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精神病学 >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s 중국신경정신질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中山大学
  • 影响因子: 1.3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0152
  • 国内刊号: 44-121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4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曾进胜
  • 类 别: 精神病学
期刊荣誉:
  • 精神病妇女妊娠及分娩的探讨

    作者:杨建波;黄顺英;孔秋英;陈敏玲

    目的探讨精神病合并妊娠的处理.方法回顾分析26例精神病妇女的妊娠、分娩的临床过程.结果 26例精神病妇女顺产20例,剖宫产6例.结论精神病妇女在病情稳定情况下可以妊娠,孕早期可不必用药,分娩以阴道分娩为主,产后药物要加大剂量,以人工喂养为宜.

    关键词: 精神病 妊娠
  • 传导性失语临床与CT

    作者:冯赤峰;沈宇

    目的观察传导性失语的临床特点及与脑受损部位及大小在头颅CT表现的关系,并探讨其发生机理.方法采用汉语失语检查法评定出43例传导性失语病人.根据他们的头颅CT片确定病灶大小及部位,并记录各例病人的临床表现.结果传导性失语的病人口语表达有错语,复述、朗读明显障碍.书写有不同程度的保留.头颅CT上的受损层面主要在侧脑室体部及侧脑室顶部层面的白质部位.结论传导性失语有明显的复述及朗读障碍,口语错语可以在声母或在韵母.病灶的部位主要在白质,而病灶的大小影响着神经系统伴发症的严重程度.

  • 海洛因依赖患者免疫功能研究

    作者:殷彬;臧德馨;刘萍;刘剑英

    目的探讨海洛因依赖者免疫系统的功能状况.方法将30例符合CCMD-Ⅱ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阿片依赖诊断标准的自愿戒毒者治疗前、后与正常人群血中免疫球蛋白(Ig)、补体(C)、白介素-2(IL-2)水平.其中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Ig\,C含量,用放射免疫法检测IL-2水平.结果 30例海洛因依赖患者治疗前血中IL-2水平比正常组低;IgM在治疗前、后都较正常组增高;C3、C4治疗前的含量较治疗后和正常组低,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18例静脉注射海洛因者比烫吸者IL-2、IgG含量低,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海洛因依赖者血中Ig、C、IL-2水平异常,提示海洛因的滥用影响了机体的免疫功能,且与用毒的方式有一定关系.建议临床上应注意免疫功能降低对病人的影响,必要时可加用提高免疫功能的药物.

  • 垂体腺瘤的远期疗效分析和治疗选择探讨

    作者:孙晓川;郑履平;霍刚;唐文渊;吕孟达

    目的分析影响垂体腺瘤预后的因素并探讨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对经手术治疗的308例垂体腺瘤中的155例进行了2年以上的随访和远期疗效评价,分别就肿瘤大小、肿瘤类型、手术方式、肿瘤切除范围以及放射治疗对预后的影响作了分析.结果垂体微腺瘤和小腺瘤的疗效优于大腺瘤和巨大腺瘤,分泌性腺瘤的疗效优于非分泌性腺瘤,肿瘤全切除的疗效优于次全切除和部分切除,大腺瘤经蝶入路的疗效优于经额入路.结论肿瘤大小和切除范围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微、小腺瘤选择经蝶入路佳,大腺瘤尽量采用经蝶入路,巨大腺瘤则是以鞍上下联合入路为宜.

  • 大剂量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37例疗效观察

    作者:黄希顺;龚辉

    目的观察吡喹酮大剂量、2疗程治疗脑囊虫病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37例脑囊虫病人每日口服2次吡喹酮100 mg,3天后6小时服1次15 mg~20 mg/kg,连服10天.3个月后重复1个疗程.第2疗程结束后3个月随访,复查神经系统体征及颅脑MRI,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27例症状体征消失;7例体征消失仅遗有轻度头痛、头晕;2例症状体征部分消失;1例死亡.MRI复查:29例病灶消失;5例病灶消失80%以上;2例病灶无明显变化.部分病例出现不良反应,除1例死亡外均未影响治疗.结论吡喹酮大剂量、2疗程治疗脑囊虫病近期治愈率高、总疗程短,有一定实用价值.

