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精神病学 >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s 중국신경정신질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中山大学
  • 影响因子: 1.3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0152
  • 国内刊号: 44-121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4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曾进胜
  • 类 别: 精神病学
期刊荣誉:
  • 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破裂的颅内多发性动脉瘤

    作者:万杰清;李善泉;Young-Joon Kim;熊文浩;郑彦;罗其中

    目的评估电解式可脱性铂金弹簧圈(GDC)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首发症状的颅内多发性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8年1月至2000年5月经血管内栓塞治疗的20例颅内多发性动脉瘤病人,共44个动脉瘤.12例病人中所有动脉瘤都在前循环,8例病人至少有1个动脉瘤在后循环.根据Hunt和Hess评分,Ⅰ级4例,Ⅱ级7例,Ⅲ级6例,Ⅳ级3例.结果18例病人1次治疗将所有动脉瘤栓塞,其余2例在1周内分2次治疗.43个(97.6%)动脉瘤得以完全栓塞(占59%)和次全栓塞(占38.6%),与操作有关的并发症为5%,无死亡病例.临床随访平均10个月,无再出血,GOS评分Ⅰ和Ⅱ级18例.结论GDC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首发症状的颅内多发性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并应尽可能在1次治疗中将所有动脉瘤栓塞.

  • 颅内动脉瘤GDC栓塞术中破裂的原因分析及处理(附8例报告)

    作者:许奕;刘建民;洪波;赵文元;黄清海;王文仲;周晓平

    目的分析8例颅内动脉瘤在弹簧圈栓塞治疗过程中发生破裂的原因,提出防治对策.方法均采用全身麻醉、电解式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6例术中出血经继续填塞止血,1例术后CT证实术中出血,1例麻醉后造影证实出血未进一步治疗.结果5例致密填塞,2例部分填塞,1例未填塞.4例恢复好,1例轻残,3例死亡.结论术中出血与手术操作、动脉瘤和载瘤动脉、麻醉有关,继续填塞可以挽救大部分病人生命.

  • 犬一侧横窦结扎后的血流动力学研究

    作者:杨伯捷;赵大力;施亚妹;张国华;高歌军;徐启武

    目的研究犬一侧横窦结扎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横窦结扎的术前定量化判断指标.方法A组结扎大血流量侧横窦,B组结扎小血流量侧,术前、术后测量横窦截面积和血流速度.结果A组预后良好犬代偿侧横窦截面积增加3.17 mm2,增幅达47.86%,血流速度增加51.66 mm/s,增幅达112.21%;预后不良犬代偿侧横窦截面积增加1.33 mm2,增幅达50.34%,血流速度增加36.67 mm/s,增幅达122.22%.B组预后良好犬代偿侧横窦截面积增加1.36 mm2,增幅达25.77%,血流速度26.37 mm/s,增幅达62.97%.术前代偿侧与结扎侧横窦的血流量比与术后颅内压变化呈负相关.结论截面积扩大、血流速度加快是横窦代偿的两种方式,术前代偿侧与结扎侧横窦的血流量比是一侧横窦结扎的术前定量化判断指标.

  • 鞍结节脑膜瘤42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良文;朱树干;吴承远;焦力群;魏东光;见文成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42例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全切除28例,次全切除9例,部分切除5例,其中颅底重建5例.术后55%病人视力改善,大部分病人恢复正常工作.结论对首发症状为视力视野改变特别是伴持续性头痛者,应行CT或MRI检查,争取早期确诊;肿瘤形状及生长方向是影响肿瘤切除的主要因素,应肿瘤的大小及生长方向确定手术入路;细致的显微手术可以避免损伤鞍区的重要结构,对有颅底骨质破坏者需行颅底重建;应对鞍结节脑膜瘤进行细致分型,从而更有利于手术及估计预后.

  • 受病变累及的运动中枢fMR表现

    作者:朱明旺;李少武;戴建平;詹炯

    目的观察正常及受病变累及的运动中枢的脑功能核磁共振成像(fMR)表现.方法通过双手对指运动使运动中枢功能活跃,然后对14例正常志愿者和36例运动中枢受累的病人进行运动功能区血氧水平依赖法(BOLD)fMR成像.结果通过双手对指运动使运动中枢功能活跃,正常志愿者和病人脑内产生了相应的功能信号,表现为功能区信号增高.在正常志愿者中,双侧半球运动功能区的位置基本对称,但大部分志愿者左侧半球功能信号稍强于对侧半球.在累及运动中枢病变的病人中,病变侧功能信号全部位于病变外或病变边缘,病变内未见功能信号.病侧功能区主要表现为功能信号降低、移位.结论BOLD法fMR可以很好的显示正常和病变的运动中枢,是评价运动中枢的有效方法.

  • 药物综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观察

    作者:徐书雯;肖豪;叶瑞繁;饶丽芬;黄越冬;邓罡

    目的探讨药物综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疗效.方法13例轻中度患者,用盐酸多奈哌齐、肠溶性阿斯匹林、氢化麦角碱和银可络综合治疗,持续12周.第6周和12周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6周后11例有效(11/13)、12周后10例有效(10/13),两者的MMSE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显著意义的提高,主要是注意力、计算力评分及语言评分.而6周与12周之间的MMSE评分无显著差异.除个别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外无其他严重副反应.结论本组药物综合治疗可改善症状,近期效果肯定,且副反应小.远期疗效尚有待观察.

