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Research 중국심혈관병구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煤炭总医院
  • 影响因子: 0.8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5301
  • 国内刊号: 11-512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0-123
  • 曾用名: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 创刊时间: 200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胡大一;万峰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比较中老年冠心病冠脉病变及介入治疗特点

    作者:韩清丽

    近年随着冠脉介入技术的发展,大部分冠心病患者有效地接受了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CI)的治疗,使这一治疗方法成为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 国产药物洗脱支架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导致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立新;张海滨;张正海;郭金成;马长生

    目的 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应用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DES)导致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心内科2005年11月至2007年12月因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且置人国产DES支架的429例患者中发生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支架释放情况以及术前抗血小板治疗等相关因素.结果 7例患者均具有多项心血管危险因素,其梗死相关血管1例为左前降支,6例为右冠状动脉而且均为弥漫长病变、术前服用双重抗血小板药物到支架置人时间为(124.2±3.7)min、支架释放压力为(1261.39±213.78)kpa,有5例患者行高压球囊支架内后扩张,平均扩张压力为(1491.39±169.20)kPa,平均次数为(2.8±1.5)次;血栓发生后有3例患者经重复球囊扩张,1例经再次置入支架,3例静脉滴注替罗非班等治疗好转,无1例死亡.结论 国产DES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而导致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患者多具有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其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的原因,可能与梗死相关血管为弥漫长病变,且多为右冠状动脉、术前服用抗血小板治疗不充分、支架释放后多次高压后扩张等因素有关.经再次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和使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ma受体拮抗剂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 曲美他嗪对老年女性非ST段抬高性心梗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高晓东;张学功;彭雪梅;李旭炯;耿学藩;安永为;牛玉岭;张武宁

    目的 评价曲美他嗪治疗老年女性非ST段抬高性心梗心功能2至3级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并口服氯吡格雷六个月,同时治疗组口服曲美他嗪,观察两组心功能和心绞痛的改善情况及心血管事件.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为90.4%和70.0%,心功能有明显改善,复发心绞痛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的心血管事件较对照组少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及曲美他嗪对老年女性非ST抬高性心梗有一定的疗效

  • 右心耳M2和M3受体重构与左心房扩张和心房颤动关系的比较研究

    作者:刘文举;赵庆彦

    目的 探讨M受体重构与左房扩张和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 取57例开胸手术患者的右心耳组织(19例窦性心律、28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10例慢性房颤),Western-blot技术检测M2和M3受体的表达.结果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和慢性房颤患者明显比窦性心律患者的左心房大(P<0.05);M2受体在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引起的左心房扩张和慢性房颤患者心耳的表达明显低于窦性心律患者(0.54±0.08和0.29±0.06,0.26±0.05和0.28±0.06,P<0.05),而M3受体在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引起的左心房扩张和慢性房颤患者心耳的表达明显高于窦性心律患者(0.07±0.01和0.18±0.02,0.17±0.01和0.15±0.01,P<0.05).在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中,M2和M3受体在窦性心律和房颤患者之间没有明显差别.结论 M2和M3受体重构与左心房扩张有关,而与房颤无关.

  • 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

    作者:欧阳定安;戴朝晖;沙莎;龚浩;胡威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其在冠心病(CH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对CHD组(73例)[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A组,31例)和症状稳定者(B组42例)]和非CHD患者(C组26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HP-IgG、IgM,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和内皮素(ET).结果 ①CHD组HP-IgG、IgM阳性率与非CH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别是A组与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IL-6在B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明显高于B组及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D组特别是A组ET水平明显高于C组(分别P<0.05及0.01).③IgM阳性率太低与IL-6、ET的相关性无法统计.IgG阳性率与ET值呈低度相关(r=0.326,P<0.05);与IL-6值具有显著相关性(r=0.685,P<0.05).结论 HP感染与CHD发病有关,HP感染可能通过IL-6、ET升高在CHD特别是ACS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的麻醉处理

    作者:韦华;邓劲松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 40例行介入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选择氯胺酮+咪达唑仑肌注作基础麻醉,术中通过调节氯胺酮+丙泊酚输注速度来维持合适的麻醉深度.结果 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平均动脉压、心率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现低氧血症2例,心律失常3例.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严密的监测、合理选用麻醉药物是介入手术麻醉成功的重要保证.

