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需要治疗吗?

    作者:林连君;刘新民

    我的父亲今年79岁了,平素有高血压.近,医生建议他进行颈动脉及椎动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左侧颈动脉窦部后壁可见一4.4×2.2mm强回声斑块,右侧颈动脉窦部内侧后壁可见9.2×2.6mm强回声斑块,双侧颈内外动脉内径正常,PW测血流速度及方向正常.超声提示: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父亲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我的问题是:1.为什么会形成斑块呢?斑块是不是比单纯的动脉硬化要严重呢?2.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需要做手术吗?3.如果不做手术,应该怎么治疗呢?4.我父亲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动脉硬化是随着人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血管疾病,其通常是在青少年时期发生,至中老年时期加重、发病.发病人群中,男性较女性多.

  • 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75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塑华;孙佳凡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积极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可以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2008年7月至2009年3月,我院使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7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脑梗死11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钰;孙炜;顾平

    本文对118例脑梗死患者及健康对照组118名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了解有无斑块形成及狭窄程度,报告如下.

  • 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75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塑华;孙佳凡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积极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可以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2008年7月至2009年3月,我院使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7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彩超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运用价值分析

    作者:刘丽华

    目的 研究探讨并分析彩超诊断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运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1年8月到2012年8月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34例,将他们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有67例.为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诊疗方法进行诊治,对观察组的患者采用彩超诊断的方法进行救治,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诊断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的诊断效果,患者的满意率更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彩超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效果显著,能够准确地分析出颈动脉内/中膜的均匀程度以及厚度,还可以清楚的分析出斑块的位置以及数量和类型,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陈金宝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5月收治的3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相同人数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比较两组的诊断结果.结果:两组颈动脉斑块检出情况、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血流量相比较,差异性均显著,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检出率较高,并能明确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血流量情况.

  • 颈内外血管病变与脑梗死相关性临床分析

    作者:田银珍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状况.方法 选择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206例,分为脑梗死组148例和短暂性脑缺血组(TIA组)58例,应用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结果 脑梗死组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71.62%(106/148),稍高于TIA组的68.97%(40/58)(P>0.05).脑梗死组患者无症状侧颈动脉斑块检出率高于症状侧斑块检出率(P<0.05).两组患者无症状侧斑块捡出率与症状侧斑块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脑梗死患者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颈动脉超声检查可用于早期无症状期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查.

  • 氢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王宏;刘建青

    目的 分析氢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12月收治的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基于常规治疗行氢氯吡格雷治疗,研究组基于常规治疗行氢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比较两组血脂水平、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脂水平、NIH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脂水平、NIHSS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的血脂水平、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氢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缩小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改善血脂水平,值得在临床治疗工作中推广运用.

  • 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复方山楂口服液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效果

    作者:崔国雄;呼延东;马强;齐进利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复方山楂口服液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钙+复方山楂口服液)和对照组(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钙).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IMT、颈动脉斑块厚度、PI、斑块面积、TG、TC及LDL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复方山楂口服液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疗效显著.

  • 对比16排螺旋CT与320排容积CT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作者:王昌盛

    目的 对比研究16排螺旋CT与320排容积CT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及治疗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症状性颈部动脉硬化狭窄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CT检查后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以及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并且58例患者均应用16排螺旋CT与320排容积CT进行检查,比较16排螺旋CT与320排容积CT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结果的差异,同时与DSA、CDFI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研究两种CT在评估病变动脉狭窄程度与斑块密度方面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 16排螺旋CT与320排容积CT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以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320排容积CT对病变动脉≥70%狭窄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略高于16排螺旋CT,但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以CDFI诊断结果作为标准时,320排容积CT对粥样硬化斑块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与16排螺旋CT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6排螺旋CT和320排容积CT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与准确性,其对狭窄程度的准确评估有助于协助临床选择更为适宜的治疗方案,可指导选择介入材料以及评估术中病变部位栓子脱落风险.

  • 超声波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杨珊

    目的:探讨超声波技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冠心病的诊断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170例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波检测,所有病例根据其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1 2例与非冠心病组58例.结果:冠心病组颈动脉增厚发生率为75.9%,冠心病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冠心病组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结论:超声波颈动脉硬化斑块检测技术是一种显著有效的冠心病检测方法.

