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精神病学 >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s 중국신경정신질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中山大学
  • 影响因子: 1.3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0152
  • 国内刊号: 44-121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4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曾进胜
  • 类 别: 精神病学
期刊荣誉:
  • 载脂蛋白E基因型及启动子区多态性与颅脑损伤病情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江涌;孙晓川;夏玉先;刘洪恩;曹月清;顾应江

    目的 探讨在中国人群中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及启动子区多态性与颅脑损伤病情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110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每对象抽取静脉血2 mL,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APOE基因及启动子区多态性,分型结果 与临床资料等分别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17例APOEε4等位基因携带者中有7例病情加重,明显高于非ε4等位基因携带者(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均提示ε4是病情加重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对APOE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分型,发现启动子区多态性在颅脑损伤病情加重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调整其余相关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ε4仍为病情加重危险因素,同时,-491AA也为病情加重危险因素(OR=11.681,P=0.009,95%CI 1.824~74.790),此外,饮酒及伤情也为病情加重危险因素.结论 在本研究的中国人群中,APOEε4等位基因是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加重的危险因素.启动子区-491A/T多态性也为颅脑损伤病情加重危险因素,但是并非独立危险因素.

  • 早老素-1V97L基因突变对家族性Alzheimer病SH-SY5Y细胞Aβ42产生的影响

    作者:方伯言;邵延坤;贾龙飞;董秀敏;贾建平

    目的 探讨早老素-1(presenilin-1,PS-1)Val97Leu位点突变对家族性Alzheimer病SH-SY5Y细胞Aβ42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一步法定点突变技术,由含有野生型(wild type,wt)PS-1的pcDNA3.1/Zeo(+)质粒合成携带有突变位点Val97Leu的突变型(mutation type,mt)PS-1质粒并转染至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H-SY5Y细胞中,筛选出稳定表达的细胞系.用ELISA法和放射免疫法来检测培养基及胞浆中Aβ42和总Aβ含量;同时检测APP及BACE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48小时,转染突变PS-1基因的细胞,细胞内和细胞外Aβ42的含量较24小时有显著提高,且相对未转染、wt和mock转染的细胞也有显著提高,而各组间总Aβ的含量变化无明显差异.APP及BACE的表达水平各组间也无明显差异.结论 此中国人阿尔茨海默病家系中发现的PS-1基因Val97Leu突变为一新的突变位点,可选择性引起细胞内外Aβ42的增高,因此认为是一病理性突变.

  • 基底节病变时语言障碍的书写特点

    作者:刘晓加;戴蓉;邵明;吴卓华;金梅;谢秋幼;尹文刚

    目的 通过对基底节病变时患者语言障碍及汉字书写特点的研究,探讨其可能的神经心理学机制.方法 对103例基底神经节病变患者采用汉语失语检查法(ABC法)和汉语失写检查法(CAB法),从听、说、读、写4个方面全面评估患者的语言能力,筛选出语言障碍者40例,确定其书写障碍的类型、严重程度及其与其他语言障碍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除书面理解和口语表达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外,其余口语和书面语语言障碍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在口语表达与书面语表达各项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在书面语理解与书面语表达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基底节病变书写障碍程度左侧重于右侧,双侧轻.结论 在基底神经节病变的口语和书面语损害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各具特点,基底神经节参与言语和书写过程的神经心理学机制是有所差异的.

  • 抑郁症的注意网络功能研究

    作者:杜静;汪凯;董毅;范津;朱春燕;靳胜春

    目的 研究抑郁症的注意网络状况及其与临床症状的相互关系,以探索抑郁症注意缺陷特征及可能机制.方法 对40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组)进行注意网络测定(ANT)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的临床症状评定,并与正常对照组(n=40)ANT结果比较.结果 抑郁组的警觉网络和执行控制网络效率较正常组有显著差异,定向网络效率无差异.抑郁症患者的年龄与平均反应时间呈正相关,与警觉网络效率呈负相关;警觉网络效率与HAMD得分及其睡眠障碍因子分呈负相关;执行控制网络效率与睡眠障碍因子分呈正相关.结论 抑郁症患者存在警觉和执行控制注意网络的异常而定向网络保留正常,注意功能的异常与睡眠障碍相关.

