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精神病人凶杀案的作案特征与责任能力的比较研究

    作者:寇振芬;孙付根

    目的探讨精神病人凶杀案的作案特征与刑事责任能力评定问题.方法采用对照研究方法,对精神病人与非精神病人的案例资料统计分析.结果精神病人杀人具有突发、公开性、不自主性、残忍性;多在病理动机下单独作案,受害人多为熟人或亲人,案中、案后缺乏自我保护能力,检验能力部分或全部丧失;妄想、幻听、认知障碍是导致杀人的直接因素.精神分裂症是发生凶杀行为的主要疾病(46.6%),其次为躁郁症(12.2%).结论作案特征与作案动机及检验能力是评定刑事责任能力的主要因素.

  • 酒后致恶性案件司法鉴定分析

    作者:李方敏;黄恩;蒋兆飞

    目的 探讨酒所致的精神障碍者作案和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的特点.方法 对87例酒后致恶性案件司法鉴定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被鉴定人作案的类型、性质,对作案过程的回忆,作案动机,责任能力的评定等方面均存在差异(x2=75.173,P<0.001).普通醉酒,复杂性醉酒、酒所致精神障碍者三者间作案的特征有明显的不同(x2=130.078,P<0.001).结论 各种类型酒中毒者的刑事责任能力评定应坚持从严的原则,对特殊人群应加强普法教育,改变他们的不良饮酒习惯,避免因酒后引发恶性案件的发生,促进社会和谐.

  • 易肇事肇祸精神分裂症疾病特征分析

    作者:顾桂英;樊学文;曾德志;王磊刚

    目的 探讨易肇事肇祸精神分裂症(SP)疾病特征,为有效预防和控制SP患者肇事肇祸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某院精神科通过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救治机制(研究组)和普通住院(对照组)SP患者各100例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比较两组病情资料的差别.结果 研究组中偏执型、有合并症的比例和阳性和阴性综合症量表(PANSS)中阳性因子积分较对照组为高,但阴性因子积分较低、病程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t=40.291,14.612,6.612,6.718,6.774;P均<0.001).研究组言语性幻听、兴奋躁动、敌对、愚蠢行为,行为失控,焦虑,恐惧,易激惹,不合作,无自知力,被害、关系、影响妄想,被控制与被洞悉感,曲解误认和猜疑心出现比例较对照组高(x2=5.922,16.333,11.562,9.267,9.715,5.122,10.824,16.333,15.781,17.394,18.012,15.923,13.271,4.500,7.715,10.641,9.872;P均<0.05),但回避社交和情感迟钝较对照组低(x2=3.852,9.524;P<0.01).结论 偏执型SP患者易肇事肇祸;幻听、妄想等阳性症状可能是SP患者肇事肇祸动因.

  •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医师的一致性和分歧点

    作者:苏雪倩;施雅琴;钟杏圣;焦静如

    为了探索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中医师之间判定的一致性和分歧点,由二位高年资精神科鉴定医师复查并判定242例鉴定案例的诊断和法定能力.结果显示,医生间诊断一致性为97.1%.法定能力判定一致性为92.0~100%.分歧较大病种为人格障碍和轻性躁狂.与1983年资料相比,受害人与民事案件明显增多,经济案件取代性犯罪居首位,判定部分责任能力比例减少,医生间判定一致性有所增高,高于同期司法机关对医生诊断认同率和法定能力认同率.

  • 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中"无精神病"115例的初步分析

    作者:苏雪倩;李秀荣;钟杏圣

    目的探讨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中无精神病案例的特点及其"精神症状"的表现形式.方法对在本院司法鉴定中诊断为无精神病的115例的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无精神病占鉴定总数的12.1%,刑事案件的被鉴定者作案动机目的明确,自我保护能力好,案后出现"精神症状"多见,"精神症状"比例按次序为幻觉、行为紊乱、情感障碍、妄想等,且以单一症状较常见.民事案件以离婚及案前"行为模式"与常人不同来鉴定为多.结论本组刑事案的被鉴定者作案特点与正常人相同,表现"精神症状"不符合精神病症状的表现规律,司法精神鉴定中要注意识别.

  • 突发性暴力杀人犯与惯性暴力杀人犯的个性比较

    作者:刘志军;向燕辉

    本研究比较突发性暴力杀人犯(突犯)与惯性暴力杀人犯(惯犯)的个性特征.