  • 瑞舒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会珍

    目的 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接受治疗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78例,以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瑞舒伐他汀钙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3%,高于对照组的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药物原因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6%(1例),低于对照组的17.95%(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用药总时间(43.28±7.69)d,短于对照组的(56.82±10.4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斑块数量和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斑块数量和面积均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可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缩短用药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 匹伐他汀治疗高龄老年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

    作者:刘青平;阳成俊

    目的 探讨匹伐他汀治疗高龄老年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72例老年高龄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阿伐他汀治疗,试验组采用匹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总面积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匹伐他汀治疗高龄老年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可改善其血脂指标,清除或减少斑块,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相关性分析

    作者:杨艳龙;韩亚丽

    目的:研究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并总结相关的体会,为临床提供借鉴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在2008年8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另外,从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取10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两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目、大小以及部位等方面的情况进行检测,并对两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对比显示,患有脑梗死的患者检测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几率高达88%,相比于对照组26%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研究发现,脑梗死病灶的同侧容易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我院收治的100例患者中占84%,而且出现在颈动脉分叉部位的占59%.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脑梗死的发生关系紧密,而如何预防斑块的形成是阻止发生脑梗死的关键.

  • 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雪梅;沈志霞;吴寿岭

    目的 研究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探讨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为该类疾病的干预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开滦集团公司离退休职工体检中检出的认知功能障碍者258例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在开滦医疗集团健康查体者,年龄、性别与病例组相匹配的非认知功能障碍708例为对照组.采用美国ATLHDI-超9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确定颈动脉斑块的形态、大小.结果 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患认知功能障碍的占30.2%,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的21.6%,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增加了1.58倍(95%CI 1.17~2.13),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级别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存在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级别越高OR值越大.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认知功能障碍具有相关性,是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级别越高,患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越大.

  • 匹伐他汀治疗高龄老年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与安全性

    作者:於宏;马岩

    目的:探讨匹伐他汀治疗高龄老年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治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老年患者51例,分成A、B两组,分别给予匹伐他汀、阿伐他汀治疗.结果:两组病患治疗后的TC、LDL-C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匹伐他汀治疗高龄老年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安全、有效.

  •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研究

    作者:尹于勇;徐安稷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辛伐他汀治疗的110例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抽签法随机分为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各55例.大剂量组每天给予40mg辛伐他汀治疗,小剂量组每天给予辛伐他汀20mg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大剂量组治疗总有效率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45%与对照组3.6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辛伐他汀治疗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决疗效更佳,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微栓子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郭悦劼

    目的:研究微检子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为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2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验结果,将患者分为斑块组和无斑块组,斑块组患者有58例,无斑块组有42例.采用静脉抽血的方式,检测患者的TC、TG、LDL-C、HDL-C,采用多普勒检测仪检测患者的微栓子数,观察颈动脉斑块的变化,分析斑块的性质,从而通过微栓子与斑块变化,研究其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经研究发现,斑块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TC血症、高LDL-C血症比例明显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组微栓子阳性率为45.04%,明显高于无斑块组16.62%(P<0.05);不稳定性斑块微栓子阳性率为42.86%,稳定性斑块栓子阳性率为14.5%,不稳定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栓子与颈动脉斑块的个数无显著相关.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导致急性脑梗死的重要因素之一,斑块对微栓子的存在有重要意义,其中不稳定性斑块是微栓子的主要来源,而微栓子是导致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症的原因,及时监测微栓子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情况,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降低死亡率.

  • 不同类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探讨

    作者:袁征;孙战风;唐冬云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收治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收集同期住院非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应用彩色多普勒进行检查.结果:观察组斑块发生率为8.0%;对照组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1例,斑块发生率为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颈动脉狭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具有相关性,可以通过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来预测脑梗死.

  •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彩超检查的临床观察

    作者:郭丽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为观察组,选择健康体检人员70例为对照组,均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比较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发生颈动脉斑块比例80%,对照组动脉斑块检出率25.71%(P<0.05).观察组不稳定性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发病有直接联系,颈动脉彩超检查在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和预防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759 条记录 1/38 页 « 12345678...373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