  • 司法精神病鉴定中死后鉴定若干问题的探讨(附4例随访报告)

    作者:李秀荣;钟杏圣;施雅琴

    目的 探讨司法精神病鉴定中死后鉴定的特点与注意事项.方法 分析我院1998~2004年4例死后鉴定案例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死后鉴定具有难度大、较耗费时间和人力、诊断及法定能力评定困难的特点,案由以遗嘱能力为主的民事案件较多,诊断已不限于抑郁症,4例鉴定结论都被委托单位采信.结论 死后鉴定有异于一般精神病鉴定,文证全、调查细、分析透是做好这类鉴定的关键所在,下结论应慎之又慎.

  • 一种生物型人工硬脑膜和自体膜应用的对比研究

    作者:史志东;郭英;王昆;唐录英;石德金;喻中和

    目的 通过对临床病人及犬的开颅手术,比较应用新型生物型人工硬脑膜与自体骨膜修补硬脑膜的预后.方法 选择临床手术病人30例,24例行生物型人工硬脑膜修补硬脑膜,6例行自体膜修补;选择的实验犬分为:1、6、12、24个月及更长时间5组,每组犬各3只,每只犬分别应用生物型人工硬脑膜及自体膜修补硬脑膜.手术后观察不同修补材料的预后.结果 所有临床病人术后观察均无颅内感染、脑脊液漏及癫癎发生.应用生物型人工硬脑膜修补材料的动物解剖显示,修补材料外表面与颅骨膜有少许粘连、易分离,与周边缝合的硬脑膜已完全愈合,不可分辨,不能分离.从生物型人工硬脑膜及自体膜两种修补材料内表面来看,前者生长更接近硬脑膜,与脑表面无粘连或偶有丝状粘连,而自体膜与脑表面有丝状粘连并有少许柱状粘连.组织学镜下显示,两种修补材料与硬脑膜之间无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反应,无囊壁形成.生物型人工硬脑膜内表面可见上皮细胞覆盖,上皮下可见纤维组织增生,纤维母细胞增生,该修补材料被降解,总量明显减少,内部可见毛细血管.结论 用生物型人工硬脑膜作硬脑膜修补手术后,该型修补材料的特性使其能产生上皮,不易形成与脑组织的粘连,并逐渐被自体组织蚕食、降解和替代,达到具有实际意义的硬脑膜重建.生物型人工硬脑膜在修补硬脑膜缺损的实际应用中比自体膜有更大优越性.

  • 精神分裂症患者全脑白质纤维弥散张量成像的初步研究

    作者:郝以辉;刘哲宁;赵靖平;谭利华;刘海洪;匡凡

    目的 运用能够提示白质纤维(white matter,WM)完整性的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全脑白质纤维是否受到损害.方法 对2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21名健康人(对照组)进行全脑DTI扫描,用SPM2(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s,SPM)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采用以像素为基础的分析方法(voxel-based analysis,VBA)对两组的分数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患者组下列脑区的FA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左侧额眶区和右侧额中回的白质、双侧颞下回白质、双侧顶叶内侧白质、右侧前扣带、双侧海马、双侧大脑脚、双侧岛叶、右侧放射冠和右侧小脑上脚.结论 精神分裂症多个部位脑白质纤维的完整性受到破坏.

  • 伴耳鸣和听力下降的重症肌无力(附7例报告)

    作者:刘卫彬;丰岩清;曾樱;黄如训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伴有耳鸣和听力下降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7例伴耳鸣和听力下降的MG患者在注射新斯的明前后进行脑干诱发电位(BAEP)和电测听检查,并随访.结果 所有患者在抗胆碱酯酶药治疗前BAEP检查均异常,治疗后检查BAEP好转或恢复正常,耳鸣和听力下降症状6例消失,1例好转.结论 MG患者的耳鸣和听力下降可能与听神经传导通路和中耳听小骨肌神经-肌肉接头受累有关,无需特殊治疗.

