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Research 중국심혈관병구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煤炭总医院
  • 影响因子: 0.8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5301
  • 国内刊号: 11-512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0-123
  • 曾用名: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 创刊时间: 200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胡大一;万峰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280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治平;陈轶;何丹;杨遇春;韩宏伟;陈国洪;苏晞

    目的 分析心肌梗死(MI)后室壁瘤形成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 连续收集我院2003年3月至2007年9月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280例[平均年龄(64.2±10.4)岁]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广泛前壁、前侧壁心肌梗死249例(88.9%),室壁瘤形成位于心尖部269例(96.1%),二尖瓣反流124例(44.3%),207例(73.9%)左室收缩功能减退,左室射血分数(EF)≤40%.心肌梗死后有不同程度心绞痛,心力衰竭178例(63.6%),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24例(8.6%),左室附壁血栓54例(19.3%).冠状动脉造影检查147例(48.2%,147/280),其中累及前降支117例(79.6%,117/147).住院期间死亡11例(3.9%),死亡原因主要为心力衰竭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结论 前壁心肌梗死是室壁瘤形成的危险因素.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预后不良,罪犯血管为前降支.

  • 重组链激酶对前壁及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前后心脏功能的影响

    作者:包吉日木图;王洪军;于影;巴金华;赵明

    目的 通过容量负荷试验评价重组链激酶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前、后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17例急性前壁及广泛前壁AMI患者进行重组链激酶溶栓,溶栓前、后24 h内行漂浮导管连续监测,进行溶栓前后的比较.结果 与溶栓前比较,重组链激酶溶栓后6 h心功能明显改善,平均肺动脉压由(3.87±0.61)kPa下降至(3.61±0.59)kPa(P<0.01),肺嵌压由(2.81±0.34)kPa下降至(2.67±0.42)kPa(P<0.01),心脏指数由2.52±0.49升高至2.72±0.47(P<0.01).结论 应用重组链激酶溶栓可明显改善AMI患者的心功能.

  • 代谢综合征患者心电图QTc和外周血清离子浓度的研究

    作者:王润桃;王硕仁;孙惠香;李本志

    目的 研究代谢综合征患者QTc及其外周血清离子浓度特点.方法 从我院2005-2008住院患者中选择代谢综合征患者53例、非代谢综合征患者50例,共103例;年龄35~82岁,平均年龄分别为(62.65±15.23)岁和(59.67±14.92)岁.所有患者在安静、清醒、静卧状态下测12导联心电图,清晨空腹抽静脉血进行血清离子浓度检查.结果 代谢综合征组QTc为(449.93±39.34),显著长于非代谢综合征组的(409.19±20.74)(P<0.01),代谢综合征组血清Ca2+为(2.22±0.21)mmol/L,低于非代谢综合征组的(2.31±0.17)mmol/L(P<0.05).结论 代谢综合征患者除了降血糖、血脂和血压外,还应关注QTc,以防严重心律失常.

  • 可溶性CD40L对不稳定型心绞痛近期预后的影响

    作者:张月婷;董平栓

    目的 探讨sCD40L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UA患者49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20例及对照组20例入院时血浆sCD40L水平进行检测,并对UA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30 d的急性不良心血管事件进行随访.结果 ①UA组患者入院时血浆sCD40L水平[(9.39±1.89)ng/ml]显著高于SA组[(5.92±2.06)ng/ml」(P<0.01)和正常对照组[(4.91±1.97)ng/ml](P<0.01),SA组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UA患者中血浆sCD40L增高组住院期间和出院后30 d急性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血浆sCD40L正常组(P<0.01).结论 UA患者血浆sCD40L显著增高.sCD40L可以作为冠心病易损斑块的血清学标记物,其水平对UA的近期预后有很好的预测价值.

  • 磁共振心脏成像对冠状动脉血管内成形术后血运重建疗效的评价

    作者:陈蕾;赖文娟

    目的 探讨磁共振(MRI)心脏成像对冠状动脉血管内成形术(FFCA)及支架置入术后心肌存活疗效的评价.方法 对27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术前行MRI心脏多技术扫描,记录射血分数、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心肌厚度等;在PTCA及支架置入术后1周至1年内再次行MRI检查,复查心肌运动、功能、心肌灌注改善情况.结果 术后1年时间内舒张末期容积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末期容积在术后1周内无明显变化,在1周至1年时间内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射血分数在术后1周内即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心脏扫描成像可从心脏形态、运动、心肌灌注等方面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心肌存活疗效及随访起指导作用.

