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Research 중국심혈관병구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煤炭总医院
  • 影响因子: 0.8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5301
  • 国内刊号: 11-512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0-123
  • 曾用名: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 创刊时间: 200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胡大一;万峰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重症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作者:王盛宇;高扬;刘新宾;高智强;张国华;赵忠

    目的 总结重症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治疗体会.方法 自2008年10月至2015年4月航天中心医院手术治疗重症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15例.术前常规抗生素治疗2~4周,均在全麻浅低温(28℃~32 ℃)下行瓣膜置换术,心肌保护采用4:1含血停跳液灌注或HTK液,采用连续大容量平衡超滤(4000~6000 ml).结果 体外循环(CPB)时间87~162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73~147 min.2例肝素用量大,超过600 U/kg,补充血浆及加用低分子肝素后ACT>480 s,术后均顺利脱离CPB;2例死于严重低心排.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适当的手术时机是治疗重症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关键.重症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全身炎症反应(SIRS)强烈,易出现肝素耐药、灌注压低等,采取大容量平衡超滤可明显减轻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有利于术后恢复.敏感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是治疗成功的必要条件.

  • Ⅰ型和Ⅱ型小儿永存动脉干的外科治疗

    作者:赖锋华;欧惠芬;曹勇;陈凯明;朱伯卫;陈泽科

    目的 探讨Ⅰ型和Ⅱ型永存动脉干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外科治疗的10例永存动脉干患者的资料.其中Ⅰ型共同动脉干6例、Ⅱ型永存动脉干4例;年龄1~14(6.5±4.2)个月;合并房间隔缺损、共同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弓缩窄、三尖瓣关闭不全.1例1岁2个月的患儿术前行右心导管检查测得肺血管阻力4.5 WOOD.U.所有患者都行一期手术根治术.右心室-肺动脉流出道重建,6例采用牛颈静脉带瓣管道,4例采用Gortex人工管道重建右室流出道.结果 手术早期死亡1例,死亡率为10%(1/10).生存9例,晚期死亡1例.死亡的1例为术前合并主动脉弓缩窄,术中深低温、停循环,术后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术后早期出现严重肺动脉高压危象3例,治疗后循环稳定.余患儿顺利恢复出院.出院时心脏超声提示肺动脉反流4例,2例轻-中度,2例中度.术后9例随访3个月至6年,平均60个月,1例术后半年猝死.结论 严格把握手术指征,术前充分评估肺血管病变、注意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妥善的共同瓣膜修复、右室流出道管道的选择等,是Ⅰ型和Ⅱ型永存动脉干早期甚至新生儿期进行一期手术治疗近、中期效果满意的关键.

  • 右室高位室间隔和心尖部起搏对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曹丙峰;刘庆霞;周建华

    目的 探讨右室高位室间隔(HRVS)与右室心尖部(RVA)起搏对心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行永久性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54例完全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根据心室起搏电极植入部位的不同,随机分为HRVS起搏组(28例)和RVA起搏组(26例).分别于术前、术后6个月和术后36个月,对患者的一般临床状况、QRS波群时限(QR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进行随访,并对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进行对比研究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特征及术前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时,HRVS起搏组QRSd和NT-proBNP明显小于RVA起搏组[(147.9±12.1)ms比(155.2±12.7)ms,(252.7±95.4)ng/ml比(313.2±121.4n)g/ml,P均<0.05],LVEF两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6个月时两组间比较,HRVS起搏组的QRSd、NT-proBNP明显小于RVA起搏组[(149.1±13.1)ms比(158.6±12.9)ms,(281.9±102.2)ng/ml比(372.4±136.6)ng/ml,P均<0.05],并且随起搏时间的延长差异更明显;LVEF明显高于RVA起搏组[(52.6±7.0)%比(48.8±6.7)%,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6个月时NT-proBNP的变化值(△NT-proBNP)与相应时间QRSd的变化值(△QRSd)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73,P<0.05).结论 HRVS起搏对心脏电活动和心功能的不良影响明显小于RVA起搏,并且这种优势随着起搏时间的延长更加明显.