  • 载脂蛋白E基因型及启动子区多态性与颅脑损伤病情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武;郝伟;李龙飞;张向晖;周绪辉;谌传文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男性海洛因依赖者(MPHD)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采用韦氏记忆量表、划销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改良版检测140例MPHD的认知功能状况,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40例MPHD及75名健康对照的ApoE基因多态性.结果 ①MPHDε3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ε4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MPHD记忆商数在90分以上组ε4/ε4、ε3/ε4基因型频率及ε4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记忆商数在90分以下组(P<0.05或P<0.01);③注意力及执行功能高分与低分组间ApoE基因多态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ε4等位基因与海洛因依赖可能存在一定的关联;ε4/ε4、ε3/4基因型及ε4等位基因与MPHD记忆障碍密切相关.

  • 对立违抗性障碍儿童的自我意识及家庭环境因素分析

    作者:黄广文;苏林雁;苏巧荣;任颖

    目的 探讨对立违抗性障碍(ODD)儿童的有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34例ODD患儿和34名正常对照组儿童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CSCS)及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进行评估.结果 ODD儿童CSCS中的行为分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儿童,差异有显著性(t=2.274,P<0.05);ODD儿童FES-CV中的矛盾性分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儿童,差异有高度显著性(t=2.725,P<0.01).结论 自我意识程度低以及家庭环境中高的矛盾性,可能是儿童发生ODD的危险因素.提示改善家庭环境,采用科学的养育方式可能有利于预防和减少儿童ODD的发生.

  • 慢性酒精中毒酒戒断的震颤谵妄发作危险因素探析

    作者:胡晓华;刘修军;徐汉明

    目的 探讨慢性酒精中毒患者发生震颤谵妄(DT)的高危因素.方法 把148例慢性酒精中毒患者按入院后是否出现震颤谵妄分为震颤谵妄组(DT)和非震颤谵妄组(NDT),观察他们的人口学资料(如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态等)、饮酒依赖史(饮酒的年限、饮酒品种、饮酒量、戒酒史等)、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入院时的体征和症状(包括生命体征、戒断症状等)和身体状况等项目,描绘其临床特征,并对23项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慢性酒精中毒患者发生震颤谵妄的高危险因素.结果 148例慢性酒精中毒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震颤谵妄者共28例(占18.92%).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结果显示慢性酒中毒者入院后发生震颤谵妄的具有显著相关意义的5个解释变量,即入院时观察指标中的急性感染疾病、心动过速、紧张焦虑状态、精神运动性兴奋和肝功能异常.结论 出现震颤谵妄的慢性酒精中毒患者与未发生震颤谵妄的慢性酒精中毒患者在入院时的临床特征存在差异,对慢性酒精中毒患者入院时及之后监测急性感染疾病、心动过速、精神运动性兴奋、紧张焦虑状态和肝功能异常等5个高危因素,有利于及时有效的干预.

  • 利培酮和氯氮平治疗儿童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IL-10变化的研究

    作者:郭素芹;苏林雁;吕路线;郭敬华;杜海霞;成军

    目的 了解氯氮平和利培酮对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并探讨IL-10与精神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 115例儿童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59例)和氯氮平(56例)治疗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患者组治疗前后和正常对照组(50例)血清IL-10水平,对同一药物治疗前后、不同药物治疗组之间、患者组及对照组之间进行IL-10水平比较;同时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精神症状及其变化,分析IL-10与精神症状的相关性.结果 ①氯氮平和利培酮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末IL-10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8周末IL-10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氯氮平组患者治疗后4周末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两治疗组患者治疗后4、8周及6月末IL-10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P<0.01);③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各时段,两治疗组之间IL-10水平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④氯氮平组患者,治疗后6月末IL-10水平与PANSS总分呈正相关(P<0.05),治疗后8周末IL-10变化率与阳性症状分减分率及总分减分率呈正相关(P<0.05);⑤氯氮平组患者治疗后8周末血清IL-10变化率与8周末的氯氮平日剂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 利培酮和氯氮平对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IL-10均有抑制作用,两种药物对患儿IL-10水平的影响基本一致;儿童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IL-10水平与精神病理之间可能有一定关系.