  • 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临床分析(附93例报告)

    作者:朱以诚;崔丽英

    目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中枢神经系统(CNS)病变特点及临床预后进行总结.方法对93例伴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SLE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SLE的CNS损害症状可分为以下几类:弥漫性症状(40.9%)、局灶性症状(23.7%)、抽搐(24.7%)、头痛(10.8%).②局灶性症状的患者预后明显差于弥漫性症状者,抽搐和头痛患者的预后与弥漫性症状患者类似.③脑脊液蛋白增高及CNS损害发生早的患者预后差.结论本组SLE患者CNS受累的症状分布与国外报道类似,不同症状患者的预后情况有明显差异.

  • 急性重型颅脑颌面损伤的处理及缺损修复

    作者:邓跃飞;钟志光;陈伟良;刘安民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颌面损伤的治疗措施,以提高临床的治疗水平.方法对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对急救处理、手术清创和缺损修复等进行讨论.结果3个月后按国际GOS预后评分标准,恢复良好23例,轻残2例,重残1例,无植物生存者,死亡2例.26例随访外观修复满意,无1例出现颅内感染、脑脊液漏及脑膜膨出等.结论确保呼吸道通畅和及时抗休克是重型颅脑颌面损伤救治成功的关键.早期彻底清创、重视外伤性癫的防治及利用带蒂的额帽状腱膜骨膜瓣或颞肌筋膜骨膜瓣来修复颅底缺损对取得良好疗效均有重要作用.

  • Leigh综合征的病理和基因(附4例报告)

    作者:袁云;陈清棠;戚豫;王朝霞;吴丽娟;张月华;姜玉武;肖江喜;那佳

    目的报告4例Leigh综合征的神经病理和基因改变特点,探讨影像学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例具有典型Leigh综合征临床表现的尸解材料行病理检查,其中2例进行基因检查和MR检查,2例进行CT检查.结果4例病人的病理均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的灰质中心出现对称性、多发性海绵样改变伴随毛细血管增生和神经细胞脱失.脑干的黑质、舌下神经核、面神经核、前庭神经核和外展神经核均被累及,而病变在中枢神经系统其他部位的分布存在很大差异.2例行线粒体基因检查,其中1例严重病变者脑组织细胞和血细胞存在mtD-NA 8933T到G点突变,其母亲血细胞也存在少量相同基因突变.2例病人CT检查显示脑萎缩,其中1例仅出现壳核低密度改变,2例MR检查均发现基底节和脑干多发性对称性异常信号.结论脑干灰质核团出现病变是Leigh综合征的共性改变,而中枢神经系统其他部位的病变存在很大的差异,MR比CT检查更有利于诊断此病.出现mtDNA8933T到G点突变的患者大脑病变明显,是否提示基因改变和病理改变的分布具有内在联系有待进一步确定.

  • 儿童Ⅳ脑室脉络丛乳头状瘤(附6例报告)

    作者:王君宇;姜冰;秦天森;张明宇;侯永宏;刘景平;刘运生

    目的对儿童Ⅳ脑室内脉络丛乳头状瘤(choroid plexus papilloma CPP)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分析.方法总结我科1990~1999年收治的6例儿童Ⅳ脑室内CPP的临床经验.结果肿瘤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儿童Ⅳ脑室内CPP罕见,无明显脑脊液过度分泌征象,术前定性诊断困难,手术全切除可治愈,影响手术的主要因素是脑干受累程度.

  • 以躯体不适为主要症状的抑郁症误诊分析

    作者:任清涛;路英智;田明萍

    目的分析综合医院中伴有躯体不适的抑郁症误诊情况,提高早期诊治率.方法将各科以躯体不适就诊经多方治疗无效而转来我院精神科门诊的患者,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分值≥18分,且符合CCMD-2-R抑郁症诊断标准者80例,给予氟西汀治疗8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80例患者中,轻、中度抑郁占82.5%,重度抑郁占17.5%.有77.5%的初诊患者的第一主诉是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而不是抑郁症状.氟西汀治疗8周后,HAMD评分明显下降.结论对综合医院抑郁症患者及时识别、诊断,适当应用抗抑郁剂可有效缓解抑郁症状和躯体症状,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 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作者:徐侃;黄蕾;张燕飞

    目的探讨内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评估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通过对100例高血压脑出血,进行内外科随机分组.两组各50例.外科治疗采用微创手术,运用立体定向技术或神经内窥镜,术后辅以纤溶治疗.比较高血压脑出血内科治疗与微侵袭外科治疗的近期(1个月)和远期随访(6个月)结果.结果内外科治疗组在病情分级(GCS评分)、出血量上无显著差异.外科组的治愈率(76%)高于内科(52%),病残率(20%)明显低于内科组(54%),而内、外科组间死亡率(6%,4%)和再出血率(6%,4%)无明显差异.结论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内科治疗疗效显著,对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