  • 急诊直接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202例临床分析

    作者:黄伟光;吴同果;韦建瑞;崔进;郭晓碧

    目的 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自2004年至2008年来我院治疗的ST段抬高的AMI 202例,发病时间在12 h内(其中13例>12 h但<24 h),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和急诊PCI并随访观察.结果 202例患者中195例(96.5%)介入治疗获得成功.202例患者置入263枚支架.13例发生无血流现象,其中5例死亡.置入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7例,23例在术中发生室速、室颤,及时除颤转复窦性心律.术后195例患者症状缓解,顺利康复,无心血管事件发生.202例患者中7例住院期间死亡,病死率3.5%.结论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的方法,成功率高,可明显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 不同年龄段房间隔缺损经皮介入术后右心重构差异

    作者:郑然

    目的 研究不同年龄段房间隔缺损(ASD)经皮介入术后右心形态重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导管介入治疗ASD 91例患者的年龄、ASD大小,以及有无发生肺动脉高压(PAH)等资料,并对术前3 d及术后3 d、3个月、6~12个月做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 介入术后ASD患者右心均有恢复,但≥40岁组术后3 d至12个月右心大小无进一步的缩小.结论 40岁前对ASD纠治右心恢复较好.

  •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脉造影特点分析

    作者:邓小军;何运防;杨萍;王天勋;何燕;王殊;叶茂

    糖尿病(DM)作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日益受到重视.现收集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66例,对其冠状动脉病变特点进行分析.

  • 不同年龄、性别的冠心病患者住院费用分析

    作者:范中杰;孙国强;梁国英;许燕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性别及其他临床情况对于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1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年龄在40~79岁之间,有完整的各项住院费用记录.住院费用包括药费、检查费、治疗费、床位费、材料费、其他费用以及总费用.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CAG),部分患者进行了冠脉介入处理.结果 40~59岁男性患者1130例,60~79岁男性患者1167例,40~59岁女性患者420例,60~79岁女性患者903例,各组患高血压病、心肌梗死、脑中风、糖尿病等疾病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性别组住院总费用在23 237.11~47 282.72元,从多到少排序分别为60~79岁男性患者、60~79岁女性患者、40~59岁男性患者和40~59岁女性患者.冠脉无明显狭窄患者以及CAG明显狭窄但未进行介入处理的患者.各组间总费用虽然有一定的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CAG明显狭窄并进行介入处理的患者,总费用在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大组的各项费用大于年轻组的费用.同一年龄性别组的不同冠脉处理情况的住院费用比较,有冠脉狭窄未介入处理亚组住院总费用为14 771.99~21 967.94元,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亚组住院总费用为8787.55~10 757.86元,前者是后者的1.68~2.28倍,材料费是2.16~3.99倍,治疗费是1.12~2.51倍,检查费是1.31~1.56倍,药费是1.89~2.14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状动脉介入处理亚组住院总费用(57 356.76~67 420.77元)是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亚组的6.13~7.01倍,材料费是13.99~17.251倍,治疗费是3.53~4.50倍,检查费是1.40~1.87倍,药费是2.52~2.90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总费用与是否介入、性别、年龄、高血压、心肌梗死、中风病史、外周血管病史、糖尿病和肾功不全等均有一定相关性,住院总费用与以上各项参数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住院费用与是否冠脉介入、心肌梗死史、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是否有外周血管病和肾功能不全7项参数有独立相关性.结论 年龄越大,住院费用越高,性别不是住院总费用的独立影响因素;影响住院总费用的其他独立因素包括是否进行冠脉介入,是否有心肌梗死史、高血压、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和肾功能不全.

  •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致晕厥12例分析

    作者:孙建霞;郑秀菊;李桂云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诊断、预后及劳动耐量的评价,但也可并发晕厥等严重的急性事件[1-3].我院自2004年1月启用Mar-quette Series 2000型活动平板机至今已检查1300余例患者,其中发生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晕厥12例,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关键词: 晕厥 平板运动试验
  • 有创心功能检查新进展

    作者:赵英强

    目前对于心功能的检查方法主要有无创和有创两大类,其中无创性检查[1]有许多优点,如检查费用低,患者易于接受,可连续、反复操作,但检查的可靠性、准确性、重复性、特异性差.创伤检查精确度高,可以纠正无损检查的偏差,一些项目还可合并治疗同时进行.目前有创心功能检查的方法主要是心导管术.