  • 老年结核性脑膜炎临床分析

    作者:方毅敏;国宁;方莹莹;陈志成;潘育文

    目的 分析老年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的临床特点,以便于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 观察老年结核性脑膜炎(观察组,18例)的起病特点、临床症状、脑脊液改变及辅助检查,并与成年结脑患者(对照组,24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老年结脑患者临床起病多以亚急性和慢性起病,临床误诊较多见,症状及脑脊液改变较不典型,脑脊液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大多无显著性差异;部分病人出现偏瘫和智力下降,观察组临床诊断符合比例仅为8/18.结论 老年结核性脑膜炎临床诊断困难,更容易误诊,错误的诊断和治疗的延误会导致致命性的后果,应对该病保持高度的警惕,对疑诊结脑患者及早给予常规试验性抗结核治疗是必要的.

    关键词: 结核 脑膜炎 老年人
  • 妊娠期癫(癎)发作和抗癫(癎)药物对胎儿脑神经元突触素的影响

    作者:龚云;王学峰;康朝胜

    目的 探索妊娠期癫(癎)发作和抗癫(癎)药对胎儿脑神经元突触素p38(synaptophysin)的影响,以加深对妊娠期癫(癎)发作危害胎儿脑发育的认识.方法 6月龄引产胎儿分为3组:1组为妊母正常组(6例),2组为妊母应用抗癫(癎)药物控制发作组(6例),3组为妊母未应用抗癫(癎)药物控制发作组(6例).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突触素p38在各组胎儿脑部颞叶海马旁回的变化.结果 1组免疫组化切片阳性表达产物光密度值(OD)为0.17±0.05,2组为0.16±0.08,3组为0.11±0.07,1、2组阳性表达产物无显著差异(P>0.05),而1、2组分别与3组比较,均有差异(P<0.05),p38在妊母未应用抗癫(癎)药物控制发作组胎儿海马旁回中的表达较妊母正常组及妊母应用抗癫(癎)药物控制发作组明显减少.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妊期癫(癎)发作对胎儿脑发育的危害比抗癫(癎)药物对胎儿的毒性更大.

  • 精神分裂症患者应对方式的结构

    作者:童永胜;王登峰;曹英

    背景 精神分裂症患者面临着许多压力,但他们不恰当的应对方式往往影响着疾病的预后.国外的应对方式问卷由于文化背景差异不完全适用于我国人群;而国内的应对方式量表是在精神病人以外的人群中建立的,是否适合精神病人仍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人的应对方式结构是否相同,如存在差异,则应另编制适合患者的问卷.方法 通过文献复习收集了91个应对方式项目.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完成模拟测查,根据反馈意见修改部分项目并补充了1个项目.经专家评阅后修改编辑成92个项目的应对方式问卷初稿.分别在符合入选条件的315名正常人和20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测试.患者的入选条件:①≥16岁;②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③住院接受药物治疗1个月或以上;④临床总体印象评定的病情严重程度为"中度有病"或更轻,且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中"注意障碍"项目得分不超过3分;⑤能够理解题意独立完成问卷并知情同意.正常组入选条件:①≥16岁;②无精神病史;③能理解题意独立完成问卷并知情同意.对测试结果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比较两组的应对方式结构.经过因子分析删除了共通性或载荷量低的项目,两组总共保留了73个项目.根据研究对象的反馈意见再次修改及合并有关项目,编辑成65个项目的应对方式问卷修改稿.而后在符合同样入选条件的另外287名正常人和21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进行验证,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分别确定各自的应对方式结构.同时收集患者的病程、诊断亚型资料,并由3名经过一致性培训的主治医师以上的精神科医师对其中205名患者进行了PANSS评定,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与应对方式因子得分之间的关系.结果 正常组的应对方式包括"问题解决指向"、"回避"、"认知调整"、"情绪调节"、"寻找专业支持"和"否认"6个因子;而患者组只有前四个因子,后两个因子的相应项目分散到这四个因子中,没有形成独立的因子.验证性因子分析的结果验证了上述结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以及受教育程度对因子结构均无明显的影响.模型比较的结果说明4因子结构对分裂症患者优于6因子结构.偏执型患者"回避"因子分高于未分型患者;偏执型及未分型患者的"问题解决"和"认知调整"因子分高于其他患者.总病程与"情绪调节"因子分呈正相关;PANSS阳性症状分与"回避"因子分呈正相关.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应对方式的结构与正常人不同,患者的应对方式缺乏必要的选择性.在此基础上编制适合精神分裂症患者特点的应对方式问卷是必要的.

