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Research 중국심혈관병구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煤炭总医院
  • 影响因子: 0.8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5301
  • 国内刊号: 11-512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0-123
  • 曾用名: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 创刊时间: 200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胡大一;万峰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赖诺普利对高血压病患者内源性血压调节系统和左室重塑的影响

    作者:赵兴胜;贺利平

    目的 探讨赖诺普利对高血压患者内源性血管活性因子及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口服赖诺普利与卡托普利方法治疗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8周,应用超声心动图监测治疗前、后左室重量指数(LVMI),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和(或)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T-Ⅱ)、醛固酮(AID)、血浆内皮素(ET)、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心钠素(ANP)及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浓度.结果 ①高血压组患者血浆AT-Ⅱ、ALD、ET、ANP、TGF-β1,及血清IGF-1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42、0.039、0.041、0.045、0.038、0.047,P均<0.05),LVH组高于无LVH组(P均<0.01).②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AT-Ⅱ、ALD、ET、ANP、TGF-β1、IGF-1和LVMI水平均显著降低(P值分别为0.037、0.041、0.046、0.048、0.038、0.044,P均<0.05),但赖诺普利组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卡托普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赖诺普利与卡托普利均有降压及逆转左室肥厚的作用,但赖诺普利逆转LVH的强度更强.且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强,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血清肌钙蛋白Ⅰ与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住院预后的相关性

    作者:马莉;李晓惠;陶凌;付明明

    目的 观察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血清肌钙蛋白Ⅰ浓度与住院期间死亡率的关系.方法 入选2008年1~1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诊断为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88例,根据住院测定的肌钙蛋白Ⅰ浓度分正常组与异常组,异常组再分为轻度增高组与增高组,分别记录病史、实验室检查、心脏彩超等,记录住院期间发生的心脏性事件.结果 肌钙蛋白Ⅰ正常组、轻度增高组、增高组的年龄、血肌酐、血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与增高组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住院期间病死率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肌钙蛋白Ⅰ增高是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肌钙蛋白增高是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是死亡的强预测因子.

  • 不同血管活性药物对脓毒性休克血乳酸的影响

    作者:冯敏;孙荣青

    目的 观察去甲肾上腺索并多巴酚丁胺治疗脓毒性休克时血乳酸的变化.方法 我院ICU符合脓毒性休克的4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给予去甲肾上腺素并多巴酚丁胺,B组给予大剂量多巴胺并多巴酚丁胺,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 h、6 h、12 h、24 h动脉血乳酸浓度变化;记录休克治疗前、后24 h血pH、血乳酸、平均动脉压(MAP)、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APACHEII)评分的变化.结果 A组血pH、MAP显著高于B组,血乳酸、APACHEII评分显著低于B组.结论 在脓毒性休克的治疗中,在充分容量复苏的基础上给予去甲肾上腺素并多巴酚丁胺等血管活性药物,可以明显降低血乳酸浓度,改善微循环.

  • 血清肌钙蛋白Ⅰ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重构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储岳峰;胡文杰

    目的 研究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 I)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肌重构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CHF患者132例,根据血清cTn I浓度水平分为cTn I正常组(94例)和cTn I升高组(38例).以左心房直径(LAd)、左心室直径(LVd)、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后壁厚度(LVPW)作为心脏结构改变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E峰和A峰比值(E/A值)作为心脏功能指标,对上述指标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cTn I升高组的LAd、LVd显著增高(P<0.05);而IVS、LVPW、LVEF、E/A比值显著降低(P<0.05);血清cTn I水平与LAd、LVd呈正相关(r分别为0.421、0.375,均P<0.05),与IVS、LVPW、LVEF、E/A呈负相关(r分别为-0.462、-0.347、-0.359、-0.238,均P<0.05).结论 血清cTn I水平与CHF患者心肌重构及心功能具有显著相关性,监测CHF患者血清cTn I浓度可以评价CHF患者疾病严重程度.