  • 重症肌无力患者淋巴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与激素疗效依赖性的关系

    作者:刘卫彬;姚晓黎;吴乃允;陈理娥;高锦辉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R)水平与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性的依赖关系.方法采用放射配基受体结合分析法检测淋巴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含量,同时应用相对临床记分法观察激素治疗反应,相对临床记分>50%为有效.结果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淋巴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较正常人显著增高,经激素治疗后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且激素治疗的近期疗效与GR含量呈正相关,GR含量高者治疗敏感的百分率高,近期疗效好,反之则差.结论 GR含量的变化与淋巴细胞亚群异常分布有关.GR含量的不同可能是临床上激素疗效不尽相同的原因之一,所以,保持一定水平的GR含量对治疗有益.

  • 右侧脑梗死的特殊眼征-右眼睑过度闭合

    作者:何祥;曲方;薛丽杰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分布区梗死患者双眼睑闭合是否对称.方法观察55例MCA分布区脑梗死患者,右侧梗死26例,左侧29例,正常对照12例眼睑闭合情况.结果右侧脑梗死有24例存在右眼睑闭合过度,左侧梗死及对照组无1例眼睑闭合过度.结论右侧脑梗死所致眼睑闭合过度是一种特殊病理性眼征.

  •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白介素-8测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帆;马中富;梁秀龄

    目的了解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白介素-8(IL-8)改变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了3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16例脑出血,14例脑梗死)和3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IL-8含量.结果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IL-8水平(97.54±30.81 n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1.35±13.29 ng/L).急性脑出血和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IL-8水平(105.28±18.91 ng/L和94.89±32.14 ng/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它们之间则无明显差别.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急性期血清IL-8水平明显升高,提示IL-8可能参与了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病过程.

  •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区ICAM-1表达与白细胞浸润的观察及丹参的影响

    作者:刘军;匡培根;吴卫平;张凤英;刘洁晓;姜树军

    目的观察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蛋白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的不同时程脑组织中的表达与中性白细胞浸润程度的关系及丹参对它们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分为3组:假手术组、对照组及丹参组.大脑中动脉缺血2 h再灌注2 h、12 h、24 h、48 h、72 h、7 d、14 d后,分别进行ICAM-1免疫组织化学及组织HE染色.结果在脑缺血再灌早期,脑微血管内皮细胞ICAM-1免疫反应开始逐渐增加,再灌注48 h达到高峰,再灌注14 d接近正常水平,同时脑缺血区中性白细胞浸润也随之增加,在时程上与ICAM-1表达同步.丹参组,再灌注48 h后,ICAM-1免疫阳性血管数及中性白细胞的浸润比同时间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脑缺血ICAM-1的表达与中性白细胞浸润密切相关,丹参能降低ICAM-1的表达,抑制中性白细胞的浸润.

  • 老年人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继发癫痫发作

    作者:黄海威;黄如训;陶玉倩

    目的探讨老年人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继发癫痫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CT证实的脑梗死1 682例中符合条件的86例资料.结果脑叶梗死72例,基底节区9例(包括腔隙性梗死3例),丘脑5例.中风2周内继发癫痫发作39例,发作次数1~3次,仅8例需服抗癫痫药;中风2周后继发癫痫发作47例,发作较频,全部需服抗癫痫药.结论脑叶梗死较易合并癫痫发作,腔隙性梗死较少继发癫痫发作.晚发癫痫较易控制,复发癫痫需规则长期服用抗癫痫药.