  • P300对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认知功能评价

    作者:寇振芬;穆俊林;李玉凤;马建东;梁位流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的特点及P300对其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56例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和52例颅脑外伤不伴精神障碍患者以及53例健康者分别进行了P300电位测定和智商测定,并将3组结果加以比较.结果 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组与无精神障碍组P300电位成分中N2、P3波潜伏期延长和P3波幅降低,言语智商、操作智商、总智商得分均降低,较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组与无精神障碍组相比,P300电位成分中N2、P3波潜伏期延长和P3波幅降低,言语智商、操作智商、总智商得分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P300潜伏期与言语智商、操作智商、总智商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29~-0.33,P<0.01),波幅则呈显著正相关(r=0.31~0.36,P<0.01).结论 P300电位可作为评价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认知状况的重要指标应用于临床.

  • 双侧扣带前回毁损术治疗难治性强迫症患者的长期随访效果

    作者:

    背景 强迫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致残的疾病,患者出现无法自控的强迫思维及强迫行为.10%以上的强迫症病人对药物和行为治疗无效.对一些常规治疗无效的难治性强迫症患者,神经外科已经开展一些手术治疗,例如:扣带前回毁损、脑白质切断术、尾状核下束切断、内囊前支毁损.扣带前回毁损相对来说比较安全同时没有明显的副作用,但是也有术后存在认知障碍的报道.为判断立体定向双侧扣带前回毁损是否是一种适合难治性强迫症的治疗,我们评价了立体定向双侧扣带前回毁损术的长期疗效及其副作用.方法 患者筛选:在1999年3月至2003年4月间,17例难治性强迫症患者(男10例,女7例)接受了双侧扣带前回毁损术,并且接受了超过2年的随访.患者的选择标准如下:患者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强迫症的诊断标准,病程超过3年,疾病导致社会心理功能降低.每位患者皆由两位精神科医师依照DSM-Ⅳ的Axis Ⅰ和Axis Ⅱ的疾病诊断标准行临床诊断.如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就先用一线药物彻底治疗.手术方法:立体定向的靶点通过与MRI配套的Leksell适配器,在GE Sigma 1.5 T的机器上得以确认.局部麻醉下,在两侧的冠状缝中线外20 mm颅骨钻孔.将尖端直径1.8 mm,长度10 mm的电极插至靶点,用85℃,90 s进行射频毁损.在双侧扣带前回,每侧各4个射频毁损灶,2个针道.第一个射频毁损灶在两侧侧脑室前角后缘15 mm,侧脑室顶部上2 mm,旁开中线7 mm处.射频电极接着回撤8 mm,制作第二个射频毁损灶.第三个射频毁损处在两侧侧脑室前角后缘22 mm,侧脑室顶部上2 mm,旁开中线7 mm处.再往上8 mm,制作第四个射频毁损灶.结果是出现类似椭圆柱形的射频毁损灶,大约高18 mm、前后径13 mm,横径6 mm.术前和术后随访评估:两位精神科医师用Yale-Brown强迫症量表(YBOC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分别在手术前1个月、术后12个月、术后24个月对患者进行评估.评估的精神科医师接受了培训,Kappa值超过0.75,以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在我们研究中,患者的Y-BOCS得分改善35%或更高、CGI评分为1(极其显著改善)或者2(显著改善);由专业的临床精神科医生对患者进行一套固定的神经心理测试,测试分别在术前1个月、术后12个月、24个月进行.这些测试包括:K-WAIS测验,视觉空间功能(RCFT),Hopkins语言学习测验(HVLT),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口语流畅测验(COWAT).K-WAIS评分由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改编而来,以产生总智商(IQ)、言语IQ和行为IQ来测量智力水平.RCFT评分用于测试空间构建能力.记忆力也包括回忆的精确性、瞬时回忆、延迟回忆和识别指数等的得分.HVLT用于测量口头记忆能力和学习能力.使用WCST和COWAT评分来检查认知的灵活性和执行功能.在WCST中,正确、错误反应的总数,完成的项目数,持续的反应,持续的错误数都用于评分.COWAT评分采用字母翻译和目录翻译的单词数目,字母翻译用来检查语音的流利,目录翻译用来评价语义流利性.使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对术前的Y-BOCS,HAMD,HAMA评分和术后6、12个月的评分进行比较,使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对手术前和手术后12个月的K-WAIS,RCFT,HVLT,WCST,COWAT评分进行比较.统计软件采用SPSS 10.结果 扣带回毁损术后强迫、抑郁、焦虑症状均改善:Y-BOCS,CGI、HAMD,HAMA评分显示了扣带回毁损术的有效性,在12个月的随访中,与术前Y-BOCS评分相比,改善率为36%,在24个月的随访中,改善率升至48%.术前、术后认知功能和记忆的改变:手术前和手术后24个月的K-WAIS,RCFT,HVLT,COWAT评分没有显著性差异.在WCST评分中,与术前基线相比,术后的错误总数、持续错误数和反应数明显减少.术后的错误总数、持续错误数和反应数的改变说明在扣带回毁损术后执行功能的提高.在术后2~3个月,3例患者有记忆障碍,但持续时间少于2个月.结论 强迫症的扣带回毁损术术后24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症状明显改善,但没有认知功能的改变,包括智商、言语、视觉空间记忆和执行功能等均没有改变.