  • 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疗效评价

    作者:王岳松;王学忠;章萍;梁明明;张朝霞

    目的 探讨应用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及室间隔缺损(VSD)方法 并评价其初步疗效.方法31例患者(PDA 12例、ASD 16例、VSD 3例)均在X线透视、造影和经胸超声心动图监测下经导管置入封堵器治疗PDA、ASD及VSD.结果 全组技术成功率100%.术后即刻有少量和微量残余分流者分别为3例和2例,24 h、1个月和6个月经胸超声心动图随访检查,残余分流消失.术后完全封堵率100%.结论 经导管置入国产封堵器是一种操作简便、技术成功率高、疗效可靠的PDA、ASD和VSD的介入治疗方法.

  • 咪达唑仑预防体外循环期间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作者:邓劲松;韦华;李家胜

    目的 观察应用咪达唑仑预防体外循环期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40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加例.Ⅰ组心肺转流开始后不追加麻醉药,Ⅱ组心肺转流后10 min经氧合器追加咪达唑仑0.5 mg/kg,观察两组患者心肺转流期间的平均动脉压(MAP)变化.结果Ⅰ组出现高血压15例,Ⅱ组3例,转流后30、45、60 min等时点的MAP Ⅰ组明显高于Ⅱ组(P<0.05).结论 咪达唑仑能有效预防心脏手术体外循环期间高血压的发生,减少体外循环期间并发症.

  • 经肱动脉与经股动脉行肾动脉造影术的对比分析

    作者:罗裕;祁炜罡;周华;胡铂

    目的 对比两种途径行肾动脉造影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收住院血压控制不良的疑似冠心病患者100例,按不同的途径分为2组:经肱动脉造影组50例,经股动脉造影组50例,均在冠状动脉造影结束即刻同途径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对比观察两组在肾动脉造影期间造影所用时间、造影剂用量、手术成功率、卧床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共检出肾动脉狭窄患者25例,其中6例双侧肾动脉狭窄.两组造影所用时间、造影剂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成功率股动脉组略高,经肱动脉造影组卧床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经股动脉造影组(P<0.05).结论 经肱动脉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具有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少、止血容易、术后即刻可以活动的特点,可以考虑作为股动脉途径的替代途径加以推广应用.

  • 胰岛素泵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血糖控制中的应用

    作者:李斌;郭俊晓;朱贵军;庞锋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理想的胰岛素输注方式.方法 观察8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需要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分为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组(CSII组和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组(MSII组),每组40例.CSII组采用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MSII组采用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三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晚睡前加注中效胰岛素.结果 两组均可达到相同靶血糖值,CSII组所需治疗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 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能更有效地模拟生理胰岛素的分泌,更快速、安全、有效地控制血糖,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血糖控制的理想方式.

  • 川芎嗪对体外循环下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祝会斌;高从荣;刘卫萍;钟鲁;黄文军;王成;俞经生;戴晶;夏俊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体外循环下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40例非发绀型先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用药组.用药组麻醉诱导后经颈内静脉滴注川芎嗪3 mg/kg;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两组分别于转机前,阻断15 min,开放30 min、60 min分别抽取中心静脉血,检测细胞黏附因子(sICAM)、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及血浆内皮素-1(ET-1)的浓度.结果体外循环下sICAM、vWF及ET-1浓度均明显上升(P<0.05),但用药组上升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体外循环对血管内皮细胞有明显损伤,川芎嗪能减轻体外循环对血管内皮的损伤.

  • 农村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方式与意义

    作者:王治业;周玉邦;朱岩;盛富义;郭进军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并发症是造成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县农村地区高血压并发症像全国一样严重,致残率、致死率高,但高血压很少受到干预治疗,造成个人、家庭、社会的沉重负担,也是导致农村劳动力丧失及生活贫困的原因之一.

  • 动态心电图对分析心脏起搏器功能的应用价值

    作者:潘运萍;井艳;朱涛

    由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及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共同组织,对2002-2005年全国心脏起搏器临床应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永久型心脏起搏器置入及更换数量逐年增加[1].