  • 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发生心室颤动的原因及处理

    作者:原向芝;原向红;孙璐

    冠状动脉造影(CAG)是诊断冠心病和评估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重要方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成功地给缺血心肌带来血运重建,大大减轻了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和死亡率.

  • 复合血管桥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桥血管血流的影响

    作者:曹建伟;苏丕雄;顾松;颜钧;赵阳

    目的 探讨复合血管桥技术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桥血管血流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07年7月185例连续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按照是否应用复合血管桥分为复合桥组(A组,88例)和常规搭桥组(B组,97例).其中A组按照桥血管材料分为复合动脉桥组(A1组,22例)和复合静脉桥组(A2组,66例);B组按照桥血管材料分为常规动脉桥组(B1组,16例)和常规静脉桥组(B2组,81例).于全部吻合口吻合完毕血流动力学稳定情况下,用即时血流测量仪(TTFM)直接测量并记录桥血流各项参数.结果 复合动脉桥组和常规动脉桥组及复合静脉桥组和常规静脉桥组在平均血流及搏动指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应用复合血管桥技术不影响桥血流量,近期临床效果良好.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不同集落成分数目及功能的变化

    作者:张菲斐;杨海波;韩战营;邱春光;张晓;黄振文;李凌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不同集落成分数目及功能的变化.方法 入选28例AMI患者、22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和19例健康志愿者.所有受试者取肘静脉血,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单个核细胞(MNCs),用含生长因子的内皮培养基接种于纤连蛋白包被的培养板中.第7天和21天分别计数早期和晚期集落数目,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表面抗原表达,直接荧光染色法测定细胞结合荆豆凝集素及摄取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ELISA法测定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结果 早期集落属于单核细胞系列并能分泌VEGF,晚期集落可向内皮细胞分化.AMI患者早期集落数目(7.3±3.4)显著高于SA患者(4.2±2.8,P<0.05)和健康对照者(3.6±1.9,P<0.01),但其分泌VEGF水平与后两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和P<0.01).EPCs晚期集落数目在AMI组(1.6±2.1)显著低于SA组(2.9±1.5,P<0.05)和健康对照组(3.2±2.3,P<0.05).结论 心肌梗死急性期循环内皮祖细胞早期集落数目增加,但其分泌功能严重受损并导致晚期集落数目减少.

  •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作者:黄志辉;刘盛华;钟焕清;陈海生;何勇;陈凯明;许发珍;林明;刘光强;李中杰

    目的 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与外科治疗特点,分析术后近、中期效果.方法 1995年1月至2007年6月期间5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通过对临床资料的分析,总结外科治疗经验.通过对门诊及电话随访资料的分析,总结手术后近、中期效果.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4例(7.7%),术后随访6个月至12年,出院患者死亡5例,生存患者中心功能Ⅱ级34例、Ⅲ级9例.结论 早期明确诊断、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及内、外科综合治疗,是提高感染性心内膜炎治愈率的关键.

  • 血浆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关系研究

    作者:闫丽梅;赵兴胜

    目的 检测高血压左室肥厚(INH)患者血浆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浓度,期望进一步揭示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发病机制.方法 选择健康成年人30名为正常对照组,严格按照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标准选取1、2级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90例,其中非左室肥厚组30例,左室肥厚组60例,测量血压、左室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PWT)及采取肘静脉血3ml,分离血浆,测量血浆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浓度.所得数据用-x±s表示,采用t检验和直线相关检验.结果 ①高血压组血浆内皮素的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左室肥厚组高于非左室肥厚组(P<0.05),左室肥厚组左室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与血浆内皮素的浓度呈正相关.②高血压组患者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浓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左室肥厚组低于非左室肥厚组(P<0.01),左室肥厚组左室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与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浓度呈负相关.③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比值在正常对照组接近于1,在高血压组大于1,其中左室肥厚组大于非左室肥厚组.结论 血浆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浓度比例失衡参与了高血压及左室肥厚的发生,二者在高血压及左室肥厚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通过检测血浆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浓度可能对高血压的诊断及临床治疗评价都起着重要作用.