  • 急性主动脉夹层术前急性肾损伤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任红梅;王晓;栾红;李振军;葛利军;孙立忠;聂绍平

    目的 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ADD)术前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于2009年5月至2013年12月期间AAD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比较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术前发生AKI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有254例患者入选,其中Stanford A型夹层178例、B型76例.Stanford A型夹层患者AKI的发病率为23%(41例),Stanford B型夹层患者AKI的发病率为36.8%(26例).单因素分析显示,Stanford A型夹层AKI的发生与性别(P=0.0042)、舒张压(P=0.0328)、心包积液(P=0.0002)、肾动脉累及(P=0.0344)存在相关性;Stanford B型夹层AKI的发生与收缩压(P=0.0357)、肾动脉累及(P=0.0124)存在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Stanford A型夹层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男性(OR =5.398,95%CI 1.497~19.468,P=0.01)、舒张压(OR =0.961,95%CI 0.943~0.980,P<0.01)、双侧肾动脉受累(OR =5.392,95%CI 1.390~20.914,P=0.015);Stanford B型夹层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收缩压(OR=1.023,995%CI 1.003~1.044,P=0.0238)、双侧肾动脉受累(OR=19.076,95%CI 1.914-190.164,P=0.0120).结论 男性、舒张压和双侧肾动脉受累是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收缩压和双侧肾动脉受累是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 微创经胸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临床分析

    作者:刘志平;赵龙;李淑珍;王坚;郭俊晓;张小杉;都义日;任杰;张玉龙

    目的 总结微创经胸骨下段小切口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分析我院心脏大血管外科2011年5月至2015年12月经胸骨下段小切口微创封堵术治疗VSD的患者86例.术前行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估筛选适合封堵的VSD患者;术中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再次评估VSD是否适合封堵治疗,并确定封堵器型号,引导封堵器释放,评判封堵效果.出院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86例VSD患者中84例成功封堵,成功率97.67%,2例封堵不成功转体外循环下修补.随访6~24个月,无残余漏,心功能改善.结论 经胸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配合下,经胸骨下段小切口微创封堵VSD技术不需要体外循环辅助,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合并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术前血清Apelin浓度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房颤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徐殊;张建;徐银丽;吴海波;金岩;薛晓东;王辉山

    目的 探讨合并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术前血清Apelin检测值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G)术后新发房颤(PoAF)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2014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间的OPCABG手术病例,仅纳入合并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共154例.收集围术期资料,使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导致OPCABG-PoAF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吸烟、总胆固醇、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和术前血清Apelin值与OPCABG-PoAF具有相关性,其中总胆固醇(B=0.874,Wald=8.506,P=0.004,OR=2.396,95%CI 1.332~4.310)、左室舒张末期容积(B=0.017,Wald=6.305,P=0.012,OR=1.018,95%CI1.004~1.031)和术前血清Apelin值(B=0.000,Wald=4.107,P=0.043,OR=1.000,95%CI 0.999~1.000)是OPCABG-PoA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Apelin值降低是OPCABG-PoAF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血清Apelin值检测对OPCABG-PoAF具有预测作用.

  • 宝石能谱CT评价冠脉支架再狭窄的临床研究

    作者:冯泽瑞;谢华磊;王芬;王志敏;马林;常方圆;许迎春;陈保增;李琳琳

    目的 评价应用宝石能谱CT检测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入院,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半年至1年并分别经宝石能谱CT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支架情况的患者100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38例,平均年龄(61.69±6.45)岁,共评价支架116枚.所有受试者植入支架内径不小于3.0 mm,无严重钙化病变.宝石能谱CT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比,以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为金标准,评价宝石能谱CT检测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的可行性及特点.结果 对称性检验:P=0.7793认为检验结果在主对角线上是对称的,即宝石能谱CT和冠脉造影诊断结果具有线性趋势.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5095,95%可信区间为0.3107~0.7083,认为宝石能谱CT和冠脉造影诊断再狭窄程度有一致性.两方法的相关性:CMH统计量x2=24.5189,P<0.01,两法诊断结果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 支架内径不小于3.0 mm.无严重钙化病变的支架,应用宝石能谱CT冠脉血管成像可判定支架内再狭窄,与冠状动脉造影有较好的一致性.支架两端的再狭窄多于支架内部.