  • 卒中后抑郁状态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作者:龙洁;蔡焯基;刘永珍;柴滨;贺佳丽;任艳萍;王涛;牛世芹;余华峰;刘艳;魏明;王丽;王效敏;李菁;李冬华;蒋初明;金鑫;王友兰;陈黔妹;于小千;刘力;王得新;康智敏;张茁;张菁;唐启盛;韩刚

    目的研究北京市卒中患者伴发卒中后抑郁状态(PSD)的发生率和相关因素.方法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和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对北京市7个区12家医院的1966例卒中患者进行测查,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33种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PSD总发生率为35.0%,其中轻度22.5%、中度9.3%、重度3.2%.影响PSD发生的相关因素依次是既往抑郁症史、近期负性生活事件、家庭关系、性别、病灶数目、合并疾病种类、护理人员和病灶前后部位.结论PSD发生率较高,它可能是社会心理学因素和神经生物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MRI与PET在颞叶癫痫中定位价值的比较

    作者:孙伯民;郎黎琴;潘力;刘康永;管一晖;左传涛

    目的比较MRI及FDG-PET在颞叶癫致灶定位中的价值,探讨癫外科术前定位的方法以及手术预后的判断.方法以手术后癫控制状况为标准,对30例颞叶癫患者的术前MRI和FDG-PET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MRI及PET各自在癫致灶定位中的价值.结果MRI有良好的脑结构分辨能力,对于症状性癫 的定位价值高,当MRI显示海马硬化时,对致灶定位的意义大,术后癫发作完全控制的可能性大.发作间期PET对于颞叶癫定位的敏感性高于MRI,但PET低代谢的范围往往超过致灶.与PET的目测方法比较,PET半定量分析并不能提高致灶定位的准确性及对手术效果的预测.结论MRI与PET检查结合可以提高致灶定位的准确性及对手术效果的预测,减少颅内记录的应用.

  • 托吡酯治疗躁狂发作及儿童注意缺陷综合症初探

    作者:赵振环;郑洪波;冯容妹;老洪尧;麦桂英;钟潇琦;谭静卿

    目的探讨托吡酯治疗躁狂发作、伴脑电图异常的儿童注意缺陷综合症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分别以托吡酯和碳酸锂治疗躁狂发作各40例,并于治疗后1、2、4、8周采用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和副反应量表(TESS)进行评定和比较.分别以利他林和托吡酯治疗伴有异常脑电图的儿童注意缺陷综合症各40例,并于治疗后1、2、4、8周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Conners多动指数(CIH)及副反应量表(TESS)作评定和比较.所有患者均治疗8周.结果两类病人治疗期间各量表评分值呈不断下降趋势,治疗后第2周较治疗前已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8周后,托吡酯治疗躁狂发作的BRMS总分减分率为49.82%,与对照组(54.16%)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儿童注意缺陷综合症的CIH减分率为52.6%,CBCL减分率48.56%,与对照组(51.47%,44.3%)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对照组的副反应发生率(97.5%、100%)高于两个托吡酯组(50.0%、77.5%),前者的TESS评分亦差于后者.结论托吡酯治疗两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初步显示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 利培酮与氟哌啶醇对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的影响

    作者:徐贵云;侯静;马崔;吴福喜;黎德美;陆欣乔;朱海兵

    目的探讨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PRL)水平,利培酮与氟哌啶醇对PRL水平的影响,以及PRL水平与疗效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法测定66例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与氟哌啶醇治疗前后的PRL水平,与25名正常人对照,并在治疗前后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结果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基础PRL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PRL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但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基础PRL水平与患者年龄、病程、基线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无明显相关性,与治疗后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无明显相关性.两组患者PRL增加值与PANSS减分值和各因子减分、药物剂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利培酮和氟哌啶醇都能使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PRL水平显著升高,但PRL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及疗效无关.

  • 显微手术切除矢状窦旁脑膜瘤(附35例报告)

    作者:马福霞;曹家康

    目的探讨矢状窦旁脑膜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根据肿瘤的临床特点,术前行CT 、MR、血管造影检查,使用显微手术,根据肿瘤大小,位置决定整块或分块切除,术中妥善处理供血动脉,保护矢状窦及中央静脉,以避免不良后果.结果本组主要表现为大脑半球损害的症状和体征,经MR确诊后均行手术治疗.肿瘤全切除33例,次全切除2例.因2例术中未能保留中央静脉而造成偏瘫,2例因脑血管病、肺炎死亡.余31例恢复良好.门诊随访2~6年无复发.结论矢状窦旁脑膜瘤行CT、MRI检查可明确诊断,显微手术是佳的治疗方法,切除肿瘤避免功能区损伤是取得手术成功的关键.

  •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亚低温治疗后血糖及胰岛素变化的动态观察

    作者:吴江;周育瑾;徐建民;林晓元;林合麟;黎国雄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血糖代谢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把重型颅脑外伤65例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32例)和常规治疗组(33例).前组于入院或急诊手术后即用亚低温治疗,将直肠温度控制于33~35℃,持续3~5 d;后组行常规治疗.并按Glasgow预后分级评定患者的预后.两组分别于入院后及治疗后第1、3、5、7 d检测血糖和胰岛素含量,观察其动态变化,并分析与预后的关系.结果重型颅脑外伤后血糖及胰岛素水平均升高.亚低温组治疗5~7 d后血糖水平较治疗后1 d及常规组治疗同一时期显著下降,两组观察期内胰岛素水平则无显著差异.亚低温组病死率为28.1%,常规组病死率为54.5%.入院时血糖≥11mmol/L者预后较差.结论亚低温治疗有可能通过缓解机体强烈的应激反应,导致血糖水平下降,从而减轻颅脑损伤患者糖代谢紊乱,并改善预后.

