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精神病学 >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s 중국신경정신질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中山大学
  • 影响因子: 1.3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0152
  • 国内刊号: 44-121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4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曾进胜
  • 类 别: 精神病学
期刊荣誉:
  • 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患者脑白质结构的变化

    作者:张立功;陈春富;张娜;陈嫄;李聪聪;刁晓君

    目的 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研究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患者脑白质结构的变化.方法 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患者(病例组)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各80例,收集一般临床资料,进行颅脑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检查,测取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并结合临床特点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病例组眶额皮质、前后扣带回皮质、胼胝体压部、右侧内囊前肢FA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病例组右侧眶额皮质、左侧额下回皮质及前扣带回皮质ADC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病例组双侧眶额部皮质以及右侧内囊后肢FA值与患者头痛病程及发作频率呈负相关;左侧内囊后肢FA值与头痛频率呈负相关;④病例组左侧眶额皮质ADC值与患者头痛病程及发作频率呈正相关;右侧眶额皮质以及前扣带回皮质ADC值与患者头痛发作频率呈正相关;后扣带回皮质ADC值与患者头痛病程呈正相关.结论 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患者双侧额叶皮质及扣带回皮质存在白质微观结构异常变化,FA值与患者头痛病程及发作频率呈负相关,ADC值则呈正相关.

  • 路易体痴呆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张红鸭;王文秀;周林甫;史明;刘之荣;赵钢

    目的 研究路易体痴呆(dementia with lewy body,DLB)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治疗及预后,以期全面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 研究我院收治临床诊断DLB患者13例,分析临床表现、专科查体、辅助检查、治疗以及预后.结果 13例患者均出现进行性痴呆,部分有波动,11例诊断为很可能DLB,2例诊断为可能DLB.所有患者中伴有波动性认知障碍8例(8/13)、帕金森综合征8例(8/13)、视幻觉8例(8/13)、记忆力减退13例(13/13)、肢体震颤4例(4/13)、谵妄状态5例(5/13)、睡眠增多3例(3/13)、缄默1例(1/13)、焦虑抑郁状态9例(9/13)、头晕1例(1/13)、快动眼睡眠期行为异常6例(6/13)、对地西泮异常敏感1例(1/13).随访6个月~5年,患者认知功能波动,总体病情进展,其中2例死亡.结论 路易体痴呆是不可逆进行性加重的神经变性疾病,早期全面的认识其临床特点,有利于避免本病延误诊治,进一步改善预后.

  • 散发性克雅氏病12例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马丽敏;夏明荣;陈帅;任志霞;时英英;梅文丽;张杰文

    目的 分析12例可能或很可能散发性克雅氏病(sporadic Creutzfeldt-Jakob disease,sCJD)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辅助检查结果,以提高对克雅氏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6年12月至我院神经内科12例疑诊散发性克雅氏病(sCJD)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者中亚急性起病11例,慢性起病1例.主要临床特点有进行性痴呆、锥体束征、锥体外系征、小脑症状.磁共振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弥散加权像DWI显示以对称或不对称的沿皮层走行的花边样高信号为特征性磁共振改变,基底节区受累相对较少.脑电图以周期性三相波为主.9例患者行脑脊液14-3-3蛋白检查,其中阳性者7例,阴性者2例.所有患者均于16个月内死亡.结论 sCJD多为亚急性起病,以快速进行性痴呆为特征临床表现,磁共振DWI皮层花边征、脑电图周期性三相波、脑脊液14-3-3蛋白阳性有助于临床医生早期识别和诊断本病.

  • 美沙酮维持治疗海洛因依赖患者的吸烟行为与疼痛强度

    作者:李彪;钟宝亮;朱军红

    目的 探讨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methadone maintenance treatment,MMT)的海洛因依赖患者(heroindependent patients,HDPs)吸烟行为与疼痛强度关系.方法 603例MMT门诊HDPs完成社会人口学和临床特征问卷、吸烟问卷、吸烟严重程度指数评估和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用五点口述分级评分法评估疼痛强度.结果 协方差分析控制社会人口学变量、临床特征变量和抑郁症状的混杂作用后,吸烟HDPs的疼痛强度高于非吸烟HDPs (F=11.836,P=0.002),两两比较,中重度尼古丁依赖患者疼痛强度高,轻度尼古丁依赖患者次之,无尼古丁依赖患者疼痛强度低[(3.11±1.04)vs.(2.67±1.13)vs.(2.47±1.15),均P<0.01].结论 MMT门诊HDPs的吸烟行为与疼痛存在显著关联,尼古丁依赖程度越重,疼痛强度越高.