  • 血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小时血压变异性的关系

    作者:钟万生;程小兵;潘文博;陈东

    目的 探讨血同型半胱氨酸(Hcy)、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血压变异性(BPV)(收缩压、舒张压)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根据血Hcy水平的不同分为3组:A组36例(Hcy< 15.0 μmol/L),B组62例(15.0 μmol/L≤Hcy<20.0 μmol/L),C组22例(Hcy≥20.0 μmol/L).分别测定其颈动脉厚度(IMT)、24h收缩压及舒张压、脉压标准差(SD).结果 三组血压变异性随着Hcy的增高而增大,B组明显高于A组[(14.6±4.6) μmol/L比(12.6±3.4) μmol/L],C组明显高于B组、A组[(18.0±3.6)μmol/L比(14.6±4.6) μmol/L比(12.6±3.4) μmol/L].IMT厚度也随之增加,B组高于A组[(1.51 ±0.15)mm比(1.30±0.19)mm],C组高于B组、A组[(1.82±0.6)mm比(51.51 ±0.15)mm比(1.30±0.19)mm],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血Hcy水平与24 h BPV(收缩压、舒张压)之间存在相关性(r=0.570、0.512,P<0.01).IMT与24 h BPV呈直线相关(r=0.653、0.635,P<0.01),IMT与Hcy水平也呈直线相关(r=0.1252,P<0.01).结论 血压变异性增高可能与高Hcy及IMT相关,Hcy增高可能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

  • 血清前白蛋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张清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3年8月至2014年2月在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ACS患者110例,其中男性69例、女性41例;正常对照组96例.检测血清PA水平,同时记录ACS组患者30 d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包括恶性心律失常、新发心力衰竭、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再根据PA中位数将ACS组分为高PA组和低PA组,比较两组间30 d内MACE的发生率.结果 ACS组的血清PA水平较正常对照组低[(153.48±3.95)mg/L比(238.38±3.45)mg/L,P<0.05].PA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呈负相关(r=-0.318,P< 0.05).低PA组患者30 d内MACE的总发生率较高PA组明显增加(81.81%比47.27%,P<0.05).结论 ACS患者的血清PA水平明显降低,低PA值提示ACS患者短期预后不良.

  • 胸主动脉腔内治疗相关的主动脉弓形态研究

    作者:严宇;严中亚;邓克学;申运华

    目的 通过对主动脉弓CT血管造影(CTA)资料的回顾性研究,了解正常主动脉弓的解剖形态学特点,为腔内治疗技术及人工血管和新型支架的设计建立解剖形态学基础.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符合入组标准的正常型主动脉弓CTA资料共217例,使用GE公司AW4.5工作站测量升主、弓上分支的直径及分支之间的距离,运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冠状动脉开口上2 cm处主动脉直径为(34.56±4.72)mm,分支动脉开口直径:无名动脉为(12.50±1.95)mm、左颈总动脉为(8.28±1.51)mm、左锁骨下动脉为(10.41±2.20)mm.主动脉弓横断面上无名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连线与矢状面的成角为(50.30±13.79)°.无名动脉与颈总动脉距离为(4.39±2.49)mm,左颈总动脉与左锁骨下动脉距离为(6.43±3.98)mm.不同年龄组主动脉直径差异显著,61岁以上年龄组主动脉直径明显大于18~40岁和41~60岁年龄组.结论 ①在进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时,选择支架应充分考虑61岁以上患者主动脉直径有明显增大趋势.②由于近端锚定区距离过小,涉及左锁骨下动脉的主动脉病变大部分是不可能通过简单地扩展胸主动脉腔内支架来成功处理.

  • 迷宫Ⅲ手术治疗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的围术期处理

    作者:韩劲松;王辉山;汪曾炜;尹宗涛;韩宏光;陈朝辉

    目的 总结迷宫Ⅲ手术治疗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术后处理的经验.方法 2013年10月至2016年5月间,我院施行迷宫Ⅲ手术治疗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178例.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95例、二尖瓣成形术28例、主动脉瓣置换5例、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置换术50例.结果 死亡1例(0.56%),因左心室破裂修补成功4d后多脏器衰竭死亡.主动脉阻断时间(102.24±22.07)min,体外循环时间(192.97±32.21)min,ICU停留时间(35.55±17.62)h,术后住院时间(15.10±3.33)d.出现二次开胸止血4例(2.25%)、新发脑梗死2例(1.12%)、低心排血量综合征5例(2.81%).应用临时起搏器136例(76.41%),行同步电复律14例(7.87%),无应用永久起搏器的患者.出院时窦性心律170例(96.05%,170/177)、房颤7例(3.95%,7/177),NYHA心功能Ⅰ级158例(89.27%)、Ⅱ级19例(10.73%).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和左心房直径均较术前明显缩小(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明显增加(P<0.01).出现跨二尖瓣A峰142例(80.23%,142/177),出现跨三尖瓣A峰152例(85.88%,152/177).结论 系统训练、合理选择患者、恰当的手术处理、术后积极防治心律失常是迷宫Ⅲ手术围术期处理的关键.