  • 预测急性闭合性颅脑外伤预后的临床因素探讨

    作者:张新庆;程爱国;庞琳;韩向午

    目的探讨影响脑外伤患者预后转归的临床因素,建立预测预后的回归模型.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112例急性闭合性颅脑外伤患者的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患者瞳孔情况、昏迷病程、伤后昏迷时间长短、GCS评分、硬膜下和脑实质内血肿及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存在与否、血肿量的多少等对预后有重要影响;而经多因素分析后只有入院时GCS评分、瞳孔情况和昏迷病程与预后有显著联系,并建立了具较高灵敏度和特异度的预测预后的多因素回归模型.结论只要建立科学的多元回归模型,是可以在颅脑外伤的早期利用某些临床资料初步预测预后.

  • 镁和偏头痛发病机制的研究

    作者:罗盛;苏闻;高平;胡汉成;王新德

    目的了解镁与偏头痛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检测偏头痛发作患者及健康对照组手术后或肿瘤疼痛(疼痛组)患者血清镁和红细胞镁水平,同时给予偏头痛患者静脉注射潘南金(DL-门冬氨酸钾镁)并观察其反应.结果偏头痛患者较健康对照组及疼痛组血清镁和红细胞镁均明显降低.经潘南金治疗后具有较低血清镁(<0.76 mmol/L)及红细胞镁(<1.35 mmol/L)水平的偏头痛患者症状缓解较血清镁(≥0.76 mmol/L)及红细胞镁(≥1.35 mmol/L)水平较高的偏头痛患者缓解明显.结论血液中镁的浓度对偏头痛发作起着重要作用,并参与发病机制.通过补充镁可缓解偏头痛发作的疼痛.

  • 脑血管病与感染(附118例报告)

    作者:刘芳龄;封锦芳;王凤红;张微微;魏亚洲;钱雪梅

    目的探讨感染在脑血管病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方法收集118例脑血管病(年龄>45岁)尸检病例的临床与病理资料,对脑梗死与脑出血起病前后的感染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脑梗死组有感染的患者(48/61,78.7%)比脑出血组(24/57,42.1%)显著增多(P<0.01),两组都以起病后合并感染者居多,但脑梗死组起病前1周有感染者占25%,比脑出血的12.5%多1倍.②感染以细菌性感染为主,肺炎居首位(73.6%),菌血症与腹泻次之,各占8.3%与6.9%.③脑梗死组有感染的比无感染的患者,血白细胞计数值明显增多(P<0.01).④脑梗死及脑出血的部位与感染的发生无相关性(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感染的发生率高于脑出血患者.脑梗死患者起病前的近期感染可能成为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而脑血管病患者起病后合并感染是其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 反复发作抑郁症甲状腺激素水平对照观察

    作者:陈文泽;王宏地;高祖华

    目的了解反复发作抑郁症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方法按性别、年龄1∶1匹配选取序贯就诊的患者和体检健康者各28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组治疗前后和对照组血清T3、T4、rT3和TSH浓度.结果患者组治疗前、后血T4水平(135.4±22.0) μg/L和(113.1±20.3)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103.9±10.3)μg/L,治疗后T4明显下降;治疗前T4与HAMD评分呈显著性正相关(r=0.41,P<0.05).结论反复发作抑郁症T4升高继发于情绪障碍,治疗前血清T4水平能预测患者的抑郁严重度.

  • 强迫症的精神病理学研究

    作者:杨彦春;祝卓宏;刘协和

    目的探讨强迫症临床过程的基本特征,强迫症状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症状形成的病理心理机制,筛选出本病病理心理上相对独立的症状群,为本病今后在特殊领域里的深入研究提供筛选同源性病例的方法,也为本病的临床分型诊断和治疗提供症状学依据.方法采用自制研究调查表和量表评定的方法,对90例未服药的强迫症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结果强迫症的平均发病年龄为(21.2±8.3)岁,男∶女为1.7∶1,平均病程为(6.4±6.0)年,93.4%的患者出现2个以上的强迫症状,强迫症状出现频率及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显示,有4组相对独立的症状群:分别为①单纯强迫观念;②强迫怀疑/强迫检查;③强迫恐惧/强迫洗涤、强迫回避;④单纯强迫行为.4组症状群相应的病理心理分别为①联想过程的强迫性体验;②病理性怀疑;③对危险的过高的非现实估计;④不确定与不完美感.各组症状群之间共同的基本的病理心理机制涉及意志过程障碍.结论强迫症是一组症状涉及多维度的异源性障碍.