  • 经皮二尖瓣狭窄球囊扩张术后心功能的超声评价

    作者:彭永权;范忠才;李刚;莫余波;黄维义;李家富

    目的 探讨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治疗非单纯性二尖瓣狭窄(MS)的效果.方法 使用超声心动图检测65例单纯性MS,MS合并轻、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MR)和MS合并轻、中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R),3组患者PBMV术前及术后复查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和心脏房、室内径大小变化.结果 3组PBMV后复查LVEF值较术前明显增大(P<0.01);左室内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性MS组和MS合并轻、中度AR组PBMV术后复查时左房内径比术前明显减小(P<0.05);MS合并轻、中度MR组PBMV术后左房内径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单纯性MS患者PBMV术后心功能有明显好转.

  • 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中监测血清肌钙蛋白I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瑞;马新平;王桂琴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血清肌钙蛋白I(cTnI)在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cTnl在心内直视手术中的浓度变化.结果 cTnI的浓度在主动脉开放即刻,主动脉开放后2、6、24 h均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开放后再灌注2 h左右出现一个明显的峰值,以后逐渐下降,无双峰,cTnI峰值浓度范围为0.83~7.41(4.20±0.93)μg/L.cTn I浓度随主动脉阻断时间增加而增高,其与主动脉阻断时间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y=5.008x+22.327,r=0.8831,P=0.003).结论 cTn I的浓度可以作为判定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内直视手术中心肌损伤程度的重要指标,cTnI浓度升高越明显,提示术中心肌损伤程度越大.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或溶栓治疗后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的评估

    作者:彭雪梅;安永为;张武宁;张学功

    目的 探讨低危、中危、高危患者的运动处方和康复方案.方法 从临床上收集的符合研究要求入选205例,分为2组,其中介入组79例,药物及溶栓126例,在病情稳定后3~6个月行运动平板试验检查.电脑系统自动描记并分析每分钟12导联的心率、斜率、ST变化的各种数据.结果 介入组阳性病例所占比例明显降低,ST段下移大幅度降低,总的运动时间延长,大运动负荷增加,与溶栓药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结果评定高危45例,中危121例,低危39例,并制定相应的运动处方.结论 介入治疗AMI后运动平板试验各参数均比药物溶栓组有明显改善,利用平板试验对患者进行康复评定,制订合适的康复治疗方案,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可通过控制危险因素而减少复发,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 运动平板试验ST/HR斜率和心率恢复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杨蓓;张建立

    目的 探讨运动平板试验中ST/HR斜率和心率恢复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于我科拟诊冠心病,接受运动平板试验的患者118例,应用Cornell方案,分别测定传统ST段指标、ST/HR斜率、心率恢复环,与1周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比较,判断三种运动平板试验诊断指标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结果 ST/HR斜率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6.25%,特异性为89.47%,心率恢复环敏感性为81.25%,特异性为92.10%,两种指标的敏感性均明显高于传统ST段指标(56.25%,P<0.05),特异性与传统ST段指标相比(86.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HR斜率和心率恢复环在冠心病诊断中较传统sT段下移诊断标准有较高的敏感性.

  •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翔;张彤;李文;刘超;杨俊

    目的 评价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共有6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选本项前瞻性、非随机、开放试验(其中35例患者为细胞移植组,3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标准的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细胞移植组的35例患者同时接受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两组患者在移植前及移植后6个月应用超声心动观察左室形态、室壁运动情况及左室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6个月后干细胞移植组术前后比较左室舒张末期容(LVEDV)明显缩小((136.4±14.9)ml比(120.6±19.6)ml,P<0.01],左室收缩末期容量(LVESV)明显缩小[(84.5±18.9)ml比(70.5±14.9)ml,P<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增高[(48.8±7.2)%比(56.5±7.4)%,P<0.01].左室壁节段性运动指数(WMSI)明显降低[(1.41±0.21)比(1.10±0.15),P<0.01];左室射血前时间/射血时间比值显著降低[(0.46±0.08)比(0.40±0.07),P<0.01],左室舒张功能指标: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增高,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m)降低,Em/Am增高.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上述指标均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皮经腔冠状动脉内自体干细胞移植术能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室功能,减小左室容量,阻止或延缓左室重构,改善心功能.