  •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CT/MR及DSA影像特征

    作者:陈安强;吉训明;缪中荣;凌锋;朱凤水;李慎茂

    目的 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26例DSA明确诊断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CT、MR、DSA影像表现.结果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发病第1周CT检查的阳性比例为9/16,在7~12 d阳性为6/10,总阳性为15/26.表现为静脉窦内条带状或三角形高密度影,脑水肿征象,脑梗死或出血性梗死.MR平扫表现为脑水肿征象,引流区域深、浅静脉迂曲扩张,皮层出血性梗死,其阳性比例为25/26.磁共振静脉成像(MRV)表现为静脉窦狭窄或闭塞,阳性占17/18.DSA表现为静脉期循环时间延长,局限或广泛性静脉窦不显影,局限或广泛的侧枝引流静脉开放.结论 CT是诊断脑静脉窦血栓有效的、常用的筛查手段,阳性发现时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MR是有效的诊断、随诊手段,能弥补CT的不足,在阳性检出率、病灶分布方面与DSA有极好的吻合性.

  • 难治性癫癎患者外周血中MDR1基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郑雪平;谭兰;宋敬卉;王雁;孙妍萍;朱琪秀

    目的 研究难治性癫癎患者外周血中多药耐药1(MDR1)基因的表达以及抗癫癎药物和癎性发作在难治性癫癎多药耐药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检测120例研究对象外周血中MDR1基因mRNA的表达.根据析因设计分癎性发作和抗癫癎药物两个因素,共分为A组(难治性癫癎组)、B组(癫癎治疗有效组)、C组(癎性发作未用药组)和D组(健康正常对照组),各30例.结果 4组的外周血中MDR1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不同(F=4.456,P=0.005),其中癎性发作引起MDR1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F=10.005,P=0.002),抗癫癎药物的作用则不明显(F=0.919,P=0.340),抗癫癎药物与癎性发作两者之间没有交互作用(F=2.445,P=0.121).结论 难治性癫癎患者外周血中MDR1基因mRNA的表达上调是癎性发作而非使用抗癫癎药物的结果,外周血中MDR1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监测可以作为评价癫癎耐药的一项指标.

  • 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诊断与治疗(附8例分析)

    作者:黄广龙;方陆雄;邱炳辉;漆松涛

    目的 分析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提高对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的认识和诊疗效果.方法 分析8例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结果,并结合文献进行总结.结果 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切除,7例结合放疗和化疗,随访1年,3例症状缓解且未发现肿瘤;2例症状缓解带瘤生存,肿瘤未见明显增长;复发2例;死亡1例.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恶性程度高,早期诊断较困难,其治疗应采取手术、放疗、化疗的综合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 脂肪累积肌肉病的病理和肌电图改变之间的关系