  • 托吡酯单药治疗各型癫癎的临床研究

    作者:周列民;周珏倩;戴启麟

    目的观察托吡酯单药治疗成人和儿童各型癫癎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用开放性试验的方法对34例癫癎患者进行了添加转单药以及首诊单药的托吡酯治疗;以加用托吡酯前3个月的月均发作频率为基准,与单用或转换单用托吡酯进入稳定期后3个月的月均发作频率进行比较,按常规计算发作减少百分比的中位值和有效率百分比.结果:托吡酯无论在添加转单药还是单药的治疗上均有明显疗效,且抗谱广,可用于单纯部分性发作有或全面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有或全面性发作、婴儿痉挛症,无耐药现象.14岁以上者托吡酯单药治疗的剂量明显低于添加治疗组.托吡酯的副反应以中枢神经系统常见,但导致治疗中断的副反应尚未见到.结论托吡酯是一个广谱抗癫癎药,疗效肯定,无耐药性,无严重副反应,可用于单药治疗.

    关键词: 托吡酯 疗效 安全性
  • 低分子肝素结合经颅磁刺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作者:吴小未;王俊芳;金鑫;孙钟霞;赵含;郑磊;孙利;钮竹

    目的研究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及经颅磁刺激治疗、康复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随机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成采用低分子肝素的治疗组及采用丹参的对照组,观察治疗10 d后的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纤维蛋白原(Fbg).再将治疗组随机分成经颅磁刺激(TMS)的康复组及未予TMS的非康复组,进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及肌力评价.结果治疗组的神经功能有显著性改善,治疗后Fbg较治疗前降低(P<0.05).TMS康复治疗可使CMCT显著性改善,且肌力得以早期恢复.结论早期使用LMWH结合TMS康复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安全有效.

  • A型肉毒毒素治疗小儿脑性瘫痪下肢肌张力障碍

    作者:高宝勤;杨伟力;邓欣;赵志刚;王雅洁;李孚伟

    目的研究A型肉毒毒素(BTX-A)对小儿脑性瘫痪下肢肌张力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30例痉挛型下肢瘫脑性瘫痪患儿,用国产BTX-A进行下肢痉挛肌肉局部注射,应用PRS方法(Physician Rating Sclae)进行治疗前后的疗效评价.结果29例(96.7%)治疗后较治疗前下肢痉挛明显改善,其PRS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1).治疗中及治疗后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BTX-A能缓解脑性瘫痪患儿下肢痉挛的肌肉,改善运动功能.小儿对该药有良好的耐受.该治疗方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沣易行的治疗小儿脑瘫的方法.

  • 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与精神分裂症

    作者:阎金松;姜潮;林肇辉

    目的研究中国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的比例、相互间的关系以及与药物治疗的关系.方法收集92例样本,分3组:精神分裂症组52例,年龄(41.1±9.66)岁,该组又分为治疗和非治疗组;其他精神病组(非精神分裂症)26例,年龄(49.0±12.84)岁,正常对照组14例,年龄(29.9±3.21)岁.应用May Guunwal-Giemsa染色法,研究外周血细胞的形态学,计数异型淋巴细胞的百分比,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P细胞在精神分裂症组比其他精神病组和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而应激淋巴细胞在精神分裂症组比其他精神病组和健康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性别之间无差异.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组P细胞比未治疗组显著降低(P<0.05);抗精神病药物对应激淋巴细胞的比例没有影响.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精神分裂症中P细胞和应激淋巴细胞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r=-0.649)(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病人外周血中始终存在高比例的P细胞及低比例的应激淋巴细胞,P细胞并非由抗精神病药物引起.P细胞有可能作为一个生物学的标记,有助于精神分裂症病因的研究.

  • 少年儿童精神分裂症的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郭华武;徐桥;陆强;顾瑞成

    目的探讨少年儿童精神分裂症的预后特点及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以起病年龄≤16岁为少年儿童组,23~25岁为成人组,采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AD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及自制一般调查表,以随访方式取得资料,采用t检验、x2检验及多因素回归统计分析.结果儿童预后良好率(64.1%)显著高于成人(44.0%),尤其在精细劳动及社会高级功能方面优于成人,经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预后良好的主要因素有:家庭社会关爱程度,首次住院疗效(痊愈及显进),急性起病,维持足够治疗时间,病期短.结论少年儿童精神分裂症总体预后较好,充分的家庭社会关爱,首次住院痊愈或显进疗效,急性起病,维持足够的治疗时间,病期较短者,预后更好.