  • 标准去骨瓣减压术联合脑脊液循环重建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比较

    作者:徐鹏;蓝胜勇;梁有明;黄锐;陈海浚;刘少政

    目的 探讨单纯标准去骨瓣减压术与联合脑脊液循环重建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 72例经同一术者手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研究组38例和对照组34例.研究组给予标准去骨瓣减压术联合脑脊液循环重建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纯去骨瓣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前临床资料(性别、年龄、致伤原因、GCS评分、Helsinki CT评分及手术时机)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手术减压完成时间相对较长(2.8±0.4 hvs.2.5±0.3 h,P<0.05);、术后第1天Helsinki CT评分较低[3(2,5)vs.5(2,9),P<0.01];术后NICU滞留时间较短(5.54±3.09 d vs.7.24±2.74 d,P<0.01);术后7d内颅内压超过20 mmHg的累计时间较短(23.2±4.4 h vs 56.8±8.3 h,P<0.01);术后3个月GOS评分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相对于传统标准去骨瓣减压术,联合术中脑脊液循环重建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显著提高,值得多中心临床研究进一步研究.

  • 公兔骶髓缺血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评估

    作者:赵树超;董娴宁;曲婷婷;宋启民

    目的 建立公兔不同水平骶髓缺血损伤动物模型并应用球海绵体肌反射(bulbocavemosus sphincter reflex,BCR)对模型进行评估.方法 36只新西兰大白兔公兔随机区组法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6),实验组按照尾头方向结扎左肾动脉和动脉分叉间腰动脉的水平分为1根、2根、3根、4根和5根组共5亚组(n=6),分别结扎1根、2根、3根、4根和5根腰动脉,记录血管结扎后2h及2d的BCR波,分别在麻醉清醒和血管结扎后2d进行运动功能评分,2d后取骶髓HE切片观察.对照组(n=6)用于排除麻醉、手术对BCR的影响.结果 对照组麻醉和手术后不同时间的波幅应用单组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234和F=1.492,均P>0.05);对照组麻醉和手术后不同时间的潜伏期应用单组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911和F=3.80,均P>0.05).实验组术前、结扎后2h和结扎后2d三个时间点BCR波幅与基线波幅的百分比值,经单因素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29.943,P<0.05);实验组术前、结扎后2h和结扎后2d三个时间点BCR潜伏期,经单因素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711,P<0.05).1根组、2根组手术前后和3根组术后2d运动功能评分无变化;3根组麻醉清醒后和4根、5根组手术后不同时间运动功能评分与对照组和手术前经Wilcoxon秩和检验均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尾头方向分别结扎左肾动脉和动脉分叉间不同水平的腰动脉可以建立不同程度的骶髓缺血损伤动物模型.

  • 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

    作者:钟望涛;陈建雅;方健斌;彭尧群;刘思序;李友;崔理立;赵斌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多重小测序技术(multiplex SNaPshot)分析粤西地区25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96例健康对照组MMP-9基因(rs3787268、rs3918241、rs3918242)的多态性分布,并分析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 ①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rs3787268基因型频率有统计学差异(P=0.042),在隐性模型中A/A基因型的个体患病风险升高(OR=2.21,P=0.046);②rs3918242基因型频率亦有统计学差异(P=0.007),在显性模型中,携带T基因型的个体患病风险升高(OR=2.14,P=0.009);③其中rs3787268在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亚型组的基因型分布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39),而非LAA亚型中无统计学差异;rs3918242在LAA亚型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有统计学差异(P=0.009,P=0.047),在非LAA亚型中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MMP-9基因rs3787268和rs3918242多态位点突变可能与中国粤西地区汉族人群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相关;并主要可能增加了LAA型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 用药态度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症状影响的1年随访研究