    作者:赵亚明;王朝霞;孙相茹;王得新;袁云

    目的 探讨脂肪累积性肌肉病和线粒体脂肪累积性肌肉病的肌肉活检病理改变和肌电图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33例肌活检确诊患者的肌肉病理改变分为单纯脂肪累积性肌肉病和线粒体-脂肪累积性肌肉病两组,对比两者肌纤维内脂肪沉积的程度以及肌电图改变的差异.结果 3.3%为线粒体-脂肪累积性肌肉病,66.7%为单纯脂肪累积性肌肉病.前者肌纤维内脂肪沉积程度显著,7例出现小组样分布的小角状萎缩的肌纤维,后者脂肪沉积的程度相对轻,只有3例患者出现小角状萎缩的肌纤维.在前者81.8%的患者肌电图为肌源性损害、18.2%为混合性损害、45.5%合并周围神经损害.在后者59.1%的患者出现肌源性损害、13.6%出现混合或神经源损害、27.3%肌电图正常、22.7%合并周围神经损害.结论 和单纯脂肪累积性肌肉病比较,线粒体-脂肪累积性肌肉病的脂肪滴沉积程度更显著以及更多的患者出现肌纤维萎缩,更易导致骨骼肌的电生理改变以及合并周围神经损害.

  • 短暂性全面遗忘症认知功能随访观察

    作者:黄宗青;谭琦;刘素英;李爱东;刘洪涛;张小燕;史少凤

    目的 探讨短暂性全面遗忘症(transient global amnesia,TGA)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发生和演变趋势.方法 采用电话和家访见面相结合的随访方式,对临床诊断为TGA的患者进行5年有关认知功能的密切观察.结果 在实际随访到并完成认知功能测试的12例TGA患者中,6例出现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其中有2例发展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结论 TGA远期预后并非良好,部分病人有向MCI发展、进一步演变为AD的变化趋势,TGA和MCI、AD存在相似的病理基础,三者间的区别可能是损害程度与持续时间的差异,彼此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值得进一步收集病例论证,进行更加充分和深入的研究.

  • 奥卡西平和托吡酯单药治疗癫(癎)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葵;潘映辐;许春伶;李秀华;孙迪

    目的 比较奥卡西平(OXC)、托吡酯(TPM)单药治疗癫(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癫(癎)门诊病人78例,随机分为OXC组和TPM组,单药治疗,观察24周.结果 TPM组38例,有效率76.3%、显效率63.1%,控制率(无发作)44.7%.OXC组40例,有效率75%、显效率62.5%,控制率(无发作)45%.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没有显著性差异(P=0.89>0.05).TPM组有效剂量中位值为100 mg/d,OXC组为600 mg/d.TPM组不良反应8例,OXC组6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49>0.05).TPM组不良反应常见胃纳差、记忆力减退、头部不适、嗜睡,其中2例分别因为手足麻木及胃纳差、体重减轻而退出.OXC组不良反应常见乏力、头昏、头疼、嗜睡、恶心、皮疹等,没有因为不良反应而退出.结论 TPM和OXC单药治疗癫(癎)疗效明显,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安全性高.二者疗效、不良反应没有显著性差异.

  • 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及对神经功能康复影响的双盲对照研究

    作者:黄平;李志榕;王开远;程波

    普兰属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类抗抑郁药,对抑郁症具有良好疗效[1~5].但西酞普兰对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疗效及安全性的报道较少.为了探讨西酞普兰治疗PSD的疗效及安全性,我们进行了与氟西汀的临床双盲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 利培酮治疗未成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前后血清微量元素的变化

    作者:常学润;王惠敏;李心河;李智强

    为了解未成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微量元素的变化,我们对62例未成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与60名正常人进行了14种微量元素的测定.现报告如下.

  • 水通道蛋白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作者:孟辉;冯华

    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组参与跨细胞水转运的膜通道蛋白家族,在中枢神经系统(CNS)内分布广泛,在维护脑内渗透压及水电解质平衡、脑脊液分泌及平衡,以及在脑水肿发生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对水通道蛋白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分布、生理学意义及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意义进行了综述.

  • 不典型的结核性脑膜脑炎

    作者:丰岩清;国宁

    1836年结核性脑膜脑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首次被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提出,之后Robert Koch在1882年证实该病是由于结核分支杆菌引起.尽管人类认识该病已历经了170年的历史,并且发展了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但在TBM的诊断问题上,并没有获得实质性突破,误诊漏诊问题仍然严重.