  • 神经鞘瘤的NF2基因2、4、6、13外显子突变分析

    作者:卞留贯;孙青芳;沈建康;赵卫国;罗其中;张天锡

    目的分析神经鞘瘤NF2基因2、4、6、13外显子的突变.方法应用PCR-SSCP、DNA测序观察36例神经鞘瘤中发生的NF2基因突变,用PCNA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听神经瘤的增殖指数.结果36例神经鞘瘤中有13个突变,包括缺失、插入所致的移码突变6例,2例无义突变,2例反义突变,3例剪接位点改变;其中发生于E2的4例、E4的2例、E6的4例、E13的2例;发生突变的听神经瘤生长指数、增殖指数亦较高(P<0.05).结论NF2基因突变是神经鞘瘤发生中的常发事件,是影响听神经瘤临床生物行为的重要因素.

  • 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心理功能的测定

    作者:王惠玲;王高华;罗小年;臧德馨

    为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神经心理功能与疾病本身之间的联系,从而为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学研究提供线索,也为神经心理学评定在精神科临床上的应用积累资料,我们做了相应的工作,现报道如下.1资料

  • 妊高症致颅内出血手术治疗2例分析

    作者:陈会召;卢玲;田庆涛

    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简称妊高症)致颅内出血临床少见,其病情重,发展迅速,致残率高.1991年至1999年,我们共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例1:26岁,侏儒,妊娠7个月,发现妊高症20d.因突发失语、右侧肢体活动不灵5 h入院.体检:血压25.3/18 kPa(即190/135 mmHg),浅昏迷状态,GCS评分8分.左侧瞳孔直径4 mm,右侧2 mm,双侧对光反应迟钝.颈部有抵抗感.右侧肢体肌张力高,右Babinski sign(+),右侧肢体肌力Ⅲ级.颅脑CT:左基底节区血肿(8 cm×6 cm× 3 cm).请妇产科行剖腹产后,开颅清除血肿,去骨瓣减压.术后抗炎,解痉、脱水治疗.婴儿3 d后死亡,2个月后产妇出院.随访半年,患者不能言语,能进食,智力差,右侧肢体肌力Ⅱ级.

  • 显微手术清除自发性桥脑血肿3例

    作者:刘云廷;赵春平;秦家振;吕彦恩;蒋爱萍

    我院自1992年以来,对3例自发性桥脑血肿进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20岁.因头晕、复视1个月,饮水呛咳1周入院.缘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患者自觉头晕,视物双影,近1周来出现饮水呛咳.检查:嗜睡状,复视,左视时偶见粗大水平眼震,咽反射减弱.头颅MRI示桥脑内偏左见一长T1长T2异常信号,范围2.0 cm×1.5 cm×2.0 cm,边界清楚,占位效应明显.诊断:桥脑血肿.全麻下行后正中开颅,切开下蚓部显露Ⅳ脑室底部,见左上方饱满,穿刺深入0.5cm即抽出1 mL陈旧性不凝血.以穿刺点为中心,镜下纵形切开1cm,放出陈旧性不凝血及血凝块5 mL,血肿腔塌陷,腔壁光滑呈灰色,用小号标本镊钳取部分腔壁送病理检查.术后恢复好,1个月后复查CT示病灶消失.病理结果为脑干内血管畸形,含铁血黄素沉着.

  • 锥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脑出血56例报告

    作者:贺顺龙;林煜

    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H)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病残率高的特点.我们总结近3年来应用细孔锥颅血肿碎吸术救治56例重症HIH病人的疗效,并与常规内科治疗病例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1资料1.1一般资料:根据第二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诊断要点[1]及头颅CT检查结果,按多田氏公式[2]计算:大脑出血量在60mL以上,小脑出血量10 mL以上,伴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者诊断为重症HIH.将其随机分为两组.①锥颅治疗组:56例,男32例,女24例;年龄46~75岁,平均64.3岁;临床表现:全部病例均有程度不同的意识障碍,其中深昏迷3例,中度昏迷15例,浅昏迷26例,昏睡9例,嗜睡3例;全部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其中偏瘫肢体肌力0级18例,1例9例,2级16例,3级12例,4级1例.

  • 垂体瘤伴发颅内动脉瘤4例报告

    作者:孟国路;赵继宗;隋大立

    我院1980年至2000年手术治疗垂体瘤3481例,其中发现4例垂体瘤伴发颅内动脉瘤,现报告如下.1资料例1:男,54岁.突发头痛伴呕吐4 h入院.CT及MRI见广泛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鞍区占位性病变.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DSA)见前交通动脉瘤.血泌乳素(PRL)升高(111.5μg/).行冠状切口双额开颅手术,见1个直径约3 cm的垂体瘤,偏左,视神经轻度受压.动脉瘤直径约1 cm,蒂宽0.4 cm.分离后夹闭动脉瘤顺利,其后次全切除垂体瘤.