  • 血小板活化因子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郑国华;熊尚全

    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PAF)是一种内源性具有生物活性的磷脂,由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肥大细胞、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分泌产生.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它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作为一种独特的细胞因子参与体内多种生理、病理过程,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关[1,2].本文就PAF与冠心病的关系综述如下.

  • 心律失常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

    作者:张力

    众所周知,急性心肌梗死(AMI)病理性Q波是初始向量改变的结果,故凡改变初始向量的心律失常均可产生掩盖或酷似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另外,有些心律失常虽未影响初始向量改变,也可产生酷似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当出现酷似AMI时,易误诊,给患者造成精神上及经济上的负担;而掩盖时易漏诊,贻误抢救时机,造成严重的后果,因而,提高二者并存时的识别能力,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此,将有关问题进行综述.

  • 苯那普利对缺氧复氧心肌心胞内钙离子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作者:王永;宋秀荣

    目的 研究苯那普利对乳鼠缺氧复氧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纯化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复制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分为4组,每组8例:空白对照组、单纯缺氧复氧组(H/R)、缺氧复氧+苯那普利(1×106 mol/L)组、缺氧复氧+苯那普利(1×106 mol/L)+缓激肽B2受体拮抗剂(HOE140)(1×106 mol/L)组.细胞缺氧1 h,复氧2 h后取细胞培养液测定乳酸脱氢酶(LDH),取细胞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测定细胞内钙浓度.结果 单纯缺氧复氧组与对照组比较,LDH、MDA、[Ca2+]i含量升高,SOD活性下降(P<0.01);苯那普利组与缺氧复氧组比较,LDH、MDA、[Ca2+]i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P<0.01);苯那普利+HOE140组与苯那普利组比较,LDH、MDA、[Ca2+]i含量升高,SOD活性下降(P<0.01).结论 苯那普利能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有明显保护心肌的作用.其作用可能与激活激肽-缓激肽释放系统、抑制缓激肽的降解有关.

  • 甲状腺激素对成年犬心房组织明胶酶变化的影响

    作者:刘小燕;宋凌鲲;李凡;代引;高崇瀚

    目的 研究甲状腺激素对心房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明胶酶)变化的影响,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性房颧发生的组织学因素.方法 健康成年犬腹腔注射优甲乐建立甲状腺功能亢进动物模型.分别于不同时间段观察明胶酶活性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犬给药后明胶酶活性和合成增加.结论 甲状腺激素导致心房肌组织明胶酶变化,从而为房颤发生的提供了组织学因素.

  • δ阿片受体激动剂SNC162对大鼠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抑制作用

    作者:林媛媛;封启龙;刘清华;吴博威

    目的 研究δ阿片受体激动剂SNC162对大鼠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制备在体大鼠缺血性及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组,监测大鼠心率(HR)、左心室内压(LVP)及左心室内压大上升速率(+dp/dtmax)和左心窜内压大下降速率(-dp/dtmax)等血流动力学指标;采用Lambeth规则分析心电图并给予心律失常评分.结果 ①NC162可明显降低大鼠缺血性及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心律失常分数(P<0.05),该作用可被选择性δ阿片受体阻断剂Naltrindole阻断.②SNC162对大鼠缺血期及再灌注期HR、LVP及+dp/dtmax的影响不明显(P>0.05).结论 SNC162对大鼠缺血及再灌注诱发的心律失常具有抑制作用,这一作用是经δ阿片受体介导.

  • 米多君、倍他乐克、孕激素联合治疗顽固性低血压一例

    作者:王春玲;张剑梅;石宁;潘国忠;王明晓

    1 病例简介患者男性,75岁,因发作性黑曚、恶心50年,突发晕厥1次入院.患者50年间反复2次夜间起床上厕所,步行不到4 m突发晕厥,晕倒后20 min意识逐渐恢复,醒时发现大小便失禁,无偏身感觉及运动障碍,未诊治.

  • 心脏移植术后急性排异反应三例报告

    作者:郭牧;贾志;张云强;梁海青;宋昱;刘晓程

    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病患者的有效手段,但排异反应仍然是移植失败常见的原因.治疗排异反应重要的问题之一是明确诊断[1].心内膜心肌活检是心脏移植术后判断急性排异反应的金标准.但其为有创性检查,且价格昂贵,诊断周期长,限制了临床应用.故临床特点的总结、无创监测项目的筛选,对及早发现急性排斥反应尤为重要.现将3例患者的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 医用牛颈静脉带瓣管道重建右室流出道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王晖;陈华;吴忠仕;张怀军;汤祖辉;章志龙;刘勇