    作者:郑英君;吴超;宁玉萍;陈宇薇;邓永杰;李璇子;李锐铿;佘生林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整合治疗(心理社会干预合并药物治疗)的疗效,分析不同干预方式中用药态度对治疗依从性和精神症状的影响,探讨整合治疗疗效机制.方法 2012年至2015年间纳入1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整合治疗组(86例)和常规药物治疗组(84例),整合治疗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合并心理社会干预,常规药物治疗组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入组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随访,分别采用用药态度量表(drugattitude inventory,DAI)、自知力问卷(self-awareness inventor,SAI)—治疗依从性量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估用药态度、治疗依从性、临床精神病性症状.结果 随访12月时,整合治疗组PANSS阳性症状和一般精神症状量表减分、DAI和SAI治疗依从性增分均高于药物治疗组(均P<0.05),整合治疗组药物依从率高于药物治疗组(72.1% vs.45.2%,P<0.01).常规药物治疗组PANSS总分减分与DAI的增分呈正关联(β=0.31,P=0.02),且治疗依从性的改善中介二者之间的关系(β=0.18,P=0.18);而整合治疗组患者中,未发现DAI增分与PANSS总分减分之间的相关关系(P>0.05),SAI-治疗依从性的增分与PANSS量表的阳性症状量表减分(r=0.31,P=0.01)和一般精神症状量表的减分(r=0.36,P<0.01)呈正相关.结论 本研究表明常规药物治疗组中,用药态度通过提高治疗依从性来改善精神性症状,整合治疗症状改善与治疗依从性改善有关,与用药态度可能无关.

  • 发作期抑郁症患者不同情绪面孔刺激下的N170研究

    作者:刘纪猛;方泽忠;张文武;刘世燕;周东升

    目的 探讨高兴、中性、悲伤3种情绪面孔刺激对于发作期抑郁症患者执行持续注意任务时N170的影响;分析发作期抑郁症患者抑郁、焦虑严重程度与N170波幅和潜伏期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8例22~69岁抑郁症患者(患者组)和31名20~61岁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要求被试在高兴、中性、悲伤3种情绪面孔刺激随机呈现后执行注意与选择任务,分别检测被试执行任务时脑电视觉诱发电位,比较患者组和对照组在高兴、中性、悲伤3种情绪面孔诱发的N170波幅和潜伏期,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分别评估患者组抑郁、焦虑严重程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在高兴、中性、悲伤3种情绪面孔刺激下所诱发的头颅局部(T5、T6、O1、O2)N170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170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中性情绪面孔刺激下T5部位N170波幅与HAMD总分存在正相关(r=0.443,P=0.018).结论 发作期抑郁症患者对于不同情绪面孔的初始认知加工有损害,并且抑郁严重程度在部分脑区与中性情绪面孔刺激所诱发的N170波幅有相关性.

  • 甘丙肽系统在雌性焦虑抑郁样小鼠海马中的表达和作用

    作者:陈国艳;杨伟毅;胡晓辉;邹慧莉;雷革胜;宿长军

    目的 研究在雌性焦虑抑郁样行为小鼠海马中甘丙肽及其受体的表达和所起的作用.方法 制备甘丙肽及甘丙肽受体-1(galanin receptor subtybe 1,GalR1)、受体-2(GalR2)、受体-3(GalR3)探针,运用原位杂交技术观察甘丙肽及其受体GalR1、GalR2、GalR3在雌性C57BL/6J小鼠海马中分布情况.另取雌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15只)与对照组(15只),实验组给予慢性温和型不可预见性刺激(chronic unpredictability mild stress,CUMS)4周,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刺激.4周后分别行糖水偏好实验、新物体识别实验、旷场实验及悬尾实验以评估小鼠的焦虑抑郁样行为水平及工作记忆情况;行为实验后,每组8只小鼠提取海马RNA行qPCR以检测海马甘丙肽及其受体表达情况,其余小鼠取脑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海马C-Fos阳性细胞数.结果 原位杂交结果显示甘丙肽及其受体GalR1、GalR2在腹侧海马Hilus区有表达,GalR3未见阳性信号.糖水偏好实验实验组较对照组糖水饮用量减少(P<0.05);新物体识别实验显示,实验组比对照组探索新物体时间百分比短(P<0.05);旷场实验中,实验组小鼠较对照组中间停留时间缩短(P<0.05);悬尾实验中,实验组较对照组累计静止时间延长(P<0.05).qPCR结果示实验组小鼠海马甘丙肽及GalR1表达较对照组增高(P<0.05).免疫组化结果示实验组小鼠海马齿状回C-Fos阳性细胞较对照组增多(P<0.05).结论 甘丙肽、GalR1及GalR2主要分布在小鼠海马的腹侧Hillus区;在雌性C57BL/6J小鼠中,海马甘丙肽及GalR1的增加可能与焦虑抑郁样行为有关,与海马齿状回C-Fos细胞增加也有关.