  • 纳洛酮治疗酒精戒断性谵妄56例疗效观察

    作者:李勤学;高月珍;史尧胜

    谵妄是酒精依赖者戒断症状之一,常发生于断酒后72~96h[1].目前国内外对谵妄尚无特殊治疗方法,临床上常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本研究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联用纳洛酮静脉给药治疗谵妄5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万拉法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梁海翔

    为了评价国产万拉法新对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本研究采用传统三环类抗抑郁剂氯丙咪嗪作为对照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在我院1999年5月至2001年3月的住院病人中,收集病程少于3年的抑郁症患者共67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万拉法新治疗组(A组)和氯丙咪嗪治疗组(B组).A组35例,男17例,平均年龄(45.8±11.2)岁,病程(10.7±5.8)个月;女18例,平均年龄(48.4±13.9)岁,病程(11.3±7.6)个月.B组32例,男15例,平均年龄(43.1±13.8)岁,病程(9.9±6.5)个月,女17例,平均年龄(47.3±12.7)岁,病程(10.9±6.6)个月;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分,A组32.04±6.88,B组31.72±7.81.2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HAMD评分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 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5例报告

    作者:沙成;谢红雯;杨玉明;刘树山

    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spontaneous spinal epidural hematoma,SSEH)发病率低,多为急性起病,少数为慢性起病,是临床少见的神经外科急症之一.SSEH的病因不十分清楚,有时因误诊而延误治疗.现将我们1990年至2000年遇到的5例SSEH报告如下.

  • 确定痴呆严重程度和鉴别痴呆病因的神经心理学量表

    作者:孙葳;王荫华

    近年来,在国内外有关痴呆的临床和研究工作中,量表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量表主要用于帮助建立痴呆的诊断,检查智能减退和因智能减退而影响的社会/生活功能、个人自理能力,检测痴呆附加症状,如情感、人格、行为障碍,此外,确定痴呆严重程度和鉴别痴呆病因也是临床和科研工作中应用痴呆量表的主要目的.严格的说,确定痴呆严重程度也属于痴呆诊断的组成部分,而鉴别痴呆病因主要是指鉴别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和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1,2].

  • 葡萄膜炎合并多发性硬化1例报告

    作者:杨咏梅;夏中信;王立平

    葡萄膜炎合并多发性硬化(MS)国内报道不多,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1资料患者,男性,38岁,农民,因反复发作双眼视力下降、眼痛5年,头昏、头痛,双下肢、左上肢无力4天入院.患者5年来曾3次发生双眼视力下降、眼痛,伴眼前光团.严重时1 m处视物不清,曾3次住眼科治疗,诊断为葡萄膜炎.用过皮质类固醇等治疗,视力有所恢复.好时双眼视力达0.5.本次入院前4 d视物不清,合并出现双下肢及左上肢无力、麻木,头昏、头痛.既往无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病病史.

  • Meige综合征1例报告

    作者:秦琴保

    Meige综合征又称特发性眼睑痉挛-口下颌肌张力障碍综合征,临床比较少见,易导致误诊,我院曾诊治1例基底节及屏状核存在病灶的该病例,现报告如下.

  • 酷似基底动脉尖端综合征的Miller-Fisher综合征1例报告

    作者:冯兰芳;郭燕军

    基底动脉尖端综合征(TOBS)与Miller-Fisher综合征(MFS)是病因及发病机制完全不同的两种疾病.这两种疾病单独存在时依据其典型体征诊断并不困难,但当临床情况较复杂时常可误诊.现介绍1例以"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收入院,而后确诊的MFS综合征.

  • 姐妹同患进行性肌阵挛性癫癎2例

    作者:黄艮彬;张志坚;林红;谢卉

    1资料例1:女,11岁,反复发作四肢抽搐、意识不清2年入院,患者2年前始出现发作性意识不清、四肢抽搐,伴口吐白沫、两眼上翻、小便失禁.同时常出现四肢、面部肌肉阵挛,数秒钟后即缓解,无意识丧失,受刺激后发生较为频繁.在外院予"抗癫 "治疗效果欠佳而就诊我院.患者自发病以来,智能明显下降,现已退学.入院体检:神志清楚,发育较差,智能差,颅神经检查未发现异常,双手有意向性震颤,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增高,腱反射"+++",对称,双侧Hoffmann sign(+),双侧踝阵挛阳性,Babinskisign(-),脑膜刺激征阴性,小脑征及感觉检查欠合作.头颅MR示:轻度脑萎缩改变.肌电图示:部分肌肉出现阵发性等幅肌阵挛波.EEG示:各导联可见大量阵发性高至极高波幅棘慢、尖慢综合波,右侧及左大脑前半球偏胜.诊断为进行性肌阵挛性癫 (progressive myoclonic epilepsy,PME).入院后经应用"得理多、德巴金"及营养神经等治疗,癫发作次数减少,予以带药出院.

  • 垂体脓肿2例报告

    作者:谢延风;郑履平

    垂体脓肿非常罕见[1],其临床表现和CT改变与垂体瘤非常相似,多数病例是在外科手术或尸检中偶然发现的[2].我院自1982年开展经蝶显微手术以来,共施行垂体瘤手术560例,仅发现垂体脓肿2例,占同期垂体肿瘤的0.36%,现报告如下.