    目的 应用牛颈静脉带瓣管道(BJVC)进行心脏右室流出道的重建,探讨BJVC对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 2005年10月至2009年5月共应用BJVC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15例.结果 BJVC重建右室流出道1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3~24个月,患者心悸、气促消失,活动耐力明显提高,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超声检测发现15例置入的管道通畅,无扩张,未见血栓形成,瓣叶活动良好,无明显反流,肺动脉跨瓣压差不大,吻合口无狭窄.结论 BJVC用于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右室流出道的重建可获良好的近期治疗效果,但远期效果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 244例瓣膜替换及术后抗凝临床分析

    作者:黄击修;刘健;林小彬;刘勇;付建

    目的 总结心脏瓣膜疾病行瓣膜替换及术后抗凝治疗经验.方法 2001年10月至2009年6月共收治各类瓣膜替换患者244例,男性97例,女性147例,年龄16~76(42.8±11.4)岁.心功能Ⅱ级66例、Ⅲ级127例、Ⅳ级51例.二尖瓣替换(MVR)127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替换(DVR)76例,主动脉瓣替换(AVR)38例,三尖瓣替换(TVR)1例,DVR+TVR 2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46例、房颤改良射频消融3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3例.结果 手术死亡7例,余均治愈出院.随访2个月至8年,失访14例,2例猝死,不明原因死亡3例.存活在访者2例出现脑出血,2例脑梗塞,1例双下肢动脉栓塞.心功能Ⅰ级122例、Ⅱ级83例、Ⅲ级13例.结论 瓣膜替换术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严重瓣膜病变疗效好,术后低剂量抗凝,须定期复查,随时调整华法林剂量.

  • ePTFE人工腱索在二尖瓣成形修复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齐敏;陈道中;李虔祯;张贵灿;陈良万;林峰;郭尚耘

    目的 评价使用ePTFE人工腱索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的近期疗效.方法 对15例接受ePTFE人工腱索进行二尖瓣成形患者手术前后心功能,二尖瓣反流程度,左心室、左心房内径大小,左室射血分数进行对比.结果 患者手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心腔明显缩小.左室舒张末径从术前(59.70±6.23)mm减少为(47.30±5.54)mm,左室收缩末径从术前(39.60±5.46)mm减少为(33.40±5.33)mm,左房内径从手术前(50.20±8.19)mm减少为(39.00±5.23)mm,二尖瓣反流程度从术前3.5±0.5减少为1.1±0.3.结论 ePTFE作为二尖瓣腱索的人上替代物近期疗效满意.

  • 婴幼儿法洛四联症的外科治疗研究

    作者:马杰;肖志明;翟永福;贺强军;荆磊;茹炜

    法洛四联症(TOF)在发绀型心脏病中居首位.法洛四联症患儿在1岁内如不手术,死亡率可达25%,肺动脉狭窄严重者,40%可死于3岁以内,70%死于10岁以内[1].目前,外科手术足治疗法洛四联症唯一有效的手段.随着体外循环技术的改进和手术技术的提高,手术成功率不断提高,绝大多数病例可行一期根治手术,一期根治手术也趋于小龄化.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8年5月共为32例3岁以下的婴幼儿法洛四联症患者施行根治手术,效果满意,现将治疗经验总结报道如下.

  • 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216例临床分析

    作者:赖轶权;黄建;尤文俊;孔维生

    目的 总结216例风湿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手术在全麻体外循环中度低温下进行,其中行二尖瓣置换术(MVR)130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28例,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BVR)58例,三尖瓣成形术71例,左心耳结扎术24例,左房折叠术10例,左房血栓清除术25例.结果 209例(96.8%)恢复出院,早期死亡7例(3.2%),死因分别为低心排综合征2例、左室后壁及主动脉后壁破裂出血各1例、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恶性心律失常1例、脑栓塞1例.结论 瓣膜置换术是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有效手段.充分的术前准备、加强心肌保护、提高和改进手术技术、术后有效的监护治疗,可显著提高手术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 244例法洛四联症手术治疗及特殊情况的处理