  • 精神创伤性记忆的心理与神经生物学研究

    作者:陈树林;李凌江

    精神创伤可以损害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甚至导致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作为一种典型的精神创伤直接导致的疾病--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自然受到人们的特别关注.随着近年来研究技术的不断进步,研究者们开始通过PTSD来探讨精神创伤对脑结构和功能所造成的影响,试图揭示精神创伤的致病机制.从临床症状来看,PTSD的核心症状是创伤性记忆的不断闯入导致恐惧情绪、逃避行为和过度唤起的生理反应.因此,本文试图从精神创伤性记忆的角度探讨其对人的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 冲动控制障碍伤人案1例报告

    作者:蔡忠全;刘广志

    1 资料被鉴定人:男,17岁,高一学生,2002年9月至2003年6月期间,先后20余次在中午或晚放学时在曾经就读过的初中附近,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刀片等工具,扎伤独自行走女学生的背部、肩部或臀部,而后逃离现场,造成当地中学生极度恐慌.2003年6月其作案后在返回现场观望伤者反应时被抓获.该人平素性格内向、孤僻、不善与别人交往、自闭.

  • 氯氮平过量致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报告

    作者:徐会利;贺佳丽

    1 资料患者女,20岁,未婚,患抑郁症5年.于2005年1月13日凌晨吞服其母亲的氯氮平1750 mg自杀,中午被家人发现,当天12:40入我院急诊抢救.检查:体温35.0℃,脉搏120次/min,呼吸28次/min,血压95/80 mmHg.浅昏迷,双瞳孔扩大,直径7 mm,对光反应迟钝,双肺可闻及干湿啰音.

  • 静脉溶栓成功治疗心房粘液瘤致急性脑栓塞1例

    作者:廖晓凌;王伊龙;王拥军;董可辉

    缺血性脑卒中约有15%~20%为心源性脑栓塞,尤其在45岁以下的人群中,这个比例更大,约占23%~36%[1].引起心源性脑栓塞的病因主要包括心房纤颤、心肌梗死、扩张性心肌病及心瓣膜病等.心房粘液瘤是常见的原发性心脏肿瘤,占心脏良性肿瘤的70%以上.心脏粘液瘤可发生在心脏各心腔,但75%以上起源于左心房,多累及青年或中年,约20%~45%的患者首发症状为栓塞,其中50%为脑栓塞.此外还可表现为心脏栓塞、肾脏栓塞、外周血管栓塞、皮肤病及动脉瘤[2,3]等.心房粘液瘤引起脑栓塞国内外均有报道[4~6],但行溶栓治疗病例尚未见报道.

  • 碳酸锂并用阿米替林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喉部异物感1例

    作者:汪春运

    1 资料女性患者,51岁,因"反复回想领导对她的不公正伴喉部异物感3年"而就诊.2002年8月其工作调动不顺,认为领导骗她、挖苦她、言语冲撞她,因此心情常极为不快,伴流泪,想痛骂领导一顿,反复回忆领导对她不公正的事,并出现早醒,喉部异物感.诊断为创伤后应激障碍.

  • [11]颈枕部疼痛2个半月(下)——肥厚性硬脑膜炎

    作者:北京神经内科会诊中心

    会诊讨论会蒋景文教授:今查体无阳性体征发现.病史补充:头痛以弯腰、憋气后减轻,立位加重符合低颅压综合征的特点,MRI:硬脑膜增厚强化,特别是C1~3明显,脑脊液(CSF)黄变,蛋白增高(200~300 mg/dL),白细胞增高(26~90×106/L),分类以多核为主,定性:排出法考虑:1.肿瘤包括脑膜癌等不像,临床一般情况较好,无阳性体征,可以排除.

  • 国际头痛学会第十二届大会纪要

    作者:朱凯云;黄焰

    国际头痛学会第十二届大会于2005年10月9~12日在日本京都召开.参会代表近1000人,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由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麻醉科、疼痛科、康复科医生和家庭医生等参加.我国有近20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上交流了500多篇论文.论文内容包括头痛的遗传学、神经生物学、少年儿童与头痛、激素与头痛、头痛的影像学研究、急性头痛的治疗和头痛的预防与预后等广泛的领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