  • 心电图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及辛伐他汀对C-反应蛋白的影响

    作者:曹惠云

    目的 探讨心电图(ECG)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与ECG有缺血表现的UAP,心绞痛发作时肌钙蛋白I(cTnI)、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情况,以及辛伐他汀对hs-CRP、血脂的影响.以提高对冠心病的检出率,减少误诊和漏诊.方法 选择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而ECG正常的UAP及有ST-T改变的uAP分为两组即:治疗组(24例)和常规治疗组(24例),健康成人(30名)作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给予UAP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服辛伐他汀20mg/d,共7 d.用免疫荧光法测定治疗前后hs-CRP及血脂的变化.结果 常规治疗组、治疗组患者就诊时cTnI、CK-MB、hs-CRP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TnI、hs-CRP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服用辛伐他订后CRP明显降低(P<0.01).结论 心电图正常而有典型心绞痛发作的患者不能否定冠心病的诊断,易漏诊、误诊,应引起足够重视.UAP发作早期有微量心肌损伤,尽早给予辛伐他汀可降低CRP,具有抗炎、稳定斑块、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 高血压左室肥厚与三种血管活性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贺利平;赵兴胜;吴云

    目的 检测高血压患者血中三种血管活性因子的浓度,观察它们的变化特点.方法 选择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不伴有左室肥厚(非LVH)30例,伴有左室肥厚(LVH)60例,同时选择健康志愿者30例,用放射免疫法和(或)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T-Ⅱ),醛固酮(ALD),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浓度变化,用超声心动图(UCG)测量左室重量指数(LVMI)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血压非LVH组和LVH组血浆AT-Ⅱ、ALD及血清IGF-1浓度依次升高(P值分别为0.041,0.039,0.035,0.023,0.018,0.032,P均<0.05),与非LVH组相比,LVH组血浆AT-Ⅱ,ALD及血清IGF-1浓度升高更显著(P值分别为0.0075,0.0081,0.0083,P均<0.01),LVH组LVMI与AT-Ⅱ,ALD,IGF-1分别呈正相关(r分别是0.456,0.462,0.615,P均<0.01).结论 m浆AT-Ⅱ,ALD,血清IGF-1是引起高血压左室肥厚(HLVH)的重要血管活性因子.

  • 高敏C反应蛋白和肌钙蛋白I在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的变化

    作者:刘宏轩;王瑞英;黄淑田;潘丽丽;杨婷

    目的 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肌钙蛋白I(cTnI)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46例(NYHA分级Ⅲ~Ⅳ级)心力衰竭患者,Ⅲ级组26例,Ⅳ级组20例,分别于清晨空腹和心功能改善至Ⅰ~Ⅱ级后采血清,测定hsCRP和cTnI.选取45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心衰组hsCRP和cTnI均较对照组升高(P<0.01);心衰组中心功能Ⅳ级组与Ⅲ级组比较cTnI值升高(P<0.01),而hsCRP无明显差异.心衰组随着心功能的改善hsCRP和cTnI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不同病因心衰组hsCRP和cTn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衰时hsCRP和cTnI均升高,且随着心功能损害加剧而增高明显,心衰患者存在明显的炎性活动和心肌细胞损害,并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提示hsCRP和cTnI可能是反映心力衰竭病情变化的两项指标.

  • HTK液对发绀型先心病的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李华;杨鸿生;张桂敏

    随着心脏外科手术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在心肌保护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手术的成功提供了可靠的保障.目前有关心肌保护措施的研究涉及面很广,如心脏停搏液、缺血预处理、体外循环中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的释放等,其中对心脏停搏液的研究广泛而深入,许多成果已经运用于临床,发挥了重要作用.

  • 脑利钠肽的临床应用

    作者:郭牧;宋昱

    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BNP)是利钠肽类的一种肽类激素,具有利钠、利尿和扩张血管的效应,同时可以拮抗RAS系统,抑制内皮素-I的分泌.脑钠肽的血浆浓度与左室功能关系密切,对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预后估计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刘博;秦永文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是目前新发现的在心脏中含量丰富的胞质蛋白,具有高度的心肌特异性.在心肌缺血的患者中,胸痛发生后血中H-FABP浓度1~3 h升高,6~8 h达峰,24~30 h恢复到正常水平.