    作者:张伟;肖明第;冯晓东;李伟;张建卿;肖益敏;李晓波;程云阁;张帆

    目的 分析法洛四联症(TOF)的病变特点,总结其手术治疗经验及术中所遇到的特殊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5月至2009年8月间实施的244例TOF手术情况,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TOF根治术236例(包括合并畸形的手术),其中根治术同时行双向格林手术、室缺补片打孔术、右室至肺动脉带瓣血管外通道术共5例,介入+根治(Hybrid)手术4例,非体外循环下体肺分流术8例.结果 术后早期(30 d内)死亡4例,手术死亡率1.64%.死亡原因为低心排综合征、心功能衰竭2例,灌注肺、呼吸衰竭2例.其他主要并发症30例.随访1~13个月,晚期死亡1例,死于右室-肺动脉外通道堵塞.结论 准确掌握手术指征,根据不同病变采取不同术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成人心脏外科术后感染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毛国璋;金辉;张殿堂;高成山;吴留广;何磊;朱草原

    据报道,心脏外科手术后感染的发病率达5%~21%[1].对心脏外科术后感染情况进行分析,调查引起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掌握本单位本地区耐药菌的发生和发展的趋势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对临床抗生素的应用提供指导,制订治疗感染的经验性治疗方案,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 70岁以上的高龄冠心病患者外科治疗经验

    作者:李强;王洋;李亚林;李春晖

    年龄>70岁的高龄冠心病患者,常常合并高血压、Ⅱ犁糖尿病、全身动脉硬化等,被列为冠心病外科手术治疗和麻醉的高危因素之一[1].随着人口的老年化趋势,越来越多高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需要外科手术治疗.我院在2006年4月至2009年4月连续完成74例年龄>70岁患者的冠心病手术治疗,现将临床经验报道如下.

  • 肺动脉灌注在体外循环中对血氧合指数及支气管灌洗液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陈聪;曹民娟;李伦明;马丽芳;关柏锐;闵振兴;周新明;张志刚;王广阔

    目的 观察低温肺保护液肺动脉灌注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对血氧合指数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肺动脉灌注对减轻肺损伤的生物学机制.方法 选择30例重度肺动脉高压先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肺保护组,每组15例.肺保护组,体外循环术中一次性从肺动脉灌注低温肺保护液,对照组未行肺动脉灌注.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体外循环结束(T2)、手术结束(T3)和术后6 h(T4)测算氧合指数(PaO2/FiO2).收集手术结束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其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 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保护组患者体外循环结束、手术结束、术后6 h的氧合指数分别为(421±31)、(382±41)和(370±39)mm H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0±33)、(321±38)和(315±41)mm Hg(P<0.05).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TNF-α和IL-6水平肺保护组分别为(0.985±0.378)、(156.736±52.485)μg/L,低于对照组的(15.589±6.385)、(735.967±83.485)μg/L(P<0.01).结论 肺动脉灌注低温肺保护液不仅可以改善氧合,同时抑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TNF-α和IL-6的释放,减轻肺损伤,改善术后肺功能.

  •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在体外循环中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作者:陈国锋;王立成;杨斌;张向立;李汉臣

    目的 研究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在体外循环中对心肌缺血/再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20例行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组.丹参酮Ⅱ-A磺酸钠组于转机前给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2 mg/kg.分别于主动脉插管后(T1)、开放主动脉前1~3 min(T2)、主动脉开放后30 min(T3)、主动脉开放后120 min(T4),主动脉开放后720 min(T5)共5个时间点进行抽血,测定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记录主动脉开放至心脏复跳所需时间,心律失常(室速/窒颤)的发生率和持续时间.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 两组患者围术期血清SOD浓度变化比较:对照组各时间点SOD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丹参酮Ⅱ-A磺酸钠组SOD浓度逐渐上升,在T4时间点达高值(P<0.05).T5时间点下降;组间比较,丹参酮Ⅱ-A磺酸钠组在T4时间点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患者血清MDA浓度变化比较:对照组MDA浓度随时间点的推进逐步增高,于T4达高值(P<0.05),丹参酮Ⅱ-A磺酸钠组MDA浓度也逐渐升高,在T4时间点达高峰,T5时间点下降,两时间点与T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T4、T5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丹参酮Ⅱ-A磺酸钠组比对照组MDA的上升幅度小.两组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比较:对照组共出现室颤2例,占20%,室速1例,占10%,丹参酮Ⅱ-A磺酸钠组出现室颤1例,无室速发生;对照组室速室颤持续时间3 min,电击除颤后转为窦性心律,丹参酮Ⅱ-A磺酸钠组室颤后36 s自动转为窦性心律.主动脉开放至心脏复跳所需时间:对照组所需时间较丹参酮Ⅱ-A磺酸钠组明显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临床剂量的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能使患者血清中的SOD浓度升高,有效降低MDA的浓度,缩短主动脉开放至心脏复跳所需时间,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并缩短其时间,提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