  • 海洛因依赖者脱毒后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变化

    作者:刘闯;黄明生;章崇杰;张平;赵宗蓉;李智明;胡青;唐世炎

    目的观察海洛因依赖者脱毒后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变化.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8例未给予任何治疗药物且停用阿片类药物48~72小时、18例脱毒33~58天、15例脱毒117~120天的海洛因依赖者的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并同时对稽延性戒断症状或急性戒断症状进行评定.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海洛因依赖者脱毒后的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随着脱毒时间的延长逐步向正常恢复.结论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可考虑作为海洛因依赖者脱毒后机体恢复的指标.

  • 窒息性脑缺血建立音源性癫痫模型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佳梦;郭辉;邱永明;徐继文;李善泉;罗其中

    目的通过造成暂时性全脑缺血制作大鼠音源性癫痫模型,并对其分析评价.方法利用胸部挤压器造成暂时性缺血,复苏后声音诱发癫痫发作,记录其发作情况,分析脑电图变化,并作实验性治疗.结果该模型成功率为43%,动物存活率76.7%,发作形式类似遗传性癫痫易感大鼠,脑电图符合癫痫诊断,实验治疗效果明显.结论全脑缺血诱发大鼠癫痫模型操作简便,制作成功率高,接近临床病理情况,适用于长期的慢性研究.

  • 带状疱疹神经痛77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实;郭毅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77例带状疱疹患者神经痛与疱疹关系,症候定位,误诊原因及治疗转归.结果神经痛与水疱疹是带状疱疹主要临床表现,以单节段神经节受累为主,多个神经节受累14例(18.2%),Hunt综合征11例(14.3%);神经痛先于疱疹出现组40例(52.0%),其中26例误诊(65.0%),和神经痛与疱疹同时出现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老年人较中青年人更易误诊(P<0.05),疱疹落痂后遗神经痛24例(31.2%),止痛与抗病毒治疗有效.结论了解神经痛与疱疹呈节段性分布的临床特点,有助于带状疱疹的早期临床诊断与治疗,有利于疾病转归.

  • 桥小脑角巨大肿瘤80例临床分析

    作者:周范民;徐健

    目的为桥小脑角巨大肿瘤提供临床鉴别和手术治疗依据.方法回顾分析80例桥小脑角巨大肿瘤资料.结果 80例肿瘤中,听神经瘤46例(57.5%),脑膜瘤15例(18.8%),上皮样囊肿6例(7.5%),三叉神经瘤5例(6.3%)及其它少见肿瘤8例(10%).平均年龄44.6岁,平均病程4.36年.临床表现以一侧听力下降(70%)、共济失调(58.8%)及头痛(53.5%)为主.后组颅神经损害的发生率(26.3%)明显增高.MRI确诊率达90.9%.枕下入路手术68例,幕上下联合入路手术12例.肿瘤全切除率53.8%,面神经保留率81.3%,手术死亡率8.8%,术后症状改善36例,维持原状35例.随访42例,平均随访期2.8年.生活自理者38例,复发3例.结论桥小脑角巨大肿瘤种类多样.临床鉴别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手术疗效令人满意.

  • 热耐受对鼠脑海马缺血后细胞凋亡的保护

    作者:张菁;江德华;浦佩玉

    目的观察热耐受对鼠脑海马缺血再灌流后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并探讨迟发神经元死亡(DND)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大鼠前脑缺血10 min,以及在缺血前反复3次高热处理,应用TUNEL技术检测海马缺血区凋亡细胞,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该区HSP70表达水平.结果缺血再灌流后,细胞凋亡在DND形态学改变前出现.热耐受后可显著减轻缺血损害导致的细胞凋亡.结论细胞凋亡是DND的死亡方式之一,热耐受诱导的HSP70表达增强是其保护细胞、减少凋亡的主要机制.