  • 不同压力对巨噬细胞ATP结合盒转运子A1表达的影响

    作者:韩君勇;李艳波

    目的 观察不同压力对巨噬细胞ABCAI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THP-1源巨噬细胞依照不同压力分为对照组、60组、80组、100组、120组、140组、160组和180组,分别在大气压下,60mm Hg、80 mm Hg、100 mm Hg、120 mm Hg、140 mm Hg、160 mm Hg和180 mm Hg压力下继续培养48 h.观察巨噬细胞ABCA1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60组、80组、100组、120组ABCA1 mRNA分别为1.11±0.08、1.31±0.04、1.53±0.11和1.15±0.07,较对照组(0.91±0.10)明显增加(P<0.05或P<0.01),以100组增加显著;140组、160组和180组ABCA1 mRNA分别为0.75±0.06,0.46±0.08及0.35±0.05,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ABCA1蛋白表达与mRNA情况相似:60组(1.09±0.06),80组(1.12±0.09),100组(1.41±0.06),120组(1.11±0.06)较对照组(1.00±0.00)明显增加(P<0.05或P<0.01),而140组(0.78±0.07)、160组(0.49±0.09)和180组(0.47+0.10)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 压力在80~120 mm Hg范围时,压力升高促进了巨噬细胞ABCA1 mRNA及蛋白表达,压力>120 mm Hg后,随着压力的增高,巨噬细胞ABCA1 mRNA及蛋白表达反而减少.

  • 实验性糖尿病高脂血症动物模型的建立与研究

    作者:韩荣;薛洁;张海英

    目的 建立发病机制与人类相似的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动物模型.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饲料加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组、高脂饲料加STZ 10、30、60 mg/kg组,6周后,测动物血糖、血脂,并观察饮食摄水量、尿量、体重.结果 高脂饲料加STZ 30 mg/kg组动物血糖值为(17.13±2.31 mmol/L,胆固醇(TC)为(21.49±5.83)mmol/L,甘油三酯(TG)为(4.31±1.01)mmol/L,低密度脂蛋白(LDLc)为(5.02±3.94)mmol/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C)为(15.51±4.21)mmol/L,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脂饲料加STZ 30 mg/kg组动物表现为饮水多、体重减轻,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脂饲料加STZ 30 mg/kg,可建立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动物模型.

  • 甘松挥发油浸润和吸入法对大鼠心室肌有效不应期的影响

    作者:葛郁芝;周萍;陈军喜;吴志婷

    目的 研究甘松挥发油不同途径给药对心肌有效不应期(ERP)的影响,探讨其抗心律失常作用及电生理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50只,体重(250±50)g,分为心外膜局部浸润(局部)(20只)和气道吸入组(吸入)(20只),给予1:20000甘松挥发油.对照组(10例).测定心室ERP,ERP/RR比值评价药物的影响.结果 ①局部吸入组对ERP/RR比值的影响:用药后ERP/RR比值与各相应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与ERP相似.②ERP、ERP/RR比值之间比较:在15、30、45 min时间段,用ERP观察比较两种给药方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用ERP/RR比值比较两者,两种给药方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①甘松挥发油局部、吸入可明显延长心室肌ERP.②用药后15~45 min之间效果明显且稳定,45 min后作用明显减弱.③ERP/RR比值能更准确的反应药物对有效不应期的作用.④吸入较局部浸润更加有效.

  • 左股浅动-静脉瘘覆膜支架封堵术一例

    作者:钱松屹;刘鹏;叶志东;王凤林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9岁,因左下肢外伤后肿胀疼痛伴左小腿皮肤色素沉着、慢性溃疡8年入院.患者于10余年前左腹股沟区外侧曾为锐器刺伤,局部伤口经清创缝合后愈合,8年前出现活动后左下肢胀痛并逐渐出现患肢皮肤营养不良改变.

  • 2007年冠心病研究回顾(续)

    作者:吕树铮

    4 2007年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热点回顾2007年3月在奥尔良召开的ACC会议上,公布了COURAGE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进行强化药物治疗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治疗并不能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