  • 青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危险因素和冠脉造影特点分析

    作者:王海鱼;鄣盛;方胜先;彭文君

    目的 研究青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探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防治.方法 选择经冠脉造影证实的AMI患者190例,根据年龄分组为:年龄≤45岁青年组(A组)60例及年龄≥60岁老年组(B组)1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和冠脉造影资料.结果 ①A组患者多有吸烟(80%比30.7%,P<0.05)及早发冠心病家族史(40%比10.7%,P<0.05),两组代谢综合征各项指标中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6.6%比38.4%,P<0.05).基础心功能A组均正常,B组中正常占8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中AMI后心功能Killip Ⅱ~Ⅳ级占5%,B组为40%(P<0.05).②A组单支病变发生率高为75%,多侵犯LAD;而B组双支及三支病变发生率高为87%.A组冠脉病变以低中危为主,低危占30%;B组则以中高危为主,高危占18.5%.结论 吸烟、家族遗传因素及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青年STEMI重要的危险因素.青年急性STEMI冠脉病变以低中危为主,多侵犯左前降支.积极控制上述危险因素,及时经皮冠脉介入再灌注治疗对降低本病发病及改善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内基质金属蛋白酶-9含量的变化

    作者:刘志晖;李海涛;唐蕊

    目的 通过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含量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的测定,以及对两者的相关性分析,探讨白细胞内MMP-9含量对ACS斑块易损性的判断价值.方法 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0例为研究组(ACS组),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8例、急性心肌梗死12例;选择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0例(SA组)、无冠心病的成年人20例(对照组)作为对照.所有研究对象抽取肘静脉血5ml,流式细胞仪检测白细胞内MMP-9含量及细胞阳性率,同时检测血清hs-CRP的浓度,比较各组患者的测量值,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所有数据用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ACS组MMP-9的含量与SA组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125.71±49.92)μg/L比(51.60±18.99)μg/L、(11.26±13.00)μg/L,均P<0.01],而SA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ACS组含MMP-9的细胞阳性率也明显增加.②ACS组血清hs-CRP浓度与SA组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12.90±1.98)mg/L比(4.33±1.98)mg/L、(3.73±1.68)mg/L,P均<0.01],而sA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③ACS组hs-CRP浓度与白细胞内MMP-9含量呈正相关(r=0.51,P=0.02).结论 ①ACS患者白细胞内MMP-9含量明显升高,测量白细胞内MMP-9浓度可作为预测冠脉斑块易损性的有效方法.②ACS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白细胞内MMP-9含量呈正相关,在炎症反应时两者的含量都增加.

  • 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40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辛亮;徐路平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A)又称主动脉夹层分离.主动脉壁发生中层坏死或退行性病变,当内膜破坏时,血液在主动脉压力作用下,在中层内形成血肿并主要向远端延伸形成夹层动脉瘤.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中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TIMI血流的影响

    作者:李志娟;董平栓;杨旭明;王绍欣;王红雷;王可;杜来景;李转珍;尚喜艳;范喜梅

    目的 分析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对梗死相关血管冠脉血流(TIMI)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STEMI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均于发病12 h内行PCI术.治疗组PCI术中立即将替罗非班按10μg/kg剂量用生理盐水稀释成20 ml,冠脉内3 min注射完毕,静脉维持量0.15μg·kg-1·min-136 h.对照组PCI术中静脉负荷量0.4 μg·kg-1·min-130 min,维持量0.15 μg·kg-1·min-136 h.20 min后复查冠脉造影,评价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术后4周并发症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术中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PCI术后TIMI血流Ⅱ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7%比22.9%,P=0.033),TIMI血流Ⅲ级高于对照组(92.3%比75.0%,P=0.018),术后4周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8%比18.8%,P=0.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并发症的发生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5%比12.5%,P=0.886).结论 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冠脉内应用盐酸替罗非班能改善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减少PCI术后无复流、慢复流的发生率及术后4周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不增加出血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 体外循环术后精神障碍的预防与治疗

    作者:韦涌初;曾建业;黄思光;阳世雄;潘小明;卢苇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发生精神障碍的可能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2年9月至2007年12月施行的心内直视手术633例中出现精神障碍12例的临床资料,包括防治措施.结果 全组12例均为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11例发生在术后1~2 d内,1例发生在术后7 d.11死于体外循环术后低心排综合征,11例治愈,随访精神症状无复发.结论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发生精神障碍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诸如体外循环、监护病房环境因素以及患者心理改变等,应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 终末期心力衰竭治疗进展及新方法

    作者:徐洪;臧旺福

    在全世界范围内,特别在发达国家,每年近1/4的心衰患者终发展成为终末期心衰,临床治疗棘手,猝死率高.近年来,心脏移植、机械循环辅助等治疗手段不断改进,逐步在临床大量使用,极大改善了心衰的治疗效果.