  • βA4在皮克病脑中表达的研究

    作者:陆兵勋;宁群;吴永明;王心宇

    目的观察β-淀粉样蛋白4(βA4)在皮克病(Pick's disease)脑组织中的表达,探讨βA4表达与神经元变性、缺失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ABC法对皮克病脑组织行βA4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其病理形态和脑内分布.同时行刚果红染色及LHE染色.结果βA4在皮克病脑皮质第3、5层中均有表达.刚果红染色均为阴性.所有病例可见胶质细胞增生和凋亡.结论βA4在脑组织中的表达并非阿尔茨海默病(AD)所特有,在皮克病中亦存在此现象.βA4免疫组化法的阳性结果不同于刚果红染色法.βA4表达与神经元变性、缺失有关.

  • 精神分裂症治疗前后脑脊液5-羟色胺代谢变化的对比研究

    作者:陈晓岗;廖卫平;杨晓苏;陈远光;赵靖平

    目的观察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脊液5-羟色胺(5-HT)及其代谢产物5-羟吲哚醋酸(5-HIAA)和其前体物质色氨酸(TRP)的功能状态,以及经氯丙嗪治疗后上述物质的代谢变化.方法应用HPLC法对40例未经治疗的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为主)患者与15例非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对照者作上述物质的比较,其中2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接受氯丙嗪治疗8周后复查了上述物质.结果精神分裂症组疗前脑脊液5-HIAA浓度比对照组显著为低,治疗后各物质浓度均显著降低.结论支持有关精神分裂症5-HT代谢障碍的假说,认为5-HT功能低下可能系阳性症状为主精神分裂症的易感标志,该型的症状发生与转归主要与多巴胺的代谢障碍有关.

  • 岩尖胆固醇肉芽肿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杨朋范;卢亦成;张光霁;朱诚

    目的探讨岩尖胆固醇肉芽肿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6例经手术证实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成熟胆固醇肉芽肿在T1、T2加权图像均为高信号,不增强或仅轻微周边增强,具有诊断价值.所有6例病人均获肉芽肿和囊壁全切除,并用带蒂颞肌或脂肪块消灭死腔,术后平均随访2年无复发.结论要重视本病发病隐匿的特点,及时进行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扩大颞下入路适用于全切除病灶.

  • 氟西汀对脑梗死后伴抑郁症状患者总体康复的影响

    作者:邢诒刚;陶恩祥

    目的探讨氟西汀(百忧解)对于脑梗死后具有抑郁症状病人总体康复的影响.方法在111例脑梗死后2周的病人中有中风后抑郁症状46例,随机将抑郁症状病人分为百忧解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2例,在氟西汀治疗前、治疗30天和60天后,分别给病人行HAMD评分和中风康复改良斯堪的文尼亚量表(SSS)评分.结果脑梗死病人抑郁症状出现率41.4%,未给予氟西汀治疗的抑郁症状病人组,SSS评分明显高于无抑郁症状组;但是,在氟西汀治疗组,病人的SSS评分明显下降,提示总体康复加快.结论脑梗死后抑郁症状出现率很高,氟西汀能有效控制病人的抑郁状态,加速病人的康复.

  • 小脑后下动脉瘤破裂的诊断和治疗(附4例报告)

    作者:李维平;金晓

    目的探讨小脑后下动脉瘤破裂的诊断和治疗问题.方法对有急性出血性卒中表现的4例病人行CT检查,发现3例脑室系统积血,1例小脑半球血肿伴急性梗阻性脑积水,后经脑血管造影确诊为小脑后下动脉瘤破裂,位于延髓段和小脑段各2例,分别经显微手术切除或夹闭动脉瘤.结果 4例术后复查脑血管造影示动脉瘤消失,随访3个月至2年,恢复良好.结论小脑后下动脉瘤有其临床及CT的特征.急性期危重病人应即行脑室穿刺外引流术,待病情稳定后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不同类型的动脉瘤,应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和方式.