  • 冲动控制障碍1例报告

    作者:杨宝元;纪青松;龙青春

    在我国,冲动控制障碍报道不多,特别是表现为打电话报假案的冲动控制障碍更为少见.现将我院2000年收治的1例该类病例报告如下.1资料患者,女,38岁,汉族,高中文化,离婚.因多次打电话报假案滋事而首次住院.11岁至高中期间常偷吃白粉笔、肥皂,并因此而觉舒服,否则就心烦不安.17岁因失恋而想自杀.20岁后,就因打匿名电话和写匿名信报假案而被劳教2年.1986年解除劳教后仍常打电话滋事,谎报家中失窃等而被教育拘留过4、5次.事后问及,患者声称心里想什么就得去做,控制不了.入院前3个月,患者在公共电话亭用磁卡打匿名电话报警,谎称某路公共汽车上有炸弹,见到民警出动后,她还混入现场随意评说.

  • 颅内多发泡状棘球蚴肉芽肿1例

    作者:陈淳;高晋健;廖述才;郑宏伟

    患者男,26岁.因"胸部、肝区疼痛4年,反复右面部及右侧肢体抽搐3年,右侧肢体活动障碍1年余"人院.既往有牧区生活史.检查:腹部饱满,肝肋下4 cm,剑突下6 cm,质硬,移动性浊音阴性.不全性运动性失语,双眼底水肿,右上肢肌力3级,右下肢4级,右Babinski sign(+).胸片示左肺上外有2.8cm×3.7 cm囊性占位,右下肺有两个囊性占位病变分别为3cm×3 4 cm及1.2cm×1.7 cm;头颅CT示:右顶叶、左额顶交界区,左顶叶区多发圆形高密度灶,中心点状钙化影,其边缘光整,周围见大片低密度水肿带,增强后病灶无强化.肝脏CT检查示:肝右叶见大块混杂密度占位,中心散在斑点状钙化,包虫三项均为阳性.诊断为"颅内、肝、肺多发包虫病".入院后行开颅病灶切除术,术中见左额顶部及右顶颅骨内板已呈虫蚀样改变,硬膜增厚与下方肿块相连,左顶中线处上矢状窦侧壁被侵蚀.左顶、左额顶交界处及右顶分别见大小为5 cm×5.5 cm×5 cm,3 cm× 3.5 cm×4 cm、2 cm× 3cm×1 cm的病灶,其表面凹凸不平,呈米黄色,实质性,无包膜,与周边脑组织界限不清,质韧,中心有钙化.术中予以全切除.术后病理检查为"泡状棘球蚴肉芽肿",病情平稳后予丙硫苯咪唑治疗并转入普外科对肝、肺病变进一步处理.

  • 双侧基底节区脑出血1例报告

    作者:曹红梅;杨华;郭峰

    双侧基底节区同时出血较罕见,现报告1例.患者,女,60岁.5天前晨起后突感右侧肢体无力,行走拖步,右手持物困难,伴言语含糊欠流利.当时测血压为24/13.3kPa(即180/100 mmHg),无意识丧失,无头痛头昏,无恶心呕吐.自服降压药物后血压降至16/10.7 kPa(即120/80 mmHg),症状无缓解.发病第5天行头颅CT检查示:双侧基底节区脑出血,左侧约13 mL,右侧约7 mL.遂以"双侧基底节区脑出血"入院.既往无高血压病史,无糖尿病史,无血液病史.家族中亦无类似疾病.入院时体检:血压17.3/12 kPa(即130/90 mmHg),神志清,不全运动性失语,右利手.右侧中枢性面舌瘫,余颅神经(-).颈软,四肢肌张力不高,右上肢肌力V-级,右下肢Ⅳ级,左侧肢体肌力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对称活跃.右侧Babinski sign(±),左侧(-).双侧反射均未引出.右侧偏身痛觉减退,左侧正常.入院后检查:血、尿、粪三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及血压均正常.入院后第4周行头颅MRA检查未见异常.

  •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巨细胞病毒IgM抗体检测和临床分析

    作者:尹公礼;白雪光

    我们于1997年8月至1999年10月,随机抽取符合CCMD-2-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共106例,其中男74例,女32例;年龄10~61岁,平均(34.8±13)岁;总病程3个月至38年.同时随机抽取受检患儿父母共58名,其中男28名,女30名,年龄37~48岁,平均(40.1±2)岁.对照组为随机抽取的无精神病史和家族史的学生和职工共47名,其中男29名,女18名;年龄10~58岁,平均(33.6±12)岁.

  • 长期使用海俄辛出现停药综合征1例

    作者:王成喜;孟庆环

    患者男性,54岁.因存在幻听,被控制感和被洞悉感20年,曾先后3次住院治疗,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病人于1986年起每日服氯丙嗪150mg1次,行院外维持治疗.因在住院期间,曾出现较重的锥体外系反应,临时肌注过几次海俄辛,病人家属误认为海俄辛是治疗该病的主要药物,便坚持使用海俄辛肌注,每次0.6mg,每日1次,至1990年停用氯丙嗪,单独肌注海俄辛.1998年2月病情反复来我院门诊治疗,单独口服氯氮平50mg/次,2次/d.在第2 d下午病人出现四肢抖动,行走困难,心烦、焦虑.来门诊后家属要求使用海俄辛,经肌注海俄辛0.6mg后缓解,以后病人每天均肌注海俄辛,至2000年末自行停止口服氯氮平,仍每日肌注海俄辛0.6mg,嘱其停用海俄辛后,家人发现病人心烦、焦虑、出汗、流涎、四肢震颤、全身无力、呼吸困难,肌注海俄辛后即缓解.以后未敢停用海俄辛.经核实,该病人15年来每天均使用海俄辛,注射海俄辛后无口干、心悸、视物模糊及镇静作用.