  • 内皮祖细胞与缺血性心血管病

    作者:薛凌;邱雅慧

    内皮祖细胞(EPCS)是一种能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也称为成血管母细胞,是一种成体干细胞.近期研究发现,EPCS不仅参与胚胎血管生成(vascuLlogenesis),也参与出生后的血管新生(angiogenesis),提示EPCS在缺血性疾病中可能有重要意义.

  • 瓜蒌皮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

    作者:罗革灵;陈伟利;谷彬;刘思好;谭斌

    目的 研究瓜萎皮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及血液成分的影响.方法 将用四氧嘧啶造模成功的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3组:糖尿病组、低剂量瓜蒌皮提取物组(5ml·kg-1d-1,每天灌胃一次瓜蒌皮提取物)和高剂量瓜蒌皮提取物组(15 ml·kg-1·d-1,每天灌胃一次瓜蒌皮提取物. 4周后检测大鼠血中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胆固醇(CH)含量,观察离体胸主动脉环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结果 低剂量瓜蒌皮提取物组和高剂量瓜蒌皮提取物组与糖尿病组相比,NO、SOD含量显著提高[(40.68±6.78)μmol/L、(46.67±7.32)μmol/L比(37.55±7.27)μmol/L,(87.32±6.76)U/ml、(96.57±7.72)U/ml比(80.35±7.56)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DA含量降低[(10.37±2.76)mmol/ml、(8.36±2.53)mmol/ml比(14.57±2.89)mmol/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胸主动脉环的内皮依赖性舒张明显改善(P<0.01).结论 瓜蒌皮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有保护作用.

  • α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的检测及初步应用

    作者:杨光照;闫莉;王晓樑;马秀瑞;张苏丽;刘慧荣

    目的 建立α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的检测方法.方法 以合成的人α1肾上腺素受体(α1-AR)细胞外第一环功能表位肽段(第160-169位氨基酸残基)为特异性抗原,建立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并用该法检测100例血压正常者和6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中抗α1-AR自身抗体.结果 阴性质控血清的批内变异系数(CV)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5.4%和11.5%;阳性质控血清分别为4.0%和9.8%.用标准人工合成的抗原吸收该特异性抗体后,吸光度值明显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中抗α1-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率为27.5%(19/69),明显高于血压正常者的9%(9/100).结论 该方法稳定性、特异性良好,对临床上原发性高血压的辅助诊断将具有重要价值.

  • 绝对不应期电刺激对正常兔在体心脏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海柱;胡大一;崔长琮;赵晓静

    目的 观察绝对不应期电刺激对正常兔在体心脏心功能的影响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 20只正常新西兰兔随机分成左心室前壁(10只)和室间隔(10只)两组.麻醉开胸后,分别于左心室前壁和经右心室室间隔放置一对刺激电极,通过心电的R波触发,于心肌兴奋的绝对不应期发放方波电流刺激(称为CCM).观察左心室收缩压(LVSP)、+dP/dtmax、心率、Q-T间期的变化以及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 左心室前壁组CCM(10ms,10 V)刺激时,LVSP及其+dP/dtmax比刺激前分别增加了16.1%和19.8%(P<0.05),室间隔组CCM(10ms,10V)刺激时,LVSP及其+dP/dtmax比刺激前分别增加了9.2%和10.6%(P<0.05),且CCM对心率及Q-T间期无显著影响(P>0.05).持续15 min的CCM刺激未见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结论 于绝对不应期发放足够能量的电刺激能明显增强左心室的收缩功能,且安全性好,提示该方法是一种新的有效的调节心肌收缩的途径,为心功能衰竭的电刺激治疗提供了又一全新的途径.

  • 美托洛尔、洛汀新治疗重症扩张性心肌病心衰一例

    作者:张庆祥

    1 临床资料男性患者,56岁,2005年因活动时气促、胸闷就诊.心脏彩超示:左房内径(LA)53.0mm,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73.0mm,左室后壁厚度(LVPWD)8.9 mm,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Dd)9.8mm,左室射血分数(LVEF)38%,左室弥漫性收缩功能减弱.