  • 重复犯罪罪犯人格特征分析

    作者:陈卓生;张喆;韩布新

    目的:了解重复犯罪罪犯的人格特征和相关因素,为提高教育改造罪犯的质量提供帮助.方法:采用中国罪犯个性分测验(COPA-PI)分别对重复犯罪罪犯和第一次入狱的罪犯进行测量.结果:重复犯罪罪犯在攻击性、报复性、同情心和犯罪思维模式四个维度上得分和人格异常比例高于第一次入狱的罪犯,且有统计学显著意义.结论:重复犯罪罪犯人格异常现象较为突出;罪犯出狱后再犯罪的影响因素有社会因素,也有人格因素;上述四个维度上所表现出来的人格异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罪犯出狱后再次犯罪的可能性,对罪犯实施针对性的人格矫正可提高教育改造质量.

  • ICD-10(V)在中国司法精神病学中的应用情况

    作者:邱昌建;罗宇鹏;张波;张伟

    1 我国司法精神病鉴定中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的适用情况司法精神病鉴定作为精神医学的亚学科,有其特殊性,需要医学要件与法学要件的相互结合.司法精神病鉴定的主要任务是被鉴定人的能力鉴定,鉴定的主要目的是评定嫌疑人实施行为时有无精神异常,及行为与精神异常的关系.医学要件需要确认嫌疑人是否患有精神障碍,是何种精神障碍.

  • 暴力与非暴力性财产犯罪人员人格特征评估

    作者:高欢;唐卓如;胡赤怡;杨彤;陆亚文;吴哨兵;李宗共

    目的:探讨财产犯罪人员的人格特征.方法:采用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调查深圳市财产犯罪人员777名.结果:暴力与非暴力财产犯罪人员16PF因素比较,乐群性、怀疑性及世故性因素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人格特征及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对服型人员的心理矫治工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精神发育迟缓与精神分裂症凶杀行为的对比分析

    作者:袁国锋;俞玉礼

    目的 探讨精神发育迟缓(MR)与精神分裂症发生凶杀行为的犯罪学特征和法定能力的评定.方法 对20例鉴定为MR和58例鉴定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R和精神分裂症涉案在性别、年龄、职业、侵犯对象、预谋等方面有一定的共同点.而在作案动机、累犯率、案发前确立目标、案发后自我保护上又各有特点.结论 应加大对兴奋型MR患者和具有被害妄想、嫉妒安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监管力度;在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中分析案例的犯罪学特征,有助于MR和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和法定能力的评定.

  • 397例精神发育迟滞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分析

    作者:蔡德明;丁万涛;刘波

    目的:探索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司法案件的特点.方法:收集本院近20年精神发育迟滞司法精神病学鉴定资料,组织专家进行再鉴定,输入SPSS 11.5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精神发育迟滞司法鉴定案件以农民、无业等社会底层人员居多,轻至中度智能障碍者占83.9%,未成年人所占比例相对较高(36.8%),男性以强奸(13.4%)、盗窃(11.1%)、杀人(5.3)、抢劫(5%)、伤害(3.5%)等案件为主,女性主要为性侵害案件,占所有女性案件的88.3%,智能水平和鉴定结果性别差异显著(P<0.01),男性智能水平好于女性,有责任能力的比例明显多于女性,民事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司法鉴定案件有自身的特征性,这为我们研究和预防此类犯罪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应用指导.

  • 276例颅脑损伤司法鉴定分析

    作者:陈景科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司法精神病鉴定为智力缺损案例的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76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案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颅脑损伤者以男性和工人、农民居多,颅脑损伤所致智力缺损与昏迷时间,生活自理能力及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密切相关,与脑电图关系不密切.结论:多因素综合分析有助于对颅脑损伤所致智力缺损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

  • 精神发育迟滞患者710例司法精神病学鉴定资料分析

    作者:王静波;吴化民

    目的:为了研究精神发育迟滞的作案类型及涉案特点.方法:对本鉴定所1999年9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均由作者参加的)有关精神发育迟滞鉴定资料统计分析.结果:男女之比为1∶1.44.性犯罪494 例(69.5%).男女智力差异显著(P<0.01),女性智力明显落后.男性发案率依次为强奸、纵火、盗窃、抢劫、杀人等,轻、中度精神发育迟滞为主,与文献报道有异;女性发案率以被强奸突出,且未成年,中、重度精神发育迟滞为主,与文献报道相同.结论:精神发育迟滞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以刑事案件为主,男女智力水平及发案率明显不同.