  • 垂体腺瘤的X-刀治疗(附15例报告)

    作者:潘隆盛;张纪;王迎选;王所亭;周定标;宋学;陈巨坤

    我们于1994年8月至1996年9月使用X-刀治疗15例垂体腺瘤,效果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 经皮钻颅血肿抽吸法治疗脑出血的疗效研究

    作者:杨炼红;邢诒刚;陈世群;陶恩祥

    我科1991年12月~1996年12月采用床边经皮钻颅一次性血肿抽吸法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良好,现将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分析如下.

  • 20例多发性脑脓肿的治疗

    作者:王学廉;高国栋;李永林;潘宏学;田应德;赵振伟;张宝国;秦怀洲

    多发性脑脓肿占细菌性脑脓肿的10%~50%[1].在如何掌握其处理原则方面仍是神经外科医师感到棘手的问题.我院1987~1998年常规应用头颅CT后,共收治多发性脑脓肿20例,占同期住院脑脓肿的12.5%,采用了药物与手术联合治疗的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脑脊液标本库的建立及其应用前景

    作者:粟秀初;赵钢;杨毅宁

    脑脊液标本库的建立是将平时临检工作中确诊的剩余脑脊液标本低温库存起来,以备日后随时应用的一项工作.自1989年我们在国内率先建立起脑脊液标本库以来,现已库存了不少异常和正常的脑脊液标本,能为日常临床医教研工作(特别是研究生和进修生的培训)随时提供较多经确诊的单病种或多病种脑脊液标本,大大地节省了工作时间和加快了工作进程,有利于快出成果和早出人才,已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卡铂和鬼臼噻吩甙联合颈内动脉灌注治疗脑恶性胶质瘤

    作者:邓跃飞;钟志光;林吉惠;谭平国

    自1995年2月至1996年5月,我们对16例脑恶性胶质瘤患者采用卡铂(carboplatin,CBDCA)和鬼臼噻吩甙(teniposide, VM26)联合进行颈内动脉灌注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19例胰腺疾病伴发的神经精神异常

    作者:彭斌;李舜伟

    本院1983年3月~1998年5月期间收住的胰腺疾病(急、慢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胰腺肿瘤),本文复习其中304例(胰腺炎302例,胰头癌2例)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 脑卒中后痴呆39例临床分析

    作者:戢秋明;黄霞

    痴呆是脑卒中的常见后果,是影响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因素.本文观察了首次发生脑卒中患者卒中后痴呆的发病情况,报道如下.

  • 降纤酶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血液学指标动态观察

    作者:卢家红;姚景莉;邬剑军

    降纤酶是以蛇毒为原料经分离纯化精制而成的生物制品,它能将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降解为纤维蛋白多聚体,降低血液粘度和血液凝固性,改善微循环,从而有效地治疗缺血性中风.为观察注射用降纤酶的降纤效应,我们1997年12月至1998年3月应用昆明白马制药厂提供的国产精纯降纤酶治疗缺血性中风20例,并动态监测纤维蛋白原等实验室指标.

  • 重型脑外伤121例死因分析

    作者:任安州

    现对我院1993年2月至1998年10月收治重型脑外伤(GCS≤8分)死亡的121例进行死亡原因分析.

  • 重症肌无力免疫治疗研究的进展

    作者:高枫;陈清棠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T细胞依赖的、抗乙酰胆碱受体(acetylcholine receptor,AChR)抗体介导的器官特异的自身免疫病,理想的治疗目标是特异性抑制对AChR的免疫反应而不干扰免疫系统功能、无毒而且长期或永久有效.本文试对MG治疗新进展进行综述.

  • 阿尔茨海默病临床诊断与生物学检测研究进展

    作者:钱采韻

    自70年代以来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的文献浩如烟海,在临床、病理、生化、分子生物学等方面都取得巨大进展.我国近十几年来也急起直追,做了大量工作.由于AD起病隐袭,记忆力减退与年龄老化重叠,并缺乏生物学确诊指标,因此生前诊断和早期诊断及寻找有效治疗药物的研究受到普遍关注和重视.