  • 气管切开术在心脏外科的应用

    作者:朱贵军;张慧;张蕾;高尚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术在心脏外科重症机械通气患者的应用.方法 对36例心脏外科实施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 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36例重症心脏病患者术后均机械通气5d以上,长时间应用呼吸机,难以脱机,全部行气管切开术.其中3例出现并发症,4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对于重症心脏外科患者,如指征明确,应尽早行气管切开术,将给患者带来更多益处.准备充分、麻醉合理、术中规范操作和及时应对突发情况,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12年连续冠脉搭桥手术后无胸骨哆开的临床经验

    作者:吴扬;肖苍松;刘国鹏;杨明;王明岩;高长青

    目的 回顾性分析我院完成的2243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伤口并发症情况,总结冠脉搭桥正中手术切口术中及术后处理要点.方法 自1997年3月至2015年12月,排除围术期死亡患者,连续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2243例,患者年龄33~87岁.所有患者均以胸骨正中切口入路,心脏旁路手术完成后采用常规方法关胸,但结合患者情况确定个体化关胸策略.对比分析不同时段术后切口并发症包括胸骨哆开情况.结果 全组患者共发生术后胸骨哆开4例(0.54%),均发生于2003年前(730例),经二次固定后痊愈.2003年后完成的1513例患者无一例发生胸骨哆开.其中单一手术组完成的1 130例正中开胸冠脉搭桥手术,胸部切口局部脂肪液化15例,给予减张缝合局部酒精湿敷后干燥愈合.伤口胸骨皮下组织裂开8例(0.7%),均经换药并二期缝合痊愈.3例患者因无菌性骨髓炎,给予胸骨坏死组织清除、胸大肌填埋成形术后痊愈.结论 心脏手术胸部正中切口并发症重在预防:开胸时注意切口保护、采用个体化胸骨固定技术、术后严格控制血糖水平、使用胸部固定带等综合措施的合理应用,可以大大降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

  • 典型与非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折返环路的对比研究

    作者:林创标;伍于斌;陈伟;路华;候乐菲

    目的 探讨典型和非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时慢、快径的特性.方法 入选2009-2015年在我院住院并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AVNRT患者,从568例能够在电生理检查过程中通过程控起搏、自律性刺激或自然发生的AVNRT患者中,筛选出26例同时合并典型和非典型AVNRT的患者,年龄28~63(40.7±10.3)岁,其中女性14例(53.8%).通过直接测量慢-快型及快-慢型AVNRT心动过速时的传导间期,间接推算两种心动过速时快径传导时间,比较二者的差异,验证心动过速时经同一快径传导的假设.结果 在典型ANVRT及非典型AVNRT时,心动过速周长(CL)分别为(368.9±43.1)ms、(372.6±41.8)ms;心房早逆传激动点位于冠状静脉窦口(CSO)比例分别为58%、67%;16例(61.5%)患者为快-慢型;慢-快型及快-慢型AVNRT心动过速时快径逆传与前传时间差别为(21.68±10.34)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典型和非典型AVNRT时并不完全通过同一快径逆传或前传.

  • 无创心排量监测联合被动抬腿预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容量反应性的研究

    作者:骆德强;陈自力;戴巍;谢永玉

    目的 探讨无创心排量监测联合被动抬腿预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容量反应性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入住解放军第九四医院ICU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矫治术后需要扩容的患儿纳入本研究,按四步进行.第一阶段,45°半卧位;第二阶段,躯体平躺脚45°位;第三阶段,45°半卧位;第四阶段,45°半卧位进行10 min内静脉输注10ml/kg 6%羟乙基淀粉进行扩容.通过床旁超声连续进行四阶段心输出量(CO)和每搏输出量(SV)监测,根据扩容后SV的变化值△SV是否≥10%分为反应组和无反应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curve)评价PLR所致△SV预测容量反应性的价值.结果 48例需要扩容的患儿纳入本研究,8例因不能得到满意的床旁超声多普勒信号被排除,26例(65.0%)患儿PLR所致△SV≥10%为反应组,△SV曲线下面积AUC为0.85±0.06,△SV≥10%预测容量反应性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77%和64.29%,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80.77%和64.29%.结论 通过无创心排量监测联合被动抬腿所致△SV对评估小儿先天性心脏术后患儿容量反应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不同性别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症状及PCI术后效果的差异性研究

