.

  • 同期心脏起搏器更换术后囊袋感染三例

    作者:李英肖;党懿;宋学莲;齐晓勇

    自1958年第一台心脏起搏器植入人体以来,起搏器制造技术和工艺快速发展,功能日趋完善,在挽救患者的生命和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和其他治疗一样,也会带来我们并不期望的并发症,其中起搏器感染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2015年10月我中心一次性收治3例起搏器更换术后囊袋感染的患者,经积极治疗和护理,患者均好转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 瓣膜性心脏病患者一氧化碳中毒致心肌坏死一例

    作者:康凤池;张连;胡桃红

    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3岁,因心悸入院.入院前5天患者因呼吸困难、胸痛不适16h就诊于外院.患者家中生有煤火,当地医院行心电图示:V3-5导联ST段压低0.1~0.3 mV.辅助检查示:碳氧血红蛋白(COHB) 2.9%,肌酸激酶(CK) 2396 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282.3 U/L,乳酸脱氢酶(LDH)569 U/L,超敏肌钙蛋白(TNI) 24 ng/ml,N末端脑钠素原(BNP) 26 656 pg/ml.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