  • 伴有视力下降的椎管内肿瘤2例

    作者:杨义;任祖渊;苏长保;王任直;马文斌

    椎管内肿瘤多表现为感觉、运动或括约肌功能障碍,伴有视力下降及视乳头水肿的病例较少见.现报告我院经手术证实伴有视力下降及视乳头水肿的椎管内肿瘤2例.

  • 慢性酒精中毒性脊髓病1例

    作者:李季春;王洪君;庞在英

    患者男性,56岁.1年前出现双足发凉、麻胀、无力,渐向上发展,3个月发展至下腹部,有束带感,以后未再向上进展,症状渐加重.伴二便障碍、阳萎.病程中无腰背痛,症状无缓解复发现象.

  • 小脑桥脑角复发性垂体腺瘤1例报告

    作者:朱卫;徐启武;徐伟;方黎明;张福林

    垂体腺瘤虽属良性肿瘤,但手术切除和放射治疗后仍可复发.复发性垂体腺瘤多位于鞍区,而位于小脑桥脑角者罕见.近,我们收治1例小脑桥脑角(CPA)复发性垂体腺瘤,现报道如下.

  • 帕罗西汀致焦虑样发作3例

    作者:赵建法;于苏文

    例1:女,23岁.因产后无故担心,紧张,夜眠差2个月于1998年2月门诊.根据CCMD-Ⅱ-R诊断为焦虑性神经症,予服用帕罗西汀(赛乐特)20 mg/d,每晚服阿普伦0.4 mg.服药后次日出现明显紧张、烦躁、坐立不安、浑身不适,难以忍受,来院急诊,经减量赛乐特10 mg/d(早上),佳乐定改为每晚服0.8 mg,次日症状明显减轻,能平静入睡,减量后第3天症状完全消失,维持治疗半年无复发.

  • 头皮隆突性纤维肉瘤1例

    作者:季泰令;匡绍华;杨廷舰

    患者,女,35岁.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于左顶部出现肿物,直径约2 cm,局部无疼痛及压痛,生长缓慢,局部皮肤颜色、毛发无异常.1年前肿物受钝性击伤后局部肿胀,皮肤完整,约1周后肿胀消退,此后肿物迅速生长,且周围又出现直径约0.5 cm小肿物2个.

  • 利培酮导致巨大荨麻疹1例

    作者:王世明;陈亚芹;张宏发

    患者,女性,35岁,已婚,干部.精神障碍多年,曾多次住院治疗,均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先后给予氯丙嗪、氯氮平、舒必利等治疗.剂量达400~500 mg/d.但精神症状无明显改善.

  • 以幻嗅为主要表现的癫痫发作1例报告

    作者:钟亚丽;钟天用;王添华

    患者,女性,29岁,半年来时常突然闻到一股浓重异味,时而酒精味时而腐烂食品味,每次持续4~20 min,发作时伴窒息感,初期4~5次/月,来诊前2~3次/d,间歇期正常.门诊拟"精神分裂症"用氯丙嗪治疗15天,症状无缓解.家族史:母亲患癫痫病.体格检查无阳性体征.

  • 左颈内动脉起始部大血栓形成发病8天溶栓成功1例

    作者:殷正森;唐大威;王晓梅

    患者男,28岁,右利手,因头痛,言语不清伴右侧肢体麻木4天入院.患者于洗澡时突感左侧头部胀痛、恶心、言语不清,右侧肢体麻木.予以低分子右旋糖酐,维脑路通治疗4天无明显好转而入我院.

  • 误诊为脑干肿瘤的外伤性脑干梗死2例

    作者:齐剂;张桂英

    例1:男,52岁,入院前4天,因坠落致头部、颈部损伤,当时无意识障碍.伤后第二天出现意识朦胧,右上下肢乏力、活动不灵活,复视.于1991年6月16日入院,既住健康.检查:GCS 12分,右瞳2.5 mm,左瞳3.5 mm.左瞳光反应迟钝,左眼呈外展位,右上下肢肌力3级,肌张力增高.Babihski征(+).