  • 卡马西平引起重型多形红斑型药疹1例

    作者:林红征;梁颖茵;戴启麟

    患者,男,35岁.因左侧三叉神经痛口服卡马西平,第1 d 0.1g/次,3次/d,第2 d 0.2g/次,3次/d,第3 d早上服用0.2 g后,腹部出现散在浅红色斑疹,直径约0.5 cm,瘙痒,立即停用卡马西平,皮疹继续增多并融合成片,红斑处起大小不等的水疱,次日延及四肢、前胸、背部、口唇、口腔粘膜糜烂,吞咽困难,第3 d扩展至整个面部,双眼分泌物多.患者2年前曾因三叉神经痛服用卡马西平后腹部出现局限皮疹,形态如上述,瘙痒明显,停药后皮疹自行消退.体检:体温37℃,颜面、四肢、躯干可见大小不一,形态不一,暗红色斑疹,边界清,外周有红晕,压之褪色,斑疹中央可见水疱,尼氏征阳性,腹背部皮疹融合成片,眼睑水肿,眼结膜充血,分泌物多,口腔粘膜、舌面、口唇充血糜烂,结痂,口不能张大,吞咽困难.肝肾功能、血、尿、大便常规正常.诊断:重型多形红斑型药疹.治疗:口服克敏能10mg,1次/d,每日静脉滴注甲基泼尼松1.0 g,4 d后改静滴地塞米松15 mg/d,逐渐减量,6 d后改口服美卓乐8 mg/d,7 d后停服,朵贝氏液漱口,的确当眼水滴眼,法莫替丁保护胃粘膜,罗红霉素预防感染,补液支持治疗等,经过上述治疗后皮疹无再扩展,3 d后水疱消失,痂皮逐渐脱落,口腔糜烂好转,吞咽正常,住院11d后痊愈出院.

  • 儿童癫癎发作后血清催乳素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郭青云;上官明

    本文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49例患儿各种不同发作类型的癫癎发作后及24例非癫癎患儿的血清催乳素(PRL)水平,结果癫癎患儿组血清PRL水平为(38.6±17.5)μg/L;非癫癎患儿组为(13.6±4.2)μg/L;10例正常儿童对照组为(11.8±2.5)μg/L.癫癎患儿组与正常儿童对照组相比,P<0.01,差异有显著性.非癫癎组与正常儿童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虽然整个癫癎患儿组发作后血清PRL水平显著升高,但不同癫癎发作类型发作后血清PRL水平有不同的变化.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患儿17例,发作后血清PRL水平为(65.7±14.4)μg/L;单纯部分性发作13例,PRL为(11.3±3.5)μg/L,肌阵挛发作7例,PRL为(12.6±3.8)μg/L;失神发作6例,PRL为(12.3±3.4)μg/L,复杂部分性发作3例,PRL为(46.8±16.9)μg/L,癫癎持续状态3例,PRL为(15.4±6.9)μg/L.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组血清PRL水平明显升高(P<0.05);单纯部分性发作,肌阵挛发作,失神发作等发作后血清PRL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近.

  • 应该重视精神病院过错认定中存在的问题

    作者:罗小年;王高华;臧德馨

    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2条规定:"监护人可以将监护职责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给他人.因被监护人的侵权行为需要承担民事责任的,应由监护人承担,但另有约定的除外;被委托人确有过错的,负连带责任."第160条规定:"在幼儿园、学校生活、学习的无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在精神病院治疗的精神病人,受到伤害或者给他人造成损害,单位有过错的可以责令这些单位适当给予赔偿."这两个法律条文是住院精神病人伤害事件中,医院承担责任的法律依据.这些法律条文采用的是过错责任原则,过错责任原则是指无过错,则不承担民事责任.在住院精神病人伤害事件中,医院过错的认定是一个极复杂的法律问题,其涉及的某些问题尚需进行探讨.本文拟对此进行讨论.

  • 浅议住院精神病人与精神病院的关系及法律责任

    作者:李伯侨;周名峰

    精神病院对精神病人住院期间人身伤害的法律责任,一直是医患双方和法律界人士争论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是精神病人住院期间的人身伤害事故屡有发生,一旦追究责任,医患双方便各执一词;二是目前我国法律对这一方面的规定尚不完善、不明确,由此导致人们对这一问题的理解莫衷一是.司法实践中,对这一类案件的处理也颇为棘手.因此,正确认识和界定住院期间精神病人与精神医院的相互关系,对于确定相互的法律责任,维护精神病人的合法权益,维持精神院正常的工作秩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栓塞治疗的若干经验

    作者:李铁林

    脑动静脉畸形(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cAVM)是一种较常见的脑血管先天性发育异常.cAVM由于其复杂性及致残率、致死率高,多年来一直是神经外科的一大难题.近20年来,由于显微神经外科学、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学及介入神经放射学技术的发展,cAVM的治疗才取得了长足进步.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