    作者:王国良;惠学志;王学惠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症状及PCI术后效果的差异.方法 选择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性别不同予以分组,男性102例,女性80例.所有患者均于就诊1周内予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手术,比较男性与女性基线资料、临床症状及PCI术后效果的差异.结果 男性患者平均年龄为(61.6±6.9)岁,低于女性(68.7±9.4)岁;LVEF为(65.3±4.8)%,高于女性(49.7±5.4)%;男性患者中30例(29.4%)合并高血压,少于女性的38例(47.5%),19例(18.6%)合并糖尿病,少于女性的33例(41.3%),70例(68.6%)有吸烟史,明显多于女性的7例(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男性患者中持续性剧烈胸痛、大汗、胸闷、放射痛等临床症状发生率均高于女性患者,女性患者恶心呕吐及无症状发生率则明显高于男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男性患者非靶血管狭窄、术后TIMI血流<3级、并发心力衰竭、并发肺炎、住院期间死亡等的发生率分别为56.9%、2.0%、3.9%、2.9%、3.9%,低于女性患者72.5%、11.3%、12.5%、11.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男性心肌梗死发病率高于女性,且发病年龄更小,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吸烟史等危险因素概率更大,但病情较女性患者轻;女性患者临床症状以恶心呕吐为主或无症状,缺乏典型性,因而治疗易被延误而导致PCI术的预后差于男性,提示女性患者更易注重定期身体检查.

  •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的介入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刘刚;王承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是瓣膜置换术后特有的并发症,发生率在国内尚无确切的统计学报道.国外文献报道,外科换瓣术后瓣周漏的发生率在主动脉瓣为2%~10%,在二尖瓣为7%~17%[1].小的瓣周漏由于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轻微,可无明显症状.但较大瓣周漏可以引起严重临床表现,如心脏进行性扩大致心力衰竭、肺循环高压和心律失常、高速血液返流致溶血及心内膜炎等,因此需要及时干预[2].现就瓣周漏介入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房颤血栓栓塞的评分及应用进展

    作者:南京

    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65岁以上人群中,房颤的发病率可高达75%,因此房颤也被认为是“21世纪的流行病”[1].房颤引起血栓栓塞是房颤引起死亡、致残等的重要原因,据估计15%~20%的缺血性脑卒中是由房颤引起的,并且房颤引起的脑卒中临床预后不佳,每年的复发率更高达12%[2,3].因此,对房颤患者血栓栓塞风险的评估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临床上对房颤血栓栓塞评估的评分标准很多,本文就相关评分进行总结分析.

  • 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游;王明晓;马卓

    冠心病(CHD)目前仍然是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虽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及药物支架(DES)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极大地改善了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存质量,但是支架内再狭窄(ISR)限制了PCI的远期疗效[1],成为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ISR相关的因素复杂多样,其具体机制仍不明确,所以充分探讨冠心病PCI患者预后及再狭窄的相关影响因素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介入治疗现状

    作者:张涵;戴海龙;尹小龙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是比较少见的一种心血管畸形,通常是指冠状动脉主干或者其分支与某一大血管或者心腔之间存在的一种异常交通,其发病率在先天性心脏病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为0.26%~0.40%[1-3].经导管冠状动脉瘘栓塞术是当前临床上治疗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比较常用的一种术式,相比外科开胸手术,具有无瘢痕、恢复快及创伤小等诸多优点,并且随着介入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患者通过介入治疗痊愈.本文从介入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治疗途径以及注意事项等多个方面探讨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治疗现状,以期为临床治疗水平的提高提供一定帮助.