  •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破裂动脉瘤研究进展

    作者:管磊;顾大群;张扬;傅先明;牛朝诗;汪业汉

    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和开颅夹闭是治疗颅内复杂破裂动脉瘤的两种主要方式,然而,每种治疗方式都有其局限性[1,2].动脉瘤破裂常在急性期并发脑水肿造成瘤体解剖位置暴露困难,增加手术时间和风险.同样颅内动脉瘤栓塞技术在治疗复杂破裂动脉瘤中,并没有达到远期理想的致密栓塞率.复杂破裂动脉瘤常缺乏确定的瘤颈,瘤体壁相对较薄,使得上述主要治疗方式困难更具有高的死亡率和并发症率[3],这对颅内复杂破裂动脉瘤的外科和介入治疗提出了巨大挑战.近研究证实血流导向装置(flow diverter,FD)可应用于颅内复杂破裂动脉瘤,并取得了良好临床效果,为复杂破裂动脉瘤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4].本文主要对FD治疗颅内复杂破裂动脉瘤的临床应用及其并发症展开综述.

  • DNA甲基化对抑郁症患者抗抑郁药物反应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培培;易正辉;吕钦谕;张翠珍;蔡卫民

    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即使在足量足疗程的方案下,临床上仍有50%~60%的患者无法获得完全缓解[1].药物反应受许多因素影响,至今临床仍无确切抗抑郁药物反应预测指标,治疗药物的选择及治疗方案无确切依据可寻.以往许多学者认为基因多态性是导致抗抑郁药物治疗个体差异的重要原因,多项研究发现,基因突变与药物反应密切相关[2-3].但研究结果尚不明确统一,且不能完全解释抗抑郁药物反应个体间的差异.近年来,表观遗传学尤其是DNA甲基化作为可能影响药物反应的因素越来越受到各界关注,多项研究发现DNA甲基化在个体间的差异与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在个体间的差异有一定相关性.本文将对相关基因DNA甲基化与抗抑郁药物反应关联性研究进行回顾探讨,进而提出DNA甲基化可能成为早期预测药物反应的一个潜在生物标志物.

  • 颅内胶质母细胞瘤腰椎及椎旁软组织转移1例

    作者:张胜平;邓兴力;郑家礼;杨智勇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又称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是恶性程度高的胶质瘤,占神经上皮性肿瘤的20%~25%,占成人颅内肿瘤的12%~15%,好发于大脑半球,主要发生于30~50岁成人.肿瘤呈浸润性生长,大范围的破坏周围脑组织和血管,发展迅速,预后极差.传统观念认为颅外转移比较少见.近年随着诊疗手段的进步,不断有文献报道GBM术后颅外转移的现象.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颅内顶叶胶质母细胞瘤术后转移至腰椎及椎旁软组织病例,报告如下.

  •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合并干燥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附3例报告)

    作者:张会丽;赵莘瑜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ease,NMOSD)临床症状以中重度多见,多于青壮年起病,女性居多,复发率及致残率高[1],提早干预治疗意义重大.干燥综合征(sicca syndrome,SS)和NMOSD均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二者关系密切,但文献对NMOSD合并SS的病例报道很少,临床对NMOSD合并SS的认识不足,常常把二者的合并误诊为SS和SS累及神经系统,单纯治疗SS,延误病人的治疗.本文分析3例NMOSD合并SS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情况,并结合新研究进展对NMOSD合并SS进行分析探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青年型帕金森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杨宇宏;袁宝玉;张志珺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50岁以前发病称为早发性帕金森病(early-onset Parkinsonism,EOP),分为青少年型帕金森病(21岁前起病)和青年型帕金森病(21岁至50岁间起病,young-onset Parkinson disease,YOPD)[1].现报告1例Parkin和PLA2G6基因联合突变的YOPD患者,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