  • 介入封堵治疗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一例

    作者:马大实;高永生;孙云鹏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破裂发生率约占1%-2%,是一种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往往伴有循环功能急剧衰竭,如不及时处理可造成患者死亡[1,2],占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死亡原因的5%[3,4].内科保守治疗预后:60%-70%在2周内死亡,能够存活到3个月的不足10%[5].

  • 刀伤致心尖肌部室缺封堵术后封堵器移位一例

    作者:于连慧;申文祥;赵平;高丽芳;孟繁超;王玉库;蒋宝国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3岁,3年前因"胸部刀伤"于当地医院行心包、心肌修补术.但术后可闻及"心脏杂音",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门诊行心脏彩超检查发现,室间隔近心尖部见隧道样回声中断,左室面开口6 mm,右室面开口4 mm.

  • 法洛四联症术后胸腔积液八例

    作者:张庆祥;李宗虓;王伟

    2007年3月至今,我院共完成法洛四联症手术131例,其中8例发生了顽固胸腔积液,现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8例患者,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3~15岁;其中单纯法洛四联症手术3例,合并房间隔缺损2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2例,合并肺静脉异位引流1例.

  •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稿约

    作者:

    关键词: 中国 心血管病
  • 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征

    作者:张澍;程仁立;夏文书;王雪胜

    目的 探讨合并代谢综合征(MS)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81例合并MS的AMI患者及94例无MS的AMI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临床情况、诱发因素、临床表现、梗死部位及心肌酶.结果与非 MS组相比,MS组年龄较大,女性患者所占比率较高(34.6%比17.0%,P<0.01),吸烟和冠心病家族史比率较低(分别为43.2%比59.6%,13.6%比25.5%,均P<0.05),饱餐后或情绪激动时发病率较高(分别为18.5%比7.4%,13.6%比4.3%,均P<0.05),有胸痛者少(66.7%比81.9%,P<0.05),心功能≥KillipⅡ级者较多(35.8%比22.3%,P<0.05),住院病死率高(22.2%比10.6%.P<0.05),前壁范围所占比率较高(51.9%比36.2%,P<0.05),肌酸激酶同工酶较高[(147±19)U/L比(122±14)U/L,P<0.01].结论 与无MS的AMI患者相比,合并MS的AMI患者年龄较大,女性患者较多,近期预后较差.

  • 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韩玉龙;潘伟;鲍国萍;高潮

    目的 观察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以评价hs-CRP与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相关性及意义.方法 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加例代谢综合征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hs-CRP水平,并两两比较.观察hs-CRP与腰围、血压、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代谢综合征患者的hs-CRP水平显著升高(P=0.006),且hs-CRP水平与腰围、收缩压、舒张压、TG、TC、LDL-C、FBG成正相关(r分别为0.37、0.28、0.26、0.39、0.21、0.23、0.18,P<0.05),与HDL-C成负相关(r=-0.31,p=0.004).结论 hs-CRP可作为临床诊断代谢综合征及评价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性增加的一个简易指标.

  • 代谢综合征患者腹部内脏脂肪厚度测量的价值

    作者:孙立平;尼建平;卓柳安;蒋方勇;银剑斌;张林潮;胡世红;韦金儒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患者内脏脂肪厚度(VFT)测量的价值.方法 选择2007年9月到2009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166例代谢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代谢综合征采用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MS全球共识定义中国标准,其中男性85例,平均年龄(58±11)岁,女性81例,平均年龄(60±13)岁.记录所有患者的身高、体重、腰围、血压等,检测受试者的血脂、空腹血糖(FPG)、尿酸、肾功能等指标,同时应用超声测量腹部内脏脂肪厚度(VFT)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 男性组IMT与年龄、甘油三酯、尿酸、高血压病、糖尿病、腹部内脏脂肪呈正相关.女性组IMT值与年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型糖尿病及腹部内脏脂肪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校正腰围后,VFT仍然是IMT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代谢综合征患者中,无论男女,随着VFT的增加,IMT逐渐增加,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代谢综合征患者VFT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明显相关,VFT测量可以作为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评估的有用指标.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