  • 亚硝酰氢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脏保护作用的研究

    作者:徐继尧;郭彦青;杨晋静;柴晓红;王日军;庞工力;王婧;王宁;张昊洲

    目的 探讨亚硝酰氢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脏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50只雄性Wistar大鼠,从中随机抽取42只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方法制作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剩余8只作为假手术组(Sham组,n=8).术后3d手术组大鼠存活17只,随机分为心力衰竭对照组(HF组,n=8)和亚硝酰氢治疗组(HNO组,n=9).术后第3天开始给予HNO组大鼠腹腔注射亚硝酰氢供体Angeli's salt,HF组及Sham组均给予等量生理盐水;4周后用ELISA法检测大鼠外周血N末端B型利钠肽(NT-proBNP)水平,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心功能,左心压力导管检测大鼠血流动力学改变,后处死大鼠,计算心体指数.结果 术后4周HNO治疗组大鼠与HF组相比,NT-ProBN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明显降低[(385.65±43.50)pg/ml比(496.13±52.80)pg/ml,P<0.01;(17.49±2.04)mm Hg比(21.19±1.91)mm Hg,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2.88±5.46)%比(39.71±3.64)%,P<0.01]、左心室短轴收缩率(LVFS)[(23.75±3.11)%比(16.57±1.72)%,P<0.01]、左心室内压力大上升速率(+dp/dt)[(3029.13±634.12)mm Hg/s比(2347.43±451.38)mm Hg/s,P<0.05]、左心室内压力大下降速率(-dp/dt)[(2896.50±642.66)mm Hg/s比(2169.29±433.17)mm Hg/s,P<0.05]明显增加,心体指数(HW/BW)、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压(LVSP)无明显差异[(2.97±0.17)g/kg比(2.98±0.16)g/kg,(7.19±0.87)mm比(7.66±0.84)mm,(131.38±9.47)mm Hg比(130.57±11.46)mm Hg,P均>0.05].结论 亚硝酰氢可以增强心力衰竭大鼠心脏功能,改善血流动力学,降低外周血NT-ProBNP水平,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脏起保护作用.

  • 谷氨酰胺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果与机制分析

    作者:潘泽意;徐燕燕;徐晓艳;罗向红

    目的 探讨谷氨酰胺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果与机制.方法 研究时间为2015年2~10月.选择清洁级SPF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谷氨酰胺组,每组16只.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谷氨酰胺组给予腹腔注射谷氨酰胺治疗.观察三组大鼠心功能及炎症因子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和谷氨酰胺组都顺利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表现为抬高的ST段逐步恢复,MAP逐步恢复,左心室颜色转红;同时心功能无明显变化,提示谷氨酰胺对心脏无明显毒性.三组心率(HR)在缺血前无明显差异,但缺血再灌注组再灌注后有下降趋势,而再灌注30 min后谷氨酰胺组HR较缺血再灌注组升高(P<0.05).假手术组给药前后MAP无明显变化,缺血再灌注组及谷氨酰胺组在给药后出现轻度下降,但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谷氨酰胺组再灌30 min的TNF-α和IL-6含量[(234.22±74.91)μg/ml和(33.45±19.11)μg/ml]均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400.33±56.09) μg/ml和(67.29±12.22) μg/ml](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谷氨酰胺可以对抗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心肌损伤,发挥心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治疗肥厚型心肌病的Meta分析

    作者:陈应忠;王春彬

    目的 使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s)类药物对肥厚型心肌病(HCM)的疗效.方法 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k)的文献,纳入与安慰剂或常规治疗相比较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分析ARB类药物治疗HCM的效果.结果 包括228例患者的6个随机对照试验纳入Meta分析.研究显示,ARB类药物对左室射血分数、二尖瓣舒张早期大血流速度(E)和舒张晚期大血流速度(A)及左室质量的影响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 ARB类药物对于HCM患者的心脏功能可能没有影响.

  • 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

    作者:张旭霞;王春艳;刘长纲;吴英华;于波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与依折麦布联用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选取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57例,随机分为4组:A组40例,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次,1次/d;B组39例,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次,1次/d,依折麦布10 mg/次,1次/d;C组38例,口服阿托伐他汀10 mg/次,1次/d,依折麦布10mg/次,1次/d;D组40例,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次,1次/d.随访6个月,观察不同治疗方案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作用.结果 治疗6个月后B组、C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斑块大厚度(Tmax)、斑块大面积(Smax)与A组、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较单用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 原发性心脏淋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吴先球;韦武利

    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临床罕见,文献报道其发病率占心脏肿瘤的15%~25%[1,2].在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中,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率为8.7%~20%,男女发病比例1.94,中位发病年龄63 (9~90)岁.由于本病无特异性表现,其临床表现主要与肿瘤生长的部位、瘤体的大小及肿瘤侵犯的范围有关,因此诊断较为困难.本文介绍我科治疗的一例原发性心脏淋巴瘤,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