  • 脊髓内巨大脂肪瘤1例

    作者:王虎山

    患者女性,19岁.因双下肢无力2年,走路蹒跚4个月,完全截瘫20多天入院.检查:脊柱无畸形.双上肢肌力、肌张力正常,无感觉障碍.T2以下感觉减退,双下肢肌力Ⅰ~Ⅱ级,肌张力增强,双侧Babinskin(+).MRI示T2~T11椎管内硬膜下长T1长T2信号,有明显增强效应,相应节段脊髓受压变细.诊断为脊髓内脂肪瘤.全麻下行T1~T12椎管探查肿瘤切除术.

  • 蝮蛇抗栓酶降粘效应对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作者:李应钦

    应用蝮蛇抗栓酶治疗脑梗死35例(男21例,女14例,平均年龄62岁),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61岁).所有病例均符合1986年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分类和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证实.两组患者病情基本一致.采用大连生物化学制药厂生产的蝮蛇抗栓酶(批号961012,970823,980321,0.25 U/支),每次1.0 U加入250 mL生理盐水中静滴,每天1次,15天为1疗程.

  • 鞘内注射庆大霉素致脊髓功能严重障碍3例

    作者:杨平;谭方伦

    例1:男性,35岁.因颅底骨折,颅内感染,在全身应用多种抗生素的基础上,采用庆大霉素2万U、地塞米松2.5 mg鞘内注射,隔日1次,间有每日1次.注射9次后出现腹胀,注射11次出现双下肢弛缓性瘫痪伴感觉障碍平面和二便失禁,并继发麻痹性肠梗阻,随访半年未见恢复.

  • 右额顶蛛网膜下室管膜囊肿1例

    作者:赵宝林;李元柱

    患者男性,51岁,自觉左上肢无力、运动不灵活40年,出现左上肢麻胀感20天于1998年6月17日入院.检查:左上肢肌力Ⅳ级,浅痛觉减退.CT检查见右额顶皮质外类圆形低密度影(14 Hu),边界清楚,右侧脑室受压变形,透明隔左移1 cm,注射对比剂未见增强.

  • 老年糖尿病性眼肌麻痹65例报告

    作者:曾存芝

    1986年8月至1998年8月共诊治老年糖尿病性眼肌麻痹65例,现报告如下.65例中男38例,女27例.年龄60~76岁,(平均68±8)岁.

  • 躁狂症与自杀3例

    作者:吴延海;翟长平

    例1:男性,24岁,学生,病人因联想加快、夸大、易激惹、动作增多等表现于1984年首次以躁狂症收住入院,61天后以痊愈出院.1993年7月2日因同样的病情表现而再次入院,仍诊断躁狂症.给予氯丙嗪400 mg/d、碳酸锂1.0 g/d治疗,病情明显好转,在无任何先兆情况下于1993年8月20日23时50分发现自缢.

  • 小儿急性脑水肿的液体疗法

    作者:虞佩兰

    小儿急性脑水肿是儿科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其病因有感染性、缺氧性、中毒性、创伤性等.但对小儿急性脑水肿的液体疗法,迄今仍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传统的限制液体入量,每日入液量限制在1000~1200 mL/m2[30~60 mL/(kg.d)],同时也限制电解质入量[1~3],其目的是尽快减轻脑水肿;另一种是根据不同病情与个体的需要,适当地进行脱水与补液,使患者既有一定的脱水治疗,又保证了有效循环量与脑供血,本文对此作一重点讨论.

  • 微囊化PC12细胞植入纹状体改善帕金森大鼠旋转行为的研究

    作者:吕胜青;张可成;吴明;刘仕勇

    1 材料与方法用含胎牛血清的DMEM(Gibco, USA)培养PC12细胞,制成浓度为2×106细胞悬液,按照Chang PL提出的方法[Biotech & Bioengin, 1994, 43(2):925]制作微囊,每个微囊含PC12细胞4×104个.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