  • 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案的作案特征与责任能力比较研究

    作者:孙付根;寇振芬;董瑞兰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案的作案特征与刑事责任能力评定.方法:采用对照研究方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与非精神病人的案例资料统计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杀人具有突发、公开性、不自主性、残忍性;多在病理动机下单独作案,受害人多为熟人或亲人,案中、案后缺乏自我保护能力,检验能力部分或全部丧失;妄想、幻听、认知障碍是导致杀人的直接因素.结论:作案特征与作案动机及检验能力是评定刑事责任能力的主要因素.

  • 司法精神病鉴定144例分析

    作者:杨玲;谭成万;阮江红

    目的:探讨近年来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案例的特点.方法:对我院鉴定的144例案件按性别分为男、女两组对照分析.结果:两组中男性组有既往史、凶杀、伤害、纵火等暴力案件和无精神病的诊断、无责任能力和完全责任能力高于女性组,而女性组的已婚率、被伤害、被奸、精神发育迟滞及被害人鉴定高于男性组.结论:两组在一般资料、案件类型、鉴定诊断及法定能力评定方面均有差异.

  • 旅途性精神病司法鉴定及治疗分析

    作者:魏洁

    [目的]探讨旅途性精神病的发作因素、作案特点及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例旅途性精神病的卷宗及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被鉴定人均系经济状况差或教育程度低下的农民和打工者,乘车时间多等于大于24h(占75%),作案特点以凶杀和伤害为主(占80%),所伤害人多为陌生人.作案工具的选择多是随身携带的劳动工具或方便取得的物件.被鉴定人作案时多以幻听、关系妄想、被害妄想这些精神症状为主.通过支持疗法及抗精神病药物治疗,20例旅途性精神病患者均治愈.[结论]旅途性精神病的发作与旅途这个特定的应激环境有关,作案行为与精神病理症状的特点及该群体所处的社会地位有关.支持疗法及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 酒中毒后肇事、肇祸的司法精神病学研究进展

    作者:彭焱;李建明

    发达国家中,饮酒者男性为80%,女性为60%[1];饮酒者中,30%~50%存在至少一种酒精相关性问题[1~3].男性酒精障碍的终生危险度大于20%,其中酒精滥用为15%,酒依赖为10%[1,4,5].酒精相关问题不仅是一个共公卫生问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饮酒与违法犯罪行为关系密切.在我国,酒中毒后的肇事、肇祸等行为也呈逐年上升趋势[6].因此在司法精神病学的鉴定中经常会涉及到与酒中毒相关的鉴定,根据不同的酒中毒类型,会有不同的责任能力评定,其中存在较多有争议的地方[7].

  • 31例上访案例司法精神病学鉴定分析

    作者:陈蒂丝;孔娣;张校明;田媛媛;李焱;胡峻梅

    目的 探讨近10年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中上访案例的特点.方法 对在四川大学法医精神病学教研室鉴定的共3387例案例中涉及上访的31例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前5年组上访案例有6例(0.53%),后5年组有25例(1.11%).有一定事实依据组的上访持续时间长于无事实依据组(P<0.05).31例案例的鉴定结论有17例(54.84%)为精神分裂症.前5年组与后5年组的鉴定结论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事实依据组与有一定事实依据组的鉴定结论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近5年来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的上访案例数量较前5年有所增多.有一定事实依据上访者的上访持续时间较无事实依据上访者长.司法鉴定的上访案例中,精神分裂症仍是主要鉴定诊断类型.无事实依据的上访人员中出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可能性较大.

  • 1例病理性赌博伴凶杀患者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

    作者:张东军;胡泽卿;李焱

    病理性赌博是一种严重危害个人及社会的精神疾病,随着赌博机会的增加,其发病率也有上升的趋势,国内外也有不少关于病理性赌博的研究报道,但关于病理性赌博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的案例报道并不多见.现将病理性赌博伴凶杀1例报道如下.1 案例资料1.1公安机关提供的鉴定材料被鉴定人男性,33岁,汉族,小学文化,未婚,无业,因故意杀人且疑有精神障碍由公安机关委托做司法精神病学鉴定.

  • 精神卫生法时代的司法精神病学(一)

    作者:谢斌

    司法精神病学发展的历史,长期以来一直是研究和应对精神病人各种危害行为的历史.尽管民事司法鉴定领域业务量不断增大,但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理论和实践在我国仍主要围绕刑事责任能力、受审能力、服刑能力等展开.当精神卫生服务及其法制化进入到精神卫生专门立法时代后,这种情形可能会出现较大转变,带来司法精神病学领域诸多新的挑战.

145 条记录 1/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